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消散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飲食貴在節(jié),讀書貴在精,鍛煉貴在恒,節(jié)飲食養(yǎng)胃,多讀書養(yǎng)膽,喜運動延生!社會的發(fā)展讓更多人注意到了養(yǎng)生這個話題,沒有好的身體,萬事事皆休。有沒有更好的方式來實現(xiàn)中醫(yī)養(yǎng)生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收集整理的“芒消散的功效與作用”,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我們都知道芒消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但大家是否知道服用芒消散其實也是有很多講究的,如果服用方法不對的話,是不能讓這種方劑發(fā)揮出最大的功效的,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處方】芒消半兩,蒲黃半兩,芎?半兩,桂(去粗皮)半兩,鬼箭羽半兩,生干地黃(焙)1兩,桃仁(去皮尖雙仁,炒)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半產(chǎn)后惡露不盡,氣攻疼痛,血下成塊,結(jié)筑臍腹。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書(文瑞樓本)作“芒消飲”。
【摘錄】《圣濟(jì)總錄》(人衛(wèi)本)卷一五七
【處方】川芒消2兩,前胡1兩(去蘆頭),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葛根1兩(銼),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傷寒先下,九日不解,致令內(nèi)實,胸脅逆滿,日晚即潮熱者。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以利為度。
【摘錄】《圣惠》卷九
【處方】大黃1兩半(末),生地黃汁8合,芒消1兩。
【制法】上三味合和。
【功能主治】急黃,熱氣骨蒸,兩目赤脈。
【用法用量】每服5合,日2次,以利為度。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疸發(fā)而見骨蒸,似乎虛象,以病起于急,屬實何疑?其兩目脈赤,又為血熱之驗。故于《金匱》大黃消石湯中裁去黃柏、梔子之苦寒,加入生地黃汁,專化血脈之滯也。
【摘錄】方出《千金》卷十,名見《普濟(jì)方》卷一九五
【處方】川芒消1兩,黃連(去須)1兩,黃芩1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1兩,梔子仁1兩,鉤藤(銼)1兩,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甘草3分(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丹石毒攻眼,疼痛、腫、生翳,心神躁亂。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后以烏豆湯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三十二
【處方】川芒消2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梔子仁1兩,甘草1兩(生,銼),黃芩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發(fā)背。大小便不通,心神煩躁,臍腹妨悶。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六十二
【處方】川芒消3分,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赤茯苓3分,木通1兩(銼),黃芩半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8-9歲兒臟腑結(jié)實壯熱。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1小盞,加生姜少許,蔥白2寸,煎至5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惠》卷八十二
