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附治中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人逢古稀喜相聚,滿座白發(fā)盡笑語。身處盛世盼歲長,往事茫茫如煙雨。勤于紙上尋歡樂,珍惜今天保身體。多在人間看春光,又是桃紅滿地綠?!惫沤竦娜藗儗︷B(yǎng)生有很多相關(guān)的勸諭和詩句,養(yǎng)生不再是停留在紙面,也更是我們生活中必須去實踐的。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要掌握哪些知識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丁附治中湯的功效與作用”,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丁附治中湯,大家估計不會陌生吧,都應(yīng)該多多少少知道一點。但是你真的了解丁附治中湯嗎?如果不是很清楚的話,不妨瀏覽一下本篇文章哦。
【處方】丁香半兩,甘草(炙)半兩,青皮(炒)半兩,陳皮(炒)半兩,人參半兩,附子(炮)1兩,白術(shù)(煨)1兩,干姜(煨)1兩。
【功能主治】胃冷停痰,嘔吐不已。
【用法用量】《醫(yī)學(xué)正傳》引《局方》有大棗二個。
【摘錄】《醫(yī)方大成》卷二引《局方》
【處方】人參5分,白術(shù)1錢,干姜1錢,陳皮1錢,青皮1錢,厚樸1錢,白芷1錢,丁香5分,炙草3分,附片3分。
【功能主治】傷食腹痛,嘔吐不止;或虛寒之甚,嘔吐腹痛。
【摘錄】《種痘新書》卷十二
在我們閱讀完上文后可以發(fā)現(xiàn)丁附治中湯不僅僅可以增強抵抗力還是治病的良方,我們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了解丁附治中湯的特性就能很好的利用,很容易就能達到養(yǎng)生保健的效果哦!
ys630.coM延伸閱讀
生病會給我們身體帶來巨大的危害,嚴重的可導(dǎo)致身體功能紊亂等問題,中藥方劑在一些疾病上有著非常好的效果,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丁附散。
【處方】附子1個(大者,周圍鉆孔,用丁香插入孔內(nèi),以面裹煨熟,去面不用)。
【制法】上以附子、丁香為末。
【功能主治】冷吐翻胃,及吃食移時即吐。緣水不勝火復(fù)還脾,脾不能受即吐。
【用法用量】同豬臀肉切片炙熟,蘸藥末嚼下,空心頓服十數(shù)片,用生姜汁,鹽湯漸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十六引《澹寮》
【處方】大附子1枚(切去蓋,刳中使凈。丁香49粒,以蓋覆之,線縛,置銀石器中,浸以生姜自然汁,及蓋而止,慢火煮干為度)。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翻胃。
【用法用量】每用1錢匕摻舌上,漱津下。若煩渴則徐食糜粥。
【注意】忌油膩、生冷。
【摘錄】方出《朱氏集驗方》卷四引《類編》,名見《得效》卷五
【處方】大附子1枚(坐于磚石上,四面著火,漸漸逼熱,淬入生姜汁中,浸少時,如法再淬,約盡姜汁半碗許為度。去皮,焙干為末),丁香2錢(研)。
【制法】2味勻和。
【功能主治】反胃嘔逆,粥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粟米少許,煎7分服。
【摘錄】《醫(yī)統(tǒng)》卷二十八引《衛(wèi)生易簡方》
上文是關(guān)于丁附散的介紹和分析,希望在大家的生活中能有參考的價值。另外 一定要合理的用藥,這才是保證生命健康的標準。
大家想養(yǎng)生的話不妨通過一些中藥方劑來調(diào)節(jié),這樣既可以維持身心的健康,同時,又不會對身體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那么今天就來看一看桂附理中湯到底有哪些功效吧。
【處方】人參9克,炒白術(shù)9克,炒干姜9克,肉桂9克,制附子9克,炙甘草4.5克。
【功能主治】健脾益氣,溫中祛寒。主脾胃寒濕。妊娠腹瀉 。
【用法用量】上為散,每服21克,水煎,去滓,溫服。
【摘錄】《產(chǎn)科發(fā)蒙》卷二
【處方】理中湯加桂、附。
【功能主治】腎虛呃逆。妊娠痢疾。
【用法用量】《產(chǎn)科發(fā)蒙》本方用法:每服七錢以水四合,煮取二合,去滓溫服。
【摘錄】《證治寶鑒》卷五
【處方】蘇黨參8錢,白術(shù)5錢,附片6錢,干姜3錢,油桂1錢半(去粗皮,研,炮)。
【功能主治】中寒白喉,無惡寒發(fā)熱,喉內(nèi)起白皮,隨落隨長。
【摘錄】《喉科種?!肪砦?/p>
以上桂附理中湯的中藥方劑,是根據(jù)中醫(yī)辨證治療的原則進行配藥治療,大家可根據(jù)自身的情況選用合適的治療方法。
說起中藥方劑,很多人都不陌生,但你知道為何中藥藥劑可以有這么大的作用嗎?下面介紹一種治中湯來為大家一一說明。
【處方】人參、甘草(炒)、干姜(炮)、白術(shù)、青皮(炒)、陳皮(洗.去白),各一兩。
【炮制】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飲食減少,短氣虛羸而復(fù)嘔逆,霍亂吐瀉,胸痹心痛,逆氣短氣,中滿虛痞,膈塞不通,或大病瘥后,胸中有寒,時加咳唾,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一中盞,去滓,稍熱服,空心,食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看了上文的介紹,我們知道像治中湯這種方劑已經(jīng)成為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養(yǎng)生方法,尤其是比較傳統(tǒng)的朋友對于方劑更是情有獨鐘。隨著中國歷史的不斷演變和推進,對于方劑的分類也越來越細分,經(jīng)過不同工藝的處理,各方面也都有所改善,相信會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中藥方劑是傳統(tǒng)醫(yī)學(xué)的一枚瑰寶,它主要依賴于君、臣、佐、使藥這幾大部分。雖然見效慢,但是因為對人體幾乎沒有任何的副作用而備受養(yǎng)生人群的青睞。丁附五香湯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你對它了解嗎?
