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灸膏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乃長壽之伴侶,健康是長壽的朋友。”社會不斷發(fā)展,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了社會性的話題,很多人身體不好,和他們不注重養(yǎng)生有關系。有沒有更好的中醫(yī)養(yǎng)生方法呢?下面的內容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代灸膏的功效與作用,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代灸膏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是包含了一些大家比較熟悉的中藥材,是藥食同源的純天然配方,下面我們就去看看相關的介紹吧。
【處方】南星1兩,半夏1兩,白芷1兩,川烏1兩,川椒1兩,白及1兩,馬藺子1兩,乳香3錢,沒藥3錢(另研)。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腳氣腫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酒調,敷貼疼劇處,干則以熱水潤濕之,日換2次。
【摘錄】《普濟方》卷二四三
【處方】大附子(炮)、木香、吳茱萸(炒)、馬藺子、桂、蛇床子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每用藥半匙,白面半匙,以生姜汁同煎成膏,以方圓3寸紙花子上攤。
【功能主治】風濕痹,腰痛。
【用法用量】貼在臍下,油紙隔之,綿衣裹。自晚至明,一敷勝百壯。如腰痛,腰上貼之。
【摘錄】《御藥院方》卷八
【處方】木香、附子、吳茱萸、蛇床子、馬藺花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腎氣。
【用法用量】姜搗熱面攤開,貼痛處。
【摘錄】《普濟方》卷二五○
以上就是對中藥方劑代灸膏的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其實生病不怕,怕的就是有些人明知生病了卻不肯去看病更不肯醫(yī)治,這種心態(tài)是不能有的,如若不然的話,會使自己的健康受損。
yS630.Com相關推薦
我們知道中藥方劑有很多的分類,而不同的方劑功效作用也不一樣,那么你知道代針膏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枳殼1個(大者,去瓤),巴豆5錢(去皮)。
【功能主治】痔漏。
【用法用量】上藥將豆妝在枳殼內,線縛,罐內盛,醋煮干枳、豆,曬干研細,用絲線蘸濕展藥,敷痔根上;津調代針膏,敷瘡頭尖。敗肉自去。
【注意】如頑漏日久不可用。
【摘錄】《袖珍》卷三
【處方】乳香2分,白丁香5分(細直者是),巴豆5分(去殼,炒焦),堿各5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瘡瘍膿熱不潰。
【用法用量】熱水調,點瘡頭上,常以堿水潤之,勿令干。
【摘錄】《外科發(fā)揮》卷一
看完了上文對于代針膏的一些介紹,我們可以感受到中醫(yī)文化是中國五千年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塊艷麗的瑰寶,淵遠流長博大精深,有許多方面值得我們去探索。
有人不愛吃方劑,因為覺得有股苦澀味,其實大多數(shù)的方劑的味道確實不怎么好入口。但中藥方劑卻能很好的治愈疾病。代參膏就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劑。
【處方】潞黨參、綿黃耆、于潛術、桂園肉各等分。
【制法】熬成膏子,加白冰糖收貯。
【功能主治】補中氣,生津液,潤肺健脾,開胃進食;常服補諸虛,除百病。主心脾兩虧,氣血衰弱,心悸神疲,畏寒自汗。
【用法用量】滾水調服。
【摘錄】《中國醫(yī)學大辭典》
【處方】嫩黃耆5錢(肚嫩而箭樣者,銼片用),白歸身(截去頭尾,酒洗凈泥)5錢,肥玉竹1兩,化州橘紅3錢(如無真者,用新陳皮去凈白亦可)。
