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蒻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千保健,萬保健,心理平衡是關(guān)鍵。千養(yǎng)生,萬養(yǎng)生,心理平衡是“真經(jīng)”。對于養(yǎng)生,不乏很多流傳很廣的詩句與名言,如果不需要我們的生活成悲劇,就必須注意養(yǎng)生。積極而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蒲蒻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很多人對中藥蒲蒻的功效與作用并不是很清楚,下面我們來看看吧。
【別名】蒲黃根(《產(chǎn)乳集驗方》),蒲筍(《日用本草》),蒲兒根(《野菜譜》),蒲包草根(《上海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香蒲科植物 長苞香蒲 或其同屬多種植物的 帶有部分嫩莖的根莖 。春季采挖。
【化學成份】狹葉香蒲的根莖含碳水化物60~65%。寬葉香蒲的根含碳水化物81%。
【性味】甘,涼。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利水消腫。治孕婦勞熱,胎動下血,消渴,口瘡,熱痢,淋病,白帶,水腫,瘰疬。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3錢;或絞汁。
【附方】①治母勞熱,胎動下血,手足煩躁:蒲黃根,絞汁服一、二升。(《產(chǎn)乳集驗方》)
【摘錄】《*辭典》
以上就是對蒲蒻的作用一些介紹,使用它的時候,可以根據(jù)上面所講的需求進行,而且蒲蒻在治療某些疾病上也有著很好的幫助。
ys630.COm精選閱讀
蒟蒻薯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一直到現(xiàn)在,蒟蒻薯的用途越來越多,關(guān)于蒟蒻薯的其他功效,不知道各位朋友們了解不了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詳細的介紹一下吧,希望能夠給各位朋友們帶來幫助。
【別名】水狗仔、老虎須、山大黃、大水田七、黃牛膽
【來源】藥材基源:為蒟蒻薯科植物箭根薯的根莖。
【原形態(tài)】箭根薯 多年生草本。根莖塊狀,環(huán)節(jié)明顯,須根多數(shù)。葉基生,具長柄,炳長10-30cm,基部擴展成鞘狀抱莖,肉質(zhì);葉片長橢圓形,長20-50cm,寬7-14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下延,全緣,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兩面無毛;主脈粗壯向下突出,側(cè)脈羽狀平行?;ㄝ銖娜~叢中抽出;總苞片4,暗紫色;數(shù)朵花簇生,排列成傘形花序狀,常下垂;苞片線形,長約10cm;花被裂片6,紫褐色,內(nèi)輪裂片較寬,先端具小尖頭;雄蕊6,花絲頂部兜狀,柱頭彎曲成傘形,3裂,每裂片又2淺裂。漿果肉質(zhì),橢圓形,具6棱,成熟后紫褐色;種子腎形,民約3mm?;ü?-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下陰濕處。
【化學成份】根莖含甾體皂甙薯蕷皂甙元-3-D-α-L-吡喃鼠李糖基-(l→2)- [O-α-L-吡喃鼠李糖基-(l→3)]-O-β-D-吡喃葡萄糖甙 } diosgenin-3-β-O-α-L-rhamnopyranosyl(l→2)[O-α-L-rhamnopyranosyl-(l→3)]-O-β-D-glucopyranoside},另含豆甾醇(stigmasterol)和胡蘿卜甙(daucosterin)。
【性味】苦;涼;有小毒
【歸經(jīng)】胃;脾;肝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理氣止痛。主胃腸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消化不良;痢疾;肝炎;瘡癤;咽喉腫痛;燒燙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內(nèi)服不可過量。孕婦禁服。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蒟蒻薯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藥材,但它的藥性和作用還有很多,因此希望大家在與自身情況結(jié)合的基礎(chǔ)上再食用。
中藥方劑是種好東西,大自然界中的藥材經(jīng)過泡制等工序后都會變成養(yǎng)生的好利器,茶蒻散也是其中之一。那么你知道茶蒻散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嗎?
