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川芎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養(yǎng)生之謂也?!彪S著社會觀念的更新,養(yǎng)生的理念也在不斷刷新,養(yǎng)生不應(yīng)只是延年益壽的投機,而應(yīng)從年輕開始。中醫(yī)養(yǎng)生這方面的知識您掌握多少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大川芎丸的功效與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生病吃藥這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但是對于吃藥的時候我們還是需要先了解一下這些藥物的功效和一些注意事項等,以免出現(xiàn)問題,那么下面我們就了解一下大川芎丸這種中藥方劑。
【處方】川芎500克 天麻120克
【制法】上藥為末,煉蜜為丸,每30克作10丸。
【功能主治】主首風眩暈,及胃膈痰飲,偏正頭疼,身體拘倦。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用茶、酒送下。
【摘錄】《宜明論方》卷二
【處方】川芎1斤,天麻4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每兩作10丸。
【功能主治】首風,眩暈眩急,外合陽氣,風寒相搏,胃膈痰飲,偏正頭痛,身拘倦。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茶、酒細嚼送下。
【摘錄】《宣明論》卷二
看了上面對于大川芎丸這種中醫(yī)方劑的簡單介紹,大家是否對它有所了解呢?其實方劑的種類還有很多,一些新的方劑也正在被創(chuàng)造出來,我們期待它的更好的發(fā)展。
ys630.coM延伸閱讀
川芎茶調(diào)丸對于許多人來說都是有點陌生的,其實它是一種中藥方劑,對一些特定的疾病有著很好的治療效果,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川芎120g 白芷60g 羌活60g 細辛30g 防風45g 荊芥120g 薄荷240g 甘草60g
【性狀】以上八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低溫干燥,即得。
【炮制】以上八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低溫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疏風止痛。用于風邪頭痛,或有惡寒,發(fā)熱,鼻塞。
【用法用量】飯后清茶送服,一次3~6g,一日2次。
【注意】孕婦慎服。
【貯藏】密閉,防潮。
【摘錄】《中國藥典》
以上就是本文為大家介紹的關(guān)于川芎茶調(diào)丸的一些小常識,希望大家可以在平時生活中運用起來,也不要忘了分享給朋友哦。
大川芎是一種中藥材,主要的功效是活血化瘀,還有祛風止痛的作用。在治療心血管疾病和體外抗菌方面的治療比較有效果。雖然川芎的養(yǎng)生效果很強大,但也要注意它的副作用以及禁忌,適當?shù)氖秤?,避免產(chǎn)生不良的反應(yīng)。
川芎的副作用與禁忌:
1、陰虛火旺、氣升痰喘、上盛下虛及氣弱之人忌服,月經(jīng)過多、出血性疾病及懷孕的婦女謹慎使用。
2、川芎不可以和黃連、黃芪、山茱萸、狼毒,畏硝石、滑石,反藜蘆等一起食用,所以,以上均不能一同使用。還有不可以過量使用,否者會回出現(xiàn)嘔吐、眩暈等癥狀。
3、火劇中滿,脾虛食少,火郁頭痛,嘔吐咳嗽, 盜汗咽干口燥,發(fā)熱作渴煩躁等癥狀的人群均不能食用,會對身體產(chǎn)生嚴重的副作用。
4陰虛火旺,上盛下虛及氣弱之人忌服。
5、經(jīng)常服用會走散真氣。
6、氣升痰喘的人不適宜服用。
7、上盛下虛,虛火炎上,嘔吐咳嗽,自汗、盜汗咽干口燥,發(fā)熱作渴煩躁的患者不適宜服用。
8、火劇中滿,脾虛食少,火郁頭痛的患者不適宜服用。
9、高血壓性頭痛、腦腫瘤頭痛、肝火頭痛等患者以及陰虛火旺患者不適宜食用。
談到養(yǎng)生,并不光是女性朋友感興趣,很多男性朋友也是有興趣的,尤其是現(xiàn)代人對食品的追求越來越高,不但要吃得健康,還要吃出功效,為此,很多專家不斷的學(xué)習(xí)研究做一些新的方劑出來,其中,大川烏丸對一些疾病的效果就非常好,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具體的介紹。
【處方】大川烏(生,去皮尖)1兩,當歸1兩,赤芍1兩,蘇木(銼,炒)1兩,沒藥(生用,別研)1兩,乳香1兩(別研),穿山甲(用蚌粉炒脆,去粉)2兩,獨活2兩。
