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香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今天不養(yǎng)生,明天養(yǎng)醫(yī)生?!别B(yǎng)生從歷史上的玄虛傳說,已經(jīng)進入大眾百姓視野,不注意養(yǎng)生,將為我們的生活埋下悲劇的種子。積極而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橘香湯的功效與作用”,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橘香湯是我們?nèi)粘I钪谐R姷囊环N方劑,但是不經(jīng)常服用這種藥的人對于橘香湯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橘香湯是怎樣的呢,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
【處方】橘皮1錢,枳殼8分,川芎5分,槐花5分,桃仁5分,紫蘇5分,香附5分,檳榔4分,木香4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氣痔,遇氣即發(fā)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加生姜3片、棗子1枚,水煎熟服,不拘時候。
【摘錄】《杏苑》卷八
【處方】川姜7錢半(炮,刮凈稱,銼如面者良),陳皮1兩(湯浸,去白,焙干稱),縮砂仁7錢半(面裹煨),胡椒7錢半(揀凈),甘草1兩半(炙,刮去焦者稱),桔梗1兩半(去須),鹽2兩(炒干,須是無泥者,如味淡,更以意加之)。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善解宿酲。主一切氣滯,心腹刺痛,寒氣痞結(jié)。
【用法用量】每服1錢,沸湯點。
【摘錄】《百一》卷二十
以上就是橘香湯的一個介紹, 希望通過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對于這一個養(yǎng)生方劑的選擇問題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們運用一些比較科學(xué)的方法去,幫助自己達到養(yǎng)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參香湯是一種應(yīng)用非常廣泛的中藥方劑,對很多疾病都有不錯的效果,參香湯可以說是醫(yī)者喜用,患者樂意接受的一味方劑,但運用不當,服食方法不對,療效會減弱。下面來談?wù)剠⑾銣闹饕πc服用時候需要注意的事項,希望能夠為大家?guī)韼椭?/p>
【處方】藿香1兩,人參半兩,茯苓半兩,木香半兩,丁香半兩,丁皮半兩,青皮半兩,甘草(炙)1兩。
【功能主治】理嘔吐,消寒痰。主小兒脾胃不和。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1錢,水1盞,加生姜2片,煎取5分,溫服。
【摘錄】《普濟方》卷三九三
【處方】人參1兩,甘草半兩(銼),黃耆半兩(銼),吳白術(shù)1兩,茯苓1兩,橘皮1兩,檀香半兩,干葛半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調(diào)中順氣,開胃消痰。主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如茶點進。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二引《御醫(yī)撮要》
以上參香湯的中藥方劑,是根據(jù)中醫(yī)辨證治療的原則進行配藥治療,大家可根據(jù)自身的情況選用合適的治療方法。
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齡,就會患有一些疾病,因此在對藥物進行選擇時,一定要注意不能隨意,對桂香湯這種中藥方劑也是一樣,需要先對它進行很好的了解,下面我們來看一下。
【處方】當歸、川芎、桂心。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腹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4-5錢,水、酒同煎服。
【摘錄】《醫(yī)鈔類編》卷十七
【處方】桂(去粗皮)1兩,芍藥1兩,木香1兩,柴胡(去苗)1兩,芎藭3分,鱉甲(去裙襕,醋炙)3分,干姜(炮)3分,吳茱萸(湯浸,焙干,炒)3分,常山3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尸注發(fā)歇無時,心腹切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
對于桂香湯等很多中藥方劑來說,如果改變各個中藥材的數(shù)量,配比或是制作方法等,都將會得出不同的效果,所以我們要嚴格按照醫(yī)師的叮囑服用,不要擅自更改。
我們知道現(xiàn)在很多家庭都喜歡做各種各樣的藥膳方劑來服用,而一些經(jīng)典的中藥方劑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哦,下面一起來看一下藿香湯有哪些功效作用吧。
【處方】藿香 人參 桂心 桔梗 木香 白術(shù)各15克 茯苓15克 枇杷葉10片(去毛)半夏30克(湯洗,用姜汁制)
【制法】上藥銼散。
【功能主治】治心下虛滿,飲食不入,時時嘔吐,短氣;或大病后胃氣虛弱,日漸羸弱。
【用法用量】每服15克,水400毫升,入炒姜絲0.3克,煎至260毫升,去滓,空腹時服。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一
【處方】藿香葉2兩,白術(shù)2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丁香半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調(diào)中順氣,消痰利膈。主氣逆上盛,頭目昏眩,不思飲食,時發(fā)惡心,或作中滿。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七
【處方】藿香葉1兩,當歸1兩,人參1兩,五味子1兩,白術(shù)1兩半,赤茯苓1兩半,黃耆1兩半,木瓜2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霍亂吐利,腹痛轉(zhuǎn)筋,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盞半,煎8分,去滓溫服。1方用姜煎。
【摘錄】《普濟方》卷三五五
