廣西過路黃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終生保健,終生康健;終生養(yǎng)生,終生康寧。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更好注重養(yǎng)生,藥物不能替代養(yǎng)生,只有觀念和行動結(jié)合的養(yǎng)生才是有效的。如何避開有關(guān)中醫(yī)養(yǎng)生的認(rèn)識誤區(qū)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此仔細(xì)地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廣西過路黃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廣西過路黃對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廣西過路黃的歷史是很悠久的,并且對調(diào)理身體和治療疾病都有著很好的功效,對于養(yǎng)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別名】斗笠花、笠麻花、斑筒花、虎頭黃、五蓮花、時花草、四葉一枝花
【來源】藥材基源:為報春花科植物廣西過路黃的全草。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莖簇生,直立或有時基部傾臥生根,高10-30(-45)cm,單一或近基部有分枝,被褐色多細(xì)胞柔毛。葉對生;葉柄長1-2.5cm,密被柔毛;莖下部的葉較小,常成圓形,莖上部葉較大,莖端的2對間距很短,密聚成輪生狀,葉片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3.5-11cm,寬1-5.5cm,先端銳尖或鈍,基部楔形或近圓形,邊緣具緣毛,兩面均被糙伏毛,極密或有時稀疏,密布黑色腺條和腺點,側(cè)脈纖細(xì),不明顯。總狀花序頂生,縮短成近頭狀;花序軸極短或長達(dá)1cm;苞片闊橢圓形或闊倒卵形,長6-25mm,寬5-14mm,先端圓鈍,基部漸狹,密被糙伏毛;花梗長2-3mm,密被柔毛;花萼長6-8mm,5裂,分裂近達(dá)基部,裂片狹披針形,邊緣膜質(zhì),背面被毛,有黑色腺條;花冠黃色,長10-15mm,基部合生部分長3-5mm,先端5裂,裂片披針形,先端鈍或銳尖,密布黑色腺條;雄蕊5,花絲下部合生成高2.5-3.5mm的筒,被腺毛,分離部分長3-5mm,花藥長圓形,長約1.5mm。蒴果近球形,褐色,直徑4-5mm?;ㄆ?-5月,果期6-8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20-900m的山谷溪邊、溝旁濕地、林下和灌叢中。
【性狀】性狀鑒別 莖長15-45cm,密被褐色柔毛。葉對生,頂端的2對密聚成輪生狀,葉片多皺縮,展平后呈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5-11cm,寬1.5-5.5cm,先端銳尖或稍鈍,基部漸狹,兩面被柔毛及密布黑色腺條和腺點?;ǘ鄶?shù),集中于莖頂端,密聚成頭狀?;ü邳S色,裂片卵狀披針形。蒴果近球形,褐色,直徑約5mm。
【性味】苦;辛;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排石通淋。主黃疸型肝炎;痢疾;熱淋;石淋;白帶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0-60g。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對廣西過路黃的功效和作用的介紹,大家都知道它的神奇了吧。其實生活當(dāng)中有很多看似很普通的人或者事情,都蘊(yùn)含著我們意想不到的力量。既然大家知道了廣西過路黃的神奇的療效和作用,那么可以嘗試一下,檢驗一下是否有效。
ys630.COm精選閱讀
很多人都知道,浙江過路黃對一些疾病具有獨特的療效,其實,浙江過路黃的神奇的功效遠(yuǎn)不止于此,下面就為大家詳細(xì)的講述一下浙江過路黃的功效。
【來源】藥材基源:為報春花科植物浙江過路黃的全草。
【原形態(tài)】多年生匍匐草本。莖長可達(dá)30cm,下部節(jié)上生根,與葉柄。花梗及花萼一同密被鐵銹色多細(xì)胞柔毛及少數(shù)無柄腺體;分枝上升,長可達(dá)20cm,節(jié)間長1-4.5cm。葉對生;葉柄比葉片短;葉片闊卵形,稀近圓形,長5-30mm,寬3-27mm,先端鈍或近圓形,基部截形,有時楔形,質(zhì)地稍厚革質(zhì),上面深綠而稍帶紫色,下面淡灰色,密被多細(xì)胞柔毛,中脈在下面微凸起,側(cè)脈少數(shù),不明顯,葉緣具透明腺點?;▎紊谇o端葉腋;花梗長3-4mm;花萼5裂,分裂近達(dá)基部,裂片披針形,長4-6mm,先端漸尖;花冠黃色,闊漏斗狀,直徑約12mm,長約8mm,基部合生部分長約2mm,上部裂片5.裂片倒卵形或闊卵圓形,先端圓鈍。在上端具透明腺點;雄蕊5,長約6mm,花絲下部合生成高約2mm的筒;花藥卵狀長圓形,長約1.5mm;花柱長4.5mm,基部密被多細(xì)胞柔毛。蒴果球形,直徑3-4mm,被毛?;ㄆ?-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陰處草叢或灌叢中。
