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身體是智能的載體,是事業(yè)的本錢。對自己晚年負(fù)責(zé),就不應(yīng)該對晚年的健康透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更好注重養(yǎng)生,很多人身體不好,和他們不注重養(yǎng)生有關(guān)系。怎樣才能實現(xiàn)科學(xué)的中醫(yī)養(yǎng)生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柚核的功效與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柚核是中藥的一種,在我國古代的醫(yī)書就有著對于柚核的記載,柚核能治療很多的病癥,而且功效也非常全面,我們要善用它。
【來源】為蕓香科植物 柚 的 種子 。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柚"條。
【化學(xué)成份】含黃柏酮、黃柏內(nèi)酯、去乙酰鬧米林。另有記載:種子含脂肪油40.74%,灰分2.85%。蛋白質(zhì)23.87%,非氮物質(zhì)11.51%,粗纖維3.09%。
【功能主治】《嶺南采藥錄》:"治小腸疝氣。"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3錢。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嶺南采藥錄》
上文就是對柚核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等的詳細(xì)說明,像柚核這類藥物在疾病上的效果是非常不錯,不過要注意的是,使用柚核的時候,需要適量的進(jìn)行,不宜使用的太多,否則對身體也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擴(kuò)展閱讀
黃皮核產(chǎn)于我國南部,云南、廣西、廣東和海南等省,可以治療多種疾病。那么在醫(yī)學(xué)上黃皮核有哪些具體的藥用價值呢?又有哪些方劑需要用到它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黃皮核的功效與作用。
形狀特點
黃皮為常綠小喬木,高5~10米或過之。葉互生,為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小葉5~11片,紙質(zhì),闊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6~13厘米,寬2.5~6厘米,頂端短尖或短漸尖,基部闊楔尖至圓,多少不對稱,邊緣淺波狀或具不明顯的圓齒,兩面無毛或下面疏被微柔毛?;ù杭鹃_放,白色,芳香,兩性,排成頂生圓錐花序,花蕾近球狀,有5鈍角;萼基部合生,裂片5,長不及1毫米;花瓣5,長不及5毫米,兩面被黃色短柔毛;雄蕊10,排成2輪,外輪與萼片對生,內(nèi)輪與花瓣對生,比外輪長,插生在花盤上。漿果球形、卵形、倒梨形或橢圓形,長1.2~3厘米,橫徑1~2厘米,黃色或暗黃色,被密或疏的柔毛;種子1~3顆,很少5顆。
采收加工 夏季收集成熟種子,洗凈,蒸熟,曬干。
藥材性狀
本品為卵圓形,稍扁,長1~1.8厘米,寬0.6~0.8厘米,基部鈍圓,先端稍尖而彎向一側(cè),表面光滑,明顯分為兩色,上部1/3灰黃色,下部黃青色。種皮多已脫落,故商品多為種仁;子葉2片,肥厚。質(zhì)堅實,折斷面黃白色。氣微酸,味苦澀、辛辣。以顆粒完整、黃青色者為佳。
性味和功用
苦、辛、微溫。理氣,止痛.散郁,拔毒。用于疝氣痛,睪丸腫痛;外用治小兒瘡癤,蜈蚣咬傷,黃蜂螫傷。常用量5~10克。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敷患處。
性味
苦、辛、微溫。
功效與作用
理氣消食、散結(jié)消脹、化痰止咳。屬理氣藥。
臨床應(yīng)用
用量6~9克,煎服。用治脘腹脹痛、肝胃氣痛、食滯脹滿、痰咳哮喘,尤多用于疝氣痛。用黃皮核搗爛敷患處,治蜈蚣咬傷、黃蜂蜇傷(《廣東中藥志》第一冊)。
主要成分
主含油,還含有黃皮新桂皮酰胺A、黃皮新桂皮酰胺B、黃皮新桂皮酰胺C等成分。
使用禁忌
尚不明確。
結(jié)語:通過上文的介紹,大家肯定已經(jīng)對黃皮核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們知道了黃皮核具有理氣消食、散結(jié)消脹、化痰止咳等的功效。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關(guān)于中藥的相關(guān)知識,可以繼續(xù)閱讀下一篇哦。
不知道大家有沒聽說過橄欖核。橄欖核對調(diào)理我們的身體有著很大的好處,在一些疾病上也可發(fā)揮不錯的作用,今天讓我們來看下橄欖核的相關(guān)知識。
【來源】為橄欖科植物 橄欖 的 果核 。
【生境分布】主產(chǎn)福建,此外,廣東、廣西亦產(chǎn)。
