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葉谷木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孰為本,元氣不可虧;養(yǎng)生孰為先,養(yǎng)心須樂觀。”古往今來,人們都普通注意養(yǎng)生!只有進行科學的養(yǎng)生,我們才能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正確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細葉谷木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健康長壽逐漸為我們所重視,所以現(xiàn)今養(yǎng)生食療的方法非常流行,中醫(yī)趨勢越來越熱,中藥也再次占據(jù)人們的視野,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中藥細葉谷木。
【來源】藥材基源:為野牡丹科植物細葉谷木的葉。
【原形態(tài)】又名:直木梢、螺絲木、鐵樹(廣西),羊角、羊角扭(海南)。灌木,高1.5-4m。樹皮灰色,多分枝;小枝四棱形,以后呈圓柱形。葉對生;葉柄長3-5cm;葉片革質(zhì),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2-5cm,寬1-3cm,先端鈍、圓形或微凹,基部寬楔形,兩面密布小突起,粗糙,無光澤,全緣,邊緣反卷?;▋尚裕?數(shù);聚傘花序,腋生;花梗基部常具刺毛;花萼淺杯形,檐部平截,具4點尖頭;花瓣紫色或藍色,寬卵形,一側(cè)上方具小裂片;雄蕊8,藥室脊上具一環(huán)狀體。漿果狀核果球形,直徑6-7mm,密布小疣狀突起,先端具環(huán)狀宿存萼檐?;ㄆ冢?-)6-8月,果期(11-)1-3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物海拔3000m左右的山坡、密林或灌叢中以及水邊。
【功能主治】解毒消腫。主瘡癰腫毒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研末撒或煎湯洗。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對于細葉谷木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可以更好的提高我們的生活常識。
ys630.COm精選閱讀
大家知道細葉桉葉是一種很常見的藥材,已經(jīng)有很多年的歷史了,也能夠治療很多的疾病,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細葉桉葉的藥用價值吧。
【來源】為桃金娘科植物 細葉桉 的 葉 。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細葉桉,又名:褐桉樹。
【生境分布】廣東、廣西、福建等地有栽培。
【化學成份】葉和小枝中含揮發(fā)油0.5~0.9%,主要成分為1,8-桉葉素、對-聚傘花素、蒎烯、水芹烯和枯醛等。
【藥理作用】用試管內(nèi)雙倍稀釋法證明,50%細葉桉煎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濃度為1:1280)、肺炎雙球菌(1:10240)、乙型鏈球菌(1:2560)有較強的抑菌作用,對變形桿菌、綠膿桿菌作用較弱,對大腸桿菌無抑菌作用。
【性味】《陸川本草》:"辛苦,平。"
【功能主治】《陸川本草》:"治感冒,咳嗽,氣脹腹痛,泄瀉下痢,跌打損傷;外治毒瘡,潰瘍,并可作沖洗消毒劑。"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煎水洗。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陸川本草》
以上就是細葉桉葉的功效和作用,我們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情況來合理的食用細葉桉葉,以便于緩解病癥帶來的痛苦。
中藥材在治療某些疾病上有著很好的效果,雖然見效稍慢,但對人體無副作用,還是受到人們的推崇。不過在選擇的時候,需要注意對它的使用方法等,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細葉大戟這種藥材。