【制法】共入砂鍋內,用天泉水熬成膏。
【功能主治】大補氣血。主
【用法用量】每早滾水調服。
【摘錄】《驗方新編》卷十一
【處方】于術10斤(白米泔水浸3晝夜,洗凈浮皮,蒸曬10次,有脂沾手為度)。
【制法】切片熬膏,1火收成,滴紙不化;用白茯苓10斤,春末,水飛去浮,只取沉者,蒸曬10次,沾手如膠,與術膏攪勻。
【功能主治】補益。主
【用法用量】每服2許,米湯送下。
【摘錄】《本草綱目拾遺》卷三引《楊春涯驗方》
以上就是對代參膏配方的詳細介紹,是一個不錯之選,不過制作的時候需要適量,過多會造成資源浪費也對身體有很大影響。
俗話說,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所以人們在現(xiàn)如今生活極大豐富的情況下,對養(yǎng)生的追求也更加的迫切,中醫(yī)方劑一直都是養(yǎng)生的重要方法,那么活絡內灸膏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又有什么功效作用呢?接下來為大家一一解答。
【處方】當歸1兩,黃耆1兩,白芷1兩,芍藥1兩,半夏1兩,木鱉子1兩,銅青1兩,白膠香1斤半,乳香1兩,沒藥1兩,麻油1斤。
【制法】將前6味銼碎,入油內熬至白芷焦色,濾去滓,下白膠香,煎至黑色,次下乳、沒、銅青末,攪勻。
【功能主治】閃肭筋骨,一切無名腫毒疼痛。
【用法用量】用時隨病大小,厚紙攤貼患處。
【摘錄】《奇效良方》卷五十四
以上就是活絡內灸膏的一個介紹, 希望通過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對于這一個養(yǎng)生方劑的選擇問題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們運用一些比較科學的方法去,幫助自己達到養(yǎng)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
生活中誰還不遇到個疾病阿?患病以后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及時就醫(yī),選擇最好的治療藥物進行治療才是最關鍵的事情。因此,目前我們推出了一種叫做代溫灸膏的藥物,這種藥物對于解熱鎮(zhèn)痛具有非常顯著的效果,您不妨試試。該藥物沒有任何副作用,您可以放心接受治療。
【藥品名稱】
通用名稱:代溫灸膏
商品名稱:代溫灸膏
拼音全碼:DaiWenJiuGao
【主要成份】辣椒、肉桂、生姜、肉桂油。輔料為橡膠、松香、氧化鋅、羊毛脂。
【性 狀】本品為橘黃色的片狀橡膠膏;氣芳香。
【適應癥/功能主治】溫通經(jīng)脈,散寒鎮(zhèn)痛。用于風寒阻絡所致的痹病,癥見腰背、四肢關節(jié)冷痛;寒傷脾胃所致的脘腹冷痛、虛寒泄瀉;慢性風濕性關節(jié)炎、慢性胃腸炎見上述證候者。
【規(guī)格型號】4cm*4cm*8貼*5袋
【用法用量】外用。根據(jù)病證,按穴位貼一張。
【不良反應】尚不明確。
【禁 忌】孕婦禁用。
【注意事項】1.本品為外用藥,皮膚破潰處禁用。 2.忌生冷食物,避風寒。 3.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者應在醫(yī)師指導下使用。 4.本品為對癥用藥,治療慢性風濕性關節(jié)炎、慢性胃腸炎應去醫(yī)院就診。 5.貼敷部位如有明顯灼燒感或瘙癢、局部紅腫等情況,應停止用藥并去醫(yī)院就診。 6.用藥7天癥狀無緩解,應去醫(yī)院就診。 7.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8.藥品性狀發(fā)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9.兒童必須在成人監(jiān)護下使用。 10.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藥物相互作用】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fā)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貯 藏】密閉,置陰涼處。
【包 裝】復合膜袋包裝。4cm*4cm/貼*8貼/袋*5袋/盒。