【處方】藿香(去梗)1兩,訶黎勒(炮,去核)1兩,甘草(炙)1兩,陳橘皮(去白,焙)1兩,人參1兩,白術(shù)1兩,白豆蔻(去皮)半兩,草豆蔻(去皮)半兩,曲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嘔逆,不下食,心腹虛脹。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2枚(擘破),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三
【處方】杜藿香1錢半,制香附1錢半,小青皮1錢半,生枳殼1錢,蘇薄荷1錢,青連翹1錢。
【功能主治】理氣辟穢。主痧因氣郁者。
【用法用量】略煎數(shù)沸,稍冷服。
【摘錄】《重訂通俗傷寒論》
【處方】藿香葉半兩,人參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桔梗(去蘆頭,炒)半兩,桂(去粗皮)半兩,木香半兩,白術(shù)半兩,甘草(炙)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麩炒)半兩,半夏(湯洗7遍,去滑,炒令黃)半兩,枇杷葉10片(拭去毛,炙)。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虛勞。脾胃久虛,吐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5片,同煎至7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八
【處方】藿香葉1兩,當歸(切、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人參1兩,桂(去粗皮)1兩,木瓜1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傷寒,霍亂轉(zhuǎn)筋,嘔吐不止,悶絕。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加水1盞,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六
【處方】藿香1兩,生姜3兩,青竹茹半兩,甘草半兩。
【功能主治】小兒毒氣吐下,腹脹,逆害乳哺。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2升,煮取8合,每服1合,日3次。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藿香湯專取竹茹之清胃,得藿香以正氣,甘草以和中,借生姜之辛散,以定霍亂。
【摘錄】《千金》卷五
【處方】藿香葉1兩,丁香1分,白豆蔻(去皮)1分,高良姜(炒)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嘔噦不定,飲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加水1盞,煎至7分,去滓,食前熱呷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五
【處方】藿香葉半兩,人參半兩,陳橘皮(湯去白,焙)半兩,羌活(去蘆頭)1分,獨活(去蘆頭)1分,草豆蔻(去皮)半兩,桔梗(炒)1分,木香1分,半夏(湯洗7遍,焙干)2兩,芎?1分,吳茱萸(湯洗,焙干,炒)1分,干姜(炮)1分,甘草(炙)1分,薏苡仁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脾中風。多汗惡風,身體怠情,四肢不欲動,面色黃,不嗜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加水1盞,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空心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
【處方】藿香半兩,竹茹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枇杷葉(去毛,姜汁炙)半兩,人參3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后,胃氣未和,嘔吐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二
【處方】藿香7分,豬苓7分,澤瀉7分,茯苓1錢,半夏5分,干葛7分,花粉1錢,陳皮5分,姜連5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小兒暑月濕熱,上吐下瀉。
【用法用量】
【摘錄】《嵩崖尊生》卷十五
【處方】藿香半兩,人參半兩,桂心半兩,桔梗半兩,木香半兩,白術(shù)半兩,茯苓半兩,枇杷葉10片(去毛),半夏1兩(湯洗,用姜汁制)。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心下虛滿,飲食不入,時時嘔吐,惙惙短氣;或大病將理不復(fù),胃氣無以養(yǎng),日漸羸弱。
【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2盞,入炒姜絲1分,煎7分,去滓,食前服。
【摘錄】《三因》卷十一
【別名】金四、四號否象方
【處方】藿香4分,香附4分,薄荷7分,枳殼1錢,山楂1錢,連翹1錢。
【功能主治】痧有因于穢氣者。
【用法用量】金四(《痧癥全書》卷下)、四號否象方(《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一)?!娥鸢Y全書》、《雜病源流犀燭》有玄胡索一錢。
【摘錄】《痧脹玉衡》卷下
【處方】藿香、紫厚樸(姜制)、茯苓、木瓜、車前子(焙,研)2錢,澤瀉1錢,枳殼1錢,廣皮1錢,葛根1錢。
【功能主治】霍亂,吐利交作。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注意】切戒米飲,直待痛止覺饑,方可與之。
【摘錄】《醫(yī)徹》卷二
【處方】藿香3兩,白扁豆(姜制)1兩半,厚樸(姜制)1兩半,白茯苓1兩半,甘草(炙)1兩。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驚吐并熱吐。
【用法用量】加酒、水煎服。子母同服。
【摘錄】《普濟方》卷三九五
【處方】藿香葉3分,枇杷葉(炙去毛)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丁香半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2兩,白茅根1兩,干木瓜1兩,麥門冬(去心)1兩,甘草(炙)1兩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霍亂吐逆,冷熱不調(diào),心膈煩滿,咽干多渴。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早、晚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九
