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味和解散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不怕工資低,就怕命歸西。不怕掙錢少,就怕死得早?!彪S著時間的失衡,養(yǎng)生這個話題走入大眾視野,養(yǎng)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踐行的并不多。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做的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十味和解散的功效與作用”,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對于人類來說,養(yǎng)生是很重要的,畢竟身體會健康,而且氣色也會改善不少,這讓很多人為之心動,不過,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種,很多朋友不知道用哪一種好,對此,下面就為朋友們說一說中藥方劑十味和解散,它是一種效果非常好的養(yǎng)生法,并且也是很多朋友共同使用的養(yǎng)生秘訣。
【處方】白術(二錢),桔梗(去苗)、人參(去蘆)、甘草(炙)、陳皮(去白)、枳殼(去穰.麩炒)、赤芍藥、厚樸(姜制)、當歸,各一錢。防風(去蘆.七分)。
【功能主治】治頭疼發(fā)熱,發(fā)散風邪。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生姜三片,蔥白三根,煎至一鐘,不拘時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通過以上介紹,對十味和解散成分、功能主治都有了很好的了解,因此在對十味和解散這樣藥物的選擇上可以放心進行,不過在吃的時候,需要適量的進行,這樣才不會對身體造成不適。
相關閱讀
季節(jié)變化時身體很容易感到“躁動”,口干舌燥、心煩躁動,而中醫(yī)中的方劑就可以有效的調(diào)節(jié)身體中的各個機能,緩解心情。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解散這種方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別名】大黃湯
【處方】升麻3兩,大黃3兩,黃連3兩,甘草3兩,黃柏3兩,芍藥6兩,白鴨通5合,黃芩4兩,梔子仁14枚,竹葉(切)1升,豉1升。
【功能主治】服散后盛熱實,大小便赤。
【用法用量】大黃湯(《普濟方》卷二六三)。
【摘錄】《千金》卷二十四
【別名】皮瘴散
【處方】桔梗4兩,細辛4兩,白術8兩,烏頭1斤(燒)。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辟惡氣。無病預服以辟寒。主時氣不和,傷寒發(fā)熱。
【用法用量】皮瘴散(《外臺》卷一)。
【注意】忌生菜、豬肉、桃、李、雀肉等。
【摘錄】《千金》卷九引崔文行方
解散由于是純天然中藥材為原料,所以全面保留了藥材的精華,把一些對人體無益的成分全部清除,所以進入人體內(nèi)時吸收快、見效快、無毒副作用。大家可以放心服用。
談到養(yǎng)生,并不光是女性朋友感興趣,很多男性朋友也是有興趣的,尤其是現(xiàn)代人對食品的追求越來越高,不但要吃得健康,還要吃出功效,為此,很多專家不斷的學習研究做一些新的方劑出來,其中,百解散對一些疾病的效果就非常好,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具體的介紹。
【處方】干葛75克 升麻 赤芍藥各60克 黃芩30克 麻黃22.5克 薄桂(去粗皮)7,5克 甘草45克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治小兒外感風寒,鼻流清涕,頭痛發(fā)熱,晝輕夜重。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蔥1根,煎至100毫升,溫服。
【摘錄】《活幼心書》卷下
【處方】前胡1兩,柴胡1兩,人參1兩,白術1兩,茯苓1兩,羌活1兩,桔梗1兩,川芎1兩,甘草2分,陳皮2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風濕疫氣,頭昏壯熱,肢節(jié)煩疼。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加生姜3片,同煎至6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雞峰》卷五
【處方】前胡(去毛)1分,柴胡(去毛)1分,知母1分,貝母1分,牡丹皮(去心)1分,桔梗1分,羌活1分,獨活1分,荊芥穗1分,黃芩1分,山茵陳1分,山梔1分,升麻1分,麻黃(去根)1分,大黃1分,麥門冬(去心)1分,杏仁(去尖)1分,紫菀1分,玄參1分,秦艽(去皮,炒)1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傷寒四日、五日、六日不得汗,頭痛壯熱,渾身不知痛疼處,睡臥不安,心神煩躁,脈氣洪大緊急,大便秘澀不得通。
【用法用量】凡人患傷寒,忽熱病,經(jīng)數(shù)日飲食不進,大便秘澀不通,醫(yī)者多以其飲食不進,胃氣虛弱,不肯疏轉,致令傾損性命。此緣熱毒之氣,蒸郁臟腑,傷損正氣,所以不能食。凡患傷寒之人,經(jīng)及5-6日,末曾得汗,頭痛壯熱,心神煩躁,渾身骨節(jié),四肢八節(jié)俱痛,大便熱秘不通者,雖飲食不得,亦當疏轉,形不病,氣即自然平安,飲食增進。凡下疏藥,先當審五臟脈氣,觀何臟得病,然后下藥取之,即萬無一失,但三部之中,一部偏大緊者,是即其臟得病也。若脈候未精,只吃此百解散,永無差誤,緣此方,皆治五臟之病也。若是狂言妄語,急吃后面藥,轉下便安,效。