【性狀】果核呈梭形,兩頭鈍尖,紅棕色,上有6條棱線,質(zhì)堅硬,不易碎;剖開內(nèi)有3室,其中各有種子1粒。種子細(xì)長梭形。種皮棕紅色,內(nèi)為白色種仁,油性足。無臭。
【性味】《綱目》:"甘澀,溫,無毒。"
【功能主治】消諸魚骨鯁,治胃痛,疝氣,腸風(fēng)下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燒存性研末,1~2錢;或磨汁。外用:燒存性研末調(diào)敷或磨汁涂。
【附方】①治陰腎頹腫:橄欖核、荔枝核、山樝核等分。燒存性,研末,每股二錢,空心茴香湯調(diào)下。(《綱目》)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通過上文的描述我們知道了什么是橄欖核,橄欖核有著怎樣的功效。橄欖核的藥用價值很高,有利于免疫系統(tǒng)的改善,是我們一個值得的選擇。
柑核是非常有營養(yǎng)的珍貴藥材,經(jīng)常吃柑核是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功效和作用的,那么我們應(yīng)該如何食用柑核呢,食用柑核對于我們的身體具體能夠起到怎樣的好處呢,我們需要懂得一些柑核的專業(yè)知識才能回答這些問題。
【來源】為蕓香科植物 茶枝柑 或 甌柑 等多種 柑類的種子 。
【性味】苦,溫,無毒。
【歸經(jīng)】入心、肝。
【功能主治】主腎疰腰痛,膀胱氣痛,小腸疝氣,卵腫偏墜。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3錢;或研末。
【附方】治腎冷腰痛;柑核,杜仲等分。炒研,鹽酒下。
【各家論述】柑核,功專在下。以上諸病,皆腎與膀胱之氣化郁以病乎肝也。此味肝腎同治,故功專,但實證為宜,虛者禁用,以味苦大傷胃氣也。(性味以下出《本草求原》)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圖經(jīng)》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柑核,我們知道柑核不但可以用來治療疾病而且還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所以我們要善于利用柑核來為我們的健康護(hù)航。
中醫(yī)在治病的時候都是需要用到中藥的,而作為中藥材一種的肥皂核也是被經(jīng)常用到的,那么,下面就來說說肥皂核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
【別名】肥皂子(《藥材學(xué)》)
【來源】為豆科植物 肥皂莢 的 種子 。9~10月間采取果實,干燥后剝?nèi)》N子,曬干,置干燥處,防蛀。
【性狀】干燥種子呈類球形,一端略狹尖,長1.5~2厘米,闊1.5~1.8厘米,厚1~1.2厘米。外皮黑色,光滑,種臍位于尖端呈棕色點狀。剝開種皮,見白色子葉2片。以個大、黑褐色、飽滿堅實、有光澤、無霉蛀者為佳。
【性味】《綱目》:"甘,溫,無毒。"
【功能主治】吐頑痰,治風(fēng)秘,下痢,瘡,癬。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錢。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所以,通過上面文章對于中藥肥皂核的詳細(xì)介紹,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肥皂核的功效與作用是有很多的,在養(yǎng)生保健方面的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
山楂核作為日常十分常見的一種中藥材,對人體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營養(yǎng)價值,并且也不是太難購買。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山楂核的幾個方面。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 山楂 或 野山楂 等的 種子 。
【功能主治】治食積,疝氣。
【用法用量】內(nèi)服:入丸、散。
【附方】①治胃積堅久,嘈雜吞酸,脅間積塊作痛:山楂核五錢(炒黃,研),沙蒺藜五錢(焙),雞內(nèi)金五錢(焙黃),共為細(xì)末。每服一錢,白滾水送下。忌生冷。(《滇南本草》)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滇南本草》
以上就是關(guān)于山楂核的藥用價值的一個簡單的介紹,對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大多數(shù)人來說利用山楂核治療疾病,可以不用擔(dān)心副作用。所以山楂核治療疾病就是一種效果好且實在的治療方法,因此在臨床中也得到了一個很廣泛的利用。
說起柚花,很多人都知道它是一種中藥材,那么你對柚花的功效和作用了解嗎?它又該怎么吃呢?現(xiàn)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別名】橘花(《廣西中藥志》)。
