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味溫膽湯的功效與作用
溫湯養(yǎng)生季節(jié)。
終生保健,終生康??;終生養(yǎng)生,終生康寧。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養(yǎng)生越來越看重,那些不注重養(yǎng)生的人,必然會遭到生活的報復(fù)。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做的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十味溫膽湯的功效與作用”,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生病吃藥這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但是對于吃藥的時候我們還是需要先了解一下這些藥物的功效和一些注意事項等,以免出現(xiàn)問題,那么下面我們就了解一下十味溫膽湯這種中藥方劑。
【處方】半夏(湯洗七次)枳實(去瓤,切,麩炒)陳皮(去白)各90克 白茯苓(去皮)45克 酸棗仁(微炒)大遠(yuǎn)志(去心,甘草水煮,姜汁炒)北五味子 熟地黃(切,酒炒)條參各30克 粉草15克
【制法】上藥銼散。
【功能主治】治心膽虛怯,觸事易驚,或夢寐不祥,遂致心驚膽懾,氣郁生涎,變生諸證,或短氣悸乏,或復(fù)自汗,四肢浮腫,飲食無味,心虛煩悶,坐臥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大棗1枚,水煎服,不拘時服。
【摘錄】《世醫(yī)得效方》卷八
通過本文對于十味溫膽湯的一些介紹,我們知道隨著現(xiàn)在時代的不斷進(jìn)步,各式各樣的養(yǎng)生方法不斷的沖擊著人們的視線,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要選擇對適合自己的,因為不一樣的養(yǎng)生方劑是有針對性的。
ys630.coM延伸閱讀
俗話說,物質(zhì)基礎(chǔ)決定上層建筑,所以人們在現(xiàn)如今生活極大豐富的情況下,對養(yǎng)生的追求也更加的迫切,中醫(yī)方劑一直都是養(yǎng)生的重要方法,那么加味溫膽湯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又有什么功效作用呢?接下來為大家一一解答。
【處方】枳實(麩炒)、半夏(湯泡)、白茯苓(去皮)、橘紅、人參,各一錢半。竹茹、香柎、麥門冬、柴胡、桔梗,各一錢。甘草(半錢)。
【功能主治】治心膽虛怯,處事易驚,夢寐不安,氣[]生涎,涎與氣搏,變生諸證,或短氣困乏或復(fù)自汗,四肢浮腫,飲食無味,心虛煩悶,坐臥不安。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生姜三片,紅棗二枚,煎至一鐘,不拘時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半夏(泡七次)10.5克 竹茹 枳實(麩炒)各4.5克 陳皮6.6克 茯苓 甘草各3.2克 酸棗仁(炒)遠(yuǎn)志(去心)五味子 人參 熟地黃各3克
【制法】上銼一劑。
【功能主治】益氣補(bǔ)血,養(yǎng)心安神。治病后虛煩,不得臥,及心膽虛怯,觸事易驚,短氣悸乏。
【用法用量】姜、棗煎服。
【摘錄】《萬病回春》卷四
【處方】陳皮 半夏(制)茯苓各3克 甘草(炙)1.5克 枳實 竹茹 黃芩各3克 黃連2.4克 麥冬6克 蘆根3克
【制法】上藥銼碎。
【功能主治】清胃生津,降逆止嘔。治妊娠惡阻,胃中有熱,嘔吐,心中煩熱憒悶,喜飲涼漿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醫(yī)宗金鑒》卷四十六
【處方】香附7.2克 橘紅3.6克 半夏 竹茹 枳實各2.4克 人參 茯苓 柴胡 麥冬 桔梗各1.8克 甘草1.2克
【功能主治】行氣解郁,化痰養(yǎng)心。治失志郁抑,痰涎沃心,怔忡不寐者。
