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參膏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千保健,萬保健,心理平衡是關鍵。千養(yǎng)生,萬養(yǎng)生,心理平衡是“真經”。隨著社會的進步,養(yǎng)生不再是一個玄而又玄的學問,我們不僅要知道養(yǎng)生,更要懂得養(yǎng)生。您對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看待的呢?請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代參膏的功效與作用》,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有人不愛吃方劑,因為覺得有股苦澀味,其實大多數的方劑的味道確實不怎么好入口。但中藥方劑卻能很好的治愈疾病。代參膏就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劑。
【處方】潞黨參、綿黃耆、于潛術、桂園肉各等分。
【制法】熬成膏子,加白冰糖收貯。
【功能主治】補中氣,生津液,潤肺健脾,開胃進食;常服補諸虛,除百病。主心脾兩虧,氣血衰弱,心悸神疲,畏寒自汗。
【用法用量】滾水調服。
【摘錄】《中國醫(yī)學大辭典》
【處方】嫩黃耆5錢(肚嫩而箭樣者,銼片用),白歸身(截去頭尾,酒洗凈泥)5錢,肥玉竹1兩,化州橘紅3錢(如無真者,用新陳皮去凈白亦可)。
【制法】共入砂鍋內,用天泉水熬成膏。
【功能主治】大補氣血。主
【用法用量】每早滾水調服。
【摘錄】《驗方新編》卷十一
【處方】于術10斤(白米泔水浸3晝夜,洗凈浮皮,蒸曬10次,有脂沾手為度)。
【制法】切片熬膏,1火收成,滴紙不化;用白茯苓10斤,春末,水飛去浮,只取沉者,蒸曬10次,沾手如膠,與術膏攪勻。
【功能主治】補益。主
【用法用量】每服2許,米湯送下。
【摘錄】《本草綱目拾遺》卷三引《楊春涯驗方》
以上就是對代參膏配方的詳細介紹,是一個不錯之選,不過制作的時候需要適量,過多會造成資源浪費也對身體有很大影響。
yS630.Com相關推薦
代灸膏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是包含了一些大家比較熟悉的中藥材,是藥食同源的純天然配方,下面我們就去看看相關的介紹吧。
【處方】南星1兩,半夏1兩,白芷1兩,川烏1兩,川椒1兩,白及1兩,馬藺子1兩,乳香3錢,沒藥3錢(另研)。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腳氣腫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酒調,敷貼疼劇處,干則以熱水潤濕之,日換2次。
【摘錄】《普濟方》卷二四三
【處方】大附子(炮)、木香、吳茱萸(炒)、馬藺子、桂、蛇床子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每用藥半匙,白面半匙,以生姜汁同煎成膏,以方圓3寸紙花子上攤。
【功能主治】風濕痹,腰痛。
【用法用量】貼在臍下,油紙隔之,綿衣裹。自晚至明,一敷勝百壯。如腰痛,腰上貼之。
【摘錄】《御藥院方》卷八
【處方】木香、附子、吳茱萸、蛇床子、馬藺花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腎氣。
【用法用量】姜搗熱面攤開,貼痛處。
【摘錄】《普濟方》卷二五○
以上就是對中藥方劑代灸膏的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其實生病不怕,怕的就是有些人明知生病了卻不肯去看病更不肯醫(yī)治,這種心態(tài)是不能有的,如若不然的話,會使自己的健康受損。