【處方】芒消(別研)半兩,赤茯苓(去黑皮,為末)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膀胱結(jié)熱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蜜熟水調(diào)下。心煩躁熱者,以冷蜜水調(diào)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三
如果大家之前對芒消散不是很了解的話,相信看了這篇文章后一定都對芒消散有了一定的印象,不少人都喜歡芒消散,如果有需要的話,不妨試試吧!
ys630.COm精選閱讀
人們對于健康越來越重視,中藥方劑吃的人也越來越多了,那么你知道紅消散是什么嗎?是不是很想多了解一些紅消散的相關(guān)知識呢?一起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處方】紅內(nèi)消3錢,秦艽2錢,蒼耳子3錢,紫花地丁5錢,石葦2錢,天花粉3錢,天門冬3錢,羌活2錢,炙甘草3錢,當(dāng)歸1兩。
【功能主治】肩臑生陽癰。
【用法用量】水煎服。初發(fā)者2劑即消。
【注意】已潰者忌服。
【摘錄】《洞天奧旨》卷五
【處方】炙蜈蚣(去頭、足、尾)、血竭、水飛雄黃、乳香(去油)、沒藥(去油)各等分。
【制法】上為極細(xì)末,生蜜為丸,如梧桐子大(以糯米粥為丸更妙)。
【功能主治】喉風(fēng),兼治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薄荷湯送下1丸,重則3丸。
【摘錄】《千金珍秘方選》引徐洄溪方
【處方】樟水1兩,銀朱3錢。
【制法】上為末,和勻收貯。
【功能主治】游風(fēng)丹毒。
【用法用量】用時以野菊花葉搗汁調(diào)搽。
【摘錄】《青囊秘傳》
以上就是本文對紅消散的簡單介紹,大家平時也可以多了解下。紅消散和其他方劑有些相同的功效,但也有其特殊之處,在食用時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所需達(dá)到的效果來選擇。
消散片對于許多人來說都是有點陌生的,其實它是一種中藥方劑,對一些特定的疾病有著很好的治療效果,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當(dāng)歸300克 麻黃100克 川芎100克 細(xì)辛100克 雄黃60克 羌活100克 防風(fēng)100克 蒼術(shù)800克 甘草100克 天南星100克 蚯蚓(制)300克 生川烏200克 荊芥油1克
【制法】上十三味,先將當(dāng)歸、麻黃、川芎、細(xì)辛、雄黃、羌活六味共研細(xì)扮,過100目篩,和勻,再將剩余的六味水煎二次,每次二小時;藥汁濾過,澄清?;旌秃鬂饪s成清膏,然后與上述混合粉760克、碳酸鈣100克攪和,制成顆粒,干燥。干燥顆粒拌加荊芥油及潤滑劑壓制成2253片,即得。
【功能主治】溫散寒凝,活血通絡(luò),解毒消腫。治癰疽初起,發(fā)背流注及風(fēng)濕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片,每日三次。
【摘錄】《上海市藥品標(biāo)準(zhǔn)》
通過上文的介紹,大家對消散片的功效與作用了解了嗎?其實消散片還具有很多的功效,大家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發(fā)現(xiàn)哦。
爐消散已經(jīng)被很多人所熟知,但是爐消散怎么吃有些人并非知道的很詳細(xì),那么爐消散到底該什么情況下吃呢?接下來就為大家一一解答。
【處方】羌活7兩2錢,黃芩7兩2錢,菊花7兩2錢,蔓京7兩2錢,川芎4兩8錢,白芷4兩8錢。
【制法】上藥用紗布包煎,混合兩次濾液,濃縮成稠狀;另以爐甘石12兩、火消1兩9錢2分、冰片2錢4分分別研細(xì),再混入煎劑內(nèi)調(diào)勻即得。
【功能主治】破血散瘀。主瞼球粘著,翼狀胬肉。
【用法用量】每次挑藥如米粒大小,涂于胬肉或瞼球粘著之患處,閉目半小時即可洗去,1日1-2次。
【注意】不要涂在黑眼珠上。
【摘錄】《中藥制劑匯編》卷六
相信大家看了爐消散的介紹之后,肯定覺得爐消散很神奇,爐消散對很多疾病都是很有好處的,而且由于它是由天然的中藥材制成,對人體沒有任何不利的影響,有需要的人不妨一試哦。
內(nèi)消散對于大家來說也是很經(jīng)常見到的,那么它和同類的方劑有什么區(qū)別?內(nèi)消散的功效與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川大黃 黃芩 黃連(去須)黃柏 地龍(炒令黃)乳香各30克
【制法】上藥搗細(xì)羅為散。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治婦人乳癰初起。
【用法用量】用生地黃汁調(diào)勻,涂于腫毒上,干即易之。不過三五度即愈。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
