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茱萸丸的功效與作用
【www.cndadi.net -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甘草茱萸丸,這是一種中藥方劑的名字,這種藥是由多種常見的藥物組成,用途也是比較廣泛的,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劑。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吳茱萸4兩(以酒、醋各1升,浸1伏時,煮酒、醋令盡,焙干,再炒熟),甘草1兩,梔子彈子大1塊(燒令通赤,以醋7遍淬),干姜1兩,縮砂仁1分,肉豆蔻5個(大者,和皮用)。
【制法】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臟腑虛寒,脾胃怯弱,米谷不化,腸滑瀉痢,心腹(疒丂)痛,腹脹腸鳴,飲食減少。
【用法用量】每服10-15丸,燒生姜湯送下。
【摘錄】《雞峰》卷十四
上面就是本文為大家介紹的甘草茱萸丸的一些知識,作為一種中醫(yī)方劑,既然它的養(yǎng)生功效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這個養(yǎng)生功效是在一定的合理的身體范圍內(nèi),一旦超過了這個身體養(yǎng)生范圍內(nèi),就會給身體造成一定的負擔(dān),所以大家要懂得適時適量。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人類身體結(jié)構(gòu)的特殊性使得身體更加的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襲,需要時刻的關(guān)注身體的變化,當出現(xiàn)不適的時候需要及時的做診斷和治療。吳茱萸丸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方劑。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吳茱萸丸的功效與作用主要有哪些。
【處方】吳茱萸、細辛、白茯苓(去皮)、獨活(去蘆)、木香、山茱萸(去核)、牛膝(酒浸)、石斛、萆薢(酒浸),各半兩。附子(炮.去皮臍)、芎藭,各二兩。
【炮制】上為細末,以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腎經(jīng)虛損,惡風(fēng)多汗,面色浮腫,腰膝疼痛,形色憔悴,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丸,空心用盬湯送下,日進二次。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吳茱萸(炒)30克 橘皮(洗)60克 附子(炮,去皮、臍)
【制法】上為細末,白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溫胃降逆。治虛寒嘔噦。
【用法用量】空腹時用白飲送下20丸。
【摘錄】《全生指迷方》卷四
【別名】木香利隔丸(《蘭室秘藏》卷中)。
【處方】木香 青皮各0.6克 白僵蠶 姜黃 澤瀉 柴胡各1.2克 當歸身 炙甘草各1.8克,益智仁 人參 橘皮 升麻 黃耆各2.4克 半夏3克 草豆蔻仁 吳茱萸各3.6克 麥芽面4.5克
【制法】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治寒在膈上,噎塞,咽膈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溫水送下,細嚼亦得。勿多飲湯,恐藥速下。
【摘錄】《蘭室秘藏》卷中
通過小編介紹的吳茱萸丸的詳解,大家是不是對吳茱萸丸更有了解了呢?如果沒有很了解的話,大家可以多看幾遍哦,吳茱萸丸的功效與作用還有很多,適量的服用還是挺好的,可以使身體更健康呢。
談到養(yǎng)生,并不光是女性朋友感興趣,很多男性朋友也是有興趣的,尤其是現(xiàn)代人對食品的追求越來越高,不但要吃得健康,還要吃出功效,為此,很多專家不斷的學(xué)習(xí)研究做一些新的方劑出來,其中,甘草丸對一些疾病的效果就非常好,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具體的介紹。
【處方】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1分,杏仁1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更研如膏)。
【制法】上為散,入杏仁研令勻,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兒未滿百日,咳嗽上氣。
【用法用量】每服3丸,以乳汁研化服之,日3-4次。
【摘錄】《圣惠》卷八十三
【處方】甘草3分(炙微赤,銼),人參3分(去蘆頭),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烏梅肉3分(微炒),栝樓根3分,寒水石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口舌干燥煩熱。
