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舌頭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不怕工資低,就怕命歸西。不怕掙錢少,就怕死得早?!鄙鐣陌l(fā)展,人們對養(yǎng)生越來越看重,勿以惡小而為之,不注意養(yǎng)生,這種“惡”會報復(fù)我們的身體。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實現(xiàn)的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牛舌頭的功效與作用”,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世界上存在許許多多的藥材,難免有一些藥材是我們不認識的,但只要我們有活到老學(xué)到老的精神,相信我們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醫(yī)學(xué)藥材。那么對于牛舌頭這種藥材你了解嗎?
【別名】苣荬菜(《植物名實圖考》),野苦荬(《廣州植物志》),山苦荬(《廣西中草藥》),牛舌片(南川《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菊科植物 匍莖苦菜 的 全草 。3~4月間采取。鮮用或曬干用。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有乳汁,具匍匐莖。地上莖直立,高30~80厘米。葉互生,葉片長圓狀披針形,長10~20匣米,寬2~5厘米,先端鈍圓,具稀疏的缺刻或三角狀淺裂,邊緣有小尖齒,基部漸狹成柄;莖生葉無柄,基部成耳廓狀抱莖。頭狀花序頂生,呈傘房或圓錐狀排列,直徑2~4厘米,花序梗與總苞片均具腺毛;總苞鐘狀,苞片數(shù)層,最內(nèi)層苞片長而薄,邊緣具膜質(zhì),披針形,先端鈍,最外層苞片短;花黃色,全部呈舌狀;雄蕊5,花藥基部相連,尾端漸尖;雌蕊為2心皮所組成,子房下位,花柱細長,柱頭2裂。瘦果長橢圓形,邊緣狹窄,有縱紋數(shù)條,微粗糙;冠毛白色,細軟?;ㄆ谇锬┲烈钅瓿跸?。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邊及田野間。我國大部地區(qū)均療分布。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治闌尾炎,痢疾,痔瘡,遺精,白濁,乳腺炎,瘡癤種毒,湯火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2兩。外用:搗敷或搗汁搽。
【附方】①治腸癰:山苦荬四兩,古羊藤一兩,甘草一兩,銀花藤二兩。水煎服。(《曠西中草藥》)
【摘錄】《*辭典》
以上就是對牛舌頭的藥用價值的詳細介紹,在吃牛舌頭的時候,也是有著一些方式方法的,以上的吃法對調(diào)理人體各方面問題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可以放心進行。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中藥在治療一些特殊疾病上,效果也是非常不錯,但我們在食用前還是要進行一些了解,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牛舌癀這個藥材的一些常識。
【別名】野枇杷、毛紫珠
【來源】藥材基源:為馬鞭草科植物批粑葉紫珠的根或莖、葉。
【原形態(tài)】枇杷葉紫珠,灌木,高1-4m。小枝、葉柄及花序均密生黃褐色分枝茸毛。單葉對生;葉柄長1-3cm:葉片長圓狀披針形、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或銳尖,基部楔形,邊緣有鋸齒,表面無毛或被疏毛,背面密生黃褐色星狀毛和分枝茸毛,兩面均具黃色透明腺點;側(cè)脈10-18對。聚傘花序腋生,寬3-6m,3-5次分歧;花序梗長1-2cm;花無柄,密集于分枝頂端;花萼管狀,被茸毛,萼4裂,裂片線形或銳尖三角形;花冠淡紅色或紫紅色,4裂,裂片被茸毛;雄蕊4,長于花冠?;ㄖL于雄蕊。果實圓球形,徑約1.5mm;包于宿萼內(nèi)。花期7-8月,果期9-12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850m的山谷、溪邊、灌叢中或林下蔭濕地。
【性味】苦;辛;平
【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活血止血。主風(fēng)濕痹痛;風(fēng)寒咳嗽;頭痛;胃出血;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 15-30g,鮮品加倍;或搗汁飲。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牛舌癀的功效的一些簡單的介紹,希望對所有的朋友都能所幫助,總得來說牛舌癀的養(yǎng)生功效是非常強大的,因此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牛舌癀來更好的促進身體健康 。
牛舌草的簡介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可達1米,通常不分枝或上部花序分枝,密生具基盤的白色長硬毛。基生葉和莖下部葉長圓形至倒披針形,長10-30厘米,寬5-6厘米,全緣,兩面被貼伏的硬毛,先端短漸尖或急尖基部漸狹成柄;莖上部葉無柄,較小。