【制法】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活經(jīng)絡(luò),生肌肉。主發(fā)背。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集驗背疽方》
通過以上介紹,我們對大川烏丸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不過要注意的是,對那些不知道該不該選擇它的人,要根據(jù)醫(yī)生建議進行使用。
藥是治療疾病很好之選,尤其是對不同的疾病在藥物選擇上,也是有著很大區(qū)別,那藥物的種類有很多,根據(jù)藥物的藥性進行選擇疾病治療,使得疾病都是能夠得到很好改善,所以藥物選擇都是要正確進行,川芎是一個心血管病很好之選,對川芎的作用與功效都有什么呢,也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的。
對川芎的作用與功效也是有著很多方面,所以選擇它的時候,也是需要對它進行一些了解,這樣使用的過程中,才不會出現(xiàn)其他問題,下面就詳細的介紹下,使得對它有更多認識。
川芎的作用與功效:
1、活血行氣:①用于冠心病心絞痛,癥見胸悶憋氣、心前區(qū)壓痛頻繁發(fā)作者,可與紅花、丹參、降香、赤芍同用,冠心2號方。②用于氣血瘀滯所致的疾病,如月經(jīng)先期、量多色紅者,為血熱,可與生地、牡丹皮、當歸等同用;月經(jīng)后期,1~2個月1次,經(jīng)行時腰腹痛、白帶多色白,與當歸、炮姜、杜仲、肉桂等同用。③用于痛經(jīng),若經(jīng)前腰腹痛甚、痛后1天見經(jīng),與當歸、桃仁、紅花同用;若是閉經(jīng)不行、身無不適者,可與當歸、桃仁、干姜、肉桂同用;若為產(chǎn)后腹痛,與當歸、炮姜等同用。④用于跌打損傷、局部腫痛,可與梔子、桃仁、紅花同用。
2、祛風止痛:①用于感冒頭痛,屬于風寒者,可與荊芥、防風、白芷同用;屬于風熱者,可與菊花、薄荷同用。②用于風濕痹痛,可與羌活、獨活、防風等同用。
3、行氣開郁:①用于膽囊炎之上腹脅肋脹痛,可與柴胡、黃芩等同用。②用于胃炎之上腹脹痛、吐酸燒心等證,可與蒲公英、木香等同用。
通過以上介紹,對川芎的作用與功效也是有著一些了解,那選擇它治療疾病,也是有著很多方面,從人體各方面上,它都是可以進行改善,使得人體體質(zhì)得到提高,在對體質(zhì)差的患者,這樣的藥物是最佳之選,對改善身體各方面不良機能,有著很好效果。
川芎是常見的中藥,在中醫(yī)界經(jīng)常會被拿來治療各種疾病,最常見的是可以活血行氣,冠心病引起的胸悶心絞痛,恰好是需要川芎進行調(diào)理的,平時對很多人出現(xiàn)了感冒痛風,風寒,體虛,氣血虛弱者有著很明顯的修復(fù)調(diào)理作用,同時也能緩解膽囊炎癥,預(yù)防腹瀉腹脹,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調(diào)節(jié)有大大的功效。
川芎的功效及主治
1、活血行氣:①用于冠心病心絞痛,癥見胸悶憋氣、心前區(qū)壓痛頻繁發(fā)作者,可與紅花、丹參、降香、赤芍同用,冠心2號方。②用于氣血瘀滯所致的疾病,如月經(jīng)先期、量多色紅者,為血熱,可與生地、牡丹皮、當歸等同用;月經(jīng)后期,1~2個月1次,經(jīng)行時腰腹痛、白帶多色白,與當歸、炮姜、杜仲、肉桂等同用。③用于痛經(jīng),若經(jīng)前腰腹痛甚、痛后1天見經(jīng),與當歸、桃仁、紅花同用;若是閉經(jīng)不行、身無不適者,可與當歸、桃仁、干姜、肉桂同用;若為產(chǎn)后腹痛,與當歸、炮姜等同用。④用于跌打損傷、局部腫痛,可與梔子、桃仁、紅花同用。
2、祛風止痛:①用于感冒頭痛,屬于風寒者,可與荊芥、防風、白芷同用;屬于風熱者,可與菊花、薄荷同用。②用于風濕痹痛,可與羌活、獨活、防風等同用。
3、行氣開郁:①用于膽囊炎之上腹脅肋脹痛,可與柴胡、黃芩等同用。②用于胃炎之上腹脹痛、吐酸燒心等證,可與蒲公英、木香等同用。
川芎的藥理作用
1、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
川芎有明顯的鎮(zhèn)靜作用。川芎揮發(fā)油少量時對動物大腦的活動具有抑制作用,而對延腦呼吸中樞、血管運動中樞及脊髓反射中樞具有興奮作用。川芎煎劑分別給大、小鼠ig均能抑制其自發(fā)活動,使戊巴比妥鈉引起的小鼠睡眠時間延長,并能對抗咖啡因(20mg/kg)的興奮作用。但不能對抗戊四氮所致的大鼠驚厥。用川芎煎劑25-50g/kg灌胃,能抑制大鼠的自發(fā)活動,對小鼠的鎮(zhèn)靜較大鼠更明顯;它還能延長戊巴比妥的睡眠時間,但不能拮抗咖啡因的興奮,也不能防止五甲烯四氮唑、可卡因的驚厥或致死作用。日本產(chǎn)川芎的揮發(fā)油部分對動物大腦的活動具有抑制作用,而對延腦的血管運動中樞、呼吸中樞及脊髓反射具有興奮作用,劑量加大,則皆轉(zhuǎn)為抑制。
