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黐頭婆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天下只有養(yǎng)生之道,沒有長生之藥。人類的歷史長河中,圍繞養(yǎng)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傳,養(yǎng)生在于平日一點一滴的積累,而非一蹴而就!日常生活中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毛黐頭婆的功效與作用,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認為,毛黐頭婆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營養(yǎng)成分,毛黐頭婆作為一種中藥材其功效與作用已經(jīng)得到廣泛認可,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它的具體情況。
【別名】黃花癡頭婆、癡頭婆、雙耳子、細黃花。
【來源】藥材基源:為椴樹科植物毛刺蒴麻的全株。
【原形態(tài)】毛刺蒴麻 木質(zhì)草本,高1.5m。嫩枝被黃褐色星狀茸毛。單葉互生;葉柄長1-3cm;葉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8cm,寬2-4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上面有稀疏星狀毛,下面密被星狀厚茸毛,邊緣有不整齊鋸齒;基出脈3-5條,側脈向上行超過葉片中部。聚傘花序1至數(shù)枝腋生,花序柄長約3mm;花柄長1.5mm;萼片狹長圓形,長7mm,被茸毛;花瓣比萼片略短,長圓形,基部有短柄,柄有睫毛;雄蕊8-10枚或稍多;子房有刺毛,4室,柱頭3-5裂。蒴果球形,有刺長5-7mm,刺彎曲,被柔毛,4丬裂開,每室有種子2顆?;ㄆ谙?、秋季間。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次生林及灌叢中。
【性味】辛;溫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利尿消腫。主風濕痹痛;腳氣浮腫;痢疾;石淋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www.cndadi.net
【摘錄】《中華本草》
雖然毛黐頭婆有著許多神奇的功效,但也不是隨便就可以食用的。我們要針對用者的自身情況來酌情用藥。希望大家不要胡亂服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相關閱讀
亞婆潮是一種對大家來說還算比較熟悉的中藥,對我們身體的有很多的好處,我們想要在生活中正確的食用它,需要對亞婆潮有一些了解,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吧。
【來源】藥材基源:為茜草科植物廣花耳草的全草。
【原形態(tài)】廣花耳草,藤狀灌木。莖通常光滑無毛。葉對生;葉柄長2-5mm;托葉基部合生,頂部有剛毛3-5條;葉片紙質(zhì),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3.5-7cm,寬1.2-2.5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兩面無毛或上面中脈下部和下面葉脈有疏毛,側脈2-4對。聚傘花序成傘房花序狀,頂生;總花梗長2-3.5cm;苞片和小苞片披針形;花梗長1-3mm;萼筒半球形或陀螺形,長約1mm,先端4裂,裂片披針形,與萼筒等長,開花時外反;花冠白色,筒形,花冠筒長約1mm,先端4裂,裂片先端內(nèi)彎;雄蕊生于花冠筒內(nèi),花藥伸出;花柱長1.5mm,稍伸出,柱頭2裂。蒴果球形而微扁,直徑1-1.2mm,被疏毛,頂部極隆起,具宿存萼裂片,2裂。種子多數(shù),有棱,種皮干時黑褐色?;ㄆ谙?、秋季。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緣或疏林下及陽光充足、土壤干燥的灌叢中。
【性味】辛;苦;溫