花序頂生及腋生,分枝,果期伸長,花序軸、苞片、花梗及花萼均被密糙伏毛;苞片線形至線狀披針形;花梗近直立,長1-3毫米,果期伸長達1厘米;花萼長10-13毫米,5裂至近基部,裂片線狀披針形,先端漸尖,果期長約1.8厘米;花冠藍色,長達2厘米,筒部與萼等長或稍長,微彎曲,無毛,檐部直徑圖片.2厘米,裂片近圓形,寬約5毫米,喉部附屬物畫筆狀,扁平,長約2毫米;雄蕊著生喉部之下,內(nèi)藏,花藥長約3毫米,花絲長約2.5毫米;花柱長1.1-1.3厘米,稍伸出喉部,柱頭頭狀,微2裂。小堅果長約6毫米,有明顯的網(wǎng)狀皺褶及小疣點。
牛舌草分布于西南及河北、山西、陜西、甘肅、江蘇、浙江、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西等地。生于路旁或水邊。國外歐洲、北非、敘利亞、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地區(qū)及蘇聯(lián)高加索、哈薩克。中國有栽培,供觀賞。
牛舌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清熱解毒;殺蟲止癢
【考證】出自《江蘇藥材志》
【主治】乳癰;瘡瘍腫毒;疥癬
【性味】苦;性寒
【各家論述】《江蘇藥材志》:搗爛敷乳房紅腫。
【功效分類】清熱解毒藥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搗敷。
【化學(xué)成分】齒果酸模根和葉中含結(jié)合及游離的大黃酚(chrysophanol),大黃素(emodin),蘆薈大黃素(aloe-emodin)[1],大黃素甲醚(physcion)[2],植物甾醇(phytosterol),植物甾醇酯,(phytosteryl este)和游離脂肪酸(free fatty acid)[3]。
性狀鑒別 葉枯綠色,皺縮。展平后基生葉具長柄,葉片矩圓形或?qū)捙樞?如牛舌狀,長4-8cm,寬1.5-2.5cm,全緣,頂端鈍圓,基部圓形;莖生葉較小,葉柄短,葉片披針形或長披針形;托葉鞘膜質(zhì),筒狀。氣微,味苦、澀。
【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齒果酸模的葉。
牛舌草的市場信息
1、牛舌草的價格
沒有明確的價格
2、牛舌草的選購方法
性狀鑒別 葉枯綠色,皺縮。展平后基生葉具長柄,葉片矩圓形或?qū)捙樞?如牛舌狀,長4-8cm,寬1.5-2.5cm,全緣,頂端鈍圓,基部圓形;莖生葉較小,葉柄短,葉片披針形或長披針形;托葉鞘膜質(zhì),筒狀。氣微,味苦、澀。
3、牛舌草的保存方法
4~5月采葉,鮮用或曬干收藏。
鴨舌頭是中藥當(dāng)中非常常見的一種,也是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藥物。它在治療很多疾病方面有著奇特的效果和作用,下面就為大家詳細的講述一些中藥鴨舌頭的作用。
【別名】瓜皮草(《種子植物名稱·補編》),鴨舌草、鴨舌子(《貴陽民間藥草》),水充草(《貴州草藥》)。
【來源】為澤瀉科植物 矮慈姑 的 全草 。夏、秋采。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須根白色有絲光,中空,有密節(jié),不分枝,雜有橫行的根莖,形與根相同,但略大,特別長,在另一端萌發(fā)新株。單葉叢生基出;葉片線狀披針形,長4~18厘米,寬3~8毫米,全緣,質(zhì)柔軟而厚,上面綠色,近根部呈白色?;üW匀~叢中抽出。高約15~20厘米;花單性,雌雄同株;雌花無柄,多聚于花序下層,形成輪狀;雄花有長柄,具橢圓形苞葉3~5個,輪生于花莖上,多為2輪;萼3片,綠色;花瓣3片,形較大,白色;雄蕊12個,花藥黃色,花絲短而肥大;心皮多數(shù),扁平。果實廣倒卵形,扁平,具鱗片狀翅,聚合成球狀?;ㄆ谙那?。
【生境分布】野生于水田及沼澤淺水中。分布長江流域,南到廣東,西南至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①《貴陽民間藥草》:"甘苦,微寒。"
【功能主治】《貴陽民間藥草》:"清熱解毒。治喉痛,外敷癰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鮮者0.5~1兩。外用:搗敷。
【附方】①清喉火:鮮鴨舌草一兩。煎水服;同時另取一部分搗敷頜下。(《貴陽民間藥草》)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貴州草藥》
對于鴨舌頭的藥用價值大家應(yīng)該都了解了吧,在平時食用的時候也能夠更有針對性了,更合理的用藥才能夠更好的治療一些常見的疾病。
牛舌頭草聽名字像是一種很好吃的食物,其實這是中藥又叫牛舌草,別名是羊蹄大黃,土王根,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稱呼,現(xiàn)在被中醫(yī)統(tǒng)一稱之為牛舌頭草,不過目前為止還有一些地區(qū)會把它稱之為野田菜,主要的作用是可以清熱解毒,又能殺蟲止癢,是很好的中藥,使用方法一般是煎服或搗碎涂在患處。
藥用價值
【藥名】牛舌草
【別名】羊蹄、齒果羊蹄、羊蹄大黃、土大黃、牛舌棵子、野甜菜;土王根、牛舌頭棵、牛耳大黃。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umexdentatusL.