【性味】淡;性微寒
【功能主治】利濕排石;清熱解毒。主尿路結(jié)石;濕熱黃疸;熱毒癰腫;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60g;或搗汁。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由上文我們可以看出中藥浙江過路黃具有非常高的藥用價值,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可以考慮將浙江過路黃應(yīng)用起來。
大過路黃是中藥的一種,在我國古代的醫(yī)書就有著對于大過路黃的記載,大過路黃能治療很多的病癥,而且功效也非常全面,我們要善用它。
【別名】姜花草、痰藥
【來源】報春花科 大過路黃 Lysimachia phyllocephala Hand.-Mazz.,以 全草 入藥。
【生境分布】四川。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祛風(fēng),清熱,化痰。主治風(fēng)熱喉痛,咳嗽,大便帶血,墜脹,熱毒瘡等癥。
【用法用量】0.5~1兩,水煎服;外用鮮品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四川常用中草藥》
通過以上介紹,讓我們能了解大過路黃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我們能發(fā)揮大過路黃的功效,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身體疾病,因此很多人都將它視為自己保健身體的選擇。
任何一種藥材只有我們了解了它的主要成分,才可以將它的功效與作用發(fā)揮到更好,下面給大家推薦一種非常受歡迎的中藥材蒼白過路黃。
【來源】藥材基源:為報春花科植物灰葉珍珠菜的全草。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45-75cm?;繄A柱形,上部鈍四棱形,無毛。莖下部葉對生,間距稍密,上部葉互生或近對生;葉近于無柄;葉片披針形,長5-7(-11)cm,寬8-12(-18)cm,兩端漸狹,上面深綠色,下面灰綠色,無腺點或隱約可見少數(shù)粒狀突起。總狀花序頂生;花梗長8-12mm;苞片披針形,稍短于花梗;花萼長約4.5mm,5分裂近達(dá)基部,裂片披針形,寬約1.2mm,邊緣膜質(zhì),有褐色腺條;花冠淡紅色,長約6mm,5分裂,合生部分長達(dá)2.5cm,裂片闊倒卵形至近圓形,基部具爪;雄蕊5,伸出花冠外,花絲貼生于花冠裂片基部,長約4mm,花藥卵形,長約0.8mm;子房卵珠形,花柱長約4.5mm。蒴果?;ㄆ?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0-2400m的山谷林緣。
【化學(xué)成份】含角蛋白,氨基酸。
【藥理作用】有一定的解熱作用。
【性味】辛;性涼
【歸經(jīng)】肝經(jīng)
【功能主治】透疹。主小兒麻疹不透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10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有清疹功能。用于治小兒麻疹不透。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本篇文章對蒼白過路黃功效的詳細(xì)介紹,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蒼白過路黃的幾大功效。這些功效對于體質(zhì)差抵抗力低的人的確不失為一個調(diào)理的好方法。大家可以試一試。
對于小過路黃[圖],大家是比較熟悉的,當(dāng)然有些人比較陌生。其實小過路黃[圖]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材。那么小過路黃[圖]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別名】風(fēng)寒草、紅頭繩、聚花過路黃
