栲栗果殼的功效與作用
【www.cndadi.net -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栲栗果殼作為一種中藥材,給我們提供各種各樣的營養(yǎng)物質,栲栗果殼同時還能夠解決身體遇到的一些疾病,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栲栗果殼都有哪些營養(yǎng)和功效。
【英文名】Exocarp of Chinese Evergreen chinkapin
【別名】錐栗殼
【來源】藥材基源:為殼斗科植物林甄的總苞。
【原形態(tài)】喬木,高達20m,胸徑60cm。樹皮暗灰色,老時縱裂。小枝有橢圓形皮孔,無毛。葉互生;葉柄長1-2.5cm;葉片披針形或卵圓披針形,長7-18cm,寬2-5cm,先端漸尖,基部常圓形或寬楔形,中部以上有鋸齒,網(wǎng)絡較明顯,葉兩面近同色,中脈在上面有突起,無毛,羽狀側脈10-12對?;▎涡?,雌雄同株;雄花序圓錐狀或穗狀,花序軸幾無毛,雄花綠白色,細小,排成直立,分枝的圓錐狀或穗狀花序,簇生于小枝頂端;雌花每朵藏于一總苞內,排成一短的穗狀花序??偘鷱郊s2.5cm,外被密生鹿角狀銳刺,成熟時開裂,3-4裂瓣,殼斗壁厚1-1.5mm,刺長0.7-1.4cm,基部或中部以下匯合生成刺束,較密生,殼斗內壁密被棕色長絨毛,外壁及刺幼時被灰色細毛,殼斗成熟時近無毛,每殼斗具1堅果;堅果近卵形,直徑1-1.3cm,高1.2-1.6cm,無毛,臍部與果底部幾同大。花期5-7月,果期翌年9-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喜溫暖濕潤,常生于海拔200-1500m的山地或谷地,與常綠闊葉林混交,有時與馬尾松混交形成混交林。
【性味】味苦;澀;性平
【功能主治】除濕熱。主濕熱腹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摘錄】《中華本草》
本文介紹了藥材栲栗果殼的一些基本常識,栲栗果殼在治療人體的一些相關疾病的時候效果都非常好。而且栲栗果殼對身體還有一定的調理作用,平時可以適量食用。
ys630.coM延伸閱讀
中醫(yī)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中藥材占了很大的份量,你了解栲栗葉嗎,它有什么功效和作用,如何食用,相信很多人都很感興趣,下面就為大家一一道來。
【來源】藥材基源:為殼斗科植物桂林栲的葉。
【原形態(tài)】喬木,高達20m,胸徑60cm。樹皮暗灰色,老時縱裂。小枝有橢圓形皮孔,無毛。葉互生;葉柄長1-2.5cm;葉片披針形或卵圓披針形,長7-18cm,寬2-5cm,先端漸尖,基部常圓形或寬楔形,中部以上有鋸齒,網(wǎng)絡較明顯,葉兩面近同色,中脈在上面有突起,無毛,羽狀側脈10-12對?;▎涡?,雌雄同株;雄花序圓錐狀或穗狀,花序軸幾無毛,雄花綠白色,細小,排成直立,分枝的圓錐狀或穗狀花序,簇生于小枝頂端;雌花每朵藏于一總苞內,排成一短的穗狀花序。總苞徑約2.5cm,外被密生鹿角狀銳刺,成熟時開裂,3-4裂瓣,殼斗壁厚1-1.5mm,刺長0.7-1.4cm,基部或中部以下匯合生成刺束,較密生,殼斗內壁密被棕色長絨毛,外壁及刺幼時被灰色細毛,殼斗成熟時近無毛,每殼斗具1堅果;堅果近卵形,直徑1-1.3cm,高1.2-1.6cm,無毛,臍部與果底部幾同大?;ㄆ?-7月,果期翌年9-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喜溫暖濕潤,常生于海拔200-1500m的山地或谷地,與常綠闊葉林混交,有時與馬尾松混交形成混交林。
【性味】苦;澀;性平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澀腸止瀉。主濕熱泄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栲栗葉,我們知道栲栗葉有非常全面的功效和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栲栗葉作為一種調理身體的手段 。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國際間的交流慎密,大部分學醫(yī)的都受到了西醫(yī)的嚴重影響,學習中醫(yī)的人是越來越少,所以這就造成了大家對中藥的了解也是越來越少。下面就來說說鳳眼果殼這種中藥的功效與作用。
【英文名】風眼果莢(《嶺南采藥錄》),蘋婆殼(《廣東中藥》Ⅱ)。
【來源】為梧桐科植物 蘋婆 的 果殼 。秋季采集成熟果實,剝取外殼,曬干。
【原形態(tài)】形態(tài)詳"鳳眼果"條。
【生境分布】產(chǎn)于廣東等地。
【性狀】干燥果殼鮮時呈猩紅色,干時為棕褐色,長4~6厘米,寬3~5厘米,厚約2毫米。表面皺縮不平,有縱溝,內部為赤褐色。質堅韌。
【性味】《廣東中藥》Ⅱ:"平,淡。"
【功能主治】《廣東中藥》Ⅱ:"研末外敷治爛耳,煅灰沖酒飲治小腸疝氣,煎水洗痔瘡。"
