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歸木香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一笑煩惱跑,二笑怒氣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樂逍遙。天天開口笑,壽比彭祖高。”隨著社會的進(jìn)步,養(yǎng)生不再是一個玄而又玄的學(xué)問,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需要掌握相關(guān)養(yǎng)生知識。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為滿足您的需求,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當(dāng)歸木香湯的功效與作用”,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我們知道中藥方劑有很多的分類,而不同的方劑功效作用也不一樣,那么你知道當(dāng)歸木香湯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青皮、五加皮、海桐皮、桑白皮、陳皮、地骨皮、丁香皮、牡丹皮、棕櫚皮(上藥全燒為灰末)10大錢,當(dāng)歸1兩,木香半兩,紅芍藥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婦人血?dú)馓搫冢钊祟^目昏眩,譫語聲沉重,舌根強(qiáng)硬,言語謇澀,口苦不思飲食,白日間睡,夜發(fā)虛汗,神思恍惚,夢寐狂言,面色萎黃,頻發(fā)喘咳,遍身疼痛,骨節(jié)氣走注,四肢沉重,背胛拘急,發(fā)寒熱,五心煩躁,唇干多渴,胸膈不利,咽喉噎塞,(兀王??)羸瘦弱。
【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1盞,入小油2點(diǎn).錢1文,同煎至7分,溫服。
【摘錄】《宣明論》卷九
【處方】京楂核1錢,全當(dāng)歸1錢,正川芎1錢,川木通1錢,小茴香1錢,川楝肉1錢,杭青皮1錢,結(jié)豬苓1錢,宣澤瀉1錢,南木香5分,黑梔仁5分。
【功能主治】小兒久疝不愈。
【用法用量】用凈水濃煎,空心熱服。
【摘錄】《幼幼集成》卷四
上文介紹了當(dāng)歸木香湯的功效與作用有很多,當(dāng)歸木香湯可以保護(hù)人體,還有自己的適宜人群,所以在食用的是侯一定要注意。
相關(guān)閱讀
黃連木香湯是一個很好很好的中藥方劑,對很多疾病都有不錯的療效,不過對于它的食用有著一些方式方法,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枳殼1兩(去瓤,生用),黃連1兩,木香2錢。
【功能主治】腸風(fēng)下血。
【用法用量】上先隔宿煎枳殼湯停起,次日清晨,用水1大盞,煎黃連、木香,煎至8分,去滓,入冷枳殼湯作半碗,空心就床口服。令藥下腹,慢起,如此6服,亦不發(fā)。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八四引《經(jīng)驗秘方》
【處方】白芍藥(炒)2錢,白術(shù)1錢半,黃連1錢(炒),木香1錢,縮砂1錢(研),黃芩1錢(炒),陳皮1錢,當(dāng)歸(酒洗)1錢,甘草5分。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瘧后痢疾。
【用法用量】加姜3片,水煎服。
【摘錄】《東醫(yī)寶鑒·內(nèi)景篇》卷四引《醫(yī)林方》
以上就是對黃連木香湯的一些簡單的介紹了,當(dāng)然了日常如果要用藥的話,最好可以咨詢一下相關(guān)的醫(yī)生。
隨著現(xiàn)在人對于健康的關(guān)注,在平時的時候也非常注意補(bǔ)充營養(yǎng)和調(diào)理身體,在如今市場上,中西藥各有各的優(yōu)勢和不足,而中藥方劑由于天然無公害,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大腹木香湯。
【處方】大腹(銼)2兩,木香(銼)2兩,半夏(湯洗7遍,焙)2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白術(shù)(銼)1兩,前胡(去蘆頭)1兩,白芷(銼)1兩,桂(去粗皮)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延胡索半兩,當(dāng)歸(切,焙)半兩,甘草(炙,銼)半兩,旋覆花半兩,柴胡(去苗)半兩,芍藥半兩,干姜(炮)3分,人參3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胃寒腸熱,腹脹泄利。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3枚(擘破),同煎至6分,去滓,稍熱食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七
【處方】大腹(銼)1兩,木香1兩,前胡(去蘆頭)半兩,肉豆蔻(去殼)半兩,人參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京三棱(炮,銼)1兩半,干姜(炮)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訶黎勒(炮,去核)半兩,陳曲(微炒)1兩,桂(去粗皮)半兩,大麥芽(微炒)半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半夏(湯洗7遍,去滑,焙)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脾氣虛弱,心腹脹滿,嘔吐痰逆,胸膈不利,腹脅刺痛,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2枚(去核),同煎至7分,去滓,稍熱食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六
