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白蠟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天下只有養(yǎng)生之道,沒有長生之藥。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養(yǎng)生這種件越來越關注,養(yǎng)生不再是停留在紙面,也更是我們生活中必須去實踐的。進行中醫(yī)養(yǎng)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經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苦白蠟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苦白蠟為我國著名的傳統(tǒng)常用中藥材,應用歷史悠久。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苦白蠟吧。
【來源】藥材基源:為山茶科植物凹脈柃的葉和果實。
【原形態(tài)】凹脈柃 灌木,高達3m。頂芽無毛,嫩枝具4條棱脊,無毛,葉互生,薄革質;葉柄長3-5mm,無毛;葉片長橢圓形,長4.2-10.5m,寬1.7-3.5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細鋸齒,兩面無毛,葉脈在表面下陷,背面隆起,側脈11-14對,近葉緣處呈弧形連結?;▎涡裕菩郛愔辏?-3朵腋生;雄花具卵圓形小苞片2枚,萼片5,邊緣無腺點;花瓣5;雄蕊15-20,先端有小尖頭;雌花的小苞片和萼片與雄花同形,但萼片較小;子房長卵形,無毛,花柱長3-3.5mm,先端3裂。果實卵圓形,徑約4.5mm。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800-1800m的山坡、路旁灌叢中。
【性味】辛;平
【功能主治】祛風;消腫;止血。主風濕痹痛;瘡瘍腫痛;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煎湯洗;或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由上文我們可以看出中藥苦白蠟具有非常高的藥用價值,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可以考慮將苦白蠟應用起來。
yS630.Com相關推薦
蟲白蠟的簡介
介殼蟲科昆蟲白蠟蟲的雄蟲群棲于木犀科植物白蠟樹,或女貞屬他種植物枝干上分泌的蠟,經精制而成。
分布于陜西、山東、江蘇、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等地。
蟲白蠟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主治:止血生肌,斂瘡。用于創(chuàng)傷出血,瘡口久潰不斂。多作賦形藥入膏丸劑,外用研粉撒敷患處?!侗静萸笳妗?“蟲蠟,味甘氣溫。按甘益血補中,溫能通經活絡,故書載能止痛生肌,補虛續(xù)絕,與桑螵蛸同有補虛之意,可為外科圣藥。是以鄭贊寰云,汪御章尿血,用白蠟加于涼血滋腎藥中遂愈,則知蟲蠟亦皆生肌活血之味。但蜜蠟味甘淡澀微溫,蟲蠟則味甘不淡而溫也。蜜蠟因有澀性,可以止瀉、治痢;蟲蠟澀性差減,而痢則鮮用也。”
應用:
1、治打傷:白蠟一兩,藤黃三錢。入麻油溶化,涂傷處。此方止痛止血,治燙傷亦愈。
2、治杖瘡:真白蠟一兩,豬骨髓五個,潮腦三錢。共入銚內熬成膏,用甘草煮油紙攤貼。
3、治淵疽(凡肋、胸、脅、腰、腹空軟之處發(fā)癰疽者)當在將潰未潰之際,服之可免透膜之患:白蠟、白及各等分。共研細末,輕劑一錢,中劑二錢,大劑三錢,黃酒調服,米湯亦可。
4、治外臁:白蠟一錢,輕粉一錢,豬油三兩。錘爛以油紙攤膏貼之。
臨床應用:杏仁膏。屬油蠟膏。祛風解毒,潤膚白面,可治局部黑斑。取杏仁45g,雄黃、白瓜子、白芷各30g,零陵香15g,蟲白蠟90g,麻油200ml。杏仁開水燙去皮、尖。上藥除蟲白蠟、麻油外,并入乳缽中研細。先納藥未和油火鍋中,文火煎至油稠成膏狀時,再加入白蠟,繼續(xù)加熱攪勻,盛瓷器中即成。涂搓面部后,撲美容粉。
蟲白蠟的市場信息
1、蟲白蠟的價格
200元不等價格。
2、蟲白蠟的選購方法