【用法用量】上藥加生姜3片、大棗2枚,水煎服。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六
【處方】姜竹茹9克,姜半夏9克,陳皮9克,云苓9克,炙甘草9克,枳實4.5克,葛根25克,丹參25克,鉤藤15克,生磁石15克。
【功能主治】平肝瀉火,化痰降氣。主肝陽上亢,痰火內(nèi)擾。(美尼爾氏綜合癥)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2劑。
【摘錄】張笑平方
【處方】橘紅、半夏、茯苓、甘草、竹茹、人參、黃連、川芎、生地、山梔、軟柴胡、當(dāng)歸身、白芍藥、酸棗仁、遠(yuǎn)志。
【功能主治】汗、吐、下后,虛煩不得眠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烏梅,水煎,調(diào)辰砂末服。
【摘錄】《傷寒全生集》卷四
【處方】人參1錢,甘草(炙)1錢,茯苓1錢,遠(yuǎn)志(去心)1錢,酸棗仁(炒,研)1錢,熟地1錢,枳實(麩炒)1錢,陳皮1錢,半夏(姜汁炒)1錢,五味子5分,生姜1錢。
【功能主治】汗下后不解,嘔而痞悶,或虛煩不眠,肉瞤筋惕者。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摘錄】《寒溫條辨》卷五
【處方】半夏、竹茹、陳皮、枳實、甘草、棗仁、人參、茯神。
【功能主治】傷寒陰挾陽,驚悸昏沉。太陽病后,膽寒,虛煩不得眠。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傷寒全生集》卷四
【處方】半夏(泡7次)3錢半,竹茹1錢半,枳實(麩炒)1錢半,陳皮2錢2分,茯苓1錢1分,甘草1錢1分,酸棗仁(炒)1錢,遠(yuǎn)志(去心)1錢,五味子1錢,人參1錢,熟地黃1錢。
【制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病后虛煩不得臥,及心膽虛怯,觸事易驚,短氣悸乏。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回春》卷四
【處方】人參2錢半,橘紅1錢,茯苓1錢,黃連(酒炒)1錢,軟苗柴胡1錢,當(dāng)歸身1錢,川芎1錢,白芍藥1錢,生地黃1錢,酸棗仁1錢,半夏7分,甘草5分,竹茹1團(tuán),生姜3片。
【功能主治】虛煩身振不得眠。
【用法用量】水2鐘,煎至1鐘,去滓溫服。
【摘錄】《準(zhǔn)繩·傷寒》卷五
【處方】陳皮1錢,半夏(制)1錢,茯苓1錢,甘草(炙)5分,枳實1錢,竹茹1錢,黃芩1錢,黃連8分,麥冬2錢,蘆根1錢。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妊娠惡阻因于胃熱者,嘔吐,心中熱煩憒悶,喜飲涼漿。體瘦惡阻多火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金鑒》卷四十六
【別名】參胡溫膽湯
【處方】枳實(麩炒)8兩4錢,半夏(湯泡7次)8兩4錢,竹茹8兩4錢,橘紅11兩3錢,白茯苓6兩3錢,甘草(炙)4兩1錢,香附1斤半,人參6兩3錢,柴胡6兩3錢,麥門冬6兩3錢,桔梗6兩3錢。
【功能主治】心膽虛怯,觸事易驚,夢寐不祥,異象感惑,遂致心驚膽懾,氣郁生涎,涎與氣搏,變生諸證,或短氣悸乏,或復(fù)自汗,四肢浮腫,飲食無味,心虛煩悶,坐臥不安。
【用法用量】參胡溫膽湯(《雜病源流犀燭》卷六)。
【摘錄】《袖珍》卷一
【處方】陳皮、半夏(姜制)、茯苓、麥冬(去心)、枳實(麩炒)、生甘草、竹茹、黃連(姜炒)。
【功能主治】小兒熱積胃中,食入即吐,口渴飲冷,嘔吐酸涎,身熱唇紅,小便赤色。
【用法用量】加燈心,水煎服。
【摘錄】《金鑒》卷五十二
通過上面對加味溫膽湯各個方面的詳細(xì)介紹,相信大家對于加味溫膽湯的用途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基本知道了加味溫膽湯對于一些疾病的功效。
清心溫膽湯以幾種常見的中藥材為主要原料,采用藥食同源的純天然中醫(yī)配方,經(jīng)現(xiàn)代先進(jìn)工藝技術(shù)提取精制而成,下面我們來看一看 清心溫膽湯有哪些功效與作用。
【別名】清心抑膽湯(《萬病回春》卷四)。