【別名】打碗科、貓眼草(《中國藥植圖鑒》)。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 細葉大戟 的 全草 。6~8月采收,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25~45厘米。根細長。莖直立,下部帶紫色,上部分枝,嫩枝綠色,全株含乳汁。莖部葉互生;倒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2.5~4.5厘米,寬3~4毫米,先端鈍圓、微凹或凸頭,全緣,中部以上狹細;小傘梗先端的葉密生;線形。杯狀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排列成復傘形,傘梗4~8枝,每枝再分2~4枝小傘梗,上生1對或數(shù)對對生的苞葉;萼狀總苞,先端具4腺體,呈彎月形,或兩端有短角;花單性,無花被,黃色;雄花多數(shù)和雌花1枚同生于總苞內(nèi);雄花僅雄蕊1,藥球形;雌花生于花序中央,有長柄,子房3室,花柱3。蒴果三棱狀球形,表面光滑。種子卵形,灰褐色或有棕色斑點,長約2毫米?;ㄆ?~7月。
【生境分布】分布河北、云南、貴州、江蘇、浙江等地。
【化學成份】含大戟腦、24-亞甲基環(huán)木波蘿烷醇、β-香樹脂醇、粘霉烯醇。
【功能主治】《中國藥植圖鑒》:"葉及莖,研末或熬膏敷腫瘡。"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中國藥植圖鑒》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細葉大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細葉大戟的作用是很大的,對于人體有很大的好處,因此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來選擇細葉大戟,但是還是要在醫(yī)生的囑咐下進行。
細葉桉對大家再熟悉不過了,細葉桉的歷史是很悠久的,并且對調(diào)理身體和治療疾病都有著很好的功效,對于養(yǎng)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別名】羊草果樹、小葉桉
【來源】桃金娘科 細葉桉 Eucalyptus tereticornis Smith,以 葉,果 入藥。
【生境分布】云南栽培。
【性味】辛、微苦,溫。
【功能主治】消炎殺菌,祛痰止咳,收斂殺蟲。用于預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腦炎。防治瘧疾,腸炎,腹瀉,痢疾,皮膚潰爛,癰瘡紅腫,丹毒,乳腺炎,外傷感染,皮癬,神經(jīng)性皮炎。還可治鉤端螺旋體病,氣管炎,咳嗽,可殺蛆、熏蚊。
【用法用量】1~3錢;外用適量煎水外洗。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通過本篇文章對細葉桉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關(guān)于細葉桉的相關(guān)作用和食用方法等。細葉桉的價值可以通過其功效中看出,充分的體現(xiàn)了細葉桉的重要性。
細葉防風是一種中醫(yī)中經(jīng)常用到的藥材,常應用于各種疾病的治療,那么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細葉防風的相關(guān)。
【別名】防風、新疆防風
【來源】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伊犁巖風的根。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0.5-1(-2)m。根莖粗壯,徑2-3cm,頂端密集殘存葉鞘纖維,根長圓桂形,木質(zhì)化。莖有顯著條紋及淺縱溝槽,密被短毛,基部莖徑0.5-2cm?;~多數(shù),葉柄長5-8cm,基部有寬闊葉鞘,密被短柔毛;葉片輪廓闊三角狀卵形,二至三回羽狀全裂,第一回羽片約8-9對,末回裂片線形或絲線形,長1-4cm,寬0.5-1mm,有稀疏短柔毛;莖生葉與基生葉相似,但羽地減少,葉鞘呈三角狀卵形,最上部公有短密的葉鞘。復傘形花序呈圓錐狀分枝,總苞片6-10,卵狀披針形,外被白色柔毛;傘形花序直徑2-4cm,傘輻10-20,長1-2cm,有毛;小傘形花序有花10-20;小總苞片約10,卵狀披針形,外部多毛;萼齒錐形或披針形,多毛;花瓣白色,長圓形,外部多白色長毛;花柱基圓錐形,花柱叉開彎曲。分生果長圓形,長3-4mm,寬約1mm,密被柔毛,橫剖面略呈五角形,每棱槽內(nèi)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0m左右礫石山坡或山溝、路旁。
【化學成份】根含呋喃香豆精類物質(zhì):圓當歸內(nèi)酯(iselin,即archangelin),伊犁巖風素(iliensin)[1]。
【性味】味辛;微甘;性溫
【功能主治】發(fā)表散寒;勝濕止痛。主感冒;頭風頭痛;風顯關(guān)節(jié)痛;風疹;濕疹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外用:適量,煎湯洗。
【摘錄】《中華本草》
經(jīng)過本文的介紹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關(guān)于細葉防風的相關(guān)知識。不管是從食物保健還是中醫(yī)的角度,細葉防風的作用都是不可小覷的。
