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公藤風濕藥酒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活動有方,五臟自和?!比祟惖臍v史長河中,圍繞養(yǎng)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傳,每個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質(zhì)量,不能忽視養(yǎng)生。如何進行中醫(yī)養(yǎng)生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丁公藤風濕藥酒的功效與作用”,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在中國的許多藥學著作中,丁公藤風濕藥酒總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早在很久之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jīng)把它投入到醫(yī)學中了,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它的一些相關(guān)信息。
【處方】丁公藤1kg,桂枝30g,麻黃37.5g,羌活3g,當歸3g,川芎3g,白芷3g,補骨脂3g,乳香3g,豬牙皂3g,陳皮13g,蒼術(shù)3g,厚樸3g,香附3g,木香3g,枳殼20g,白術(shù)3g,山藥3g,黃精8g,菟絲子3g,小茴香3g,苦杏仁3g,澤瀉3g,五靈脂3g,蠶砂6.5g。
【制法】以上二十五味,丁公藤蒸二小時后,與桂枝等二十四味,置容器內(nèi),加入白酒4.25升,密閉浸泡,浸泡期間加溫2至5次,每次使浸泡液達35℃,浸泡四十天,濾過即得。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活血止痛。主風寒濕痹,手足麻木,腰腿酸痛,跌仆損傷。
【用法用量】口服,1次10~15毫升,1日2至3次;外用,擦患處。若有腫痛黑瘀,用生姜搗碎炒熱,加入藥酒適量,擦患處。
【注意】孕婦禁內(nèi)服,可外擦患處,但忌擦腹部。
【摘錄】《中國藥典》一部
通過本篇文章向大家介紹了關(guān)于丁公藤風濕藥酒的知識,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對丁公藤風濕藥酒的認識是很多的。我們對藥材的認識越多的話,在使用的時候才會更加清楚這個藥物有什么作用,這樣就不會怕使用錯誤的情況出現(xiàn)。
ys630.coM延伸閱讀
導讀:中藥丁公藤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丁公藤的功效與作用、丁公藤圖片、丁公藤的藥用價值、丁公藤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丁公藤的功效與作用相關(guān)知識,不妨來關(guān)注一下。
丁公藤簡介丁公藤圖片丁公藤的功效與作用丁公藤的藥用價值丁公藤的用法與用量丁公藤的副作用丁公藤的臨床應用丁公藤簡介
丁公藤,藥用部分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或光葉丁公藤的干燥藤莖。全年均可采收,切段或片,曬干。
本品為斜切的段或片,直徑1~4cm。外皮灰黃色、灰褐色或淺棕褐色,稍粗糙,有淺溝槽及不規(guī)則的縱裂紋或龜裂紋。皮孔點狀或疣狀,黃白色。老的栓皮呈薄片狀剝落。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切面橢圓形,黃褐色或淺黃棕色,木部寬廣,有不規(guī)則的花紋(異型維管束)及多數(shù)小孔。無臭,味淡。
丁公藤圖片
丁公藤的功效與作用
1、中醫(yī)上認為丁公藤是一種性溫,而味辛的一種中草藥,有毒,丁公藤的以根、莖和小枝入都是可以用來入藥的,丁公藤在于廣東、廣西、云南等地都有分布。
2、丁公藤是一種中草藥,可以內(nèi)服也可以外用,內(nèi)服的時候取3-6克的丁公藤來煎湯即可,也可以用丁公藤來浸酒,外用的時候就是用丁公藤來浸酒后再外擦。丁公藤是有一定的毒性的,使用的時候一定要按醫(yī)生的要求來使用。
