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蓽茇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靜能養(yǎng)生,靜能開(kāi)悟,靜能生慧,靜能明道。心靜則清,心清則明,心明則靈,心靈則聰慧清醒?!蹦切┙】刀L(zhǎng)壽的人,他們?cè)陴B(yǎng)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生活質(zhì)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養(yǎng)生的人。正確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jìn)行的呢?為滿足您的需求,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附子蓽茇丸的功效與作用”,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疾病發(fā)生的時(shí)候真的是很可怕的,人們總是為自身的健康狀況擔(dān)憂,所以很有必要在平時(shí)積累一些醫(yī)藥知識(shí)以備不時(shí)之需,中藥方劑由于對(duì)人體的副作用極小,成為了首選。附子蓽茇丸就是這樣的一種,你對(duì)它了解嗎?
【處方】黑附子(炮,去皮臍)1兩,蓽茇1兩,干姜(炮)1兩,良姜(銼)1兩,丁香1兩,吳茱萸(湯洗,焙)1兩,肉桂(去皮)半兩,山茱萸(去核,炒)半兩,草豆蔻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蒸棗肉(去皮核)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瀉痢。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雞峰》卷十四
【處方】黑附子(炮裂,去皮臍)3兩,官桂(去皮)2兩,大椒2兩,良姜(細(xì)銼,炒)2兩,陽(yáng)起石(火燒1日)2兩,川姜(炮裂)2兩,厚樸(生姜制)2兩,白術(shù)(銼)2兩,白茯苓(去皮)2兩,赤石脂(火燒通紅)2兩,肉豆蔻(醋和面裹燒)1兩半,蓽茇1兩,吳茱萸(湯洗1遍,炒)2兩。
【制法】上各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助氣安血,大補(bǔ)沖任。主經(jīng)虛月候不時(shí),腸滑下痢頻并。
【用法用量】方中蓽茇、吳茱萸原缺,據(jù)《普濟(jì)方》補(bǔ)。
【摘錄】《御藥院方》卷七
以上就是本文對(duì)附子蓽茇丸的一些介紹,其實(shí)養(yǎng)生方劑還是很值得我們來(lái)研究的,因?yàn)?,它在中醫(yī)養(yǎng)生領(lǐng)域占了一席之地,而且獨(dú)樹(shù)一幟,有自己的特色和風(fēng)格。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附子丸是一種中藥方劑,能起到增強(qiáng)身體免疫力,調(diào)理機(jī)能的作用,那么你知道附子丸要用到哪些藥材原料嗎?一起來(lái)看一下。
【處方】附子(炮裂,去皮、臍)菖蒲《米泔浸一宿,銼,焙)礬石(熬令汁枯)蓖麻子仁(研)松脂(研)各30克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60克 染胭脂15克
【制法】上七味,搗研為末,熔黃蠟和拈如棗核大。
【功能主治】治耳聾,出膿疼痛;耵聹塞耳。
【用法用量】針穿一孔子令透,塞耳中,日換一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一四
【處方】附子(炮)川烏頭(炮,二味通銼碎,炒,為末入藥)官桂 川椒 菖蒲 甘草各120克 骨碎補(bǔ)(炒)天麻 白術(shù)各60克
【制法】上藥研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濕痹。陽(yáng)虛陰盛,一身如從水中出。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時(shí)用溫酒下,日三服。
【摘錄】《宜明論方》卷一
【處方】附子10枚(唯大者,以尖刀子于心中可剜去1半),朱砂1兩(細(xì)研,水飛過(guò)),硇砂1兩(細(xì)研),阿魏1兩(細(xì)研)。
【制法】上將朱砂、硇砂、阿魏相和,重研令勻,納入附子中填實(shí),然后將附子內(nèi)剜出末填于諸藥末上,實(shí)筑。用錢許大紙片子,以面粘蓋附子口。每一個(gè)附子,用大蘿卜一枚完備者,剜下蘿卜頭可半寸許,剜卻中心,安附子在內(nèi),卻將剜下蘿卜頭蓋,后以竹簽子緊密簽定,和大麥面裹合,約厚半指以來(lái),以煻灰火燒,候面焦熟為度,取出,去卻蘿卜,入臼內(nèi)。有剜出附子末填不盡者,亦同搗熟為度,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暖脾腎,益氣力。主下元虛冷氣。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以鹽湯或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九十八
【處方】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草豆蔻(去皮)2兩,桂(去粗皮)1兩,吳茱萸(湯浸,焙干,炒)1兩,丁香3分,木香半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黃,別研)3兩。
【制法】上除桃仁外,為末,入桃仁同研勻。別以曲末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積冷痃氣,口吐清水,面色萎黃。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煎生姜、橘皮湯送下,日晚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三
【處方】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丹砂1兩(研細(xì)如粉,留一半為衣),檳榔(銼碎)半兩,丁香1錢,杏仁28枚,(去皮尖雙仁,別研成膏)。
【制法】上為極細(xì)末,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丹砂為衣。
【功能主治】散寒邪,溫脾胃。主膈氣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3-5丸,先嚼大棗1枚,裹藥丸干咽,后以少許生姜湯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二
【處方】附子1枚(炮裂,去皮臍),烏賊魚(yú)骨(去甲)1兩,白石脂2兩,白丁香1分(炒),白礬(燒灰)半兩,干姜(炮)半兩。
【制法】上為末,用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室女月水過(guò)期,連綿不止,臍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飲送下,每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一
