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內(nèi)消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不怕工資低,就怕命歸西。不怕掙錢少,就怕死得早?!别B(yǎng)生從歷史上的玄虛傳說,已經(jīng)進入大眾百姓視野,只有作好了平日的養(yǎng)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積極而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茱萸內(nèi)消丸的功效與作用,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茱萸內(nèi)消丸對于人體是有很好的補充作用的,往往人們在生病的時候會選擇用茱萸內(nèi)消丸,因為茱萸內(nèi)消丸不僅對疾病有著非常好的療效,而且能為人體提供各種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zhì)。現(xiàn)在就來揭開它的神秘面紗吧。
【處方】山茱萸(搗,去校,取肉微炒)桔梗(水浸一伏時,濾出,慢火炒干為度)白蒺藜(炒,去刺)川烏(炮,去皮、臍)肉桂 茴香(舶上者,淘去沙石,焙炒)食茱萸 吳茱萸(微炒)青皮(去白)各60克 海藻(洗焙)五味子(凈揀)大腹皮(酒洗,焙)延胡索各75克 桃仁(去皮,尖及雙仁,麩炒,別研)枳實(去瓤,麩炒)陳皮(去白)各30克 川楝子(銼炒)90克 木香45克
【制法】上藥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腎經(jīng)虛弱,膀胱為邪氣所搏,結成寒疝陰頹,臍腹疼痛,膚囊腫脹,或生瘡瘍,時出黃水,腰腳沉重,足脛腫滿,行步艱辛。
【用法用量】每次30丸,空腹時用溫酒送下。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八
知道了茱萸內(nèi)消丸主要治療那些疾病之后,也可以了解一下茱萸內(nèi)消丸的禁忌等,以免給身體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
Ys630.com相關知識
中藥方劑作為傳統(tǒng)醫(y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所包含的種類包羅萬象,隨著現(xiàn)在應用的越來越廣泛,人們對它也越來越熟悉,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介紹家傳茱萸內(nèi)消丸這種方劑。
【處方】吳茱萸(酒醋浸1宿,焙干)1兩,山茱萸(蒸,去核)1兩,馬蘭花(醋浸,焙)1兩,川楝子(蒸,去皮核)1兩,桂心1兩,舶上茴香(鹽炒)1兩,玄胡索(略炒)1兩,橘紅1兩,青皮(去白)1兩,海藻(洗去鹽)1兩,桃仁(炒,去皮尖)半兩,白蒺藜(炒,去刺)半兩,木香半兩。
【制法】上藥為末,酒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寒濕所襲,留伏作痛,(疒頹)疝偏大。
【用法用量】每服20-50丸,溫酒、鹽湯送下。
【摘錄】《育嬰秘訣》卷四
如今的人們生活壓力在不斷的加大,使得我們的身體經(jīng)常處于疲勞的情況,家傳茱萸內(nèi)消丸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對身體有一定的調(diào)理作用,希望本篇文章能夠?qū)Υ蠹矣兴鶐椭?/p>
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的養(yǎng)生方法,中藥方劑就是一種,但是如果不了解的話就什么作用都發(fā)揮不了。茱萸內(nèi)消圓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今天就給大家普及一下關于茱萸內(nèi)消圓的知識吧!