我們知道現在很多家庭都喜歡做各種各樣的藥膳方劑來服用,而一些經典的中藥方劑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哦,下面一起來看一下代溫灸膏有哪些功效作用吧。
【處方】辣椒、肉桂、生姜、肉桂油
【性狀】為橘黃色的片狀橡膠膏;氣芳香。
【炮制】以上四味,生姜、肉桂、辣椒分別粉碎成粗粉,用乙醇浸漬三次,第一次24小時,第二次72小時,第三次48小時,浸漬液濾過,合并濾液,回收乙醇,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30~1.35(70℃)的清膏,加入由橡膠、氧化鋅、松香等制成的基質,再加入肉桂油,混勻,制成涂料,進行涂膏,切段,蓋襯,切成小塊,即得。
【功能主治】溫通經脈,散寒鎮(zhèn)痛。用于風寒阻絡所致腰背、四肢關節(jié)冷痛;及風寒內停引起的脘腹冷痛,虛寒泄瀉;慢性虛寒型胃腸炎、慢性風濕性關節(jié)炎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用量】外用,根據病證,按穴位貼一張。
【貯藏】密閉,置陰涼處。
【摘錄】《中國藥典》
有關代溫灸膏的功效的問題就講解到這里,希望對您有幫助。雖然代溫灸膏的價值非常高,但是我們在食用的時候也要注意用量,一定要謹慎服用。
季節(jié)的交替容易引發(fā)一些疾病,讓人心情很低落。那么你知道有哪些中藥方劑有益健康呢?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種方劑參術膏。
【處方】人參7.5克 白術6克 桃仁 陳皮各3克 黃耆4.5克 茯苓3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主產后胞損,小便淋瀝。
【用法用量】水煎豬、羊胞,后入藥,作一服。
【摘錄】《丹溪心法》卷五
【處方】人參(切)白術各等分
【功能主治】主中風虛弱,諸藥不應,或因用藥失宜,耗傷元氣,虛證蜂起;產婦誤損尿胞,小便淋瀝。
【用法用量】上藥用水煎稠。湯化服之。
【摘錄】《證治準繩·類方》卷一
【處方】白術(土炒)240克 人參(去蘆)薏苡仁(炒)各120克 蓮肉(去心、皮)黃耆(蜜炙)各90克 白茯苓(去皮)60克 神曲(炒)60克 澤瀉 甘草(炙)各9克
【功能主治】主脾胃虧損,或脹或瀉。
【用法用量】用水20升,煎至10升,去滓,熬成膏。每次1匙,用開水送下,一日三次。
【摘錄】《攝生秘剖》卷四
【處方】上好人參半斤(切片,用水5大碗砂鍋內侵火熬至3碗,將滓再煎汁1碗,共享密絹濾清,復熬稠厚,瓷碗內收貯聽用),云片白術6兩,淮慶熟地6兩(俱熬,同上法)。
【制法】以上三膏各熬完畢,各用瓷碗盛之,頓入水中,待冷取出,蓋勿泄氣。
【功能主治】補氣補脾并補血。主癰疽、發(fā)背等癥,大膿后氣血大虛。
【用法用量】此膏用于清晨并臨睡時各進一次,自然強健精神,頓生氣血,新肉易生,瘡口易合,任瘡危險勢大膿多者,可保終無變癥。夏炎天熱恐膏易變,分作二次熬用亦好,愈后能服,須發(fā)變黑,返老還童。按:本方方名,《瘍醫(yī)大全》引作“參術地黃膏”。
【摘錄】《外科正宗》卷一
【處方】人參1斤,白術(土炒)1斤,薏苡仁8兩(炒熟),蓮肉6兩(去皮心),黃耆4兩(蜜炙),茯苓(去皮)4兩,神曲(炒)2兩,澤瀉5錢,甘草(炙)5錢。
【功能主治】虛勞,脾胃虛弱,不能運用,或脹或瀉。
【用法用量】水2斗,煎1斗,去滓,再熬成膏。或為細末,每服2-3錢,飲湯調下。