【用法用量】每服1丸,含咽津。
【摘錄】《圣惠》卷三十六
【處方】甘草18分。
【制法】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小兒無辜,面黃發(fā)直,時壯熱,飲食不生肌膚,積經(jīng)日月,遂致死。
【用法用量】1歲兒服如小豆粒20丸,日3次,不妨食及乳,服盡更合。
【摘錄】方出《醫(yī)心方》卷二十五引《古今錄驗》,名見《普濟方》卷三九三
【處方】甘草(炙,銼)1兩,當歸(切,焙)1兩,芍藥1兩,干姜(炮)半兩,芎藭半兩,人參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丸大。
【功能主治】強神益氣。主虛勞脫營,羸瘦少氣,精神毀減。
【用法用量】每服1丸,溫酒化下,空腹夜臥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一
【處方】甘草(炙)1兩,桂(去粗皮)1兩,蘆薈(別研)1兩,蜀椒(去目及閉口,炒出汗)1兩,豉(微炒)1兩,木香1兩,柏子仁1兩,蕪荑1兩。
【制法】上藥除蘆薈外,搗羅為末,入蘆薈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痃氣成塊,在臍兩邊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臨臥用溫酒送下。漸加至30丸。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三
【處方】甘草1寸(炙赤色),杏仁20枚(湯浸去皮、尖、雙仁,研),黃連末1分。
【制法】上為末,和勻。
【功能主治】口糜生瘡,痛不得食。
【用法用量】每服如杏仁大。綿裹含化咽津。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七
【處方】甘草6分(炙),人參6分,半夏6分(洗),烏悔肉6分,棗膏10分。
【制法】上5味,搗篩4味,棗膏相和,入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口熱干燥。
【用法用量】本方《千金》有生姜。
【摘錄】《外臺》卷二十二引《刪繁方》
【處方】防己2兩,甘草2兩,葶藶2兩。
【制法】上為末,苦酒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腫。主大腹水病。
【用法用量】每服3丸,日3次。
【摘錄】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見《圣濟總錄》卷七十九
【處方】甘草(炙)5兩,當歸2兩,干姜2兩,人參2兩,術(shù)2兩。
【制法】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補虛,去血,止痛。主產(chǎn)后虛損。
【用法用量】磨納1升酒中,作1服,日3次。
【摘錄】《普濟方》卷三五二
【處方】甘草4兩(炙),人參2兩,白術(shù)2兩,芍藥2兩,黃耆2兩,遠志2兩(去心),大麥糵2兩(熬令黃)。
【制法】上為散,以棗膏和蜜攪調(diào)和藥,令成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安養(yǎng)五臟,長肌肉,調(diào)經(jīng)脈,下氣,補脾胃,益精神,令人能食,強健倍力。主
【用法用量】食后少時,以酒或飲任下5丸,漸加至7丸,日2次,長服勿絕,盡即更合,非止1劑即停,多分兩恐難盡又壞;分兩少,服盡更常得新藥。
【注意】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
【摘錄】《外臺》卷十七引《延年秘錄》
【處方】甘草3兩,人參2兩,遠志3兩,麥門冬2兩,菖蒲3兩,澤瀉1兩(如無,以白術(shù)代之),桂心1兩,干姜2兩,茯苓2兩,大棗50枚。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大豆大。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心虛不足,虛悸,心神不安,吸吸乏氣,或若恍恍惚惚,不自覺知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酒送下,日4-5次,夜再服。不知稍加。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千金》用參、苓補虛,多兼姜、桂,化熱多兼門冬,不獨甘草丸為然;菖蒲、遠志引領(lǐng)諸味,桂心、澤瀉淡滲,專導(dǎo)虛熱下泄。
【摘錄】《千金》卷三
【處方】甘草2分(炙),瓜蒂1分。
【制法】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留飲。
【用法用量】欲下病,服3丸,日1次。3丸不下,增之,以吐為度。
【摘錄】《醫(yī)心方》卷九引《效驗方》
【處方】甘草1兩(炙微赤,銼),人參1兩(去蘆頭),生干地黃1兩,烏梅肉1兩(微炒)。
【制法】上為末,以棗瓤并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口干舌燥。
【用法用量】每服1丸,綿裹含咽津,日4-5次。
【摘錄】《圣惠》卷二十七
