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白蠟樹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運動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藥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運動。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一個熱度越來越高的話題,我們不僅要知道養(yǎng)生,更要懂得養(yǎng)生。正確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為此,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洋白蠟樹的功效與作用》,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洋白蠟樹是中藥當中非常常見的一種,也是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藥物。它在治療很多疾病方面有著奇特的效果和作用,下面就為大家詳細的講述一些中藥洋白蠟樹的作用。
【來源】藥材基源:為木犀科植物美洲綠(木岑)格的樹皮。
【原形態(tài)】落葉喬木,高10-20m。樹皮灰色,粗糙,皺裂。頂芽圓錐形,尖頭,被褐色糖秕狀毛。小枝紅棕色,圓柱形,被黃色柔毛或禿凈。羽狀復葉長18-40cm;葉柄長2-5cm;葉軸圓柱形,上面具較寬的淺溝,常無毛;小葉7-9枚,薄革質,長圓狀披針形、狹卵形或橢圓形,長4-13cm,寬2-8cm,頂生小葉與側生小葉幾等大,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闊楔形,葉綠具不明顯鈍鋸齒或近全緣,下面疏被絹毛;小葉無柄或下方1對小葉具短柄。圓錐花序生于去年生枝上,長5-20cm;花密集,雄花與兩性花異株,與葉同時開放;花序梗短;花梗纖細,被短柔毛;雄花花萼小,萼齒不規(guī)則深裂,花藥大,長圓形,花絲短;兩性花花萼較寬,萼齒淺裂,花柱細,柱頭2裂。翅果狹倒披針形,長3-5cm,寬0.4-0.7cm,上中部最寬,先端鈍圓或具短尖頭,翅下延近堅果中部,堅果圓柱形,長1.5-2cm,寬約2mm,脈棱明顯?;ㄆ?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道旁或庭園栽培。分布于沈陽、北京、天津、西安、烏魯木齊等地。
【性味】苦;性寒
【歸經(jīng)】肝;大腸;肺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清肝明目;收斂止血。主濕熱瀉痢;月經(jīng)不調;帶下崩漏;目赤腫痛;牛皮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2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樹皮。味苦,性寒。有清熱燥濕,清肝明目,收斂止血的功能。用于腸炎,痢疾,月經(jīng)不調,白帶,崩漏,目赤腫痛。急性結膜炎,慢性支氣管炎。外用于牛皮癬。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介紹的關于洋白蠟樹的知識,相信大家對于洋白蠟樹的認識又會多一點了。我們在生活中可以食用洋白蠟樹對身體進行調理和改善。
擴展閱讀
【出處】李承祜《藥用植物學》
【拼音名】Bi L Sh p
【來源】為木犀科植物白蠟樹的樹皮。春、秋采收,剝取樹皮,曬干。
【原形態(tài)】白蠟樹,又名:青榔木、白荊樹、小葉梣。落葉喬木,高達15米。小枝光滑,冬芽褐黑色。單數(shù)羽狀復葉;小葉5~9片,具短柄或無柄.橢圓形或橢圓狀卵形,長3~10厘米,先端尖銳,基部不對稱,鋸齒疏淺,兩面光滑,背面中脈及側脈上有毛,葉柄基部膨大?;ㄐ驁A錐形,頂生于具葉的枝端,長5~15厘米;萼鐘形,不規(guī)則4裂;花冠缺如;雄蕊2,花藥卵狀橢圓形,約與花絲等長;子房2室。翅果,倒披針形,長3~4.5厘米,寬4~6毫米?;ㄆ?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山谷、山溝、林下。分布河北、山西、河南、陜西、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湖北,四川、貴州、廣東、云南等地。
【性味】《四川中藥志》:性微溫,味辛,無毒。