藥材市場選購。呈塊狀,白色或類白色。表面平滑,或稍有皺紋,具光澤。體輕,質硬而稍脆,搓捻則粉碎。斷面呈條狀或顆粒狀。氣微,味淡。
3、蟲白蠟的保存方法
8-9月間為采蠟期,清晨用利刀將包有蠟質的樹枝切下,放入沸水鍋中煮之,蟲體下沉,蠟質溶化而浮于水面,冷后凝結成塊。取出后再加水加熱熔化,過濾后凝固即成。密閉,置陰涼處。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經??吹桨紫灅淦さ纳碛埃敲窗紫灅淦撊绾问秤媚?對我們的身體有哪些好的影響呢?一起來看看。
【來源】為木犀科植物 白蠟樹 的 樹皮 。春、秋采收,剝取樹皮,曬干。
【原形態(tài)】白蠟樹,又名:青榔木、白荊樹、小葉梣。落葉喬木,高達15米。小枝光滑,冬芽褐黑色。單數羽狀復葉;小葉5~9片,具短柄或無柄.橢圓形或橢圓狀卵形,長3~10厘米,先端尖銳,基部不對稱,鋸齒疏淺,兩面光滑,背面中脈及側脈上有毛,葉柄基部膨大?;ㄐ驁A錐形,頂生于具葉的枝端,長5~15厘米;萼鐘形,不規(guī)則4裂;花冠缺如;雄蕊2,花藥卵狀橢圓形,約與花絲等長;子房2室。翅果,倒披針形,長3~4.5厘米,寬4~6毫米?;ㄆ?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山谷、山溝、林下。分布河北、山西、河南、陜西、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湖北,四川、貴州、廣東、云南等地。
【性味】《四川中藥志》:"性微溫,味辛,無毒。"
【功能主治】治瘧疾,月經不調,小兒頭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研末。外用:研末調敷。
【附方】治經閉:白蠟樹皮研末,用酒、水各半吞服,早晚各服一次,每次-錢,連服三天。(《貴州草藥》)
【摘錄】《*辭典》
綜合以上的對于白蠟樹皮的描述,可見白蠟樹皮對于人體的好處還是不少的,可以使用的方法和用途也很多,可以針對白蠟樹皮所具有的藥理作用來治療相對應的疾病。
山白蠟條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一種中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非常的重要,但是對于山白蠟條的功效和作用,有些人不是很了解,所以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了解下。
【別名】白蠟條、山楊柳
【來源】藥材基源:為楊柳科植物丑柳的根。
【原形態(tài)】小灌木。葉片橢圓形,長2-4.5cm,寬1-2.2cm,先端有小尖,基部圓形,上面亮綠色,幼葉沿脈有黃色短柔毛,下面淺綠或發(fā)白,被淡黃銹色柔毛。側脈6-8對,凸起,網腺明顯;邊緣有不明顯的腺齒;葉柄明顯被繡毛。花序與葉同時開放,圓柱形,長2-6cm,直立斜出稍彎曲,花序梗短,著生2-4小葉;雄花序粗3-5(-7)mm,雄蕊2,花藥黃色,花絲離生,中部以上有柔毛;苞片近圓形;背腺和腹腺各1,短圓柱形;子房卵形,密被白色柔毛,柱頭2淺裂;苞片近圓形,外面散生長柔毛,內面無毛;腺體1,腹生。蒴果卵狀長圓形,長達4mm?;ㄆ?月下旬。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路邊、水溝邊及潮濕山谷。
【性味】微苦;性微溫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活血調經。主風濕痹痛;月經不調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泡酒。
【注意】《全國中草藥匯編》:“忌豆類、魚?!?/p>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山白蠟條的功效和作用,我們也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來合理的食用山白蠟條,以便于緩解病癥帶來的痛苦。
洋白蠟樹是中藥當中非常常見的一種,也是經常使用的一種藥物。它在治療很多疾病方面有著奇特的效果和作用,下面就為大家詳細的講述一些中藥洋白蠟樹的作用。
【來源】藥材基源:為木犀科植物美洲綠(木岑)格的樹皮。