【處方】麥門冬(去心)2.4克 川芎1.8克 人參1.8克 遠(yuǎn)志(去心)1.8克 甘草1.2克 當(dāng)歸(酒浸)白芍(酒浸)白術(shù)(去蘆,炒)茯苓(去皮)陳皮3克 半夏(姜汁炒)枳實(麩炒)竹茹 石菖蒲 香附(炒)黃連(姜汁炒)各3克
【功能主治】治癇病,突然暈倒,身軟咬牙,吐涎沫,不省人事,醒后外觀如常人。
【用法用量】上藥銼作一劑。生姜煎服。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七
看完了本文對清心溫膽湯的介紹之后,大家是不是在碰到類似的癥狀時學(xué)會去應(yīng)用了呢,其實中藥相比西藥來說更加的治本,這也是很多時候人們往往都會選擇中醫(yī)的緣由。
大家都知道中藥是很神奇的,每種藥材都有自己特定的屬性,當(dāng)它們中的幾種融合在一起又會發(fā)生什么呢?接下來就為大家推薦加減溫膽湯這種中藥方劑,為我們來揭曉答案。
【處方】茯神(去皮木)1錢,半夏(姜汁制)1錢,陳皮1錢,枳實(麩炒)1錢,當(dāng)歸8分,酸棗仁(炒)8分,山梔(炒)1錢,竹茹8分,人參6分,白術(shù)(去蘆)1錢,麥門冬,辰砂5分(為末,臨服調(diào)入),黃連(姜汁炒)1錢,竹瀝半盞(臨服加入),甘草3分。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痰躁(痰火作熱煩躁)、痰話(痰火作熱驚惕不安、錯語失神),驚惕失志、神不守舍。
【用法用量】方中麥冬用量原缺。
【摘錄】《回春》卷二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加減溫膽湯,我們知道加減溫膽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不但可以用來治療疾病而且還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所以我們要善于利用加減溫膽湯來為我們的健康護(hù)航。
說到黃連溫膽湯,大家應(yīng)該能猜到這是一種中藥的方劑,但是這個方劑是用來治療什么病癥的,很多人卻不是很清楚。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番。
【處方】半夏 陳皮 竹茹 枳實 茯苓 炙甘草 大棗 黃連
【功能主治】治傷暑汗出,身不大熱,煩閉欲嘔,舌黃膩。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六因條辨》卷上
【處方】溫膽湯加黃連。
【功能主治】傷暑汗出,身不大熱,煩閉欲嘔,舌黃膩。
【用法用量】水煎服。
【臨床應(yīng)用】1.心驚膽怯:濕熱生痰,留于手足少陽之府,累及心包,心驚膽怯,性急善忘,多慮多思,舌苔濁膩帶黃,胸脘內(nèi)熱。清化為宜。黃連溫膽湯加洋參,枇杷葉。
【摘錄】《六因條辨》卷上
大家現(xiàn)在明白了黃連溫膽湯的作用了吧,不過該藥并不適用于所有病癥,這一點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另外在使用黃連溫膽湯治療疾病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藥物的正確使用,以免給身體帶來不適。
我們知道中藥方劑有很多的分類,而不同的方劑功效作用也不一樣,那么你知道參胡溫膽湯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陳皮1錢,半夏1錢,茯苓1錢,枳實1錢,人參1錢,竹茹8分,香附8分,麥門冬8分,柴胡8分,桔梗8分,甘草3分,生姜3片,大棗2個。
【功能主治】心膽虛怯,觸事易驚,夢寢不安,氣郁生痰,變生諸癥,或短氣悸乏,或復(fù)自汗,四肢浮腫,飲食無味,煩躁不安。痰火。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摘錄】《醫(yī)學(xué)入門》卷四
【處方】人參、茯苓、柴胡、橘紅、枳實、半夏、甘草。
