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歲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飲食貴在節(jié),讀書貴在精,鍛煉貴在恒,節(jié)飲食養(yǎng)胃,多讀書養(yǎng)膽,喜運動延生!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一個熱度越來越高的話題,養(yǎng)生關(guān)系著你、我、他的生活質(zhì)量。您是否正在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八歲湯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有人不愛吃方劑,因為覺得有股苦澀味,其實大多數(shù)的方劑的味道確實不怎么好入口。但中藥方劑卻能很好的治愈疾病。八歲湯就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劑。
【處方】芍藥2兩,梔子2兩,柴胡1兩6銖,升麻2兩半,黃芩2兩半,黃連2兩半,竹葉(切)1升半,桔梗1兩半,細辛15銖,知母2兩,大黃2兩(1本有枳實、杏仁各1兩半,無桔梗、黃連)。
【功能主治】8歲以上兒,熱結(jié)痰實,不能食,自下。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6升,煮取1升8合,去滓,分4服,十歲兒為3服。
【摘錄】方出《千金》卷五,名見《醫(yī)部全錄》卷四四一
看完了上面的介紹后,大家是否對八歲湯有一定的了解了呢。其實八歲湯本身是沒有什么害處的,但是因為每個人的體質(zhì)不同,有些人不適合服用,所以大家一定要在吃之前,咨詢醫(yī)生,問清楚后再食用。
相關(guān)閱讀
鈣元素是人體最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據(jù)專家介紹,正常人體的含鈣量為1.5-%2%,每個部位的含鈣量有所不同,骨骼和人的牙齒含鈣量會比較高,另外其他的一些軟組織也含有鈣元素,補鈣除了能夠促進身體發(fā)育之外,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孩子是最需要補鈣的人群,8歲大的孩子吃什么鈣片比較好呢?
八歲兒童吃什么鈣片好?
一般來說的話,如果寶寶他沒有缺乏的話,不用額外的補充著,可以通過飲食方面的食補,比如說多喝點骨頭湯也是一樣,可以補鈣,要經(jīng)常曬曬太陽吧,如果寶寶他是缺乏鈣了,那可以給他補充兒童鈣片的,以前寶寶補充迪巧牌子還不錯。
孩子個子偏矮,平時飲食一定要注意營養(yǎng)均衡,多攝入蛋白質(zhì)及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食物,可以補充鈣片,一般像迪巧鈣這樣的都可以。
吃了鈣片,不一定全部都能吸收。日常吃的很多食物中,都很很多鈣離子。
指導意見:
可以讓孩子多鍛煉,然后多曬太陽,這樣才會促進鈣的吸收。
能感受到對孩子身高和健康關(guān)注。孩子需要補鈣的話,最好要做一個檢查,看是否缺鈣,鈣質(zhì)補充過多也可能會影響身高。
寶寶缺什么補什么吧,平時干活時多注意吧,一般缺什么看?辦的話補鈣的話用迪巧的鈣不鈣,效果好一點的人比較多,評價口碑也不錯,反正這邊是有很多媽媽都在使用的,都是比較不錯的選擇呢。
一般這個時候是可以給孩子吃鈣片了,可以選擇給孩子使用技巧的,這款相對來說也是屬于不錯的。
首先孩子缺鈣才有必要吃的。平時多吃含鈣量高的食物,如海產(chǎn)品,肉類,蛋類等。不嚴重可以食療,多吃一些,鈣含量高的食物即可嚴重的情況下應該吃補鈣產(chǎn)品。平時注意多吃一些鈣含量高的食物,鈣片,比較推薦的事,迪巧的金標迪巧咀嚼鈣片。
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在我們的平時生活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中藥方劑的身影,可見方劑在我們的生活中的應用還是比較廣泛的。那么大家知道八柱湯嗎?如果不知道,就看一下本篇文章吧。
【處方】人參(去蘆)白術(shù)(去蘆)肉蔻(煨)干姜(炒)訶子(煨)附子(面裹煨,去皮、臍)粟殼 (蜜炒)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藥銼一劑。