【有 效 期】24 月
【執(zhí)行標準】《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
【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43020966
【生產企業(yè)】湖南富興飛鴿藥業(yè)有限公司
看晚上面對于代溫灸膏的介紹,您對于該藥物的治療范圍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嗎?解熱鎮(zhèn)痛是一種人體內部經(jīng)脈不暢所出現(xiàn)的問題,必須要得到及時的治療才能讓身體恢復一個正常的循環(huán)狀態(tài),只有這樣才能保持健康。
中醫(yī)學認為,萬寶代針膏是一種非常好的中藥方劑。把中藥材進行適當?shù)募庸?,然后再按一定比例進行調配,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說的萬寶代針膏。
【處方】硼砂 血竭 輕粉各3克 蟾酥1.5克 麝香0.3克 蜈蚣(金頭者)1條 腦子少許 雄黃3克
【制法】上藥研為細末,人蜜調和為膏。
【功能主治】治諸腫惡瘡,腫核赤暈,已自成膿,不肯用針刺膿,此藥代之。但用小針點破瘡頭,卻上膏藥,膿即自潰。
【用法用量】看瘡有頭處,用小針挑破,以藥少許,攤在紙上,貼患處,次日其膿自出。如腋下有核,名暗疔瘡,或有走核,可于腫處亦如前用針挑破之。
【注意】忌食雞、羊、魚、酒、面等物。
【摘錄】《普濟方》卷二七五引《德生堂方》
以上就是關于萬寶代針膏的相關小常識,其實生活中有許多的養(yǎng)生小常識都是我們不知道的,我們平時可以多多了解一些,就能很容易的達到養(yǎng)生的效果了。
風濕類疾病一直都是目前一個比較普遍的病種,特別是遇到降雨天氣,風濕患者的難受是常人無法想象的。及時治療風濕疾病是我們必須進行的一件事。選擇代溫灸膏(飛鴿牌)進行風濕類疾病的治療擁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讓患者盡快擺脫風濕類疾病是我們的宗旨,下面我們來看看關于代溫灸膏(飛鴿牌)的介紹吧。
【藥品名稱】
通用名稱:代溫灸膏
商品名稱:代溫灸膏(飛鴿牌)
【適應癥/功能主治】溫通經(jīng)脈,散寒鎮(zhèn)痛。代溫灸膏用于風寒阻絡所致腰背、四肢關節(jié)冷痛;及風寒內停引起的脘腹冷痛,虛寒泄瀉;慢性虛寒型胃腸炎、慢性風濕性關節(jié)炎見上述證候者。
【規(guī)格型號】5cm*7cm*2貼*8袋
【用法用量】外用,根據(jù)病證,按穴位貼一張。
【有 效 期】0 月
【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43020966
【生產企業(yè)】湖南飛鴿藥業(yè)有限公司
【主要成份】辣椒肉桂生姜肉桂油
【性狀】本品為橘黃色的片狀橡膠膏;氣芳香。
以上內容介紹了代溫灸膏(飛鴿牌)的各種功效和用藥原則,盲目的選擇藥物治療只會浪費金錢和時間,對于疾病沒有任何幫助。采用代溫灸膏(飛鴿牌)進行治療可以很好的治愈各種風濕跌打類疾病,讓您的生活從此不再受到疾病的困擾。風濕病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樣不能治愈,只要選對藥物就可以治好。
大黃是中藥中的一種,可以治療的疾病非常的多,例如大黃可以治療心氣不足、吐血衄血的癥狀,還可以給產婦治療奶癰、產后惡血沖心、胎衣不下等疾病,如果有大便秘結疾病的話也可以用大黃搭配牽牛頭進行治療。想要了解代黃的功效與作用,以及大黃醫(yī)治疾病的藥房可以閱讀下面內容。
1、大黃治火丹赤腫遍身:大黃磨水頻刷之。(《救急方》)
2、大黃治腸癰,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fā)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shù)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大黃四兩,牡丹一兩,桃仁五個個,瓜子半升,芒硝三合。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納芒硝,再煮沸,頓服之,有膿當下,如無膿當下血。(《金匱要略》大黃牡丹湯)