【功效】清熱解毒;殺蟲止癢。
【考證】出自《江蘇藥材志》
【主治】乳癰;瘡瘍腫毒;疥癬。
【各家論述】《江蘇藥材志》:搗爛敷乳房紅腫。
【采收和儲藏】4~5月采葉,鮮用或曬干。
【功效分類】清熱解毒藥。
【生藥材鑒定】性狀鑒別:葉枯綠色,皺縮。展平后基生葉具長柄,葉片矩圓形或?qū)捙樞?,如牛舌狀,長4-8cm,寬1.5-2.5cm,全緣,頂端鈍圓,基部圓形;莖生葉較小,葉柄短,葉片披針形或長披針形;托葉鞘膜質(zhì),筒狀。氣微,味苦、澀。
【性味】苦;性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搗敷。
【功效】清熱解毒;殺蟲止癢
【考證】出自《江蘇藥材志》
【主治】乳癰;瘡瘍腫毒;疥癬
【性味】苦;性寒
【各家論述】《江蘇藥材志》:搗爛敷乳房紅腫。
【功效分類】清熱解毒藥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搗敷
導(dǎo)讀:中藥鴨舌頭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鴨舌頭的功效與作用、鴨舌頭圖片、鴨舌頭的藥用價值、鴨舌頭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鴨舌頭的功效與作用相關(guān)知識,不妨來關(guān)注一下。
鴨舌頭簡介鴨舌頭圖片鴨舌頭的功效與作用鴨舌頭的藥用價值鴨舌頭的用法與用量鴨舌頭的副作用鴨舌頭的原形態(tài)鴨舌頭的繁殖方式鴨舌頭的分布區(qū)域鴨舌頭簡介
鴨舌頭,入藥部分為澤瀉科植物矮慈姑的全草。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干備用。
矮慈姑,生于淺水池塘、沼澤及稻田中。植株矮小,葉色宜人,無論是地栽還是盆栽,均能夠給環(huán)境增添野趣,帶來綠意。
鴨舌頭圖片
鴨舌頭的功效與作用
清肺利咽;利濕解毒。主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小便熱痛;癰癤腫毒;濕瘡;燙傷;蛇傷。
《貴陽民間藥草》:清熱解毒。治喉痛,外敷癰腫。
鴨舌頭的藥用價值
1、清喉火:鮮鴨舌草一兩。煎水服;同時另取一部分搗敷頜下。(《貴陽民間藥草》)
2、治無名腫毒:鮮鴨舌草搗爛外敷。(《貴陽民間藥草》)
3、治濕瘡:鴨舌頭、水慈姑、豬鼻孔葉各等分。搓爛,搽患處,最后用清水洗凈。(《貴州草藥》)
鴨舌頭的用法與用量
內(nèi)服:煎湯,鮮品15-30g。外用:適量,搗敷。
鴨舌頭的副作用
暫無副作用。
鴨舌頭的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須根白色有絲光,中空,有密節(jié),不分枝,雜有橫行的根莖,形與根相同,但略大,特別長,在另一端萌發(fā)新株。單葉叢生基出;葉片線狀披針形,長4~18厘米,寬3~8毫米,全緣,質(zhì)柔軟而厚,上面綠色,近根部呈白色?;üW匀~叢中抽出。高約15~20厘米;花單性,雌雄同株;雌花無柄,多聚于花序下層,形成輪狀;雄花有長柄,具橢圓形苞葉3~5個,輪生于花莖上,多為2輪;萼3片,綠色;花瓣3片,形較大,白色;雄蕊12個,花藥黃色,花絲短而肥大;心皮多數(shù),扁平。果實廣倒卵形,扁平,具鱗片狀翅,聚合成球狀?;ㄆ谙那铩?/p>
鴨舌頭的繁殖方式
多年生沼生草本。苗期春夏季,花期6~7月份,果期8~9月份。
種子或球莖繁殖,帶翅的瘦果可漂浮水面,隨水流傳播。
為稻田惡性雜草。主要與水稻爭養(yǎng)分和水分,影響水稻的分蘗;耐陰,稻棵封行后,仍可大量發(fā)生。
鴨舌頭的分布區(qū)域
產(chǎn)陜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省區(qū)。生于沼澤、水田、溝溪淺水處。越南、泰國、朝鮮、日本等也有分布。