【功能主治】腸胃虛寒,滑瀉不禁。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烏梅個、燈草1團,水煎,溫服。
【摘錄】《萬病回春》卷三
【別名】八柱散
【處方】人參(去蘆)、白術(shù)(去蘆)、肉蔻(煨)、干姜(炒)、訶子(煨)、附子(面裹煨,去皮臍)、粟殼(蜜炒)、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腸胃虛寒,滑瀉不禁。
【用法用量】八柱散(《壽世保元》卷三)。
【摘錄】《回春》卷三
【處方】人參、白術(shù)、茯苓、附子、干姜、甘草、肉果、訶子。
【功能主治】傷寒陰癥,腹痛下利。
【用法用量】加燈心,水煎服。
【摘錄】《傷寒全生集》卷三
最后提醒下八柱湯雖是一個治療疾病的好選擇,但是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如果可以的放話,選擇日常多注意飲食,因為科學的生活方式才是擁有健康身體的根本。
八葉湯作為一種中藥方劑,不僅對疾病的治療效果令人非常滿意,而且 應用范圍也非常廣泛。對于八葉湯這種比較受歡迎的方劑,我們更應該要了解它的吃法,這樣我們就可以在生活更好的運用它了。
【處方】扁柏葉、青蒿葉、蓖麻葉、金銀葉、桃葉、柳葉、槐葉、艾葉各等分。
【功能主治】陰 (匿蟲)。
【用法用量】煎湯熏洗。
【摘錄】《外科集腋》卷四
【處方】桑葉、荷葉、地黃葉、皂角葉、蒻葉、蒼耳葉、菖蒲葉、何首烏葉各等分。
【制法】上藥曬干,燒存性,為末如面藥。
【功能主治】大風瘡。
【用法用量】水煎,洗手、面、身體。
【注意】切須戒鹽。
【摘錄】《三因》卷十五
上面就是本文對八葉湯這種方劑的簡單介紹,八葉湯能夠傳承至今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它是非常好的方劑,所以大家可以放心的服用。
大家是否知道八物湯這種中藥方劑呢?可以說八物湯在臨床中的應用是相當?shù)膹V泛的,那么八物湯都具有哪些特點呢?日常生活中八物湯都得到了哪些方面的應用呢?一起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吧。
【別名】八物散(《醫(yī)學人門》卷四)。
【處方】桂心 當歸 川芎 前胡 防風各22.5克 芍藥45克 甘草(炙)茯苓各15克
【制法】上藥嚼咀。
【功能主治】厥陰傷風,惡風體倦,自汗,小腹急痛,寒熱如瘧,骨節(jié)煩疼,其脈尺寸俱微而遲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大棗3個,煎取180毫升,去滓,空腹時服。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四
【處方】熟地6克,川芎6克,白芍6克,當歸6克,人參4.5克,白術(shù)9克,陳皮3克,半夏6克。
【功能主治】生氣補血。主血虛不足。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女科切要》卷一
【處方】四物內(nèi)加玄胡1兩,苦楝1兩,檳榔,木香半兩。
【功能主治】婦人經(jīng)事欲行,臍腹絞痛,痛經(jīng)及血淋。
【摘錄】《保命集》卷下
【處方】山梔、肉桂、澤瀉、豬苓、熟地、丹皮、山茱萸、黑附子、門冬。
【功能主治】下元冷憊,心火上炎,渴欲飲水;或腎不能扶養(yǎng),常吐痰嗽,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女科萬金方》
【處方】四物湯4兩,黃耆1兩,甘草1兩,茯苓1兩,白術(shù)1兩。
【功能主治】傷寒營衛(wèi)俱虛,畏寒發(fā)熱,飲食減少,或病后血氣虛損,四肢不收,手足漸麻;婦人傷寒,汗下后,飲食減少,血虛者;營衛(wèi)俱虛,畏寒發(fā)熱。
【各家論述】《張氏醫(yī)通》:八珍、八物功用懸殊,以人參專補臟腑元氣,黃耆惟司營衛(wèi)開合也。世人每謂黃耆代人參,恒用八物補益臟腑之氣,大力噴飯。
【摘錄】《元戎》
【處方】白術(shù)、人參、黃耆、茯苓、川芎、熟地黃、當歸、芍藥各等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益氣和血。主心肺虛損,皮聚而毛落;血脈虛損,婦人月水愆期。
