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友丸的功效與作用
【www.cndadi.net -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中藥方劑有很多種,有一些是大家很熟悉的,有一些大家不是很熟,那么大家知道十四友丸是什么嗎?關(guān)于十四友丸大家又知道多少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熟地黃 白茯苓 白茯神(去木)人參 酸棗仁(炒)柏子仁(別研)紫石英(別研)肉桂 阿膠(蛤粉炒)當(dāng)歸 黃耆 遠(yuǎn)志(湯浸,去心,酒灑蒸)各30克 辰砂(別研)7.5克 龍齒(別軒)60克
【制法】上藥除別研者為末,再同別研四味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養(yǎng)心補腎,安神定志。治心腎虧虛,氣血不足,心悸怔仲,神志不寧,夜臥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棗湯送下。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
看了上文對十四友丸的介紹,相信我們可以收獲很多。其實對于疾病,大多數(shù)人都是通過吃西藥來緩解,但這種方法治標(biāo)不治本,其效果也是暫時的,關(guān)鍵還是在于擁有健康科學(xué)的生活方式。
ys630.COm精選閱讀
隨著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的提升,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卻在慢慢的下降,有很多人在生活中會這樣那樣的疾病,那么選擇什么藥物好呢?中藥方劑可不可以呢?那么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種應(yīng)用非常廣泛的方劑黃耆十四味丸。
【處方】黃耆5兩,黃連5兩,土瓜根5兩,苦參3兩,玄參6兩,栝樓4兩,地骨皮4兩,龍骨4兩,菝葜4兩,鹿茸(炙)4兩,牡蠣3兩(熬),人參3兩,桑螵蛸(炙)3兩,五味子1升。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小便數(shù),多而渴,飲食漸加,肌肉漸減,乏氣力,少顏色。
【用法用量】初服15丸,稍加至30丸,用后竹根飲下之,每日2次。
【注意】忌豬肉、冷水。
【摘錄】《外臺》卷二十七引《許仁則方》
看完了上文對黃耆十四味丸的介紹,是不是對黃耆十四味丸又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呢?希望大家可以在平時多接觸這方面的東西,做到有備無患。
二十四味養(yǎng)脾丸是由幾種中藥材經(jīng)過提取低溫干燥等工藝生產(chǎn)而成的一種中藥方劑,適合很多種病癥的治療,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無不良影響,也無其它方面副作用,是很多人都熱衷的選擇。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二十四味養(yǎng)脾丸的相關(guān)信息。
【處方】丁香1錢半,沉香1錢半,木香1錢半,附子6錢半(炮,去皮臍),陳皮(去白)半兩,大腹皮半兩,神曲(炒)半兩,白術(shù)1兩半,大麥糵(炒)1兩半,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半,厚樸(去皮,姜制)3兩,訶子(炮,去核)一兩3錢,人參(去蘆)4錢,茯苓4錢,縮砂仁8錢,蓽澄茄2錢,白附子(炮)2錢,高良姜(油炒)2錢,紅豆(去紅皮)2錢,胡椒(炒)2錢,蓽茇2錢,甘草(炙)2錢,川姜(炮)2錢,生姜14兩(切作片,焙干)。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感受風(fēng)冷寒濕邪氣,腹脹痞滿刺痛,腸鳴泄瀉,吐逆吞酸,羸弱困怠無力,不思飲食等脾胃之疾。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醫(yī)統(tǒng)》引作“二十四味養(yǎng)胃丸”。
【摘錄】《傳信適用方》卷一引秦綾錦方
上文主要介紹了二十四味養(yǎng)脾丸的作用以及怎么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幫到大家。
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對二十四制清寧丸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并不是很清楚,下面我們就詳細(xì)的介紹下。