【摘錄】《普濟方》卷一三○引《護命方》
【別名】敗毒散
【處方】柴胡1兩,前胡1兩,羌活1兩,獨活1兩,桔梗1兩,枳殼1兩,人參1兩,茯苓1兩,甘草1兩,川芎1兩,陳皮1兩,杏仁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風寒咳嗽,鼻塞聲重,風痰頭痛,嘔逆寒熱。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加生姜3片,煎至5分,去滓溫服。加薄荷3葉煎為佳。
【摘錄】《雞峰》卷五
【處方】防風(去蘆)3兩半,麻黃(去根節(jié))3兩半,白芷2兩,白芍藥2兩,川烏半兩(炮,去皮尖),甘菊(去枝葉)3兩,荊芥穗3兩,干姜3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解截四時傷寒,常服清神爽氣,瘟疫瘴癘不生。主傷寒頭痛,肢體沉重,惡寒發(fā)熱,痰逆咳嗽,困倦少力,及偏正頭痛,瘟疫瘴癘。
【用法用量】每服2錢,蔥茶或臘茶點下,煎服亦可,不拘時候。
【摘錄】《百一》卷七引龔子治方
【處方】貝母(炒黃)1兩,麥門冬(去心)1兩,川升麻1兩,赤芍藥半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小兒傷風、瘡疹。
【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8分盞,加竹葉2片,煎至5分,去滓溫服。
【摘錄】《普濟方》卷三六九
【處方】升麻、白芍、甘草、葛根、麻黃、薄桂、川芎、黃芩、白芷。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痘瘡,表熱瘡色焦紫,不起發(fā),寒熱往來者。
【用法用量】內(nèi)服。
【摘錄】《治痘全書》卷十三
【處方】升麻、葛根、赤芍、黃芩、連翹、麻黃、薄荷、半夏、荊芥、金銀花、甘草。
【功能主治】小兒一切丹毒。
【用法用量】水煎,母子同服。
【摘錄】《外科大成》卷四
經(jīng)過上面詳細的分析之后大家也都知道了百解散的功效作用等,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平時要多注意自身的鍛煉,增強抵抗力,這樣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藥物也只是一個輔助的手段。
中國古代很早已使用單味藥物治療疾病。經(jīng)過長期的醫(yī)療實踐,又學會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jīng)過煎煮制成湯液,即是我們所說的方劑。今天為大家介紹表解散這種方劑。
【處方】白附子1分,防風1分,川芎1分,全蝎1分,麻黃(去節(jié))1分,荊芥1分,紅花1分,當歸1分,蟬蛻1分,薄荷1分,羌活1分,茯苓1分,甘草1分,升麻1分,朱砂(研)半錢,麝香少許。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天行水疹,腥臊未出,潮熱,麻子。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金銀薄荷湯調(diào)下。
【摘錄】《普濟方》卷四○三
【處方】桔梗、干葛、石膏、麻黃(去節(jié))、升麻、赤芍藥、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初作,壯熱。
【用法用量】每用1錢,蔥白、薄荷同煎服。
【摘錄】《普濟方》卷三六八
有關表解散的食用方法等今天就先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能給大家?guī)韼椭A硗?,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有關這方面的小常識,大家不妨多多的留意一下,這樣可以很好的幫助改善身體的質(zhì)量,提高生活和工作的效率。
現(xiàn)代人壓力很大,不少朋友的工作是需要長期加班的。長期熬夜加班會很容易導致身體差。而中藥方劑其實就可以緩慢的調(diào)理人的身體,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水解散的制作方法。
【處方】麻黃120克(去節(jié))大黃90克 黃芩90克 桂心60克 甘草60克(炙)芍藥60克
【制法】上六味,搗篩為散。
【功能主治】解表攻下。治天行頭痛,壯熱一二日。
【用法用量】患者以生熟湯浴訖,以暖水和服1克。覆取汗,或利則便愈。體強人服2克。
【注意】服藥期間,忌食海藻、生蔥、菘菜、生菜。
【備注】方中麻黃開腠發(fā)汗,桂心行血化汗,芍藥和里益營,黃芩清上中焦之熱,大黃瀉中下焦之熱,甘草調(diào)胃和中。蓋天行瘟疫,郁熱自內(nèi)達外,與傷寒由表傳里者不同,故雖一二日之淺,可以汗下兼行。
【摘錄】《外臺秘要》卷三引《延年秘錄》
【處方】柴胡 知母 瓜蔞 青木香 升麻 茵陳各30克 大黃 梔子仁 石膏 芒消各45克 黃芩 干葛各37.5克 枳殼(炒)芍藥各22.5克
【制法】上藥搗篩為散。
【功能主治】治傷寒時疾。
【用法用量】空腹時以冷水和散1匙,調(diào)頓服。以利為度。春、夏用冷水,秋、冬用暖水,不退再服。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四十六引《千金月令》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也已經(jīng)了解了水解散的組成藥材等,也證明了這款方劑的純天然無公害。大家可以放心服用。
