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棕根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一笑煩惱跑,二笑怒氣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樂逍遙。天天開口笑,壽比彭祖高?!鄙鐣l(fā)展,人們越來越接受養(yǎng)生的理念,我們不僅要知道養(yǎng)生,更要懂得養(yǎng)生。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地棕根的功效與作用,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不知道大家對大地棕根是否熟悉,對它的功效作用是否了解,下面我們就來仔細分析一下大地棕根的價值和食用方法等。
【來源】為石蒜科植物 大葉仙茅 的 根莖 。夏、秋季采挖,洗凈,除去莖葉、須根,曬干。
【原形態(tài)】大葉仙茅,又名:松蘭、竹靈芝、巖棕。
【生境分布】生山野或栽培于屋旁,喜生長濕地。分布我國西南部至東南部,南部尤為常見。產(chǎn)四川、廣西。
【性狀】根莖塊狀肉質(zhì),節(jié)顯著,有圓點狀的須根痕,頂端有殘留的葉痕。質(zhì)硬,不易折斷。橫切面白色,中柱顯著。
【性味】《四川中藥志》:"味微苦,性溫,無毒。"
【功能主治】補虛,調(diào)經(jīng),祛風(fēng)濕,行瘀血。治虛勞咳嗽,遺精,白濁,崩漏,帶下,風(fēng)濕痹癱,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楊,3~6錢;或燉肉吃。外用:研末調(diào)敷。
【附方】①治虛勞咳嗽:大地棕根、白蘚皮、沙參。燉雞服。
【臨床應(yīng)用】治療慢性氣管炎:取竹靈芝根莖制成蜜丸或片劑口服。蜜丸每丸重3錢(其中含蜜1.5錢),日3次,每次1~2丸;片劑每片0.5克,日3次,每次8片。均10日為一療程。經(jīng)351例觀察,一療程后臨床控制120例(34.2%);顯效165例(47%),好轉(zhuǎn)58例(16.5%);無效9例(2.3%)。對鎮(zhèn)咳、祛痰平喘均有較好療效。大部分病人服藥4~8天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或消失,睡眠好,食欲增加。少數(shù)在服藥后1~2天有輕微頭昏或輕度下肢酸軟;有胃潰瘍者,服藥后有輕度疼痛,均不影響治療。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四川中藥志》
通過上面的介紹才發(fā)現(xiàn),原來大地棕根的藥理作用這么多,而且對于一些疾病也都有不錯的效果。其實我們的生活周圍可能有很多的“寶物”,只是很多時候我們沒有一顆善于發(fā)現(xiàn)的心。
ys630.COm精選閱讀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不但對于各種食物都非常的了解,藥品也是人們?nèi)粘I钪薪佑|很多的,其中野棕就是一種比較常出現(xiàn)的中藥材,鑒于還是有很多人對于野棕不怎么了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詳細的看一下。
【別名】山棕
【來源】為棕櫚科植物 雙籽藤 的 根 。全年可采。去皮切片曬干。
【原形態(tài)】雙籽藤,又名:雙子棕。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下或竹林邊。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酸澀,涼。
【功能主治】止血,清熱,收斂。治月經(jīng)過多,血崩,子宮下垂,肺結(jié)核咯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兩。
