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勝膏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物質(zhì)是健康的基礎(chǔ),精神是健康的支柱,運(yùn)動是健康源泉,科學(xué)是健康的法寶!社會的發(fā)展讓更多人注意到了養(yǎng)生這個話題,養(yǎng)生不再是停留在紙面,也更是我們生活中必須去實踐的。如何避免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的誤區(qū)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必勝膏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必勝膏是一種純天然的中藥方劑,它是以幾種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材為主要原料,采用了藥食同源的傳統(tǒng)中醫(yī)配方混合而成的。下面就來看一看必勝膏有哪些功效吧。
【別名】蔥蜜膏、蔥蜜掩
【處方】老蔥。
【制法】將患處刺破,加生蜜桿貼之。
【功能主治】疔瘡惡腫。
【用法用量】蔥蜜膏(《絳囊撮要》)、蔥蜜掩(《醫(yī)林纂要》卷十)。
【摘錄】方出《本草綱目》卷二十六引《圣濟(jì)總錄》,名見《玉案》卷六
【別名】拔毒膏
【處方】馬齒莧(杵汁成膏)、赤石脂(為末)。
【制法】上藥并蜜共熬成膏。
【功能主治】痘后癰毒。
【用法用量】涂上腫處。
【摘錄】《醫(yī)部全錄》卷四九一引《幼科全書》
【別名】拔毒膏
【處方】馬齒莧(杵汁)、豬膏脂、石蜜。
【制法】上藥共熬為膏。
【功能主治】瘡后余毒。毒氣流于太陰脾經(jīng),則癰發(fā)四肢手腕并膝臏腫痛。
【用法用量】拔毒膏(《準(zhǔn)繩·幼科》卷六)。
【摘錄】《醫(yī)學(xué)正傳》卷八
通過上文對必勝膏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養(yǎng)生方劑的種類有很多,不同的養(yǎng)生方劑主要的不同點就是配方的問題。只要正確的掌握配方就可以體驗到養(yǎng)生方劑帶來的功效與作用了。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氣溫的變化不定讓身體體質(zhì)本來就弱的朋友更是感到各種不適,下面就介紹一種一應(yīng)用非常廣泛的中藥方劑必勝散,讓大家都能健康起來。
【處方】熟地黃、小薊(并根用)、人參、蒲黃(微炒)、當(dāng)歸(去蘆)、川芎、烏梅(去核),各一兩。
【炮制】上件藥搗,羅為粗散。
【功能主治】治男子、婦人血妄流溢,吐血、衄血、嘔血、咯血。
【用法用量】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熟干地黃 小薊(并根用)人參 蒲黃(微炒)當(dāng)歸(去蘆)芎藭 烏梅(去核)各30克
【制法】上藥搗羅為粗散。
【功能主治】益氣養(yǎng)榮,涼血止血。主吐血、衄血、嘔血、咯血屬于氣血兩虧,血分有熱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八
【處方】蒲黃(略炒)螺兒清各等分
【制法】上藥研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主齒衄。
【用法用量】每用少許,擦患處,少待,用溫鹽水漱之。
【摘錄】《重訂嚴(yán)氏濟(jì)生方》
【處方】雄黃 川芎各等分
【功能主治】主偏正頭痛。
【用法用量】上二味,分別研為細(xì)末,含水嗜之。立效。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二十四引《煙霞圣效方》
【處方】大黃 檳榔 白牽牛各3克 粉霜4.5克
【制法】上藥各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主大麻風(fēng),血熱秘結(jié),臟腑不通。