【功能主治】祛風勝濕;強筋骨。主風寒濕痹;腰腿酸痛;筋骨痿弱;跌打傷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相信通過上面的一些講解之后,大家對于中藥亞婆潮已經(jīng)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了吧?其實很多的食物或者藥材都是一樣的,只有我們?nèi)チ私馑趴梢愿鶕?jù)自己的情況正確的食用,有效的幫助保健身體。
說起虱婆草我們都不陌生,虱婆草不但可以食用而且有非常高的藥用功效,經(jīng)常吃虱婆草是可以起到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和保健作用的。
【來源】藥材基源:為玄參科植物石龍尾的全草。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5-40cm。莖常叢生,通常被多細胞柔毛。葉5-8枚輪生;無柄;葉片輪廓長卵形至披針形,長0.5-2.5cm,二型,沉水者羽狀絲裂,氣生者羽狀深裂或羽狀半裂,背面有腺點。花無?;蚪鼰o梗;花萼鐘狀,長5-7mm,疏被毛,有腺點,萼齒5枚,三角狀鉆形,略長于萼筒;花冠紫紅色,筒狀,長達12mm,內(nèi)面疏被毛;雄蕊4,內(nèi)藏,藥室全發(fā)育而分離;花柱先端下彎。蒴果長圓狀卵形,長約4mm,4裂?;?、果期7月至資助年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水塘、沼澤、水田或路旁、溝邊濕處。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消腫解毒;殺蟲滅虱。主燒燙傷;瘡癤腫毒;頭虱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9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虱婆草的功效和作用,我們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情況來合理的食用虱婆草,以便于緩解病癥帶來的痛苦。
毛姜的簡介
毛姜,別名:崖姜、巖連姜、爬巖姜、肉碎補、石碎補、飛天鼠、牛飛龍、飛來風、飛蛾草。分布于中國臺灣。模式標本采自臺灣。生于潮濕陰冷地。
毛姜的功效與作用
1、功效作用
補腎強骨;活血止痛。主腎虛腰痛;足膝痿弱;耳聾;牙痛;久泄;遺尿;跌打骨折及斑禿。補腎強骨,續(xù)傷止痛。用于腎虛腰痛,耳鳴耳聾,牙齒松動,跌撲閃挫,筋骨折傷;外治斑禿,白癜風。內(nèi)服:煎湯,10-20g;或入丸、散。外用: 適量,搗爛敷或曬干研末敷;也可浸酒搽。
2、臨床應用
2.1、治腰腳疼痛不止:骨碎補一兩,桂心一兩半,牛膝三分(去苗),檳榔二兩,補骨脂三兩(微炒),安息香二兩(入胡桃仁搗熟)。搗羅為末,煉蜜入安息香,和搗百余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溫酒下二十丸。(《圣惠方》) 。
2.2、治耳鳴,亦能止諸雜痛:骨碎補去毛細切后,用生蜜拌,蒸,從巳至亥,暴干,搗末,用炮豬腎空心吃。(《雷公炮炙論》)。
2.3、治腎虛耳鳴耳聾,并齒牙浮動,疼痛難忍:骨碎補四兩,懷熟地、山茱萸,茯苓各二兩,牡丹皮一兩五錢(俱酒炒),澤瀉八錢(鹽水炒)。共為末,煉蜜丸。每服五錢,食前白湯送下。(《本草匯言》) 。
2.4、治牙痛:鮮槲蕨一至二兩(去毛)。打碎,加水蒸服。勿用鐵器打煮。(《單方驗方調(diào)查資料選編》) 。
2.5、治金瘡,傷筋斷骨,疼痛不可忍:骨碎補(去毛,麩炒微黃)、自然銅(細研)、虎脛骨(涂酥炙黃)、敗龜(涂酥炙微黃)各半兩,沒藥一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以胡桃仁半個,一處嚼爛,用溫酒一中盞下之,日三、四服。(《圣惠方》骨碎補散) 。
毛姜的市場信息
1、毛姜的價格
毛姜的價格約為0.5元/50克。
2、毛姜的選購方法
植株高80-140cm。根狀莖粗狀,密被棕色長線形鱗片。葉一型,簇生成圓形中空的高叢;葉片長80-140cm,先端漸尖,中部以下漸狹,但近基部又漸變寬而呈心形,中部以上深羽裂,向下漸裂成狀,兩面光滑無毛,全緣;葉脈網(wǎng)狀,兩面明顯,網(wǎng)眼內(nèi)有單一或分叉的小脈。孢子囊群著生于小脈交叉處,每對側脈之間有1行,圓形或通常澡第三回小脈延長,成熟時呈斷線形。孢子橢圓形,孢壁具小刺或小瘤塊狀紋,無囊群蓋。
3、毛姜的保存方法
毛姜可擱置在陰涼通風處,置干燥處。