我們都知道中藥方劑川芎膏是由純天然的中藥材制成的,副作用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大家在食用的時候還是按照正確的食用方法來,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
【處方】川芎3錢,細辛3錢,藁本3錢,川白芷3錢,甘草(炙)3錢,杏仁(去皮尖)7個,龍腦半錢,麝香半錢。
【制法】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鼻塞。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據(jù)劑型當作“川芎丸”。
【摘錄】《幼科類萃》卷二十六
【處方】川芎、細辛、藁本、川白芷、麻黃、甘草、杏仁、龍腦、麝香(少許)、羌活。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嬰孩鼻塞。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據(jù)劑型當作“川芎丸”。
【摘錄】《馮氏錦囊·雜證》卷三
通過上文對川芎膏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養(yǎng)生方劑有許多,不管是什么類型的都是擁有著自己獨有的營養(yǎng)還有對食用者的功效與作用。不過想要更方便的食用到這樣的養(yǎng)生方劑,只有學(xué)會這樣的制作方法才可以。
說到川芎湯有些人可能會感到很陌生,實際上它是 一種中藥方劑。今天大家就一起來聊聊川芎湯的功效與作用等相關(guān)小常識。
【處方】當歸(去蘆.洗.焙)、川芎,各等分。
【炮制】上粗散。
【功能主治】治產(chǎn)后去血過多,運悶不省,及傷胎去血多,崩中去血多,金瘡去血多,撥牙齒去血多,不止,懸虛,心煩眩運,頭重目暗,耳聾滿塞,舉頭欲倒,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不拘時。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川芎 白芷 防風 當歸 赤芍 生地 羌活 陳皮 黃荊子 花粉 茄皮
【功能主治】主頭面?zhèn)?/p>
【用法用量】上藥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錄】《傷科補要》卷四
【處方】川芎半兩,蚯蚓半兩(不出土)。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耳聾氣閉。
【用法用量】每服2-3錢,煎麥門冬湯臨臥服。后埋低頭伏睡,3夜3服,立效。
【摘錄】《普濟方》卷五十三
【處方】川芎、藁本、蒼術(shù)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傷寒。
【用法用量】湯調(diào)3錢服。須臾嘔、汗便解。
【摘錄】《傷寒標本》卷下
【處方】川芎、白術(shù)、羌活各等分。
【功能主治】四時傷寒外感,惡風寒,無汗者。犯房室感寒。頭痛,發(fā)熱惡寒,無汗,脈浮緊。
【用法用量】每服5-7錢至10余錢,或半兩-1兩。水煎,稍熱服。
【摘錄】《保命集》卷中
【處方】川芎、羌活(制)、蒼術(shù)各等分。
【功能主治】傷寒無汗。
【用法用量】水煎5-7錢飲。
【摘錄】《此事難知》
【別名】川芎散
【處方】川芎4兩,羌活4兩,羚羊角屑4兩,酸棗仁4兩,芍藥4兩,桑肉皮6分,防風。
【功能主治】產(chǎn)后中風,身背拘急如束,并渴。
【用法用量】川芎散(《準繩·女科》卷五)。方中防風用量原缺。
【摘錄】《普濟方》卷三五○
【處方】川芎、蒼術(shù)、羌活、防風、荊芥、甘草。
【功能主治】太陽經(jīng)風濕頭痛。
【用法用量】
【摘錄】《傷寒大白》卷一
【處方】川芎5錢,當歸5錢,荊芥穗5錢(炒黑)。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去血過多,血暈不省。
【用法用量】作1服,水煎,入酒、童便服之。
【摘錄】《宋氏女科》
沒有想到吧,川芎湯也是讓人很驚訝,中醫(yī)果然博大精深,希望我們可以繼續(xù)把我們的傳統(tǒng)醫(yī)學(xué)發(fā)揚光大,繼承下去。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受到疾病的困擾,那么面對疾病我們又應(yīng)該如何正確看待呢?遇到疾病應(yīng)該怎么辦?又要如何調(diào)理?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種中藥方劑川芎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學(xué)習(xí)下哦。
【處方】川芎、龍腦、薄荷葉(焙干),各七十五。兩細辛(洗)五兩,防風(去苗)二十五兩,桔梗一百兩,甘草(炙)三十五兩。
【炮制】上為細末,煉蜜搜和,每一兩半,分作五十圓。