【處方】錦紋大黃(酒拌,蒸3日,曬干)、鮮桑葉、鮮側(cè)柏葉、鮮桃葉、鮮槐樹葉。
【功能主治】臟腑積熱,濕熱穢毒,眼目赤腫,郁熱頭痛,咽痛牙痛,口鼻熱瘡,食積腹痛,濕熱黃疸,痢疾初起,里急后重,淋濁澀痛,瘡腫熱毒,以及婦人經(jīng)水不調(diào),產(chǎn)后瘀血作痛。
【用法用量】四味鮮葉墊蒸底,蒸透取出曬干,每大黃1斤,后藥各用7錢。1次用藕汁,2次用甘蔗汁,3次用赤苓湯,4次用澤瀉湯,5次用豬苓湯,6次用鮮車前子湯,7次用川黃柏湯,8次用川樸湯,9次用炒白術(shù)湯,10次用薄荷湯,11次用米仁湯,12次用當(dāng)歸湯,13次用韭菜汁,14次用牡丹皮湯,15次用木通湯,16次用川石斛湯,17次用連翹湯,18次用陳皮湯,19次用半夏湯,20次用川萆薢湯,21次用地骨皮湯,22次用玄參湯,23次用知母湯,24次用甘草湯。以上每次均拌蒸透,曬干,研為細(xì)末,用黃牛乳、梨汁、陳酒和蜜、水泛丸。每服2至3錢,小兒減半,開水送下。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杭州方)
二十四制清寧丸由于是純天然中藥材為原料,所以全面保留了藥材的精華,把一些對人體無益的成分全部清除,所以進(jìn)入人體內(nèi)時吸收快、見效快、無毒副作用。大家可以放心服用。
二十四味輕腳丸,這是一種中藥方劑的名字,這種藥是由多種常見的藥物組成,用途也是比較廣泛的,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劑。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當(dāng)歸(酒浸,曬)1兩,川芎1兩,萆薢(鹽水煮干)1兩,羌活1兩,杜仲(姜制,炒)1兩,石楠葉1兩,薏苡仁1兩,大雞心檳榔1兩,華陰細(xì)辛1兩,枳殼1兩,蒼術(shù)(炒)3分,五加皮3分,防風(fēng)3分,獨活3分,續(xù)斷(洗,曬)3分,牛膝(酒浸,曬)3分,威靈仙3分,海桐皮3分,木香3分,木瓜3分,麻黃(去節(jié))3分,川五靈脂3分,沒藥(別研)3分,滴乳香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酒浸雪糕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腳氣。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細(xì)銼辣桂、荊芥穗,食前煎湯送下;或枳殼、木瓜煎湯送下。
【摘錄】《直指》卷四
通過本文對二十四味輕腳丸的介紹,我們知道二十四味輕腳丸還有很多其他的功效,大家要注意選擇適合自己的中藥方劑哦!希望介紹的這些二十四味輕腳丸的相關(guān)知識可以幫助大家健康養(yǎng)生!
在中國的許多藥學(xué)著作中,二十四味萬靈丸總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早在很久之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jīng)把它投入到醫(yī)學(xué)中了,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它的一些相關(guān)信息。
【處方】人參半兩,茯苓3分(去皮),當(dāng)歸半兩,官桂(去皮)半兩,吳白芷半兩,細(xì)辛半兩,木香半兩,牛膝半兩,左山寒水石半兩,藁本半兩,麻黃(去節(jié))半兩,甘草(炙)半兩,蘭香菜(如無菜,只用子亦得)半兩,防風(fēng)半兩,桔梗半兩,赤參半兩,芎?半兩,黑附子(炮)半兩,蟬蛻半兩(去土),芍藥3分,牡丹皮3分,馬鳴退1兩(炙),沉香1分,石茱萸1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產(chǎn)前產(chǎn)后諸疾,并36種冷血風(fēng)氣等病。
【用法用量】每日空心用酒化服1丸。若死在腹中,不過3丸,生下死胎;生衣不出,1丸便出;產(chǎn)后腹內(nèi)絞痛,繞臍下如刀刺者,1丸便止;產(chǎn)前產(chǎn)后赤白痢,并帶下及嘔逆,心氣煩滿,服1丸立愈;如懷胎入產(chǎn)月,但1日1服,至生產(chǎn)時,不覺痛;產(chǎn)前傷寒中風(fēng),體如板者,用熱煎麻黃湯送下1丸,立止。
【摘錄】《博濟(jì)》卷四
使用二十四味萬靈丸來恢復(fù)注定不會是個太快的治療過程,但是只要積極接受并樂觀應(yīng)對,肯定會有所改善的。對于一些疾病我們應(yīng)該及早預(yù)防。
由于中藥副作用較小,所以現(xiàn)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都想要用中藥材調(diào)理身體。在這里就給大家介紹一種藥材胃友果,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別名】野櫻桃。