【處方】吳茱萸(湯洗七次.焙)、陳皮(去白)、川楝(蒸.去皮.核)、肉桂(去粗皮.不見火)、馬藺花(醋炙)、青皮(去白)、山藥(焙)、茴香(炒)、山茱萸(去核),各二兩;木香(不見火)一兩。
【炮制】上為細末,酒糊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腎與膀胱經(jīng)虛,為邪氣所搏,結成寒疝,伏留不去,臍腹廣刺,小腸氣痛,奔豚倂癖,疼不可忍,陰核偏大,膚囊癰腫,結硬牽急,重大滋長,瘙癢疼痛,時出黃水、瘡瘍,腰腿沉重,足脛腫滿,行步艱難,累經(jīng)治療,不見減瘥,服之漸漸內(nèi)消,不動大腸,亦不搜絞,補虛消疝,溫養(yǎng)腎經(jīng)。此藥不熱,無毒,若志心服餌,其效如神。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圓至五十圓,空心,溫酒或鹽湯吞下。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山茱萸(搗.去核.取肉微炒)、桔梗(水浸一伏時濾出.慢火炒干為度)、白蒺藜(炒.去刺)、川烏(炮.去皮.臍)、肉桂(去粗皮)、茴香(舶上者.淘去沙石.焙干)食茱萸、吳茱萸(微炒)、青皮(去白),各二兩;海藻(洗.焙)、五味子(凈揀)、大腹皮(酒洗.焙)、玄胡索,各二兩半;桃仁(去皮.尖及雙仁.麩炒.別研)、枳實(去瓤.麩炒)、陳皮(去白),各一兩;川楝子(炒)三兩,木香一兩半。
【炮制】上為末,酒糊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腎經(jīng)虛弱,膀胱為邪氣所搏,結成寒疝陰俉,偏火上攻,臍腹疼痛,膚囊腫脹,或生瘡瘍,時出黃水,腰腳沉重,足脛腫滿,行步艱辛,服之內(nèi)消,不動臟腑。
【用法用量】溫酒下三十圓,食前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上面所講的就是關于茱萸內(nèi)消圓的一些小常識,這些方劑都是具有針對性的,而對于大多數(shù)朋友們來說,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是非常有必要的。
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齡,就會患有一些疾病,因此在對藥物進行選擇時,一定要注意不能隨意,對內(nèi)消丸這種中藥方劑也是一樣,需要先對它進行很好的了解,下面我們來看一下。
【處方】莪術(炮)三棱(炮)各9克 青皮(去白)陳皮(去白)各30克 牽牛(頭末)250克 薄荷葉 皂角(不蛀者,水煮軟揉取汁,去滓,熬成膏)沉香各15克
【制法】上藥除皂角、牽牛末外,均研為末,再入牽牛末和勻,用皂角膏和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治瘡腫初生,及瘰疬結核,熱毒郁滯。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用連翹煎湯送下。
【摘錄】《衛(wèi)生寶鑒》卷十三
通過上文的介紹,我們知道內(nèi)消丸是一種應用很廣泛的中藥方劑,但在使用內(nèi)消丸之前還是要結合一下自身的體質(zhì),畢竟如果不注意的話,也會給人體的健康帶來很大的影響的。
人的身體是一個復雜的生理系統(tǒng),如果生病,就會影響身體健康。中藥方劑恰恰可以在治愈病癥的同時順帶調(diào)理修復其它受損的器官機能,是很多患者的福音,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內(nèi)消瘰疬丸這種中藥方劑。
【處方】夏枯草240克 玄參 青鹽各150克 海藻 川貝母 薄荷葉 天花粉 海蛤粉 白蘞 連翹(去心)熟大黃 生甘草 生地黃 桔梗 枳殼 當歸 消石各30克
【制法】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痰凝氣滯所致的瘰疬痰核,頸項癭瘤,皮色不變,或腫或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臨臥用白湯送下。
【注意】孕婦慎用。
【摘錄】《醫(yī)學啟蒙》卷三
內(nèi)消瘰疬丸作為一種家喻戶曉的中藥方劑,卻常常被人們所遺忘,其實他的功效和作用是出乎我們預料的,所以大家平時在生活中只要對內(nèi)消瘰疬丸多一些了解,一定對大家的身體有很大的幫助的。
甘露內(nèi)消丸對于許多人來說都是有點陌生的,其實它是一種中藥方劑,對一些特定的疾病有著很好的治療效果,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薄荷葉30克 川芎6克 桔梗(去蘆頭)9克 甘草3克 人參 訶子各1.5克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皂角子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治咽喉腫痛,口舌生瘡。
【用法用量】每服1丸,噙化咽下,不拘時。
【摘錄】《丹溪心法附余》卷十
【處方】薄荷葉1兩,川芎2錢,桔梗(去蘆頭)3錢,甘草1錢,人參半錢,訶子半錢。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皂角子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咽喉腫痛不利,咽干痛,上焦壅滯,口舌生瘡。
【用法用量】每服1丸,噙化下,不拘時候。
【摘錄】《丹溪心法附余》卷十引《應驗方》
像甘露內(nèi)消丸之類的這些中藥的方劑都是把幾種中藥材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再經(jīng)過反復的療效驗證其可行性后才會運用的,大家可以放心服用。但如果出現(xiàn)什么不適,一定要即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