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萁骨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拿體力精力與黃金鉆石比較,黃金和鉆石是無用的廢物?!鄙鐣?huì)發(fā)展,人們越來越接受養(yǎng)生的理念,不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好比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如何進(jìn)行中醫(yī)養(yǎng)生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芒萁骨的功效與作用”,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芒萁骨為我國著名的傳統(tǒng)常用中藥材,應(yīng)用歷史悠久。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芒萁骨吧。
【別名】草芒、山芒、山蕨、虱檳草、烏萁(《福建民間草藥》),芒仔(《閩南民間草藥》),穿路萁。路萁子柴、雞毛蕨、筲萁子柴、反蕨葉、蜈蚣草、硬蕨萁、狼萁草、蕨葉草(《湖南藥物志》)。
【來源】為里白科植物 芒萁 的 幼葉 或 葉柄 。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狀莖橫走,細(xì)長,褐棕色,被棕色鱗片及根。葉遠(yuǎn)生,葉柄褐棕色,無毛;葉片重復(fù)假兩歧分叉,在每一交叉處均有羽片(托葉)著生,在最后一分叉處有羽片兩歧著生;羽片披針形或?qū)捙樞?,長20~30厘米,寬4~7厘米,先端漸尖,羽片深裂;裂片長線形,長3.5~5厘米,寬4~6毫米,先端漸尖,鈍頭,邊緣干后稍反卷;葉下白色,與羽軸、裂片軸均被棕色鱗片;細(xì)脈2~3次叉分,每組3~4條。孢子囊群著生細(xì)脈中段,有孢子囊6~8個(gè)。
【生境分布】生于林下或山坡酸性土上。分布長江以南各地。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解熱,利尿。治婦女崩帶,尿道炎,外傷出血,燙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
【附方】①治婦女血崩:芒萁幼芽或葉莖心(髓部),煅透研末,每次二至五錢和溫酒服。(《閩南民間草藥》)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福建民間草藥》
通過對芒萁骨的功效和作用的介紹,大家都知道它的神奇了吧。其實(shí)生活當(dāng)中有很多看似很普通的人或者事情,都蘊(yùn)含著我們意想不到的力量。既然大家知道了芒萁骨的神奇的療效和作用,那么可以嘗試一下,檢驗(yàn)一下是否有效。
擴(kuò)展閱讀
大芒萁為我國著名的傳統(tǒng)常用中藥材,應(yīng)用歷史悠久。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大芒萁吧。
【英文名】Ample Forked Fern
【別名】大羽芒萁
【來源】藥材基源:為里白科植物大芒萁的嫩苗及髓心。
【原形態(tài)】植株高達(dá)1.5m。根莖橫走,密被銹黃色長毛。葉具長柄,長達(dá)80cm;葉革質(zhì),無毛,疏生,下面呈灰藍(lán)色,葉軸三至四回二叉分枝,分枝處的休眠芽具卵形的苞片,邊緣具不規(guī)則的粗齒牙,除末回分枝外,各回分叉的兩側(cè)均有1對羽狀深裂的托葉狀大羽片;末回羽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0-40cm,寬8-12cm,羽狀深裂幾達(dá)羽軸;裂片披針形,長4-10cm,寬8-10mm,邊緣全緣或波狀;側(cè)脈每組有小脈5-7條。孢子囊群生于每組小脈的上下兩側(cè)基部的彎弓處,在主脈兩側(cè)排成不規(guī)則的2-3行。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600-1400m的疏林下或灌叢中。
【性味】微甘;平;澀
【歸經(jīng)】肝經(jīng)
【功能主治】解毒;止血。主蜈蚣咬傷;鼻衄;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研末敷;或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嫩苗及髓心:味微甘,性平。有解毒止血的功能。用于蜈蚣咬傷、鼻衄及外傷出血等癥。
【摘錄】《中華本草》
大芒萁在一些疾病的治療中常常被使用,根據(jù)需要可以組成復(fù)方,也可單獨(dú)使用,但大芒萁也不可盲目食用,以免給身體帶來不利影響。
世界上存在許許多多的藥材,難免有一些藥材是我們不認(rèn)識的,但只要我們有活到老學(xué)到老的精神,相信我們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醫(yī)學(xué)藥材。那么對于蕨萁這種藥材你了解嗎?
