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頭前胡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耳?!比祟惖臍v史長河中,圍繞養(yǎng)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傳,養(yǎng)生不應只是延年益壽的投機,而應從年輕開始。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光頭前胡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中藥在治療一些特殊疾病上,效果也是非常不錯,但我們在食用前還是要進行一些了解,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光頭前胡這個藥材的一些常識。
【別名】巖防風、棕包頭、雞肢前胡、獨活、巖棕、官防風
【來源】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化中前胡和巖前胡的根及根莖。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0.5-2m。根頸長圓柱形,徑1-1.2cm,有明顯環(huán)狀葉良;根圓柱形,下部常分叉,表面有不規(guī)則縱溝紋。莖圓柱形,多細條紋,光滑無毛。葉柄基部有寬葉鞘;葉片輪廓廣三角狀卵形,長14-40cm,寬7-20cm,二至三回三出式分裂或二回羽狀分裂,第一回羽片3-4對,羽狀片3全裂,兩側裂片斜卵形,長2-5cm,寬1.5-5cm,中間裂片卵狀鞭形,3淺裂或深裂,略帶革質,邊緣具粗大鋸齒。傘形花序直徑7-15cm,中央花序有大至20cm的;傘輻15-30或更多,傘輻及花柄具短柔毛;花瓣白色,花柱基圓錐形。果實橢圓形,長6-7mm,寬3-4mm,褐色或灰褐色,中棱和背棱線形突起,每棱槽內有油管3,合生面有油管8-10?;ㄆ?-9月,果期10-11月。本變種與華中前胡的主要區(qū)別在于:植株較細柔,葉裂片狹窄,質地較薄。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700-2000m的山坡草叢中和濕潤的巖縫中。生于山坡草叢中及巖石縫中。
【性狀】性狀鑒別 本品長圓錐形,下部分歧或彎曲,長10-25cm,寬0.3-1.5cm,表面黃棕色,具縱向皺紋及皮孔樣突起,有時密集成環(huán),略呈竹節(jié)樣。根頭部可見少量纖維狀葉柄裂基,質堅但易折斷,斷面平坦,皮部白色,木質部黃色,氣微,味略苦。
【性味】味辛;苦;性平
【歸經(jīng)】歸肺;肝經(jīng)
【功能主治】宣肺祛痰;降氣止咳;定驚。主感冒;咳嗽;痰喘;胞悶;風濕痛;小兒驚風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 或研末;或浸酒。
【注意】肺病咳血者禁服。 《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虛弱性咳嗽及肺病咳血者勿用。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中藥光頭前胡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需求進行食用,一段時間后相信會有所改善,確實是一個不錯之選。
yS630.Com相關推薦
旱前胡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中藥,具有很高的養(yǎng)生價值,對天一些體質不好的人來說,吃旱前胡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身體健康情況,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旱前胡。
【別名】前胡、紅前胡、羽裂藁本、滇前胡
【來源】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羽苞藁本的根。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15-60cm。根細圓柱形,長達10cm,根頸密生殘留的枯萎葉鞘纖維。莖細,單生,具分枝,圓柱形,具縱溝紋,無毛或被微柔毛?;~葉柄長8-18cm,葉片輪廓卵形至三角狀卵形,三至四回羽狀全裂,羽片5-6對,末回裂片線形,長1-3mm,寬1-2mm,莖生葉葉柄全為鞘狀。復傘形花序頂裂的窄裂片,外被短柔毛;傘輻14-23,開展,果期向外反曲;小總苞片810,二回羽狀深裂;萼齒明顯;花瓣內面白色,外面常呈紫色,長卵形;花柱基隆起,分生果長圓形,長6-8mm,寬3-4mm,背棱略突起,側棱擴展成窄翅;背棱槽內油管1,側棱槽內油管2-3,合生面油管4-6,胚腹面平直?;ㄆ?-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500-4000m的山坡、草地、山地叢林中。