鳳凰毛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一直到現(xiàn)在,鳳凰毛的用途越來越多,關于鳳凰毛的其他功效,不知道各位朋友們了解不了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詳細的介紹一下吧,希望能夠給各位朋友們帶來幫助。
【英文名】root of Distichous saccolabium
【來源】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更葉盆距蘭的全草。
【原形態(tài)】列葉盆距蘭,多年生附生草本。莖細長,下垂,分枝。葉2裂,直立,肉質(zhì),披針形,長2-2.5cm,寬5mm,先端漸尖而3裂,裂片剛毛狀??偁罨ㄐ蚺c葉等長,有花2-4朵;花苞片長圓形,近急尖;花綠色帶紫斑;萼片與花瓣近相同,長圓狀橢圓形,長約6mm,寬2.5-3mm;唇瓣側裂片不明顯,中裂片肉質(zhì),腎狀三角形,與距成直角而平展,全緣,上表面光滑,近基部有兩個圓錐形胼胝體;距短而寬,與子房垂直;合蕊柱粗,蕊喙短、寬;花粉塊2,蕊喙柄細長,粘盤長圓形,一端2裂呈叉狀。蒴果球形;種子小,多數(shù)。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附生于樹上或巖石上。
【性味】苦;涼
【歸經(jīng)】肝;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乳腺炎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治乳腺炎。
【摘錄】《中華本草》
知道了鳳凰毛的功效和作用等,對于廣大朋友而言,如果是感覺自己需要的話,不妨在平時的時候食用一些,相信一定可以有效的改善您的情況。不過為了保證食用之后的效果,也請您一定要按照要求食用,避免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才可以得到它預期的效果。
毛茄是一種中藥材,在古代就有用毛茄治病的先例,所以我們可以放心食用。接下來主要給大家介紹一下毛茄的功效等。
【英文名】root of Hairy Nightshade
【別名】羊不食、大葉毛刺茄、毛果牙卡、大祥顛茄
【來源】藥材基源:為茄科植物毛茄的全株
【原形態(tài)】直立草本至亞灌木,高1-1.5m。葉、花序及果實均密被黃色具節(jié)的長硬毛及不相等分枝的星狀硬毛及直刺。小枝塵土色,多被具長柄的星狀毛及直刺;葉片大而厚,卵形,長10-20cm,寬8-18cm,先端短尖,基部楔形,邊緣有5-11個三角形波狀淺裂,毛被在上面較薄,多被長硬毛及無柄不相等分枝的星狀毛,在下面略厚,多被具短柄的星狀毛,中脈上面微凹,下面微凸,側脈約與裂片同數(shù),其上在兩面均著生稀疏的細直刺。蝎尾狀花序腋外生;萼杯狀,直徑約1.5cm,外面密被具短柄及長柄的星狀毛,先端5裂,裂片卵狀披針形;花冠白色,近輻形,筒部隱于萼內(nèi),先端5裂,裂片卵狀披針形,外面具星狀毛;雄蕊5,花藥先端延長,卵狀漸尖,頂孔向上;子房近卵形,柱頭截形。漿果球狀,直徑約2cm,外面密被黃土色星狀硬毛;種子房平,黑褐色,直徑約2mm?;ㄆ谙?、秋季,果熟期冬季。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長于溝谷濕地、灌叢中、路旁疏林或陰地密林下。
【性味】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行氣;活血;止痛。主疝氣;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15g。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株:用于跌打、疝氣等癥。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述內(nèi)容的介紹,可以了解到中藥毛茄在很多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適當?shù)氖秤妹褜ξ覀兊纳眢w有很多好處。
大家知道兔子毛是什么嗎?如果知道的話,那么對與兔子毛的功效和作用了解嗎?兔子毛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藥材,對于我們的身體具有哪些調(diào)理作用呢?下文我們將一一分析給大家。
