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十味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靜能養(yǎng)生,靜能開悟,靜能生慧,靜能明道。心靜則清,心清則明,心明則靈,心靈則聰慧清醒?!比祟惖臍v史長河中,圍繞養(yǎng)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傳,養(yǎng)生在于平日一點一滴的積累,而非一蹴而就!怎么才能作好中醫(yī)養(yǎng)生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麻黃十味丸的功效與作用》,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家都清楚,現(xiàn)代都市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每天疲憊不堪,對身體健康的關(guān)注自然就降低了,導致很多疾病的趁虛而入,而中藥中的方劑就可以逐步的改善身體,達到調(diào)理治愈地 效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麻黃十味丸。
【別名】十味丸
【處方】麻黃2兩(去節(jié)),白前2兩,桑白皮6兩,射干4兩,白薇3兩,百部根5兩,干地黃6兩,地骨皮5兩,橘皮3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YS630.cOM
【功能主治】肺氣嫩,經(jīng)久將成肺痿,晝夜嗽常不斷,唾白如雪,細沫稠粘,喘息氣上,乍寒乍熱,發(fā)作有時,唇口喉舌干焦,亦有時唾血。
【用法用量】十味丸(《蘭臺軌范》卷四)。
【注意】忌蕪荑。
【摘錄】《外臺》卷九引許仁則方
通過本篇文章向大家介紹了關(guān)于麻黃十味丸的知識,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對麻黃十味丸的認識是很多的。我們對藥材的認識越多的話,在使用的時候才會更加清楚這個藥物有什么作用,這樣就不會怕使用錯誤的情況出現(xiàn)。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制作中藥方劑,不但需要自信心和耐心,而且要對各種食材的營養(yǎng)成分有所了解,否則,搭配不當,將影響方劑的藥用價值和味道。下面我們?yōu)榇蠹彝扑]一種做法。頗受人們歡迎的方劑當歸十味丸。
【別名】十味丸
【處方】當歸(切)5兩,細辛5兩,甘草(炙)5兩,桂心3兩,吳茱萸3兩,人參3兩,蜀椒3合(汗),橘皮4兩,干姜4兩,桑白皮8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嗽,服大干棗湯未能斷其根,遇冷便發(fā);產(chǎn)后肺感寒,咳嗽上氣,咽嗌不利,聲重鼻塞。
【用法用量】十味丸(《圣濟總錄》卷一六四)。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
【摘錄】《外臺》卷九引《許仁則方》
當歸十味丸的作用很多,對于一些病癥真的是很有效果的,但是大家在服用的時候還是要多了解一些,看看自己是不是適合吃,避免造成身體不適。
白薇十味丸的作用是很多的,只是大家不知道怎么利用而已。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白薇十味丸的功效和食用方法等。
【處方】白薇3兩,知母4兩,地骨皮3兩,干地黃6兩,麥門冬5兩(去心),甘草4兩(炙),蜀漆3兩,萎蕤3兩,橘皮2兩,人參3兩。
【制法】上為散,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天行后不了了,體氣虛羸,每覺頭痛唇口干,乍寒乍熱,發(fā)作有時。
【用法用量】初服15丸,以飲送下,1日2次,稍加至30丸。服經(jīng)3數(shù)日后,自候腹中,若覺熱則食前服,如不能以空飲下藥,宜合烏梅飲下。
【注意】忌菘菜、海藻、蕪荑等。
【摘錄】《外臺》卷三引《許仁則方》
通過以上介紹,對白薇十味丸成分、功能主治都有了很好的了解,因此在對白薇十味丸這樣藥物的選擇上可以放心進行,不過在吃的時候,需要適量的進行,這樣才不會對身體造成不適。
你知道半夏麻黃丸嗎,相信有許多人都有接觸過,因為半夏麻黃丸的用途是比較廣泛的。半夏麻黃丸里面包含有幾種不同類型的中藥材,對人體的健康十分的有益處,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半夏 麻黃各等分
【制法】上二味,研末,煉蜜和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通陽化飲。主水飲內(nèi)停,心陽被遏,心下悸動者。
【用法用量】飲服3丸,日三服。
【備注】方中麻黃通太陽以泄水氣;半夏蠲飲消水。二味相配,共奏通陽化飲之功,陽通飲化,則心悸自己。
【摘錄】《金匱要略》卷中
【處方】半夏、麻黃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心下悸。
【用法用量】每服3丸。飲送下,日3次。
