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白蠟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天下只有養(yǎng)生之道,沒有長生之藥。古今的人們對養(yǎng)生有很多相關的勸諭和詩句,養(yǎng)生已經(jīng)不再是養(yǎng)身,同時也是養(yǎng)心。怎樣才能實現(xiàn)科學的中醫(yī)養(yǎng)生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收集整理的“蟲白蠟的功效與作用”,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蟲白蠟的簡介
介殼蟲科昆蟲白蠟蟲的雄蟲群棲于木犀科植物白蠟樹,或女貞屬他種植物枝干上分泌的蠟,經(jīng)精制而成。
分布于陜西、山東、江蘇、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等地。
蟲白蠟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主治:止血生肌,斂瘡。用于創(chuàng)傷出血,瘡口久潰不斂。多作賦形藥入膏丸劑,外用研粉撒敷患處?!侗静萸笳妗?“蟲蠟,味甘氣溫。按甘益血補中,溫能通經(jīng)活絡,故書載能止痛生肌,補虛續(xù)絕,與桑螵蛸同有補虛之意,可為外科圣藥。是以鄭贊寰云,汪御章尿血,用白蠟加于涼血滋腎藥中遂愈,則知蟲蠟亦皆生肌活血之味。但蜜蠟味甘淡澀微溫,蟲蠟則味甘不淡而溫也。蜜蠟因有澀性,可以止瀉、治痢;蟲蠟澀性差減,而痢則鮮用也?!?/p>
應用:
1、治打傷:白蠟一兩,藤黃三錢。入麻油溶化,涂傷處。此方止痛止血,治燙傷亦愈。
2、治杖瘡:真白蠟一兩,豬骨髓五個,潮腦三錢。共入銚內熬成膏,用甘草煮油紙攤貼。
3、治淵疽(凡肋、胸、脅、腰、腹空軟之處發(fā)癰疽者)當在將潰未潰之際,服之可免透膜之患:白蠟、白及各等分。共研細末,輕劑一錢,中劑二錢,大劑三錢,黃酒調服,米湯亦可。
4、治外臁:白蠟一錢,輕粉一錢,豬油三兩。錘爛以油紙攤膏貼之。
臨床應用:杏仁膏。屬油蠟膏。祛風解毒,潤膚白面,可治局部黑斑。取杏仁45g,雄黃、白瓜子、白芷各30g,零陵香15g,蟲白蠟90g,麻油200ml。杏仁開水燙去皮、尖。上藥除蟲白蠟、麻油外,并入乳缽中研細。先納藥未和油火鍋中,文火煎至油稠成膏狀時,再加入白蠟,繼續(xù)加熱攪勻,盛瓷器中即成。涂搓面部后,撲美容粉。
蟲白蠟的市場信息
1、蟲白蠟的價格
200元不等價格。
2、蟲白蠟的選購方法
藥材市場選購。呈塊狀,白色或類白色。表面平滑,或稍有皺紋,具光澤。體輕,質硬而稍脆,搓捻則粉碎。斷面呈條狀或顆粒狀。氣微,味淡。
3、蟲白蠟的保存方法
8-9月間為采蠟期,清晨用利刀將包有蠟質的樹枝切下,放入沸水鍋中煮之,蟲體下沉,蠟質溶化而浮于水面,冷后凝結成塊。取出后再加水加熱熔化,過濾后凝固即成。密閉,置陰涼處。
相關閱讀
水白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一種中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非常的重要,但是對于水白蠟的功效和作用,有些人不是很了解,所以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了解下。
【來源】為木犀科植物 小蠟樹 的 葉 。夏、秋采收,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tài)】小蠟樹,又名:小白蠟樹、小葉女貞。
【生境分布】生于高山坡疏林中向陽處。分布江蘇、浙江、河南、陜西、湖北、云南等地。
【性味】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治燙傷、外傷。
【附方】①治燙傷:水白蠟適量,或加迎春花葉各等量。共研細粉,香油調敷患處。
【臨床應用】退燒:用小葉女貞注射液2毫升(相當生藥4克)肌肉注射,每日2次,連續(xù)2~3天。治療21例(上感6例,急性扁槐體炎13例,肺炎1例,感染2例),體溫多在24小時內下降,白細胞在24~48小時恢復正常,48小時左右咽痛開始減輕。此藥的退燒作用快,且不發(fā)汗,不同于一般的解熱鎮(zhèn)痛藥。注射中未見毒性反應及副作用,但均訴局部疼痛。
【摘錄】《*辭典》
【出處】《四川常用中草藥》
通過以上介紹,讓我們能了解水白蠟的相關知識,如果我們能發(fā)揮水白蠟的功效,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身體疾病,因此很多人都將它視為自己保健身體的選擇。
苦白蠟為我國著名的傳統(tǒng)常用中藥材,應用歷史悠久。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苦白蠟吧。