【用法用量】年壯者,作五服,中年久虛者,作七服,用生姜120克搗汁,赤砂糖9克,加水300毫升,三味和勻,臨睡時腹中稍空,頓溫,通口服之即睡。至三更遍身麻木如針刺,頭目齒縫俱痛,此藥尋病之功已達(dá),行出大小二便,或青、白、黑、黃,又或紅蟲之類,此乃病根也。一月服藥三次漸痊,眉發(fā)俱生,肌膚如舊。齒縫有血,宜用貫眾、黃連各9克,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入冰片少許,每日陸續(xù)漱之,其血自止。
【備注】《張氏醫(yī)通)卷十四所載必勝散,較《外科正宗》方多皂角刺,生炙甘草。"治癘風(fēng)惡疾,營衛(wèi)俱病,上下齊發(fā)。"
【摘錄】《外科正宗》卷四
【處方】赤檳榔5錢,皂角刺(炒)5錢,大黃(酒煨)1兩,白牽牛(生,取頭末)6錢(以一半炒),甘草(生、炙)各1錢,輕粉2錢。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癘風(fēng)惡疾,營衛(wèi)俱病,上下齊發(fā)。
【用法用量】壯年者分5服,中年者分7服。每服入黑糖或白蜜2匙,姜汁5匙調(diào)服。臨臥時腹中稍空,姜湯送下。至三更,遍身麻木如針刺,頭目齒縫俱痛。此藥尋病根,重者,7日行1次,稍輕者,10日半月行1次,以3-5遍為度。病退后,眉發(fā)漸生,肌肉如故。如齒縫中有血,以黃連貫眾湯漱之。
【摘錄】《張氏醫(yī)通》卷十四
【處方】白術(shù)4兩,甘草(炙)4兩,五味子(微炒)4兩,干姜(炮)3兩半。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脾氣虛弱,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加鹽少許,沸湯點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六
【處方】蒲黃(略炒)、螺兒青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齒衄。
【用法用量】每用少許擦患處,少待,用溫鹽水漱之。
【摘錄】《濟(jì)生續(xù)方》卷五
【處方】熟干地黃1兩,小薊(并根用)1兩,人參1兩,蒲黃(微炒)1兩,當(dāng)歸(去蘆)1兩,芎藭1兩,烏梅(去核)1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男子婦人血妄流溢,吐血、衄血、嘔血、咯血;婦人下血過多,致發(fā)虛熱。
【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局方》卷八
【處方】天南星(炮)1分,輕粉(研)1分,甘遂1分,全蝎(炒)1分,巴豆(去皮心膜出油)7粒,丹砂(研)1錢,麝香(研)半錢。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小兒急驚風(fēng)。
【用法用量】每服1字匕,要吐瀉,酒調(diào)下;取涎,薄荷湯調(diào)下。未周晬兒減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九
【處方】芎、歸、芍、生地、熟地、阿膠、前胡、甘草、天冬、麥冬、陳皮、黃耆、白術(shù)、茯苓、刺薊、馬勃、醉芩。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養(yǎng)血安胎。主妊娠吐血衄血者,皆由平日憂思驚恐傷于肝脾,結(jié)于經(jīng)絡(luò),久則氣逆以致經(jīng)血妄行,口出曰吐,鼻出曰衄。心胸?zé)M,甚或喘急,胎氣上逼則難治。
【各家論述】古人云:胎前見血,十不活一,此甚言經(jīng)血之不可傷也。夫血以養(yǎng)胎,胎藉血長,一有滲漏,胎元必傷,妄行過甚,孕婦有損,吐衄,從口鼻而出血,熱極矣。清熱涼血,胎或可安。芎、歸、膠、芍、二冬、二地所以清血分之熱,可養(yǎng)血固胎;醉芩、刺薊、馬勃專除血中之伏火;黃耆、術(shù)、芩、陳、甘補(bǔ)陽以生陰之道。微嫌川芎辛散上行,宜慎之。
【摘錄】《陳素庵婦科補(bǔ)解》卷三
【別名】必效散
【處方】附子1枚(端正重8錢者,生,去皮臍,切為4段,生姜自然汁1大盞,浸1宿,慢火炙干,再于生姜汁內(nèi)蘸,再炙再蘸,滲盡姜汁為度),高良姜、附子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一切風(fēng)寒客搏陽經(jīng),偏正頭痛不可忍,及陽虛頭痛,連綿不愈。