3、大黃治心氣不足,吐血衄血: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金匱要略》瀉心湯)
4、大黃治從高墜下,及木石所壓,凡是傷損,瘀血凝積,氣絕欲死,并久積瘀血,煩躁疼痛,叫呼不得及折傷等:大黃一兩(酒蒸),杏仁三七粒(去皮、尖).上研細,酒一碗,煎至六分,去滓,雞鳴時服,次日取下瘀血即愈。若便覺氣絕不能言,取藥不及,急擘開口,以熱小便灌之。(《三因方》雞鳴散)
5、大黃治奶癰:川大黃、粉草各一兩。上為細末,以好酒熬成膏,傾在盞中放冷,攤紙上貼痛處,仰面臥至五更。貼時先用溫酒調(服)一大匙,明日取下惡物,相度強弱用藥,羸弱不宜服。(《婦人良方》金黃散)
6、大黃治產后惡血沖心,或胎衣不下,腹中血塊等:錦紋大黃一兩,杵羅為末,用頭醋半升,同熬成膏,丸如梧桐子大,用溫醋化五丸服之,良久下。亦治馬墜內損。(《千金方》)
7、大黃,用之當分別其力,若取和厚深沉能攻病者,可用蜀中似牛舌片緊硬者。若取瀉泄駿快,推陳去熱,當取河西錦文者。凡有蒸,有生,有熟,不得一概用之?!侗静萏нz》
8、大黃治大便秘結:大黃二兩,牽牛頭末五錢。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有厥冷,用酒調三錢,無厥冷而手足煩熱者,蜜湯調下,食后微利為度。(《素問病機保命集》大黃牽牛丸)
9、 大黃除內服外,又可外敷治熱毒癰腫、水火燙傷,也是取它瀉火解毒的功效。
10、大黃治久患腹內積聚,大小便不通,氣上搶心,腹中脹滿,逆害飲食:大黃、芍藥各二兩。上二味末之,蜜丸,服如梧桐子四丸,日三,不知,可加至六、七丸,以知為度。(《千金方》神明度命丸)
11、大黃又可清化濕熱而用于黃疸,臨床多與茵陳、山梔等藥配伍應用;如將大黃研末,還可作為燙傷及熱毒瘡瘍的外敷藥,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12 、大黃,幽、并以北漸細,氣力不如蜀中者。今出宕州、涼州、西羌、蜀地皆有。陶稱蜀地者不及隴西,誤矣?!短票静荨?/p>
13、大黃治熱病狂語及諸黃:川大黃五兩(銼碎,微炒)。搗細羅為散,用臘月雪水五升,煎如膏,每服不計時侯,以冷水調半匙服之。(《圣惠方》雪煎方)
14、大黃治泄痢久不愈,膿血稠粘,里急后重,日夜無度,久不愈者:大黃一兩,細銼,好酒二大盞,同浸半日許,再同煎至一盞半,去大黃不用,將酒分為二服,頓服之,痢止。一服如未止,再服,以利為度,服芍藥湯和之,痢止,再服黃芩湯和之,以徹其毒也。(《素問病機保命集》大黃湯)
15、大黃用于大便燥結,積滯瀉痢,以及熱結便秘、壯熱苔黃等癥:大黃瀉下通便、清除積滯,故可用于大便不通及積滯瀉痢、里急后重、溏而不爽等癥;又因它能苦寒泄熱,蕩滌腸胃積滯,對于熱結便秘、高熱神昏等屬于實熱壅滯的癥候,用之可以起到清熱瀉火的作用。在臨床應用時,大黃常與芒硝、厚樸、枳實等配伍。
16、大黃治大人小兒脾癖,并有疳者:錦紋大黃三兩,為極細末,陳醋兩大碗,砂鍋內文武火熬成膏,傾在新磚瓦上,日曬夜露三朝夜,將上藥起下,再研為細末;后用硫黃一兩,官粉一兩,將前項大黃末一兩,三味再研為細末。十歲以下小兒,每服可重半錢,食后臨臥米飲湯調服。此藥忌生硬冷葷魚雞鵝一切發(fā)物。服藥之后,服半月白米軟粥。如一服不愈時,半月之后再服。(《昔濟方》于金散)
17、大黃治時行頭痛壯熱一二日:桂心、甘草、大黃各二兩,麻黃四兩。上四味,治下篩,患者以生熱湯浴訖,以暖水服方寸匕,日三,覆取汗,或利便瘥。丁強人服二方寸匕。(《千金方》水解散)
18、大黃是一味瀉火、破積、行瘀的要藥,使用少量,又有健胃作用,可隨配伍的不同而發(fā)揮它的特長。大黃配以芒硝,可攻下破積;配以附子,可溫陽降濁;配以茵陳,可清化濕熱;大黃配黃芩、黃連,可瀉火涼血;大黃配黃連、檳榔,可清熱導滯,用于濕熱下痢、里急后重;大黃配丹皮、赤芍、桃仁等,可活血祛瘀,用于血瘀經(jīng)閉、損傷瘀血或腸癰初起等癥;大黃少量,配合烏賊骨,可清熱而制酸,治胃痛泛酸、脘部灼熱等癥。
19、大黃用于產后瘀滯腹痛,瘀血凝滯、月經(jīng)不通,以及跌打損傷、瘀滯作痛等癥:大黃入血分,又能破血行瘀,故可用于上述瘀血留滯的實癥,在使用時須配合活血行瘀的藥物,如桃仁、赤芍、紅花等同用。