【各家論述】《攝生秘剖》:《經》曰: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苦以泄之。白術苦甘,是以為君;東垣曰:脾胃虛則氣不足,人參甘溫補氣是以為臣;氣不足者,肉分不充,故佐以黃耆;土虛則不能生金,故佐以苡仁;虛則補其母,故佐以蓮肉;土惡濕,虛則水寡于畏,故佐以茯苓,澤瀉;土虛不能散精輸肺,故佐以神曲,通五方之氣于太陰,和諸藥之性而無忤者,甘草為使之力也。
【摘錄】《醫(yī)統(tǒng)》卷四十六
【處方】人參、白術各等分。
【功能主治】補中氣,健脾胃。主脾胃虛弱,食少泄瀉,消瘦;并治婦人陰脫,產后淋瀝。
【用法用量】水煎稠,湯化服。
【摘錄】《外科樞要》卷四
看完了上面的介紹后,大家是否對參術膏有一定的了解了呢。其實參術膏本身是沒有什么害處的,但是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有些人不適合服用,所以大家一定要在吃之前,咨詢醫(yī)生,問清楚后再食用。
中藥方劑是一種治療疾病的非常好的方法,那么你知道參杏膏嗎?它是由哪幾種藥材組成的呢?它應該如何食用呢?今天就來為大家一一解答。
【處方】人參5錢,款冬花5錢,訶子5錢,貝母5錢,五味子5錢,桑白皮5錢,紫菀5錢,杏仁5錢,阿膠5錢,茯苓5錢,甘草5錢。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
【功能主治】止咳嗽,化痰。主
【用法用量】每服1丸,不拘時候含化。
【摘錄】《串雅外編》卷三
【處方】人參、阿膠(炒)、杏仁(麩炒)、款冬花、五味子、甘草、訶子(炮,去核)、貝母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練蜜為丸,如雞頭實大。
【功能主治】小兒久新咳嗽氣急,惡心有痰,不食,咯血。
【用法用量】3歲1丸,白湯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八七引《全嬰方》
【處方】人參半錢(去蘆),杏仁半錢(去,皮尖),川升麻半錢(煨),甘草2錢(炙)。
【制法】上為極細末。
【功能主治】小兒變蒸潮熱。
【用法用量】百日以前每服1字,用麥門冬(去心)前湯,食遠調服。
【摘錄】《幼科類萃》卷三
服用參杏膏來進行治療是個緩慢的過程,但是只要積極接受治療并樂觀應對,肯定會有療效的。
中醫(yī)的很多東西都神秘莫測,讓人充滿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參砂膏作為中藥方劑的一種,也是非常的神奇,不僅治愈療效好,而且應用廣泛,那么大家知道參砂膏的成分是哪些嗎?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朱砂、人參、南星(炮)、茯神、遠志肉(姜汁浸,焙)、天麻、白附子、僵蠶(炒)各等分,硼砂半倍,麝香少許。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膏,如梧桐子大,金箔為衣。
【功能主治】通心氣,除膈熱,去痰壅。主小兒驚風。
【用法用量】每服1丸,麥門冬湯調下。
【摘錄】《直指小兒》卷一
【處方】朱砂5錢,牙消,雄黃(水飛)2錢半,麝香1錢,金箔15片,銀箔15片,真白附子3錢,枳殼(麩炒)3錢,川芎4錢,白茯苓4錢,人參2錢,黃連2錢,遠志肉2錢。
【制法】前5味另研勻,后7味共為末和勻,蜜為丸,如芡實大。
【功能主治】通心氣。主小兒癇。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麥門冬煎湯送下。
【摘錄】《育嬰秘訣》卷二
參砂膏采用傳統(tǒng)的幾種純天然中藥材制成,對一些病癥有著極好的治療效果,而且無絲毫的副作用,對一些患者來說,的確是一種非常明智的選擇。
許多喜歡養(yǎng)生的人士都知道參術地黃膏,但是你們知道怎樣正確的利用參術地黃膏嗎?參術地黃膏的功效有哪些呢,不太清楚的話就接著往下看吧!