【處方】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赤石脂半兩,桂(去粗皮)半兩,干姜(炮)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痢不愈,腸垢出。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米飲送下,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
【處方】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木香(炮)半兩,當(dāng)歸(切,炒)半兩,甘草(炙)半兩,干姜(炮)半兩,芍藥半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銼)1兩,吳茱萸(湯洗,焙干,炒)1兩,陳橘皮(去白,炒)3分,白術(shù)(銼,炒)3分,訶黎勒(炮,去核)3分,黃連(去須)1兩半。
【制法】上為末,薄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虛冷,泄瀉不止,臟腑冷痛,腹脹滿悶。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四
【處方】附子(炮)、藜蘆各等分(含黃柏亦佳)。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傷寒毒攻喉咽腫痛;兼主天行。
【用法用量】每服1枚,湯飲送下。
【注意】忌豬肉、貍?cè)狻?/p>
【摘錄】《外臺(tái)》卷二引《張文仲方》
【處方】附子(炮裂,入水少時(shí),去皮臍)1兩,干姜(炮)1兩,熟艾(微炒,為末)1兩。
【制法】上為末,以新汲水調(diào)面拌和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冷痢?;蚧祭洳?。
【用法用量】每服2丸,用面1錢匕,以水1盞半化開(kāi),煎3-5沸,空心服之。服后覺(jué)熱,以飯壓之?;蚧祭洳?,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空心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五
【處方】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雞子2枚(去黃取白)。
【制法】上先將附子為末,以雞子白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休息痢及赤白痢。
【用法用量】一時(shí)傾入沸湯內(nèi),煮數(shù)沸漉出,分作2服,米飲送下,空心、日午各1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七
【處方】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川烏頭3分(炮裂,去皮臍),當(dāng)歸半兩(銼,微炒),桂心1兩,蓽澄茄3分,赤石脂3分,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木香3分,茴香子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腸虛冷氣,小腹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溫酒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四
【處方】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肉蓯蓉1兩(酒浸1宿,銼去皺皮,炙干),巴戟1兩,防風(fēng)3分(去蘆頭),當(dāng)歸1兩,羌活3分,桂心3分,萆薢3分(銼),酸棗仁3分(微炒),牛膝1兩(去苗),木香3分,白蒺藜3分(微炒去刺),補(bǔ)骨脂1兩(微炒),鹿茸2兩(去毛,涂酥炙微黃),石斛1兩(去根,銼),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白茯苓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傷憊,腰腳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三十
【處方】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甘草(炙,銼)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寒濕濡瀉,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生姜湯送下,1日2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四
【處方】大附子10兩(用黑豆1升,水5升,不犯鐵器,慢火煮,候豆熟、附子軟為度,切作片子,焙令干),川芎6兩,木瓜末、牛膝半斤,羌活4兩。
【制法】上為末,蜜三斤和勻,熬如餳膏,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壯筋骨,補(bǔ)益丹元,進(jìn)飲食,化氣。主腳氣,腰膝乏力,行步艱難,或即疼痛,或下注成瘡。
【用法用量】方中木瓜末用量原缺。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二○引《朱氏博濟(jì)方》
【處方】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蛇床子2兩,鐘乳粉2兩,菟絲子2兩(酒浸3日,曬干,別杵為末),鹿茸1兩(去毛,涂酥炙微黃),肉蓯蓉2兩(酒浸,去皴皮,炙干)。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臟衰弱絕陽(yáng),手足多冷。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七
【處方】附子半斤(炮裂,去皮臍,搗羅為末),生地黃10斤(搗續(xù)取汁,拌附子末,日中煎令干),肉蓯蓉2兩半(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干),五味子2兩,天麻2兩,白蒺藜1兩半(微炒去刺),干姜2兩(炮裂,銼),鹿角膠2兩(搗碎,炒令黃燥),干漆1兩(搗碎,炒令煙出),牛膝3兩(去苗),桂心3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bǔ)益駐顏,去風(fēng)利氣,暖腰膝,充肌膚,強(qiáng)志力,久服變白發(fā)令黑,齒落更生,延年不老。主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漸加至40丸。
【摘錄】《圣惠》卷九十八