【用法用量】必效散(《易簡方》)。
【注意】忌熱物少時。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二
【處方】蟾酥1錢,輕粉(別研)1錢,淀粉1錢,人中白1錢,麝香1字(別研)。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一切牙疳,齒斷蝕爛,口臭出血。
【用法用量】臨臥鹽湯漱口了,貼藥末在患處,用薄紙蓋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八
【處方】馬勃。
【制法】以生布擦為末。
【功能主治】妊娠吐血、衄血。亦治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濃米飲調(diào)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四四
【處方】川白芷不拘多少。
【制法】上銼,曬或焙,研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小兒、大人病中聞飲食藥氣,即惡心干嘔,不能療者。
【用法用量】抄1字及半錢于舌上,令其自化,或用掌心盛之,以舌舐咽。兒小者,溫凈湯濃調(diào),少與含化,并不拘時候。至6-7次即效。
【摘錄】《活幼心書》卷下
看了這篇文章之后,應(yīng)該就能了解必勝散是什么了吧。必勝散在中醫(yī)可以治療很多問題,是一種很有效的中藥方劑。
有人不愛吃方劑,因為覺得有股苦澀味,其實大多數(shù)的方劑的味道確實不怎么好入口。但中藥方劑卻能很好的治愈疾病。必勝飲就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劑。
【處方】半夏 枳實各6克、石膏(煅)9克 杏仁(去皮、尖)茶葉 麻黃 瓜蔞霜(去油)甘草各3克 生姜5片
【功能主治】功用】宣肺下氣,清熱化痰。主哮證,痰熱蘊(yùn)肺,久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水煎,不拘時服。
【摘錄】《丹臺玉案》卷四
【處方】生地3錢,當(dāng)歸3錢,川芎1錢,蒲黃(炒黑)2錢,小薊(取汁)半酒杯。
【功能主治】男子婦人,血妄流溢,或吐或咳、衄血。
【用法用量】加烏梅5個,空心服。
【摘錄】《玉案》卷四
【處方】半夏2錢,枳實2錢,石膏(煅)3錢,杏仁(去皮尖)1錢,茶葉1錢,麻黃1錢,瓜蔞霜(去油)1錢,甘草1錢。
【功能主治】哮癥久久不愈。
【用法用量】生姜5片為引,不拘時候服。
【摘錄】《玉案》卷四
【處方】陳皮8分,厚樸8分,蒼術(shù)8分,白茯苓8分,牛蒡子8分,澤瀉8分,木通8分。
【功能主治】痧已出,而瀉不止。
【用法用量】生姜1片為引,水煎,食前服。
【摘錄】《玉案》卷六
看完了上文的介紹,你對必勝飲的食用方法了解了嗎?但必勝飲畢竟是中藥方劑,可能有些人的體質(zhì)會不太適合,所以一定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
必勝丸是一種中藥方劑,能起到增強(qiáng)身體免疫力,調(diào)理機(jī)能的作用,那么你知道必勝丸要用到哪些藥材原料嗎?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鯽魚1個(去腸、肚并子,以雄黃1粒雞子大、硇砂3克,入魚腹內(nèi),將魚仰放于炭火上,燒煙盡取出)全蜈蚣1條 蓬術(shù)15克 梔子5個 皂角2挺(并燒)蓖麻子5個(去皮,燈上燒)黃明膠10克 皂角2挺(去皮,酥炙)
【制法】上為末,別用皂角2挺,去皮搗碎,以水750毫升揉汁,去滓,煮精羊肉120克爛軟,入輕粉0.03克,乳汁15毫升,同研成膏,和藥末,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主瘰疬,勞瘵腹內(nèi)有塊。
【用法用量】溫酒浸晨下10丸,日一服。至晚下肉疙瘩子,若項有五個,則以五服藥取之,視其所生多少,以為服數(shù)。既可,更進(jìn)數(shù)服。如熱毒瘡癤未有頭頂者,亦可用之消散。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