【來源】藥材基源:為山茶科植物凹脈柃的葉和果實。
【原形態(tài)】凹脈柃 灌木,高達3m。頂芽無毛,嫩枝具4條棱脊,無毛,葉互生,薄革質;葉柄長3-5mm,無毛;葉片長橢圓形,長4.2-10.5m,寬1.7-3.5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細鋸齒,兩面無毛,葉脈在表面下陷,背面隆起,側脈11-14對,近葉緣處呈弧形連結?;▎涡?,雌雄異株,常2-3朵腋生;雄花具卵圓形小苞片2枚,萼片5,邊緣無腺點;花瓣5;雄蕊15-20,先端有小尖頭;雌花的小苞片和萼片與雄花同形,但萼片較?。蛔臃块L卵形,無毛,花柱長3-3.5mm,先端3裂。果實卵圓形,徑約4.5mm。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800-1800m的山坡、路旁灌叢中。
【性味】辛;平
【功能主治】祛風;消腫;止血。主風濕痹痛;瘡瘍腫痛;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煎湯洗;或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由上文我們可以看出中藥苦白蠟具有非常高的藥用價值,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可以考慮將苦白蠟應用起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經(jīng)??吹桨紫灅淦さ纳碛?,那么白蠟樹皮應該如何食用呢?對我們的身體有哪些好的影響呢?一起來看看。
【來源】為木犀科植物 白蠟樹 的 樹皮 。春、秋采收,剝取樹皮,曬干。
【原形態(tài)】白蠟樹,又名:青榔木、白荊樹、小葉梣。落葉喬木,高達15米。小枝光滑,冬芽褐黑色。單數(shù)羽狀復葉;小葉5~9片,具短柄或無柄.橢圓形或橢圓狀卵形,長3~10厘米,先端尖銳,基部不對稱,鋸齒疏淺,兩面光滑,背面中脈及側脈上有毛,葉柄基部膨大。花序圓錐形,頂生于具葉的枝端,長5~15厘米;萼鐘形,不規(guī)則4裂;花冠缺如;雄蕊2,花藥卵狀橢圓形,約與花絲等長;子房2室。翅果,倒披針形,長3~4.5厘米,寬4~6毫米?;ㄆ?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山谷、山溝、林下。分布河北、山西、河南、陜西、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湖北,四川、貴州、廣東、云南等地。
【性味】《四川中藥志》:"性微溫,味辛,無毒。"
【功能主治】治瘧疾,月經(jīng)不調,小兒頭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研末。外用:研末調敷。
【附方】治經(jīng)閉:白蠟樹皮研末,用酒、水各半吞服,早晚各服一次,每次-錢,連服三天。(《貴州草藥》)
【摘錄】《*辭典》
綜合以上的對于白蠟樹皮的描述,可見白蠟樹皮對于人體的好處還是不少的,可以使用的方法和用途也很多,可以針對白蠟樹皮所具有的藥理作用來治療相對應的疾病。
山白蠟條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一種中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非常的重要,但是對于山白蠟條的功效和作用,有些人不是很了解,所以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了解下。
【別名】白蠟條、山楊柳
【來源】藥材基源:為楊柳科植物丑柳的根。
【原形態(tài)】小灌木。葉片橢圓形,長2-4.5cm,寬1-2.2cm,先端有小尖,基部圓形,上面亮綠色,幼葉沿脈有黃色短柔毛,下面淺綠或發(fā)白,被淡黃銹色柔毛。側脈6-8對,凸起,網(wǎng)腺明顯;邊緣有不明顯的腺齒;葉柄明顯被繡毛。花序與葉同時開放,圓柱形,長2-6cm,直立斜出稍彎曲,花序梗短,著生2-4小葉;雄花序粗3-5(-7)mm,雄蕊2,花藥黃色,花絲離生,中部以上有柔毛;苞片近圓形;背腺和腹腺各1,短圓柱形;子房卵形,密被白色柔毛,柱頭2淺裂;苞片近圓形,外面散生長柔毛,內面無毛;腺體1,腹生。蒴果卵狀長圓形,長達4mm?;ㄆ?月下旬。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路邊、水溝邊及潮濕山谷。
【性味】微苦;性微溫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活血調經(jīng)。主風濕痹痛;月經(jīng)不調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泡酒。