國外分布
琉球群島;日本九州;越南。
國內(nèi)分布
陜西省,江蘇省,安徽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臺灣省,湖北省,湖南省,海南省,廣東省,廣西自治區(qū),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
以上就是一些鴨舌頭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牛舌草是屬于一種草本植物,在日常生活中也十分常見,牛舌草其中的藥用價值非常高,可以有效治療一些身體疾病,而經(jīng)常服用牛舌草可以有效達到清熱解毒作用,不僅可以內(nèi)服,而且還可以外用,可以將牛舌草搗碎后外敷,可以有效治療一些皮膚疾病,或者是皮膚傷口等。
牛舌草的作用和功效
為蓼科植物齒果酸模的葉。
羊蹄、齒果羊蹄、羊蹄大黃、土大黃、牛舌棵子、野甜菜;土王根、牛舌頭棵、牛耳大黃
牛舌草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殺蟲止癢
牛舌草的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搗敷。
牛舌草的禁忌注意
一般人均可使用。
牛舌草的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可達1米,通常不分枝或上部花序分枝,
密生具基盤的白色長硬毛?;~和莖下部葉長圓形至倒披針形,長10-30厘米,寬5-6厘米,全緣,兩面被貼伏的硬毛,先端短漸尖或急尖基部漸狹成柄;莖上部葉無柄,較小。
花序頂生及腋生,分枝,果期伸長,花序軸、苞片、花梗及花萼均被密糙伏毛;苞片線形至線狀披針形;花梗近直立,長1-3毫米,果期伸長達1厘米;花萼長10-13毫米,5裂至近基部,裂片線狀披針形,先端漸尖,果期長約1.8厘米;花冠藍色,長達2厘米,筒部與萼等長或稍長。
微彎曲,無毛,檐部直徑約1.2厘米,裂片近圓形,寬約5毫米,喉部附屬物畫筆狀,扁平,長約2毫米;雄蕊著生喉部之下,內(nèi)藏,花藥長約3毫米,花絲長約2.5毫米;花柱長1.1-1.3厘米,稍伸出喉部,柱頭頭狀,微2裂。小堅果長約6毫米,有明顯的網(wǎng)狀皺褶及小疣點。
牛舌草的日常管理
牛舌草喜歡較干燥的空氣環(huán)境。陰雨天過長,易受病菌侵染,怕雨淋,晚上保持葉片干燥。最適空氣相對濕度為40~60%。
溫度管理
喜歡冷涼氣候,忌酷熱,耐霜寒。對冬季溫度要求不是很嚴,只要不受到霜凍就能安全越冬;在春末夏初溫度高達30℃以上時死亡,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25℃。盡量選在秋冬季播種,以避免夏季高溫。
光照管理
在晚秋、冬、早春三季,由于溫度不是很高,就要給予它直射陽光的照射,以利于它進行光合作用和形成花芽、開花、結(jié)實。夏季若遇到高溫天氣,需要給它遮掉大約50%的陽光。開花后放在室內(nèi)養(yǎng)護觀賞的,要放在東南向的門窗附近,以盡可能地延長花期和增加開花數(shù)量。
與其它草花一樣,對肥水要求較多,但最怕亂施肥。施濃肥和偏施氮、磷、鉀肥,要求遵循“淡肥勤施、量少次多、營養(yǎng)齊全”和“間干間濕。干要干透,不干不澆,澆就澆透”的兩個施肥(水)原則。并且在施肥過后,晚上要保持葉片和花朵干燥。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
牛舌草的藥用價值
牛舌草,中藥名。為蓼科植物齒果酸模Rumex dentatus L.的葉。別名羊蹄、齒果羊蹄、羊蹄大黃、土大黃、牛舌棵子、野甜菜、土王根、牛舌頭棵、牛耳大黃。