【處方】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茛菪子1兩(水淘去浮者,水煮令芽出,候干,即炒令黃黑色),干姜3分(炮裂,銼),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青橘皮3分(湯浸,去瓤,焙干),厚樸2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當(dāng)歸3分(銼,微炒),艾葉3分(微炒),白術(shù)3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痢不愈,四肢不和,腹痛,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九
【處方】附子(炮)5錢,巴豆霜1錢,砒半錢(研細(xì))。
【制法】上為極細(xì)末,熔黃蠟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下焦吐食,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1-2丸,冷水送下,利則為度。后更服紫沉丸。常服不令再閉。
【摘錄】《保命集》卷中
【處方】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硇砂1錢(水煎,煉成霜)。
【制法】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元?dú)馓摾洌瑡D人赤白帶下,血海諸冷。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男子鹽湯、婦人醋湯送下,空心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八六
【處方】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硫黃(研)1兩,干姜(炮)1兩,赤石脂1兩。
【制法】上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經(jīng)血不止,并下五色,臍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熱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二
【處方】附子(炮裂,去皮臍)4兩,硇砂半兩(用漿水半升,同附子慢火煎干),沉香1兩,蒺藜子(微炒,去角)3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元臟氣衰,風(fēng)虛勞冷,腰腳無(wú)力,筋骨疼痛,日加痿瘁,飲食不化,脾泄瀉痢,面無(wú)顏色。及傷寒頭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溫酒送下。如不飲酒,即以鹽湯送下。漸加丸數(shù),久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五
【處方】人參2兩,桂心2兩,干姜2兩,蜀附子2兩,巴豆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大豆大。
【功能主治】三十年心痛。
【用法用量】食前服3丸,每日1次。
【摘錄】《醫(yī)心方》卷六引《深師方》
【處方】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食鹽1兩,當(dāng)歸1兩(銼碎,微炒),干姜1兩(炮裂,銼),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皂莢1兩(去黑皮,涂酥,炙令黃,去子)。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積年腸風(fēng)瀉血,面色萎黃。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陳米粥飲送下。
【摘錄】《圣惠》卷六十
【別名】白花蛇丸
【處方】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莽草半兩(微炒),白花蛇2兩(酒浸,炙令黃,去皮骨),天南星3分(炮裂),川烏頭半兩(炮裂,去皮臍),天麻3分,干蝎半兩(微炒),桂心3分,防風(fēng)半兩(去蘆頭),薏苡仁1兩,楓香1兩,芎?3分,萆薢1兩,羌活3分,仙靈脾1兩。
【制法】上為末,以糯米粥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風(fēng)濕痹,精神昏沉,四肢緩弱,皮膚不仁。
【用法用量】白花蛇丸(《圣濟(jì)總錄》卷二十)。
【摘錄】《圣惠》卷十九
【處方】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牛膝1兩(去苗),海桐皮半兩(銼),桂心半兩,延胡索半兩,安息香半兩,天麻3分,羚羊角屑3分,芎?3分,當(dāng)歸3分,白芷半兩,木香半兩,干蝎1分(微炒),酸棗仁3分(微炒),羌活3分,防風(fēng)3分(去蘆頭),漏蘆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血風(fēng)流注,腰腳骨節(jié)酸疼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一
【處方】附子1枚(去皮臍,生用),菖蒲1分,麝香1錢,杏仁1分(湯浸,去皮尖),白礬1分(燒灰),蓖麻子30粒(去皮)。
【制法】上先以附子、菖蒲、白礬為末,次以杏仁、蓖麻為膏,加入麝香相和為丸,如棗核大,以蠟裹。
【功能主治】拔風(fēng)毒。主耳疼痛。
【用法用量】大針穿透,插于耳中,每日1換。
【摘錄】《圣惠》卷三十六
【別名】巴戟天丸
【處方】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巴戟1兩,天麻1兩,牛膝1兩(去苗),防風(fēng)3分(去蘆頭),桂心3兩,芎?3分,獨(dú)活3分,石斛1兩(去根,銼),肉蓯蓉1兩(酒浸,去皺皮,微炙),補(bǔ)骨脂1兩,干蝎3分(微炒),萆薢1兩(銼),椒紅1兩(微炒去汗),仙靈脾1兩,沉香1兩,安息香1兩,木香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bǔ)虛損,暖臟腑,利腰腳。主臟腑虛,血?dú)獠蛔悖茱L(fēng)冷之氣,使人面青心悶,嘔逆吐沫,四肢疼冷。
【用法用量】巴戟天丸(《圣濟(jì)總錄》卷十二)。
【摘錄】《圣惠》卷二十三
【處方】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五加皮3分,丹參3分,麋角霜1兩,石斛1兩(去根,銼),牛膝1兩(去苗),蛇床子3分,巴戟3分,桂心3分,海桐皮3分,木香3分,菖蒲3分,漢椒3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磁石2兩(燒,醋淬7遍,搗碎細(xì)研,水飛過(guò))。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臟風(fēng)冷氣,腰腳疼痛,頭目昏悶,耳鳴腹脹,四肢無(wú)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摘錄】《圣惠》卷七