【各家論述】1.《傷寒補正》:《傷寒論》心下悸用桂枝以宣心陽、用茯芩以利水邪,此用半夏、麻黃非故歧而二之也。蓋水氣凌心則心下悸,用桂枝者,助心中之火以敵水也;用麻黃者,通太陽之氣以泄水也。彼用茯苓,是從脾利水以滲入膀膚,此用半夏,是從胃降水以抑其沖氣,沖降則水隨而降,方意各別。
【臨床應(yīng)用】心悸:余治顧男,58歲,入冬以來,自覺心窩部跳動,曾作心電圖無異常,平時除有老慢支及血壓略偏低外,無他病,脈滑苔白,予以姜半夏、生麻黃各30g,研末和勻,裝入膠囊。每日3次,每次2丸,服后心下悸即痊愈。
【摘錄】《金匱》卷中
文章介紹的半夏麻黃丸的藥用價值,對我們的生活是有很大幫助的。其實很多的身體疾病都可以通過半夏麻黃丸等一些中藥方劑來調(diào)理,博大精深的中醫(yī)文化應(yīng)該繼續(xù)發(fā)揚光大傳承下去。
說起麻黃煎丸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它是什么,這也很正常,畢竟麻黃煎丸主要是用來治病的,在平時的生活中出現(xiàn)的不多。下面我們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別名】麻黃丸
【處方】麻黃5斤(去根節(jié)),白花蛇肉1斤,烏蛇肉1斤,巴豆1兩(去皮心,研如膏,與前3味同于釜內(nèi)用水1石旋旋添水煮,水耗即添熱湯,候兩復(fù)時,熱水及3-4斗已來,凈濾去麻黃并蛇,將藥水以生絹凈濾過,再入鍋內(nèi)慢火漸熬,令稀稠得所,盛于凈器中,則別入后藥),硫黃1兩(滴生甘草水研1復(fù)時),硇砂(漿水化去石,于銚子內(nèi)熬令干)1兩,干蝎1兩(于瓷盒子內(nèi)炒令褐色),桂心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防風1兩(去蘆頭),天麻1兩,沉香1兩,羌活1兩,天南星1兩(炮裂),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羚羊角屑1兩,檳榔1兩,白僵蠶1兩(微炒),當歸1兩(銼,微炒),牛黃半兩(細研),犀角屑1兩,白龍腦半兩(細研),麝香半兩(細研)。
【制法】上為散。入研了藥,更研令勻,入麻黃煎內(nèi)相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癱瘓風,腳手腫滿,骨節(jié)疼痛。
【用法用量】麻黃丸(《圣濟總錄》卷七)。
【摘錄】《圣惠》卷二十
【處方】丹砂(研)1兩,天南星(炮裂)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桂(去粗皮)1兩,羌活(去蘆頭)1兩,芎?1兩,白鮮皮1兩,海桐皮(銼)1兩,當歸(切,焙)1兩,防己1兩,鉛白霜(研)1兩,膩粉(研)1兩,麝香(研)1兩,自然銅(煅,醋淬)2兩,虎脛骨(涂酥炙)2兩,烏蛇(酒浸,去皮骨,焙)2兩,干蝎(去土,炒)2兩,天麻2兩,麻黃(去根節(jié))1斤。
【制法】上除研者外,為細末,再研勻,用醇酒5升,煮麻黃至2升,去麻黃不用,入蜜4兩,熬如稠餳,和藥成劑,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風,手足不遂,遍身疼痛,語澀,精神恍惚及偏枯。
【用法用量】每服1丸。癱瘓風、暗風、四肢不遂、筋骨疼痛,蔥白豆淋酒嚼下。驚風搐搦、口角垂涎、語澀神昏,薄荷汁同溫酒化下。破傷風,用多年槐木煎取濃湯同溫酒化下。如牙關(guān)緊急不開,即研藥如泥,用蔥葉于鼻中灌之即開。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
通過上面的關(guān)于麻黃煎丸的介紹,相信大家都對麻黃煎丸有了一個相對比較清晰的認識,大家可以在醫(yī)生的叮囑下,按照合適的量服用,這對于健康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對于八味丸,有的人或許還不太熟悉,其實八味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對很多的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關(guān)于八味丸的功效與作用將會在下文中給您介紹。
【處方】川巴戟45克(酒沒,去心,用荔枝肉30克,同炒赤色,去荔枝肉不要)高良姜30克(銼碎,用麥門冬45克,去心,同炒赤色為度,去門冬)川楝子60克(去核,用降真香30克,銼碎同炒,油出為度,去降真香)吳茱萸45克(去梗,用青鹽30克,同炒后,茱萸炮,同用)胡蘆巴30克(用全蝎14個,同炒后,胡蘆巴炮,去全蝎不用)山藥45克(用熟地黃同炒焦色,去地黃不用)茯苓30克(用川椒30克,同炒赤色,去椒不用)香附子45克(去毛,用牡丹皮30克,同炒焦色,去牡丹皮不用)
【制法】上藥研為細末,鹽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溫補肝腎,暖丹田,聰耳目,老人常服益壽延年。積年冷病,及遺精,白濁,婦人赤白帶下。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空腹時用鹽湯或溫酒送下。
【摘錄】《壽親養(yǎng)老新書》卷四
【別名】八物腎氣丸、腎氣丸、陳氏八味丸