20、大黃治傷寒陽明腑證,陽邪入里,腸中有燥屎,腹?jié)M痛,譫語,潮熱,手足濈然汗出,不惡寒,痞滿燥實全見者,以此湯下之:大黃(酒洗)四兩,厚樸(炙,去皮)半斤,枳實(炙)五枚,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二升,去滓,納大黃,更煮取二升,去滓,納芒硝,更上微火一兩沸,分溫再服,得下,余勿服。(《傷寒論》大承氣湯)
21、大黃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癥瘕積聚,留飲宿食,蕩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谷道'),調中化食,安和五臟。《本經(jīng)》
22、大黃通宣一切氣,調血脈,利關節(jié),瀉壅滯、水氣,四肢冷熱不調,溫瘴熱痰,利大小便,并敷一切瘡癤癰毒?!度杖A子本草》
23、大黃治癰腫振焮不可觸:大黃搗篩,以苦酒和貼腫上,燥易,不過三,即瘥減不復作,膿自消除。(《補缺肘后方》)
24、大黃平胃,下氣,除痰實,腸間結熱,心腹脹滿,女子寒血閉脹,小腹痛,諸老血留結。《別錄》
25、大黃治口瘡糜爛:大黃、枯礬等分。為末以擦之,吐涎。(《圣惠方》)
26、大黃治婦人經(jīng)血不通,赤白帶下,崩漏不止,腸風下血,五淋,產后積血,癥瘕腹痛,男子五勞七傷,小兒骨蒸潮熱等證,其效甚速:錦紋大黃一斤,分作四份;一份用童尿一碗,食鹽二錢,浸一日,切曬;一份用醇酒一碗,浸一日,切曬,再以巴豆仁三十五粒同炒,豆黃,去豆不用;一份用紅花四兩,泡水一碗,浸一日,切曬;一份用當歸四兩,入淡醋一碗,同浸一日,去歸,切曬。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取下惡物為驗。未下再服。(《醫(yī)林集要》無極丸)
27、大黃用于火熱亢盛、迫血上溢,以及目赤暴痛,熱毒瘡癤等癥:大黃瀉下泄熱,有瀉血分實熱的功效,故又能用治血熱妄行而上溢,如吐血、衄血;對目赤腫痛、熱毒瘡癤等癥屬于血分實熱壅滯的癥候,可配黃連、黃芩、丹皮、赤芍等同用。
28、大黃治虛勞吐血:生地黃汁半升,川大黃末一方寸匕。上二味,溫地黃汁一沸,納人黃(末)攪之,空腹頓服,日三,瘥。(《千金方》)
29、大黃去五臟濕熱穢濁。治飲食停滯,胸脘脹痛,頭暈口干,二便秘結:大黃十斤,切作小塊,用泔水,浸透,以側柏葉鋪甑,入大黃,蒸過曬干,以好酒十斤浸之,再蒸收曬干。另用桑葉、桃葉、槐葉、大麥、黑豆、綠豆各一斤,每味煎汁蒸收,每蒸一次,仍用側柏葉鋪甑蒸過曬干,再蒸再曬。制后再用半夏、厚樸、陳皮、白術、香附、車前各一斤,每味煎汁蒸收如上法,蒸過曬干,再用好酒十斤,制透,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一、二錢,或為散亦可。(《銀海指南》清寧丸)
30、大黃治湯火灼傷:莊浪大黃(生研),蜜調涂之,不唯止痛,又且滅瘢。(《夷堅志》)
31、大黃治眼暴熱痛,眥頭腫起:大黃(銼,炒)、枳殼(去瓤,麩炒)、芍藥各三兩,山梔子仁、黃芩(去黑心)各二兩。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后臨臥服。(《圣濟總錄》大黃湯)
32、大黃治凍瘡皮膚破爛,痛不可忍:川大黃為末,新汲水調,搽凍破瘡上。(《衛(wèi)生寶鑒》如神散)
33、大黃治肺壅,鼻中生瘡,腫痛:㈠川大黃一分(生用),黃連一分(去須),麝香一錢(細研)。上藥,搗細羅為散,研入麝香令勻,以生油旋調,涂于鼻中。㈠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研為膏),川大黃一分(生為末)。上藥相和令勻,以豬脂調涂鼻中。(《圣惠方》)
34、大黃主寒熱,消食,煉五臟,通女子經(jīng)侯,利水腫,破痰實,冷熱積聚,宿食,利大小腸,貼熱毒腫,主小兒寒熱時疾,煩熱,蝕膿,破留血?!端幮哉摗?/p>
35、大黃治打仆傷痕,瘀血滾注,或作潮熱者:大黃末、姜汁調涂。一夜,黑者紫,二夜,紫者白也。(《瀕湖集簡方》)
灸香附這個名詞光用眼睛看的話可能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什么,當然一般的普通人可能是真不知道甚至還會以為可能沒見過.但是這個對于醫(yī)者來說那可是是經(jīng)常見到的東西.如果解釋的清楚一點那么肯定也會有很多的人會明白.因為灸香附是一種中藥藥材,而且藥用價值也很高,可以治療很多疾病.