【處方】鯽魚1個(去腸肚并子,入雄黃1粒雞子大、硇砂1錢,在腹內(nèi),仰安魚于炭火上燒煙盡,取出以全蜈蚣1條、蓬術(shù)半兩、梔子5個、皂角2挺并燒、蓖麻子5個去皮,燈上燒,更用黃明膠三文、皂角2挺去皮,酥炙)。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瘰疬,不以年深日近,及腦后兩邊有小結(jié),連后數(shù)個,兼癆瘵腹內(nèi)有塊。
【用法用量】別用皂角2挺,去皮,捶碎,以水3碗,揉汁去滓,煮精羊肉4兩爛軟,入輕粉5厘,男子乳汁半兩,同研成膏,和藥末,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每服10丸,侵晨溫酒送下,1日1次。至晚,下肉疙瘩子。若項有5個,則以5服藥取之,視其所生多少,以為服數(shù),既可更進(jìn)數(shù)服。如熱毒瘡癤未有頭腦者,1服亦須消散。
【摘錄】《三因》卷十五
大家看過對必勝丸的介紹之后,肯定有很多的想法吧,有沒有覺得很長知識呢,活到老學(xué)到老啊,中醫(yī)文化博大精深,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fā)揚(yáng)下去。
茶膏的簡介
現(xiàn)代茶膏的制作工藝是在清代宮廷制作工藝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茶膏制作工藝。這種方式模仿了清代茶膏制作的氣候、溫度、環(huán)境,在更加繁復(fù)、細(xì)致的工序下,把茶湯的提取和濃縮,控制在常溫40攝氏度左右。利用了芳香物質(zhì)和活性成分必須在一定溫度下?lián)]發(fā)和析出的特性,最大限度的將這些茶葉的原有物質(zhì)有效的溶解到茶湯再收斂成膏。
茶膏的功效與作用
茶膏葉中含有人體所需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主要是磷、鈣、鉀、鈉、鎂、硫等;微量元素主要是鐵、錳、鋅、硒、銅、氟和碘等;如茶葉中含鋅量較高,尤其是綠茶,每克綠條平均含鋅量達(dá)73微克,高的可達(dá)252微克;每克紅茶中平均含鋅量也有32微克。茶葉中鐵的平均含量,每克干條中為123微克。
茶膏的成份及功能
1、兒茶素類
俗稱茶單寧,是茶葉特有成份,具有苦、澀味及收斂性。在茶膏中可與咖啡因結(jié)合而緩和咖啡因?qū)θ梭w的生理作用。具抗氧化、抗突然異變、抗腫瘤、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及低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壓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產(chǎn)物過敏等功效。
2、咖啡因
帶有苦味,是構(gòu)成茶湯滋味的重要成份。與多無酚類結(jié)合成為復(fù)合物;茶湯冷后形成乳化現(xiàn)象。茶中特有的兒茶素類及其氧化縮和物可使除中咖啡因的興奮作用減緩而持續(xù),故喝茶可使長途開車的人保持頭腦清醒及較有耐力。
3、礦物質(zhì)
茶膏中含有豐富的鉀、鈣、鎂、錳等11種礦物質(zhì)。茶湯中陽離子含量較多而陰離子較少,屬于堿性食品??蓭椭w液維持堿性,保持健康。
茶膏的市場信息
1、茶膏的價格
一般10g需要150元。
2、茶膏的選購方法
購買茶膏時首先要看茶膏的外型。如果茶膏表面呈現(xiàn)灰色,多為變質(zhì)的表現(xiàn)。其次,看湯色。茶膏沖泡后湯色通透,呈寶石紅,證明茶膏內(nèi)含雜質(zhì)極少,品質(zhì)也較好;反之,湯色混濁,發(fā)暗,并帶有大量沉淀物和懸浮物,其品質(zhì)不佳,不適合飲用。再者,好的茶膏因內(nèi)涵物質(zhì)多,醇厚度較強(qiáng),且滑感甚佳,回甘持久,并帶有輕微的陳香。
此外,消費(fèi)者不要輕信目前市場上出現(xiàn)的所謂高年份“老茶膏”,因為保存了大幾十年的“老茶膏”即使存在,其內(nèi)含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也喪失殆盡,基本沒有任何品飲價值。
3、茶膏的保存方法
1、請放置陰涼處存放,避免陽光直射;
2、存放茶膏地方應(yīng)保持一定濕度,以濕度55--65度為最佳;
3、整塊的茶膏最好采取平放,長期直立容易使茶膏變形。