【來源】為蕓香科植物 柚 或 化州柚 的 花 。春季開花時采收,曬干。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柚"及"化橘紅"條。
【性狀】干燥花朵呈棕黃色。花柄長1.8~2.3厘米,略彎曲,被短柔毛。花萼杯狀,扭曲,有凹陷的油點。雄蕊脫落不見,子房球形,棕黑色,花柱存在或折斷,花瓣多脫落,呈淡灰黃色,破碎或卷曲。
【化學(xué)成份】柚花含揮發(fā)油0.2~0.25%(浸膏)。
【功能主治】①《民間常用草藥匯編》:"順氣,止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5錢。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由上文我們可以看出中藥柚花具有非常高的藥用價值,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可以考慮將柚花應(yīng)用起來。
狗核樹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中藥,具有很高的養(yǎng)生價值,對天一些體質(zhì)不好的人來說,吃狗核樹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身體健康情況,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狗核樹。
【別名】狗容木、狗學(xué)根、狗卵木、四眼果、狗杏藤。
【來源】藥材基源:為椴樹科植物寡蕊扁擔(dān)桿的根或根皮。
【原形態(tài)】寡蕊扁擔(dān)桿 灌木。嫩枝被星狀茸毛,老枝暗褐色。葉互生;葉柄長5-8mm;托葉鉆形,早落;葉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紙質(zhì),長9-10.5cm,寬2-3.5cm,先端銳尖,基部圓形,上面有稀疏星狀短粗毛,干后變暗褐色,下面密被灰褐色軟茸毛,邊緣有大小相間的細(xì)鋸齒;三出脈的兩側(cè)脈到達(dá)葉片中部,中脈有側(cè)脈4-5對。聚傘花序有花3-5朵,花序柄長4-7mm;花柄長3-4mm,均被茸毛;苞片長3-4mm,萼片長5-6mm,外面有茸毛,內(nèi)面無毛;花瓣長圓形,長2-3mm;腺體鱗片狀,周圍有毛;雄蕊比萼片短;子房被毛,柱頭多裂。核果雙球形或四球形,直徑約1cm,發(fā)亮?;ㄆ?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灌叢中。
【栽培】生物學(xué)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生長適溫26-32℃,氣溫下降10℃以下,植株停止生長,遇霜凍時間較長,地上部分全部枯死。在陽光充足,土質(zhì)疏松,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上栽培為宜。
【性味】淡;微辛;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主痢疾;腳氣浮腫;尿濁;尿血;瘡癤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狗核樹的功效的一些簡單的介紹,希望對所有的朋友都能所幫助,總得來說狗核樹的養(yǎng)生功效是非常強(qiáng)大的,因此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狗核樹來更好的促進(jìn)身體健康 。
如果你細(xì)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在我們的平時生活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中藥方劑的身影,可見方劑在我們的生活中的應(yīng)用還是比較廣泛的。那么大家知道荔核散嗎?如果不知道,就看一下本篇文章吧。
【處方】舶上茴香、青皮(全者)、荔枝核各等分。
【制法】上銼散,去火毒,為末。
【功能主治】腎大如斗。
【用法用量】每服2錢,酒下,日3次。不過2劑,除根。
【摘錄】《得效》卷九
【別名】荔枝散
【處方】荔枝核14個(新者,燒存性),沉香1錢,木香1錢,青鹽1錢,食鹽1錢,八角茴(炒)1錢,小茴香2錢,川楝子肉2錢。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疝氣。陰核腫大,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荔枝散(《保命歌括》卷十六)。本方原名荔核丸,據(jù)《準(zhǔn)繩·類方》改。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四七引《德生堂方》
通過本文的詳細(xì)介紹,你是不是已經(jīng)了解了荔核散的做法了呢?養(yǎng)生從生活小事做起,希望本文對你有一些幫助!