【附方】治血?。壶P眼果殼,和蜜棗、陳皮煎湯服。(《嶺南采藥錄》)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廣東中藥》Ⅱ。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鳳眼果殼,鳳眼果殼的功效和作用,我們知道了鳳眼果殼不僅可以提高免疫能力,還在某些疾病上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栗樹皮對于醫(yī)藥方面的價值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對于治療一些疾病是很有效的。栗樹皮中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物質,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別名】栗樹白皮(《唐本草》)。
【來源】為殼斗科植物 栗 的 樹皮 。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栗子"條。
【化學成份】皮含槲皮素、尿素、色素及鞣質。
【功能主治】治丹毒,癩瘡,口瘡,漆瘡,打傷。
【用法用量】外用:煎水洗或燒灰敷。
【附方】治漆瘡:栗樹皮或根半斤至,一斤。水煎,沖鐵銹一至二兩洗患處,一日二至三次。(《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食療本草》
雖然栗樹皮有著許多神奇的功效,但也不是隨便就可以食用的。我們要針對用者的自身情況來酌情用藥。希望大家不要胡亂服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現(xiàn)在雖然西醫(yī)和西藥比較普遍,但是很多時候人們還是認為要吃中藥病才能好,這是因為中藥能夠治本。栗就是中藥的一種,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關于栗的小常識吧。
【別名】板栗、毛栗殼、栗子樹、大栗
【來源】殼斗科 栗 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C. bungeana Blume],以 果實、花序、殼斗、樹皮、根皮、葉 入藥。
【生境分布】遼寧、陜西、河北、山東、江西、四川、湖南、廣西。
【化學成份】果實含有糖類、淀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等。
【性味】果實:甘,溫。
【功能主治】果實:滋陰補腎。主治腎虛腰痛。每服2~4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通過上面的介紹才發(fā)現(xiàn),原來栗的藥理作用這么多,而且對于一些疾病也都有不錯的效果。其實我們的生活周圍可能有很多的“寶物”,只是很多時候我們沒有一顆善于發(fā)現(xiàn)的心。
栗花是一種很常見的中藥,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藥材,我們需要重視起來。栗花在使用的時候可以搭配其他的藥物,我們需要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適當?shù)姆?。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中藥栗花的功效與作用主要有哪些。
【來源】為殼斗科植物 栗 的 花 。
【化學成份】花含精氨酸。
【性味】①《滇南本草》:"性微溫,微苦澀。"
【功能主治】治瀉痢,便血,瘰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研末。
【附方】治瘰疬久不愈:采栗花同貝母為末。每日酒下一錢。(姚可成《食物本草》)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日用本草》
上面介紹了栗花的一些基本常識,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對于栗花的了解會更多一些。生活中常常接觸的其它藥材還有很多,有時間的話不妨多去了解一下。
說起栗殼我們都不陌生,栗殼不但可以食用而且有非常高的藥用功效,經(jīng)常吃栗殼是可以起到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和保健作用的。
【來源】為殼斗科植物 栗 的 外果皮 。
【性味】《綱目》:"甘澀,平,無毒。"
【功能主治】治反胃,鼻衄,便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研末或入丸劑。
【附方】①治膈氣:栗子黑殼煅,同舂米槌上糠等分,蜜丸桐子大。每空心下三十丸。(姚可成《食物本草》)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食療本草》?!毒V目拾遺》:栗殼《綱目》載其治反胃、消渴、瀉血,此外無他,不知其能解參之力,勝于萊菔。《楊春涯經(jīng)驗方》解人參,栗子殼煎湯服之。
以上就是對栗殼的功效與作用詳細介紹,對它的選擇,要根據(jù)自身需求進行,這樣對身體不會有損害,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疾病的效果。
世界上存在許許多多的藥材,難免有一些藥材是我們不認識的,但只要我們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相信我們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醫(yī)學藥材。那么對于茅栗根這種藥材你了解嗎?