【功能主治】傷寒過經(jīng)不解,虛煩不得眠者。往來寒熱,嘔而痞悶。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各家論述】《寒溫條辨》:脾胃虛寒,少陽不能行生發(fā)之令,故痰涎沃膽而不能眠,參、草、苓、棗之甘溫,以補(bǔ)益脾氣。柴胡之辛溫,以升發(fā)陽氣。二陳之辛散,枳實之導(dǎo)滯,以開發(fā)痰飲,痰飲散而膽不寒矣。
【摘錄】《傷寒全生集》卷四
通過本文的介紹我們發(fā)現(xiàn)參胡溫膽湯的好不僅體現(xiàn)在對某些疾病的治療效果上,而且它的副作用小更是從古至今都受人推崇,養(yǎng)生效果真的超贊。
溫膽湯其實主要是用于,幫助理氣化痰,改善短期不足或者是氣郁生痰的問題,臨床上也用于治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以及慢性支氣管炎等這些常見的疾病。
一、溫膽湯
方歌:溫膽夏茹枳陳助,佐以茯草姜棗煮,理氣化痰利膽胃,膽郁痰擾諸證除。
方義:本方證多因素體膽氣不足,復(fù)由情志不遂,膽失疏泄,氣郁生痰,痰濁內(nèi)擾,膽胃不和所致。膽為清凈之府,性喜寧謐而惡煩擾。若膽為邪擾,失其寧謐,則膽怯易驚、心煩不眠、夜多異夢、驚悸不安;膽胃不和,胃失和降,則嘔吐痰涎或呃逆、心悸;痰蒙清竅,則可發(fā)為眩暈,甚至癲癇。治宜理氣化痰,和胃利膽。
方中半夏辛溫,燥濕化痰,和胃止嘔,為君藥。臣以竹茹,取其甘而微寒,清熱化痰,除煩止嘔。半夏與竹茹相伍,一溫一涼,化痰和胃,止嘔除煩之功備;陳皮辛苦溫,理氣行滯,燥濕化痰;枳實辛苦微寒,降氣導(dǎo)滯,消痰除痞。陳皮與枳實相合,亦為一溫一涼,而理氣化痰之力增。佐以茯苓,健脾滲濕,以杜生痰之源;煎加生姜、大棗調(diào)和脾胃,且生姜兼制半夏毒性。以甘草為使,調(diào)和諸藥。
二、溫膽湯的功用主治
功用:理氣化痰,和胃利膽。
主治:膽郁痰擾證。膽怯易驚,頭眩心悸,心煩不眠,夜多異夢;或嘔惡呃逆,眩暈,癲癇。苔白膩,脈弦滑。
臨床運用:常用于治療神經(jīng)官能癥、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慢性支氣管炎、梅尼埃病、更年期綜合征、癲癇等屬膽郁痰擾者。
運用:本方為治療膽郁痰擾所致不眠、驚悸、嘔吐以及眩暈、癲癇證的常用方。臨床應(yīng)用以心煩不寐,眩悸嘔惡,苔白,膩,脈弦滑為辨證要點。
半夏十味湯是我們?nèi)粘I钪谐R姷囊环N方劑,但是不經(jīng)常服用這種藥的人對于半夏十味湯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半夏十味湯是怎樣的呢,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
【處方】半夏5兩(熊州者,湯洗去滑,汁盡),干姜3兩,吳茱萸2兩,桂心1兩,白術(shù)3兩,細(xì)辛3兩,柴胡3兩,牡丹皮3兩,大黃5兩,芒硝2兩。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天行病。服生蘆根等8味飲子飲之,諸狀不歇,漸不下食,心腹結(jié)硬,不得手近,有時觸著,痛不可忍,既是熱病,體氣合熱,骨肉疼痛,脈合洪數(shù),口合苦爽,食合嘔逆,體氣反涼,脈反沉細(xì),飯食反下,反不知痛惱,大小便秘塞,心上如石,痛不可近,視唇急鼻張,手眼尋繹,狂言妄語,此由熱極,將息酷冷,飲食寢寐,唯冷是求,熱結(jié)在心,無因通泄。但加身體黃,眼白睛色如黃柏,此是急黃。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納芒消,攪令消盡,分溫3服,每服如人行10里久。若服1服利后,須伺候?qū)⑾?,勿更進(jìn)湯藥,但研好粟米作汁飲,細(xì)細(xì)與之。如覺利傷多,可以醉飯止,稠醉漿粥亦得。
【注意】忌羊肉、餳、生蔥、生菜、桃李、雀肉、胡荽等。
【摘錄】《外臺》卷三引許仁則方
上面所講的就是關(guān)于半夏十味湯的一些小常識,這些方劑都是具有針對性的,而對于大多數(shù)朋友們來說,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是非常有必要的。