【功能主治】消風壅,化痰涎,利咽膈,清頭目。治頭痛旋運,心忪煩熱,頸項緊急,肩背拘倦,肢體煩疼,皮膚瘙癢,腦昏目疼,鼻塞聲重,面上游風,狀如蟲行。
【用法用量】每服一圓,細嚼,臘茶清下,食后、臨臥。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上面就是本文為大家介紹的川芎圓的一些知識,作為一種中醫(yī)方劑,既然它的養(yǎng)生功效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這個養(yǎng)生功效是在一定的合理的身體范圍內(nèi),一旦超過了這個身體養(yǎng)生范圍內(nèi),就會給身體造成一定的負擔,所以大家要懂得適時適量。
川穹粉是一種中藥材,一般生長于四川,是一種名為川穹的植物的根莖。川穹的功效最常見的就是用于治療頭痛,是中醫(yī)方面治療頭痛的首選藥物。除此之外,川穹粉還可以治療與氣血相關(guān)的疾病,女性常見的痛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病癥。本文介紹了關(guān)于川穹粉的功效和作用,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一、川芎粉的功效與作用
活血化瘀,多用于痤瘡、黃褐斑、雀斑、酒糟鼻等。
【使用宜忌】:高血壓性頭痛,腦腫瘤頭痛,肝火頭痛,以及陰虛火旺者均忌食。
二、推薦用法
1.川芎面膜
材料:川芎粉。
做法:使用時將粉末調(diào)入清水攪拌均勻,以此清洗臉部即可。
療效:川芎對于細菌有抑制作用,這種洗面水能有效幫助消除粉刺,徹底清潔臉部肌膚。
2.川芎去皺面膜
原料:川芎15g、當歸15g、雞蛋一個
功效:滋潤美白肌膚、撫平皺紋、延緩衰老
適用膚質(zhì):任何肌膚
制作方法:將川芎和當歸磨成粉,將粉末和雞打均勻即可
使用方法:將面膜均勻涂抹于臉上,避開眼、唇部肌膚,30分鐘后用溫水沖洗
保存:最好一次用完,若無法用完將其裝進玻璃器皿中密封好,放入冰箱冷藏,14天內(nèi)用完
蛋液去皺敷原料:當歸粉、川芎粉各9g,蛋一個。
功效:潤膚美白、去除細紋
適用膚質(zhì):各種膚質(zhì)
制作方法:將藥材粉加入蛋液攪勻,敷在臉部避開眼、唇部位。20—30分鐘后用清水洗去。
三、川芎的功效及主治
1、活血行氣:①用于冠心病心絞痛,癥見胸悶憋氣、心前區(qū)壓痛頻繁發(fā)作者,可與紅花、丹參、降香、赤芍同用,冠心2號方。②用于氣血瘀滯所致的疾病,如月經(jīng)先期、量多色紅者,為血熱,可與生地、牡丹皮、當歸等同用。③用于痛經(jīng),若經(jīng)前腰腹痛甚、痛后1天見經(jīng),與當歸、桃仁、紅花同用④用于跌打損傷、局部腫痛,可與梔子、桃仁、紅花同用。
2、祛風止痛:①用于感冒頭痛,屬于風寒者,可與荊芥、防風、白芷同用;屬于風熱者,可與菊花、薄荷同用。②用于風濕痹痛,可與羌活、獨活、防風等同用。
3、行氣開郁:①用于膽囊炎之上腹脅肋脹痛,可與柴胡、黃芩等同用。②用于胃炎之上腹脹痛、吐酸燒心等證,可與蒲公英、木香等同用。
對于川芎[圖]大家了解嗎,它是一種常見的藥材,一般在很多的地方都會用川芎[圖]來作為原料,它還能夠治療很多身體疾病,下面我們來看看川芎[圖]的相關(guān)知識吧。
【英文名】RHIZOMA CHUANXIONG
【別名】芎藭、小葉川芎
【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 川芎 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或Ligusticum wallichii Franch.)的干燥 根莖 。夏季當莖上的節(jié)盤顯著突出,并略帶紫色時采挖,除去泥沙,曬后炕干,再去須根。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狀莖呈不規(guī)則的結(jié)節(jié)狀拳形,結(jié)節(jié)頂端有莖基團塊,外皮黃褐色,有香氣。莖常數(shù)個叢生,直立,上部分枝,節(jié)間中空,下部節(jié)明顯膨大成根狀,易生根。葉互生,二至三回羽狀復(fù)葉。夏季開花,復(fù)傘形花序頂生,雙懸果卵圓形,5棱,有窄翅,背棱中有油管1個,側(cè)棱中有2個,結(jié)合面有4個。
【性狀】本品為不規(guī)則結(jié)節(jié)狀拳形團塊,直徑2~7cm。表面黃褐色,粗糙皺縮,有多數(shù)平行隆起的輪節(jié),頂端有凹陷的類圓形莖痕,下側(cè)及輪節(jié)上有多數(shù)小瘤狀根痕。質(zhì)堅實,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或灰黃色,散有黃棕色的油室,形成層呈波狀環(huán)紋。氣濃香,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微回甜。