八解散是一個很好很好的中藥方劑,對很多疾病都有不錯的療效,不過對于它的食用有著一些方式方法,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人參、茯苓、甘草(炙)、陳皮(去白)、白術、藿香(去土),各一兩。厚樸(去粗皮.生姜自然汁浸一宿.炒紫色)二兩,半夏(湯洗七次)一兩。
【炮制】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四時傷寒,頭疼壯熱,感風多汗,及療勞傷過度,骨節(jié)酸疼,飲食無味,四肢疼倦,行步喘乏,面色痿黃,怠惰少力,咳嗽寒熱,羸弱自汗,胸膈不快,嘔逆惡心。
【用法用量】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三片,棗子一枚,蔥白三寸,同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人參 茯苓 甘草(炙)陳皮(去白)白術 藿香(去士)各30克 厚樸(去粗皮,銼,生姜自然汁浸一宿,炒紫色)60克 半夏(湯洗七次)30克
【制法】上藥為細末。
【功能主治】四時傷寒,頭疼壯熱,感風多汗;及勞傷過度,骨節(jié)酸疼,飲食無味,四肢疼倦,行步喘乏,面色萎黃,怠情少力;或咳嗽寒熱,羸弱自汗,胸膈不快,嘔逆惡心。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棗子1枚,蔥白3寸,同煎至100升,溫服。不拘時侯。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
【處方】荊芥穗3兩,防風(去蘆頭)1兩半,人參(去蘆頭)1兩半,黃芩1兩半,麻黃(去根節(jié))1兩半,肉桂(去粗皮)1兩半,蒼術(米泔水浸一宿)1兩半,甘草(炙)1兩半。
【功能主治】解利。主傷寒頭痛發(fā)熱,渾身拘急,四肢疼痛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錢,水1盞半,加生姜3片,大棗1枚,淡豆豉30粒,同煎至1盞,去滓溫服。并進3服。汗出即愈。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三
【處方】人參1兩,茯苓1兩,甘草(炙)1兩,陳皮(去白)1兩,白術1兩,藿香(去土)1兩,厚樸(去粗皮,銼,生姜自然汁浸1宿,炒紫色)2兩,半夏(湯洗7次)1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四時傷寒,頭疼壯熱,感風多汗,及療勞傷過度,骨節(jié)酸疼,飲食無味,四肢疼倦,行步喘乏,面色痿黃,怠情少力,咳嗽寒熱、羸弱自汗、胸膈不快,嘔逆惡心。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生姜3片,棗子1枚,蔥白3寸,同煎至7分,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局方》卷二,(續(xù)添諸局經(jīng)驗秘方)
看了上文對八解散的介紹,我們應該明白要想讓身體快些好起來不僅需要積極配合醫(yī)生的治療,還要在日常飲食上多加注意。
神仙百解散大家吃過嗎?神仙百解散其實是一味很好的中藥方劑,應用也非常廣泛,那么神仙百解散的功效與作用大家知道嗎?不知道的話,趕緊來了解一下吧。
【別名】神仙截傷寒四季加減百解散
【處方】山茵陳、柴胡(去蘆)、前胡(生姜制.炒)、人參、羌活、獨活、甘草、蒼術(米泔浸.炒)、干葛、白芍藥、升麻、防風(去苗)、藿香(去梗)、白術、半夏(姜汁炙),各一兩。
【炮制】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傷寒遍身疼痛,百節(jié)拘急,頭目昏痛,肢體勞倦,壯熱憎寒,神志不爽;感冒瘟疫瘴氣。常服辟瘟疫,治勞倦。
【用法用量】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姜三片,棗二個,煎至一盞,熱服,不計時候,并進二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以上就是本文對神仙百解散的一些介紹,其實養(yǎng)生方劑還是很值得我們來研究的,因為,它在中醫(yī)養(yǎng)生領域占了一席之地,而且獨樹一幟,有自己的特色和風格。
高良姜十味散是由幾種中藥材經(jīng)過提取低溫干燥等工藝生產(chǎn)而成的一種中藥方劑,適合很多種病癥的治療,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無不良影響,也無其它方面副作用,是很多人都熱衷的選擇。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高良姜十味散的相關信息。
【處方】高良姜5兩,細辛5兩,黃耆5兩,白術5兩,苦參5兩,丁香2兩,人參4兩,干姜4兩,豆蔻子3兩,赤石脂6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腸胃中冷熱不調(diào),病根痼結,諸痢暫愈還發(fā)。
【用法用量】先服附子等6味湯以利之后,初服1方寸匕,以飲下之,稍稍加至2-3匕,日2次。
【摘錄】《外臺》卷二十五引《許仁則方》
在我們閱讀完上文后可以發(fā)現(xiàn)高良姜十味散不僅僅可以增強抵抗力還是治病的良方,我們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了解高良姜十味散的特性就能很好的利用,很容易就能達到養(yǎng)生保健的效果哦!