3、丁公藤有很強的發(fā)汗作用,對于虛弱的人還是慎用為好,同時孕婦婦是不能用丁公藤的。丁公藤有祛風除濕的作用,也可以用來消腫止痛。丁公藤在醫(yī)學上主要是用來治療風濕痹痛;對于半身不遂的老年人或者是跌打腫痛的病人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丁公藤可以舒筋活絡,也可以消腫和止痛。有一些醫(yī)生用丁公藤來治療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以及一些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和坐骨神經(jīng)痛等。
丁公藤的藥用價值
祛風勝濕,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用于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坐骨神經(jīng)痛、半身不遂、跌打腫痛。
治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坐骨神經(jīng)痛:丁公藤制成注射液(每2毫升,相當原生藥5克),肌肉注射,每日1~2次,每次2毫升,小兒酌減。
治風寒濕痹,半身不遂,可單用酒水各半煎服;或與桂枝、麻黃、當歸等制成酒劑,以治風寒濕痹,手足麻木,腰腿酸痛,如丁公藤風濕藥酒。(《中國藥典》)
丁公藤的用法與用量
煎服,3~6克;或配制酒劑,內(nèi)服或外搽。
丁公藤的副作用
本品用量過大可引起中毒反應,其癥狀為大汗不止、四肢麻痹、流淚、心跳減慢,甚則呼吸急促,血壓下降等。
一般救治方法為:及時洗胃,導瀉,服用甘草蜜糖水,用溫水擦身,及時給予阿托品類特效解毒劑,靜脈輸液及對癥治療等。
丁公藤的臨床應用
治療風濕骨痛及神經(jīng)痛
丁公藤制成注射液,每支2毫升,含原生藥6克。每次2~4毫升,每天1~2次,肌注。治療急慢性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坐骨神經(jīng)痛、腰肌勞損、肥大性腰椎炎及外傷性關(guān)節(jié)炎計88例,癥狀明顯改善,止痛作用良好者39例,癥狀好轉(zhuǎn)者39例,無效者10例。未發(fā)現(xiàn)副作用。注射后常有輕微出汗,此屬正?,F(xiàn)象,如汗出不止,可飲糖開水1杯。孕婦忌用。
以上就是一些丁公藤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其實人的很多疾病的發(fā)生都是與飲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想要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食療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方法,其中各種中藥材發(fā)揮了十分關(guān)鍵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丁公藤[圖]這味中藥。
【英文名】CAULIS ERYCIBES
【來源】本品為旋花科植物 丁公藤 Erycibe obtusfolia Benth. 或 光葉丁公藤 Erycibe sch-midtii Craib的 干燥藤莖 。全年均可采收,切段或片,曬干。
【性狀】本品為斜切的段或片,直徑1~10cm。外皮灰黃色、灰褐色或淺棕褐色,稍粗糙,有淺溝槽及不規(guī)則縱裂紋或龜裂紋。皮孔點狀或疣狀,黃白色。老的栓皮呈薄片剝落。質(zhì)堅硬,纖維較多,不易折斷。切面橢圓形,黃褐色或淺黃棕色,異型維管束呈花朵狀或塊狀,木質(zhì)部的導管呈點狀。無臭,味淡。
【鑒別】取本品粉末3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醇40ml,浸漬過夜,加熱回流6小時,濾過。濾液加6mol/L鹽酸溶液6ml,加熱回流3 小時,置水浴上蒸干,殘渣加乙醇10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東莨菪內(nèi)酯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 含0.25mg 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3μl,分別點于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huán)己烷-氯仿-醋酸乙酯-甲酸(6:10:7:1.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 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亮藍色熒光斑點。