對于人類來說,養(yǎng)生是很重要的,畢竟身體會健康,而且氣色也會改善不少,這讓很多人為之心動,不過,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種,很多朋友不知道用哪一種好,對此,下面就為朋友們說一說中藥方劑消核丸,它是一種效果非常好的養(yǎng)生法,并且也是很多朋友共同使用的養(yǎng)生秘訣。
【處方】橘紅(鹽水炒)赤茯苓 熟大黃 連翹各30克 黃芩 山梔各24克 半夏 元參 牡蠣 花粉 桔梗 栝樓各21克 僵蠶15克
【制法】共研為末,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熱化痰,軟堅消腫。治結(jié)核經(jīng)年,不紅不痛,堅而難移,久而逐漸腫疼者。
【用法用量】每服6~9克,每日三次,溫開水進(jìn)下。
【摘錄】《類證治裁魯》卷八
通過上文對消核丸的介紹我們不難看出,在對藥物進(jìn)行選擇的時候,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適合的,我們一定要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這樣才能更好更快的治愈疾病。
現(xiàn)在社會,養(yǎng)生似乎是一個永恒的話題?,F(xiàn)在很多喜歡用一些中藥材來調(diào)理身體,因為這些藥材天然無公害,下面我們就為 大家介紹一下柚樹寄生這種藥材。
【別名】柚寄生(《本草求原》),祿柚寄生(《嶺南采藥錄》),柚子寄生(《南寧市藥物志》)。
【來源】為桑寄生科植物 瘤果槲寄生 的 枝葉 。全年可采。切短曬干。
【原形態(tài)】寄生灌木。枝圓柱形,2叉分枝或?qū)ι?,干時灰褐色,有細(xì)縱紋,節(jié)膨大。葉對生,倒卵形或長橢圓形,長3~8.5厘米,寬1~3厘米,先端圓,基部漸狹,葉脈3出或5出;葉柄短或無。聚傘花序腋生,通常l~3個簇生,每花序有花1~3朵;苞片短三角形,每對合生成一船形的杯狀體;雌花冠管為短圓柱狀或橢圓狀,裂片4,極少為3片,短三角形;雄花長約為雌花的一半,通常扁,花冠裂片同雌花;雄蕊無花絲,花藥著生在花冠裂片上。漿果近球形或卵形,長約5毫米,熟時黃色,嫩果及近成熱的果都有小瘤體,最后光滑?;ㄆ?~3月。果期秋、冬。
【生境分布】常寄生于柑橘類植物及柿樹上。分布湖南、廣東、廣西、云南等地。
【性味】苦辛,涼。
【功能主治】祛風(fēng),止咳,清熱解毒。治風(fēng)濕腳腫,咳嗽,麻疹,爛眼。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煎水洗或含漱。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生草藥性備要》
柚樹寄生在一些疾病的治療中常常被使用,根據(jù)需要可以組成復(fù)方,也可單獨使用,但柚樹寄生也不可盲目食用,以免給身體帶來不利影響。
烏欖核的簡介
烏欖核,中藥名。為橄欖科橄欖屬植物烏欖的果核。植物烏欖,分布于我國廣東、廣西、海南、云南。具有止血之功效。主治外傷出血。
喬木,高達(dá)20米,胸徑達(dá)45厘米。小枝粗10毫米,干時紫褐色,髓部周圍及中央有柱狀維管束。無托葉。小葉4-6對,紙質(zhì)至革質(zhì),無毛,寬橢圓形、卵形或圓形,稀長圓形,長6-17厘米,寬2-7.5厘米,頂端急漸尖,尖頭短而鈍;基部圓形或闊楔形,偏斜,全緣;側(cè)脈(8-)11(-15)對,網(wǎng)脈明顯。花序腋生,為疏散的聚傘圓錐花序(稀近總狀花序),無毛;雄花序多花,雌花序少花?;◣谉o毛,雄花長約7毫米,雌花長約6毫米。萼在雄花中長2.5毫米,明顯淺裂,在雌花中長3.5-4毫米,淺裂或近截平;花瓣在雌花中長約8毫米。雄蕊6,無毛(僅雄花花藥有兩排剛毛),在雄花中近1/2、在雌花中1/2以上合生?;ūP杯狀,高0.5-1毫米,流蘇狀,邊緣及內(nèi)側(cè)有剛毛,雄花中的肉質(zhì),中央有一凹穴;雌花中的薄,邊緣有6個波狀淺齒。雌蕊無毛,在雄花中不存在。果序長8-35厘米,有果1-4個;果具長柄(長約2厘米),果萼近扁平,直徑8-10毫米,果成熟時紫黑色,狹卵圓形,長3-4厘米,直徑1.7-2厘米,橫切面圓形至不明顯的三角形;外果皮較薄,干時有細(xì)皺紋。果核橫切面近圓形,核蓋厚約3毫米,平滑或在中間有1不明顯的肋凸。種子1-2;不育室適度退化?;ㄆ?-5月,果期5-11月。
