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郎箭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不怕工資低,就怕命歸西。不怕掙錢少,就怕死得早?!别B(yǎng)生從歷史上的玄虛傳說,已經(jīng)進入大眾百姓視野,作好了養(yǎng)生我們的生活質量才更好。您對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看待的呢?下面的內容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二郎箭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大二郎箭的營養(yǎng)價值豐富,藥用價值也很高,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介紹下中藥大二郎箭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蝦子草(《民間常用草藥匯編》),過江藤(《四川中藥志》),銅錘草(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 大二郎箭 的 全草 。在栽種當年的9~10月可采收一次。以后每年都可采收2次,第一次在6~7月,第2次在9~1O月。采收后,揀去雜草,洗凈,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蔓性草本。分枝直立,被粗毛。莖匍匐地面,觸地生根,長15~90厘米。葉對生;近于無柄;倒卵形,長1~2.5厘米,質厚,先端鈍或渾圓,邊緣在中部以上有鋸齒,基部窄楔形。穗狀花序,腋生;花小而稠密,花序長橢圓形,長l~2厘米;花序梗甚長,長2~6厘米;花萼鐘形,2裂,甚??;花冠近唇形,淡紅色;雄蕊4,內藏,2長2短;雌蕊1,2心皮,2室,每室1胚珠。果實干燥,直徑不及2毫米,包藏于宿存的萼內,成熟時分裂為2個小堅果?;ㄆ?月。
【生境分布】多生于向陽的溪流兩旁及河岸的砂土中。分布四川等地。
【性味】《四川中藥志》:"性平,味苦,無毒。"
【功能主治】①《民間常用草藥匯編》:"破瘀生新。治白淋、小便出血和吐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
【注意】《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孕婦忌服。"
【摘錄】《*辭典》
上面對大二郎箭進行了詳細的剖析,大家了解了大二郎箭的各種功效,一定要牢記這些療效哦,這樣就可以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用大二郎箭的神奇功效還他們一份健康和快樂。
擴展閱讀
中藥的種類有很多,我們在進行選擇的時候,需要先對藥物進行了解,那么對于開口箭這種藥材你了解嗎?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
【別名】牛尾七、巖七、竹根七[陜西]
【來源】為百合科開口箭屬植物 開口箭 Tupistra chinensis Bak.,以 根狀莖 入藥。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曬干。
【性味】甘、微苦,涼。有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淤止痛。用于白喉,風濕關節(jié)痛,腰腿疼,跌打損傷,毒蛇咬傷;外用治癰癤腫毒。
【用法用量】2~3分,研粉服,或0.5~1錢,水煎服;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注意】孕婦忌服。
【備注】(1)本品有毒,用至3錢曾有中毒報告,故用量不可過大。中毒時可見頭痛、眩暈、惡心、嘔吐等癥狀,需立即停藥,及時搶救。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以上的內容就是對于中藥開口箭的功效與作用的介紹,希望能夠給您帶去一定的幫助。中藥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們在治療疾病的時候需要根據(jù)疾病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藥物,更好的幫助身體解除煩惱。
隨著大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也更重視養(yǎng)生。很多人都知道中藥青箭對身體有好處,能夠治療很多很多疾病。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別名】竹節(jié)黃(《中草藥植物》)、小接骨(《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爵床科植物 柔刺草 的 全草 。夏、秋采。
【原形態(tài)】披散草本。莖具細致縱紋,嫩枝被短茸毛。葉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略彎曲呈鐮狀,長4~11厘米,全緣或有齒?;ò导t色,為下垂的聚傘花序生于枝頂,苞片和小苞片均小,線形;萼片5,線狀錐尖;花冠管長,肢2唇形;雄蕊2。蒴果長橢圓形,長約0.5厘米,有短柄;種子4顆。
【生境分布】生于疏林或灌叢中。分布我國南部及西南。
【性味】《中草藥植物》:"甘平。"
【功能主治】治黃疸型肝炎,跌打骨折,風濕疼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廣西藥植名錄》。