【來源】為菊科植物 西伯利亞艾菊 的 全草 。夏、秋采收,陰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莖直立,上部分枝,基部具多數(shù)殘留的干葉柄?;~2~3回羽狀分裂,裂片絲狀線形;莖生葉1~2回羽狀分裂。頭狀花序成傘房狀排列;總苞鐘形;花冠管狀,黃色。瘦果短小。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干草原。分布內(nèi)蒙古等地。
【性味】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治傳染病高熱,疔瘡癰腫,血瘀刺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3錢;或研末為散。
【摘錄】《*辭典》
以上就是對兔子毛的作用一些介紹,使用它的時候,可以根據(jù)上面所講的需求進行,而且兔子毛在治療某些疾病上也有著很好的幫助。
毛麝香的簡介
直立草本,被粘質(zhì)疏長毛,密被多細胞長柔毛和腺毛,高30-100厘米。莖圓柱形,上部四方形,中空,簡單或常有分枝。
葉對生,上部的多少互生,有長3-20毫米的柄;葉片披針狀卵形至寬卵形,長2-10厘米,寬1-5厘米,其形狀、大小均多變異,先端銳尖,基部楔形至截形或亞心形,邊緣具不整齊的齒,有時為重齒,上面被平伏的多細胞長柔毛,沿中肋凹溝密生短毛;下面亦被多細胞長柔毛,尤以沿中肋及側脈為多,并有稠密的黃色腺點,腺點脫落后留下褐色凹窩。
花紫藍色,單生葉腋或在莖、枝頂端集成較密的總狀花序;花梗長5-15毫米,在果中長可達20毫米;苞片葉狀而較小,在花序頂端的幾為條形而全緣;小苞片條形,長5-9毫米,貼生于萼筒基部;萼5深裂,長7-13毫米,在果時稍增大而宿存;萼齒全緣,與花梗、小苞片同被多細胞長柔毛及腺毛,并有腺點;花冠紫紅色或藍紫色,長9-28毫米,上唇卵圓形,先端截形至微凹,下唇三裂,有時偶有4裂,側裂稍大于中裂,先端鈍圓或微凹;雄蕊后方一對較粗短,藥室均成熟;前方一對較長,花藥僅1室成熟,另一室退化為腺狀;花柱向上逐漸變寬而具薄質(zhì)的翅。
蒴果卵形,先端具嚎,有2縱溝,長5-9.5毫米,寬3-6毫米;種子矩圓形,褐色至棕色,長約0.7毫米,寬0.4毫米,有網(wǎng)紋?;ü?-10月。
毛麝香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主治:祛風止痛,散瘀消腫,解毒止癢。用于小兒麻痹初期,受涼腹痛,風濕骨痛。外用跌打損傷,腫痛,癰癤腫毒,黃蜂螫傷,濕疹,蕁麻疹。
作用:
1、哮喘:毛麝香凈葉切絲,配洋金花卷煙吸。
2、治臊鼠咬傷:五涼草,煎水洗,或搗敷,再和苦楝樹薳各二兩,煎水飲之,另以甘蔗煎水洗之。
毛麝香的市場信息
1、毛麝香的價格
15元左右。
2、毛麝香的選購方法
全草長20-30cm。根殘存。莖直徑2-4mm,有分枝,外表黑褐色,有淺縱紋,被疏長毛;質(zhì)堅易折斷、中空,稍呈纖維性。葉極皺縮,上面黑褐色,下面淺棕褐色,被柔毛,密具下凹的腺點。有的可見花或果實、萼宿存,茶褐色,5裂,其中1裂片顯著長大。蒴果茶褐色或黃棕色。氣香濃烈,味稍辣而涼。以氣芳香、無雜質(zhì)者為佳。
3、毛麝香的保存方法
夏、秋采收,切段曬干鮮用。
苦齋婆又名苦齋菜,生長在南方,具有清熱,祛濕,解讀的功效??帻S婆有干菜也有鮮菜,一般都是誰干菜入湯直接食用的,也頗受人們的喜愛,其實苦齋婆還有一些人們不知道的功效,再配上一些藥材對好多疾病都有治療的作用。那就一起來了解一下苦齋婆這種蔬菜吧。
1.食療
苦齋菜配以寬中益氣、健脾補益的黃豆,滋陰益髓的豬筒骨為湯,清潤可口,清熱解毒、健脾滋陰,為夏秋暑熱的家庭靚湯。
2.清熱解毒
清熱解毒,涼血,消癰排膿,祛瘀止痛。用于腸癰,肺癰高熱,咳吐膿血,熱毒瘡疔,瘡癤痛腫,胸腹疼痛,闌尾炎,腸炎、痢疾,產(chǎn)后腹痛,痛經(jīng)。
1.食療
苦齋菜配以寬中益氣、健脾補益的黃豆,滋陰益髓的豬筒骨為湯,清潤可口,清熱解毒、健脾滋陰,為夏秋暑熱的家庭靚湯。
2.清熱解毒
清熱解毒,涼血,消癰排膿,祛瘀止痛。用于腸癰,肺癰高熱,咳吐膿血,熱毒瘡疔,瘡癤痛腫,胸腹疼痛,闌尾炎,腸炎、痢疾,產(chǎn)后腹痛,痛經(jīng)。
3.選方
臨床上常與紅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黃等配伍,用治腸癰(急性闌尾炎);與魚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蘆根等配伍,用治肺癰(肺膿瘍);與銀花、連翹等配伍,用治瘡癰腫毒,同時用該品鮮草搗爛外敷。