大家都清楚,現(xiàn)代都市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每天疲憊不堪,對身體健康的關注自然就降低了,導致很多疾病的趁虛而入,而中藥中的方劑就可以逐步的改善身體,達到調(diào)理治愈地 效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麻黃十味丸。
【別名】十味丸
【處方】麻黃2兩(去節(jié)),白前2兩,桑白皮6兩,射干4兩,白薇3兩,百部根5兩,干地黃6兩,地骨皮5兩,橘皮3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氣嫩,經(jīng)久將成肺痿,晝夜嗽常不斷,唾白如雪,細沫稠粘,喘息氣上,乍寒乍熱,發(fā)作有時,唇口喉舌干焦,亦有時唾血。
【用法用量】十味丸(《蘭臺軌范》卷四)。
【注意】忌蕪荑。
【摘錄】《外臺》卷九引許仁則方
通過本篇文章向大家介紹了關于麻黃十味丸的知識,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對麻黃十味丸的認識是很多的。我們對藥材的認識越多的話,在使用的時候才會更加清楚這個藥物有什么作用,這樣就不會怕使用錯誤的情況出現(xiàn)。
婦科十味片是一種很好的中藥方劑,它的藥用價值很高,而且還能治療很多疾病,那么你知道婦科十味片的功效有哪些嗎?吃婦科十味片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想知道的話那就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別名】婦科調(diào)經(jīng)片
【處方】香附250kg,川芎10kg,當歸90kg,玄胡索20kg,生白術14.06kg,甘草6.5kg,紅棗50kg,白芍7.5kg,赤芍7.5kg,熟地黃30kg。
【制法】紅棗破開;生白術、甘草、紅棗、白芍、赤芍、熟地、香附20kg煮提3次,時間分別為3小時、2小時、1小時,合并藥液,過濾沉淀,減壓濃縮至比重1.38~1.40、溫度(50℃)的稠膏;香附230kg、當歸、川芎,玄胡索粉碎為細粉,過100目篩,混勻。每料用白沙糖20kg,加入適量清水制成糖漿,加入淀粉5kg沖漿或打漿,將碳酸鈣粉32.5kg,加上述稠膏與糖漿,置攪拌機內(nèi)攪拌,加入藥粉,再加入淀粉糊,攪拌均勻以后過14目篩制粒,用60~70℃干燥,以12目篩整粒,加2%滑石粉,均勻壓片,每片重0.3g。
【功能主治】補氣,益血,調(diào)經(jīng)。主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期腹痛。
【用法用量】婦科調(diào)經(jīng)片(《湖南省中成藥規(guī)范》)。
【摘錄】《北京市中成藥規(guī)范》第二冊
通過對這篇文章的閱讀,相信大家對婦科十味片的作用與功效已經(jīng)有所了解了,也讓我們?yōu)楣湃肆粝碌呢敻桓械襟@嘆。
眾所周知和解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可是大家對于和解湯的功效了解多少呢?和解湯到底應該怎么吃呢?想知道這些的話,一起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處方】羌活1錢,防風1錢,人參1錢,川芎5分,干葛5分,升麻5分,甘草5分,芍藥3分,荊芥3分。
【功能主治】感寒壯熱,煩躁,鼻塞多涕,驚悸。
【用法用量】上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誠書》卷十四
【處方】柴胡1錢,白芍3錢,甘草1錢,枳殼5分,薄荷1錢,茯神3錢,丹皮2錢,當歸3錢。
【功能主治】少陽之氣不通之關格癥。忽然上不能食,下不能出,胸中脹急,煩悶不安,大小便窘迫之極。
【用法用量】水煎服。緩緩服之,3劑則可以開關矣。上關一開,而下格自愈。