【處方】陳皮 半夏(姜制)白茯苓(去皮)枳實 (去瓤,麩炒)山楂肉 神曲(炒)砂仁 香附 三 棱 莪術(shù) 干生姜
【功能主治】治過食生冷硬物,脾不能運,嘔吐痞滿脹痛,飲食少思。
【用法用量】上銼一劑。水煎,溫服。
【摘錄】《萬病回春》卷二
【處方】金銀花 知母 貝母 天花粉 白及 半 夏 穿山甲 皂角刺 乳香各3克
【功能主治】治癰疽發(fā)背,對口疔瘡,無名腫毒,一切歹瘡。
【用法用量】水、酒各250毫升,煎至400毫升,病在上 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藥滓搗爛,另加秋芙蓉葉末30 克,白蜜5匙,調(diào)敷瘡上。
【摘錄】《外科正宗》卷一
【處方】瓜蔞1個 皂刺30克 金銀花 大黃 生姜 甘草各15克 白芷6克
【功能主治】治疔瘡未潰者。
【用法用量】用黃酒500毫升,煎取400毫升服。
【摘錄】《外科大成》卷四
以上就是本文對于內(nèi)消散的一些介紹,不過要注意,雖然內(nèi)消散適合各年齡段人群食用,但也不是適合所有人。我們要根據(jù)自身的體質(zhì)情況決定。
中藥一直是很多人治病時候最佳之選,中藥對治療疾病有著很好幫助,在選擇的時候也可以放心,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種中藥材茳芒。
【來源】為豆科植物 茳芒決明 的 種子 。10~11月采。
【原形態(tài)】茳芒決明(《綱目》),又名:槐葉決明。
【生境分布】生山坡路旁,現(xiàn)多栽培。分布山東、河北、浙江、湖北、四川、廣東、云南等地。
【化學(xué)成份】種子含維生素C約107毫克%及去氫抗壞血酸93毫克%。
【藥理作用】葉的醇提取物能松弛豚鼠小腸、支氣管平滑肌,可能是直接作用。
【性味】①《本草拾遺》:"性平,無毒。"
【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遺》:"火炙作飲極香,除痰止渴,令人不睡,調(diào)中。"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名醫(yī)別錄》《本草綱目》:茳芒決明,苗莖似馬蹄決明,但葉之本小末尖,正似槐葉,夜亦不合。秋開深黃色花,五出。結(jié)角大如小指,長二寸許;角中子成數(shù)列,狀如黃葵子而扁,其色褐。
上文我們介紹了茳芒以及茳芒的特點,可以知道茳芒有非常好的功效和作用,在很多疾病上面都起到了治療和輔助治療的效果。希望對大家的健康有所幫助。
芒萁是我們國家常見的中藥之一,芒萁的藥用歷史非常的久遠(yuǎn),很多久遠(yuǎn)的醫(yī)藥典籍里面就有著芒萁的記載,芒萁有很好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我們來看一下。
【別名】蕨箕、芒萁骨、路萁、狼萁、小黑白
【來源】蕨類里白科芒萁屬植物 芒萁 Dicranopteris dichotoma (Thunb.)Bernh.以 全草 或 根狀莖 入藥。四季可采,鮮用或曬干。
【性味】苦、澀,平。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化瘀,止血。用于鼻衄,肺熱咳血,尿道炎,膀胱炎,小便不利,水腫,月經(jīng)過多,血崩,白帶;外用治創(chuàng)傷出血,跌打損傷,燒燙傷,骨折,蜈蚣咬傷。
【用法用量】根狀莖或莖心0.5~1兩,全草1~2兩;外用全草(或根狀莖或莖心)搗爛敷,或曬干研粉敷患處。
【備注】(1)同屬植物 鐵芒萁 (鐵郎萁)Dicranopteris linearis (Burm.)Underw.形態(tài)相似,性效相同。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通過上面文章關(guān)于中藥芒萁的詳細(xì)介紹,我們知道芒萁的功效與作用很多,對身體極有好處。所以大家要是有相關(guān)的病癥就不妨試試吧。
二消散已經(jīng)被很多人所熟知,但是二消散怎么吃有些人并非知道的很詳細(xì),那么二消散到底該什么情況下吃呢?接下來就為大家一一解答。
【處方】烏魚骨、樸消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吹奶。
【用法用量】用葦筒兒盛藥吹入鼻中,仍令人用藥末下腫痛處。徐徐消去。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四七
【處方】雄黃2錢,明礬2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風(fēng)濕諸腫痛癢,瘡疥。
【用法用量】面糊調(diào)膏攤貼。數(shù)月必愈。或用茶調(diào),鵝翎蘸掃患上。
【摘錄】《青囊秘傳》