【炮制】除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切片,曬干。
【性味】辛,溫;有小毒。
【歸經(jīng)】歸肝、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消腫止痛。用于風濕痹痛,半身不遂,跌撲腫痛。
【用法用量】3~6g,用于配制酒劑,內(nèi)服或外搽。
【注意】本品有強烈的發(fā)汗作用,虛弱者慎用,孕婦忌服。
【貯藏】置干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根據(jù)以上的綜合來講,丁公藤[圖]還是具有一定的藥理療效的,需要注意的就是丁公藤[圖]應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食用,不要過量。
大家都知道風痰麻木風濕藥酒的副作用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在服用前也還是要了解一下它的功效才能放心。下面就一起去看看吧,希望對于您的生活有點幫助。
【處方】大生地10兩,酸棗仁(炒),當歸身2兩,海桐皮2兩,羌活2兩,川萆薢(風濕加此2味)2兩,地骨皮1兩5錢,川牛膝1兩5錢,桂枝5錢,甘草5錢。
【制法】火酒20斤,窨7日后,即可服。
【功能主治】壯筋骨,健步履。主風痰麻木,并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每飲2-3小杯,不宜過多。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二十八引江仍度方
看了上面對風痰麻木風濕藥酒的介紹我們知道,養(yǎng)生是現(xiàn)在很多人喜愛做的一件事情,養(yǎng)生對身體的幫助比較大,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我們一定要根據(jù)自己自身的體質(zhì)狀況來選擇才是正確的養(yǎng)生之道。
風濕骨痛困擾無數(shù)人,中國古藥丁公藤乃是治療風濕骨痛的特效中藥,對于多種風濕骨痛都有奇效,病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上。
丁工藤的自述
名稱:丁公藤
類別:祛風濕藥
別名:麻辣子
藥用部位:莖藤
藥材性狀:為斜切的段或片,直徑1~4cm。外皮灰黃色、灰褐色或淺棕褐色,稍粗糙,有淺溝槽及不規(guī)則的縱裂紋或龜裂紋。皮孔點狀或疣狀,黃白色。老的栓皮呈薄片狀剝落。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切面橢圓形,黃褐色或淺黃棕色,木部寬廣,有不規(guī)則的花紋(異型維管束)及多數(shù)小孔。無臭,味淡。
栽培要點:
產(chǎn)地:產(chǎn)于廣東。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洗凈,切段,隔水蒸2~4小時后,曬干。
地道沿革:
性味歸經(jīng):性溫,味辛;有毒。
功能主治:祛風勝濕,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用于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坐骨神經(jīng)痛、半身不遂、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3~6g,用于配制酒劑,內(nèi)服或外搽。
禁忌:本品有強烈的發(fā)汗作用,虛弱者慎用,孕婦忌服。
丁公藤的用法
臨床應用:
治療風濕骨痛及神經(jīng)痛丁公藤制成注射液,每支2毫升,含原生藥6克。每次2~4毫升,每天1~2次,肌注。治療急慢性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坐骨神經(jīng)痛、腰肌勞損、肥大性腰椎炎及外傷性關(guān)節(jié)炎計88例,癥狀明顯改善,止痛作用良好者39例,癥狀好轉(zhuǎn)者39例,無效者10例。未發(fā)現(xiàn)副作用。注射后常有輕微出汗,此屬正?,F(xiàn)象,如汗出不止,可飲糖開水1杯。