【鑒別】(1)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10余列細胞。皮層狹窄,散有根跡維管束,其形成層明顯。韌皮部寬廣,形成層環(huán)波狀或不規(guī)則多角形。木質(zhì)部導(dǎo)管多角形或類圓形,大多單列或排成“V”形,偶有木纖維束。髓部較大。薄壁組織中散有多數(shù)油室,類圓形、橢圓形或形狀不規(guī)則,淡黃棕色,靠近形成層的油室小,向外漸大;薄壁細胞中富含淀粉粒,有的薄壁細胞中含草酸鈣晶體,呈類圓形團塊或類簇晶狀。
【炮制】除去雜質(zhì),分開大小,略泡,洗凈,潤透,切薄片,干燥。
【性味】辛,溫。
【歸經(jīng)】歸肝、膽、心包經(jīng)。
【功能主治】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于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痛經(jīng),癥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3~9g。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防蛀。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湯液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川芎[圖],了解了川芎[圖]的效果和作用,川芎[圖]可以提高我們的免疫力,川芎[圖]在養(yǎng)生學(xué)上還有食療的作用,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多好處。
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養(yǎng)生的重要性了,生活中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而中藥的方劑可以說就是一種很好的養(yǎng)生方法,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叫做川芎散的方劑。
【處方】川芎0.9克 柴胡2.1克 羌活 防風 藁本 生甘草 熟甘草 升麻各3克 酒生地黃6克 酒黃連(炒)酒黃芩各13.5克
【制法】上藥研為細末。
【功能主治】主風熱頭痛。
【用法用量】每服3克或6~9克,食后用茶清調(diào)下。
【注意】服藥期間,忌酒、濕面。
【摘錄】《蘭室秘藏》卷中
【處方】川芎 細辛 羌活 槐花 石膏 香附子 甘草(炙)各15克 荊芥 薄荷 茵陳 防風(去叉)菊花各30克
【制法】上十二味,為末。
【功能主治】主偏正頭疼。
【用法用量】每服6克,食后用茶清調(diào)下,一日三次。
【注意】服藥期間,忌食動風發(fā)物。
【摘錄】《衛(wèi)生寶鑒》卷九
【處方】川芎(洗)柴胡(去苗,洗)各30克 半夏曲 甘草(炙)甘菊 細辛(去葉)人參(去蘆)前胡(去苗,洗)防風(去叉股)各15克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主風熱上壅,鼻塞清涕,眼多眵淚,半邊頭疼。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4片,薄荷5葉,同煎至100毫升,去律溫服。
【摘錄】《普濟本事方》卷四
【處方】川芎3克 人參 吳茱萸各1.5克 茯苓 桔梗各1.2克 當歸3克 制樸1.5克 芍藥2.2克 枳殼 炙甘草各0.9克
【制法】上藥細切,作一服。
【功能主治】主婦人素有冷氣沖心,心腹痛,如刀刺者。
【用法用量】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稍熱服。
【摘錄】《醫(yī)學(xué)正傳》卷七引《產(chǎn)寶》
【處方】蒼術(shù)(米泔浸)150克 藁本 白茁 細辛 羌活 川芎 甘草(炙)各30克
【制法】上藥嘆咀。
【功能主治】主傷寒鼻塞。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蔥白3寸,煎取100毫升,溫服。
【摘錄】《古今醫(yī)統(tǒng)》卷六十二引《醫(yī)林》
【處方】川芎1兩,人參1兩,枳殼1兩,沉香2錢,香附子2錢,木香1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中風,中氣。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沸湯入鹽點灌之。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一
【處方】川芎1兩,北細辛3分,白茯苓1兩,白術(shù)1兩,粉草半兩,桂枝3分。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眩暈,惡風自汗,或身體不仁,氣上沖胸,戰(zhàn)搖如在舟船之上。
