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解散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耳?!比祟惖臍v史長河中,圍繞養(yǎng)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傳,養(yǎng)生不應(yīng)只是延年益壽的投機,而應(yīng)從年輕開始。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百解散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談到養(yǎng)生,并不光是女性朋友感興趣,很多男性朋友也是有興趣的,尤其是現(xiàn)代人對食品的追求越來越高,不但要吃得健康,還要吃出功效,為此,很多專家不斷的學(xué)習(xí)研究做一些新的方劑出來,其中,百解散對一些疾病的效果就非常好,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具體的介紹。
【處方】干葛75克 升麻 赤芍藥各60克 黃芩30克 麻黃22.5克 薄桂(去粗皮)7,5克 甘草45克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治小兒外感風(fēng)寒,鼻流清涕,頭痛發(fā)熱,晝輕夜重。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蔥1根,煎至100毫升,溫服。
【摘錄】《活幼心書》卷下
【處方】前胡1兩,柴胡1兩,人參1兩,白術(shù)1兩,茯苓1兩,羌活1兩,桔梗1兩,川芎1兩,甘草2分,陳皮2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風(fēng)濕疫氣,頭昏壯熱,肢節(jié)煩疼。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加生姜3片,同煎至6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雞峰》卷五
【處方】前胡(去毛)1分,柴胡(去毛)1分,知母1分,貝母1分,牡丹皮(去心)1分,桔梗1分,羌活1分,獨活1分,荊芥穗1分,黃芩1分,山茵陳1分,山梔1分,升麻1分,麻黃(去根)1分,大黃1分,麥門冬(去心)1分,杏仁(去尖)1分,紫菀1分,玄參1分,秦艽(去皮,炒)1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傷寒四日、五日、六日不得汗,頭痛壯熱,渾身不知痛疼處,睡臥不安,心神煩躁,脈氣洪大緊急,大便秘澀不得通。
【用法用量】凡人患傷寒,忽熱病,經(jīng)數(shù)日飲食不進,大便秘澀不通,醫(yī)者多以其飲食不進,胃氣虛弱,不肯疏轉(zhuǎn),致令傾損性命。此緣熱毒之氣,蒸郁臟腑,傷損正氣,所以不能食。凡患傷寒之人,經(jīng)及5-6日,末曾得汗,頭痛壯熱,心神煩躁,渾身骨節(jié),四肢八節(jié)俱痛,大便熱秘不通者,雖飲食不得,亦當(dāng)疏轉(zhuǎn),形不病,氣即自然平安,飲食增進。凡下疏藥,先當(dāng)審五臟脈氣,觀何臟得病,然后下藥取之,即萬無一失,但三部之中,一部偏大緊者,是即其臟得病也。若脈候未精,只吃此百解散,永無差誤,緣此方,皆治五臟之病也。若是狂言妄語,急吃后面藥,轉(zhuǎn)下便安,效。
【摘錄】《普濟方》卷一三○引《護命方》
【別名】敗毒散
【處方】柴胡1兩,前胡1兩,羌活1兩,獨活1兩,桔梗1兩,枳殼1兩,人參1兩,茯苓1兩,甘草1兩,川芎1兩,陳皮1兩,杏仁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風(fēng)寒咳嗽,鼻塞聲重,風(fēng)痰頭痛,嘔逆寒熱。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加生姜3片,煎至5分,去滓溫服。加薄荷3葉煎為佳。
【摘錄】《雞峰》卷五
【處方】防風(fēng)(去蘆)3兩半,麻黃(去根節(jié))3兩半,白芷2兩,白芍藥2兩,川烏半兩(炮,去皮尖),甘菊(去枝葉)3兩,荊芥穗3兩,干姜3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解截四時傷寒,常服清神爽氣,瘟疫瘴癘不生。主傷寒頭痛,肢體沉重,惡寒發(fā)熱,痰逆咳嗽,困倦少力,及偏正頭痛,瘟疫瘴癘。
【用法用量】每服2錢,蔥茶或臘茶點下,煎服亦可,不拘時候。
【摘錄】《百一》卷七引龔子治方