【處方】黨參8兩,冬術6兩,熟地1斤,茯苓4兩,淮山藥3兩,炙甘草2兩,炒當歸3兩,炒白芍3兩,炙黃耆4兩,阿膠6兩,杜仲2兩,遠志2兩,廣木香1兩,廣皮2兩,桂圓肉8兩,黑棗1斤,生姜2兩。
【制法】共煎3次,榨凈去滓,將3次藥汁澄清濾過,收濃將阿膠烊入,加白蜜8兩煉熟,濾過收膏,約成膏3斤。
【功能主治】補氣養(yǎng)血。主男女氣血兩虧,頭暈心宕,食少胃呆,及一般虛弱諸癥。
【用法用量】每次5錢,開水沖服,1日2次。
【摘錄】《中藥成方配本》
通過本篇文章對參術地黃膏的相關介紹,我們可以詳細的了解到參術地黃膏對疾病癥狀的緩解。如果患者服用此類藥物效果不明顯,可以及時的接受治療并咨詢醫(yī)師的建議。在日常堅持鍛煉也是能夠緩解疾病的癥狀的。
說到養(yǎng)生,其實就是指人們通過各種方法是身體變得更加健康,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F如今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人們經常用到的有保健品養(yǎng)生和食物養(yǎng)生,其中最為科學和健康的是食物養(yǎng)生,而偏方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下參芪保胎膏這個對人體有著很多好處的偏方吧。
參芪保胎膏
【來源】經驗方
【原料】人參15克 黃芪30克 生地20克 阿膠30克 白蜜100克
【制法】先將人參、黃芪、生地加水500克煎兩次,取汁濃縮至300克;阿膠加水100克隔水蒸化,然后在人參、黃芪、生地濃縮汁中加入阿膠和白蜜100克,收膏(共500克)裝瓶。
【用法】每服20克,每日3次。
【功效】補氣,滋陰止血。適用于氣陰兩虛的先兆性流產;亦適宜于身體虛弱、有習慣性流產史的孕婦。
本文說了這么多,那么大家對于參芪保胎膏這種偏方記住了多少呢?其實它都是用生活中我們很熟悉的一些食材做成的,有需要的話大家不妨試一試。
中醫(yī)學認為,萬寶代針膏是一種非常好的中藥方劑。把中藥材進行適當的加工,然后再按一定比例進行調配,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說的萬寶代針膏。
【處方】硼砂 血竭 輕粉各3克 蟾酥1.5克 麝香0.3克 蜈蚣(金頭者)1條 腦子少許 雄黃3克
【制法】上藥研為細末,人蜜調和為膏。
【功能主治】治諸腫惡瘡,腫核赤暈,已自成膿,不肯用針刺膿,此藥代之。但用小針點破瘡頭,卻上膏藥,膿即自潰。
【用法用量】看瘡有頭處,用小針挑破,以藥少許,攤在紙上,貼患處,次日其膿自出。如腋下有核,名暗疔瘡,或有走核,可于腫處亦如前用針挑破之。
【注意】忌食雞、羊、魚、酒、面等物。
【摘錄】《普濟方》卷二七五引《德生堂方》
以上就是關于萬寶代針膏的相關小常識,其實生活中有許多的養(yǎng)生小常識都是我們不知道的,我們平時可以多多了解一些,就能很容易的達到養(yǎng)生的效果了。
我們知道參術調元膏對人體健康是十分有益處的,市面上也很多參術調元膏,但你知道哪些人適合吃參術調元膏嗎?什么時候吃效果會更好?今天就給大家仔細分析下參術調元膏的相關知識。
【處方】雪白術1斤(凈去蘆油),揀參4兩(俱銼成片)。
【制法】入砂鍋內,將凈水10大碗,熬汁2碗,濾去滓,又熬,取汁2碗,去滓,將前汁共一處濾凈,文武火熬至2碗,加蜜半斤,再煎至滴水成珠為度,埋土3日取出。
【功能主治】扶元氣;健脾胃,進飲食,潤肌膚,生精脈,補虛羸,固真氣,救危急。主
【用法用量】每日服3-4次,白米湯下。
【摘錄】《回春》卷二
以上就是本文對參術調元膏的簡單介紹,大家平時也可以多了解下。參術調元膏和其他方劑有些相同的功效,但也有其特殊之處,在食用時大家可以根據自己所需達到的效果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