【處方】藿香葉2兩,縮砂仁2兩,面曲(銼,炒)2兩,白術(shù)2兩,草豆蔻(去皮)2兩,厚樸(去粗皮,銼)1斤,生姜(切)1斤,大棗1斤,半夏4兩(以上4味同搗爛,慢火炒干),甘草(炙)4兩,人參1兩半,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高良姜1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脾虛,飲食易傷,每至秋夏,臟腑不調(diào),氣逆痰嘔,腹脹虛鳴。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生姜3片,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四
【處方】藿香(去土)1分,肉豆蔻(面裹煨)1分,甘草1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小兒發(fā)瘧不止。
【用法用量】服靈豆膏后,續(xù)服本方補之。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六
【別名】藿香散
【處方】藿香(去梗)半兩,白芷1兩,縮砂(去皮)1兩,丁香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霍亂,吐利不止。
【用法用量】藿香散(《衛(wèi)生總微》卷十)。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八
【處方】藿香葉1兩,厚樸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甘草(炙,銼)3分,桂(去粗皮)半兩,干姜(炮)1分,枇杷葉(炙去毛)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諸氣不調(diào),胸膈痞滯,升降不勻。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3個(擘),煎至7分,去滓,稍熱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七
【處方】藿香(去梗)2錢,草豆蔻(去皮)1分,阿魏1錢(用作面餅,焙干),木香1分,人參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桔梗(炒)1分,干姜(炮制)1錢,甘草(炙)1分,訶黎勒(炮,去核)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膈氣,痰結(jié)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二
【處方】藿香葉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細辛(去苗葉)1兩,益智(去皮,微炒)1兩,縮砂蜜(去皮)1兩,甘草(炙,銼)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人參1兩,木香半兩,白芷(銼,炒)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補暖脾胃,止吐逆,利胸膈,進飲食。主心腹刺痛。
【用法用量】方中白茯苓,原書卷五十四改為赤茯苓,治久咳傳三焦,腹?jié)M不欲飲食。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六
看了上面的文章我們知道,藿香湯結(jié)合了幾種中藥材的功效,將治病和調(diào)理身體進行了完美的融合。但要注意的是藿香湯也是藥,所以食用的時候一定要謹遵醫(yī)囑哦。
你知道集香湯嗎?在對它沒有足夠的了解的情況下人們在選擇集香湯時會產(chǎn)生很多的猶豫和顧慮,例如它的效果如何?它應(yīng)該怎么吃?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做一個回答。
【處方】白豆蔻(銼)1兩,縮砂(銼)1兩5錢,白檀香1兩(不見火),人參1兩(切),胡椒(泡,濾干)半兩,甘草(銼)3兩。
【制法】上為末,除檀香、人參、胡椒外,將白豆蔻、甘草,白鹽4兩相合盒盦1宿,次日就慢火上鐵器內(nèi)炒干,不可火急,恐作火氣,與檀香3味共碾細,用瓷器收。
【功能主治】駐容顏。主
【用法用量】湯點服。
【摘錄】《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四
【處方】沉香2錢,丁香2錢,木香3錢,青木香3錢,藿香3錢,川芎3錢,赤茯苓3錢,檳榔3錢,枳殼3錢,甘草3錢,乳香錢半,麝香1字(別研)。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透其關(guān)絡(luò)。主虛腫。
【用法用量】每服2錢半,加生姜3片,紫蘇3葉,空心煎服。
【摘錄】《直指》卷十七
通過上面的關(guān)于集香湯的介紹,相信大家都對集香湯有了一個相對比較清晰的認識,大家可以在醫(yī)生的叮囑下,按照合適的量服用,這對于健康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在日常生活中會看到不少人使用中藥方劑治療一些疾病,那么這種做法的療效如何呢?答案毋庸置疑。傳統(tǒng)中醫(yī)中藥已存在幾千年的歷史,足以驗證它的正確性。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種中藥方劑丁香湯。
【處方】丁香半兩,肉豆蔻(去殼)半兩,干姜(炮裂)3分,青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藿香葉3分,麝香(研)半錢。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胃心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酒1盞半,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五
【處方】丁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干姜(炮)半兩,胡椒半兩,青橘皮(去白,焙)半兩,陳橘皮(去白,焙)半兩,益智(去皮)半兩,高良姜半兩,紅豆半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上藥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脾胃氣虛,風冷乘之,腹內(nèi)虛滿,有妨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1棗大(拍破),同煎至7分,去滓熱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六
