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豬肚丸的功效與作用
【www.cndadi.net -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我們都知道附子豬肚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但大家是否知道服用附子豬肚丸其實(shí)也是有很多講究的,如果服用方法不對的話,是不能讓這種方劑發(fā)揮出最大的功效的,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處方】附子(炮,去皮、臍)檳榔(不焙)各30克 鱉甲(醋煮)45克 當(dāng)歸 知母 木香(炮)川楝(銼,炒)秦艽(去苗土)大黃(酒蒸)龍膽草 白芍藥 破故紙(酒浸,炒)枳殼(麩炒,去瓤)各15克
【制法】上研為末,分作三份。將二份入豬肚內(nèi)縫定,以蜜酒2升,童便3.3升,同入砂缽內(nèi),熬干爛,研細(xì),入一份末同搜搗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消中。飲食倍常,肌肉瘦削,大便反堅(jiān),小便無度。
【用法用量】每服50丸,溫酒、米湯送下。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
【處方】附子(炮,去皮臍)1兩,檳榔(不焙)1兩,鱉甲(醋煮)1兩半,當(dāng)歸半兩,知母半兩,木香(炮)半兩,川楝(銼,炒)半兩,秦艽(去苗土)半兩,大黃(酒蒸)半兩,龍膽草半兩,白芍藥半兩,破故紙(酒浸,炒)半兩,枳殼(麩炒,去瓤)半兩。
【制法】上為末。分作三份,將二份入豬肚內(nèi),縫定,加蜜酒3升,童便5升同入砂缽內(nèi),熬干爛,研細(xì),入一份末同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中。
【用法用量】每服50丸,溫酒米湯送下。
【摘錄】《三因》卷十
通過以上對附子豬肚丸的功效與作用以及它有沒有副作用的講解,相信我們現(xiàn)在對它的認(rèn)識是更深的了。我們一定要根據(jù)自己的實(shí)際情況看自己是否能服用附子豬肚丸。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大黃附子丸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已經(jīng)被許多的人所接受,那么如何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來服用大黃附子丸就成為了一門學(xué)問,今天就來教大家如何食用大黃附子丸。
【處方】大黃(銼炒)2兩,旋覆花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赤茯苓(去黑皮)2兩,椒目2兩,桂(去粗皮)2兩,蕪花(醋浸,炒焦)2兩,狼毒2兩,干姜(炮)2兩,芍藥2兩,枳實(shí)(去瓤,麩炒)2兩,細(xì)辛(去苗葉)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涌水腹?jié)M。
【用法用量】每服3丸,熟水送下,漸增之,早晚食前、臨臥各1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九
看完了上面的介紹我們了解到,大黃附子丸的正確飲用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才可以起到更好的滋補(bǔ)保健功效,所以在生活當(dāng)中大家對于方劑的選擇應(yīng)該引起足夠的重視,這樣子才可以更好的發(fā)揮它帶來的保健功效。
附子木瓜丸是我們?nèi)粘I钪谐R姷囊环N方劑,但是不經(jīng)常服用這種藥的人對于附子木瓜丸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附子木瓜丸是怎樣的呢,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
【處方】附子(重半兩者)10枚,(以黑豆1升,水3碗,銀石器慢火煮之,候豆熟附子軟,切,焙干),牛膝(酒浸,切,焙)6兩,羌活(去蘆頭)4兩,茴香子(舶上者,炒)2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2兩,巴戟天(去心)2兩,木瓜(宣州者,去皮核)6兩(蒸軟,用新沙盆研成膏,和前藥,如干,加薄面糊少許)。
【制法】上七味,六味為末,以木瓜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下元久虛,腰膝無力,步履甚艱,或發(fā)疼痛,飲食進(jìn)退,久服諸藥未成痊效者。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食前鹽湯送下。中病即止,不必常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九
在我們閱讀完上文后可以發(fā)現(xiàn)附子木瓜丸不僅僅可以增強(qiáng)抵抗力還是治病的良方,我們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了解附子木瓜丸的特性就能很好的利用,很容易就能達(dá)到養(yǎng)生保健的效果哦!