【用法用量】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姜3片,煎,不拘時候服。有痰,兼服青州白丸子。
【摘錄】《得效》卷三
【處方】五加皮5錢,海桐皮5錢,川烏5錢,牡丹皮5錢,川芎5錢,赤芍藥5錢,干姜1錢,肉桂1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雞爪風,手口搖動,不能舉物。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將古銅錢1個入清油內(nèi)浸,每煎藥入錢同煎,不拘時候服。
【摘錄】《得效》卷十三
【處方】川芎、白芷、細辛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面腫牙疼不可忍。
【用法用量】擦2-3次,鹽湯漱,立止。
【摘錄】《得效》卷十七
【處方】甘菊花1兩,川芎1兩,荊子1兩,薄荷2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初患發(fā)眼風,頭疼。
【用法用量】每服2錢,加生蔥3寸,熬黑豆水,入茶末少許,食后調(diào)服。
【摘錄】《普濟方》卷八十五引《德生堂方》
【處方】川芎7錢半,細辛半兩,羌活半兩,槐花半兩,甘草半兩,香附子半兩,石膏半兩,荊芥穗1兩,薄荷葉1兩,菊花1兩,山茵陳1兩,藁本1兩,白芷1兩,勾藤1兩,防風(去蘆頭)1兩(一方無藁本)。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頭風,偏正頭疼。
【用法用量】每服1錢,食后茶調(diào)下,1日3次。
【注意】忌發(fā)風物。
【摘錄】《普濟方》卷四十五
【處方】川芎2兩,荊芥2兩,甘菊2兩,薄荷2兩,蟬殼2兩,蔓荊子2兩,甘草1兩(炙)。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諸風疾。
【用法用量】每服2-3錢,食后茶、酒任下。
【摘錄】《儒門事親》卷十二
【處方】川芎。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妊婦從高墜下,胎氣不和,轉(zhuǎn)動不能,臍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溫酒調(diào)下。
【摘錄】《袖珍》卷四引《簡易方》
【處方】川芎1兩,甘草1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男子、婦人、小兒鼻血。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水煎,乘熱不拘時候服。
【摘錄】《雞峰》卷十
【處方】川芎5兩,羌活5兩,防風5兩,細辛5兩,旋覆花5兩,藁本5兩,蔓荊子5兩,石膏半兩,甘草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婦人頭眩痛,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加生姜3片,同煎至6分,去滓,食后熱服。
【摘錄】《雞峰》卷十七
【處方】山茱萸1兩,山藥半兩,甘菊花(去萼梗,不可誤用野菊)半兩,人參(去蘆)半兩,茯神(去木)半兩,小川芎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風眩頭暈。
【用法用量】每服2錢,溫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1日3次。
【各家論述】《本事方釋義》:川芎氣味辛溫,入肝膽;山茱萸氣味酸甘平微溫,入肝;山藥氣味甘平,入脾;人參氣味甘溫,入脾胃;甘菊花氣味辛涼,入肝膽;茯神氣味甘平,入心;以酒送藥,亦取其升也。風眩頭暈,以辛溫辛涼之藥升散其風;以酸甘甘溫之藥調(diào)和中宮正氣,則厥功奏捷矣。
【摘錄】《本事》卷二引龐先生方
【別名】川芎甘菊散
【處方】川芎(洗)1兩,柴胡(去苗,洗)1兩,半夏曲半兩,甘草(炙)半兩,甘菊半兩,細辛(去葉)半兩,人參(去蘆)半兩,前胡(去苗,洗)半兩,防風(去叉股)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風盛膈壅,鼻塞清涕,熱氣攻眼,下淚多眵,齒間緊急,作偏頭疼。
【用法用量】川芎甘菊散(《杏苑》卷五)。
【各家論述】《本事方釋義》:川芎氣味辛溫,入肝膽;柴胡氣味甘平,入足少陽;半夏曲氣味辛溫,入足陽明;甘草氣味甘平,入足太陰;甘菊花氣味辛涼,入肝膽;細辛氣味辛溫,入足少陰;人參氣味甘溫,入足陽明;前胡氣味苦辛微寒,入手足太陰、陽明,其功長于下氣;防風氣味辛溫,入足太陽,再佐以生姜之辛溫散,薄荷之辛涼而散,使上壅者得以宣降,則所患之癥得甘平甘溫之品護中,而辛溫辛涼之藥各得施其技焉。
【摘錄】《本事》卷四