以上是關(guān)于大腹木香湯怎么吃的相關(guān)介紹,希望大家看完這篇你文章后能夠?qū)Υ蟾鼓鞠銣幸欢ǖ恼J(rèn)識,這樣有助于在生活中更好的運(yùn)用它。
八正散加木香湯,大家應(yīng)該都聽說過這種藥用價值很豐富的中藥方劑吧。那么,你對八正散加木香湯有多少了解呢?你知道八正散加木香湯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嗎?它又有哪些營養(yǎng)價值呢?如果不是太了解的話,那就接著往下看吧。
【處方】車前子、瞿麥、萹蓄、滑石、山梔子(炒黑)、甘草梢、木通、大黃、木香。
【功能主治】濕熱下注,少腹急,小便不通者。
【各家論述】《醫(yī)方考》:濕熱下注,令人少腹急,則小便有可行之勢矣。而卒不通者,熱秘之也。陶隱居曰:通可以去滯,瀉可以去秘,滑可以去著。故用木通、瞿麥、萹蓄通其滯;用大黃、山梔瀉其秘;用車前、滑石滑其著;用甘草梢者,取其堅實,能瀉熱于下;加木香者,取其辛香,能化氣于中。
【摘錄】《醫(yī)方考》卷二
在了解了八正散加木香湯這味方劑之后,我們不妨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試一試。相信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冷香湯在生活中是蠻常見的中藥方劑,采用純天然藥材配比而成,但仍然有很多人對冷香湯還不是很熟悉,所以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處方】良姜(二錢) 附子(炮.去皮臍.二錢) 甘草(炙.二錢) 干姜(炮.一錢) 丁香(三分) 草果(一錢半)
【功能主治】治伏暑,引飲燥渴,過食生冷成霍亂。
【用法用量】上作二貼,用水二鐘,煎至一鐘,去滓貯瓶中,沉井中,待冷服之。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良姜 檀香 甘草(炒令赤)附子(炮裂,去皮、臍)各60克 丁香6克 川姜22.5克(炮)草豆蔻5個(去皮,面裹煨)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治夏秋暑濕,恣食生冷,遂成霍亂,陰陽相干,臍腹刺痛,脅肋脹滿,煩躁,引飲無度。
【用法用量】每用藥末15克,加水1.3升,煎十?dāng)?shù)沸,貯瓶內(nèi),沉井底,作熟水服。
【摘錄】《百一選方》卷七
【別名】冷香飲子
【處方】良姜2兩,檀香2兩,甘草(炒令赤)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丁香2錢,川姜3分(炮),草豆蔻5個(去皮,面裹煨)。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消暑止渴。主瘴病,胃脘刺痛,胸膈不利,或吐或瀉。
【用法用量】冷香飲子(《醫(yī)級》卷七)。
【各家論述】《瘴瘧指南》:寒淫于內(nèi),治以辛熱,川姜、良姜、檀香、草蔻、丁香、附子皆辛熱之藥,去寒溫胃;甘草之甘,溫以和中;大渴引飲者,心肺中有邪熱,故冷飲以導(dǎo)邪熱下行也。
【摘錄】《百一》卷七引王元禮方
通過上面對冷香湯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中醫(yī)認(rèn)為食療方劑養(yǎng)生是最直接有效的養(yǎng)生方式,對身體沒有什么副作用,大家可以放心。
參香湯是一種應(yīng)用非常廣泛的中藥方劑,對很多疾病都有不錯的效果,參香湯可以說是醫(yī)者喜用,患者樂意接受的一味方劑,但運(yùn)用不當(dāng),服食方法不對,療效會減弱。下面來談?wù)剠⑾銣闹饕πc服用時候需要注意的事項,希望能夠為大家?guī)韼椭?/p>
【處方】藿香1兩,人參半兩,茯苓半兩,木香半兩,丁香半兩,丁皮半兩,青皮半兩,甘草(炙)1兩。
【功能主治】理嘔吐,消寒痰。主小兒脾胃不和。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1錢,水1盞,加生姜2片,煎取5分,溫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九三
【處方】人參1兩,甘草半兩(銼),黃耆半兩(銼),吳白術(shù)1兩,茯苓1兩,橘皮1兩,檀香半兩,干葛半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調(diào)中順氣,開胃消痰。主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如茶點(diǎn)進(jìn)。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二引《御醫(yī)撮要》
以上參香湯的中藥方劑,是根據(jù)中醫(yī)辨證治療的原則進(jìn)行配藥治療,大家可根據(jù)自身的情況選用合適的治療方法。
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齡,就會患有一些疾病,因此在對藥物進(jìn)行選擇時,一定要注意不能隨意,對桂香湯這種中藥方劑也是一樣,需要先對它進(jìn)行很好的了解,下面我們來看一下。
