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蒲木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不怕工資低,就怕命歸西。不怕掙錢少,就怕死得早?!鄙钪?,不同年齡的人都開始關(guān)注如何養(yǎng)生,勿以善小而不為,養(yǎng)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積累。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柯蒲木的功效與作用”,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隨著現(xiàn)代人生活壓力加大,養(yǎng)生保健的方法也是層出不窮,但是最受人歡迎的還是中國傳統(tǒng)的老中醫(yī),還有經(jīng)過上千年檢驗的中藥。比如說柯蒲木,那么柯蒲木究竟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下。
【別名】勐呵(傣名)
【來源】為夾竹枕科植物 云南蕊木 的 果實、葉 。果,秋季采收。葉,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云南蕊木,又名:梅桂。
【生境分布】分布云南。
【性味】苦辛,溫,有毒。
【功能主治】消炎止痛,舒筋活絡(luò)。治咽喉炎,扁桃體炎,風(fēng)濕骨痛,四肢麻木。
【用法用量】內(nèi)服:果:煎湯,1~2錢;或泡酒。外用:葉:煎水洗患處。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從上文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知道它柯蒲木的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都是很高的,能夠治療一些疾病,還可以作為食療的原料,的確是健康養(yǎng)生的好選擇。
ys630.coM延伸閱讀
中藥柯樹皮,因為其作用和功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經(jīng)常被人們使用。那么,柯樹皮究竟具有怎么樣的功效與作用呢?讓我們一起研究一下。
【來源】為殼斗科植物 柯樹樹皮的韌皮部 。
【原形態(tài)】柯樹,又名:木奴樹(《臨海異物志》),石櫟、青錫,栲樹、稠樹。
【生境分布】生長于山坡叢林間。分布浙江、江蘇、湖南、江西、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本草拾遺》:"味辛,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本草拾遺》:"主大腹水病,取白皮作煎,爭可丸,如梧桐子大,平旦(服)三丸,須臾又一丸。"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海藥本草》:《臨海志》云,(柯樹)是木奴樹。主乳(浮)氣,采皮以水煮,去滓復(fù)煉,候凝結(jié),丸得為度。每朝空心飲下三丸,浮氣水腫并從小便出。
上文介紹了柯樹皮的相關(guān)常識,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柯樹皮,大家可以在平時多積累一些相關(guān)的東西,這會對我們保持身體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
白皮柯對大家再熟悉不過了,白皮柯的歷史是很悠久的,并且對調(diào)理身體和治療疾病都有著很好的功效,對于養(yǎng)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別名】滇白櫟、野檳榔
【來源】殼斗科 白皮柯 Lithocarpus dealbatus Rehd.,以 花序 入藥。
【生境分布】四川、貴州、云南。
【性味】微苦、澀,溫。
【功能主治】順氣消食,健胃殺蟲。主治食積腹脹,蟲積不化。
【用法用量】3~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通過對白皮柯的功效和作用的介紹,大家都知道它的神奇了吧。其實生活當中有很多看似很普通的人或者事情,都蘊含著我們意想不到的力量。既然大家知道了白皮柯的神奇的療效和作用,那么可以嘗試一下,檢驗一下是否有效。
很多人對中藥蒲蒻的功效與作用并不是很清楚,下面我們來看看吧。
【別名】蒲黃根(《產(chǎn)乳集驗方》),蒲筍(《日用本草》),蒲兒根(《野菜譜》),蒲包草根(《上海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香蒲科植物 長苞香蒲 或其同屬多種植物的 帶有部分嫩莖的根莖 。春季采挖。
【化學(xué)成份】狹葉香蒲的根莖含碳水化物60~65%。寬葉香蒲的根含碳水化物81%。
【性味】甘,涼。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利水消腫。治孕婦勞熱,胎動下血,消渴,口瘡,熱痢,淋病,白帶,水腫,瘰疬。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3錢;或絞汁。
【附方】①治母勞熱,胎動下血,手足煩躁:蒲黃根,絞汁服一、二升。(《產(chǎn)乳集驗方》)