化學(xué)成分:齒果酸模根和葉中含結(jié)合及游離的大黃酚(chrysophanol),大黃素(emodin),蘆薈大黃素(aloe-emodin),大黃素甲醚(physcion),植物甾醇(phytosterol),植物甾醇酯,(phytosteryl este)和游離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入藥部位:葉。
性味:味苦,性寒。
歸經(jīng):歸胃、大腸經(jīng)。
功效:清熱解毒,殺蟲止癢;主治:用于乳癰,瘡瘍腫毒,疥癬。
藥用價值:
1、解熱鎮(zhèn)痛和抗炎作用。
2、對心血管系統(tǒng)有降壓作用。
3、對泌尿系統(tǒng)起到利尿作用。
4、對血液和造血系統(tǒng)起到止血作用。
5、對消化系統(tǒng)起到通便的作用。
6、對呼吸系統(tǒng)起到祛痰的作用。
7、對免疫功能起到降血糖的作用。
8、對內(nèi)分泌功能起到消除Ⅱ型糖尿病胰島素抗性,改善糖、脂代謝的作用。
9、有抗菌的作用。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搗敷。
牛舌草的副作用
1、這種中藥材性寒味苦,生活中一定脾胃比較差以及身體比較弱的患者不應(yīng)該服用這種中藥材,避免身體虛弱更加嚴重。除此之外,女性在懷孕期間以及月經(jīng)期間也不適合服用牛舌草,避免孕婦出現(xiàn)胎動異常、流產(chǎn)等嚴重,女性沒有之后正確使用也容易導(dǎo)致月經(jīng)不調(diào)、內(nèi)分泌異常等癥狀。
2、雖然牛舌草在生活中可以代替茶水飲用,但這種藥材并不適合長期服用,否則容易導(dǎo)致胃腸功能紊亂以及電解質(zhì)紊亂的情況。
牛舌草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醫(yī)學(xué)記載:
1、清熱解毒;殺蟲止癢。出自《江蘇藥材志》
2、乳癰;瘡瘍腫毒;疥癬?!督K藥材志》:搗爛敷乳房紅腫。
附方:
1、治熱性恐懼癥、抑郁癥:牛舌草6g,水煎服。
2、治熱性心悸:牛舌草6g,水煎,與赤石脂3g同服。
3、治咳嗽胸痛:牛舌草6g,冰糖10g,水煎服。
4、治各種結(jié)石,面色不佳:牛舌草6g,赤石脂3g,砂糖6g,煎成糖漿內(nèi)服。
5、治小兒口腔潰瘍:取牛舌草干品適量,炒焦,研成細粉,撒在潰瘍處。(1-5方出自《哈薩克藥志》)
蔥,既是人們四季常食的調(diào)味品,又是營養(yǎng)豐富的應(yīng)時蔬菜。據(jù)分析,每百克大蔥含蛋白質(zhì)1.4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4.1克,維生素A原1.6毫克,還有維生素B1、維生素C以及鈣、磷、鐵、鎂等元素。蔥作為調(diào)味品是由于它含有特殊香氣的揮發(fā)油,其主要成分是蔥蒜辣素,也叫植物殺菌素。它除能促使人的消化液分泌量增加、提高食欲、增強消化功能外,還具有殺菌消炎作用。經(jīng)研究還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食蔥和蒜,還具有降低血脂、血糖、血壓及補腦作用。
老年腦力勞動者,常因用腦過度而引起食欲欠佳、消化不良等癥狀,有時甚至出現(xiàn)血壓升高等一系列反應(yīng),如果能事先多吃點大蔥或大蒜,則有預(yù)防上述癥狀的作用。為大腦提供能量所需的葡萄糖的轉(zhuǎn)變,需要維生素B1的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把大蒜和少量維生素B1放在一起,即可產(chǎn)生一種叫蒜胺的物質(zhì)。這種物質(zhì)在增強維生素B1作用的同時,還能發(fā)揮比維生素B1更強的作用。大蔥中則含有一種叫前列腺素A的成分,若經(jīng)常食蔥,堆積的前列腺素A就可起到舒張小血管、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的作用,從而有助于防治血壓升高所致的頭暈。國外學(xué)者也證明,常食大蔥或大蒜,會使人保持大腦靈活,甚至更活躍。