【附方】治血崩:野棕配茜草、炒艾葉煎湯服。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以上就是野棕的一些相關(guān)知識的介紹,是不是對它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呢?希望大家可以把野棕運用到生活中,為我們的健康服務(wù)。
棕板是中藥當(dāng)中非常常見的一種,也是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藥物。它在治療很多疾病方面有著奇特的效果和作用,下面就為大家詳細的講述一些中藥棕板的作用。
【英文名】petiolus Trachycarpi
【別名】棕櫚皮、棕櫚木皮、棕皮
【來源】為棕櫚科植物 棕櫚 Trachycaarpus fortunei H.Wendl.的 葉柄 。9~10月剝?nèi)?,曬干;炒炭用?/p>
【原形態(tài)】常綠喬木。莖圓柱形,不分枝。葉簇生莖頂,圓扇形,革質(zhì),長約70cm,有皺褶,開展時掌狀,深裂至葉中部以上,裂片具主脈,先端2裂;葉柄長1m以上,質(zhì)堅硬,下面凸起或兩面凸起呈棱形,邊緣有刺;葉鞘抱莖,分裂為棕褐色纖維狀毛,葉鞘落脫后,可見環(huán)狀的節(jié)。肉穗花序短,自葉叢抽出,下部有多數(shù)大形鞘狀苞;花小,多數(shù),淡黃色,單性,雌雄異株;花被片6,2輪;雄蕊6,花絲極短;雌花子房3,基部合生。核果球形或近腎形,花被宿存。種子1,扁球形或腎形,暗灰色或淡黑色。花期4~5月,果期11~12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谷叢林中,或栽培。分布于長江以南各地。
【性狀】葉柄呈長條板狀,一端較窄而厚,另一端較寬而薄,大小不等。表面紅棕色,粗糙,有縱直皺紋;一面有明顯的凸出纖維,纖維兩側(cè)著生多數(shù)棕色茸毛。質(zhì)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無臭,味淡。
【化學(xué)成份】含鞣質(zhì)、纖維素。
【性味】性平,味苦、澀。
【功能主治】收澀止血。
【摘錄】《*辭典》
雖然棕板有著許多神奇的功效,但也不是隨便就可以食用的。我們要針對用者的自身情況來酌情用藥。希望大家不要胡亂服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對于龍棕[圖],大家是比較熟悉的,當(dāng)然有些人比較陌生。其實龍棕[圖]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材。那么龍棕[圖]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來源】藥材基源:為棕櫚科植物 龍棕 的 根 及 根莖 。
【原形態(tài)】龍棕,矮小灌木,高0.5-0.8m。無地上莖,地下莖節(jié)密集,直徑約6cm,多須根,向上彎曲,猶如龍狀,故名龍棕。葉簇生于地面,葉柄長25-35cm,兩側(cè)有或無密齒;葉片形狀如棕櫚葉,但較小和更深裂,裂片為線狀披針形,長25-55cm,寬1.5-2.5cm,先端淺2裂,上面綠色,下面蒼白色?;ㄐ驈牡孛嬷绷⑸斐?,較小,長40-48cm,通常二回分歧;花雌雄異株;雄花球形,黃綠色,萼片3,花瓣2倍長于萼片,發(fā)育雄蕊6,退化雄蕊3;雌花淡綠色,球狀卵形,花瓣稍長于萼片,心皮3,被銀色毛,胚珠3顆,但只1顆發(fā)育。核果腎形,藍黑色,寬10-12mm,高6-8mm。花期4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700-2700m的常綠闊葉林、松櫟林、次生灌木叢中。
【性味】味苦;澀;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主胃潰瘍;月經(jīng)過多;子宮脫垂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或燒存性研末入散劑。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中藥龍棕[圖]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需求進行食用,一段時間后相信會有所改善,確實是一個不錯之選。