【處方】黃牛角腮2兩(捶碎),蛇蛻半兩,豬牙皂角(銼)半兩,刺猬皮(銼)半兩,棕櫚皮(銼)半兩,黃鼠狼皮半兩,茶蒻葉(剪碎)半兩,穿山甲70片,貫眾1兩(銼),亂發(fā)1分。
【制法】上拌勻,人瓷瓶內(nèi),以鹽泥固濟,曬干,同炭火煅,通紅為度,候冷取出,研為細末。
【功能主治】諸般痔漏下血,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先嚼胡桃肉半枚,次以溫酒調(diào)藥同下,臨臥至五更初又服1服,至辰時更服1服。如此服3日。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三
通過小編介紹的茶蒻散的詳解,大家是不是對茶蒻散更有了解了呢?如果沒有很了解的話,大家可以多看幾遍哦,茶蒻散的功效與作用還有很多,適量的服用還是挺好的,可以使身體更健康呢。
蒲棒對大家再熟悉不過了,蒲棒的歷史是很悠久的,并且對調(diào)理身體和治療疾病都有著很好的功效,對于養(yǎng)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別名】蒲棰、蒲厘(《本草圖經(jīng)》),蒲槌(《本草衍義》),水蠟燭實(《廣東新語》)。
【來源】為香蒲科植物 長苞香蒲 或其同屬多種植物的 果穗 (藥用其茸毛)。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香蒲"條。
【性味】《福建民間草藥》:"甘微辛,平。"
【功能主治】治外傷出血。
【附方】治創(chuàng)傷止血:水蠟燭整枝末飛散的花,投入小便缸內(nèi)浸一星期,取出曬干候用。用時取花一撮,罨包傷口,過四、五天即自行結(jié)癡。(《福建民間草藥》)
【摘錄】《*辭典》
文章介紹的蒲棒的藥用價值,對我們的生活是有很大幫助的。其實很多的身體疾病都可以通過蒲棒等一些中藥材來調(diào)理,博大精深的中醫(yī)文化應該繼續(xù)傳承下去。
中藥擁有上千年的歷史,在很早的時候中藥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而且中藥對疾病治療也有很令人滿意的效果,中藥的種類很多,那么你知道蒟蒻薯葉這種藥材嗎?
【別名】老虎須葉、
【來源】藥材基源:為蒟蒻薯科植物箭根薯的葉。
【原形態(tài)】箭根薯 多年生草本。根莖塊狀,環(huán)節(jié)明顯,須根多數(shù)。葉基生,具長柄,炳長10-30cm,基部擴展成鞘狀抱莖,肉質(zhì);葉片長橢圓形,長20-50cm,寬7-14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下延,全緣,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兩面無毛;主脈粗壯向下突出,側(cè)脈羽狀平行。花葶從葉叢中抽出;總苞片4,暗紫色;數(shù)朵花簇生,排列成傘形花序狀,常下垂;苞片線形,長約10cm;花被裂片6,紫褐色,內(nèi)輪裂片較寬,先端具小尖頭;雄蕊6,花絲頂部兜狀,柱頭彎曲成傘形,3裂,每裂片又2淺裂。漿果肉質(zhì),橢圓形,具6棱,成熟后紫褐色;種子腎形,民約3mm?;ü?-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下陰濕處。
【性味】苦;辛;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解毒散結(jié)消腫。主癰瘡腫毒;淋巴結(jié)腫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對于蒟蒻薯葉的藥用價值大家應該都了解了吧,在平時食用的時候也能夠更有針對性了,更合理的用藥才能夠更好的治療一些常見的疾病。
我們知道敗蒲散對人體健康是十分有益處的,市面上也很多敗蒲散,但你知道哪些人適合吃敗蒲散嗎?什么時候吃效果會更好?今天就給大家仔細分析下敗蒲散的相關(guān)知識。
【別名】敗蒲湯
【處方】敗蒲1兩半(燒灰),牡丹1兩,當歸1兩(銼,微炒),芎?1兩,赤芍藥1兩,豉心1合,蒲黃半兩,生干地黃1兩,川樸消1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傷折內(nèi)損,瘀血不散。婦人因血澀內(nèi)瘀不散,疼痛者。
【用法用量】敗蒲湯(《圣濟總錄》卷一四四)?!妒備洝繁痉接梅ǎ好糠X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入地黃汁一合,樸消一錢匕,溫服,一日三次。
【摘錄】《圣惠》卷六十七
【處方】敗蒲1握(細銼),舊麻甑帶1握(細銼),亂發(fā)1雞子大(燒灰),當歸1兩(銼,微炒),赤芍藥半兩,桂心半兩,桃仁49枚(湯浸,去皮尖雙仁,微炒)。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馬墜傷損,內(nèi)有瘀血,筋骨疼痛,腹中(疒丂)刺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小盞,酒1小盞,煎至1盞,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六十七
【處方】敗蒲1兩,白術(shù)1兩,訶黎勒1兩(煨,用皮),阿膠2兩(搗碎,炒令黃燥),白芷半兩,赤芍藥半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當歸1兩(銼,微炒),艾葉半兩(微炒),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妊娠5-6日,忽患腹內(nèi)(疒丂)刺痛,兼有惡血下,日夜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大盞,入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六
現(xiàn)在大家知道了吧,敗蒲散的對疾病的療效有很多,對我們恢復健康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