【注意】《全國中草藥匯編》:“忌豆類、魚?!?/p>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山白蠟條的功效和作用,我們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情況來合理的食用山白蠟條,以便于緩解病癥帶來的痛苦。
洋白蠟樹是中藥當中非常常見的一種,也是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藥物。它在治療很多疾病方面有著奇特的效果和作用,下面就為大家詳細的講述一些中藥洋白蠟樹的作用。
【來源】藥材基源:為木犀科植物美洲綠(木岑)格的樹皮。
【原形態(tài)】落葉喬木,高10-20m。樹皮灰色,粗糙,皺裂。頂芽圓錐形,尖頭,被褐色糖秕狀毛。小枝紅棕色,圓柱形,被黃色柔毛或禿凈。羽狀復葉長18-40cm;葉柄長2-5cm;葉軸圓柱形,上面具較寬的淺溝,常無毛;小葉7-9枚,薄革質,長圓狀披針形、狹卵形或橢圓形,長4-13cm,寬2-8cm,頂生小葉與側生小葉幾等大,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闊楔形,葉綠具不明顯鈍鋸齒或近全緣,下面疏被絹毛;小葉無柄或下方1對小葉具短柄。圓錐花序生于去年生枝上,長5-20cm;花密集,雄花與兩性花異株,與葉同時開放;花序梗短;花梗纖細,被短柔毛;雄花花萼小,萼齒不規(guī)則深裂,花藥大,長圓形,花絲短;兩性花花萼較寬,萼齒淺裂,花柱細,柱頭2裂。翅果狹倒披針形,長3-5cm,寬0.4-0.7cm,上中部最寬,先端鈍圓或具短尖頭,翅下延近堅果中部,堅果圓柱形,長1.5-2cm,寬約2mm,脈棱明顯?;ㄆ?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道旁或庭園栽培。分布于沈陽、北京、天津、西安、烏魯木齊等地。
【性味】苦;性寒
【歸經(jīng)】肝;大腸;肺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清肝明目;收斂止血。主濕熱瀉痢;月經(jīng)不調;帶下崩漏;目赤腫痛;牛皮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2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樹皮。味苦,性寒。有清熱燥濕,清肝明目,收斂止血的功能。用于腸炎,痢疾,月經(jīng)不調,白帶,崩漏,目赤腫痛。急性結膜炎,慢性支氣管炎。外用于牛皮癬。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介紹的關于洋白蠟樹的知識,相信大家對于洋白蠟樹的認識又會多一點了。我們在生活中可以食用洋白蠟樹對身體進行調理和改善。
【出處】李承祜《藥用植物學》
【拼音名】Bi L Sh p
【來源】為木犀科植物白蠟樹的樹皮。春、秋采收,剝取樹皮,曬干。
【原形態(tài)】白蠟樹,又名:青榔木、白荊樹、小葉梣。落葉喬木,高達15米。小枝光滑,冬芽褐黑色。單數(shù)羽狀復葉;小葉5~9片,具短柄或無柄.橢圓形或橢圓狀卵形,長3~10厘米,先端尖銳,基部不對稱,鋸齒疏淺,兩面光滑,背面中脈及側脈上有毛,葉柄基部膨大?;ㄐ驁A錐形,頂生于具葉的枝端,長5~15厘米;萼鐘形,不規(guī)則4裂;花冠缺如;雄蕊2,花藥卵狀橢圓形,約與花絲等長;子房2室。翅果,倒披針形,長3~4.5厘米,寬4~6毫米?;ㄆ?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山谷、山溝、林下。分布河北、山西、河南、陜西、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湖北,四川、貴州、廣東、云南等地。
【性味】《四川中藥志》:性微溫,味辛,無毒。
【功能主治】
治瘧疾,月經(jīng)不調,小兒頭瘡。
①李承祜《藥用植物學》:治瘧。
②《四川中藥志》:調經(jīng),解毒。治月經(jīng)不調及小兒頭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研末。外用:研末調敷。
【附方】治經(jīng)閉:白蠟樹皮研末,用酒、水各半吞服,早晚各服一次,每次-錢,連服三天。(《貴州草藥》)
【摘錄】《*辭典》
說到白蠟可能很多的人并不是很熟悉,而有些人肯定就是認為是在停電的時候大家會用到的蠟燭。其實白蠟就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而且因為藥用價值很高所以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是很重要的。只是因為大家不了解,所以即使是用到了也是不熟悉。那么,白蠟的藥用價值有哪些?