中藥在治療某些疾病上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在對草藥選擇的時候可以放心進行,董棕粉是一種對于我們不陌生的藥材,它的功效與作用你知道嗎?我們來看一下。
【來源】藥材基源:為棕櫚科植物短穗魚尾葵的髓部加工后的淀粉。
【原形態(tài)】短穩(wěn)魚尾葵,小黃棕(云南)。叢生小喬木,高5-8m,直徑8-15cm。莖有吸根,故聚生成叢,綠色,被微白色的氈狀絨毛。葉為二回現(xiàn)狀全裂,長3-4m,下部羽片小于上部羽片,羽片呈楔形或斜楔形;外緣筆直,內(nèi)緣1/2以上孤曲成不規(guī)則的齒缺,且延伸成尾尖或短尖,淡綠色,幼葉較薄,老葉近革質(zhì);葉柄被褐黑色的氈狀絨毛;葉鞘邊緣具網(wǎng)狀的棕黑色纖維。花單性,雌雄同株;花3朵聚生,雌花介于2雄花間;佛焰苞與花序被糠秕狀鱗秕,花序較短,長25-40cm,多分枝,下垂;雄花萼片寬倒卵形,長約2,5mm,寬約4mm,先端全緣,具睫毛;花瓣革質(zhì),長圓形,長約11mm,寬約2.5mm;雄蕊15-20,花絲幾乎缺;雌花:萼片寬,長約為花瓣的1/3,先端鈍圓;花瓣卵狀三角形,長3-4mm;退化雄藍3。果球形,直徑1.2-1.5cm,紫黑色,有種子1顆?;ㄆ?-6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長于海拔1000m或以下的熱帶地區(qū),常見于向陽山谷密林中的濕潤地帶。
【性狀】1.性狀鑒別:本品為淺粉紅色、有光澤的粉末,其中有少數(shù)紅褐色粗粉。質(zhì)輕,手捻之有滑膩感。無臭,味淡、微澀。
【性味】味甘;澀;性平
【功能主治】健脾;止瀉。主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痢疾
【用法用量】內(nèi)服:沸水沖,9-15g。
【注意】《中國民族藥志》:“忌魚腥食物?!?/p>
【備注】同屬植物魚尾葵 Caryota ochlandra Hance 髓部的粗制淀粉亦可藥用,功用同董棕粉。分布于福建、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
【摘錄】《中華本草》
相信一開始對董棕粉不太清楚的朋友現(xiàn)在應(yīng)該已經(jīng)掌握了董棕粉的相關(guān)知識。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
雙籽棕是一種可以治療很多疾病的藥材,科學(xué)健康地食用的話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還有疾病治療是可以帶來很大功效的。現(xiàn)在我們就具體去了解一下雙籽棕的功效作用以及食用方法吧。
【別名】雞羅、野棕、山棕、矮葵
【來源】棕櫚科 雙籽棕 Didymosperma caudatum (Lour.)Wendl. et Druce,以 根 入藥。
【生境分布】廣東、廣西、云南。
【性味】酸、澀,涼。
【功能主治】止血清熱,通經(jīng)收斂。主治月經(jīng)過多,血崩,子宮下垂,肺結(jié)核咯血。
【用法用量】1~2兩。
【備注】果和種子有毒。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上文我們分析了雙籽棕,知道雙籽棕的作用和功效都是非常的廣泛,只要我們多掌握一些中藥的藥性,那么遇到疾病時我們才不會慌張。
導(dǎo)讀:中藥棕板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棕板的功效與作用、棕板圖片、棕板的藥用價值、棕板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棕板的功效與作用相關(guān)知識,不妨來關(guān)注一下。
棕板簡介棕板圖片棕板的功效與作用棕板的藥用價值棕板的用法用量棕板的副作用棕板簡介
棕板,為棕櫚科植物棕櫚的葉柄。葉柄呈長條板狀,一端較窄而厚,另一端較寬而薄,大小不等。表面紅棕色,粗糙,有縱直皺紋;一面有明顯的凸出纖維,纖維兩側(cè)著生多數(shù)棕色茸毛。質(zhì)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無臭,味淡。