【處方】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干姜(炮)1兩,白術(shù)1兩,甘草(炙,銼)1兩,桃仁(去皮尖雙仁,炒)半兩,烏頭(以黑豆2合,水5升,同煮水盡,別用酒3升,兼前五味同煮酒盡,焙)1兩,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陳橘皮(去白,焙)1兩,蓬莪荗(煨,銼)1兩,青橘皮(去白,焙)1兩,芎?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桂(去粗皮)1兩,木香1兩,檳榔(銼)1兩,茴香子(炒)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櫻桃大。
【功能主治】順氣開(kāi)胃。主氣勞,心腹疼痛,飲食減少,四肢羸弱,五臟虛損。
【用法用量】每服1丸,溫酒嚼下;如上氣喘,不思飲食,煎草豆蔻湯嚼下;如小腸氣,炒茴香湯嚼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七
【處方】附子(大者,生,去皮臍,切破,生姜汁煮透,焙)1兩,丁香半兩。
【制法】上為末。細(xì)研硇砂少許,摻棗內(nèi)蒸熟,去皮核,和藥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膈氣噎壅,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15丸,食前溫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二
【處方】附子1枚(炮裂,去皮臍),訶黎勒1分(煨,用皮),甘草1分(炙微赤,銼),白礬3分(燒令汁盡)。
【制法】上為末,煮飯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洞泄。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粥飲送下,1日3-4次。
【摘錄】《圣惠》卷九十三
【處方】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吳茱萸1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細(xì)辛1兩,川烏頭1兩(炮裂,去皮臍),藁本1兩,檳榔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寒疝冷氣,心腹積聚,繞臍切痛,食飲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暖酒送下,1日3-4次。
【摘錄】《圣惠》卷四十八
【處方】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川烏頭1兩(炮裂,去皮臍),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桂心1兩半,干姜1兩半(炮裂,銼),防風(fēng)1兩半(去蘆頭),檳榔2兩半。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腰久痛,不可轉(zhuǎn)側(cè)。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四十四
【處方】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當(dāng)歸3分(銼,微炒),艾葉3分(微炒),木香半兩,厚樸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訶黎勒皮半兩,龍骨1兩,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制法】上為末,用醋煮飯令熟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冷痢不食,腹痛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九
【處方】附子1枚(炮裂,去皮膚),桂(去粗皮)1分,細(xì)辛(去苗葉)1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分,消石1分,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皂子大。
【功能主治】骨鯁在喉中。
【用法用量】每含1丸咽津;如兩盞茶久未應(yīng),即用桂末煎湯助之,其骨立出。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四
【處方】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高良姜1兩,甘草(炙,銼)1分。
【制法】上為末,陳米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濡瀉不止,或冷痢無(wú)度。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飲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四
【處方】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巴豆30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庶蟲(chóng))蟲(chóng)50枚(微炒),川椒1合(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干姜半兩(炮裂,銼),防葵1兩,甜葶藶1合(隔紙炒令紫色),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
【制法】上為末,研入巴豆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積癥癖,腹?jié)M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3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四十九
【處方】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人參1兩,當(dāng)歸(切,焙)1兩,熟干地黃(焙)1兩,桂(去粗皮)1兩,延胡索1兩,威靈仙(去苗土)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腰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1丸,細(xì)嚼,溫酒送下;胡桃茶亦得,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三
【處方】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烏梅肉(炒干)1兩,干姜(炮)1兩半,黃連(去須,炒)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洞泄寒中,注下水谷,或痢赤白,食入即吐,食物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心米飲送下,日晚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四