配紅花、山楂等藥,治產(chǎn)后瘀血,腹中刺痛等癥。
與魚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蘆根等配伍,用治肺癰(肺膿瘍);配蒲公英、金銀花,用治急性結膜炎、結膜充血腫痛;配茵陳、梔子等治急性黃疸性肝炎。
用于腸癰、肺癰及瘡癰腫毒。該品辛能散結,寒可泄熱。臨床上常與紅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黃等配伍,與銀花、連翹等配伍,用治瘡癰腫毒,同時用該品鮮草搗爛外敷。
用于實熱瘀滯所致的胸腹疼痛,產(chǎn)后瘀滯腹痛等癥。敗醬草又有活血行瘀的功效,配紅花、山楂等藥,治產(chǎn)后瘀血,腹中刺痛等癥。
酒餅婆對于醫(yī)藥方面的價值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對于治療一些疾病是很有效的。酒餅婆中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物質(zhì),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別名】酒餅葉、石龍葉、土枇杷(《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番荔枝科植物 紫玉盤 的 葉 或 根 。
【原形態(tài)】紫玉盤,又名:油椎,酒餅木。
【生境分布】栽于庭園或野生于灌叢中。分布廣東、廣西。
【性味】《陸川本草》:"辛,溫。"
【功能主治】①《陸川本草》:"葉:祛風散積止痛,治風濕骨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或浸酒。外用:搗敷。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陸川本草》
上面是關于酒餅婆的一個簡單的介紹,通過這些我們可以了解到酒餅婆中含有各種各樣的營養(yǎng)元素,對于治療和預防一些疾病都有很大的功效。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在有關人士的指導下食用。
中藥一直是很多人治病時候最佳之選,中藥對治療疾病有著很好幫助,在選擇的時候也可以放心,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種中藥材毛貫眾。
【別名】小龍骨、小貫眾、蕨難腦、蕨務子。
【來源】為鱗毛蕨科植物 多鱗毛蕨 的干燥 根莖 。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多鱗毛蕨,又名:闊鱗鱗毛蕨。
【生境分布】野生于山坡、林下、溝邊、陰濕石隙處。分布華南、長江流域,北至河南南部。
【性味】苦,平,無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咳平喘。
【附方】①治鉤蟲?。憾圜[毛蕨一至二兩。水煎服。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湖南藥物志》。
通過上文我們已經(jīng)了解到了中藥毛貫眾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大家可以對癥下藥,在生活中正確的食用毛貫眾。
毛冬瓜是一味很好的藥材,在中醫(yī)里面經(jīng)常要用到毛冬瓜給患者治病,有著極高的藥用價值,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毛冬瓜的幾個方面。
【別名】毛花羊桃、白毛桃、白羊桃、白藤梨、山蒲桃、毛卵、毛狗卵、白毛卵、生毛藤梨
【來源】獼猴桃科獼猴桃屬植物 毛花楊桃 Actinidia eriantha Benth.[A. davidii Franch.],以 根、根皮 及 葉 入藥。根全年可采,曬干;夏秋采葉,鮮用或曬干。
【性味】微辛,涼。
【功能主治】抗癌,消腫解毒。
【用法用量】根1~2兩;根皮、葉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以上就是對毛冬瓜的藥用價值的詳細介紹,在吃毛冬瓜的時候,也是有著一些方式方法的,以上的吃法對調(diào)理人體各方面問題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可以放心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