細葉草烏是我們?nèi)粘I钪惺殖R姷囊环N中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非常的重要,但是對于細葉草烏的功效和作用,有些人不是很了解,所以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了解下。
【來源】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伏毛直序頭的塊根。
【原形態(tài)】伏毛直痛烏頭,多年生草本,高20-120cm。塊根圓柱形,長達10cm,直徑約1cm。莖下部無毛,上部有反曲的短柔毛。葉互生;葉柄與葉近等長,無毛;葉片圓五角形,長和寬均為5-10cm,3全裂,中央全裂片菱狀倒卵形,3裂近中部,末回裂片狹卵形至線狀狹披針形,先端具短尖,側(cè)全裂片斜扇形,比中全裂片寬約2倍,不等2深裂,近基部。花序長60cm,稀疏,最下面分枝長達15cm,有少數(shù)花;花序軸、花梗和萼片外面均被反曲或近開燕尾服的白色短柔毛,無黃色腺點;下部苞片葉狀,上部苞片線形;花梗長0.3-3cm;濾包片生花梗中部附近,線形,長3-5mm;花兩性,兩側(cè)對喙長1.5-2cm,內(nèi)面無毛,下緣稍凹,側(cè)萼片約1.4cm,下萼片長8mm,藍紫色,外面被黃色短腺毛;花瓣2,爪細,距近球形,長約1.5mm,唇長約4mm,末端微凹,無毛;雄蕊多數(shù),花絲有芽齒或全緣,無毛;心皮5,密被柔毛。蓇葖時。種子多數(shù)?;ㄆ?-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960-4700m的山地草坡、灌叢中或溪邊。
【性味】味辛;性溫;有毒
【功能主治】祛風勝濕;開痰消腫。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中風癱瘓;癰疽;未潰;疔瘡初起;腫硬疼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g,宜久煎1h許。外用:生品適量,研末涂敷患處。
【摘錄】《中華本草》
經(jīng)過上文對于細葉草烏的介紹,我們對于細葉草烏有了詳細的了解。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更多的了解細葉草烏的特質(zhì),充分的利用它的藥用價值為我們的生活服務。
細葉藁本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中藥,對天一些體質(zhì)不好的人來說,吃細葉藁本可以讓我們更好的保健身體,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細葉藁本。
【來源】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細葉藁本的根和根莖。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根分叉,深褐色,有深烈香氣。莖圓柱形,中空,具縱條紋,帶紫色,上部分枝呈“之”字形彎曲?;~具長柄,早枯;莖下部葉柄長達20cm,基部稍擴大呈鞘狀,上部葉柄漸短以至全部成鞘;葉片三至四回三出式羽產(chǎn)太全;總苞片1-2,線形,邊緣膜質(zhì)白色,常早落;傘輻略不等長,內(nèi)側(cè)粗糙;小總苞片5-8,長達1.5cm,邊緣膜質(zhì)白色;花柄不等長;萼齒不明顯;花瓣白色,倒卵形,先端微凹;花柱后期向下反曲。分生果橢圓形,背棱突起,側(cè)棱擴大成翅;第棱槽內(nèi)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ㄆ?-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多石質(zhì)山坡林下。
【性狀】性狀鑒別:表面灰棕褐色,有不規(guī)則瘤突,常顯著肥大。根莖短,呈不規(guī)則圓柱狀或團塊狀,罕分枝,長2-4cm,直徑1-1.5cm,先端有莖殘基和葉柄殘基,下端有少數(shù)肥大延長的根。根莖橫切面在放大鏡下觀察不平坦,皮部和髓部類白色,木質(zhì)部淡棕黃色,皮部具較多裂隙;根斷面與根莖相似,無髓。質(zhì)輕,松軟,粉性強。氣濃烈芳香,味辛、苦、微甘,稍有麻舌感。斷面在熒光燈下顯黃綠色熒光。
【性味】味辛;苦;性溫
【功能主治】疏風除濕;散寒止痛。主風寒感冒;感冒夾濕;頭痛;風寒濕痹;寒疝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湯洗;或研細粉調(diào)涂。
【摘錄】《中華本草》
對于細葉藁本的藥用價值本文就介紹到這里,其實細葉藁本藥用的時候有很多不同的作用,都對人體有著不小的好處。大家可以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