孕婦忌用。用法與用量:
內(nèi)服:煎湯,1~2錢;或浸酒。
外用:浸酒外擦。
丁公藤風濕藥酒
藥物組成:丁公藤1000g 桂枝30g 麻黃37.5g 羌活3g 當歸3g 川芎3g 白芷3g 補骨脂3g 乳香3g 豬牙皂3g 陳皮13g 蒼術(shù)3g 厚樸3g 香附3g 木香3g 枳殼20g 白術(shù)3g 山藥3g 黃精8g 菟絲子3g 小茴香3g 苦杏仁3g 澤瀉3g 五靈脂3g 蠶沙6.5g 白酒4250ml。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消瘀止痛。用于風寒濕瘁,手足麻木,腰腿疫痛,跌撲損傷。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15ml,一日二三次,外用擦患處,若有腫痛黑瘀,用生姜搗爛炒熱,加入藥酒適量,擦患處。
注意事項:孕婦可擦患處,但忌擦腹部和忌內(nèi)服。
中藥方劑對大家來說都或多或少的聽說過,日常生活中也經(jīng)常能看到它們的身影,這些都是對人體有非常大的益處的,馮了性風濕跌打藥酒這種方劑也不例外,那么馮了性風濕跌打藥酒有什么樣神奇的功效和作用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處方】丁公藤2500g 桂枝75g 麻黃93.8g 羌活7.5g 當歸7.5g 川芎7.5g 白芷7.5g 補骨脂7.5g 乳香7.5g 豬牙皂7.5g 陳皮33.1g 蒼術(shù)7.5g 厚樸7.5g 香附7.5g 木香7.5g 枳殼50g 白術(shù)7.5g 山藥7.5g 黃精20g 菟絲子7.5g 小茴香7.5g 苦杏仁7.5g 澤瀉7.5g 五靈脂7.5g 蠶砂16.2g 牡丹皮7.5g 沒藥7.5g
【性狀】為棕黃色至紅棕色的液體;氣香,味微苦、甘。
【炮制】以上二十七味,除乳香、五靈脂、木香、沒藥、麻黃、桂枝、白芷、小茴香、羌活、豬牙皂外,其余丁公藤等十七味混勻,蒸2小時,取出,放冷,與上述各味合并,置容器內(nèi),加入白酒10kg,密閉浸泡30~40天,濾過,即得。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用于風寒濕痹,手足麻木,腰褪酸痛,跌撲損傷。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15ml,一日2~3次。外用,擦于患處;若有腫痛黑瘀,用生姜搗碎炒熱,加入藥酒適量,擦患處。
【注意】孕婦禁內(nèi)服,忌擦腹部。
【貯藏】密封,置陰涼處。
【摘錄】《中國藥典》
由上文可知馮了性風濕跌打藥酒的原料是幾種我們生活中都不算陌生的中藥材,對某些疾病特別有效果,參照上面的功效和主治疾病,如果有需要的話,不妨試一試。
丁公藤的藥用價值
丁公藤 ding gong teng英文名:Stem of Obtuseleaf Erycibe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rycibe obtusifolia Benty、Erycibe schmidtii Craib 藥名別名:麻辣子、包公藤、麻辣仔藤、斑魚烈。本品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Erycibe obtusfolia Benth. 或光葉丁公藤Erycibe sch-midtii Craib的干燥藤莖。全年均可采收,切段或片,曬干。性味歸經(jīng)為辛;溫;有毒。歸肝,脾,胃經(jīng)。 有祛風除濕;消腫止痛的作用。克、可用于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坐骨神經(jīng)痛,半身不遂,跌打腫痛。
【藥理】:
丁工藤藤所含黃酮乙可使離體兔心的冠狀動脈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下降,作用隨劑量加大而增加,黃酮乙為治療冠心病的有效成分。
1、風濕痹痛,半身不遂。本品辛散溫通,尤長于發(fā)散,善袪風濕,消腫止痛。治風寒濕痹,半身不遂,可單用酒水各半煎服;或與桂枝、麻黃、當歸等制成酒劑,以治風寒濕痹,手足麻木,腰腿酸痛,如馮了性風濕跌打藥酒(《中國藥典》);或配桂枝、羌活、乳香等,如丁公藤風濕藥酒(《中國藥物大全》)。
2、跌打損傷。本品有良好的消腫止痛之功,馮了性風濕跌打藥酒、丁公藤風濕藥酒除治風寒濕痹外,亦常用于跌打損傷,瘀腫疼痛。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消腫止痛。主風濕痹痛;半身不遂;跌打腫痛。