【各家論述】此方乃逍遙散之變方也。逍遙散有白術、陳皮,未嘗不可開關,余改用薄荷、枳殼、丹皮者,直入肝經(jīng)之藥,取其尤易于開郁也。此方全不開關,而關自開也,正以其善于解郁也。
【摘錄】《辨證錄》卷五
【處方】升麻1錢,干葛1錢,白芍1錢,川芎7分,防風7分,人參7分,甘草2分。
【功能主治】發(fā)表解毒。主痘癥初熱。
【用法用量】生姜為引,水煎,熱服。
【摘錄】《種痘新書》卷十二
【處方】連翹5錢,蟬退2錢(去足土),生石膏6錢(搗細),生杭芍5錢,甘草1錢。
【功能主治】溫病表里俱熱,時有汗出,舌苔白,脈浮滑者。
【用法用量】
【摘錄】《衷中參西》上冊
【處方】羌活5分,防風5分,川芎5分,菊花5分,麻黃5分,石膏5分,前胡5分,黃芩5分,細辛5分,枳殼5分,白茯苓5分,蔓荊子5分,甘草5分,薄荷2錢半,白芷2錢半。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破傷風,在半表半里。
【用法用量】水煎,熱服。
【摘錄】《壽世保元》卷九
【處方】升麻、桔梗、荊芥、葛根、川芎、甘草、防風、羌活。
【功能主治】痘1-2日毒未出時,或為風寒阻膈,氣粗熱盛,身發(fā)戰(zhàn)而肚腹急疼,將內(nèi)潰者。
【用法用量】水1鐘半,加生姜3片,煎5分服。
【摘錄】《萬氏家抄方》卷六
【處方】前胡3兩,芍藥3兩,厚樸3兩,桔梗3兩,枳實(炙)3兩,甘草3兩,黃芩3兩,半夏3兩,生姜3兩,蔥白4莖。
【功能主治】少陽病,頭痛面赤,身體煩疼,胸中滿,脅下痞,腹中痛。
【用法用量】上以水1斗2升,只煮取6升,去滓,再煮取3升,溫服1升,日3服。
【摘錄】《普濟方》卷一三六
【別名】和解散、和勸湯
【處方】羌活1兩,防風1兩,川芎1兩,人參1兩,干葛半兩,川升麻(輕者)半兩,甘草(微炙)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解表和中。主小兒四時感冒寒邪,壯熱煩躁,鼻塞多涕,驚悸自汗,肢節(jié)疼痛,及麩瘡、痘瘡已發(fā)或未發(fā)者。痘出充滿紅活,而熱不退者;寒戰(zhàn)咬牙,屬熱者;不瀉而渴,屬實者。
【用法用量】和解散(《朱氏集驗方》卷十一)、和勸湯(《瘍醫(yī)大全》卷三十三)《嬰童百問》有芍藥半兩。
【摘錄】《百一》卷十九
【處方】白芍藥2分,桂2分,厚樸1兩,甘草1兩,干姜1兩,白術1兩,人參1兩半,茯苓1兩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血氣虛弱,外感寒邪,身體疼倦,壯熱惡寒,腹中(疒丂)痛,鼻塞頭昏,痰多咳嗽,大便不調(diào)。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生姜3片,大棗1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雞峰》卷五
上面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了和解湯的資料,希望大家看完這篇文章之后可以學到一些關于藥品的知識。
制作中藥方劑,不但需要自信心和耐心,而且要對各種食材的營養(yǎng)成分有所了解,否則,搭配不當,將影響方劑的藥用價值和味道。下面我們?yōu)榇蠹彝扑]一種做法。頗受人們歡迎的方劑當歸十味丸。
【別名】十味丸
【處方】當歸(切)5兩,細辛5兩,甘草(炙)5兩,桂心3兩,吳茱萸3兩,人參3兩,蜀椒3合(汗),橘皮4兩,干姜4兩,桑白皮8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嗽,服大干棗湯未能斷其根,遇冷便發(fā);產(chǎn)后肺感寒,咳嗽上氣,咽嗌不利,聲重鼻塞。
【用法用量】十味丸(《圣濟總錄》卷一六四)。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
【摘錄】《外臺》卷九引《許仁則方》
當歸十味丸的作用很多,對于一些病癥真的是很有效果的,但是大家在服用的時候還是要多了解一些,看看自己是不是適合吃,避免造成身體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