【處方】八味丸去附子,加五味子。
【功能主治】平補氣血,堅固牙齒,活血,駐顏益壽。主腎陰不足,虛火上炎,消渴,面赤足冷,大風冷,消渴,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八物腎氣丸、腎氣丸(《御藥院方》卷六)、陳氏八味丸(《飼鶴亭集方》)。《御藥院方》本方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溫酒送下,一日二次。
【摘錄】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見《朱氏集驗方》卷二
【處方】牛膝(去蘆,酒浸1宿)、當歸(去蘆,酒浸1宿)、菟絲子(洗凈,酒浸3宿,研成餅)、地骨皮(去土)、遠志(湯泡,去心)、石菖蒲(9節(jié)者,去毛)、綿黃耆(蜜炙)、熟干地黃(去土)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酒煮山藥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肝腎,明眼目。主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鹽湯送下。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九
【處方】枳殼半兩,杏仁120粒(去皮尖),鹽梅7枚,巴豆20粒(去油),好茶末4錢,黃連1兩,黃蠟5錢,百草霜2兩,蓮蓬1兩。
【制法】上為末,溶黃蠟為丸。
【功能主治】赤白痢。
【用法用量】赤白痢,甘草湯送下;白痢,白姜湯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九七
【處方】川巴戟1兩半(酒浸,去心,用荔枝肉1兩,同炒赤色,去荔枝肉不要),高良姜1兩(銼碎,用麥門冬1兩半,去心,同炒赤色為度,去門冬),川楝子2兩(去核,用降真香1兩,銼碎同炒,油出為度,去降真香),吳茱萸1兩半(去梗,用青鹽1兩,同炒后,茱萸炮,同用),胡蘆巴1兩(用全蝎14個,同炒后,胡蘆巴炮,去全蝎不用),山藥1兩半(用熟地黃同炒焦色,去地黃不用),茯苓1兩(用川椒1兩,同炒赤色,去椒不用),香附子1兩半(去毛,用牡丹皮1兩,同炒焦色,去牡丹皮不用)。
【制法】上為細末,鹽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老人常服延壽延年,溫平補肝腎,清上實下,分清濁二氣,補暖丹田。主積年冷病,累歲沉疴,遺精白濁,赤白帶下。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空心、食前鹽湯送下;溫酒亦得。
【摘錄】《壽親養(yǎng)老》卷四
文章介紹的八味丸的藥用價值,對我們的生活是有很大幫助的。其實很多的身體疾病都可以通過八味丸等一些中藥方劑來調(diào)理,博大精深的中醫(yī)文化應(yīng)該繼續(xù)發(fā)揚光大傳承下去。
生活中藥是很常見的,不同的疾病需要選擇不同的藥,這樣對疾病才會有很好的改善,因此想要能夠很好的治療患者疾病,也是需要注意,藥物是不能隨意選擇的,否則對人體健康,也是有著很大損害,對這點都是需要注意,麻黃不是一個隨意就可以選擇的藥物,麻黃的功效與作用也是有著很多方面。
麻黃的功效與作用有很多,對人體疾病改善也是有著一些幫助作用,所以選擇這樣的藥,也是要注意,一定要對癥下藥,否則對人體各方面,都是有著很大損害,這點是要注意的。
麻黃的功效與作用:
宣肺氣
用于外感風寒,惡寒發(fā)熱,頭、身疼痛,鼻塞,無汗,脈浮緊等表實證。本品能宣肺氣,開腠理,散風寒,以發(fā)汗解表。常與桂枝相須為用,增強發(fā)汗解表力量,如麻黃湯。
散風寒。
用于風寒外束,肺氣壅遏所致的喘咳證。能開宣肺氣,散風寒而平喘。與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湯,可增強平喘功效;若兼內(nèi)有寒飲,可配伍細辛、干姜、半夏等,以溫化寒飲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龍湯;若屬熱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與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湯。
宣肺利尿
用于水腫而兼表證,為宣肺利尿之要藥,本品發(fā)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腫,常與生姜、白術(shù)等同用,如越婢加術(shù)湯。
通過以上介紹,對麻黃的功效與作用也是有著一些了解,那治療人體疾病前,都是需要進行身體各方面檢查,在藥物選擇上,也都是要根據(jù)醫(yī)生建議進行選擇,這樣使得疾病得到很好控制,尤其是對疾病不了解的人,不能隨意選擇藥物治療疾病。
十將軍丸自古被譽為治病的良藥。它對于很多疾病均效果顯著。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十將軍丸的具體的功效。
【處方】三棱30克(去毛、土,炮)莪術(shù)(生)青皮(去白)陳皮(去白)各30克 草果(去殼)60克 川常山60克 砂仁 檳榔 烏梅 半夏(湯泡七次)各30克
