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桐葉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中醫(yī)養(yǎng)生之道,不在求仙丹靈藥,而首在養(yǎng)心調(diào)神,養(yǎng)心養(yǎng)性可稱是養(yǎng)生之道的“道中之道”!”生活中,人們越來越關(guān)注養(yǎng)生方面的話題,沒有好的身體,萬事事皆休。您是否正在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油桐葉的功效與作用”,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油桐葉作為一種中藥材,給我們提供各種各樣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油桐葉同時還能夠解決身體遇到的一些疾病,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油桐葉都有哪些營養(yǎng)和功效。
【別名】桐子樹葉(《草木便方》)。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 油桐 的 嫩葉 。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油桐子"條。
【功能主治】消腫解毒。治癰腫,丹毒,臁瘡,凍瘡,疥癬,燙傷,痢疾。
【用法用量】外用:搗敷或燒灰研末撤。內(nèi)服:煎湯,0.5~4兩。
【附方】①治癰腫:油桐葉搗爛外敷。(《陜西中草藥》)
【臨床應(yīng)用】治療痢疾、腸炎:取干品加水,文火煎煮兩次,藥液合并濃縮成浸膏狀,加入地錦粉(過80目篩)拌勻,做成顆粒,干燥后加入硬脂酸鎂壓片,每片重0.5克(含油桐葉生藥約2克)。日服3次,每次4~6片。觀察痢疾28例,痊愈21例,好轉(zhuǎn)6例,無效1例;腸炎292例,痊愈252例(86.3%),好轉(zhuǎn)24例(8.2%),無效16例(5.5%)。
【摘錄】《*辭典》ys630.COM
【出處】出自《福建民間草藥》
文章介紹的油桐葉的藥用價值,對我們的生活是有很大幫助的。其實很多的身體疾病都可以通過油桐葉等一些中藥材來調(diào)理,博大精深的中醫(yī)文化應(yīng)該繼續(xù)傳承下去。
ys630.coM延伸閱讀
現(xiàn)在雖然西醫(yī)和西藥比較普遍,但是很多時候人們還是認為要吃中藥病才能好,這是因為中藥能夠治本。油桐子就是中藥的一種,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關(guān)于油桐子的小常識吧。
【別名】桐子(《綱目》),桐油樹子(《嶺南采藥錄》),高桐子(《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油桐果(《福建民間草藥》)。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 油桐 的 種子 。秋季果實成熟時收集,將其堆積于潮濕處,潑水,覆以干草,經(jīng)10天左右,外殼腐爛,除去外皮收集種子曬干。
【原形態(tài)】油桐(《品匯精要》),又名:罌子桐、虎子桐(《本草拾遺》),荏桐(《本草衍義》),光桐、五年桐、百年桐、光面桐。
【生境分布】喜生于較低的山坡、山麓和溝旁。分布四川、湖北、湖南、江蘇、安徽、河南、陜西、甘肅、江西、浙江、廣東、廣西、福建、臺灣、貴州,云南等地。
【化學成份】各地產(chǎn)的油桐子的一般組成雖有差異,但總的說,種子含油約35%,種仁含油約50~61%。另一報道,果實含粗脂肪61.500%,粗蛋白質(zhì)16.569%,水分3.742%,大部分的糖為非還元性糖,此外又含戊聚糖6.68%。
【性味】①《本草拾遺》:"有大毒。"
【功能主治】吐風痰,消腫毒,利二便。治風痰喉痹,瘰疬,疥癬,燙傷,膿皰瘡,丹毒,食積腹脹,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吹喉、搗敷或磨水涂。內(nèi)服:煎湯,1~2枚;磨水或搗爛沖水服。
【注意】《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孕婦慎服。"
【附方】①治瘰疬:桐油樹子磨水涂,再以一、二個和豬精肉煎湯飲。不可多用,宜多服數(shù)次。(《嶺南采藥錄》)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綱目》:岡桐,即白桐之紫衣者。油桐,枝干花葉并類岡桐而小,樹長亦遲,花亦微紅。但其實大而圓,每實中有二子或四子,大如大楓子。其肉白色,味甘而吐人。亦或謂之紫花桐,人多種蒔收子,貨之為油,入漆家或艌船用,為時所須,人多偽之,惟以篾圈蘸起如鼓面者為真。
以上講述了油桐子的一些食用方法等。雖然很多藥材都可以食用,但要提醒大家的是,中藥一般都是不可以亂吃的,要結(jié)合自己本身的情況用藥。
中藥對我們的身體有著不同的功效,可以對我們的身體進行調(diào)理。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味中藥:油桐根,它具體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一起來看看吧。
【別名】桐子樹根(《草木便方》),桐油樹蔃(《嶺南采藥錄》),高桐子根(《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桐油樹根(《貴州草藥》)。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 油桐 的 樹根 ,9~10月采集,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油桐子"條。
【性狀】根條粗實,表面褐黑色,根皮厚,斷面內(nèi)心白色,較泡松,有綿性。
【性味】辛,寒,有毒。
【功能主治】消食,利水,化痰,殺蟲。治食積痞滿,水腫,臌脹,哮喘,瘰疬,蛔蟲病。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4~6錢(鮮者1~2兩);研末、燉肉或浸酒。
【注意】《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孕婦慎服,多服則發(fā)嘔。"
【附方】①治臌脹:桐油樹根、烏桕根各三錢,陽雀花根五錢。燉豬肉吃。(《貴州草藥》)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四川中藥志》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油桐根,我們知道油桐根是一種常見的中草藥,有很好的養(yǎng)生和保健作用,對人體有很多好處可以緩解很多癥狀,怎么樣,你了解了嗎?