【來源】為報春花科排草屬植物 小過路黃 Lysimachia congestiflora Hemsl.,以 全草 入藥。夏、秋采集,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達(dá)20厘米。莖深紫紅色,具短柔毛,多分枝,下部匍匐地面,節(jié)處生不定根,上部斜升。葉對生,具短柄;葉片卵形或廣卵形,長達(dá)25毫米,寬達(dá)19毫米,先端鈍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綠色至暗紫綠色,下面紫紅色或綠色,有毛,邊緣有淡紅色小點。3~4月開花,花多朵集生于枝端,呈密集狀;花萼5深裂,裂片披針形,長6毫米,寬1.5~2毫米,被極短柔毛;花冠輻狀,下部合生,裂片5枚,對瓣生,長短不一,長約6.5~8毫米;子房上位,卵形,被長白柔毛,1室。朔果,種子多數(shù),萼宿存。
【生境分布】常生于林邊、路旁的向陽處。分布于四川省。
【性味】微辛、苦,溫。
【功能主治】祛風(fēng)散寒,止咳化痰,消積解毒。用于風(fēng)寒頭痛,咽喉腫痛,咳嗽多痰,小兒疳積,腹瀉,蛇咬傷。
【用法用量】3~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四川中藥志》
通過以上介紹,讓我們能了解小過路黃[圖]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我們能發(fā)揮小過路黃[圖]的功效,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身體疾病,因此很多人都將它視為自己保健身體的選擇。
過路黃是常見的中草藥,它也叫金錢草,金銀花,而且全草都可以用來治療各種疾病,在治療膽結(jié)石,膽囊炎,跌打損傷方面有很好的療效,還需在醫(yī)生指導(dǎo)下正確用藥。
1、止血作用:臨床上用過路黃素作止血劑已有數(shù)十年歷史,但對其止血作用的動物實驗研究未取得一致看法。
早期研究報告指示,過路黃及其醇提物均有促進(jìn)凝血的作用。粗制浸膏也有促進(jìn)血液凝固的作用,蛙腿灌流時并有收縮周圍血管作用。小鼠靜脈注射過路黃素后,出血時間縮短45%。家兔靜脈注射,可大大縮短其血凝時間,井使血小板數(shù)增加。實驗性狗股動脈出血時,局部應(yīng)用過路黃粉并加壓迫,有一定止血效果。
2、對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作用:過路黃乙醇浸膏給麻醉兔、犬靜脈注射,可使血壓上升,并能興奮呼吸,而其水提部分的醇提取物卻能使家兔的血壓降低。兔耳及蛙后肢血管灌流時,低濃度使血管的縮,高濃度則擴(kuò)張。也有報告指示,過路黃浸劑及提取物灌流兔耳血管,低濃度時無影響,高濃度亦呈擴(kuò)張反應(yīng),并能對抗腎上腺素的縮血管作用。浸劑及過路黃素對離體蛙心均有強(qiáng)心作用;能增加蛙及蟾蜍的心率及收縮強(qiáng)度,而水提部分的乙醇提取物對離體蛙心則有抑制作用。
3、對平滑肌的作用:水提部分的乙醇提取物對兔和豚鼠離體腸管,低濃度興奮,高濃度則抑制。過路黃內(nèi)酯能降低離體兔腸的收縮幅度及張力,而后使腸運(yùn)動停止于松弛狀態(tài)。對大鼠在位小腸的蠕動亦呈抑制作用。
4、抗炎作用:水提取物及醇、水提取物對芥子油或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家兔結(jié)膜炎皆有消炎作用,對前者,醇、水提取物消炎效果較好,對后者則水提取物較好,體外試驗對葡萄球菌的抑制,也以水提取物作用較強(qiáng)。其消炎作用在于過路黃中含有能生成縮合型鞣酥(phlobaphene)的鞣質(zhì)的收斂作用之故。
過路黃的藥用價值
過路黃多年生草本。莖濃紫紅色,具短柔毛,分枝多,下部匍匐,節(jié)處生不定根,上部斜升,長枝達(dá)20厘米。單葉交互對生,枝端密集,略被短柔毛;葉片廣心形,長達(dá)25毫米,寬達(dá)19毫米,先端鈍尖,全緣基部楔形,上面淡綠色,下面色更淡,邊緣有綠紅色小點;柄長約5毫米?;S色,單生于枝端葉腋,成密集狀;苞片卵形或亞圓形;淡綠色,下部邊緣紫紅色;花梗極短;花徑約8毫米;花萼5深裂,裂片披針形,長6毫米,寬1.5~2毫米,被極短柔毛;花冠輪狀,下部合生,裂片5,卵形,先端銳尖,成覆瓦狀排列;雄蕊5,長短不一,長約6.5~8毫米;子房上位,卵形,被長白柔毛,1室。果為蒴果,種子多數(shù),萼宿存。花期3~4月。
過路黃的功效是清熱利濕、消腫解毒、祛風(fēng)散寒,過路黃的作用是治感冒咳嗽、頭痛身疼、腹瀉、膀胱癌、前列腺癌。
過路黃的作用:過路黃全草可供藥用,治尿路結(jié)石,膽囊炎,膽結(jié)石,黃疸性肝炎,水腫,跌打損傷,毒蛇咬傷及毒蕈和藥物中毒;外敷治火燙傷及化膿性炎癥。
過路黃及其醇提物均有促進(jìn)凝血的作用。粗制浸膏也有促進(jìn)血液凝固的作用,蛙腿灌流時并有收縮周圍血管作用。小鼠靜脈注射過路黃素后,出血時間縮短45%。家兔靜脈注射,可大大縮短其血凝時間,井使血小板數(shù)增加。實驗性狗股動脈出血時,局部應(yīng)用過路黃粉并加壓迫,有一定止血效果。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60g;或搗汁。外用:搗敷。
過路黃的副作用
無毒。