【別名】春不見、一朵云
【來源】蕨類陰地蕨科蕨萁屬植物 蕨萁 Botrychium virginianum (L.) Sw.,以 全草 入藥。春冬采挖,鮮用或曬干。
【性味】苦、澀,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用于肺膿瘍,眼結(jié)膜炎;外用治跌打損傷,蛇咬傷,頸淋巴結(jié)結(jié)核。
【用法用量】2~3錢;外用鮮草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文章介紹的蕨萁的藥用價(jià)值,對我們的生活是有很大幫助的。其實(shí)很多的身體疾病都可以通過蕨萁等一些中藥材來調(diào)理,博大精深的中醫(yī)文化應(yīng)該繼續(xù)傳承下去。
紫萁是一種藥材,在生活中比較常見,我們可以適當(dāng)?shù)氖秤米陷?,由于很多的人對于紫萁還不是太了解,下面一起來看一下。
【別名】紫萁貫眾、高腳貫眾、老虎臺、老虎牙、水骨菜、黑背龍、見血長
【來源】紫萁科紫萁屬植物 紫萁 Osmunda japonica Thunb.的 根狀莖 和 幼葉上的細(xì)毛 (老虎臺衣)。春秋采根狀莖,洗凈曬干;綿毛(老虎臺衣)在幼葉初出時(shí)采集。
【性味】苦,微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血。用于痢疾,崩漏,白帶;幼葉上的綿毛,外用治創(chuàng)傷出血。
【用法用量】0.3~1兩;綿毛外用適量,研粉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紫萁的功效與作用多種多樣,我們應(yīng)該根據(jù)體質(zhì)癥狀的不同來選擇合適的食用方法等。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在有空的時(shí)候多了解一些這方面的知識。
水狼萁的作用有哪些?水狼萁作為傳統(tǒng)的一味中藥,不但可以用來治療疾病,而且平時(shí)可以和一些其他藥材相搭配,做成藥膳,對于調(diào)理人體具有非常不錯(cuò)的效果。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水狼萁。
【別名】卷葉鳳尾、白蘭地草、白棲石
【來源】蕨類中國蕨科粉背蕨屬植物 粉背蕨 Aleuritopteris farinosa (Forsk.) Free,以 全草 入藥。全年可采,洗凈曬干。
【性味】苦、微澀,溫。
【功能主治】止咳化痰,健脾燥濕,活血祛瘀。用于急、慢性支氣管炎,百日咳,消化不良,痢疾,腹痛,白帶,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0.5~1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上述這些都是關(guān)于水狼萁的一些小知識,如果您感覺比較適合自己的身體狀況的話,不妨試一試,相信會(huì)對身體有一個(gè)明顯的改善。
中藥一直是很多人治病時(shí)候最佳之選,中藥對治療疾病有著很好幫助,在選擇的時(shí)候也可以放心,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種中藥材茳芒。
【來源】為豆科植物 茳芒決明 的 種子 。10~11月采。
【原形態(tài)】茳芒決明(《綱目》),又名:槐葉決明。
【生境分布】生山坡路旁,現(xiàn)多栽培。分布山東、河北、浙江、湖北、四川、廣東、云南等地。
【化學(xué)成份】種子含維生素C約107毫克%及去氫抗壞血酸93毫克%。
【藥理作用】葉的醇提取物能松弛豚鼠小腸、支氣管平滑肌,可能是直接作用。
【性味】①《本草拾遺》:"性平,無毒。"
【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遺》:"火炙作飲極香,除痰止渴,令人不睡,調(diào)中。"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名醫(yī)別錄》《本草綱目》:茳芒決明,苗莖似馬蹄決明,但葉之本小末尖,正似槐葉,夜亦不合。秋開深黃色花,五出。結(jié)角大如小指,長二寸許;角中子成數(shù)列,狀如黃葵子而扁,其色褐。
上文我們介紹了茳芒以及茳芒的特點(diǎn),可以知道茳芒有非常好的功效和作用,在很多疾病上面都起到了治療和輔助治療的效果。希望對大家的健康有所幫助。
我們都知道芒消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但大家是否知道服用芒消散其實(shí)也是有很多講究的,如果服用方法不對的話,是不能讓這種方劑發(fā)揮出最大的功效的,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處方】芒消半兩,蒲黃半兩,芎?半兩,桂(去粗皮)半兩,鬼箭羽半兩,生干地黃(焙)1兩,桃仁(去皮尖雙仁,炒)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半產(chǎn)后惡露不盡,氣攻疼痛,血下成塊,結(jié)筑臍腹。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書(文瑞樓本)作“芒消飲”。
【摘錄】《圣濟(jì)總錄》(人衛(wèi)本)卷一五七
【處方】川芒消2兩,前胡1兩(去蘆頭),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葛根1兩(銼),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傷寒先下,九日不解,致令內(nèi)實(shí),胸脅逆滿,日晚即潮熱者。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gè),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以利為度。
【摘錄】《圣惠》卷九
【處方】大黃1兩半(末),生地黃汁8合,芒消1兩。
【制法】上三味合和。
【功能主治】急黃,熱氣骨蒸,兩目赤脈。
【用法用量】每服5合,日2次,以利為度。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疸發(fā)而見骨蒸,似乎虛象,以病起于急,屬實(shí)何疑?其兩目脈赤,又為血熱之驗(yàn)。故于《金匱》大黃消石湯中裁去黃柏、梔子之苦寒,加入生地黃汁,?;}之滯也。
【摘錄】方出《千金》卷十,名見《普濟(jì)方》卷一九五
【處方】川芒消1兩,黃連(去須)1兩,黃芩1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1兩,梔子仁1兩,鉤藤(銼)1兩,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甘草3分(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丹石毒攻眼,疼痛、腫、生翳,心神躁亂。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后以烏豆湯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三十二
【處方】川芒消2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梔子仁1兩,甘草1兩(生,銼),黃芩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發(fā)背。大小便不通,心神煩躁,臍腹妨悶。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六十二
【處方】川芒消3分,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赤茯苓3分,木通1兩(銼),黃芩半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8-9歲兒臟腑結(jié)實(shí)壯熱。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1小盞,加生姜少許,蔥白2寸,煎至5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惠》卷八十二
【處方】芒消(別研)半兩,赤茯苓(去黑皮,為末)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膀胱結(jié)熱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蜜熟水調(diào)下。心煩躁熱者,以冷蜜水調(diào)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三
如果大家之前對芒消散不是很了解的話,相信看了這篇文章后一定都對芒消散有了一定的印象,不少人都喜歡芒消散,如果有需要的話,不妨試試吧!