導(dǎo)讀:中藥油桐子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油桐子的功效與作用、油桐子圖片、油桐子的藥用價值、油桐子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油桐子的功效與作用相關(guān)知識,不妨來關(guān)注一下。
油桐子簡介油桐子圖片油桐子的功效與作用油桐子的藥用價值油桐子的用法與用量油桐子的副作用油桐子簡介
油桐子,入藥部分為大戟科植物油桐的種子。秋季果實成熟時收集,將其堆積于潮濕處,潑水,覆以干草,經(jīng)10天左右,外殼腐爛,除去外皮收集種子曬干。種子闊卵圓形,背圓拱,腹部平。
油桐子圖片
油桐子的功效與作用
吐風痰;消腫毒;利二便。主風痰喉痹;痰火痹疬;食積腹脹;大、小便不通;丹毒;疥癬;燙傷;急性軟組織炎癥;尋常疣。治風痰喉痹,瘰疬,疥癬,燙傷,膿皰瘡,丹毒,食積腹脹,大小便不通。
1、《綱目》:風痰喉痹,以子研末吹入喉中取吐。
2、《嶺南采藥錄》:磨水涂瘰疬。
3、《貴州民間方藥集》:有利便、催吐、鎮(zhèn)咳作用。消積食,治氣脹,并治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外用可治毒瘡、疥癬。
4、《福建民間草藥》:消腫解毒,治疥癬、燙傷。
油桐子的藥用價值
1、治瘰疬:桐油樹子磨水涂,再以一、二個和豬精肉煎湯飲。不可多用,宜多服數(shù)次。(《嶺南采藥錄》)
2、治疥癬:油桐果搗爛絞汁敷抹。(《福建民間草藥》)
3、治燙傷:油桐果搗爛絞汁,調(diào)冬蜜敷抹患處。(《福建民間草藥》)
4、治銹鐵釘刺傷腳底:鮮油桐果和紅糖搗爛敷貼。(《福建民間草藥》)
5、治膿皰瘡:嫩油桐果切開,將果內(nèi)流出的水涂患處。(《河南中草藥手冊》)
6、治丹毒:油桐殼焙焦,研細面,香油調(diào)涂患處。(《河南中草藥手冊》)
7、治大小便不通:桐油樹種子一粒。磨水服,大約半粒磨水一兩。(《貴州草藥》)
油桐子的用法與用量
內(nèi)服:煎湯,1-2枚;或磨水;或搗爛沖。外用:適量,研末敷;或搗敷;或磨水涂。
油桐子的副作用
《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孕婦慎服。
以上就是一些油桐子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大家知道細葉桉葉是一種很常見的藥材,已經(jīng)有很多年的歷史了,也能夠治療很多的疾病,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細葉桉葉的藥用價值吧。
【來源】為桃金娘科植物 細葉桉 的 葉 。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細葉桉,又名:褐桉樹。
【生境分布】廣東、廣西、福建等地有栽培。
【化學成份】葉和小枝中含揮發(fā)油0.5~0.9%,主要成分為1,8-桉葉素、對-聚傘花素、蒎烯、水芹烯和枯醛等。
【藥理作用】用試管內(nèi)雙倍稀釋法證明,50%細葉桉煎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濃度為1:1280)、肺炎雙球菌(1:10240)、乙型鏈球菌(1:2560)有較強的抑菌作用,對變形桿菌、綠膿桿菌作用較弱,對大腸桿菌無抑菌作用。
【性味】《陸川本草》:"辛苦,平。"
【功能主治】《陸川本草》:"治感冒,咳嗽,氣脹腹痛,泄瀉下痢,跌打損傷;外治毒瘡,潰瘍,并可作沖洗消毒劑。"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煎水洗。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陸川本草》
以上就是細葉桉葉的功效和作用,我們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情況來合理的食用細葉桉葉,以便于緩解病癥帶來的痛苦。
大葉櫻葉對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大葉櫻葉的歷史是很悠久的,并且對調(diào)理身體和治療疾病都有著很好的功效,對于養(yǎng)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來源】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大葉桂櫻的葉。
【原形態(tài)】大葉桂櫻,常綠喬木,高10-25m。小枝灰褐色至黑褐色,具皮孔,無毛。單葉互生;葉柄長1-2cm,粗壯,有1對扁平的基腺;托葉線形,早落;葉生寬卵形至橢圓狀長圓形或?qū)掗L圓形,長10-19cm,寬4-8cm,先端急尖至短漸尖,基部寬楔形至近圓形,邊緣具稍密的粗鋸齒,齒頂有黑色硬腺體;兩面無毛。花常兩性;總狀花序單生或2-4個簇生于葉腋,長2-6cm,被短柔毛;萼筒鐘形,萼片5裂;花瓣5,圓形,白色,無毛;雄蕊25-35;子房無毛,花柱稍短或風與雄蕊等長,有時雌蕊敗育。核果橢圓形,褐色至黑褐色,表面光滑。花期9-10月,果期11月至翌年3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400-1500m壓制疏密雜木林中或山谷、溝邊闊葉林下及林緣。
【化學成份】葉含山柰酚(kaempferol),蕓香甙(rutin)。
【功能主治】止痢。主痢疾
【用法用量】內(nèi)服:研末,9-15g。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對大葉櫻葉的功效和作用的介紹,大家都知道它的神奇了吧。其實生活當中有很多看似很普通的人或者事情,都蘊含著我們意想不到的力量。既然大家知道了大葉櫻葉的神奇的療效和作用,那么可以嘗試一下,檢驗一下是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