祛風勝濕,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用于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坐骨神經(jīng)痛,半身不遂,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6g;或浸酒。外用:適量,浸酒外擦。
丁公藤的副作用
【用藥忌宜】:
陰虛火旺者慎服。
本品有毒。本品有強烈的發(fā)汗作用,虛弱者慎用,孕婦忌服。
【副作用】:
本品用量過大可引起中毒反應,其癥狀為大汗不止、四肢麻痹、流淚、心跳減慢,甚則呼吸急促,血壓下降等。一般救治方法為:及時洗胃,導瀉,服用甘草蜜糖水,用溫水擦身,及時給予阿托品類特效解毒劑,靜脈輸液及對癥治療等。另有用丁公藤注射液引起剝脫性皮炎的報道,治療可用青霉素、氫化可的松、苯海拉明、維生素C,并靜滴葡萄糖生理鹽水。
丁公藤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附方】:
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坐骨神經(jīng)痛:丁公藤制成注射液(每2毫升,相當原生藥5克),肌肉注射,每日1~2次,每次2毫升,小兒酌減。
【記載】:
《中華本草》,《中國藥物大全》。
很多人對一些像秘傳藥酒之類的藥酒并不是很了解,這樣的藥酒也是比較多的,下面就詳細的介紹下秘傳藥酒,使得大家能有一個很好的認識。
秘傳藥酒——(手足不遂)
(《萬病回春》)
【配方】當歸、白芍(炒)、生地、牛膝、秦艽、木瓜、黃柏(鹽炒)、杜仲(姜炒)、防風、陳皮各30克,川芎、羌活、獨活各25克,白芷30克,檳榔18克,肉桂、炙甘草各10克,油松節(jié)15克,酒1.5公斤。如久痛,可加虎脛骨(酥炙)25克,蒼術(shù)(炒)30克。
【制法】將上藥共搗碎,入絹袋中,用酒浸于甕內(nèi),火上煮1小時,去渣備用。
【主治】癱瘓腿痛,手足麻癢不能動者。
【用法】早、晚隨量飲。
通過上文的對于秘傳藥酒的介紹我們知道藥酒的制作不算太復雜,在制作秘傳藥酒時不要盲目大意了。一定要搞清楚藥酒里需要添加的中草藥都有什么,更需要根據(jù)具體的要求來做,這樣效果才會更好,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
虎骨藥酒大家食用過嗎?肯定很多人都沒有服用過吧,虎骨藥酒是很好的中藥方劑,對人體的好處也有很多,那么虎骨藥酒的功效與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虎骨(煎汁)8兩,薏苡仁8兩,當歸5錢,五加皮5錢,青皮5錢,川芎5錢,白芍5錢,紅花5錢,草烏(炙)5錢,紅糖96兩,萆薢8兩,牛膝8兩,羌活5錢,蒼術(shù)5錢,獨活5錢,白芷5錢,紫草5錢,橘皮8兩,補骨脂(鹽水炒)5錢,紅曲20兩,淫羊蕾(炙)8兩,熟地8兩,烏藥5錢,防風5錢,丹皮5錢,木瓜5錢,枸杞子5錢,川烏(炙)5錢,萎蕤8兩,蜂蜜160兩,乳香面2兩,官桂面5錢,檀香面5錢,砂仁面5錢,鹿茸面5錢,續(xù)斷5錢,沒藥面2兩,木香面5錢,紫豆蔻面5錢,蘄蛇5錢,麝香(研)2分,油松節(jié)4兩,公丁香面5錢,佛手面5錢,人參面5錢,生杜仲5錢。
【制法】上藥裝入罐內(nèi),加燒酒1760兩,煮兩沸,入缸封固,俟藥滓沉淀后裝瓶。
【功能主治】祛風活血,壯筋骨,強膝力。主風寒濕痹,筋骨疼痛,四肢麻木,腰膝乏力。
【用法用量】有酒量者,每服5錢,每日2次,溫熱后服;無酒量者酌減。
【注意】孕婦忌服。
【摘錄】《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處方】當歸2兩,川芎1兩,熟地3兩,白芍1兩5錢,羌活8錢,杜仲1兩,獨活5錢,川續(xù)斷1兩,紅花5錢,木瓜1兩,虎骨1兩,三七1兩,黑棗4兩,骨碎補2兩,淫羊藿8錢,五加皮8錢,破故紙2兩,菟絲餅2兩,海風藤1兩,胡桃肉4兩,伸筋草1兩,劉寄奴1兩。
【制法】上為細末,裝布袋內(nèi)。放入好燒酒15斤中浸泡7天。
【功能主治】陳舊性跌打損傷,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每日早、晚各服3錢。