【化學成份】根含香豆精類物質:羽苞藁本素(daucoidin)A和B,二氫山芹醇當歸酸酯(columbianadin),異食用當歸素(isoedultin),園當歸素(archangelicin),香柑內酯(bergapten)和非香豆精類物質:阿魏酸(ferulic acid),鐮葉芹二醇(falcarindiol),蠟酸(cerot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蘿卜甙(daucos-terol)。
【性味】味苦;辛;性涼
【功能主治】散風清熱;下氣消痰;活血調經(jīng)。主感冒;頭痛;咳喘痰多;痞滿嘔逆;月經(jīng)不調;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旱前胡的功效的一些簡單的介紹,希望對所有的朋友都能所幫助,總得來說旱前胡的養(yǎng)生功效是非常強大的,因此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旱前胡來更好的促進身體健康 。
野前胡對大家再熟悉不過了,野前胡的歷史是很悠久的,并且對調理身體和治療疾病都有著很好的功效,對于養(yǎng)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別名】千年耗子屎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 無距耬斗菜 的 根 或 全草 。秋后采收。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主根較粗長,外皮黑褐色。莖高20~60厘米,疏被短柔毛,常有分枝?;~有長柄,為2回3出復葉,小葉倒卵形、扇形或卵形,3裂,裂片具圓齒,上面無毛,下面疏生柔毛或無毛;莖生葉較小?;ㄐ蛴?~6朵花;花梗長達6厘米,有短柔毛;花直徑1.5~2.8厘米;萼片5,深紫色,近水平展開,卵形或橢圓形,長1~1.4厘米;花瓣與萼片同色,頂端截形,無距;雄蕊多數(shù),藥深綠色,退化雄蕊披針形;心皮4~5,子房上位。蓇葖果長8~11毫米,直立著生,微有毛,成熟后裂開。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1800~3500米的山地林邊。分布四川、貴州、湖北、陜西、甘肅和青海。
【性味】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生肌拔毒。
【附方】①治黃水瘡日久不收口:野前胡根、小米泡葉、郎豆柴葉各等分,曬干為末,菜油調敷。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貴州草藥》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野前胡,我們知道野前胡有非常全面的功效和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野前胡作為一種調理身體的手段 。
不知道大家有沒聽說過光頭稗子。光頭稗子對調理我們的身體有著很大的好處,在一些疾病上也可發(fā)揮不錯的作用,今天讓我們來看下光頭稗子的相關知識。
【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芒稷的根。
【原形態(tài)】芒稷 一年生草本。稈直立,高10-60cm。葉鞘壓扁而背具脊,無毛;葉舌缺;葉片扁平,線形,長3-20cm,寬3-7mm,無毛,邊緣稍粗糙。圓錐花序狹窄,長5-10cm;主軸具棱,通常無疣基長毛,棱邊上粗糙。花序分枝長1-2cm排列稀疏,直立上升或貼向主軸,穗軸無疣基長毛或僅基部被1-2根疣基長毛;小穗卵圓形,長2-2.5mm,具小硬毛,無芒,較規(guī)則的成四行排列于穗軸的一側;第1穎三角形,長約為小穗的1/2,具3脈,第2穎與第1外稃等長而同形,頂端具小尖頭,具5-7脈;第1小花常中性,其外稃具7脈,內稃膜質,稍短于外樣,脊上被短纖毛,第2外研橢圓形,平滑,光亮,邊緣內卷,包著同質的內停;鱗被2,膜質?;?、果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田野濕地、路旁。
【性味】微苦;平