【處方】丁香1分,藿香葉1分,附子(炮裂,去皮臍)1分,干姜(炮)半分。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胃寒,胸膈虛滿,面目浮腫,飲食不化。
【用法用量】用水1升,煎取5合,去滓,徐徐呷盡。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七
【處方】丁香皮(銼)2兩,白術(shù)(銼)4兩,甘草(炙)1兩,干姜(炮)半兩,枇杷葉(拭去毛)2-7片,草豆蔻(去皮)5枚。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胃中虛冷,霍亂吐瀉,煩熱發(fā)渴,或下利赤白。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七
【處方】丁香母3粒(捶碎),陳橘皮1枚(全者,湯浸,去白,焙)。
【功能主治】胃冷嘔逆,氣厥不通。
【用法用量】用水1盞,煎取半盞,去滓熱呷。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七
【處方】丁香3分,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干姜(炮)1兩,高良姜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嘔吵不止,或吐酸水;兼治一切冷氣吐逆。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5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五
【處方】丁香1分,桂(去粗皮)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胃心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酒1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五
【處方】丁香半兩,甘草(炙,銼)半兩,陳曲(炒)半兩,草豆蔻(去皮)1兩,陳橘皮(去白,焙)1兩,木香(炮)3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胃冷噦逆,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七
【處方】丁香1兩,芍藥(銼,炒)1兩,檳榔(濕紙裹煨,銼)1兩,吳茱萸(湯浸,焙炒)1兩,白術(shù)3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中惡心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六
【處方】丁香1分,胡椒(炒)1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桂(去粗皮)1兩,茴香子(炒)1兩,甘草(炙,銼)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久患心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五
【處方】丁香1兩,白術(shù)半兩,肉豆蔻(面裹,煨)半兩,半夏半兩(白礬水浸一宿,洗凈,炒黃),干姜半兩(炮),甘草半兩,人參(去蘆)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小兒脾胃宿冷,口角流涎。
【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8分,加生姜2片,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四
【別名】丁香散
【處方】丁香半分,桂(去粗皮)1分,人參半兩,甘草(炙)半兩,藿香葉1分,干姜(炮制)半兩,白茯苓(去黑皮)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吐逆。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匕,水5分,同煎至3分,去滓溫服。加大棗煎更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六
【處方】丁香半兩,甘草(炙,銼)3分,桂(去粗皮)3分,干姜(炮)3分,厚樸(去粗皮,生姜汁涂炙)1兩1分,赤芍藥(銼)1兩1分,人參1兩,白術(shù)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心腹冷痛。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酒半盞,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溫服,良久再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七
【處方】丁香半兩,胡椒1錢,縮砂仁4兩,干生姜1兩,甘草2兩,鹽2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消酒下痰,通中健胃。主
【用法用量】每服1錢,不拘時候,沸湯點下。
【摘錄】《普濟方》卷二十四引《十便良方》
【處方】藿香半兩,巴豆20粒,丁香49粒,粟米1合。
【制法】先將粟米,巴豆肉同炒令赤色,去巴豆不用,只使粟米與丁香、藿香同研為末。
【功能主治】開胃進食。主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方》卷三十五引作“丁香散”。
【摘錄】《續(xù)本事》卷三
【處方】丁香1兩,桂(去粗皮)1兩,紫梢花1兩,頑荊1兩,蛇床子1兩,蒼術(shù)2兩,杜仲(細銼,湯洗,焙干)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補壯元陽。主
【用法用量】每用半兩,水3升,同煎至2升,連臍腹丹田淋浴。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五
【處方】丁香2兩,陳曲(炒令黃)2兩,沉香(銼)2兩,木香2兩,紫蘇子(炒)3兩,干木瓜(焙干)5兩,吳茱萸(浸洗,焙干,炒黃)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風毒腳氣上沖,散在四肢,虛腫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以水1盞,煎至7分,去滓,空心溫服,近晚再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一