【處方】甘草(炙,銼)1兩,人參1兩,烏梅肉(炒)1兩,棗肉(焙)1兩,石膏(碎)1兩,半夏(湯洗去滑,生姜汁制)1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丸大。
【功能主治】口干心熱。
【用法用量】每服1丸。含化,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七
【處方】甘草1兩(炙微赤,銼),犀角屑1兩半,黑豆1兩(炒熟),麝香半兩(細研),斑蝥半兩(以糯米拌炒,米黃為度,去頭翅足)。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熱毒結(jié)成瘰疬,日夜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7丸,空心以粥飲送下。服后覺瘡?fù)醇醋∷帲黄洳‘攺男”阒谐?,即于盆子?nèi)看之。
【摘錄】《圣惠》卷六十六
以上就是對中藥方劑甘草丸的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其實生病不怕,怕的就是有些人明知生病了卻不肯去看病更不肯醫(yī)治,這種心態(tài)是不能有的,如若不然的話,會使自己的健康受損。
中藥方劑對大家來說都或多或少的聽說過,日常生活中也經(jīng)常能看到它們的身影,這些都是對人體有非常大的益處的,連石茱萸丸這種方劑也不例外,那么連石茱萸丸有什么樣神奇的功效和作用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處方】黃連(酒炒)1兩,滑石(飛過)1兩,黃芩8分,干葛8分,白芍8分,茱萸1兩,升麻7分,甘草4分。
【制法】上為末,以山藥研粉,作糊合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麻疹收后,熱毒未曾解盡,有下積滯者。
【用法用量】原書用本方治上癥時去升麻、干葛、甘草、白芍藥,加枳殼、山楂肉、麥芽、青皮;方中茱萸,若非陰寒膈寒而挾有熱者,亦須除去。
【摘錄】《麻科活人全書》卷三
看完了上面的介紹后,大家是否對連石茱萸丸有一定的了解了呢。其實連石茱萸丸本身是沒有什么害處的,但是因為每個人的體質(zhì)不同,有些人不適合服用,所以大家一定要在吃之前,咨詢醫(yī)生,問清楚后再食用。
茱萸內(nèi)消丸對于人體是有很好的補充作用的,往往人們在生病的時候會選擇用茱萸內(nèi)消丸,因為茱萸內(nèi)消丸不僅對疾病有著非常好的療效,而且能為人體提供各種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zhì)。現(xiàn)在就來揭開它的神秘面紗吧。
【處方】山茱萸(搗,去校,取肉微炒)桔梗(水浸一伏時,濾出,慢火炒干為度)白蒺藜(炒,去刺)川烏(炮,去皮、臍)肉桂 茴香(舶上者,淘去沙石,焙炒)食茱萸 吳茱萸(微炒)青皮(去白)各60克 海藻(洗焙)五味子(凈揀)大腹皮(酒洗,焙)延胡索各75克 桃仁(去皮,尖及雙仁,麩炒,別研)枳實(去瓤,麩炒)陳皮(去白)各30克 川楝子(銼炒)90克 木香45克
【制法】上藥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腎經(jīng)虛弱,膀胱為邪氣所搏,結(jié)成寒疝陰頹,臍腹疼痛,膚囊腫脹,或生瘡瘍,時出黃水,腰腳沉重,足脛腫滿,行步艱辛。
【用法用量】每次30丸,空腹時用溫酒送下。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八
知道了茱萸內(nèi)消丸主要治療那些疾病之后,也可以了解一下茱萸內(nèi)消丸的禁忌等,以免給身體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
面對著醫(yī)學(xué)的多元素發(fā)展,對于疾病的治療也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實施手段,其實,中藥方劑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法,因為其副作用小,藥材種類也很多,受到了大部分人的推薦。下面來看一下補益甘草丸。
【處方】甘草1兩(炙微赤,銼),薯蕷1兩,遠志1兩(去心),續(xù)斷1兩,桂心1兩,牛膝1兩半(去苗),人參1兩(去蘆頭),澤瀉1兩,防風(fēng)1兩(去蘆頭),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石斛1兩(去根,銼),茯神1兩,覆盆子1兩,車前子1兩,五味子1兩,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令干),鹿茸1兩(去毛,涂酥炙微黃),菟絲子2兩(酒浸3日,曬干,別搗為末),楮實1兩(水掏去浮者,焙干),山茱萸1兩,蛇床子1兩,杜仲1兩(去皺皮,炙微黃),巴戟1兩,萆薢1兩(銼),白龍腦半兩(細研入),狗脊1兩,黃耆1兩(銼),生干地黃2兩,鐘乳粉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羸瘦,膝冷腰疼,神思昏沉,肢節(jié)無力,少精乏氣,睡臥多驚。
【用法用量】每日3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摘錄】《圣惠》卷二十八