【功能主治】
治瘧疾,月經(jīng)不調,小兒頭瘡。
①李承祜《藥用植物學》:治瘧。
②《四川中藥志》:調經(jīng),解毒。治月經(jīng)不調及小兒頭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研末。外用:研末調敷。
【附方】治經(jīng)閉:白蠟樹皮研末,用酒、水各半吞服,早晚各服一次,每次-錢,連服三天。(《貴州草藥》)
【摘錄】《*辭典》
水白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一種中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非常的重要,但是對于水白蠟的功效和作用,有些人不是很了解,所以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了解下。
【來源】為木犀科植物 小蠟樹 的 葉 。夏、秋采收,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tài)】小蠟樹,又名:小白蠟樹、小葉女貞。
【生境分布】生于高山坡疏林中向陽處。分布江蘇、浙江、河南、陜西、湖北、云南等地。
【性味】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治燙傷、外傷。
【附方】①治燙傷:水白蠟適量,或加迎春花葉各等量。共研細粉,香油調敷患處。
【臨床應用】退燒:用小葉女貞注射液2毫升(相當生藥4克)肌肉注射,每日2次,連續(xù)2~3天。治療21例(上感6例,急性扁槐體炎13例,肺炎1例,感染2例),體溫多在24小時內下降,白細胞在24~48小時恢復正常,48小時左右咽痛開始減輕。此藥的退燒作用快,且不發(fā)汗,不同于一般的解熱鎮(zhèn)痛藥。注射中未見毒性反應及副作用,但均訴局部疼痛。
【摘錄】《*辭典》
【出處】《四川常用中草藥》
通過以上介紹,讓我們能了解水白蠟的相關知識,如果我們能發(fā)揮水白蠟的功效,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身體疾病,因此很多人都將它視為自己保健身體的選擇。
蟲白蠟的簡介
介殼蟲科昆蟲白蠟蟲的雄蟲群棲于木犀科植物白蠟樹,或女貞屬他種植物枝干上分泌的蠟,經(jīng)精制而成。
分布于陜西、山東、江蘇、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等地。
蟲白蠟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主治:止血生肌,斂瘡。用于創(chuàng)傷出血,瘡口久潰不斂。多作賦形藥入膏丸劑,外用研粉撒敷患處?!侗静萸笳妗?“蟲蠟,味甘氣溫。按甘益血補中,溫能通經(jīng)活絡,故書載能止痛生肌,補虛續(xù)絕,與桑螵蛸同有補虛之意,可為外科圣藥。是以鄭贊寰云,汪御章尿血,用白蠟加于涼血滋腎藥中遂愈,則知蟲蠟亦皆生肌活血之味。但蜜蠟味甘淡澀微溫,蟲蠟則味甘不淡而溫也。蜜蠟因有澀性,可以止瀉、治痢;蟲蠟澀性差減,而痢則鮮用也。”
應用:
1、治打傷:白蠟一兩,藤黃三錢。入麻油溶化,涂傷處。此方止痛止血,治燙傷亦愈。
2、治杖瘡:真白蠟一兩,豬骨髓五個,潮腦三錢。共入銚內熬成膏,用甘草煮油紙攤貼。
3、治淵疽(凡肋、胸、脅、腰、腹空軟之處發(fā)癰疽者)當在將潰未潰之際,服之可免透膜之患:白蠟、白及各等分。共研細末,輕劑一錢,中劑二錢,大劑三錢,黃酒調服,米湯亦可。
4、治外臁:白蠟一錢,輕粉一錢,豬油三兩。錘爛以油紙攤膏貼之。
臨床應用:杏仁膏。屬油蠟膏。祛風解毒,潤膚白面,可治局部黑斑。取杏仁45g,雄黃、白瓜子、白芷各30g,零陵香15g,蟲白蠟90g,麻油200ml。杏仁開水燙去皮、尖。上藥除蟲白蠟、麻油外,并入乳缽中研細。先納藥未和油火鍋中,文火煎至油稠成膏狀時,再加入白蠟,繼續(xù)加熱攪勻,盛瓷器中即成。涂搓面部后,撲美容粉。
蟲白蠟的市場信息
1、蟲白蠟的價格
200元不等價格。
2、蟲白蠟的選購方法
藥材市場選購。呈塊狀,白色或類白色。表面平滑,或稍有皺紋,具光澤。體輕,質硬而稍脆,搓捻則粉碎。斷面呈條狀或顆粒狀。氣微,味淡。
3、蟲白蠟的保存方法
8-9月間為采蠟期,清晨用利刀將包有蠟質的樹枝切下,放入沸水鍋中煮之,蟲體下沉,蠟質溶化而浮于水面,冷后凝結成塊。取出后再加水加熱熔化,過濾后凝固即成。密閉,置陰涼處。
苦白蠟為我國著名的傳統(tǒng)常用中藥材,應用歷史悠久。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苦白蠟吧。