棕板圖片
棕板的功效與作用
收斂止血。主吐血;衄血;便血;血淋;尿血;血崩;外傷出血;下?。粠?;金瘡;疥癬。
1、《本革拾遺》:燒作灰,主破血止血。
2、《海藥本草》:主金瘡疥癬,生肌止血,并宜燒灰使用。
3、《日華子本草》:止鼻洪、吐血,破癥,治崩中、帶下、腸風(fēng)、赤白痢。入藥燒灰用,不可絕過。
4、《本草衍義》:燒為黑灰,止婦人血露及吐血,仍佐之他藥。
棕板的藥用價值
1、治鼻血不止:棕櫚灰,隨左右吹之。(《簡易方論》)
2、治久鼻衄不止:棕櫚、刺薊、樺皮,龍骨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diào)下。(《雞峰普濟方》棕櫚散)
3、治婦人崩中,下血數(shù)升,氣欲絕:棕桐三兩(燒灰),紫參一兩,麝香一錢(細研),伏龍肝二兩(細研)。上藥搗細羅為散,入麝香研令勻,不計時候,以熱酒調(diào)二錢。(《圣惠方》棕櫚散)
4、治血崩:棕板(燒存性,細研如粉)一錢,牡蠣(火煅,研如粉)五分。入麝香少許,拌令勻,空心米飲調(diào)下。(《百一選方》)
5、治血崩不止:棕板燒存性,為束,空心淡酒服三錢。(《婦人良方》)
6、治婦人經(jīng)血不止:棕板(燒灰),柏葉(焙)各一兩。上二味搗羅為散,酒調(diào)下二錢,(《圣濟總錄》,棕櫚皮散)
7、治赤白帶下,崩漏,胎氣久冷,臍腹疼痛:棕毛(燒存性)、蒲黃(炒)各等分。每服三錢。好酒調(diào)下,空心食前,日進二服。(《普濟方》棕毛散)
8、妊娠胎動,下血不止,臍腹疼痛:棕板(燒灰),原蠶沙(炒)各一兩,阿膠(炙燥)三分。上三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溫酒調(diào)下。(《圣濟總錄》棕灰散)
9、治腸風(fēng)瀉血:棕櫚灰二兩,熟艾(搗羅成者)一兩。上二昧用熟雞子兩個,同研得所;別炮附子去皮臍,為末,每服用水一盞,附子末一錢,煎敷沸放溫,調(diào)前藥二錢匕,空心食前服。(《圣濟總錄》棕艾散)
10、治血淋不止:棕板,半燒半炒為末。每服二錢,甚效。(《衛(wèi)生家寶方》)
11、治小便不通:棕樹皮毛,燒灰存性,以水酒調(diào)下二錢。(《攝生眾妙方》)
12、治高血壓:鮮棕櫚皮六錢,鮮向日葵花盤二兩。水煎服,每日一劑。(《江西草藥》)
棕板的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研末,外敷。
棕板的副作用
出血,如證瘀滯未盡者不宜獨用。
以上就是一些棕板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小棕包[圖]這種中藥材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小棕包[圖]作為一種常見的中藥材,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
【別名】批麻草、小黎蘆
【來源】為百合科黎蘆屬植物 蒙自黎蘆 Veratrum mengtzeanum Loes. f.,以 根 及 全草 入藥。秋季采收,分別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約20~100厘米。根狀莖粗短,其上生多數(shù)須根,細長,肉質(zhì)。莖直立,上部密生白毛,基部殘留腐爛后的葉鞘,呈棕包狀。基生葉密集,長帶形;莖生葉互生,葉片寬1.5~2厘米,無柄,基部呈鞘狀抱莖。8月開花,圓錐花序頂生,多分枝,花軸生疏柔毛,花白色至淡黃綠色;花被片中下部具紫色斑點;苞片較花梗為短,花梗長8~15毫米。朔果卵狀三角形,種子多數(shù)。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灌叢或疏林下。分布于云南省。
【化學(xué)成份】根含生物堿原藜蘆堿。
【藥理作用】從根中提取原藜蘆堿,給家兔、貓、犬等動物靜注均有較強的降壓作用,降壓時間能維持23~126分鐘,未產(chǎn)生快速耐受現(xiàn)象。小白鼠靜注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0.125毫克/公斤。