【用法用量】每服5-7錢,水1盞,煎至7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保命集》卷下
【別名】八物散
【處方】桂心3分,當歸3分,川芎3分,前胡3分,防風3分,芍藥1兩半,甘草(炙)半兩,茯苓半兩。
【功能主治】厥陰傷風,惡風而倦,自汗,小腹急痛,寒熱如瘧,骨節(jié)煩疼,其脈尺寸俱微而遲者。
【用法用量】八物散(《醫(yī)學入門》卷四)。
【摘錄】《三因》卷四
【處方】人參1錢,白術(shù)1錢,白茯1錢,歸身1錢,川芎1錢,白芍1錢,熟地1錢,黃耆(蜜炙)1錢,香附1錢,炙草5分。
【功能主治】經(jīng)水色淡。
【用法用量】生姜、大棗為引。更常服地黃丸。
【摘錄】《萬氏女科》卷一
【處方】當歸1兩,白芍藥1兩,熟地黃1兩,白術(shù)1兩,人參半兩,干姜(炮)半兩,茯苓半兩,桂半兩。
【功能主治】養(yǎng)血氣。主血敗不止,面色無光。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1兩,加生姜7片,水煎,食前服。
【摘錄】《云歧子脈訣》
【處方】當歸1兩,白術(shù)1兩,人參1兩,干姜1兩,附子(炮,去皮)半兩,白芍藥半兩,桂半兩,丁香3錢。
【功能主治】虛氣沖心,悶而不痛,手足冷,脈沉。
【用法用量】方中丁香用量原缺,據(jù)《普濟方》補。
【摘錄】《云歧子脈訣》
【別名】加味八珍湯
【處方】人參3錢,白茯苓3錢,當歸3錢,白芍3錢,小茴香3錢,熟地3錢,白術(shù)4錢,川芎4錢,甘草1錢,柴胡1錢,香附1錢。
【功能主治】補氣血,扶脾胃,調(diào)經(jīng)水。主室女17-18歲,經(jīng)脈不通,或阻百日,或半年,顏色有異,飲食少進,寒熱往來,四肢困倦,頭疼目眩,腹疼惡心,煩熱嘔吐,腹脹,此脾胃氣血虛弱,誤食生冷使然。
【用法用量】加味八珍湯(《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二)。
【摘錄】《女科萬金方》
【處方】白芍5錢,山藥5錢,當歸1兩,熟地1兩,麥冬1兩,甘草5分,丹皮3錢,沙參3錢。
【功能主治】補氣益血。主失血之后,不知節(jié)勞慎色,以致內(nèi)熱煩渴,目中生花見火,耳內(nèi)蛙聒蟬鳴,口舌糜爛,食不知味,鼻中干燥,呼吸不利,怠惰嗜臥。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辨證錄》卷八
【處方】黃耆、茯苓、熟地黃、川芎、當歸、人參、菊花、白芍。
【功能主治】虛損血枯,上攻眼目澀痛。
【用法用量】每于半饑時溫服。
【摘錄】《銀海精微》卷下
【處方】人參、甘草、白芍、白術(shù)、當歸、干姜、川芎、茯苓、熟地。
【功能主治】死胎下后用此調(diào)理。主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宋氏女科》
【處方】白芷1錢5分,羌活(上部身體不痛不用)2錢,砂仁2錢,桂皮(無寒不用)2錢,白術(shù)2錢,香附2錢5分。
【功能主治】室女13-14歲行經(jīng),或行或痛,或發(fā)熱,身體不寧,口苦面紅,寒熱不定,頭目暈花。
【用法用量】分2帖。加生姜3片,蔥3根,水煎,空心熱服。
【摘錄】《女科旨要》卷一
【處方】人參、黃耆、甘草、白術(shù)、當歸、川芎、白芍、地黃各等分。
【功能主治】痘瘡復起,漿膿如瘡疥。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種痘新書》卷十二
【處方】人參3錢,白術(shù)3錢,茯苓3錢,甘草1錢,陳皮1錢,芎?1錢5分,當歸3錢,熟地黃3錢,白芍1錢5分。
【功能主治】曾孕十月而不產(chǎn)。
【用法用量】上作1服。以水1升,煮4合,日1服。
【摘錄】《產(chǎn)孕集》上篇引《回春》
以上就是本文對于八物湯這種方劑的介紹了,現(xiàn)代人在物質(zhì)水平提高了之后就開始關(guān)注養(yǎng)生了,這對于我們大家的身體還是非常好的。關(guān)于養(yǎng)生的方法是有很多的,大家一定要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方劑就是治病的藥方。中藥方劑涵蓋了人體各個系統(tǒng)的調(diào)理,并對其有顯著地療效。八味湯就是一種被廣泛應用的方劑,你了解它的功效嗎?
