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脾糕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人逢古稀喜相聚,滿座白發(fā)盡笑語。身處盛世盼歲長,往事茫茫如煙雨。勤于紙上尋歡樂,珍惜今天保身體。多在人間看春光,又是桃紅滿地綠?!睆墓胖两?,關于養(yǎng)生有很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或名言,要作生活的主人,我們必須注意養(yǎng)生。正確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理脾糕的功效與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長期的不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可能會導致身體的各種問題。中藥方劑就是解決這種情況的一個好辦法,接下來,我們來介紹下理脾糕是如何制作出來的。
【處方】松花1升,百合1升,蓮肉1升,山藥1升,薏米1升,芡實1升,白蒺藜1升(一方加砂仁末1兩)。
【制法】上藥各為末,粳米粉1斗2升。糯米粉3升、砂糖1斤,拌勻蒸熟。
【功能主治】老人、小兒脾泄水瀉。
【用法用量】炙于食之。
【摘錄】《壽世青編》卷下
【處方】百合1升,蓮子肉1升,山藥1升,薏苡仁1升,芡實1升,蒺黎子1升。
【制法】上藥各為末,又砂糖1升,用粳米粉1斗2升,糯米粉3升,和前藥粉并糖蒸糕,曬干。
【功能主治】飲食不住,仍易饑餓。
【用法用量】常服。
【摘錄】《攝生眾妙方》卷五
通過本篇文章向大家介紹了關于理脾糕的知識,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對理脾糕的認識是很多的。我們對藥材的認識越多的話,在使用的時候才會更加清楚這個藥物有什么作用,這樣就不會怕使用錯誤的情況出現。
ys630.coM延伸閱讀
理脾滌飲方是一種藥用價值極高的中藥方劑,因為其良好的治療效果和小到可以忽略的副作用,使得各類人群都非常喜愛。今天就來看看理脾滌飲方的功效作用等。
【處方】北箭耆5錢,白貢術5錢,法夏子3錢,西砂仁1錢,炮干姜1錢,白蔻仁1錢(為末)。
【功能主治】五飲諸癥。
【用法用量】方中炮干姜用量原缺。
【各家論述】此方奏功甚速,予歷試有年,活人多矣。其制方之義,蓋亦仿理中而變化也。門人楊宗煦曰:此方黃耆、白術大補中氣,砂仁、半夏醒脾開胃,白蔻宣暢胸膈,干姜溫中散逆,以此方加味,統治五飲諸癥,效如桴鼓。
【摘錄】《齊氏醫(yī)案》卷二
看完了上文對于理脾滌飲方這種方劑的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養(yǎng)生成為了許多人都非常重視的問題。不管是飲食方面還是茶品方面這是一個值得肯定的現象。
季節(jié)的交替容易引發(fā)一些疾病,讓人心情很低落。那么你知道有哪些中藥方劑有益健康呢?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種方劑理脾卻瘴湯。
【處方】陳皮1錢,白術1錢,茯苓1錢,黃芩1錢,半夏1錢,山梔1錢,山楂1錢,蒼術8分,神曲8分,黃連7分,前胡7分。
【功能主治】游宦四方,水土不服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錄】《醫(yī)學入門》卷七
【處方】陳皮(炒)1錢,白術(去蘆,炒)1錢,茯神(去皮木)1錢,黃芩(炒)1錢,梔子(炒)1錢,半夏(姜制)1錢,神曲(炒)8分,山楂肉1錢,黃連(姜汁炒)8分,前胡8分,蒼術(米泔水浸,鹽水炒)8分,甘草5分。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瘴氣,水土不服。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不拘時候,1日1服,或間日1服。
【注意】宜戒酒色,慎起居。
【各家論述】可免瘴病何也。蒼、白二術去濕,芩、連清熱解毒,二陳化痰,楂、曲理脾,百病自卻去矣。
【摘錄】《壽世保元》卷二
關于理脾卻瘴湯的相關知識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在現在的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養(yǎng)生方劑層出不窮,而且人們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已經成為一個全民養(yǎng)生的時代了。
對于目前許多疾病的病因,到今天為止都尚未完全清楚,因為導致疾病的直接與間接的因素有很多種,但醫(yī)學一般都認為它與體內各個機能系統的損毀和破壞都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中藥方劑恰恰就能夠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理脾養(yǎng)胃除濕膏這種方劑。
【處方】黨參2錢,于術2錢(炒),茯苓3錢,蓮肉3錢,薏米3錢(炒),扁豆3錢(炒),藿梗1錢5分,神曲2錢(炒),麥芽3錢(炒),陳皮1錢5分,廣砂1錢(研),甘草8分。
【功能主治】脾胃虛弱,飲食不消。
【用法用量】上藥以水熬透,去滓,再熬濃汁,少加煉蜜成膏。每服2錢,白開水沖下。
【各家論述】本方即參苓白術散化裁而來,去桔梗,加神曲、麥芽,功專理脾;易山藥,加藿梗,是防滋膩。本方藥性中和,無寒熱偏勝之弊,于光緒帝脾胃虛弱,飲食不消病癥至為合拍,故亦常服之。
【摘錄】《慈禧光緒醫(yī)方選議》
使用理脾養(yǎng)胃除濕膏來恢復注定不會是個太快的治療過程,但是只要積極接受并樂觀應對,肯定會有所改善的。對于一些疾病我們應該及早預防。
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的養(yǎng)生方法,中藥方劑就是一種,但是如果不了解的話就什么作用都發(fā)揮不了。和中理脾丸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今天就給大家普及一下關于和中理脾丸的知識吧!