【毒性】本品有毒,內(nèi)服宜慎。中毒癥狀為頭昏,嘔吐,血壓下降,心跳減慢等。
【性味】辛,寒。有毒。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止血鎮(zhèn)痛,催吐利水。用于跌打損傷,骨折,水腫;外用治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須根0.05~0.1分(不超過0.2分),研末,酒或溫開水送服;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或干品研粉敷患處。
【注意】孕婦、小兒及體弱者忌用。不宜與人參同用。
【附方】骨折:經(jīng)整復(fù)后,小棕包干粉0.1分,酒或溫開水送服,每日2次。
【備注】同屬植物尚有 狹葉藜蘆 Veratrum stenophyllum Diels近前種,區(qū)別在于狹葉藜蘆的花序軸上部無分枝,花密集,幾無梗;花苞片條形,通常長1~2厘米,最下1枚長達3厘米,苞片長于花,花紫色。分布于云南省。也作“小棕包”入藥。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通過以上介紹,大家對中藥小棕包[圖]也有了很好的了解,它在治療疾病上有著很不錯的效果,不過要注意的是,對小棕包[圖]使用的時候,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健康科學(xué)的食用。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健康長壽逐漸為我們所重視,所以現(xiàn)今養(yǎng)生食療的方法非常流行,中醫(yī)趨勢越來越熱,中藥也再次占據(jù)人們的視野,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中藥香根芹根。
【來源】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香根芹的根。
【原形態(tài)】香根芹 多年生草本,高20-70cm。主根圓柱形,長2-5cm,有香氣?;~葉柄長5-26cm,基部有膜質(zhì)葉鞘;葉片輪廓呈闊三角形或近圓形,通常二至三回羽狀分裂或二回三出式羽狀復(fù)葉,羽片2-4對,羽片邊緣有缺刻,羽狀淺裂以至羽狀深裂,有短柄,末回裂片卵形,長卵形以至卵狀披針形,邊緣有粗鋸齒,兩面被白色粗硬毛,有時僅在脈上有毛;莖生葉的分裂形狀同基生葉。復(fù)傘形花序頂生;花序梗長4-22cm;總苞片1-4,膜質(zhì),早落;傘輻3-5,長3-8cm;小總苞片4-5,背面或邊緣有毛。通常反折;小傘形花序有能育花1-6朵,不育花的花柄絲狀,短小;花瓣倒卵圓形,先端有內(nèi)曲的小舌片;花絲短于花瓣;花柱略長于花柱基;子房被折色而扁平的軟毛。果實線形或棍棒狀,長1-2.5cm,基部尾狀尖,果棱有刺毛;分生果橫剖面圓狀五角形,胚乳腹面內(nèi)凹。花、果期5-7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50-1120m的山坡林下,溺愛邊及路旁草叢中。
【功能主治】健脾消食;養(yǎng)肝明目。主消化不良;夜盲癥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
【摘錄】《中華本草》
上面是關(guān)于香根芹根的一個簡單的介紹,通過這些我們可以了解到香根芹根中含有各種各樣的營養(yǎng)元素,對于治療和預(yù)防一些疾病都有很大的功效。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在有關(guān)人士的指導(dǎo)下食用。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人特別喜歡吃桑葚,雖然桑葚的外形看起來是黑紫顏色的,但它吃起來口感卻是特別的甜,而桑葚是非常具有營養(yǎng)價值的一種水果,特別是對于女性來說,他能夠預(yù)防女性的動脈硬化,其實桑葚的樹根也是一種中藥,那么桑葚的樹根都有什么功效與作用呢?