【來源】藥材基源:為山茶科植物凹脈柃的葉和果實。
【原形態(tài)】凹脈柃 灌木,高達3m。頂芽無毛,嫩枝具4條棱脊,無毛,葉互生,薄革質;葉柄長3-5mm,無毛;葉片長橢圓形,長4.2-10.5m,寬1.7-3.5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細鋸齒,兩面無毛,葉脈在表面下陷,背面隆起,側脈11-14對,近葉緣處呈弧形連結。花單性,雌雄異株,常2-3朵腋生;雄花具卵圓形小苞片2枚,萼片5,邊緣無腺點;花瓣5;雄蕊15-20,先端有小尖頭;雌花的小苞片和萼片與雄花同形,但萼片較??;子房長卵形,無毛,花柱長3-3.5mm,先端3裂。果實卵圓形,徑約4.5mm。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800-1800m的山坡、路旁灌叢中。
【性味】辛;平
【功能主治】祛風;消腫;止血。主風濕痹痛;瘡瘍腫痛;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煎湯洗;或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由上文我們可以看出中藥苦白蠟具有非常高的藥用價值,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可以考慮將苦白蠟應用起來。
大家知道洋蟲是一種很常見的藥材,已經(jīng)有很多年的歷史了,也能夠治療很多的疾病,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洋蟲的藥用價值吧。
【別名】九龍蟲(《綱目拾遺》)。
【來源】為擬步蟲科昆蟲 洋蟲 的 全蟲 。
【原形態(tài)】身體長橢圓形,長6毫米,暗黑色,有光澤,觸角、口器、足紅黑色。頭散布頗密的小刻點,前端有橫洼,兩僻有小窩。眼頗大。觸角粗,4~10節(jié)寬過于長,末節(jié)略較窄,較長,幾乎呈圓形。前胸短,寬過于長,并不窄于鞘翅,前端窄,兩端近基部略縮窄;背面兩側略洼,前端中間有時有小窩;后緣兩端有寬而淺的凹;后角鈍直角形,前角鈍。小盾板鈍倒卵形,散布極小刻點。鞘翅頗細長,刻點行細,行間有頗密刻點。腹部刻點密。成蟲壽命約3個月。
【生境分布】分布菲律賓、越南、印度尼西亞、南太平洋菲吉群島及我國海南。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有飼養(yǎng)。
【性味】《綱目拾遺》:"性溫。"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溫中理氣。治勞傷咳嗽,吐血,中風癱瘓,跌打損傷,心胃氣痛,噎膈反胃。
【用法用量】內服:生吞、研末或入丸劑。外用:搗敷。
【附方】①治五勞七傷:白茯苓三錢,洋蟲七個。搗爛。每日空心酒沖服,以復元為止。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藥性考》?!毒V目拾遺》:洋蟲,出外洋,明末年始傳入中國;或云出大西洋,康熙初年始有。此物形如米蛘子,初生蟻,如小蠶,久則變黑,如豆瓣,有雌雄,今人用竹筒置谷花飼之。性極畏寒,天冷須藏之懷袖中,夜則置衾褥間,否則凍死。極蕃衍,有飼以茯苓屑、紅花、交桂未者,則色紅而光澤可愛,入藥尤良。
洋蟲的功效與作用多種多樣,我們應該根據(jù)體質癥狀的不同來選擇合適的食用方法等。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在有空的時候多了解一些這方面的知識。
從表面上看洋藿主要是用來補腎的,許多人出現(xiàn)腎陽虛,腎陰虛的時候會使用洋藿,除此之外還可以強筋健骨,治療風濕疾病,同時對出現(xiàn)的陽痿遺精和風濕麻痹,更年期高血壓的問題,有著很好的調節(jié)效果。
淫羊藿
【性味歸經(jīng)】辛、甘,溫。歸肝、腎經(jīng)。
【功能主治】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用于陽痿遺精,筋骨痿軟,風濕痹痛,麻木拘攣;更年期高血壓。
【應用】1. 用于腎虛陽痿、遺精早泄、腰膝痿軟、肢冷畏寒。治陽痿遺泄,可配仙茅、山萸肉、肉蓯蓉等品;治腰膝痿軟,可配杜仲,巴戟天、狗脊等品。
2. 用于寒濕痹痛或四肢拘攣麻木。治風濕痹痛偏于寒濕者,以及四肢麻木不仁或筋骨拘攣等,可與威靈仙、巴戟天、肉桂、當歸、川芎等配伍。
適宜人群
1. 適宜陽痿、宮冷不孕、陽虛性高血壓、更年期癥人群。
2. 陰虛火旺陽強易舉者禁服。