【處方】當(dāng)歸、川芎、桂心。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腹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4-5錢,水、酒同煎服。
【摘錄】《醫(yī)鈔類編》卷十七
【處方】桂(去粗皮)1兩,芍藥1兩,木香1兩,柴胡(去苗)1兩,芎藭3分,鱉甲(去裙襕,醋炙)3分,干姜(炮)3分,吳茱萸(湯浸,焙干,炒)3分,常山3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尸注發(fā)歇無時,心腹切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
對于桂香湯等很多中藥方劑來說,如果改變各個中藥材的數(shù)量,配比或是制作方法等,都將會得出不同的效果,所以我們要嚴(yán)格按照醫(yī)師的叮囑服用,不要擅自更改。
橘香湯是我們?nèi)粘I钪谐R姷囊环N方劑,但是不經(jīng)常服用這種藥的人對于橘香湯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橘香湯是怎樣的呢,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
【處方】橘皮1錢,枳殼8分,川芎5分,槐花5分,桃仁5分,紫蘇5分,香附5分,檳榔4分,木香4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氣痔,遇氣即發(fā)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加生姜3片、棗子1枚,水煎熟服,不拘時候。
【摘錄】《杏苑》卷八
【處方】川姜7錢半(炮,刮凈稱,銼如面者良),陳皮1兩(湯浸,去白,焙干稱),縮砂仁7錢半(面裹煨),胡椒7錢半(揀凈),甘草1兩半(炙,刮去焦者稱),桔梗1兩半(去須),鹽2兩(炒干,須是無泥者,如味淡,更以意加之)。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善解宿酲。主一切氣滯,心腹刺痛,寒氣痞結(jié)。
【用法用量】每服1錢,沸湯點(diǎn)。
【摘錄】《百一》卷二十
以上就是橘香湯的一個介紹, 希望通過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對于這一個養(yǎng)生方劑的選擇問題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們運(yùn)用一些比較科學(xué)的方法去,幫助自己達(dá)到養(yǎng)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
我們知道現(xiàn)在很多家庭都喜歡做各種各樣的藥膳方劑來服用,而一些經(jīng)典的中藥方劑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哦,下面一起來看一下藿香湯有哪些功效作用吧。
【處方】藿香 人參 桂心 桔梗 木香 白術(shù)各15克 茯苓15克 枇杷葉10片(去毛)半夏30克(湯洗,用姜汁制)
【制法】上藥銼散。
【功能主治】治心下虛滿,飲食不入,時時嘔吐,短氣;或大病后胃氣虛弱,日漸羸弱。
【用法用量】每服15克,水400毫升,入炒姜絲0.3克,煎至260毫升,去滓,空腹時服。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一
【處方】藿香葉2兩,白術(shù)2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丁香半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調(diào)中順氣,消痰利膈。主氣逆上盛,頭目昏眩,不思飲食,時發(fā)惡心,或作中滿。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七
【處方】藿香葉1兩,當(dāng)歸1兩,人參1兩,五味子1兩,白術(shù)1兩半,赤茯苓1兩半,黃耆1兩半,木瓜2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霍亂吐利,腹痛轉(zhuǎn)筋,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盞半,煎8分,去滓溫服。1方用姜煎。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五五
【處方】藿香(去梗)1兩,訶黎勒(炮,去核)1兩,甘草(炙)1兩,陳橘皮(去白,焙)1兩,人參1兩,白術(shù)1兩,白豆蔻(去皮)半兩,草豆蔻(去皮)半兩,曲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嘔逆,不下食,心腹虛脹。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2枚(擘破),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三
【處方】杜藿香1錢半,制香附1錢半,小青皮1錢半,生枳殼1錢,蘇薄荷1錢,青連翹1錢。
【功能主治】理氣辟穢。主痧因氣郁者。
【用法用量】略煎數(shù)沸,稍冷服。
【摘錄】《重訂通俗傷寒論》