【處方】貝母(炒黃)1兩,麥門冬(去心)1兩,川升麻1兩,赤芍藥半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小兒傷風(fēng)、瘡疹。
【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8分盞,加竹葉2片,煎至5分,去滓溫服。
【摘錄】《普濟方》卷三六九
【處方】升麻、白芍、甘草、葛根、麻黃、薄桂、川芎、黃芩、白芷。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痘瘡,表熱瘡色焦紫,不起發(fā),寒熱往來者。
【用法用量】內(nèi)服。
【摘錄】《治痘全書》卷十三
【處方】升麻、葛根、赤芍、黃芩、連翹、麻黃、薄荷、半夏、荊芥、金銀花、甘草。
【功能主治】小兒一切丹毒。
【用法用量】水煎,母子同服。
【摘錄】《外科大成》卷四
經(jīng)過上面詳細的分析之后大家也都知道了百解散的功效作用等,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平時要多注意自身的鍛煉,增強抵抗力,這樣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藥物也只是一個輔助的手段。
ys630.coM延伸閱讀
人的身體是一個復(fù)雜的生理系統(tǒng),如果生病,就會影響身體健康。中藥方劑恰恰可以在治愈病癥的同時順帶調(diào)理修復(fù)其它受損的器官機能,是很多患者的福音,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消風(fēng)百解散這種中藥方劑。
【處方】荊芥、白芷、陳皮、麻黃(去根節(jié))、蒼術(shù),各二錢。甘草(炙),一錢。
【功能主治】治四時傷寒,頭疼發(fā)熱及寒壅咳嗽,鼻塞聲重。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生姜三片,蔥白三根,煎至一鐘,不拘時服。如咳嗽加烏梅煎。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荊芥、白芷、陳皮(洗.去白)、蒼術(shù)、麻黃(去節(jié)),各四兩。甘草(炙)二兩。
【炮制】上細末。
【功能主治】治四時傷寒,頭疼項強,壯熱惡寒,身體煩疼,四肢倦怠,行步喘乏,及寒壅咳嗽,鼻塞聲重,涕唾稠粘,痰涎壅盛,氣急滿悶,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二大錢,水一大盞,姜三片,烏梅一個,同煎七分,不拘時,溫服,或茶酒調(diào)下。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荊芥 白芷 陳皮(洗,去白)蒼術(shù) 麻黃(去節(jié))各120克 甘草(炙)60克
【制法】上藥研為細末。
【功能主治】散風(fēng)寒,解表邪。治四時傷寒,頭痛項強,壯熱惡寒,身體煩疼,四肢倦??;及寒壅咳嗽,鼻塞聲重,涕唾稠粘,痰涎壅盛,氣急滿悶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 水350毫升,姜3片,烏梅1個,同煎至250毫升,不拘時溫服,或用茶,酒調(diào)下。仍欲發(fā)散風(fēng)邪,入連須蔥白33厘米同煎。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
看了上文對消風(fēng)百解散的介紹,相信我們可以收獲很多。其實對于疾病,大多數(shù)人都是通過吃西藥來緩解,但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其效果也是暫時的,關(guān)鍵還是在于擁有健康科學(xué)的生活方式。
季節(jié)變化時身體很容易感到“躁動”,口干舌燥、心煩躁動,而中醫(yī)中的方劑就可以有效的調(diào)節(jié)身體中的各個機能,緩解心情。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解散這種方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別名】大黃湯
【處方】升麻3兩,大黃3兩,黃連3兩,甘草3兩,黃柏3兩,芍藥6兩,白鴨通5合,黃芩4兩,梔子仁14枚,竹葉(切)1升,豉1升。
【功能主治】服散后盛熱實,大小便赤。
【用法用量】大黃湯(《普濟方》卷二六三)。
【摘錄】《千金》卷二十四
【別名】皮瘴散