豬肚丸對于大家來說也是很經(jīng)常見到的,那么它和同類的方劑有什么區(qū)別?豬肚丸的功效與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別名】黃連豬肚丸(《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
【處方】豬肚1具(制如食法)黃連 粱米各150克 栝樓根 茯神各120克 知母90克 麥門冬60克
【制法】上七味,為末,納入豬肚中縫塞,安甑中蒸之極爛,乘熱子木臼中搗爛,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養(yǎng)陰生津,清熱止渴。治消渴,強(qiáng)中。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日二服,漸加至50丸,隨渴即服之。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
看完了上面的介紹我們了解到,豬肚丸的正確飲用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才可以起到更好的滋補(bǔ)保健功效,所以在生活當(dāng)中大家對于方劑的選擇應(yīng)該引起足夠的重視,這樣子才可以更好的發(fā)揮它帶來的保健功效。
用過或者聽說過附子赤石脂丸的朋友也許對這個詞比較熟悉。其實(shí)附子赤石脂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配方就是幾種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中藥材,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附子(炮,去皮臍,取末)2兩,赤石脂(研細(xì))1兩。
【制法】上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老人、虛人腸胃虛寒,洞泄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溫米飲送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七
【處方】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赤石脂(燒)半兩,巴戟天(去心)半兩,補(bǔ)骨脂(炒)半兩,茴香子(炒)1兩,益智(去皮)1兩。
【制法】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下元冷弱,膀胱氣寒,小便數(shù)。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鹽湯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二
服用附子赤石脂丸來進(jìn)行治療是個緩慢的過程,但是只要積極接受治療并樂觀應(yīng)對,肯定會有療效的。
我們知道附子蓯蓉丸對人體健康是十分有益處的,市面上也很多附子蓯蓉丸,但你知道哪些人適合吃附子蓯蓉丸嗎?什么時候吃效果會更好?今天就給大家仔細(xì)分析下附子蓯蓉丸的相關(guān)知識。
【處方】附子(炮裂,去皮臍)1枚,肉蓯蓉(酒浸1宿,切,焙)半兩,楮實(shí)(酒漫1宿,蒸熟)半兩,茴香子(炒)半兩,菟絲子(酒浸1宿,蒸熟,研,焙)半兩,牛膝(酒浸,切,焙)半兩,補(bǔ)骨脂(炒)半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半兩,白茯苓半兩,當(dāng)歸(切,焙)半兩,蓽茇(炒)半兩,桃仁(去皮尖雙仁,炒)半兩,遠(yuǎn)志(去心)1兩,山茱萸(打破,炒)1兩,柴胡(去蘆頭)1兩,黃耆(銼細(xì))1兩,巴戟天1兩,蕪荑(炒)1兩,山芋1兩,大蒜(煨)6顆,蜀椒(去目及閉口,炒出汗)2兩,黃蠟2兩。
【制法】上除蓯蓉、桃仁、杏仁、楮實(shí)、蒜、黃蠟外,并為末。先取精羊肉(去皮骨)一斤半,細(xì)切,用水煮熟,次入好酒3升熬爛,次入黃蠟候熔,都取出細(xì)研。入楮實(shí)、桃仁、杏仁、蓯蓉、蒜等,一處爛研如膏。入前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平補(bǔ),壯元陽。主
【用法用量】每服15丸,加至20丸,空心鹽酒或鹽湯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五
看完了上文關(guān)于附子蓯蓉丸的簡單介紹,相信大家對附子蓯蓉丸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服用附子蓯蓉丸的時候,應(yīng)該按照正確的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附子蓯蓉丸的藥效 。
制作中藥方劑,不但需要自信心和耐心,而且要對各種食材的營養(yǎng)成分有所了解,否則,搭配不當(dāng),將影響方劑的藥用價值和味道。下面我們?yōu)榇蠹彝扑]一種做法。頗受人們歡迎的方劑白附子丸。
【處方】白附子(微炮)半兩,天麻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朱砂(研細(xì),水飛)半兩,白僵蠶1兩(炒,去絲嘴),全蝎21枚(去毒,微炒),膩粉1分(別研),麝香1錢(別研),金箔10片(別研)。
【制法】上藥將白附子等5味研為細(xì)末,次入研者藥,1處拌勻,煮棗肉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急慢驚風(fēng),潮熱生涎,上氣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煎荊芥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七