【別名】 白蠟條、山楊柳
【來源】 藥材基源:為楊柳科植物丑柳的根。
【原形態(tài)】 小灌木。葉片橢圓形,長2-4.5cm,寬1-2.2cm,先端有小尖,基部圓形,上面亮綠色,幼葉沿脈有黃色短柔毛,下面淺綠或發(fā)白,被淡黃銹色柔毛。側脈6-8對,凸起,網(wǎng)腺明顯;邊緣有不明顯的腺齒;葉柄明顯被繡毛?;ㄐ蚺c葉同時開放,圓柱形,長2-6cm,直立斜出稍彎曲,花序梗短,著生2-4小葉;雄花序粗3-5(-7)mm,雄蕊2,花藥黃色,花絲離生,中部以上有柔毛;苞片近圓形;背腺和腹腺各1,短圓柱形;子房卵形,密被白色柔毛,柱頭2淺裂;苞片近圓形,外面散生長柔毛,內面無毛;腺體1,腹生。蒴果卵狀長圓形,長達4mm?;ㄆ?月下旬。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路邊、水溝邊及潮濕山谷。
【性味】 微苦;性微溫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活血調經(jīng)。主風濕痹痛;月經(jīng)不調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泡酒。
【注意】 《全國中草藥匯編》:“忌豆類、魚。”
【摘錄】 《中華本草》
【來源】 為木犀科植物 小蠟樹 的 葉 。夏、秋采收,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tài)】 小蠟樹,又名:小白蠟樹、小葉女貞。
【生境分布】 生于高山坡疏林中向陽處。分布江蘇、浙江、河南、陜西、湖北、云南等地。
【性味】 苦,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治燙傷、外傷。
【附方】 ①治燙傷:水白蠟適量,或加迎春花葉各等量。共研細粉,香油調敷患處。
【臨床應用】 退燒:用小葉女貞注射液2毫升(相當生藥4克)肌肉注射,每日2次,連續(xù)2~3天。治療21例(上感6例,急性扁槐體炎13例,肺炎1例,感染2例),體溫多在24小時內下降,白細胞在24~48小時恢復正常,48小時左右咽痛開始減輕。此藥的退燒作用快,且不發(fā)汗,不同于一般的解熱鎮(zhèn)痛藥。注射中未見毒性反應及副作用,但均訴局部疼痛。
【摘錄】 《*辭典》
【出處】 《四川常用中草藥》
關于白蠟的藥用價值有哪些,大家好好的看下上文的的內容就可以詳細的認識到了。這樣也能更好的合理用到白蠟這個中藥材,同時大家也知道白蠟在一定的程度上還可以很好的預防疾病的出現(xiàn)和緩解疾病帶來的痛苦呢。
蔥,既是人們四季常食的調味品,又是營養(yǎng)豐富的應時蔬菜。據(jù)分析,每百克大蔥含蛋白質1.4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4.1克,維生素A原1.6毫克,還有維生素B1、維生素C以及鈣、磷、鐵、鎂等元素。蔥作為調味品是由于它含有特殊香氣的揮發(fā)油,其主要成分是蔥蒜辣素,也叫植物殺菌素。它除能促使人的消化液分泌量增加、提高食欲、增強消化功能外,還具有殺菌消炎作用。經(jīng)研究還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食蔥和蒜,還具有降低血脂、血糖、血壓及補腦作用。
老年腦力勞動者,常因用腦過度而引起食欲欠佳、消化不良等癥狀,有時甚至出現(xiàn)血壓升高等一系列反應,如果能事先多吃點大蔥或大蒜,則有預防上述癥狀的作用。為大腦提供能量所需的葡萄糖的轉變,需要維生素B1的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把大蒜和少量維生素B1放在一起,即可產(chǎn)生一種叫蒜胺的物質。這種物質在增強維生素B1作用的同時,還能發(fā)揮比維生素B1更強的作用。大蔥中則含有一種叫前列腺素A的成分,若經(jīng)常食蔥,堆積的前列腺素A就可起到舒張小血管、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的作用,從而有助于防治血壓升高所致的頭暈。國外學者也證明,常食大蔥或大蒜,會使人保持大腦靈活,甚至更活躍。
中藥方劑在中醫(yī)中所起的作用真的是非常大的,而且治療病癥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白蠟膏的中藥方劑以及白蠟膏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來看看吧!
白蠟膏
【處方】
生地1兩,當歸1兩。
【制法】
用麻油1兩,煎藥枯黑,濾去滓,加白蠟或黃蠟1兩熔化,候冷攪勻,即成膏。或加乳香、沒藥、龍骨、血竭、兒茶、輕粉尤妙。
【功能主治】
去腐生肌止痛,補血續(xù)筋。主癰疽,發(fā)背,燙火。
【摘錄】
《醫(yī)學入門》卷八。
白僵蠶散
【處方】
白僵蠶8兩(溫水洗過,入鹽末8兩,逐旋入銀石器內,趁潤炒令黃,去鹽不用,搗為細末),麝香(細研)半兩。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風毒壅滯,齒齦虛腫出血,宣露疼痛。
【用法用量】
每用少許揩齒,良久以荊芥湯稍熱漱口,冷吐去。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一二一。
結語:看完了以上的這篇文章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白蠟膏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全新的認識和一定的了解了吧!如果想要有效地治療,還是請到正規(guī)的醫(yī)院進行就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