食療作用有雄激素樣作用;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能擴張周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增加血流量,增加冠脈流量;有鎮(zhèn)咳、祛痰、抗缺氧、鎮(zhèn)靜、抗驚厥作用;對脊髓灰質炎病毒及多種腸道病毒有抑制作用。
[用途]用于腎陽虛,陽痿尿頻,不孕;風濕痹痛,肢體麻木拘攣,筋骨痿軟,步履艱難;腎陽虛,喘咳短氣。
對于洋鴨大家了解嗎,它是一種常見的藥材,一般在很多的地方都會用洋鴨來作為原料,它還能夠治療很多身體疾病,下面我們來看看洋鴨的相關知識吧。
【別名】麝香鴨、旱鴨(《生物學通報》(1):23,1956)
【來源】為鴨科動物 麝鴨 的 肉 。
【原形態(tài)】體較家鴨健壯肥大,雄者更大。體形前尖后窄,呈長橢圓形。頭大頸短,嘴黃色,基部和眼圈周圍生有紅色肉瘤;雄者肉瘤延展較闊。白眼球呈淺藍色。全身羽毛豐滿,華麗有光澤,色純自或純黑;間有雜彩或白色黑頂者。翼矯健,長達及尾,能飛翔。胸部平坦,寬闊。尾部瘦長,不似家鴨有肥大的臀部;尾羽長,向上微微翹起。腿較家鴨高,腿、腳及蹼均呈黃色。喜生活于水濱,性馴。食量甚大,好食蔬菜、青草及魚、蝦、田螺、蚯蚓等。
【生境分布】原產于中美和南美。我國已有引入,現(xiàn)南方各省,如浙江、湖南、廣東、廣西、福建、臺灣等地,均有飼養(yǎng)。
【功能主治】《綱目拾遺》:"助陽道,健腰膝,補命門,暖水臟。"
【用法用量】內服:煮汁或清燉,4~8兩。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洋鴨,我們知道洋鴨是一種常見的中草藥,有很好的養(yǎng)生和保健作用,對人體有很多好處可以緩解很多癥狀,怎么樣,你了解了嗎?
山白蠟條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一種中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非常的重要,但是對于山白蠟條的功效和作用,有些人不是很了解,所以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了解下。
【別名】白蠟條、山楊柳
【來源】藥材基源:為楊柳科植物丑柳的根。
【原形態(tài)】小灌木。葉片橢圓形,長2-4.5cm,寬1-2.2cm,先端有小尖,基部圓形,上面亮綠色,幼葉沿脈有黃色短柔毛,下面淺綠或發(fā)白,被淡黃銹色柔毛。側脈6-8對,凸起,網(wǎng)腺明顯;邊緣有不明顯的腺齒;葉柄明顯被繡毛?;ㄐ蚺c葉同時開放,圓柱形,長2-6cm,直立斜出稍彎曲,花序梗短,著生2-4小葉;雄花序粗3-5(-7)mm,雄蕊2,花藥黃色,花絲離生,中部以上有柔毛;苞片近圓形;背腺和腹腺各1,短圓柱形;子房卵形,密被白色柔毛,柱頭2淺裂;苞片近圓形,外面散生長柔毛,內面無毛;腺體1,腹生。蒴果卵狀長圓形,長達4mm?;ㄆ?月下旬。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路邊、水溝邊及潮濕山谷。
【性味】微苦;性微溫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活血調經(jīng)。主風濕痹痛;月經(jīng)不調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泡酒。
【注意】《全國中草藥匯編》:“忌豆類、魚?!?/p>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山白蠟條的功效和作用,我們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情況來合理的食用山白蠟條,以便于緩解病癥帶來的痛苦。
洋蓍草是中藥當中非常常見的一種,也是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藥物。它在治療很多疾病方面有著奇特的效果和作用,下面就為大家詳細的講述一些中藥洋蓍草的作用。
【別名】鋸草(《中國藥植圖鑒》),蜈蚣蒿、一苗蒿(《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菊科植物 千葉蓍 的 全草 。6~8月采收。割下帶有花序的全草,陰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莖單一,高35~50厘米,被白柔毛。根出葉有短柄,莖生葉無柄,互生,長圓形至長圓狀線形,長達15厘米,寬達3厘米,2~3回羽狀分裂,裂片細小,先端尖。頭狀花序排列呈傘房狀,總苞倒卵形,長4~5毫米,寬3~4毫米;總苞片長圓形,干膜質,多列;各頭狀花的周緣有5(偶為4或6)個具舌狀花冠的邊花,花冠片粉紅色或稀為白色,橢圓形至卵圓形,先端三淺裂,長寬均3毫米左右;頭狀花的心花筒狀,兩性,先端5裂,子房下位,花托具托片。瘦果扁形,邊緣有翼?;ㄆ?~8月。