【處方】川芎3錢,白芷2錢,細辛半兩(去葉),蓽茇1分,石膏(煅)1錢半,防風1錢半。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頭風。
【用法用量】白湯調(diào)服。
【摘錄】《普濟方》卷四十六引《海上方》
【處方】川芎、白芷、荊芥、羌活、消鼠粘子、升麻各等分。
【功能主治】牙齒疼痛。
【用法用量】上同煎,溫漱。
【摘錄】《普濟方》卷六十五引《海上方》
【處方】川芎1兩,槐子1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風熱上沖,頭目眩熱,腫及胸中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錢。如胸中氣滯不利,生姜湯調(diào);目疾,茶調(diào);風熱上攻,(口父)咀1兩,水煎,食后服。
【摘錄】《保命集》卷下
【處方】石膏2兩,川芎5錢,白附子1兩,甘草、羌活、菊花、地骨皮各等分。
【功能主治】目疾,早晨兩眥疼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銀海精微》卷下
【處方】川芎1兩,當歸1兩,生地黃1兩,伏龍肝1兩,龍骨1兩,芍藥1兩,蒲黃1兩,御米殼(去蒂,蜜浴,炒焦)4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婦人崩漏帶下,諸方不效者。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用溫酒或米飲調(diào)下。
【摘錄】《施圓端效方》引延津王子安方(見《醫(yī)方類聚》卷二一○)
【處方】川芎1錢,白芷1錢,防風1錢,赤芍1錢,生地1錢,當歸1錢2分,羌活1錢2分,花粉1錢2分,陳皮1錢,桔梗1錢,黃荊子1錢2分。
【功能主治】上部頭傷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酒煎服。
【摘錄】《傷科方書》
【處方】川芎1錢,當歸1錢,檳榔1錢,肉桂1錢,麻黃(去節(jié))1錢,防己1錢,木通1錢,石菖蒲1錢,細辛1錢,白芷1錢,木香5分,川椒5分,炙草5分。
【功能主治】鼻癰。
【用法用量】每3錢,加蘇葉、生姜,水煎服。
【摘錄】《醫(yī)鈔類編》卷十二
【處方】川芎、當歸、茯苓、厚樸各等分。
【功能主治】妊娠卒心痛,氣欲絕。
【用法用量】水6升,煎2升,分2服。
【摘錄】《醫(yī)部全錄》卷一八三
【處方】旋覆花、半夏、甘草、石膏、細辛、蔓荊子、藁本、羌活、荊芥、地黃、當歸、川芎。
【功能主治】眩運,肝家風熱者;亦治頭疼。
【摘錄】《證治寶鑒》卷十一
【處方】川芎、生干地黃、白芍、枳殼各等分。
【功能主治】產(chǎn)后余血不盡,奔上沖心,煩悶腹痛。
【用法用量】上為末。每服方寸匕,酒調(diào)下,1日2次。
【摘錄】《濟陰綱目》卷十三
【處方】甘菊3錢,石膏3錢,川芎3錢。
【功能主治】偏頭痛,頭風。
【用法用量】上為末。每服1錢,茶清調(diào)下。
【摘錄】《赤水玄珠》卷三
【處方】川芎1兩,菊花1兩,細辛1兩,鼠粘子1兩,石膏1兩,僵蠶1兩,蒺藜1兩。
【功能主治】患眼疾不癢不赤而痛者。
【用法用量】上為末。每服2錢,米湯調(diào)下。
【摘錄】《銀海精微》卷下
【處方】川芎、白芷、細辛、龍腦葉、豬牙皂角子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一切眼疾。
【用法用量】搐入鼻中。
【摘錄】《普濟方》卷八十六引《海上方》
【別名】川芎飲
【處方】川芎1兩,藁本1兩,細辛1兩,白芷1兩,羌活1兩,炙甘草1兩,蒼術(shù)(米泔浸)5兩。
【功能主治】風寒鼻塞。
【用法用量】川芎飲(《不知醫(yī)必要》卷二)。
【摘錄】《醫(yī)統(tǒng)》卷六十二引《醫(yī)林方》
【處方】川芎1錢,人參5分,吳茱萸5分,茯苓4分,桔梗4分,當歸1錢,制樸半錢,烏藥7分半,枳殼3分,炙甘草3分。
【制法】上細切,作1服。
【功能主治】婦素有冷氣沖心,如刀刺者。
【用法用量】水1盞半,煎至1盞,稍熱服。
【摘錄】《醫(yī)學(xué)正傳》卷七
【處方】川芎(洗,銼)1兩,桂心(不見火,銼)1兩,木香(銼,懷干)1兩,當歸(去蘆頭須,洗,銼,焙)1兩,桃仁(去皮尖并雙仁,炒黃)1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心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1錢,熱酒調(diào)下;如不欲飲酒,即用水1盞,藥末2錢,煎至7分,帶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衛(wèi)生家寶產(chǎn)科備要》卷六
【別名】芎烏散、川烏散
【處方】真天臺烏藥皮、大川芎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產(chǎn)后頭痛。男子氣厥頭疼,婦人氣盛頭疼。