羌活是一種中醫(yī)常用的中藥材,經(jīng)常能夠出現(xiàn)在各種藥方中。不了解羌活功效與作用_羌活的功效作用的人們一定不要亂用,羌活的功效非常強大,不僅僅能夠預(yù)防血栓抗氧化、心肌缺血等疾病,還能夠解熱止痛、解表散。下面給大家具體介紹下在什么情況下能夠使用羌活。
一、羌活的功效與作用
1、解熱止痛
解止痛是中藥羌活的重要作用,它能讓人體發(fā)熱的癥狀明顯減輕,也具有出色的止痛作用,平時人們出現(xiàn)發(fā)熱頭痛或者身體腫痛時,都能服用適量的羌活,它能讓人體出現(xiàn)的不適癥狀很快減輕。
2、預(yù)防血栓抗氧化
羌活可以提高人體內(nèi)血小板的活性它能凈化血液,增強人體的抗凝血能呼,能讓人體血液流動加快,血栓形成的機率就會明顯下降。平時人們適量服用羌活還能清理身體內(nèi)的過氧化脂質(zhì),能提高人體的抗氧化能力,對延緩人體衰老有很大的好處。
3、預(yù)防心肌缺血
平時人們適量的服用羌活還能吸收豐富的揮發(fā)油,這些揮發(fā)油能促進腦垂體后葉素分泌,可以防止人體因這種物質(zhì)不足而引發(fā)心肌缺血,另外羌活中含有的一些營養(yǎng)成分還有明顯的強心作用,能提高心臟功能營養(yǎng)心肌,它們對預(yù)防心肌缺血也有很大好處。
4、解表散寒
解表散寒是羌活的重要功效,平時人們出現(xiàn)風(fēng)寒感冒和惡寒無汁以及頭痛時都能服用羌活,它能發(fā)散風(fēng)寒能讓身體出現(xiàn)的不適癥狀很愉減輕。另外羌活還能祛風(fēng)除濕也能利尿通淋,它對人類的腎虛腰痛和風(fēng)濕骨痛也有一定預(yù)防作用。
二、羌活的副作用
羌活是一種沒有毒性的中藥材,平時服用比較安全,副作用較小,它的副作用只出現(xiàn)在過量服用羌活時,人們在過量服用羌活以后會出現(xiàn)上火和出汗等不良反應(yīng),這些也是人們服用羌活以后最容易出現(xiàn)的副作用。
槐米是一種季節(jié)性植物,只有在固定的時間槐樹上才會長出槐米。在農(nóng)村,大家一般都會將槐米曬干進行保存。槐米在新鮮的時候可以作為食材,也是一道非常美味的美食。而曬干的槐米則可以當(dāng)做藥材,在清熱解毒方面有著非常好的療效。除此之外,槐米還有很多其他的作用。那么,中藥槐米的功效和作用都有哪些呢?
生槐米和熟槐米的區(qū)別
1、生槐米和熟槐米之間沒有明顯區(qū)別,它們只是加工方式不同,生槐米是把槐米收取以后去掉雜質(zhì),然后直接曬干的一種中藥材,而熟槐米則是把生槐米入鍋炒制以后的一種中藥材。
2、生槐米和熟槐米在藥性上略有差別,生槐米的寒性較大,很多寒性體質(zhì)和脾胃虛寒人群在出現(xiàn)疾病以后需要用藥時,生槐米卻不適合,它會加重人們的身體的虛寒癥狀。而經(jīng)過炒制以后的熟槐米藥性則溫和的許我,這些人群服用以后不會對身體產(chǎn)生不良影響。
槐米的主要功效
1、保護心血管
保護心血管是婚禮的重要功效之一,這種中藥材中含有豐富的蘆丁,它能提高血管彈性,也能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平時人們食用懷里可以防止血管破裂,也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它既能預(yù)防高血壓,又能降低中風(fēng)的發(fā)病率。
2、清熱涼血抗菌消炎
涼血止血也是槐米的重要功效,它可以用于人類多種血熱疾病的治療,特別是尿血,便血和吐血等癥,在發(fā)病以后及時服用槐米能盡快止血。槐米中還含有我多種天然的抗菌消炎成分,能消滅人體內(nèi)的多種病菌與病毒,平時適量服用可以防止一些具有傳染性的病毒性疾病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