【生境分布】生于河岸砂質或石質地帶.分布東北、華北等地。
【化學成份】揮發(fā)油是千葉蓍的重要成分?;ɡ倩蚴㈤_的花中揮發(fā)油最多,葉中次之,莖則極少。揮發(fā)油中特別重要的成分是薁。一般以揮發(fā)油和薁的含量作為判定本藥質量的標準,但此植物的揮發(fā)油中,有的并不含薁,特別是山區(qū)野生的植物。揮發(fā)油中除含薁外,還有l(wèi)-α-及d-α-蒎烯、β-蒎烯,l-檸檬烯、l-龍腦、龍腦的乙酸酯和其他酯、l-樟腦、1,8-桉葉素、丁香油酚、側柏酮、石竹烯、水楊酸、纈草酸、異纈草酸、甲酸、乙酸、甲醇、乙醇、甲醛、糠醛、丙酮等。
【藥理作用】①止血作用
【性味】《陜西中草藥》:"甘苦辛,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和血調經(jīng)。治癰癤腫毒,跌打損傷,痔瘡出血,月經(jīng)不調。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浸酒。外用:鮮品搗敷。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中國藥植圖鑒》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洋蓍草有了一定的了解,洋蓍草對于人體健康非常的有好處,大家可以試一試。
燈臺樹的簡介
燈臺樹(拉丁學名:Bothrocaryum controversum),別名瑞木、女兒木、六角樹。是山茱萸科、燈臺樹屬落葉喬木,高6-15米,稀達20米;樹皮光滑,暗灰色或帶黃灰色;枝開展,圓柱形,無毛或疏生短柔毛,當年生枝紫紅綠色,二年生枝淡綠色,有半月形的葉痕和圓形皮孔。[1]喜溫暖氣候及半蔭環(huán)境,適應性強,耐寒、耐熱、生長快。宜在肥沃、濕潤及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長。由于自然生長樹形優(yōu)美,一般不需要整形修剪。病蟲害少,管理簡單、粗放。[2] 分布于遼寧、河北、陜西、甘肅、山東、安徽、臺灣、河南、廣東、廣西以及長江以南各省區(qū)。
燈臺樹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Dēnɡ Tái Shù Guǒ
【英文名】Bothrocaryum controuersa(Hemsl.)poyark.
【來源】
藥材基源:為山茱萸科植物燈臺樹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othrocaryum controuersa (Hemsl.)poyark.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節(jié)果熟時采摘,曬干。
【原形態(tài)】落葉喬木,高6-15m。樹皮暗灰色;枝條紫紅以,無毛。葉互生;葉柄長2-6.5cm;葉片寬卵形或寬橢圓形,長6-13cm,寬3.5-9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上面深綠色,下面灰綠以,疏生貼伏的柔毛;側脈6-7對。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稍被貼伏的短柔毛;花小,白色;萼齒三角形;花瓣4,長披針形;雄蕊4,伸出,長4-5mm,無毛;子房下位,倒卵圓形,密被灰色貼伏的短柔毛。核果球形,紫紅以至藍黑色,直徑6-7mm?;ㄆ?-6月,果期7-8月。
【性味】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潤腸通便;驅蛔。主肝炎;腸燥便秘;蛔蟲病【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
【摘錄】《中華本草》
燈臺樹的市場信息
1、燈臺樹的價格
沒有明確的價碼
2、燈臺樹的選購方法
枝暗紫紅色。葉互生,簇生于枝稍,葉廣卵圓形。傘房狀聚傘花序生于新枝頂端,長9厘米,白色。核果近球形,花期在5-6月,果期9-10月。
3、燈臺樹的保存方法
儲藏:夏、秋季節(jié)果熟時采摘,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