【用法用量】芎烏散(《醫(yī)方類聚》卷八十一引《濟生續(xù)方》)、川烏散(《普濟方》卷三五一)。
【摘錄】《婦人良方》卷二十二
【處方】川芎1兩,羌活1兩,防風1兩,菊花1兩,荊芥穗1兩,僵蠶(洗,炒)1兩,撫芎1兩,制蒼術(shù)1兩,白芷1兩,石膏(煅)1兩,細辛(凈)1兩,芎須(水洗)1兩,香附(炒)1兩,川烏(炮)半兩(去皮尖),淮烏(黑豆煮)半兩(去皮尖)。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眼睛疼,頭痛,沙澀流淚,眩爛風癢,障膜遮睛,及積年頭風。
【用法用量】每服1大錢,食后,茶湯清調(diào)下。頭痛,蔥白湯調(diào)下;常服,薄荷茶調(diào)下。
【摘錄】《永類鈐方》卷十一引《石人屏曾氏家藏》
在了解了川芎散這味方劑之后,我們不妨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試一試。相信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川芎是一種傳統(tǒng)的中草藥材,是多年生長的一種草本植物,川芎具備非常好的活血止痛成效,經(jīng)常被被用于經(jīng)血不調(diào),經(jīng)絕經(jīng)痛,頭疼,風濕痹痛等表現(xiàn)癥狀的醫(yī)治??墒巧町斨性S多的人都不是太了解川芎這一中草藥材的功效以及作用,那么,川芎功效與作用是什么呢?
川芎功效與作用
川芎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中藥材,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中醫(yī)所指的川芎就是傘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莖部分,川芎具有很好的活血止痛功效,常被用于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痛經(jīng),頭痛,風濕痹痛等癥的治療。接下來,好藥師小編就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關(guān)于川芎的功效及作用!
一、川芎的功效
川芎常用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川芎辛溫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活血祛瘀作用廣泛,適宜瘀血阻滯各種病癥,祛風止痛,效用甚佳,可治頭風頭痛、風濕痹痛等癥,昔人謂川芎為血中之氣藥。
二、川芎的作用
1、川芎對血小板聚的作用:川芎嗪延長在體外ADp誘導(dǎo)的血小板凝聚時間,對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川芎嗪影響血小板功能及血栓形成可能是通過調(diào)節(jié)TXA2/pGI2之間的平衡,川芎嗪抑制TXA2的合成,發(fā)現(xiàn)在富含血小板血漿中,加入川芎嗪后TXA2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受到顯著抑制。
2、川芎對中樞神經(jīng)的作用:川芎有明顯的鎮(zhèn)靜作用。川芎揮發(fā)油少量時對動物大腦的活動具有抑制作用,而對延腦呼吸中樞、血管運動中樞及脊髓反射中樞具有興奮作用。日本產(chǎn)川芎的揮發(fā)油部分對動物大腦的活動具有抑制作用,而對延腦的血管運動中樞、呼吸中樞及脊髓反射具有興奮作用,劑量加大,則皆轉(zhuǎn)為抑制。
3、川芎對平滑肌的作用:川芎還能抑制缺氧引起的肺血管收縮,對腎上腺素或氯化鋇引起的血管收縮也有抑制作用。從離體組織和細胞對川芎嗪作用機制表明,川芎嗪對主動脈平滑肌的松弛效應(yīng)與異搏停的特性非常相似,推測川芎嗪可能為一種新的鈣離子拮抗劑。
4、川芎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川芎能活血化瘀,增加冠脈流量,降低心肌氧耗,改善心肌代謝。川芎水提液及其生物堿能擴張冠狀和血管,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心肌缺氧狀況。川芎嗪主要分布于血流豐富的大循環(huán)和組織。對血管平滑肌具有解痙作用;對由腎上腺或氯化鉀引起的血管痙攣有緩解作用;能明顯降低麻醉犬冠脈阻力和肺動脈高壓。
5、川芎的其他作用:研究顯示,川芎嗪能增加麻醉兔的腎血流量,并能利尿。川芎嗪能抑制DNA合成,提示能抑制蛋白質(zhì)和抗體生成。川芎有某些抗維生素E缺乏癥的作用。川芎嗪對以平陽霉素氣管內(nèi)給藥制備的小鼠肺纖維化發(fā)生有抑制作用。
上面就是專家為大家詳細介紹的關(guān)于川芎的一些功效與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