【來源】藥材基源:為殼斗科植物茅栗的根。
【原形態(tài)】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幼枝被柔毛,芽卵形,長2-3mm。葉互生;葉柄長0.6-1cm,有短毛;葉片薄革質,長橢圓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長6-14cm,寬3-7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圓鈍或略近心形,常一側偏斜,邊緣具短刺狀小鋸齒,羽狀側脈12-17對,上面光亮,脈上有毛,下面褐黃色,具鱗狀腺點。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狀,單生于新枝葉腋,直立,長6-7cm,單被花,雄蕊10-14;雌花生于雄花序下部,通常三花聚生,子房下位,6室。總苞近球形,直徑3-4cm,外面生細長尖刺,刺長4-5.5mm,密生,每殼斗有3-7個堅果,常為3個;堅果扁球形,直徑1-1.5cm,褐色?;ㄆ?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喜光,耐干旱瘠薄,均系野生,常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向陽灌叢中。
【性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食。主肺炎;肺結核;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
對于茅栗根的藥用價值大家應該知道了,我們平時應該多關注這方面的信息,這樣就可以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有所準備,不至于驚慌失措。
栗寄生作為日常十分常見的一種中藥材,對人體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營養(yǎng)價值,并且也不是太難購買。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栗寄生的幾個方面。
【別名】柃寄生、螃蟹腳、吊蘭、胡龍須、方葉子、樟木寄生、油茶寄生、梅子寄生、三稔寄生
【來源】藥材基源:為桑寄生科植物栗寄生的枝葉。
【原形態(tài)】亞灌木,高5-15cm。小枝扁平,通常對生,節(jié)間狹倒卵形至倒卵狀披針形,長7-17mm,寬3-6mm,干后中肋明顯。葉退化呈鱗片狀,成對合生呈環(huán)狀?;ǖG色,有具節(jié)的毛圍繞于基部;雄花花蕾時近球形,長約0.5mm,花梗短,花被片3,三角形,聚藥雄蕊扁球形;雌花花蕾時橢圓狀,長約0.5mm,花被片3,闊三角形,小柱頭乳頭狀。漿果橢圓形或梨形,長2-3.5mm,直徑約1.5mm,淡黃色?;ā⒐趲兹?。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50-1700(-2500)m的山地常綠闊葉林中,寄生于殼斗科櫟屬、柯屬或山茶科、樟科、桃金娘科、山礬科、木犀科等植物上。
【性味】苦;甘;微溫
【歸經(jīng)】肝;腎經(jīng)
【功能主治】祛風濕;補肝腎;行氣活血;止痛。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腰膝酸痛;頭暈目眩;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以上介紹,大家對中藥栗寄生也有了很好的了解,它在治療疾病上有著很不錯的效果,不過要注意的是,對栗寄生使用的時候,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健康科學的食用。
白豬栗在我們的生活中白豬栗因為具有極高的醫(yī)藥價值受到了我們的關注。下面我們來具體的看一下白豬栗是什么?
【別名】滇錐栗、椎栗
【來源】藥材基源:為殼斗科植物高山栲的果實。
【原形態(tài)】常綠喬木,高20-25m。樹皮暗灰色或灰褐色,縱裂。幼枝無毛,有時有粉白色鱗秕。葉互生;葉柄長1.5-2.5cm;葉片硬革質,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5-13cm,寬3.5-9cm,先端鈍或短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中部以上疏生鋸齒或波狀齒,無毛,下面幼時被黃棕色鱗秕,老時被銀灰色或灰白色緊貼的蠟層,葉面中脈在上面微突起,側脈6-9對,支脈較明顯?;▎涡裕刍ㄐ虺3蕡A錐狀,軸密生黃褐色鱗秕;雌花單朵生于苞內。果序長8-15cm,每殼斗具1果;殼斗寬卵形至近球形,常有短柄,頂端破裂,連刺直徑1.5-2cm,高1.2-1.8cm,熟時2瓣裂,刺?;窟B生成3-5刺環(huán),刺長3-6mm,稀達1cm,殼斗壁可見;堅果寬卵形至球形,直徑1-1.5m,高1-1.4m,頂部疏被平伏毛,果臍小于堅果底部?;ㄆ?-5月,果期翌年9-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0-2800m的針闊葉混交林或雜木林中。
【功能主治】寧心益腎。主心悸;耳鳴;腰痛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糖水送服,30-60g。
【摘錄】《中華本草》
由上文我們可以看出中藥白豬栗具有非常高的藥用價值,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可以考慮將白豬栗應用起來。
中藥的本質就是治標也治本,比起西藥來中藥的作用和功效要好很多。中藥茅栗葉也是同樣如此的,下面就來介紹下中藥茅栗葉的功效與作用。
【來源】藥材基源:為殼斗科植物茅栗的葉。
【原形態(tài)】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幼枝被柔毛,芽卵形,長2-3mm。葉互生;葉柄長0.6-1cm,有短毛;葉片薄革質,長橢圓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長6-14cm,寬3-7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圓鈍或略近心形,常一側偏斜,邊緣具短刺狀小鋸齒,羽狀側脈12-17對,上面光亮,脈上有毛,下面褐黃色,具鱗狀腺點。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狀,單生于新枝葉腋,直立,長6-7cm,單被花,雄蕊10-14;雌花生于雄花序下部,通常三花聚生,子房下位,6室??偘蛐?,直徑3-4cm,外面生細長尖刺,刺長4-5.5mm,密生,每殼斗有3-7個堅果,常為3個;堅果扁球形,直徑1-1.5cm,褐色。花期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喜光,耐干旱瘠薄,均系野生,常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向陽灌叢中。
【功能主治】消食健胃。主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茅栗葉,我們也了解了中藥茅栗葉的功效與作用,我們知道茅栗葉的功效是非常強大的,大家可以吃一些茅栗葉用于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