【處方】吳茱萸(湯洗七次)干姜(炮)各60克 木香 橘紅 肉桂(去粗皮)丁香 人參(去蘆頭)當歸(洗,焙)各30克
【制法】上藥嚼咀。
【功能主治】脾胃虛寒,氣不升降,心腹刺痛,大便滑瀉。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不拘時侯,溫服。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六
【處方】人參 干姜 白術(shù) 甘草各60克 橘紅 茯苓 附子 縮砂仁各30克
【制法】上藥嚼咀。
【功能主治】泄瀉,不思飲食,水谷不化者。
【用法用量】2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30毫升,空腹時熱服。
【摘錄】《易簡方》
【處方】熟地3錢,萸肉1錢,山藥1錢5分,茯苓1錢,澤瀉8分,麥冬1錢,肉桂3分,制附子3分(此2味胎中慎用)。
【功能主治】下焦虛寒,胎氣陰冷,致患轉(zhuǎn)胞,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水煎,涼服。
【摘錄】《產(chǎn)科心法》卷上
【處方】懷熟地3錢,山茱肉2錢,肉桂5分,熟附子5分,牡丹皮1錢,山藥2錢,川牛膝1錢半,茯苓1錢,澤瀉1錢。
【功能主治】產(chǎn)后陰虛發(fā)喘,氣上逆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徹》卷四
以上就是對中藥方劑八味湯的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其實生病不怕,怕的就是有些人明知生病了卻不肯去看病更不肯醫(yī)治,這種心態(tài)是不能有的,如若不然的話,會使自己的健康受損。
說到八君子湯有些人可能會感到很陌生,實際上它是 一種中藥方劑。今天大家就一起來聊聊八君子湯的功效與作用等相關(guān)小常識。
【處方】人參 白茯苓 白術(shù)各3克 炙草1.5克 半夏3克 廣皮2.4克 蒼術(shù)2.4克 當歸7.5克
【功能主治】脾胃濕痰內(nèi)盛,時時帶下,經(jīng)行而帶癥益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陳囊庵婦科補解》卷一
【處方】當歸4.5克,生地4.5克,香附4.5克,地榆4.5克,茯苓2.4克,澤瀉2.4克,黃連2.4克,山萸肉2.4克,燈心30根。
【功能主治】健脾燥濕。主氣不攝血,脾虛兼濕痰。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陳素閹婦科補解》卷一
【處方】人參1錢,白茯苓1錢,白術(shù)1錢,炙草5分,半夏1錢,廣皮8分,蒼術(shù)8分,當歸2錢5分。
【功能主治】補脾祛濕。主脾虛兼濕痰,經(jīng)行見赤白帶下,或隨血而下,或時時帶自下。
【各家論述】方中四君子補脾虛,二陳祛濕痰,加蒼術(shù)燥濕運脾、當歸和營養(yǎng)血。
【摘錄】《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一
由上文可知八君子湯的原料是幾種我們生活中都不算陌生的中藥材,對某些疾病特別有效果,參照上面的功效和主治疾病,如果有需要的話,不妨試一試。
中藥是目前毒副作用最少的藥物,附子八物湯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中藥方劑,那么它主治哪些病?注意事項有哪些?用量及成分需要多少?接下來就為大家一一解答。
【別名】人參附子湯(《御藥院方》卷一)、附子湯(《玉機微義》卷四十八)。
【處方】附子(炮,去皮、臍)干姜(炮)芍藥 茯苓 甘草(炙)桂心各90克 白術(shù)120克 人參90克
【制法】上藥研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風歷節(jié),四肢疼痛,如槌打不可忍;瘡瘍陽氣脫陷,嘔吐畏寒,泄瀉厥逆。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去滓,空腹時服。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三
【別名】附子八味湯、人參附子湯、八物附子湯