【摘錄】《*辭典》
以上就是對蒲蒻的作用一些介紹,使用它的時候,可以根據(jù)上面所講的需求進行,而且蒲蒻在治療某些疾病上也有著很好的幫助。
蒲棒對大家再熟悉不過了,蒲棒的歷史是很悠久的,并且對調(diào)理身體和治療疾病都有著很好的功效,對于養(yǎng)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別名】蒲棰、蒲厘(《本草圖經(jīng)》),蒲槌(《本草衍義》),水蠟燭實(《廣東新語》)。
【來源】為香蒲科植物 長苞香蒲 或其同屬多種植物的 果穗 (藥用其茸毛)。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香蒲"條。
【性味】《福建民間草藥》:"甘微辛,平。"
【功能主治】治外傷出血。
【附方】治創(chuàng)傷止血:水蠟燭整枝末飛散的花,投入小便缸內(nèi)浸一星期,取出曬干候用。用時取花一撮,罨包傷口,過四、五天即自行結(jié)癡。(《福建民間草藥》)
【摘錄】《*辭典》
文章介紹的蒲棒的藥用價值,對我們的生活是有很大幫助的。其實很多的身體疾病都可以通過蒲棒等一些中藥材來調(diào)理,博大精深的中醫(yī)文化應(yīng)該繼續(xù)傳承下去。
多穗石柯莖做為一種中藥,藥用價值是很大的,能夠治療很多的疾病。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的來了解一下。
【來源】藥材基源:為殼斗科植物多穗石櫟的莖枝。
【原形態(tài)】常綠喬木,高11-15m。小枝幼時淡褐色,老時干后暗褐黑色。葉互生;葉柄長2-2.5cm,基部增粗,常呈暗褐色,有時被灰白色粉霜;葉片革質(zhì),長橢圓形或卵狀長橢圓形,長7-14cm,寬3-4cm,先端急尖或突然漸尖,基部楔形,全緣,無毛,下面稍帶灰白色,側(cè)脈7-10對,支脈纖細,疏離,稍明顯,小脈通常不明顯。雄花序極少復(fù)穗狀;雌花3朵一簇,常1朵結(jié)實。果序長8-10cm,軸纖細,直徑約5mm;殼斗淺盤形,包圍堅果基部,直徑9-14mm,高3-5mm;鱗狀苞片輪狀排列,細小,除頂部外與殼斗愈合,被褐黑色絨毛;堅果扁球形,直徑1.6-1.8cm,長9-13mm,未成熟時頂部錐尖狀,成熟時近平坦,中央有短尖頭,基部截平,無毛;果臍深內(nèi)陷,直徑6-8mm?;ㄆ?-9月,果期翌年5-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400-2000m的山地密林中,路邊的灌叢中偶見。
【功能主治】祛風(fēng)濕;活血止痛。主風(fēng)濕痹痛;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文我們已經(jīng)了解到了中藥多穗石柯莖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大家可以對癥下藥,在生活中正確的食用多穗石柯莖。
中藥材是很常見的,而且中藥材的種類還比較多,在功效也是有著一些區(qū)別,因此選擇之前,需要進行很好的了解,那么你了解多穗石柯這種藥材嗎?
【別名】甜茶
【來源】殼斗科石柯屬植物 多穗石柯 Lithocarpus polystachyus (Wall.) Rehd.,以 根、葉 及 果實 入藥。根、葉四季可采,秋季采果,分別曬干。
【性味】葉:甘、苦,平。
【功能主治】葉:清熱利濕。用于濕熱痢疾,皮膚瘙癢,癰疽惡瘡。
【用法用量】葉3~5錢;根1兩燉肉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通過以上介紹,大家對中藥多穗石柯也有了很好的了解,它在治療疾病上有著很不錯的效果,不過要注意的是,對多穗石柯使用的時候,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健康科學(xué)的食用。
我們知道敗蒲散對人體健康是十分有益處的,市面上也很多敗蒲散,但你知道哪些人適合吃敗蒲散嗎?什么時候吃效果會更好?今天就給大家仔細分析下敗蒲散的相關(guān)知識。
【別名】敗蒲湯
【處方】敗蒲1兩半(燒灰),牡丹1兩,當歸1兩(銼,微炒),芎?1兩,赤芍藥1兩,豉心1合,蒲黃半兩,生干地黃1兩,川樸消1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傷折內(nèi)損,瘀血不散。婦人因血澀內(nèi)瘀不散,疼痛者。
【用法用量】敗蒲湯(《圣濟總錄》卷一四四)?!妒備洝繁痉接梅ǎ好糠X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入地黃汁一合,樸消一錢匕,溫服,一日三次。
【摘錄】《圣惠》卷六十七
【處方】敗蒲1握(細銼),舊麻甑帶1握(細銼),亂發(fā)1雞子大(燒灰),當歸1兩(銼,微炒),赤芍藥半兩,桂心半兩,桃仁49枚(湯浸,去皮尖雙仁,微炒)。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馬墜傷損,內(nèi)有瘀血,筋骨疼痛,腹中(疒丂)刺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小盞,酒1小盞,煎至1盞,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六十七