【各家論述】方中當歸、川芎、熟地、白芍、紅花、木瓜、三七、伸筋草、劉寄奴活血補血,羌活、獨活、海風藤、五加皮祛風除濕止痛,虎骨、骨碎補、淫羊藿、補骨脂、菟絲餅、胡桃肉、黑棗、杜仲、川續(xù)斷補元陽、壯筋骨、利腰膝,合成活血祛風除濕之劑。
【摘錄】《實用正骨學》
上面所講的就是關(guān)于虎骨藥酒的一些小常識,這些方劑都是具有針對性的,而對于大多數(shù)朋友們來說,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是非常有必要的。
勞傷藥酒在中醫(yī)學上屬于是一種效果很好的中藥方劑。根據(jù)相關(guān)的一些醫(yī)學研究上認為,這樣的中藥試劑十分的安全、有效,適合很多疾病的癥狀,下面就去認識下勞傷藥酒這種方劑吧。
【處方】紅花2錢,黃芩5錢,烏藥5錢,白茯5錢,生地5錢,當歸6錢,加皮5錢,骨脂3錢,杜仲5錢,牛膝5錢,枳殼3錢,桃仁4錢,遠志5錢,續(xù)斷3錢,麥冬5錢,秦艽5錢,丹皮5錢,枸節(jié)5錢,桂枝3錢,香附3錢,澤瀉5錢,胡索5錢,虎骨8錢,枸杞子6錢,白胡根3兩,胡桃肉4兩,大棗頭3兩。
【功能主治】跌打勞傷。
【用法用量】上藥共置入好酒中,隨飲。
【摘錄】《傷科方書》
【處方】大血藤4兩,小血藤4兩,紅牛膝3兩,白牛膝3兩,舒筋草4兩,刺五加5兩,白花草1兩,白龍須4兩,木通根3兩,接骨丹根5兩,隨手香3兩,老顴草4兩,碎補3兩,紅毛七3兩,松節(jié)3兩,見血飛3兩,金腰帶3兩,紅澤蘭4兩,豬毛七4兩,伸筋草4兩,破骨風4兩,黃龍須4兩,八爪龍1兩,地胡椒5兩,紅酸漿草4兩,筋骨草5兩,烏骨雞3兩,石蘭藤4兩,還魂草4兩。
【制法】用干酒15斤泡10日后即成。
【功能主治】跌打損傷腰部痛。
【用法用量】成年病重者每服2兩,輕者1兩,日3次。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重慶方)
怎么樣,現(xiàn)在了解勞傷藥酒了嗎?是不是覺得它很神奇,祖國醫(yī)學就是這么神秘而強大,我們平時可以多看一些這方面的知識,說不定哪天就能用上了。
酒與養(yǎng)生文化,在中國已經(jīng)源遠流長,藥酒就是酒和養(yǎng)生的重要結(jié)合。如何選用藥酒,有什么要注意的呢?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白藥酒這種藥酒。
白藥酒
【來源】 《良朋匯集》
【原料】白茯苓、白術(shù)、天花粉、山藥、芡實、牛膝、薏苡仁各15克,白豆蔻9克,白酒5千克。
【制作】上藥入酒中,浸泡7日后取用。
【功效】補脾益胃,化氣生血。脾胃虛弱所致的食少納差、食后腹?jié)M,或積谷不化、小便不利、大便溏薄、形體消瘦諸癥。
【用法】每次20毫升,每日3次。
【宜忌】
【注釋】 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主水谷運化之職。如脾胃虛弱,水谷運化功能減弱,則氣血生化乏源,形體五臟失養(yǎng)而變生諸癥。本酒方以補益脾胃之藥為主,脾胃強健,運化正常,則氣血化生有源,故本方是一個間接補益氣血的酒方。本酒所選藥物皆質(zhì)白而潔,故名白藥酒。其酒醇清純正,色澤美觀,是把杯之佳釀。
看了本篇文章關(guān)于白藥酒的簡單描述,大家是否對藥酒有所了解呢?雖然說藥酒的養(yǎng)生效果比較好,但是大家在選擇的時候還是需要注意一下,以免給身體造成不適。
我們在平時生活中經(jīng)常會聽到人們談論藥酒這種東西,那么你對于藥酒也是否了解呢?你知道藥酒什么時候喝最好嗎?今天我們就以種子藥酒這種藥酒為例來跟大家說一說。
種子藥酒——(不孕不育)
(《馮氏錦囊秘錄》)
【配方】淫羊藿250克,懷生地120克,枸杞子60克,胡桃肉120克,五加皮60克,白酒適量。
【制法】將上藥切片,浸和酒中,封固,隔水加熱至藥片蒸透,取出放涼,再浸數(shù)日,即可啟用。
【主治】腎陽虛衰,腎精不足所致的不孕(不育)癥。
【用法】男女俱可服,必須注意避免酒精傷及胎兒,在服酒期間應慎房事,并采取避孕措施。
說明:使用此酒治療不孕癥,應先排除生殖系統(tǒng)的先天生理缺陷,此酒所適用的是后天因某些病理變化造成的不孕(不育)癥。
以上就是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關(guān)于種子藥酒這種藥酒的用法和制作等,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由于種子藥酒完全是由中藥材泡制而成,所以對人體無任何的副作用,大家可以放心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