狼萁草是一種很普通的中藥。雖然它很普通,卻是有著很多神奇的功效。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別名】芒萁、穿路萁、路萁子柴、筲萁子柴、雞毛蕨、反蕨葉、蜈蚣草、冷豬窩、硬蕨萁、蕨葉草、鐵郎雞、篦子草、狼機(jī)柴、蘆萁、芒、狼萁、蕨萁草、山芒
【來源】藥材基源:為里白科植物鐵芒萁的全草。
【原形態(tài)】大型陸生蕨類植物,植株高60-150cm。蔓生。根莖橫走,深棕色,幼時(shí)基部被棕色毛,后變光滑;葉軸五至八回兩叉分枝,一回葉軸長13-16cm,二回以上的羽軸較短,末回葉軸長3.5-6cm;各回腋芽卵形,密被銹色毛;具苞片,卵形,邊緣具三角形裂片;除第一回分叉外,其余各回分叉處兩側(cè)均有1對托葉狀羽片,斜向上,下部的長12-18cm,寬3.2-4cm,上部的變小,披針形或?qū)捙樞?;末回羽片與托葉狀羽片相似,長5.5-15cm,寬2.5-4cm,篦齒狀羽裂幾達(dá)羽軸;裂片15-40對,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0-18mm,寬2-3mm,基部上側(cè)的數(shù)對極小,三角形,長4-6mm;中脈下面凸起,側(cè)脈斜展,每組有小脈3條,孢子囊群圓形,細(xì)小,1列,著生于基部上側(cè)小脈的彎弓處,由5-7個(gè)孢子囊組成。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疏林下、火燒跡地或山野向陽地。
【性味】苦;甘;平
【功能主治】止血;接骨;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主血崩;鼻衄;咳血;外傷出血;跌打骨折;熱淋澀痛;白帶;風(fēng)疹瘙癢;瘡腫;燙傷;痔瘺;蛇蟲咬傷;咳嗽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或研末,每次3-6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狼萁草,我們知道狼萁草是一種常見的中草藥,有很好的養(yǎng)生和保健作用,對人體有很多好處可以緩解很多癥狀,怎么樣,你了解了嗎?
對于桂皮紫萁,大家是比較熟悉的,當(dāng)然有些人比較陌生。其實(shí)桂皮紫萁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材。那么桂皮紫萁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英文名】asiatica Cinnamon Fern
【別名】牛毛廣東、紫萁、貫眾
【來源】藥材基源:為紫萁科植物分株紫萁的根莖。
【原形態(tài)】陸生蕨類,植株高50-100cm。根莖粗短或具粗肥圓柱形的主軸。葉叢生,二型;營養(yǎng)葉柄禾稈色,干后淡棕色,長20-40cm;葉片二回羽狀深裂,長圓形或狹橢圓形,長35-60cm,寬12-24cm;羽片12-20對,近對生,無柄,基部有關(guān)節(jié),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8-12cm,寬1.2-2.4cm;裂片12-14對,長圓形,長約1cm,寬約4-6mm,全緣,紙質(zhì),幼時(shí)有淡棕色絨毛;中脈明顯,側(cè)脈二叉分枝;孢子葉柄長24-40cm;葉片二回羽狀,長20-40cm,寬3-4cm;羽片12-14對,緊縮成線形,背面密被暗棕色的孢子囊。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沼澤地或潮濕山谷。
【化學(xué)成份】葉含高含量淀粉,葉綠素;葉柄含白色花青甙(leukoanthocyanine),木質(zhì)素(ligning),纖維,果膠,糖,兒茶酸(catechuic acid)等。還含氨基酸:谷氨酸(glutamic acid),苯丙氨酸(phenylaanine),脯氨酸(proline),丙氨酸(alanine)等。
【性味】苦;微寒
【歸經(jīng)】肝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血?dú)⑾x;利尿。主痄腮;流感;痢疾;鼻衄;崩漏;外傷出血;鉤蟲?。幌u蟲病;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30g;或炒炭研末,每次3g,每日2-3次。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涂。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莖:味苦,澀,性微寒。有清熱解毒、利尿鎮(zhèn)痛、止血?dú)⑾x的功能。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桂皮紫萁,我們也了解了中藥桂皮紫萁的功效與作用,我們知道桂皮紫萁的功效是非常強(qiáng)大的,大家可以吃一些桂皮紫萁用于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