【處方】藿香葉半兩,人參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桔梗(去蘆頭,炒)半兩,桂(去粗皮)半兩,木香半兩,白術(shù)半兩,甘草(炙)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麩炒)半兩,半夏(湯洗7遍,去滑,炒令黃)半兩,枇杷葉10片(拭去毛,炙)。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虛勞。脾胃久虛,吐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5片,同煎至7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八
【處方】藿香葉1兩,當(dāng)歸(切、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人參1兩,桂(去粗皮)1兩,木瓜1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傷寒,霍亂轉(zhuǎn)筋,嘔吐不止,悶絕。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加水1盞,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二十六
【處方】藿香1兩,生姜3兩,青竹茹半兩,甘草半兩。
【功能主治】小兒毒氣吐下,腹脹,逆害乳哺。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2升,煮取8合,每服1合,日3次。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藿香湯專取竹茹之清胃,得藿香以正氣,甘草以和中,借生姜之辛散,以定霍亂。
【摘錄】《千金》卷五
【處方】藿香葉1兩,丁香1分,白豆蔻(去皮)1分,高良姜(炒)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嘔噦不定,飲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加水1盞,煎至7分,去滓,食前熱呷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五
【處方】藿香葉半兩,人參半兩,陳橘皮(湯去白,焙)半兩,羌活(去蘆頭)1分,獨(dú)活(去蘆頭)1分,草豆蔻(去皮)半兩,桔梗(炒)1分,木香1分,半夏(湯洗7遍,焙干)2兩,芎?1分,吳茱萸(湯洗,焙干,炒)1分,干姜(炮)1分,甘草(炙)1分,薏苡仁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脾中風(fēng)。多汗惡風(fēng),身體怠情,四肢不欲動,面色黃,不嗜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加水1盞,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空心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
【處方】藿香半兩,竹茹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枇杷葉(去毛,姜汁炙)半兩,人參3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后,胃氣未和,嘔吐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二
【處方】藿香7分,豬苓7分,澤瀉7分,茯苓1錢,半夏5分,干葛7分,花粉1錢,陳皮5分,姜連5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小兒暑月濕熱,上吐下瀉。
【用法用量】
【摘錄】《嵩崖尊生》卷十五
【處方】藿香半兩,人參半兩,桂心半兩,桔梗半兩,木香半兩,白術(shù)半兩,茯苓半兩,枇杷葉10片(去毛),半夏1兩(湯洗,用姜汁制)。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心下虛滿,飲食不入,時時嘔吐,惙惙短氣;或大病將理不復(fù),胃氣無以養(yǎng),日漸羸弱。
【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2盞,入炒姜絲1分,煎7分,去滓,食前服。
【摘錄】《三因》卷十一
【別名】金四、四號否象方
【處方】藿香4分,香附4分,薄荷7分,枳殼1錢,山楂1錢,連翹1錢。
【功能主治】痧有因于穢氣者。
【用法用量】金四(《痧癥全書》卷下)、四號否象方(《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一)。《痧癥全書》、《雜病源流犀燭》有玄胡索一錢。
【摘錄】《痧脹玉衡》卷下
【處方】藿香、紫厚樸(姜制)、茯苓、木瓜、車前子(焙,研)2錢,澤瀉1錢,枳殼1錢,廣皮1錢,葛根1錢。
【功能主治】霍亂,吐利交作。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注意】切戒米飲,直待痛止覺饑,方可與之。
【摘錄】《醫(yī)徹》卷二
【處方】藿香3兩,白扁豆(姜制)1兩半,厚樸(姜制)1兩半,白茯苓1兩半,甘草(炙)1兩。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驚吐并熱吐。
【用法用量】加酒、水煎服。子母同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九五