【處方】敗蒲1兩,白術(shù)1兩,訶黎勒1兩(煨,用皮),阿膠2兩(搗碎,炒令黃燥),白芷半兩,赤芍藥半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當歸1兩(銼,微炒),艾葉半兩(微炒),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妊娠5-6日,忽患腹內(nèi)(疒丂)刺痛,兼有惡血下,日夜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大盞,入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六
現(xiàn)在大家知道了吧,敗蒲散的對疾病的療效有很多,對我們恢復(fù)健康很有幫助。
西方醫(yī)學(xué)的發(fā)展給傳統(tǒng)中醫(yī)帶來了一些危機。但中醫(yī)還是有許多神奇的地方,下面就來說說中藥蒲種殼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地蒲殼、扁蒲殼(《蘇州本產(chǎn)藥材》)。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 瓠子老熟的干燥果皮 。立秋至白露間,采取老熱果實,剖開除去種子,曬干。
【生境分布】主產(chǎn)江蘇。
【性狀】干燥的果皮,多呈破碎的條片狀,厚約5~7毫米。外表黃白色或灰黃色,平滑,內(nèi)壁灰白色,如綿絮狀。質(zhì)脆易斷,斷面不平坦。以干燥、外表色黃、內(nèi)壁白色、無碎屑者為佳。
【性味】①《蘇州本產(chǎn)藥材》:"淡。"
【功能主治】①《蘇州本產(chǎn)藥材》:"利水,消腫,治腹脹。"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4~5錢。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藥材資料匯編者》
獨特的生存環(huán)境賦予蒲種殼神奇的功效,經(jīng)過上面內(nèi)容的介紹,想必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在增長閱歷的同時,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困難。
蒲地藍作為一種應(yīng)用比較廣泛的藥物,可以治療或者輔助治療多種類型的疾病,比如說病毒性感冒、咳嗽、咽喉炎、腮腺炎等。總結(jié)說來,蒲地藍的功效和作用有:抗菌消腫、抗病毒、抗炎、解熱以及免疫各種疾病。但是蒲地藍是不能隨意用藥的,在用藥之前,需要詳細了解一下該藥物的用藥注意事項。
1、抗菌消腫
蒲地藍消炎片是一種廣譜抗菌藥品,對于治療細菌、病毒引起的炎癥和不適均有治療作用。對于治療癤腫、咽炎、扁桃腺炎效果較為顯著。
蒲地藍消炎片可使實驗免腸管漿膜面炎性滲出物減少、防止彌漫性化膿性腹膜炎形成、促進腹腔細菌轉(zhuǎn)早轉(zhuǎn)陰、表明具有體內(nèi)抗感染及抑制細菌擴散的作用。
2、抗病毒作用
蒲地藍消炎片在雞胚內(nèi)不論采用何種給藥途徑、均對感20EID50的甲型流感病毒雞胚具有顯著的防治作用。
3、抗炎作用
用新鮮蛋清給大鼠注射導(dǎo)致腳腫脹是常用抗炎實驗型,實驗表明蒲地藍消炎片具有顯著抗炎作用。120mg/kg作用與50mg/kg的醋酸可的松相近。
4、解熱作用
蒲地藍消炎片中所含的黃芩具有抗炎、抗過敏、解熱作用。實驗表明蒲地藍消炎片能使大鼠發(fā)熱體溫下降,給藥后1、1.5、2小時體溫由38.6士2℃分別下降至37.9土0.2℃3士3.2℃及37.2士2.8℃,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非常顯著(p0.05)。
5、免疫作用
蒲地藍消炎片成分中的蒲公英、黃芩、板藍根不僅可以有效殺滅疾病病菌,同時具有調(diào)節(jié)免疫的功效。通過增強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兩方面作用,來提高人體對細菌的抵抗能力。
實驗表明,蒲地藍消炎片能在小鼠脾淋巴系統(tǒng)中誘生抗病毒物質(zhì)v干擾素,該干擾素可刺激機體免疫力增強。
6、蒲地藍消炎片要如何正確服用
寒冷可造成咽部粘膜血管收縮,吞噬細胞數(shù)目減少,局部抵抗力下降,干燥可影響咽部粘液分泌和纖毛蠕動,降低對空氣的清潔、加濕作用,直接對咽部粘膜造成刺激和損害,冬春季節(jié)氣候變化大,室內(nèi)空氣流通差,也容易引起抵抗力下降和致病微生物入侵,從而形成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患者在出現(xiàn)不適感時,不僅要及時治療,還要做好日常護理工作。蒲地藍消炎片是一種中成藥,以“植物抗生素”美譽的蒲公英為主,再輔以苦地丁、黃芩、板藍根等抗病毒的經(jīng)典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抗炎消腫的確切作用,能標本兼治,主要用于治療癤腫、腮腺炎、咽炎、扁桃體炎等,臨床效果是挺不錯的。
蒲地藍消炎片的用法用量為:口服,每片0.3克;一次5~8片;每片0.6克;一次3~4片,一日4次。筆者提醒,患者需要按照正確的用量服用蒲地藍消炎片,切勿多吃蒲地藍消炎片。因為多吃蒲地藍消炎片有可能產(chǎn)生中毒反應(yīng),后果還是挺嚴重的,患者還是需要在醫(yī)生的指導(dǎo)下合理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