【處方】丁香1分,花桑葉(如無,枇杷葉代)1分,人參1分,白茅根(銼)1分,藿香(用葉)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吐逆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水7分,加生姜1片,煎至4分,去滓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六
【處方】丁香1分,甘草(炙)1分,人參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氣脹,胸膈腹?jié)M。
【用法用量】周歲內(nèi)兒,每服半錢匕,水半盞,煎至3分,去滓溫服,日3次。3-4歲兒,漸加至1錢匕。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五
【處方】丁香2錢,胡椒1錢,檳榔1枚(銼)。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胃氣虛寒,嘔吐不止,不下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匕,水半盞,加白茅根少許,同煎至3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六
對于文章介紹的關(guān)于丁香湯的相關(guān)知識,相信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同時也可以多去了解一些相關(guān)的醫(yī)學(xué)常識,在豐富閱歷的同時增加對醫(yī)藥常識的理解。
木香湯已經(jīng)被很多人所熟知,但是木香湯怎么吃有些人并非知道的很詳細,那么木香湯到底該什么情況下吃呢?接下來就為大家一一解答。
【處方】木香、青皮,各三斤;姜黃、麥蘗(炒),各五斤;甘草(炒)、鹽(炒),各一十一斤;蓬茂四斤。
【炮制】上為末。
【功能主治】治胸膈痞塞,心腹刺痛,脅肋脹滿,飲食減少,噫氣吞酸,嘔逆噎悶,一切氣疾,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錢,沸湯點服,不計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木香 青皮各1.5千克 姜黃 麥芽(炒)各2.5千克 甘草(炒)鹽(炒)各5.5千克 蓬術(shù)2千克
【制法】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治胸膈痞塞,心腹刺痛,脅肋脹滿,食欲減少,噫氣吞酸,嘔逆噎悶。
【用法用量】每服2克,沸湯點服,不計時候。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木香湯功效和用法等。通過上述文章的介紹,大家可以看到雖然木香湯的好處很多,但是還是要在充分了解它的情況下再去服用。
在日常生活中會看到不少人使用中藥方劑治療一些疾病,那么這種做法的療效如何呢?答案毋庸置疑。傳統(tǒng)中醫(yī)中藥已存在幾千年的歷史,足以驗證它的正確性。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種中藥方劑茴香湯。
【處方】茴香(去土.炒)六斤,川楝子(洗.炒)、陳皮,各二斤;甘草(炒)七斤,鹽(炒)一斤。
【炮制】上為末。
【功能主治】療元臟氣虛冷,臍腹脹滿,不思飲食,一切冷氣,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錢,如茶點吃。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茴香(去土,炒)6斤,川楝子(洗,炒)2斤,陳皮(炒)2斤,甘草(炒)7斤,鹽(炒)1斤。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溫中益氣,利胸膈,進飲食。主元臟氣虛冷,臍腹脹滿,(疒丂)刺疼痛,不思飲食及一切冷氣。
【用法用量】每服1錢,如茶點吃。
【摘錄】《局方》卷十
【處方】茴香(炒)1兩半,良姜(銼,用東壁土炒)1兩半,蒼術(shù)(如前制)2兩,甘草(炙)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和脾胃,進飲食,理腹痛,散邪氣。主
【用法用量】每服1錢,燒鹽湯,空心調(diào)服。
【摘錄】《活幼心書》卷下
【處方】白芷(不見火)2兩,肉桂(不見火)2兩,桔梗(焙)30兩,茴香6兩,甘草(并炒)6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寬中,益氣,溫胃。主元臟氣虛冷,臍腹脹滿,(疒丂)刺疼痛,不思飲食及一切冷氣。
【用法用量】每服1錢,鹽少許,食前沸湯點下。
【摘錄】《局方》卷十(寶慶新增方)
上文主要介紹了茴香湯的作用以及怎么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幫到大家。
有人不愛吃方劑,因為覺得有股苦澀味,其實大多數(shù)的方劑的味道確實不怎么好入口。但中藥方劑卻能很好的治愈疾病。沉香湯就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劑。
【處方】沉香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續(xù)斷半兩,木香半兩,芎?半兩,當歸(切,焙)半兩,甘草(炙,銼)半兩,檳榔(銼)半兩,石斛(去根)半兩,牛膝(酒浸,切,焙)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腎臟虛冷,腹脅疼痛脹滿。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空心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二
【處方】沉香3分,檳榔(銼)3分,甘草(炙)3分,鱉甲(九肋者,去裙襕,醋炙)1兩半,木香1兩,當歸(切,焙)1兩,柴胡(去苗)1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桂(去粗皮)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生地黃1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蔻大。