【處方】五香湯再加丁香5錢,附子5錢。
【功能主治】腦疽。
【用法用量】上作1服。加生姜5片,煎至1盞,溫服,不拘時候。
【臨床應(yīng)用】一人年七十,冬至后生腦疽,腫痛而大,醫(yī)士候瘡熟,針出膿,因怒瘡輒內(nèi)陷,面色青黃不澤,四肢逆冷,汗出身涼,嘔吐,脈極沉細而遲。蓋衰老嚴寒時病苦楚,飲食淡薄,疲瘁加怒,精神損耗,故有此寒變也。病與時同,乃制五香湯一劑,再加丁香、附子各五錢。瘡后大發(fā),隨癥調(diào)治而安。
【摘錄】《瘡瘍經(jīng)驗全書》卷四
通過上文介紹可知丁附五香湯是由中藥材經(jīng)過一系列工藝制成的, 適合很多疾病的治療,而且由于 丁附五香湯為純中藥制劑,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無不良影響,也無其它方面副作用,有需要的朋友不妨試一試。
加味治中湯大家食用過嗎?肯定很多人都沒有服用過吧,加味治中湯是很好的中藥方劑,對人體的好處也有很多,那么加味治中湯的功效與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干姜(炮)白術(shù) 青皮(去白)陳皮(去白)縮砂仁各30克 人參(去蘆)甘草(炙)各15克
【功能主治】溫中健脾。治脾胃不足,飲食不節(jié),過食生冷,腸鳴腹痛,泄瀉注下。
【用法用量】上哎咀,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棗子1枚,煎至16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重訂嚴氏濟生方》
【處方】陳皮1錢,枳實1錢,青皮1錢,厚樸1錢,白術(shù)8分,甘草5分,蒼術(shù)1錢5分,干姜5分,草果1錢2分,砂仁1錢2分。
【功能主治】挾食傷寒,頭痛身亦痛。
【用法用量】
【摘錄】《玉案》卷二
【處方】青皮(炒)3錢,訶子5錢,干姜(炒)5錢,白術(shù)(土炒)5錢,茯苓5錢,人參3錢,砂仁3錢,半夏2錢,甘草1錢。
【功能主治】瘡瘍潰后,泄瀉不止。
【用法用量】上作6服。加生姜5片,水煎服。
【摘錄】《瘡瘍經(jīng)驗全書》卷四
【處方】人參1錢半,白術(shù)(陳土炒)2錢半,白芍藥(醋炒)1錢5分,甘草(炙)1錢,青皮(去瓤,麩炒)7分,陳皮(去自)1錢,干姜(炒黑)1錢,蒼術(shù)(麩炒)1錢半,升麻5分,柴胡5分,防風(fēng)5分,白茯苓1錢。
【功能主治】春月肝木乘脾,腹痛久瀉不止。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加大棗2枚,水2鐘,煎1鐘,食前服。
【摘錄】《醫(yī)便》卷二
【處方】人參1兩,白術(shù)1兩,干姜1兩,青皮1兩,陳皮1兩,藿香5錢,半夏5錢,甘草3錢。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體虛感冒雨濕,嘔吐。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紅棗1枚,水煎服。
【摘錄】《得效》卷四
【處方】干姜(炮)1兩,白術(shù)1兩,青皮(去白)1兩,陳皮(去白)1兩,縮砂仁1兩,人參(去蘆)半兩,甘草(炙)半兩。
【功能主治】脾胃不足,飲食不節(jié),過食生冷,腸鳴腹痛,泄瀉注下。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姜5片,棗子1枚,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或兼進感應(yīng)丸。
【摘錄】《濟生》卷五
通過以上文章的閱讀,相信大家對加味治中湯有了很多的了解吧,加味治中湯是一味很好的中藥方劑,最重要的是加味治中湯的功效與作用的也是很多的,所以大家在生活中要好好的利用哦。
中藥方劑可以說是有很多的種類,果附湯就是其中的一種,那么果附湯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草果仁、附子(炮,去皮臍)各等分。
【功能主治】氣虛瘧疾,寒多熱少,或單寒者。脾寒瘧疾不愈,振寒少熱,面青不食,或大便溏泄,小便反多。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半兩,水1盞,加生姜7片,大棗1個,煎服,不拘時候。
【摘錄】《袖珍》卷一引《濟生》
【處方】附子、草果、良姜各等分。
【功能主治】寒氣心痛。
【用法用量】以酒煎服。
【摘錄】《醫(yī)學(xué)綱目》卷十六
有關(guān)果附湯的食用方法等今天就先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能給大家?guī)韼椭?。另外,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有關(guān)這方面的小常識,大家不妨多多的留意一下,這樣可以很好的幫助改善身體的質(zhì)量,提高生活和工作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