【處方】藿香葉3分,枇杷葉(炙去毛)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丁香半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2兩,白茅根1兩,干木瓜1兩,麥門冬(去心)1兩,甘草(炙)1兩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霍亂吐逆,冷熱不調(diào),心膈煩滿,咽干多渴。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早、晚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九
【處方】藿香葉2兩,縮砂仁2兩,面曲(銼,炒)2兩,白術(shù)2兩,草豆蔻(去皮)2兩,厚樸(去粗皮,銼)1斤,生姜(切)1斤,大棗1斤,半夏4兩(以上4味同搗爛,慢火炒干),甘草(炙)4兩,人參1兩半,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高良姜1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脾虛,飲食易傷,每至秋夏,臟腑不調(diào),氣逆痰嘔,腹脹虛鳴。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生姜3片,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四
【處方】藿香(去土)1分,肉豆蔻(面裹煨)1分,甘草1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小兒發(fā)瘧不止。
【用法用量】服靈豆膏后,續(xù)服本方補(bǔ)之。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六
【別名】藿香散
【處方】藿香(去梗)半兩,白芷1兩,縮砂(去皮)1兩,丁香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霍亂,吐利不止。
【用法用量】藿香散(《衛(wèi)生總微》卷十)。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八
【處方】藿香葉1兩,厚樸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甘草(炙,銼)3分,桂(去粗皮)半兩,干姜(炮)1分,枇杷葉(炙去毛)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諸氣不調(diào),胸膈痞滯,升降不勻。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3個(擘),煎至7分,去滓,稍熱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七
【處方】藿香(去梗)2錢,草豆蔻(去皮)1分,阿魏1錢(用作面餅,焙干),木香1分,人參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桔梗(炒)1分,干姜(炮制)1錢,甘草(炙)1分,訶黎勒(炮,去核)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膈氣,痰結(jié)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二
【處方】藿香葉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細(xì)辛(去苗葉)1兩,益智(去皮,微炒)1兩,縮砂蜜(去皮)1兩,甘草(炙,銼)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人參1兩,木香半兩,白芷(銼,炒)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補(bǔ)暖脾胃,止吐逆,利胸膈,進(jìn)飲食。主心腹刺痛。
【用法用量】方中白茯苓,原書卷五十四改為赤茯苓,治久咳傳三焦,腹?jié)M不欲飲食。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六
看了上面的文章我們知道,藿香湯結(jié)合了幾種中藥材的功效,將治病和調(diào)理身體進(jìn)行了完美的融合。但要注意的是藿香湯也是藥,所以食用的時候一定要謹(jǐn)遵醫(yī)囑哦。
木香的功效與作用
1. 用于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痛、食少嘔吐。
2. 理氣疏肝,用于肝膽氣滯引起的脅痛。
3. 健脾消滯,可調(diào)胃腸滯氣
治療腹痛、腹瀉、里急后重。
4. 抗菌作用
揮發(fā)油1:3000濃度能抑制鏈球菌、金黃色與白色葡萄的生長,對大腸桿菌與白喉桿菌作用微弱;總生物堿無抗菌作用。本品煎劑除對副傷寒甲桿菌有輕微抑制作用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等7種致病菌無效。另有報道,煎劑對許蘭氏黃癬菌及其蒙古變種等10種真菌有抑制作用。
5. 對呼吸系統(tǒng)的作用
動物實驗表明:云木香水提取液、醇提取液、揮發(fā)油及總生物堿能對抗組胺與乙酰膽堿對氣管和支氣管的致痙作用,可用于支氣管哮喘.其作用特點(diǎn)與罌粟堿相似,即直接作用于支氣管平滑肌使之?dāng)U張.該作用與迷走中樞抑制有關(guān)。水提液、醇提液、揮發(fā)油、去內(nèi)酯揮發(fā)油與總生物堿靜脈注射對麻醉犬呼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減慢頻率、降低幅度.其中以揮發(fā)油的作用較強(qiáng),但揮發(fā)油所含內(nèi)酯成分對呼吸無明顯影響.