【原形態(tài)】落葉喬木,高10-20m。樹皮灰色,粗糙,皺裂。頂芽圓錐形,尖頭,被褐色糖秕狀毛。小枝紅棕色,圓柱形,被黃色柔毛或禿凈。羽狀復葉長18-40cm;葉柄長2-5cm;葉軸圓柱形,上面具較寬的淺溝,常無毛;小葉7-9枚,薄革質,長圓狀披針形、狹卵形或橢圓形,長4-13cm,寬2-8cm,頂生小葉與側生小葉幾等大,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闊楔形,葉綠具不明顯鈍鋸齒或近全緣,下面疏被絹毛;小葉無柄或下方1對小葉具短柄。圓錐花序生于去年生枝上,長5-20cm;花密集,雄花與兩性花異株,與葉同時開放;花序梗短;花梗纖細,被短柔毛;雄花花萼小,萼齒不規(guī)則深裂,花藥大,長圓形,花絲短;兩性花花萼較寬,萼齒淺裂,花柱細,柱頭2裂。翅果狹倒披針形,長3-5cm,寬0.4-0.7cm,上中部最寬,先端鈍圓或具短尖頭,翅下延近堅果中部,堅果圓柱形,長1.5-2cm,寬約2mm,脈棱明顯?;ㄆ?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道旁或庭園栽培。分布于沈陽、北京、天津、西安、烏魯木齊等地。
【性味】苦;性寒
【歸經】肝;大腸;肺經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清肝明目;收斂止血。主濕熱瀉痢;月經不調;帶下崩漏;目赤腫痛;牛皮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2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樹皮。味苦,性寒。有清熱燥濕,清肝明目,收斂止血的功能。用于腸炎,痢疾,月經不調,白帶,崩漏,目赤腫痛。急性結膜炎,慢性支氣管炎。外用于牛皮癬。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介紹的關于洋白蠟樹的知識,相信大家對于洋白蠟樹的認識又會多一點了。我們在生活中可以食用洋白蠟樹對身體進行調理和改善。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是否吃過苦蕌這種植物,這種植物的營養(yǎng)價值是特別高的,很多人吃苦蕌的時候都會選擇將它和綠豆燉在一起,因為綠豆本身的功效是用來去火清熱的,很多人在夏天都會囤一些綠豆粥喝,而苦蕌再去火這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那么苦蕌都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
綠豆燉苦蕌可以降火,有去除體內毒素的作用。
苦蕌實為“薤白”,別名:薤根、藠子、野蒜、小獨蒜、薤白頭。具有清熱、消暑、降燥、開胃、健脾、排毒、養(yǎng)顏之功效,是夏季食用佳品。
歸經:肺;心;胃;大腸經
主治:胸痹心痛徹背;胸脘痞悶;咳喘痰多;脘腹疼痛;泄痢后重;白帶;瘡癤癰腫。
性味:味辛;苦;性溫。
綠豆性涼味甘,有清熱解毒、止渴消暑、利尿潤膚的功效,還有一定的祛鉛毒功效,綠豆粉因其含有大量蛋白質、B族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礦物質,故有增白、淡化斑點、清潔肌膚、去除角質、抑制青春痘的功效。
綠豆衣為綠豆的種皮,又名綠豆殼、綠豆皮。性味甘寒、無毒,功同綠豆,但涼血清熱解毒之功勝于綠豆,還可明目、利咽消腫。
1.膽囊炎:綠豆100克洗凈放入1個新鮮豬苦膽中,用細繩扎好口,掛在通風陰涼處風干。每次服綠豆15~20粒。每日服2~3次。
2.中暑:綠豆120克煮爛,搗成泥狀,加入30克紅糖調勻吃下?;蝻嬀G豆湯。
3.食物中毒:綠豆30克,甘草15克,食鹽(炒焦)12克,水煎,稍溫徐徐飲服。重患者可灌服。
4.腮腺炎:用生綠豆60克,置小鍋內煮至將熟時,加入白菜心2~3個,再煮約20分鐘,取汁頓
服,每日1~2次。
5.小兒赤白?。壕G豆3粒,白胡椒3粒,大棗1枚去核,共搗敷臍上,膠布貼封,次日再換?;蚓G豆皮、白糖各15克,加水共煎服。
6.小兒水痘:綠豆100克,加水500毫升,煮湯代茶飲,服時酌加白糖。
7.便血:綠豆芽、紅糖、椿根白皮各120克,加水800毫升,煎成150~200毫升,早晚分服,每日1劑。
8.乳腺炎:綠豆淀粉與血余炭面(人發(fā)燒灰)各30克,用水調成糊狀,敷于患部。
9.痤瘡:綠豆粉溫水煮成糊狀,每晚臨睡前洗凈患部,涂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