【功能主治】利水消腫;止血。主水腫;腹水;咯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120g,大劑量可用至180g。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文的描述我們知道了什么是光頭稗子,光頭稗子有著怎樣的功效。光頭稗子的藥用價值很高,有利于免疫系統(tǒng)的改善,是我們一個值得的選擇。
導讀:中藥前胡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前胡的功效與作用、前胡圖片、前胡的藥用價值、前胡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前胡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
前胡簡介前胡圖片前胡的功效與作用前胡的藥用價值前胡的藥用附方前胡的配伍應用前胡的副作用前胡簡介
前胡,中藥名,為傘形科植物白花前胡的干燥根。冬季至次春莖葉枯萎或未抽花莖時采挖。本品呈不規(guī)則的圓柱形、圓錐形或紡錘形,稍扭曲,下部常有分枝,長3~15cm,直徑1~2cm。表面黑褐色或灰黃色,根頭部多有莖痕及纖維狀葉鞘殘基,上端有密集的細環(huán)紋,下部有縱溝、縱皺紋及橫向皮孔。質較柔軟,干者質硬,可折斷,斷面不整齊,淡黃白色,皮部散有多數(shù)棕黃色油點,形成層環(huán)紋棕色,射線放射狀。氣芳香,味微苦、辛。
前胡圖片
前胡的功效與作用
疏散風熱;降氣化痰。主外感風熱;肺熱痰郁;咳喘痰多;痰黃稠粘;哎逆食少;胸膈滿悶。用于風熱咳嗽痰多,痰熱喘滿,咯痰黃稠。
1、《別錄》:主療痰滿胸脅中痞,心腹結氣,風頭痛,去痰實,下氣。治傷寒寒熱,推陳致新,明目益精。
2、《藥性論》:去熱實,下氣,主時氣內外俱熱,單煮服佳。
3、《日華子本草》:治一切勞,下一切氣,止嗽,破癥結,開胃下食,通五臟,主霍亂轉筋,骨節(jié)煩悶,反胃,嘔逆,氣喘,安胎,小兒一切疳氣。
4、《滇南本草》:解散傷風傷寒,發(fā)汗要藥,止咳嗽,升降肝氣,明目退翳,出內外之痰。
5、《綱目》:清肺熱,化痰熱,散風邪。
前胡的藥用價值
【藥名】前胡
【入藥部位】植物的干燥根。
【性味】味苦、辛,性微寒。
【歸經(jīng)】歸肺經(jīng)。
【功效】降氣化痰,散風清熱。
【主治】用于痰熱喘滿,咯痰黃稠,風熱咳嗽痰多。
【炮制方法】
1、前胡: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薄片,曬干。
2、蜜前胡:取前胡片,炒至不粘手。
【用法用量】3~10g。
【禁忌】陰虛咳嗽、寒飲咳喇患者慎服。
前胡的藥用附方
1、前胡治肺熱咳嗽,痰壅,氣喘不安:前胡(去蘆頭)一兩半,貝母(去心)、白前各一兩,麥門冬(去心,焙)一兩半,枳殼(去瓤、麩炒)一兩,芍藥(赤者)、麻黃(去根節(jié))各一兩半,大黃(蒸)一兩。上八味,細切,如麻豆。每服三錢匕,以水一盞,煎取七分,去滓,食后溫服,日二。(《圣濟總錄》前胡飲)
2、前胡治咳嗽涕唾稠粘,心胸不利,時有煩熱:前胡一兩(去蘆頭),麥門冬一兩半(去心),貝母一兩(煨微黃),桑根白皮一兩(銼),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麩炒微黃),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圣惠方》前胡散)
3、前胡治骨蒸熱:前胡5克柴胡10克胡黃連5克豬脊髓一條豬膽一個。水煎入豬膽汁服之。(《國醫(yī)宗旨》)
4、前胡治妊娠傷寒頭痛壯熱:前胡(去蘆頭)、黃芩(去黑心)、石膏(碎)、阿膠(炙焙)各50克。上粗搗篩。每服15克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不計時溫服。(《普濟方》前胡湯)
前胡的配伍應用
1、前胡配桑葉、薄荷、牛荖子:前胡苦能下氣祛痰,辛能宣肺散風,微寒可以清熱,對咳嗽氣喘痰黃難咯而有表證者,用之最宜,合桑葉、薄荷、牛荖子等宣散風熱藥用治外感風熱咳嗽。
2、前胡配桑白皮:前胡降氣祛痰效好,桑白皮瀉肺泄熱功強,合用宜于痰熱郁肺咳喘痰多者。
3、前胡配白前:前胡宣散風熱,清化痰熱;白前肅肺消痰。兩者皆為降氣消痰之品,配伍合用,宣降清化,搜痰止咳定喘之力更強,對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百日咳、外感咳嗽等咳嗽痰多,咯痰不爽者均有良效。
前胡的副作用
前胡不可施諸氣虛血少之?。环碴幪摶馃?,煎熬真陰,凝結為痰而發(fā)咳喘;真氣虛而氣不歸元,以致胸脅逆滿;頭痛不因于痰,而因于陰血虛;內熱心煩,外現(xiàn)寒熱而非外感者,法并禁用前胡。