過路黃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1、《草木便方》:過路黃治臍風(fēng)腹痛,痰嗽,咽喉風(fēng)痹,蛇傷。
2、驗方(《湖南藥物志》):過路黃,水煎服,治療石淋。
3、《四川中藥志》:除風(fēng),清熱。過路黃治腹瀉。
4、驗方(《四川中藥志》):四川大金錢草、狗寶,研末,蒸豬肝服;過路黃治療膽石癥;
5、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過路黃祛風(fēng)散寒,止咳。過路黃治風(fēng)寒頭痛、身痛,咳嗽。
6、驗方(《百草鏡》):對坐草、白荷包草、增地木、茵陳,過路黃治療黃疸初起。
過路驚不僅可以很好的補(bǔ)充人體營養(yǎng)元素,同時幫助調(diào)理身體的各個機(jī)能,藥用價值也很高,今天就帶大家對過路驚進(jìn)行一番了解。
【英文名】Fourangled Bredia
【來源】藥材基源:為野牡丹科植物過路驚的全株。
【原形態(tài)】小灌木,高0.3-1.2m。芭圓柱形或略四棱形,小枝四棱形,棱上多少具狹翅,無毛。葉對生;葉柄長5-15mm;葉片堅紙質(zhì),卵形至橢圓形,長2.5-5cm,寬1.5-2.5cm,先端短漸尖,鈍圓,基部楔形,邊緣具淺鋸齒或近全緣,兩面無毛;基脈3出,表面微凹,背面隆起,側(cè)脈不明顯。取決傘花序,腋生于枝條項端,有花3-9朵功略多,無毛;花梗長約5mm,下彎;花4數(shù),花萼短鐘形,具4棱,長約2.5mm,裂片呈淺波狀,先端具小短尖頭;花瓣玫瑰色至紫色,卵形,先端急尖,略偏斜,長約5mm,寬約3mm;雄蕊4長4短,長者約8.5mm,花藥披針形,呈鐮狀彎曲,長約3.5mm,花隔下延呈短柄,短者長約7mm,花藥長約3mm,基部具小瘤,藥隔下延呈短距;子房半下位,扁球形,先端具4個有淺裂的突起,無毛。朔果杯形,四棱形,先端平截,露出宿存萼外,宿存萼淺杯形,四棱形,先端冠以淺波狀宿存萼片,長約3mm,直徑約4mm?;ㄆ?-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00-1400m的山坡、山谷林下,有濕地方或路旁。
【藥理作用】實驗證明,過路驚與多種鎮(zhèn)靜催眠藥有協(xié)同作用。
【性味】味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熄風(fēng)定驚。主小兒驚風(fēng);夜間啼哭;夜啼
【用法用量】內(nèi)服:6-15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株:用于小兒驚風(fēng),夜間驚哭。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只是介紹了過路驚的部分功效和作用,其實它還具有其他效果,在這里就不一一道來了。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專門來看看醫(yī)書上記載的功效和事項。
任何一種藥材只有我們了解了它的主要成分,才可以將它的功效與作用發(fā)揮到更好,下面給大家推薦一種非常受歡迎的中藥材廣西莪術(shù)。
【英文名】RhizomaCurcumae Kwangsiensis
【別名】桂莪術(shù)、毛莪術(shù)
【來源】為姜科植物 桂莪術(shù) Curcuam kwangsiensis S.G.Leset C.F.Liang的 根莖 。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50~110cm。葉片4~7,二列,長橢圓形,長8~13cm;櫻部苞片長橢圓形,先端粉紅色至淡紫色,腋內(nèi)無花,中下部苞片卵圓形,淡綠色,腋內(nèi)有花2至數(shù)朵;萼筒白色;花冠近漏斗狀,長約2.5cm,花瓣3,粉紅色,長圓形,上方一片較大,先端成兜狀;微生退化雄蕊形態(tài)與花瓣相似,淡黃色?;ㄆ?~9月。
【生境分布】生于向陽山坡地、溝邊、林緣,野生或栽培。主產(chǎn)廣西。
【性狀】根莖長圓形或長卵形,長3.5~7cm,直徑1.5~3cm,基部圓鈍,頂端鈍尖。表面黃棕色至灰色,光滑,環(huán)節(jié)明顯或不見,有點狀須根痕或殘留須根,兩側(cè)各有一列下陷的芽痕和根莖痕。質(zhì)堅重。氣香、味微苦辛。
【化學(xué)成份】含揮發(fā)油,油中含a-蒎烯、莰烯、蒎烯、檸檬烯、1-8-桉油素、a-松油烯、芳樟醇、龍腦、樟腦、乙酸芳樟酯、丁香酚等。
【性味】性溫,味苦、辛。
【功能主治】見"莪術(shù)"。
【摘錄】《*辭典》
通過本篇文章對廣西莪術(shù)功效的詳細(xì)介紹,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廣西莪術(shù)的幾大功效。這些功效對于體質(zhì)差抵抗力低的人的確不失為一個調(diào)理的好方法。大家可以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