6. 對腸道的作用
木香水提液、揮發(fā)油和總生物堿對小鼠離體小腸先有輕度興奮作用,隨后緊張性與節(jié)律性明顯降低。對乙酰膽堿、組胺與氯化鋇所致腸肌痙攣有對抗作用。小劑量煎劑對離體小腸的作用無一定規(guī)律性,大劑量則呈抑制作用。揮發(fā)油亦可抑制離體兔小腸運(yùn)動,使其節(jié)律變慢,收縮不規(guī)則。去內(nèi)酯揮發(fā)油、總內(nèi)酯以及木香內(nèi)酯、二氫木香內(nèi)酯揮發(fā)油與二氫木香內(nèi)酯作用較強(qiáng)。
木香的食用方法
1. 橘皮木香肉片湯
做法:先將瘦豬肉切成片,以鹽和濕淀粉調(diào)味,把姜切成片;鍋內(nèi)放油燒熱,先放姜片和肉片,再加清水燒開后,放入陳皮、木香,以鹽調(diào)味,稍煮即可。
2. 木香烏麥飲
做法:木香6克,麥冬15克,烏梅10克,把它們一起放進(jìn)鍋里,加水煎10~15分鐘就可飲用。此食法有養(yǎng)胃生津,行氣止痛之功,適合慢性萎縮性胃炎病人服用。
3. 雙香海參燉豬大腸
做法:先將海參用清水泡發(fā)后洗凈切成片;再將沉香、木香一同裝入紗布袋中;然后將豬大腸洗凈后切成細(xì)絲;在鍋中加入適量清水,放入豬大腸,待煮沸后去除浮沫; 然后加入蔥、姜煮至腸將熟時,放入海參及沉香、木香藥袋;等煮至豬大腸極軟,再加適量鹽、醬油調(diào)味略煮即可。
4. 松枝酒
做法:將上松節(jié)、桑枝、桑寄生、鉤藤、川續(xù)斷、天麻、金毛狗脊、烏梢蛇、秦艽、青木香、海風(fēng)藤、五加皮、菊花、蜈蚣、狗脛?chuàng)v碎后置于容器中;然后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過濾去渣,取浸液;另將狗脛骨置于鍋中,加入1500毫升清水用溫火煎至500毫升時倒入浸液中混勻;最后再密封靜置3日后即可。
5. 五香雞血湯
做法:先把小茴香、木香、肉桂、白豆蔻、山楂放入鍋內(nèi),然后加入清水適量,熬煮3分鐘,撈去渣;把雞血劃成小塊放入鍋內(nèi),煮熟;.最后加入精鹽、色拉油、蔥末、姜末調(diào)味即成。
你知道集香湯嗎?在對它沒有足夠的了解的情況下人們在選擇集香湯時會產(chǎn)生很多的猶豫和顧慮,例如它的效果如何?它應(yīng)該怎么吃?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做一個回答。
【處方】白豆蔻(銼)1兩,縮砂(銼)1兩5錢,白檀香1兩(不見火),人參1兩(切),胡椒(泡,濾干)半兩,甘草(銼)3兩。
【制法】上為末,除檀香、人參、胡椒外,將白豆蔻、甘草,白鹽4兩相合盒盦1宿,次日就慢火上鐵器內(nèi)炒干,不可火急,恐作火氣,與檀香3味共碾細(xì),用瓷器收。
【功能主治】駐容顏。主
【用法用量】湯點(diǎn)服。
【摘錄】《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四
【處方】沉香2錢,丁香2錢,木香3錢,青木香3錢,藿香3錢,川芎3錢,赤茯苓3錢,檳榔3錢,枳殼3錢,甘草3錢,乳香錢半,麝香1字(別研)。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透其關(guān)絡(luò)。主虛腫。
【用法用量】每服2錢半,加生姜3片,紫蘇3葉,空心煎服。
【摘錄】《直指》卷十七
通過上面的關(guān)于集香湯的介紹,相信大家都對集香湯有了一個相對比較清晰的認(rèn)識,大家可以在醫(yī)生的叮囑下,按照合適的量服用,這對于健康是有很大的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