【制法】上藥先將常山、草果二味銼碎,用酒、醋各250毫升浸一夜,后人余藥同浸至晚,煮干,取出曬干或焙干,為末,酒、醋各半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瘧疾日久不眾,邪氣伏藏脅腹,緒為瘧母。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白湯送下。日服三次。
【注意】服藥期間,忌食生冷、魚腥、咸、酸、油膩及諸死毒物。
【摘錄】《丹溪心法附余》卷六
以上就是本文對于十將軍丸這種中藥方劑的一些介紹,現(xiàn)在人們對養(yǎng)生都已經(jīng)重視起來,特別是各大電視上都會報道一些有關(guān)養(yǎng)生的方法,從飲食方面到運動方面等。大家也可以多學習一些這樣的方法,對自己的身體進行好的調(diào)養(yǎng)。
十補丸對于許多人來說都是有點陌生的,其實它是一種中藥方劑,對一些特定的疾病有著很好的治療效果,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附子(炮,去皮、臍)五味子各60克 山茱萸(取肉)山藥(銼,炒)牡丹皮(去木)鹿茸(去毛,酒蒸)熟地黃(洗,酒蒸)肉桂(去皮,不見火)白茯苓(去皮)澤瀉各30克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腎臟虛弱,面色黧黑,足冷足腫,耳鳴耳聾,肢體羸瘦;足膝軟弱,小便不利,腰脊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時用鹽酒或鹽湯進下。
【摘錄】《重訂嚴氏濟生方》
【別名】大補丸(《普濟方》卷二一七)。
【處方】附子(炮,去皮、臍)肉桂(去粗皮)巴戟 (去心)破故紙(炒)干姜(炮)遠志(去心,姜汁浸,炒)菟絲子(酒浸,別研)赤石脂(煅)厚樸(去粗皮,姜汁炙)各30克 川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60克
【制法】上藥研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溫陽補腎,益精髓,進飲食。治腎陽虧損,下焦虛寒,臍腹強急,腰腳疼痛,遺泄白濁,大便滑瀉,小便頻數(shù);或三消渴疾,飲食倍常,肌肉消瘦,陽事不舉。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溫酒或鹽湯送下。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
【處方】大熟地120克 當歸60克 白芍60克 黃耆120克 人參60克 白術(shù)120克 茯苓60克 山藥90克 棗仁60克 遠志30克 山萸肉90克 杜仲90克 續(xù)斷60克 北五味30克 龍骨30克 牡蠣30克
【制法】上藥研為細末,用石斛120克熬膏,再加煉蜜與藥末共和為丸。
【功能主治】補腎固精,益氣養(yǎng)血。治腎虛遺精,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疲倦乏力。
【用法用量】每早服12克,開水送下。凡使煎劑,仿效丸方。
【摘錄】《醫(yī)學心悟》卷四
對于十補丸的功效和性質(zhì)您現(xiàn)在了解了嗎?在這里也提醒各位朋友,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生病會給生活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因此在平時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及時鍛煉,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才是。
高良姜十味散是由幾種中藥材經(jīng)過提取低溫干燥等工藝生產(chǎn)而成的一種中藥方劑,適合很多種病癥的治療,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無不良影響,也無其它方面副作用,是很多人都熱衷的選擇。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高良姜十味散的相關(guān)信息。
【處方】高良姜5兩,細辛5兩,黃耆5兩,白術(shù)5兩,苦參5兩,丁香2兩,人參4兩,干姜4兩,豆蔻子3兩,赤石脂6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腸胃中冷熱不調(diào),病根痼結(jié),諸痢暫愈還發(fā)。
【用法用量】先服附子等6味湯以利之后,初服1方寸匕,以飲下之,稍稍加至2-3匕,日2次。
【摘錄】《外臺》卷二十五引《許仁則方》
在我們閱讀完上文后可以發(fā)現(xiàn)高良姜十味散不僅僅可以增強抵抗力還是治病的良方,我們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了解高良姜十味散的特性就能很好的利用,很容易就能達到養(yǎng)生保健的效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