【處方】桔梗4兩,細辛4兩,白術(shù)8兩,烏頭1斤(燒)。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辟惡氣。無病預(yù)服以辟寒。主時氣不和,傷寒發(fā)熱。
【用法用量】皮瘴散(《外臺》卷一)。
【注意】忌生菜、豬肉、桃、李、雀肉等。
【摘錄】《千金》卷九引崔文行方
解散由于是純天然中藥材為原料,所以全面保留了藥材的精華,把一些對人體無益的成分全部清除,所以進入人體內(nèi)時吸收快、見效快、無毒副作用。大家可以放心服用。
和解散是一種純天然的中藥方劑,它是以幾種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材為主要原料,采用了藥食同源的傳統(tǒng)中醫(yī)配方混合而成的。下面就來看一看和解散有哪些功效吧。
【處方】厚樸(去粗皮.姜汁炙)、陳皮(洗),各四兩。桔梗、甘草,各半斤。蒼術(shù)(去皮)一斤。
【炮制】同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婦人四時傷寒頭痛,憎寒壯熱,煩躁自汗,咳嗽吐痢。
【用法用量】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生姜三片,棗二枚,煎至七分,不計時候,熱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厚樸(去粗皮、姜汁炙)陳皮(洗)各120克 藁本 桔梗 甘草各250克 蒼術(shù)(去皮)500克
【制法】上藥同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四時傷寒頭痛,憎寒壯熱,煩躁自汗,咳嗽吐利。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3片,大棗2枚,煎至160毫升,不拘時熱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
【處方】蒼術(shù)(凈洗)4兩,厚樸(制)1兩,桔梗(去蘆)4兩,藿香葉2兩,前胡(洗,去蘆)2兩,柴胡(洗,去蘆)2兩,當(dāng)歸(洗)2兩,赤芍藥2兩,川芎4兩,陳皮(去瓤,炒)4兩,甘草(炙)4兩,神曲(炒)4兩,麥糵(炒)4兩,赤獲苓4兩,半夏曲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正氣,除寒邪,辟瘟疫。主感寒,表里未辨,頭痛惡心,發(fā)熱煩疼,不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姜3片,大棗1個,煎7分,去滓,不拘時候服。
【摘錄】《傳信適用方》卷一
【處方】邵前胡(去蘆,凈)1兩,川升麻1兩,京芍藥1兩,赤芍藥1兩,白術(shù)1兩,熟蒼術(shù)1兩,羌活1兩,川獨活1兩,川芎1兩,藁本1兩,桔梗1兩,防風(fēng)1兩,甘草1兩,熟半夏1兩,人參(去蘆)1兩,藿香1兩,粉葛2兩(去皮)。
【功能主治】四時傷寒初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錢,加生姜5片,水1盞半,煎至7分服,連進3服。得汗即愈。
【注意】老人、孕婦、自汗自利者,不可服。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五十九引《必用之書》
【處方】柴胡、茯苓、甘草、黃芩、葛根、防風(fēng)、薄荷、芍藥、北梗。
【功能主治】傷寒得汗未解,或發(fā)而未汗。
【用法用量】水2鐘,加生姜2片,豆豉1撮,煎至1鐘,不拘時服。滓再煎。
【摘錄】《活人心統(tǒng)》卷一
【處方】紫蘇、杏仁、陳皮、半夏、前胡、薄荷、葛根、甘草(炙)、桔梗、桑白皮。
【功能主治】傷風(fēng),鼻塞咳嗽,胸脅竄痛,發(fā)熱口渴。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蔥白3根,棗子1枚。
【摘錄】《赤水玄珠》卷一
【處方】厚樸(去粗皮,姜汁炙)4兩,陳皮(洗)4兩,藁本半斤,桔梗半斤,甘草半斤,蒼術(shù)(去皮)1斤。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和脾胃,逐風(fēng)邪。助胃驅(qū)邪,和解百病。主四時傷寒,瘴病初起,傷食,胃寒腹痛,濕瘧。頭痛,憎寒壯熱,煩躁自汗,咳嗽吐痢。冷瘴初發(fā)。胸腹?jié)M悶,頭眩發(fā)熱;傷風(fēng)初作,未分證候。腹痛嘔吐。
【用法用量】《醫(yī)方集解》有枳殼。
【摘錄】《局方》卷二(紹興續(xù)添方)
【處方】防風(fēng)2錢,桔梗2錢,荊芥4分,升麻1錢5分,干葛2錢,薄荷3錢,蟬退2錢,力子2錢,覆花2錢,枳殼5分,木通1錢。