【來源】藥材基源:為黃楊科植物野扇花Sarcococca ruscifolia Stapf的果實。
【原形態(tài)】野扇花 常綠灌木,高1-4m。有發(fā)達(dá)的纖維狀根系。分枝較密,小枝被密或疏短柔毛。葉互生;葉柄長3-6mm;葉片闊橢圓狀卵形、卵形、橢圓狀披針形、披針形或狹披外形,長2-7cm,寬7-30mm,變化很大,但常見為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3.5-5.5cm,寬10-25m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急尖或漸狹或圓,一般中部或中部以下較寬,上面亮綠,下面淡綠,葉面中脈凸出,無毛,稀被微細(xì)毛;大多數(shù)中脈近基部有1對互生或?qū)ι鷤?cè)脈,多少成離基三出脈,葉背中脈稍平或凸出。花單性,雌雄同序,花序短總狀,長1-2cm,花序軸被微細(xì)毛;苞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花白色,芳香;雄花2-7,占花序軸上方大部,通常下方雄花有長約2mm的花梗,具2小苞片,小苞片卵形,長為萼片的1/3-2/3,上方雄花近無梗,有的無小苞片,萼片4(亦有3或5),內(nèi)方的闊橢圓形式闊卵形,先端圓,具小纖毛,長3-3.5mm,花絲白色,長約6mm,花藥黃色,背部著生,不育雌蕊細(xì)小,扁平;雌花2-5,生花序軸下部,連柄長6-8mm,柄上小苞多片,狹卵形,覆瓦狀排列,萼片6,長1.5-2mm,子房卵狀長圓形,花枝3。核果球形,直徑7-8mm,熟時猩紅至暗紅色,宿存花技3或2,長2mm?;ā⒐?0月至翌年2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2600m的山坡、林下或溝谷中,亦有栽培。
【性味】甘;微酸;平
【功能主治】養(yǎng)肝安神。主頭暈;目花;心悸;夜眠不安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胃友果,我們知道胃友果是一種常見的中草藥,有很好的養(yǎng)生和保健作用,對人體有很多好處可以緩解很多癥狀,怎么樣,你了解了嗎?
人的身體是一個復(fù)雜的生理系統(tǒng),如果生病,就會影響身體健康。中藥方劑恰恰可以在治愈病癥的同時順帶調(diào)理修復(fù)其它受損的器官機能,是很多患者的福音,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十四味建中湯這種中藥方劑。
【處方】當(dāng)歸(去蘆.酒浸.焙干)、白芍藥、白術(shù)(洗)、甘草(炙)、人參(去蘆)、麥門冬(去心)、川芎(洗凈)、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臍)、肉蓯蓉(酒浸一宿)、半夏(湯洗七次)、黃蓍(炙)、茯苓(去皮)、熟地黃(洗去土.酒蒸一宿.焙干),各等分。
【炮制】上俰咀,為粗散。
【功能主治】治榮衛(wèi)不足,腑臟俱傷,積勞虛損,形體羸瘠,短氣嗜臥,寒熱頭痛,咳嗽喘促,吐嘔痰沫,手足多冷,面白脫色,小腹拘急,百節(jié)盡疼,夜臥汗多,夢寐驚悸,小便滑利,大便頻數(shù),失血虛極,心忪面黑,脾腎久虛,飲食失虧。
【用法用量】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姜三片,棗子一枚,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別名】大建中湯(《秘傳證治要訣類方》卷一)。
【處方】當(dāng)歸(去蘆,酒浸,焙干)白芍藥(銼)白術(shù)(銼,洗)甘草(炙)人參(去蘆)麥門冬(去心)川芎(洗凈)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臍)肉蓯蓉(酒浸一宿)半夏(湯洗七次)黃耆(炙)茯苓(去皮)熟地黃(洗去土,酒蒸一宿,焙干)各等分
【制法】上藥嘆咀為粗散。
【功能主治】治脾腎久虛,榮衛(wèi)不足,形體羸瘦,短氣嗜臥,寒熱頭痛,咳嗽喘促,吐嘔痰沫,手足多冷,面白脫色,小腹拘急,百節(jié)盡疼,夜臥汗多,夢寐驚悸,大便滑利,小便頻數(shù),失血虛極,心忪面黑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棗子1枚,煎至150毫升,去津,空腹溫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
如今的人們生活壓力在不斷的加大,使得我們的身體經(jīng)常處于疲勞的情況,十四味建中湯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對身體有一定的調(diào)理作用,希望本篇文章能夠?qū)Υ蠹矣兴鶐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