【處方】附子3兩,干姜3兩,芍藥3兩,茯苓3兩,人參3兩,甘草3兩,桂心3兩,白術(shù)4兩(1方去桂,用干地黃2兩)。
【功能主治】風寒濕痹,四肢關(guān)節(jié)痛不可忍;瘡瘍陽氣脫陷,畏寒吐瀉,四肢厥逆。
【用法用量】附子八味湯(《準繩·類方》卷四引《活人書》)、人參附子湯(《御藥院方》卷一)、八物附子湯(《杏苑》卷七)。
【摘錄】方出《千金》卷八,名見《三因》卷三
【處方】川芎1錢,白芍1錢,熟地1錢,人參1錢,白術(shù)1錢,茯苓1錢,當歸1錢,附子1錢,肉桂5分,木香3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流注,房欲后陰虛受寒,致生腫塊,又或遍身腿腳疼痛,不能步履。
【用法用量】以水2鐘,加生姜3片,大棗1枚,煎8分,空腹服。
【摘錄】《外科正宗》卷七
通過本文,相信你學到更多的附子八物湯食用方法了吧!附子八物湯可以增強我們身體的抵抗力,調(diào)理各個系統(tǒng)的機能,了解了附子八物湯這么多的功效,大家不妨試一試。
說到八仙湯,大家應該能猜到這是一種中藥的方劑,但是這個方劑是用來治療什么病癥的,很多人卻不是很清楚。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番。
【處方】赤茯苓2錢,麥門冬2錢,知母2錢,前胡2錢,半夏曲2錢。
【功能主治】婦人常服溫補藥而積溫成熱,致發(fā)煩渴;血熱,經(jīng)下少而煩熱;虛熱,煩滿短氣;痰熱,煩渴而嘔吐;或妊娠煩躁;或產(chǎn)后氣虛,口干煩渴,心下悶痞。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1盞,入甘草3寸,煎至7分,空心熱服。
【摘錄】《普濟方》卷三五三
【處方】人參3分,米仁2錢,花粉1錢2分,皂刺20個,蜂房7孔,浮麥1握,冷飯團3兩,琉璃灰7分半。
【功能主治】癘瘡結(jié)毒。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摘錄】《解圍元藪》卷四
【處方】當歸1錢,茯苓1錢,川芎7分,熟地7分,陳皮7分,半夏7分,羌活7分,白芍8分,人參6分,秦艽6分,牛膝6分,白術(shù)4錢,桂枝3分,柴胡4分,防風5分,炙甘草4分。
【功能主治】渾身麻木。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嵩崖尊生》卷十二
【處方】石膏、黃芩、二母、麻黃、杏仁、桔梗、甘草。
【功能主治】齁證因痰火者。
【摘錄】《醫(yī)學集成》卷二
【處方】馬兜鈴2兩半,桑根白皮2兩半,桔梗2兩半,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焙)3兩,白茯苓(去黑皮)3兩,柴胡(去蘆頭)3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100枚。
【制法】上藥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久患氣嗽,發(fā)即奔喘,坐臥不安,喉中氣欲絕。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煎取8分,去滓溫服。頻服3兩劑,愈。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五
通過上文對八仙湯的介紹我們不難看出,在對藥物進行選擇的時候,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適合的,我們一定要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這樣才能更好更快的治愈疾病。
由于現(xiàn)代人的飲食習慣有很大的變化,疾病的發(fā)生也越來越頻繁,帶來的影響非常不好,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大家的免疫力抵抗疾病呢?其實除了防治各種病外,還可以通過飲食進行調(diào)理,中醫(yī)給大家推薦了一款食療方劑八味知母湯,一起來看看吧。
【別名】知母湯
【處方】知母(焙)3分,芍藥3分,麥門冬(去心,焙)3分,柴胡(去苗)3分,澤瀉3分,石膏1兩半,黃芩(去黑心)半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數(shù)日不解,心躁煩亂,小腹脹急,臍下悶痛,大渴喘乏。