中醫(yī)的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不是西醫(yī)所能比擬的.中醫(yī)講究的是治本,而西醫(yī)講究的是哪痛治哪!中醫(yī)比起西醫(yī)來要詳細的多.不過不管是中醫(yī)還是西醫(yī)它們都各自有各自的優(yōu)點和缺點.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們也很好的將這兩種醫(yī)學結合在一起.
香附味辛、微苦、微甘,性平.歸肝、脾、三焦經(jīng).行氣解郁,調經(jīng)止痛.用于肝郁氣滯,胸、脅、脘腹脹痛,消化不良,胸脘痞悶,寒疝腹痛,乳房脹痛,月經(jīng)不調,經(jīng)閉痛經(jīng).
《別錄》:"主除胸中熱,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氣,長須眉."
《唐本草》:"大下氣,除胸腹中熱."
《醫(yī)學啟源》:"快氣."
李杲:"治一切氣,并霍亂吐瀉腹痛,腎氣,膀胱冷,消食下氣."
《湯液本草》:"治崩漏."
《滇南本草》:"調血中之氣,開郁,寬中,消食,止嘔吐."
《綱目》:"散時氣寒疫,利三焦,解六郁,消飲食積聚,痰飲痞滿,跗腫,腹脹,腳氣,止心腹、肢體、頭、目、齒、耳諸痛,癰疽瘡瘍,吐血,下血,尿血,婦人崩漏帶下,月候不調,胎前產后百病."
香附的作用
脘腹脹痛
香附可用于肝氣郁結之胸脅及胃腹脹痛.配柴胡、青皮治胸脅痛.配高良姜治胃寒痛.
調經(jīng)止痛
中醫(yī)認為,香附可用于肝氣郁結之月經(jīng)不調、小腹脹痛.配艾葉治寒凝氣滯之行經(jīng)腹痛.
對子宮的作用
香附能抑制離體子宮的收縮,對子宮肌張力的弛緩作用,而且香附所含的油有微弱的雌激素作用.
鎮(zhèn)痛作用
用小鼠電盤刺激法,香附子(采自貴陽)20%醇提取物0.5毫升/20克體重皮下注射,能明顯提高小鼠痛閾.
抗菌作用
香附塊根有抗菌作用,其提取物對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比如香附揮發(fā)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對宋內氏痢疾桿菌亦有效.
麻醉作用
科學研究表明,香附有麻醉作用.
解熱作用
香附醇提取物對發(fā)熱有解熱作用.
降溫作用
實驗表明,香附可以降低直腸的體溫.
抗炎作用
對于炎癥引起的腳腫等癥狀,香附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保護支氣管
香附對支氣管痙孿有保護作用.
止嘔吐
中醫(yī)認為,香附可以止嘔吐,對于嘔吐犯惡的人,服用香附可以止嘔吐.
安神寧心
香附能夠安神,對于浮躁的心情導致的肝氣郁結,心煩意亂,香附可以穩(wěn)定情緒,安神寧心.
降壓
服用香附,可以使得血壓緩慢下降,可持續(xù)0.5~1小時.
強心
香附有強心和減慢心率作用,其強心的有效成分與生物堿、黃酮、苷類、酚類等均有關.
以上所說的都是灸香附的要用價值,灸香附不僅應用在中藥里面在一些西藥的配方里面也時常能見到灸香附的身影.有很多種類的疾病灸香附都可以起到一個治療的作用.不過是藥就有三分毒,雖然灸香附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但是也不能盲目的使用.而且使用像灸香附這樣的中藥藥材一定要在醫(yī)師的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