【功能主治】室女榮衛(wèi)凝澀,月水不利,或時頭目昏悶,肢體拘急,五心虛煩,飲食進退,多困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1棗大(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空心,日晚各1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一
【處方】沉香(銼)1兩,白豆蔻(去皮)半兩,草豆蔻(去皮,炒)半兩,人參半兩,甘草(炙,銼)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半夏(湯洗,薄切,生姜汁拌,炒黃色)半兩,木香半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炒)3分,白術(shù)(銼,炒)1兩,干姜(炮)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快氣消食。主谷勞體重,食已便臥;及妊娠心痛,痰逆,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2枚(拿破),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空心、日午各1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五
【處方】沉香1兩,人參1兩,麥門冬(去心)1兩,地骨皮1兩,生干地黃(焙)1兩,小草1兩,甘草(炙)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胃熱,消谷善饑,不為肌膚。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每日3次,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七
【處方】沉香(銼)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黃耆(銼)1兩,白術(shù)1兩,芎?3分,熟干地黃(切,焙)3分,五味子3分,枳實(去瓤,麩炒)半兩,桂(去粗皮)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足少陽經(jīng)不足,目眩痿厥,口苦太息,嘔水多唾。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2片,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二
【處方】沉香(銼)1兩,青橘皮半兩,陳橘皮(并湯浸,去白,焙)半兩,胡椒半兩,茴香子(炒)半兩,楝實(銼,炒)半兩,蓽澄茄(炒)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虛痞,氣逆嘔吐;及脾胃氣不和,虛滿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水半盞,酒半盞,加蔥白1握,煎至半盞,去滓熱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五
【處方】沉香(銼)1兩,木香1兩,射干1兩,防風(去叉)1兩,升麻1兩,甘草(炙)1兩,當歸(切,焙)1兩,黃芩(去黑心)1兩,熏陸香1兩,藿香葉1兩,雞舌香1兩,獨活(去蘆頭)3兩,麻黃(去根節(jié),先煎,掠去沫,焙)3分,大黃(銼,生用)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咽喉腫痛不得語,卒中風毒,入于喉間,舌強,頭面身體疼痛,咽喉閉塞,氣欲絕者。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6分,去滓,食后溫服,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三
【處方】沉香(銼)半兩,人參半兩,木香(銼)3分,厚樸(去粗皮,擦生姜汁炙)3分,干藍3分,升麻1兩,玄參1兩,知母(焙)1兩,地榆(銼)1兩,甘草(炙,銼)1兩,鉤藤皮1兩1分,凝水石1兩半(搗,研)。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兒風癇,發(fā)作無度,頸核瘰疬,瘴毒乍寒乍熱,欲成骨蒸,腸滑骨熱,多變疳痢,皮肉干枯,不思乳食,身熱生瘡,喉閉腫痛。
【用法用量】1-2歲兒以水半盞,藥末半錢匕,煎至3分,去滓,不限早、晚,每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一
【別名】沉香阿膠散
【處方】沉香半兩,阿膠(炙燥)半兩,人參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氣弱痰涎咳嗽。
【用法用量】沉香阿膠散(《普濟方》卷一二○)。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五
【處方】沉香(銼)1兩,雞舌香1兩,熏陸香半兩(研),麝香1分(研,去筋膜)。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久心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中盞,煎至7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五
【處方】沉香(銼)2兩,白檀香(銼)2兩,干姜(炮)3錢,白茯苓(去黑皮)1兩,甘草(炙)1兩,肉豆蔻(去殼,炮)1兩,人參1兩,木香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谷勞身重,食已好臥,困倦嗜眠。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五
【處方】沉香1兩,柴胡(去苗)2兩,秦艽(去苗土)2兩,肉豆蔻(去殼)2兩,白芷2兩,黃耆(銼)2兩,鱉甲(去裙襕,醋炙)2兩,桔梗(炒)2兩,桂(去粗皮)2兩,當歸(切,洗,焙)1兩,芎?1兩,蓬莪術(shù)(炮)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檳榔(銼)1兩,芍藥1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海桐皮(銼)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甘草(炙)1兩,熟干地黃(焙)1兩,酸棗仁1兩,木香1兩,荊芥穗3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室女月水不調(diào),或多或少,或斷或絕,不快不利,攻刺疼痛,四肢無力,不思飲食,多困黃瘦,胸膈痞滿。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烏梅半枚,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每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一