【功能主治】疹癥,氣粗煩躁,二便不通。
【用法用量】為散服。
【摘錄】《綠槐堂疹癥方論》
【處方】麻黃(去節(jié),取頭末)7分,綠豆(取生粉,隔紙焙熟)7分(共為細末),新蒲公英2兩(干者7分),條芩1錢,生地1錢。
【功能主治】疹已出,遍身形如蠶種,色黑暗,皮肉僵硬,十死一生者。
【用法用量】外治方:仰天皮二斤(即凹地上卷皮也)、嫩柳皮半斤、星星草四兩、蟬退二百個、水十杯、煎三沸,去滓,乘熱氣熏洗遍體,黑疹變?yōu)轷r色,十有九生。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二
【處方】柴胡、桔梗、枳殼、前胡、甘草、茯苓、半夏、黃芩、葛根、薄荷、連翹、芍藥、川芎。
【功能主治】四時傷寒發(fā)汗后,經(jīng)中有余熱未解。
【用法用量】水2鐘,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錄】《便覽》卷一
【處方】川芎、羌活、獨活、厚樸、蒼術(shù)、細辛各等分,甘草減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散寒邪,解利傷寒。主溫疫。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雞峰》卷五
看了上文對于和解散的介紹,我們對于和解散的功效和作用等內(nèi)容也有了些許印象,這也是我們在食用前所必須要了解的。
中國古代很早已使用單味藥物治療疾病。經(jīng)過長期的醫(yī)療實踐,又學(xué)會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jīng)過煎煮制成湯液,即是我們所說的方劑。今天為大家介紹表解散這種方劑。
【處方】白附子1分,防風(fēng)1分,川芎1分,全蝎1分,麻黃(去節(jié))1分,荊芥1分,紅花1分,當(dāng)歸1分,蟬蛻1分,薄荷1分,羌活1分,茯苓1分,甘草1分,升麻1分,朱砂(研)半錢,麝香少許。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天行水疹,腥臊未出,潮熱,麻子。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金銀薄荷湯調(diào)下。
【摘錄】《普濟方》卷四○三
【處方】桔梗、干葛、石膏、麻黃(去節(jié))、升麻、赤芍藥、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初作,壯熱。
【用法用量】每用1錢,蔥白、薄荷同煎服。
【摘錄】《普濟方》卷三六八
有關(guān)表解散的食用方法等今天就先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能給大家?guī)韼椭?。另外,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有關(guān)這方面的小常識,大家不妨多多的留意一下,這樣可以很好的幫助改善身體的質(zhì)量,提高生活和工作的效率。
現(xiàn)代人壓力很大,不少朋友的工作是需要長期加班的。長期熬夜加班會很容易導(dǎo)致身體差。而中藥方劑其實就可以緩慢的調(diào)理人的身體,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水解散的制作方法。
【處方】麻黃120克(去節(jié))大黃90克 黃芩90克 桂心60克 甘草60克(炙)芍藥60克
【制法】上六味,搗篩為散。
【功能主治】解表攻下。治天行頭痛,壯熱一二日。
【用法用量】患者以生熟湯浴訖,以暖水和服1克。覆取汗,或利則便愈。體強人服2克。
【注意】服藥期間,忌食海藻、生蔥、菘菜、生菜。
【備注】方中麻黃開腠發(fā)汗,桂心行血化汗,芍藥和里益營,黃芩清上中焦之熱,大黃瀉中下焦之熱,甘草調(diào)胃和中。蓋天行瘟疫,郁熱自內(nèi)達外,與傷寒由表傳里者不同,故雖一二日之淺,可以汗下兼行。
【摘錄】《外臺秘要》卷三引《延年秘錄》
【處方】柴胡 知母 瓜蔞 青木香 升麻 茵陳各30克 大黃 梔子仁 石膏 芒消各45克 黃芩 干葛各37.5克 枳殼(炒)芍藥各22.5克
【制法】上藥搗篩為散。
【功能主治】治傷寒時疾。
【用法用量】空腹時以冷水和散1匙,調(diào)頓服。以利為度。春、夏用冷水,秋、冬用暖水,不退再服。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四十六引《千金月令》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也已經(jīng)了解了水解散的組成藥材等,也證明了這款方劑的純天然無公害。大家可以放心服用。