以上就是一些前胡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如今我們的生活檔次在不斷的提高,但是我們的健康質量卻在不斷的下降,飲食不科學對于我們的身體造成了潛在的威脅。而中醫(yī)的許多藥材就可以對我們的身體進行調理改善,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長前胡。
【英文名】root of West szechwan Hogfennel
【來源】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長前胡的根。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40-80cm。根圓柱形,長8-15cm,徑0.5-1.5cm,下部常分枝,頂部殘留眾多棕色的葉鞘纖維。莖單一,具細長縱條紋,下部分枝,常帶淡紫色,下部光滑,上部粗糙,有短毛?;~葉柄長1-7cm,基部具略帶紫色的狹窄葉鞘,抱莖;葉片輪廓長卵形,二至三回羽狀分裂,第一回羽片3-4對,末國順裂片線形、倒披針形或倒卵形,基部楔形,先端裂片基部漸狹呈楔形,長1-2.5cm,寬0。5-1。5cm,邊緣具2-3粗鋸齒或呈淺齒狀,葉柄及下表面常短糙毛,邊緣具短睫毛;莖上部葉無柄,具葉鞘抱莖,葉片一回羽狀分裂,裂片狹長,細小。復傘形花序頂生和側生,花序梗粗壯,頂端多糙毛;無總苞片;傘輻5-12(-20),有短毛;小總苞片8-12,線狀披針形,先端長漸尖,密生短柔毛;小傘花序有花10-20朵,花柄有毛;萼齒細小、不顯著;花瓣近圓形,折色,外有稀疏柔毛;花柱基圓錐形,花柱向下彎曲。分生果卵狀橢圓形,背部扁壓,長3-3.5mm,寬2-3mm,有稀疏短毛,背棱和中材呈線形突起,側棱狹翅狀;每棱槽內有油管3-4,合生面油管6-8(-10)?;ㄆ?-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0-3600m的高山陽性山坡、草地、灌叢和河谷灘地上。
【化學成份】全草含甘露醇(D-mannitol),長前胡甲素(tur-geniifolin A),長前胡乙(turgeniifolin B),長前胡丙素(turaeni-folin C),順式消旋凱諾內酯(cis-khellactone),反式消旋凱諾內酯(trans-khellactone)[1],7-羥基-8-(2′,3′-二羥基-3′-甲基-丁基)香豆精[7-hydroxy-8-(2′,3′-dihydroxy-3′-甲基古基)香豆精[7-hydroxy-8-(2′,3′-dihydroxy-3′-methyl butyl)-coumarin],異氧化前胡素(isooxypeucedanin),消旋美麗前胡素(peuformo-sin),消旋雙異戊酰凱諾內酯(diisovalerylhellactone)[2]。
【性味】味苦;辛微寒
【歸經(jīng)】歸肺經(jīng)
【功能主治】宣散風熱;降氣祛痰。主風熱感冒;咳喘痰黃;頭痛;胸悶
【用法用量】內服:3-9g。
【注意】風寒咳嗽慎服。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味苦、辛、性微寒。有宣散風熱、祛痰鎮(zhèn)咳、下氣的功能,用于感冒風寒、咳嗽、痰稠喘滿、頭痛及胸悶等癥。
【摘錄】《中華本草》
經(jīng)過上文對于長前胡的介紹,我們對于長前胡有了詳細的了解。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更多的了解長前胡的特質,充分的利用它的藥用價值為我們的生活服務。
中醫(yī)學是一門非常復雜的學問,因為學習中醫(yī)學不僅要學習人體脈絡走向,還要學習每一種中藥材的具體作用。而在中醫(yī)學中中藥材的種類就非常多,其中有一種中藥材叫做前胡。而前胡主要是取自于一種名叫前胡花的根莖曬干所制作出來的,而且這種中藥材也經(jīng)常被中醫(yī)拿來入藥,那么前胡的功效作用是什么呢?
一、前胡的功效與作用
1、前胡能夠清風散熱。
前胡性微寒,對于體內的火氣能夠起到降火散熱的效果。可以搭配中藥來治療因風寒感染的頭痛、咳嗽等癥狀。
2、前胡能夠降氣化痰。
前胡由于前胡味辛,能夠治療因感冒引起的咳嗽胸悶,對于化痰很有效果。
3、前胡能夠保護心臟。
經(jīng)過醫(yī)學專家們的相關試驗證明,前胡能夠起到保護心臟的效果。搭配其他醫(yī)療器材和藥品,能夠促進心律正常改善心臟跳動異常的情況。尤其針對心臟缺血有很好的保護效果。
二、前胡炮制方法
前胡一般選在冬季與次年春天來進行采集加工,主要取前胡的莖葉或未抽花莖時來采挖。
前胡的炮制方法有兩種:
1、前胡:去除泥土雜質,清水洗干凈,等待晾干或風干,然后切成薄片后二次曬干即可。
2、蜜前胡:取前胡片,根據(jù)蜜炙法進行炒制,炒到不粘手的狀態(tài)即可。
三、如何鑒別前胡?