【處方】香附(炙)32兩,茯苓32兩,蒼術(炒)32兩,厚樸(炙)32兩,南山楂32兩,神曲(炒)32兩,麥芽(炒)32兩,萊菔子(炒)32兩,藿香32兩,白豆蔻8兩,白術(炒)48兩,砂仁16兩,橘皮64兩,木香8兩,甘草8兩,法半夏16兩,黨參(去蘆)16兩,枳殼32兩。
【制法】上為細粉,過羅,煉蜜為丸,重3錢。
【功能主治】調理脾胃,益氣和中。主脾胃不和,飲食難消,倒飽嘈雜,嘔吐惡心。
【用法用量】方中白豆蔻《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北京方)作“紫豆蔻”。
【注意】忌食生冷及油面厚味。
【摘錄】《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看了上面的文章我們知道,和中理脾丸結合了幾種中藥材的功效,將治病和調理身體進行了完美的融合。但要注意的是和中理脾丸也是藥,所以食用的時候一定要謹遵醫(yī)囑哦。
緩肝理脾湯是一種藥用價值極高的中藥方劑,因為其良好的治療效果和小到可以忽略的副作用,使得各類人群都非常喜愛。今天就來看看緩肝理脾湯的功效作用等。
【處方】廣桂枝 人參 白茯苓 白芍藥(炒)白術(土炒)陳皮 山藥(炒)扁豆(炒,研)甘草(炙)
【功能主治】健脾緩肝。治慢驚風,發(fā)時緩緩搐搦,時作時上,面色淡黃,或青白相兼,身必溫和,昏睡眼合,或睡臥露睛,脈來遲緩,大便青色,屬脾虛肝旺者。
【用法用量】上藥加煨姜、大棗為引,水煎服。
【摘錄】《醫(yī)宗金鑒》卷五十一
【處方】廣桂枝、人參、白茯苓、白芍藥(炒)、白術(土炒)、陳皮、山藥(炒)、扁豆(炒、研)、甘草(炙)。
【功能主治】慢驚風。
【用法用量】煨姜、大棗為引,水煎服。
【摘錄】《金鑒》卷五十七
看了上面的文章我們知道,緩肝理脾湯結合了幾種中藥材的功效,將治病和調理身體進行了完美的融合。但要注意的是緩肝理脾湯也是藥,所以食用的時候一定要謹遵醫(yī)囑哦。
由于現代人的飲食習慣有很大的變化,疾病的發(fā)生也越來越頻繁,帶來的影響非常不好,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大家的免疫力抵抗疾病呢?其實除了防治各種病外,還可以通過飲食進行調理,中醫(yī)給大家推薦了一款食療方劑理脾和胃除濕膏,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黨參1錢5分,生于術1錢5分,茯苓3錢,薏米3錢(生),蓮肉3錢,炒谷芽2錢,陳皮1錢,香附1錢(炙),當歸2錢(土炒),枸杞子2錢,白芍1錢5分(炒),生地2錢。
【功能主治】理脾和胃。主
【用法用量】上藥以水煎透,去滓,再熬濃汁少兌煉蜜為膏。每服2錢,白開水沖下
【各家論述】本方雖重在理脾和胃,但寓八珍湯之意,惟因中州濕滯,故去甘草;因川芎辛溫升散,光緒帝素體陰虛,故減去以防耗陰。并佐以薏米淡滲除濕之品,復加枸杞子滋補肝腎,亦屬顧本之意。惟香附性雖和平,但苦燥亦能耗氣,抑或因光緒帝精神不快,而以是藥疏理肝氣郁滯之故。綜觀方意,當為通補并行之方,功力和緩,宜于久服。
【摘錄】《慈禧光緒醫(yī)方選議》
如今的人們生活壓力在不斷的加大,使得我們的身體經常處于疲勞的情況,理脾和胃除濕膏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對身體有一定的調理作用,希望本篇文章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病會給我們身體帶來巨大的危害,嚴重的可導致身體功能紊亂等問題,中藥方劑在一些疾病上有著非常好的效果,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調脾清肝理濕飲。
【處方】茯苓3錢(朱染),炒茅術1錢5分,廣皮1錢5分,殼砂1錢(研),薏米3錢(炒),扁豆3錢(炒),澤瀉2錢,酒膽草1錢5分,丹參2錢,次生地3錢,白鮮皮2錢,車前子3錢(包煎)。
【功能主治】脾胃濕熱,或心肝郁悶,氣滯夾濕,及腎陰濕熱,膀胱之氣不化,小水渾赤或少,頃則變白色,形如米泔,或少腹弦急,痛引子臍,則小水淋瀝作疼。
【用法用量】引用地膚子3錢。
【摘錄】《慈禧光緒醫(yī)方選議》
以上就是調脾清肝理濕飲的一個介紹, 希望通過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對于這一個養(yǎng)生方劑的選擇問題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們運用一些比較科學的方法去,幫助自己達到養(yǎng)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