大家都清楚,現(xiàn)代都市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每天疲憊不堪,對身體健康的關(guān)注自然就降低了,導(dǎo)致很多疾病的趁虛而入,而中藥中的方劑就可以逐步的改善身體,達(dá)到調(diào)理治愈地 效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加減十味香薷湯。
【處方】香薷穗4兩,白扁豆(炒)2兩,厚樸(姜制)2兩,茯神(去皮木)2兩,紫蘇葉2兩,甘草2兩,陳皮(去白)2兩,檀香1兩,干木瓜2兩,丁香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夏月常服清頭目,去暑濕,順氣清神,理脾。主
【用法用量】百沸湯調(diào)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一一七引《經(jīng)驗良方》
上面介紹了加減十味香薷湯是怎樣制作出來的,飲用加減十味香薷湯可以幫助我們治療一些方面的問題。但是想要體會到方劑帶來的好處或是功效,只有去食用它們才知道哦。大家有沒有興趣試一試呢。
在生活當(dāng)中,我們經(jīng)常會聽老人們說一些偏方。其實很多的偏方都是有出處的。今天我們來給大家說一下溫膽湯這個處方藥。一般來說,對于失眠患者,或者是體內(nèi)濕氣較重的人來說,都可以用溫膽湯進(jìn)行調(diào)理。但是體寒人群慎用。不同書籍記載的溫膽湯配方是不同的,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溫膽湯的配方都是什么。
《外臺秘要》卷十七引《集驗方》:溫膽湯
處方生姜12克半夏6克(洗)橘皮9克竹茹6克枳實2枚(炙)甘草3克
功能主治理氣化痰,清膽和胃。治膽胃不和,痰熱內(nèi)擾,虛煩不眠,或嘔吐呃逆,驚悸不寧,癲癇等。
用法用量上六味,切碎,以水1.6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溫服。
備注方中半夏降逆和胃,燥濕化痰為君;竹茹清熱化痰,止嘔除煩,枳實行氣消痰,使痰隨氣下為臣;陳皮理氣燥濕,茯苓健脾滲濕為佐;姜、棗、甘草益脾和胃,協(xié)調(diào)諸藥為使。諸藥合用,共奏理氣化痰,清膽和胃之效。
摘錄《外臺秘要》卷十七引《集驗方》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八:溫膽湯
處方半夏(湯洗去滑)麥門冬(去心)各45克茯苓60克酸棗仁90克(炒)炙甘草桂心遠(yuǎn)志(去心,姜汁炒)黃芩萆薢人參各30克
制法上藥銼散。
功能主治化痰和胃,養(yǎng)心安神。治痰飲內(nèi)阻,心神失養(yǎng),驚恐失眠,頭目眩暈。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長流水1升,加糯米適量,煮沸,揚二三千遍,澄清,每用300毫升,再入藥煎至210毫升,去滓,不拘時服。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八
《世醫(yī)得效方》卷九:溫膽湯
處方半夏竹茹枳實(麩炒,去瓤)各60克陳皮90克甘草(炙)30克茯苓45克人參30克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治大病后,虛煩不得眠;及驚悸自汗,觸事易驚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50毫升,加生姜5片,大棗1枚煎,空腹時服。來效,加遠(yuǎn)志(去心)、姜汁、炒北五味子各30克、酸棗仁30克(蚌粉炒入)。
摘錄《世醫(yī)得效方》卷九
《陳素庵婦科補(bǔ)解》卷一:溫膽湯
處方遠(yuǎn)志棗仁茯神當(dāng)歸川芎鉤勾半夏廣皮甘草香附茯苓
功能主治治婦女經(jīng)行,卒遇驚恐,因而膽怯,神志失守,經(jīng)血忽閉,面青筋搐,口吐涎沫。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陳素庵婦科補(bǔ)解》卷一
在日常生活中會看到不少人使用中藥方劑治療一些疾病,那么這種做法的療效如何呢?答案毋庸置疑。傳統(tǒng)中醫(yī)中藥已存在幾千年的歷史,足以驗證它的正確性。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種中藥方劑膽蛔湯。