以上就是對青箭的功效的一些簡單的介紹,希望對所有的朋友都能所幫助,總得來說青箭的養(yǎng)生功效是非常強大的,因此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青箭來更好的促進身體健康 。
中醫(yī)中藥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對于很多中國人來說,有病看中醫(yī)吃中藥是他們的傳統(tǒng)和習慣,所以中藥是很多人都喜歡的,雙股箭是我們常見的一種中藥材,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
【別名】大一枝箭、小接骨丹
【來源】為菊科植物 心葉兔耳風 的 根 。秋季挖根,洗凈,切片,曬干備用。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根莖較粗壯,密被棕色毛茸,須根多數(shù)。葉基生,同心形,長7~12厘米,寬6~10厘米,先端短突尖,基部心形,下延成翼,葉緣疏生刺齒,脈細網(wǎng)狀,于兩面凸出,無毛;葉柄長10~20厘米?;ㄇo1~2條,高約1米,徑約3毫米,細圓柱形,上端密被白色毛茸;頭狀花序3~5簇生花莖頂端兩側,白色;花序基部具苞葉1枚,線狀倒披針形。瘦果倒披針形,棕色,被毛,冠毛羽狀。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叢林中。
【性味】苦微辛澀,溫。
【功能主治】祛風濕,舒筋絡。
【附方】治風濕筋骨疼痛,跌打損傷:雙股箭三至五錢,水煎服,或外包疼痛處。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綜合以上的對于雙股箭的描述,可見雙股箭對于人體的好處還是不少的,可以使用的方法和用途也很多,可以針對雙股箭所具有的藥理作用來治療相對應的疾病。
鬼箭湯是一種中藥方劑,看起來并不怎么好看,但是鬼箭湯卻有很多的功效,下面就來看看吧。
【處方】鬼箭、白蘞、白術(一作白蒺藜)、礬石(熬令汁枯)、甘草(炙),各一兩。防風(去叉),二兩。
【功能主治】治風疹,累醫(yī)不效。
【用法用量】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粟米粉二錢匕,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溫服,兼用粉粉身。一方以溫水調藥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鬼箭羽5兩(銼碎)。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產(chǎn)后乳汁不下,或汁少。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以水1盞,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六
【處方】鬼箭羽(如雞子大)1塊,甘草1尺(炙,銼),麻黃(去根節(jié)煎,抹去沫,焙干)4兩,石膏(如雞卵)1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風入心腹攣急。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空心、臨臥各1服。
【注意】慎外風。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七
【處方】鬼箭1兩,白蘞1兩,白術1兩,礬石(熬令汁枯)1兩,甘草(銼,炙)1兩,防風(去叉)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風疹。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加粟米粉2錢匕,同煎至7分,去滓,食后溫服,兼用粉身。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一
從上面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出鬼箭湯為傳統(tǒng)中藥方劑。應用歷史悠久,影響和普及范圍甚廣。足可見它的藥用價值和正確性。
小箭草是一種藥材,如果我們對于它的藥用價值有一些了解,就可以在生活中正確的利用小箭草去治療一些相關的疾病了。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別名】零余子佛甲草(《植物學大辭典》),馬屎花(《蘇南種子植物》),珠芽石板菜(《中國種子植物分類學》)。
【來源】為景天科植物 珠芽景天 的 全草 。
【原形態(tài)】珠芽景天,又名:珠芽佛甲草。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陰濕處或巖石上。分布江蘇、湖北、福建、臺灣、廣東、云南、四川等地。
【性味】《四川中藥志》:"性涼,味澀,無毒。"
【功能主治】《四川中藥志》:"散寒,理氣。治寒熱瘧疾,食積腹痛,風濕癱瘓及瘟疫發(fā)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4~8錢;或浸酒。
【摘錄】《*辭典》
上面介紹了小箭草的一些基本常識,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對于小箭草的了解會更多一些。生活中常常接觸的其它藥材還有很多,有時間的話不妨多去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