【處方】沉香(銼)1分,丁香1分,木香1分,麝香(研)1分,連翹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犀角(鎊)1兩半,升麻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瘰疬毒腫。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空心、日午、夜臥各1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六
【處方】沉香1錢,木香1錢。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因強力房事,或過小便,胞轉(zhuǎn),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煎陳皮、茯苓湯,空心、食前調(diào)服。
【摘錄】《元戎》卷十
【處方】沉香4兩,烏藥2兩,麥糵2兩,甘草3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補脾元,消酒食。主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如茶點進。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二引《御醫(yī)撮要》
【處方】沉香1兩,水馬1兩,飛生鳥毛1分,零陵香1分,粗(詹)唐香1分,龍骨(腦)1兩,瞿麥2兩,蘇合香1分,苜蓿香1分。
【功能主治】令產(chǎn)安穩(wěn)。主
【用法用量】上藥以水1斗5升,煎取1斗,去滓,待至臨欲平安時,用湯如人體,即從心上洗3-5遍,其湯冷,即平安。
【摘錄】《圣惠》卷七十七
【處方】沉香(銼)1兩,五味子1兩,細辛(去苗葉)1兩,防風(去叉)1兩,黃耆(細銼)1兩,石斛(去根)1兩,萆薢1兩,桂(去粗皮)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腎臟風冷氣,攻臍腹脹滿,腰背相引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2枚(擘破),同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一
【處方】沉香(銼)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桂(去粗皮)1兩,益智(去皮,炒)1兩,白術(shù)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桔梗(炒)1兩,五味子1兩1分(微焙),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干姜(炮)半兩,甘草(炙,銼)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脾胃氣不和,心腹(疒丂)痛,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六
【處方】沉香半兩,虎骨(酥炙令黃)1兩,檳榔(炮)半兩,生干地黃(銼,焙)3分,當歸(切,焙)1分,芎?半兩,白芷(微炒)1分,鬼箭羽1分,地龍(微炒)1分,芍藥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白虎風,骨中疼痛不可忍,入夜即甚,走注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6錢匕,水1盞,酒1盞,桃枝7寸,薤白3-4莖,同煎至1盞,去滓溫服,空心、午時各服1次,疾甚則夜添2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
【處方】沉香(銼)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尖)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甘草(炙)半兩,白術(shù)2兩,芎?2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妊娠心痛,不可禁忍。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1枚(擘),同煎至6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五
【處方】沉香1兩,肉豆蔻仁半兩,桂(去粗皮)半兩,木香半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半兩,檳榔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訶黎勒皮半兩,白術(shù)半兩,當歸(焙)半兩,京三棱(醋浸一宿,煨,銼)半兩,人參半兩,枇杷葉(炙,刷去毛)半兩,芎?半兩,干姜(炮)半兩,蓬莪術(shù)(煨,銼)半兩,黃耆半兩,郁李仁(湯浸,去皮并雙仁)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石斛(去根,酒浸,微炙)半兩,前胡(去蘆頭)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補虛治氣,調(diào)順三焦,安和臟腹,進飲食。主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3片,大棗3枚(擎破),煎至8分,去滓,稍熱,食前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七
【處方】沉香(銼)1兩,赤芍藥2兩,紫蘇莖葉1兩,木通(銼)半兩,檳榔(銼)7錢,吳茱萸(湯洗,焙干,炒)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腳氣沖心,煩悶氣促,腳膝酸疼。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半分(切),同煎至8分,去滓,更加紅雪1錢匕,重煎1-2沸,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二
【處方】沉香半兩,甘草半兩(炙),檀香3分,白豆蔻仁3兩,縮砂仁6錢半,木香半兩,麝香半字(別研)。
【制法】上為細末,加麝香研勻。
【功能主治】溫中快膈,進飲食,除嘔逆。主
【用法用量】每服1錢,加鹽少許,沸湯點服。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二十