【處方】白附子1兩(炮裂),白僵蠶1兩(微炒),膩粉1分,天南星3分(炮裂),白花蛇1兩(酒浸,炙微黃,去皮骨),防風(fēng)1兩(去蘆頭),麻黃1兩(去根節(jié)),赤箭2兩,麝香1兩(細(xì)研),白術(shù)半兩,羚羊角屑3分。
【制法】上為末,加麝香、膩粉,研令勻,以糯米粥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風(fēng)痙口噤,身體強(qiáng)直,迷悶不識人。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以溫酒研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九
【處方】半夏(湯洗7遍,生姜汁制)3分,天南星(炮)3分,寒水石(煅)3分,細(xì)辛(去葉土)3分,白茯苓(去皮)3分,白僵蠶(炒,去絲嘴)3分,肉桂(去粗皮)3分,白附子(炮)3分,川芎3分,香白芷1分,麝香1分(別研)。
【制法】上為細(xì)末,生姜汁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風(fēng)搏陽絡(luò),胸膈涎盛,眉痛頭旋。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用溫?zé)崴拖隆?/p>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二
【處方】白附子4兩,附子2兩,黃狗骨頭4兩(燒灰)。
【制法】上為細(xì)末,粥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經(jīng)年崩漏不止,諸藥不效,脈濡微。
【用法用量】每服30丸。與伏龍肝散兼服。
【摘錄】《濟(jì)陰綱目》卷三
【處方】天南星(生)、天麻、半夏(湯洗7遍)、川烏頭(生,去皮臍)、白附子(生用)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加腦子、麝香少許,瓷盒內(nèi)閉1-2宿,清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風(fēng)虛痰盛,頭目昏眩。
【用法用量】每服5-7丸,加至10丸,食后茶清或姜湯送下,服時微以齒碎之。
【摘錄】《普濟(jì)方》卷四十六引《經(jīng)效濟(jì)世方》
【處方】白附子(炮)1兩,南星(炮)1兩,半夏(湯7次)1兩,旋覆花1兩,甘菊1兩,天麻1兩,川芎1兩,橘紅1兩,僵蠶(炒,去絲嘴)1兩,干姜(生)1兩,全蝎半兩(焙)。
【制法】上為末,用生姜半斤,取汁打面糊為小丸。
【功能主治】風(fēng)痰上厥,眩運(yùn)頭疼。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后荊芥湯送下。
【摘錄】《直指》卷十一
【處方】白附子1分(炮裂),白僵蠶1分(微炒),烏蛇3分(酒拌,炙令黃),牛黃1分(細(xì)研),干蝎半兩(微炒),麝香1分(細(xì)研),朱砂半兩(細(xì)研,水飛過),甜葶藶1分(隔紙炒令紫色),青黛半兩(細(xì)研),蟾酥半錢,蜣蜋1分(微炒,去翅足),天漿子21枚(內(nèi)有物者)。
【制法】上為末,以豬膽汁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急驚風(fēng),手足抽掣。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冷水研,滴入鼻中,候嚏1-2聲,便以溫水研3丸服之,或吐出粘涎,得睡便愈。
【摘錄】《圣惠》卷八十五
【處方】白附子3錢,龍腦(研)1錢,麝香(研)1錢,蝎梢(微炒)7枚,天南星(炮)1兩,白僵蠶(微炒)1錢,凝水石(煅過,研)1兩半。
【制法】上藥,除凝水石外,搗研為末,再同和勻,入白蜜不拘多少,研令如稀餳狀,入白面糊半匙頭許,然后將凝水石末旋入,以干可為丸,如雞頭子大,于凝水石末中,留少許為衣,慢火焙干。
【功能主治】腦風(fēng)。鼻息不通,時流清涕,多嚏不已。
【用法用量】每服1丸,細(xì)嚼,食后用薄荷熟水送下;茶清亦得。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十五
【處方】白附子3分,白芷3分,杜若3分,赤石脂2兩,桃花2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甜瓜子1兩(微炒),牛膝1兩(土苗),雞糞白3分(微炒),白石脂2兩,遠(yuǎn)志3分(去心),葳蕤3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令人面潔白媚好。主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以溫牛乳1合送下。
【摘錄】《圣惠》卷四十
【處方】白附子1分(末),蝎梢1分(研),舶上硫黃半兩(研細(xì))。
【制法】先將半夏半兩(湯洗凈,生為末),生姜自然汁和劑,捻作餅子,小錢大,沸湯內(nèi)煮至熟,取出研成膏,入3味藥末和之,如干,添少湯,丸如蘿卜子大。
【功能主治】傷風(fēng)冷吐逆,及治糞青下瀉。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米湯或乳汁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
有關(guān)白附子丸的功效的問題就講解到這里,希望對您有幫助。雖然白附子丸的價值非常高,但是我們在食用的時候也要注意用量,一定要謹(jǐn)慎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