【處方】檳榔15克 苦楝根皮6克 使君子9克(炒香)炒榧子9克 烏梅3克 木香3克 炒枳殼3克
【功能主治】驅(qū)蛔解痙止痛。主膽道蛔蟲病。右上腹陣發(fā)性劇痛,大汗淋漓,面色蒼白,屈膝體位。
【用法用量】水煎服。
【注意】使君子不可多服或生用,以免引起呃逆。
【備注】方中檳榔、苦楝根皮、使君子、榧子驅(qū)蟲,烏梅安蛔,木香、枳殼理氣解痙止痛。諸藥合用,使蛔安蟲去痛止。
【摘錄】《臨證醫(yī)案醫(yī)方》
以上就是本文對于膽蛔湯這種方劑的介紹了,現(xiàn)代人在物質(zhì)水平提高了之后就開始關(guān)注養(yǎng)生了,這對于我們大家的身體還是非常好的。關(guān)于養(yǎng)生的方法是有很多的,大家一定要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您聽說過中藥方劑清膽湯嗎?中藥方劑是一種中醫(yī)的治療方法,對很多癥狀有著非常好的改善效果,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柴胡 黃芩 竹茹 厚樸 廣皮 甘草
【功能主治】治膽經(jīng)火旺之盜汗。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傷寒大白》卷三
【處方】柴胡 黃芩 梔子 郁金 枳殼各15克 大黃15克(后下)雙花 茵陳 金錢草各25克 黃連10克 芒消10克(沖服)
【藥理作用】利膽與松弛括約肌作用 《急腹癥方藥新解》:清膽湯可使麻醉下的健康狗膽汁分泌量增加,并使奧狄氏括約肌松弛。亦能增強(qiáng)狗腸蠕動(次數(shù)增加,波幅加寬),在呈節(jié)律性分節(jié)運動的同時伴有大的蠕動波。還觀察到清膽湯對低血壓狀態(tài)的狗具有一定的升壓和穩(wěn)壓作用。
【功能主治】理氣開郁,利膽通腑。治急性膽道感染、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膽石癥屬郁結(jié)型者。
【用法用量】水煎。每日一至二劑,分二至四次服。
【備注】方中柴胡、枳殼、郁金疏肝理氣開郁;黃芩、梔子、黃連清泄肝膽濕熱;茵陳、金錢草利膽排石,雙花清熱解毒,大黃、芒消通里攻下。故適用于肝膽氣郁,濕熱內(nèi)蘊之膽道疾患。
【摘錄】《急腹癥方藥新解》
從上面的描述中我們了解到清膽湯對人體的養(yǎng)生功效是顯著的,但對于它的食用方法我們也必須要了解并且掌握。
說到溫腎湯有些人可能會感到很陌生,實際上它是 一種中藥方劑。今天大家就一起來聊聊溫腎湯的功效與作用等相關(guān)小常識。
【處方】柴胡 麻黃根各1.8克 白茯苓 白術(shù) 酒黃柏 豬苓 升麻各3克 蒼術(shù) 防風(fēng)各4.5克 澤瀉9克
【功能主治】治面色萎黃,身黃,腳痿弱無力,陰汗。
【用法用量】上藥分作二服,每服用水6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空腹時稍熱服。
【摘錄】《蘭室秘藏》卷下
【處方】熟地240克 山藥(炒)棗皮(醋蒸)各120克 澤瀉36克(鹽水浸)茯苓90克 補(bǔ)骨脂(酒炒)90克 菟絲子(淘去泥沙,酒蒸)120、克 五味子(微炒)60克 肉桂120克 附子120~150克
【制法】上藥先將地黃、棗皮搗成膏,再將各藥研末,加山藥打糊為丸。
【功能主治】補(bǔ)腎壯陽,固澀止瀉。治命門火衰,五更及天明泄瀉,多年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6~9克,用溫開水送下。
【摘錄】《會約醫(yī)鏡》卷十
以上就是溫腎湯的一個介紹, 希望通過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對于這一個養(yǎng)生方劑的選擇問題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們運用一些比較科學(xué)的方法去,幫助自己達(dá)到養(yǎng)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