【用法用量】知母湯(《普濟方》卷一三三)。
【各家論述】《歷代名醫(yī)良方注釋》:傷寒數(shù)日不解,大渴煩亂,應為失水之征,但又小腹脹急,悶痛,是明顯的體液代謝失調(diào)。這與單純脫水是有所區(qū)別的。大渴心煩,養(yǎng)陰是正法,所以用知母、麥冬;表癥不解而用柴胡;心躁煩亂,用石膏、黃芩清熱;小腹脹急,用澤瀉利尿;芍藥有活血作用,改善全身循環(huán),糾正失調(diào)的功能。處方組成藥物雖只八味,立法范圍則考慮到各個不同的方面。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三
關(guān)于八味知母湯的相關(guān)知識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在現(xiàn)在的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養(yǎng)生方劑層出不窮,而且人們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已經(jīng)成為一個全民養(yǎng)生的時代了。
八風湯是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中藥方劑,對很多疾病都有不錯的效果,八風湯可以說是醫(yī)者喜用,患者樂意接受的一味方劑,但運用不當,服食方法不對,療效會減弱。下面來談談八風湯的主要功效與服用時候需要注意的事項,希望能夠為大家?guī)韼椭?/p>
【處方】防風(去叉)6兩,人參2兩,芎?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前胡(去蘆頭)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白芷半兩,甘草(炙)3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首風,頭目昏痛,肢體拘急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入薄荷5葉,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五
【處方】防風2兩,芍藥2兩,茯苓2兩,黃耆3兩,獨活4兩,當歸3兩,人參3兩,干姜3兩,甘草1兩(炙),大豆2升,附子大者1枚(炮)。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五緩六急不隨,身體不仁,下重,腹中雷鳴,失小便。
【用法用量】以水1斗,清酒2升,合煮取3升,分3服。
【注意】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酢物。
【摘錄】《外臺》卷十九引《深師方》
【處方】當歸、防己、人參、秦艽、官桂、防風、釵斛、芍藥、黃耆、甘草、川芎、紫菀、石膏、白鮮皮、川烏、川羌活、川獨活、黃芩、麻黃(去節(jié))、干姜、遠志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中風,半身不遂,言語謇塞,口眼?斜。
【用法用量】先灸臍下三百壯,后服此藥,永不再發(fā)。若不加灸,三年后仍發(fā)也。
【摘錄】《扁鵲心書·神方》
【處方】天雄5兩,當歸5兩,人參5兩,附子4兩,防風4兩,天門冬4兩,蜀椒4兩,獨活4兩,烏頭3錢,秦艽3錢,細辛3錢,白術(shù)3錢,干姜3錢,山茱萸半兩,五味子半兩,桔梗半兩,香白芷半兩,柴胡半兩,莽草半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中風,迷惑如醉,狂言驚悸,恍惚見鬼。
【用法用量】每服2錢,溫酒調(diào)下,1日3次。以身中覺如針刺者,藥行也。
【摘錄】《女科百問》卷下
從上面的介紹中我們知道八風湯有很多的作用與功效,它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很好的,大家可以在平時多關(guān)注一下八風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