1、前胡吃到嘴里有苦味,問著比較清香,外表面呈現(xiàn)淡黃白色,且有部分棕黃色的斑點包圍。未清理干凈的前胡表面是黑褐色的,會留有很多莖痕。
2、前胡做成薄片后表面呈現(xiàn)黃褐色,光澤度不高,經(jīng)過蜜炙法炮制的前胡味道會變甜。
濱海前胡大家知道是什么嗎,它是中藥的一種,古代醫(yī)書里對于它的記載也很多,濱海前胡有很多的藥用價值,能夠用來治療我們身體出現(xiàn)的一些不適癥狀,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了解濱海前胡的功效與作用。
【英文名】Binhai common hogfennel root
【來源】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濱海前胡的根。
【原形態(tài)】多年生粗壯草本,高約1m。稍直立。根圓柱形,棕褐色,有分枝,光滑無毛?;咳~具長柄,具抱莖的寬闊葉鞘;葉片質厚,輪廓為寬卵狀三角形,一至二回三出式分裂,第一回羽片卵狀圓形或三角狀圓形,下部的一對羽片柄長2-4cm,中間羽片3淺裂或深五角裂,基部心形,長、寬均為7-9cm;第二回羽片的側裂片卵形,中間裂片倒卵狀楔形,均無柄,有3-5粗大鈍鋸齒,兩面均光滑無毛,粉綠色,網(wǎng)狀脈細微而清晰。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分枝;花序梗粗壯;總苞片2-3,卵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5-10mm,寬約2mm,有柔毛;葉央傘形花序直徑約10cm;傘輻15-30,有細柔毛;小傘形花序有花20以上;小總苞片8-10以上,線狀披針形;花瓣紫色,少為白色,卵形至倒卵形,背部有小硬毛;子房密生短硬毛;萼齒不顯著;花柱基圓柱形。分生果長圓狀卵形,背部扁壓,長4-6mm,寬2.5-4mm,有短硬毛,背棱線形,稍突起,側棱翅狀,稍厚;每棱槽內有油管3-5,合生面油管6-10?;ㄆ?-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濱海灘地或近海山地。
【化學成份】根中含白花前胡醇(peucedanol)、傘形花內酯(umbelliferone)[1],3′(S),4′(S)-雙異戊酰-3′,4′-氫邪蒿素[3′(S),4′(S)-diisovaleryolxy-3′,4′-dihydroseselin],3′(S),4′(S)-雙異戊烯酰-3′,4′-二氫邪蒿素[3′(S),4′-dihydroseselin],3′,4′-dihydroseselin],右旋薩米定(samidin),右旋川白芷內酯(anoma-lin),防葵素(peujaponisin),左旋齒阿米定(visnadin)[2],其他上部分含右旋反式-開洛內酯(trans-khellactone),右旋反式-4′-乙酰-3′巴豆酰凱諾內酯(trans-4′-acetyl-3′-tigloylkhellactone)[3],左旋順式-凱諾內酯(trans-4′-acetyl-3′-tigloylkehllactone)[3],左旋順式-凱諾內酯(trans-4′-acetyl-3′-tigloylkhellactone)[3],左旋順式-凱諾內酯(cis-khellactone),右旋順式-4′-乙酰-3′-當歸酰凱諾內酯(cis-4′-acetyl-3′-angeloylkhellactone)[4],順-3′-異戊酰-4′-異戊烯酰凱諾內酯(cis-3′-isovaleryl-4′-senecioylkhellacto-ne)[5],香葉木甙(diosmine)和甘露醇(mannitol)[6]。此外,該植物還含香柑內酯(bergapten)[7],亥茅酚(hamaudol)[8]。
【性味】味辛;性寒;小毒
【歸經(jīng)】歸肺;膀胱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止咳;利尿角毒。主肺熱咳嗽;濕熱淋痛;瘡癰紅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煎水洗。
【注意】內服不宜超量。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日本用此作防風用藥。
【摘錄】《中華本草》
從上文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知道它濱海前胡的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都是很高的,能夠治療一些疾病,還可以作為食療的原料,的確是健康養(yǎng)生的好選擇。
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的養(yǎng)生方法,中藥方劑就是一種,但是如果不了解的話就什么作用都發(fā)揮不了。茯苓前胡湯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今天就給大家普及一下關于茯苓前胡湯的知識吧!
【處方】赤茯苓(去黑心)1兩,前胡(去蘆頭)3分,枳實(銼,麩炒)半兩,木香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半兩,甘草(炙)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心中痞滿,結氣不散。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6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五
【處方】白茯苓(去黑皮)1兩,前胡(去蘆頭)1兩,菊花1兩,白術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細辛(去苗葉)1兩,芎藭1兩,麻黃(去根節(jié))1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傷風頭痛,眩悶倒旋。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二
看完了本文對茯苓前胡湯的介紹之后,大家是不是在碰到類似的癥狀時學會去應用了呢,其實中藥相比西藥來說更加的治本,這也是很多時候人們往往都會選擇中醫(yī)的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