桑葚葉也極具營養(yǎng)價值,桑葉采摘以備藥用,在民間也比較流行。每到初霜后,許多婦女都會采收,然后曬干備用。在某些地區(qū),人們還以此謀生。桑葚葉的營養(yǎng)價值:桑葉有多量胡蘿卜素及鞣質(zhì)。桑葚葉的食療作用:性味:味甘,苦;性寒。歸肺,肝經(jīng)。功能主治:疏散風(fēng)熱,清肺潤燥,平抑肝陽,清肝明目。
桑葚葉的保健作用:一用于肺熱燥咳:本品苦寒清泄肺熱,甘寒益陰,涼潤肺燥,故可用于燥熱傷肺、干咳少痰;二疏散風(fēng)熱:用于風(fēng)熱感冒及目赤腫痛,常配菊花。三清肝明目:用于風(fēng)火目疾(如急性結(jié)膜炎)。配黑芝麻名桑麻丸,用于肝陰不足,肝陽上亢引起的頭暈、視物昏花。桑葚葉的適用人群:桑葉適合經(jīng)常用眼的上班族,可以起到清肝明目的作用。
尤其在秋冬季節(jié),氣候干燥,可以用桑葉來清肺潤燥,效果很好。
中醫(yī)認為桑葚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腎經(jīng),為滋補強壯、養(yǎng)心益智佳果。具有補血滋陰,生津止渴,潤腸燥等功效,主治陰血不足而致的頭暈?zāi)垦?,耳鳴心悸,煩躁失眠,腰膝酸軟,須發(fā)早白,消渴口干,大便干結(jié)等癥。
桑葚既可入食,又可入藥,中醫(yī)認為桑葚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腎經(jīng),為滋補強壯、養(yǎng)心益智佳果。具有補血滋陰,生津止渴,潤腸燥等功效,主治陰血不足而致的頭暈?zāi)垦?,耳鳴心悸,煩躁失眠,腰膝酸軟,須發(fā)早白,消渴口干,大便干結(jié)等癥。
蘆竹根是一種中藥名,作為我國中醫(yī)傳統(tǒng)中藥之一,主要分布于西南、浙江等地區(qū)。蘆竹根味苦、甘,性寒,具有許多治療疾病的功效,不僅可以用于治療牙痛,而且還可以清肺火、生津、除煩、利尿,很適合熱病煩渴、虛勞骨蒸、熱淋、小便不利的人群服用,不過體虛無熱者還需慎用。
一、蘆竹根簡介
入藥部位:根莖。
性味:味苦、甘,性寒。
歸經(jīng):歸肺、胃經(jīng)。
功效:清熱瀉火,生津除煩,利尿。
主治:熱病煩渴,虛勞骨蒸,吐血,熱淋,小便不利,風(fēng)火牙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或熬膏。外用:適量,搗敷。
使用注意:體虛無熱者慎服。
二、蘆竹根的炮制與貯藏
1.炮制方法
鮮蘆竹根:取鮮品,除去雜質(zhì),洗凈,切厚片。
蘆竹根:取原藥材去雜質(zhì),洗凈,潤軟,切成厚片,干燥,篩去灰屑。
2.貯藏
蘆竹根貯干燥容器內(nèi),置通風(fēng)干燥處;鮮蘆根埋于濕沙中,臨時取用。
三、藥理作用
1.降壓及解痙作用。
2.抗乙酰膽堿作用。
3.興奮子宮,釋放組織胺。
四、蘆竹根的功能主治
【功能主治】清熱利水。治熱病發(fā)狂,虛勞骨蒸,淋病,小便不利,風(fēng)火牙痛。
①《草木便方》:"治風(fēng)火蟲牙疼痛,虛勞骨蒸潮熱,頭昏目赤。"
②《分類草藥性》:"治牙痛,火淋;天行熱狂,反胃。"
③《嶺南采藥錄》:"清肺熱,食瘟馬肉中毒,取根搗自然汁煎服。"
④《四川中藥志》:"退火清熱。治寒濕化熱。"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或熬膏。
【注意】《四川中藥志》:"體虛無熱者慎用。"
【備注】本植物的嫩苗(蘆竹筍的功效與作用)及莖稈經(jīng)燒炙而瀝出的液汁(蘆竹瀝)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摘錄】《中藥大辭典》
五、蘆竹根成分及現(xiàn)代藥理研究
根莖含N,N-甲基色胺、5-甲氧基-N-甲基色胺、蟾毒色胺、去氫蟾毒色胺、蟾蜍特尼定等多種吲哚衍生物。葉含卅烷、α-香樹脂醇乙酸酯、β-香樹脂醇乙酸酯、卅烷醇、無羈萜、豆甾醇、β-谷甾醇、菜油甾醇等?;ê喾N吲哚衍生物禾草堿及其Nb-氧化物、禾草堿甲氫氧化物、N,N-甲基色胺甲氫氧化物、3,3"-雙(吲哚甲基)二甲銨氫氧化物、胡頹子堿等。
六、蘆竹根禁忌
體虛無熱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