雞眼膏自古被譽(yù)為治病的良藥。它對于很多疾病均效果顯著。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雞眼膏的具體的功效。
【處方】荸薺(線穿陰干)火丹草(陰干)蟾酥 蓖麻子 桃仁 穿山甲 三棱 紅花 莪術(shù) 天南星各6克 鱔魚血100毫升(陰干,為末)雞肫皮(不見水)10個 河豚眼(陰干)10枚 虎耳草(陰干)阿魏各4.5克 麝香0.9克 麻油180克 飛黃丹90克
【制法】熬膏。
【功能主治】治雞眼。
【用法用量】將雞眼修凈,攤貼。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二十七
【處方】鮮白果外面綠皮不拘多少。
【制法】捶碎,桐油熬枯去滓,滴水成珠,不散為度,加雄黃少許攪勻,收貯。
【功能主治】雞眼。
【用法用量】先將雞眼熱水泡軟,貼上1伏時,揭下,內(nèi)有紅絲拔出。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二十七
看完了上文對于雞眼膏這種方劑的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養(yǎng)生成為了許多人都非常重視的問題。不管是飲食方面還是茶品方面這是一個值得肯定的現(xiàn)象。
春夏交際是人抵抗力最差的一個時刻,這個時候的我們很容易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xiàn),中藥方劑在這些小病癥上的效果都是非常好的,下面我們來介紹一種中藥方劑沖和膏。
【處方】赤芍2兩,白芷1兩,防風(fēng)1兩,獨活3兩,龍腦3錢,石菖蒲1兩5錢。
【制法】各取凈末,以瓷瓶收貯,不可泄氣。
【功能主治】外癥初起,堅腫色淡。
【用法用量】臨用時姜汁、(氵上兇))醋調(diào)敷,日1換。
【摘錄】《古方匯精》卷二
【處方】紫荊皮、乳香、甘草、杭白芷、沒藥各等分。
【制法】上為極細(xì)末。
【功能主治】清熱除濕,活血化瘀。主癰瘍之癥,似潰非潰,介于半陰半陽者。
【用法用量】外涂。
【各家論述】此方與《外科正宗》沖和膏不同,無獨活、赤芍、菖蒲,而用乳香、沒藥、甘草,除濕之力輕,而活血通絡(luò)之力重,是其特點。
【摘錄】《慈禧光緒醫(yī)方選議》
經(jīng)常性不注意飲食健康的人們一定要注意,我們在選擇沖和膏等藥物的時候需要根據(jù)我們的體質(zhì)。我們在腸身體不適的時候不能單單靠藥物來化解,還應(yīng)該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xí)慣才能夠很好的遠(yuǎn)離疾病。
許多喜歡養(yǎng)生的人士都知道垂柳膏,但是你們知道怎樣正確的利用垂柳膏嗎?垂柳膏的功效有哪些呢,不太清楚的話就接著往下看吧!
【處方】垂柳枝白皮2兩(銼),蒴藋根4兩(銼),丹砂1分(細(xì)研),熟雞子黃1個,熊膽半兩(研),故青帛7寸(燒灰,研),蠟1兩,鉛丹4兩,清油1斤。
【制法】上藥無熬油令沸,下柳皮、蒴藋根,煎候赤黑色漉出,以綿濾去滓,下丹、蠟煎,以柳篦攪,候變黑色,下4味研藥,更攪令勻,滴水中成珠子,以瓷盒盛。
【功能主治】一切瘡腫。
【用法用量】用故帛上攤貼,每日2次。腸癰,以綿裹半棗許,含化咽津,以愈為度;眼暗,捏作餅子,以針刺作孔30-50個,貼眼上便愈;耳聾,作挺子,當(dāng)中刺為孔,塞耳中,日2換即愈;打損,取膏涂貼疼痛處,以愈為度。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三○
【處方】垂柳枝5兩,苦參2兩,黃芩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漆瘡癢痛。
【用法用量】每用3匙,水2碗,煎至1碗,去滓,研入好墨汁半匙攪勻,再熬成膏,以瓷盒盛,候冷。用少許涂瘡上。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二十
對于文章介紹的關(guān)于垂柳膏的相關(guān)知識,相信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同時也可以多去了解一些相關(guān)的醫(yī)學(xué)常識,在豐富閱歷的同時增加對醫(yī)藥常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