【處方】螻蟈1個(大者佳),大戟2錢,芫花2錢。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十種臌癥。
【用法用量】好酒調(diào)服。
【注意】忌房事、辛辣、油膩。濕熱之物。
【摘錄】《攝生眾妙方》卷六
大家看過對二消散的介紹之后,肯定有很多的想法吧,有沒有覺得很長知識呢,活到老學(xué)到老啊,中醫(yī)文化博大精深,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fā)揚下去。
芒消是一種很普通的中藥。雖然它很普通,卻是有著很多神奇的功效。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英文名】Mirabilite, Natrii Sulfas
【別名】盆消、芒硝、馬牙消、英消
【來源】藥材基源:為礦物芒硝經(jīng)煮煉而得的精制結(jié)晶。
【原形態(tài)】晶體結(jié)構(gòu)屬斜晶系。晶體呈短柱狀或針狀,有時為板條狀或似水晶的假六方棱柱狀。集合體通常為致密或疏松的塊體,或呈皮殼、被膜或鹽華。無色透明,多為白色及帶淺黃、灰白或綠、藍(lán)等色調(diào),含有機(jī)質(zhì)者發(fā)黑。條痕白色。半透明至近透明,新鮮斷面玻璃光澤,風(fēng)化面無光澤;致密集合體表面不平呈蠟狀、油脂狀光澤。一組解理完全。斷口貝殼狀。硬度1.5-2。性脆,易碎為粉末狀。純者溶于水。在干、熱條件下風(fēng)化失水轉(zhuǎn)化為白色粉末狀無水芒硝。強燒之火焰為黃色鈉鹽,經(jīng)常含共存礦物組分;主要為鈣、鎂、鉀的硫、硝酸鹽及鹵化物(如石膏、鈣芒硝、瀉利鹽、石鹽、鈉硝石)以及粘土礦物等。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多產(chǎn)于海邊堿土地區(qū)、礦泉、鹽場附近較潮濕的山洞中。
【性狀】性狀鑒別 本品為針狀、粒狀集合體,呈為棱柱狀、不規(guī)則塊片狀或顆粒狀。無色、類白色,透明;具玻璃樣光澤。露置空氣中表面漸風(fēng)化成一層白色粉末(無水芒硝)。體輕,質(zhì)脆,易碎。氣無。斷面不整齊。味咸微苦、涼。極易溶于水,并能溶于甘劑。以條塊狀結(jié)晶、無色、透明者為佳。
【化學(xué)成份】1.主要含硫酸鈉(Na2SO4·10H2O)。
【藥理作用】1.瀉下作用:芒消系含有雜質(zhì)的硫酸鈉,玄明粉則系純粹的硫酸鈉,內(nèi)服后其硫酸離子不易被腸粘膜吸收,存留腸內(nèi)成為高滲溶液,使腸內(nèi)水分增加,引起機(jī)械刺激,促進(jìn)腸蠕動。鹽類對腸粘膜也有化學(xué)刺激作用,但并不損害腸粘膜。過濃的溶液到達(dá)十二指腸時,可引起幽門痙攣,從而延遲全部藥物從胃中排空,同時可將組織中的水分吸入腸管,故服時應(yīng)飲大量的水以稀釋之。服后4-6小時發(fā)生下瀉作用,排出流體糞便。如用以治療組織水腫,需少飲水。
【鑒別】(1)取本品水溶液,加醋酸氧鈾鋅試液,即發(fā)生黃色沉淀。(檢查鈉鹽)(2)取鉑絲,用鹽酸濕潤后,蘸取本品粉末,在無色火焰中燃燒,火焰即顯鮮黃色。(檢查鈉鹽)(3)取本品水溶液,加殷化鋇試液,即發(fā)生白色沉淀;沉淀在鹽酸或硝酸中均不溶解。(檢查硫酸鹽)
【炮制】1.取天然產(chǎn)的芒硝,用熱水溶解,過濾,放冷即析出結(jié)晶,通稱樸硝。再取蘿卜洗凈切片,置鍋內(nèi)加水煮透后,加入樸硝共煮,至完全溶化,取出過濾或澄清后取上層液,放冷,待析出結(jié)晶,干燥后即為芒硝(每樸硝100斤,用蘿卜10-20斤)。
【性味】辛苦咸;寒
【歸經(jīng)】胃;肺;脾;腎;小腸;三焦;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軟堅瀉下;清熱除濕;破血通經(jīng);消腫療瘡。主實熱積滯;腹脹便秘;停痰積聚;目赤障翳;丹毒;癰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溶入湯劑,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細(xì)點眼或水化涂洗。
【注意】脾胃虛寒及孕婦忌服。
【各家論述】1.成無己:《內(nèi)經(jīng)》云,咸味下泄為陰。又云,咸以軟之,熱淫于內(nèi),治以咸寒。氣堅者以咸軟之,熱盛者以寒消之,故張仲景大陷胸湯、大承氣湯、調(diào)胃承氣湯皆用芒硝以軟堅去實熱。結(jié)不至堅者,不可用也。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通過對芒消的功效和作用的介紹,大家都知道它的神奇了吧。其實生活當(dāng)中有很多看似很普通的人或者事情,都蘊含著我們意想不到的力量。既然大家知道了芒消的神奇的療效和作用,那么可以嘗試一下,檢驗一下是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