上文是關(guān)于補益甘草丸的介紹和分析,希望在大家的生活中能有參考的價值。另外 一定要合理的用藥,這才是保證生命健康的標準。
說到大黃甘草丸有些人可能會感到很陌生,實際上它是 一種中藥方劑。今天大家就一起來聊聊大黃甘草丸的功效與作用等相關(guān)小常識。
【處方】大黃2兩,甘草(炙)2兩,桂心2兩,桔梗2兩,白蘞半兩,茯苓半兩,附子(炮,去皮)1兩,芎?1兩,阿膠(炙)1兩,澤瀉1兩,防風(fēng)1兩,薯蕷1兩,石斛1兩,芍藥1兩,干姜1兩,紫菀1兩,黃芩1兩,蜀椒(汗,去目及閉口者)1兩,白術(shù)1兩,當歸1兩半,人參1兩半,蓯蓉1兩半,干地黃1兩半,山茱萸1兩半,麥門冬(去心)1兩半。
【制法】上力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寒,胸脅支滿,憂思傷損,奔氣膈氣,腸中虛冷,呼吸短氣,不得飲食,淡氣腫聚,輒轉(zhuǎn)上下,眩冒厥絕,顏色恍惚,夢寐不定,羸瘦萎黃,經(jīng)年不起。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腹酒送下,1日3次。稍加至30丸。
【摘錄】《千金翼》卷十九
通過上文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大黃甘草丸的功效和作用等,其實無論是食物還是方劑都是為了讓我們?nèi)ダ玫嚼锩嫠械臓I養(yǎng)成分,這樣才能發(fā)揮出更高的價值,所以我們要對它們有個很好的了解才行。
今天,人們衣食不愁,祛病延年已成為大家追求的目標。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證實,加味茱萸內(nèi)消丸具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等多種功效,在食療保健領(lǐng)域的應(yīng)用相當廣泛。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吳茱萸(半酒半醋浸1宿,焙干)1兩,舶上茴香(鹽炒)1兩,山茱萸(去核)1兩,馬蘭花(醋洗,焙)1兩,川棟子(取肉)1兩,官桂1兩,玄胡索(略炒)1兩,黑牽牛(炒,取頭末)1兩,橘紅1兩,青皮1兩,海藻(洗去咸鹽)1兩,桃仁(浸,去皮尖)半兩,白蒺藜(炒,去粗)半兩,木香半兩。
【制法】上為末,酒面稀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虛為邪所侵,留伏作痛,陰(疒頹)偏大,或生濕瘡,出膿水。
【用法用量】每服40丸,食前溫酒、鹽湯下。
【摘錄】《保命歌括》卷十六
通過文章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對加味茱萸內(nèi)消丸的作用應(yīng)該有比較深刻的認識了,這會讓我們在生活中得到很大的幫助,更好的保證我們的身體健康。
中藥方劑作為傳統(tǒng)醫(yī)學(xué)的一個重要分支,它所包含的種類包羅萬象,隨著現(xiàn)在應(yīng)用的越來越廣泛,人們對它也越來越熟悉,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介紹家傳茱萸內(nèi)消丸這種方劑。
【處方】吳茱萸(酒醋浸1宿,焙干)1兩,山茱萸(蒸,去核)1兩,馬蘭花(醋浸,焙)1兩,川楝子(蒸,去皮核)1兩,桂心1兩,舶上茴香(鹽炒)1兩,玄胡索(略炒)1兩,橘紅1兩,青皮(去白)1兩,海藻(洗去鹽)1兩,桃仁(炒,去皮尖)半兩,白蒺藜(炒,去刺)半兩,木香半兩。
【制法】上藥為末,酒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寒濕所襲,留伏作痛,(疒頹)疝偏大。
【用法用量】每服20-50丸,溫酒、鹽湯送下。
【摘錄】《育嬰秘訣》卷四
如今的人們生活壓力在不斷的加大,使得我們的身體經(jīng)常處于疲勞的情況,家傳茱萸內(nèi)消丸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對身體有一定的調(diào)理作用,希望本篇文章能夠?qū)Υ蠹矣兴鶐椭?/p>
中醫(yī)的很多東西都神秘莫測,讓人充滿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甘草知母鱉甲丸作為中藥方劑的一種,也是非常的神奇,不僅治愈療效好,而且應(yīng)用廣泛,那么大家知道甘草知母鱉甲丸的成分是哪些嗎?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甘草(去頭尾,好酒浸、蒸從已至午,取出曬干)5錢,知母(槐砧上銼碎,入干木臼內(nèi)搗爛)1兩,鱉甲(取九肋者,洗去皮肉,配醋煮透,炙黃色)1兩,常山(臨用去苗,用甘草末同水拌蒸,取出,好酒潤1宿)3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瘧。
【用法用量】每服10丸,好酒送下,未發(fā)、臨發(fā)、正發(fā)各1服。
【摘錄】《痎瘧論疏》
相信大家看了甘草知母鱉甲丸的介紹之后,肯定覺得甘草知母鱉甲丸很神奇,甘草知母鱉甲丸對很多疾病都是很有好處的,而且由于它是由天然的中藥材制成,對人體沒有任何不利的影響,有需要的人不妨一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