烏欖核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 《綱目》:“甘澀,溫,無毒?!?/p>
【功能主治】 消諸魚骨鯁,治胃痛,疝氣,腸風(fēng)下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燒存性研末,1~2錢;或磨汁。外用:燒存性研末調(diào)敷或磨汁涂。
【附方】 治陰腎頹腫:橄欖核、荔枝核、山樝核等分。燒存性,研末,每股二錢,空心茴香湯調(diào)下。(《綱目》)
【摘錄】 《*辭典》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烏欖核的市場信息
1、烏欖核的價格
目前市場價格是130-150元1斤。
2、烏欖核的選購方法
俗話說“貨比三家不吃虧”,一些新手往往看不懂商品的質(zhì)量好壞,吃不準(zhǔn)價格是否合理,這時就應(yīng)該多跑幾家銷售店,多看多對比,特別是把相同內(nèi)容的商品進(jìn)行對比,看看其中的差別在哪里,時間長了才能提高自己的鑒別能力。進(jìn)行對比是選購任何商品的基本方法。
橄欖屬常綠喬木,其果實呈橢圓形,通稱橄欖,也稱青果。用來雕橄欖核雕作品的橄欖果核,是產(chǎn)于廣東南部的一種叫做烏欖的橄欖核,其材質(zhì)的優(yōu)劣,直接決定了核雕作品的質(zhì)量高下。一般來說,核子存放的年限越長,則自然包漿的狀態(tài)越好,同時也更有利于藝術(shù)品的保存。
3、烏欖核的保存方法
常溫保存。
化核膏是一種應(yīng)用非常廣泛的中藥方劑,對很多疾病都有不錯的效果,化核膏可以說是醫(yī)者喜用,患者樂意接受的一味方劑,但運用不當(dāng),服食方法不對,療效會減弱。下面來談?wù)劵烁嗟闹饕πc服用時候需要注意的事項,希望能夠為大家?guī)韼椭?/p>
【處方】壁虎14條 蜘蛛28個 蝸牛36枚 大麻油2千克 鮮何首烏藤葉 鮮甘菊根 鮮薄荷 鮮牛蒡草 鮮蒼耳草各250克 連翹 玄參 苦參 白蘞 白芥子 僵蠶 水紅花子大黃 荊芥 防風(fēng)各120克 制木鱉油250克 炒黃丹適量 丁香油6克 麝香6克 蘇合油30克
【制法】用菜油2千克,先煎枯前三物,撈去不用;再入何首烏藤葉至蒼耳草等五味,武火熬至草枯去滓;俟油冷,再入連翹至防風(fēng)等十味,浸一夜,熬至黑枯,濾油去滓;加木鱉油、鉛丹,慢入慢攪,文火再熬至滴水成珠,膏不粘指為度;再加入丁香油,麝香,蘇合油攪勻,退火氣,攤成膏。
【功能主治】治瘰疬,結(jié)核。
【用法用量】貼患處。
【摘錄】《外科全生集》卷四
【處方】菜油4斤,壁虎14條,蜘蛛28個,蝸牛26枚。
【制法】后3味入油鍋熬至枯,浮油面,取出;再入新鮮首烏藤葉半斤,甘菊根半斤,薄荷半斤,牛蒡半斤,蒼耳半斤等草,武火熬至草枯,出渣,俟油冷,再入連翹4兩,元參4兩,苦參4兩,白蘞4兩,白芥子4兩,僵蠶4兩,水紅子仁(各搗碎)4兩,大黃4兩,荊芥4兩,防風(fēng)4兩,浸1宿,熬至黑枯,以油瀝清,見過斤兩,加制木鱉油半斤,配炒黃丹慢入慢攪,攪勻,文火再熬,熬至滴水成珠,膏不粘指為度;再加入丁香油2錢,麝香2錢,蘇合油1兩,攪勻,退火。
【功能主治】瘰疬,結(jié)核,惡核。
【用法用量】凡瘰疬結(jié)核惡核,此膏貼即暗消,但毒根不除,必以子龍丸日服三次,外用膏貼,方可除根,以杜后發(fā)。
【注意】無結(jié)核者忌用。
【摘錄】《外科全生集》
化核膏屬于是一種傳統(tǒng)的中藥方劑,使用的主要是一些中藥材和制而成的。對于人們的身體上的一些疾病具備不錯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