八解散是一個很好很好的中藥方劑,對很多疾病都有不錯的療效,不過對于它的食用有著一些方式方法,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人參、茯苓、甘草(炙)、陳皮(去白)、白術(shù)、藿香(去土),各一兩。厚樸(去粗皮.生姜自然汁浸一宿.炒紫色)二兩,半夏(湯洗七次)一兩。
【炮制】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四時傷寒,頭疼壯熱,感風(fēng)多汗,及療勞傷過度,骨節(jié)酸疼,飲食無味,四肢疼倦,行步喘乏,面色痿黃,怠惰少力,咳嗽寒熱,羸弱自汗,胸膈不快,嘔逆惡心。
【用法用量】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三片,棗子一枚,蔥白三寸,同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人參 茯苓 甘草(炙)陳皮(去白)白術(shù) 藿香(去士)各30克 厚樸(去粗皮,銼,生姜自然汁浸一宿,炒紫色)60克 半夏(湯洗七次)30克
【制法】上藥為細末。
【功能主治】四時傷寒,頭疼壯熱,感風(fēng)多汗;及勞傷過度,骨節(jié)酸疼,飲食無味,四肢疼倦,行步喘乏,面色萎黃,怠情少力;或咳嗽寒熱,羸弱自汗,胸膈不快,嘔逆惡心。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棗子1枚,蔥白3寸,同煎至100升,溫服。不拘時侯。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
【處方】荊芥穗3兩,防風(fēng)(去蘆頭)1兩半,人參(去蘆頭)1兩半,黃芩1兩半,麻黃(去根節(jié))1兩半,肉桂(去粗皮)1兩半,蒼術(shù)(米泔水浸一宿)1兩半,甘草(炙)1兩半。
【功能主治】解利。主傷寒頭痛發(fā)熱,渾身拘急,四肢疼痛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錢,水1盞半,加生姜3片,大棗1枚,淡豆豉30粒,同煎至1盞,去滓溫服。并進3服。汗出即愈。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三
【處方】人參1兩,茯苓1兩,甘草(炙)1兩,陳皮(去白)1兩,白術(shù)1兩,藿香(去土)1兩,厚樸(去粗皮,銼,生姜自然汁浸1宿,炒紫色)2兩,半夏(湯洗7次)1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四時傷寒,頭疼壯熱,感風(fēng)多汗,及療勞傷過度,骨節(jié)酸疼,飲食無味,四肢疼倦,行步喘乏,面色痿黃,怠情少力,咳嗽寒熱、羸弱自汗、胸膈不快,嘔逆惡心。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生姜3片,棗子1枚,蔥白3寸,同煎至7分,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局方》卷二,(續(xù)添諸局經(jīng)驗秘方)
看了上文對八解散的介紹,我們應(yīng)該明白要想讓身體快些好起來不僅需要積極配合醫(yī)生的治療,還要在日常飲食上多加注意。
談到養(yǎng)生,并不光是女性朋友感興趣,很多男性朋友也是有興趣的,尤其是現(xiàn)代人對食品的追求越來越高,不但要吃得健康,還要吃出功效,為此,很多專家不斷的學(xué)習(xí)研究做一些新的方劑出來,其中,救陰雙解散對一些疾病的效果就非常好,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具體的介紹。
【別名】溫補雙解散
【處方】當(dāng)歸1錢5分,川芎1錢5分,白芍1錢5分,生地1錢5分,梔仁1錢5分,木通1錢5分,淡竹1錢5分,黃耆1錢5分,黃芩1錢,連翹1錢,葳蕤1錢,黃柏1錢,甘草3分,黑棗5枚。
【功能主治】諸陽火動,下后前病不休,身熱如常,及一切雜癥。
【用法用量】竹茹1團為引,水煎服。
【摘錄】《點點經(jīng)》卷三
文章介紹的救陰雙解散的藥用價值,對我們的生活是有很大幫助的。其實很多的身體疾病都可以通過救陰雙解散等一些中藥方劑來調(diào)理,博大精深的中醫(yī)文化應(yīng)該繼續(xù)發(fā)揚光大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