上面介紹了沉香湯的做法,不同的養(yǎng)生方劑帶給我們的功效與作用是不同的,所以飲用一些方劑還是有好處的。
我們知道中藥方劑有很多的分類,而不同的方劑功效作用也不一樣,那么你知道當歸木香湯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青皮、五加皮、海桐皮、桑白皮、陳皮、地骨皮、丁香皮、牡丹皮、棕櫚皮(上藥全燒為灰末)10大錢,當歸1兩,木香半兩,紅芍藥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婦人血氣虛勞,令人頭目昏眩,譫語聲沉重,舌根強硬,言語謇澀,口苦不思飲食,白日間睡,夜發(fā)虛汗,神思恍惚,夢寐狂言,面色萎黃,頻發(fā)喘咳,遍身疼痛,骨節(jié)氣走注,四肢沉重,背胛拘急,發(fā)寒熱,五心煩躁,唇干多渴,胸膈不利,咽喉噎塞,(兀王??)羸瘦弱。
【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1盞,入小油2點.錢1文,同煎至7分,溫服。
【摘錄】《宣明論》卷九
【處方】京楂核1錢,全當歸1錢,正川芎1錢,川木通1錢,小茴香1錢,川楝肉1錢,杭青皮1錢,結(jié)豬苓1錢,宣澤瀉1錢,南木香5分,黑梔仁5分。
【功能主治】小兒久疝不愈。
【用法用量】用凈水濃煎,空心熱服。
【摘錄】《幼幼集成》卷四
上文介紹了當歸木香湯的功效與作用有很多,當歸木香湯可以保護人體,還有自己的適宜人群,所以在食用的是侯一定要注意。
橘餅的簡介
橘餅為橘肉用蜜釀腌制后,干燥而成,直接食用。色澤黃紅,皮質(zhì)細緊,果肉結(jié)實,甜酸適口,開胃通氣,具有天然橘香味。橘餅為一種蜜餞,通常是由橘果用白糖釀制而成,其味道好、爽口,營養(yǎng)價值也較高,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橘餅的功效與作用
1、橘餅富含維生素C與檸檬酸,前者具有美容作用,后者則具有消除疲勞的作用。
2、橘餅內(nèi)側(cè)薄皮含有膳食纖維及果膠,可以促進通便,并且可以降低膽固醇。
3、橘餅可以加強毛細血管的韌性,降血壓,擴張心臟的冠狀動脈,故橘子是預(yù)防冠心病和動脈硬化的食品,研究證實,食用柑橘可以降低沉積在動脈血管中的膽固醇,有助于使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逆轉(zhuǎn)。
4、桔餅?zāi)軌蛑委熆人远嗵档牟“Y,能夠止咳止痰。
5、促進消化,桔餅對治療消化不良有一定作用,并能緩解胸腹脹悶。
6、寬中下氣;消積化痰主飲食積滯;瀉痢;胸隔滿悶;咳喘。
7、治諸色痢:橘餅一兩,圓眼肉五錢,冰糖五錢。水二碗,煎一碗,露一宿,溫服,不露亦可。(《行篋撿秘》)。
8、治傷食生冷瓜果,泄瀉不休:橘餅一個(切薄片),放碗內(nèi),以沸湯潑,蓋住,泡汁出,飲湯食餅,一餅可作數(shù)次服。(《經(jīng)驗廣集》橘餅湯)
橘餅的市場信息
1、橘餅的價格
橘餅作為一種藥食兩用的食材,價格并不貴,一般為二十多塊一千克。
2、橘餅的選購方法
1、辨色澤
應(yīng)選橙紅或橙黃色,用兩手指輕壓,彈力好的則佳。
2、看底窩
從側(cè)面看,有長柄的底部凹進去的較好,底部平坦或外凸的則欠佳。
3、體會口感
橘餅不僅味道好、爽口,而且沒有渣,吃起來甜蜜。
3、橘餅的保存方法
1、密封保存
密封是保存橘餅第一個條件,剛制成的橘餅可以放入缸中或者密封的盒子里,因為密封的環(huán)境可以避免水汽或者其他的細菌感染的橘餅。使橘餅長時間都能夠保持同樣的一個環(huán)境里面,從而有一個良好的狀態(tài)。
2、通風干燥
密封好的橘餅要放在通風干燥的地方,最好就是將橘餅架起來放在高處,這樣就避免不小心水會滲透進去。
3、陰涼低溫
此外,還要避免受到陽光的直射,要放在陰涼的地方,也可以保證比較低的溫度。
山橘是我們國家常見的中藥之一,山橘的藥用歷史非常的久遠,很多久遠的醫(yī)藥典籍里面就有著山橘的記載,山橘有很好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我們來看一下。
【別名】金豆、猴子柑
【來源】蕓香科 山橘 Fortunella hindsii (champ.)Swingle,以 根、果實 入藥。
【生境分布】南部地區(qū)。
【性味】根:辛、苦,溫。
【功能主治】根:醒脾行氣。果:寬中化痰下氣。主治風寒咳嗽,胃氣痛,食積脹滿,疝氣。
【用法用量】根0.5~1兩,果3~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通過對山橘的功效和作用的介紹,大家都知道它的神奇了吧。其實生活當中有很多看似很普通的人或者事情,都蘊含著我們意想不到的力量。既然大家知道了山橘的神奇的療效和作用,那么可以嘗試一下,檢驗一下是否有效。
中藥方劑橘香丸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而且橘香丸營養(yǎng)豐富,含有很多醫(yī)藥成分,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陳皮1兩,木香1兩,姜黃(切片)半兩,草豆蔻仁半兩,白術(shù)(銼,炒)半兩,牽牛子(炒)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疳積。黃瘦盜汗,腹脹泄瀉,宿滯不化,氣促發(fā)喘。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后蔥白米飲送下。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二
【處方】橘核(炒)、茴香(炒)、胡蘆巴(炒)、庵(艸閭)子(炒)、破故紙(炒)、附子(炮)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酒煮糯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腰痛,經(jīng)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食前鹽湯送下。
【摘錄】《直指》卷十八
【處方】青皮(去瓤)1兩(炒),吳萸(揀凈)1兩,木香1兩,當歸(去蘆)1兩,干姜半兩,丁香半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腹痛,啼哭不止。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據(jù)劑型,當作“橘香湯”。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四
怎么樣,現(xiàn)在了解橘香丸了嗎?是不是覺得它很神奇,祖國醫(yī)學(xué)就是這么神秘而強大,我們平時可以多看一些這方面的知識,說不定哪天就能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