【處方】附子半斤(生用),硫黃2兩(細(xì)研,水飛過(guò))。
【制法】以新汲水浸附子七復(fù)時(shí),每一復(fù)時(shí)換水一遍,并不令見(jiàn)日氣。日數(shù)足,陰干,去皮臍,為末,加硫黃攪令勻。以羊腎三對(duì),去筋膜,研,以酒3升煮令稠,和藥末,看硬軟得所,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bǔ)益下元。主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以鹽湯送下。
【摘錄】《圣惠》卷九十八
【處方】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龍骨3分,當(dāng)歸1兩(銼,微炒),白術(shù)1兩,干姜3分(炮裂,銼),桂心半兩,白礬2兩(燒灰),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冷痢,大腸滑泄,吃食不消,腹脅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九
【處方】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肉蓯蓉2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令干),補(bǔ)骨脂1兩(微炒),鹿茸1兩(去毛,涂酥炙令黃),杜仲1兩(去粗皮,炙令黃,銼),黃耆1兩半(銼),五味子1兩,牛膝1兩(去苗),薯蕷1兩,山茱萸1兩,酸棗仁1兩,芎?3分,柏子仁1兩,肉桂1兩半(去皺皮)。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骨極。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二十六
【處方】附子4兩(炮裂,去皮臍),白術(shù)3分,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吳茱萸1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干姜半兩(炮裂,銼),木香半兩,桂心3分,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神曲1兩(炒微黃),丁香3分,草豆蔻1兩(去皮)。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痃癖氣,多吐清水,面色萎黃,心肋脹痛,不欲飲食,四肢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生姜大棗湯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九
【處方】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桂心半分,厚樸2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甘草1分(炙微赤,銼),當(dāng)歸3分(銼,微炒),小麥曲2兩(微炒令黃),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微炒出汗)。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氣虛弱,肌體羸瘦,不能飲食,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生姜、大棗湯送下,不拘時(shí)候。
【注意】忌生冷、油膩、犬肉。
【摘錄】《圣惠》卷五
【處方】附子半斤(每日早以新汲水浸,日1度換水,浸經(jīng)7日,去黑皮,薄切,曬干,為末),石斛4兩(去根,銼),肉蓯蓉4兩(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補(bǔ)骨脂4兩(微炒)。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膝冷。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三十
【處方】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巴戟天1兩(去心),白龍骨1兩,茴香1兩(炒),干姜3分(炮裂)。
【制法】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臟虛冷,小便滑數(shù),臍腹疼痛,耳鳴目暗。
【用法用量】《圣濟(jì)總錄》有木香半兩。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簡(jiǎn)要濟(jì)眾方》
【處方】附子(炮,去皮)2兩,人參2兩,芎?半兩,干姜2兩半,礬石1兩(煉),皂莢(炙,去皮子)5分,半夏(洗)5分,桂心5分,礬石5分(燒),吳茱萸3分,茯苓3分,黃芩3分,當(dāng)歸1兩,細(xì)辛1兩,蜀椒(汗,去目、閉口者)1兩,芍藥1兩,麥門冬(去心)1兩半,甘草(炙)1兩半。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胸膈中寒溫不和,心下宛宛痛,逆害飲食,氣滿噓吸,干噫吞酸,胸背中冷,兩脅急痛,腹中有冷水,抑抑作聲,繞臍痛,頭眩滿悶,身體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2丸,食前酒送下,日3次。
【摘錄】《千金翼》卷十九
【處方】附子1兩(去皮臍,生用),胡椒1分,蓽茇1分,黃蠟1分。
【制法】上將前三味為末,熔蠟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患牙疼及齒蚛。
【用法用量】每用綿裹1丸,以患牙咬之;如蚛,安在蚛竅內(nèi)。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二○
【處方】附子(生,去皮臍)1兩,干姜(炮)1兩,蜀椒(搗取紅)1兩,硫黃(研)1分,豬腎2對(duì)(去脂膜,切細(xì),研為膏)。
【制法】上并生用,除豬腎外為末,以豬腎膏和勻?yàn)橥?,如梧桐子大?/p>
【功能主治】肝腎風(fēng)虛眼暗。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漸加至30丸,空心鹽湯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二
【處方】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人參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干姜(炮)1兩,甘草(炙,銼)1兩,當(dāng)歸(切,焙)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厚樸(去粗皮,姜汁炙熟)1兩,蓽茇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半兩,桂(去粗皮)半兩,吳茱萸(湯洗7遍,焙干,炒)半兩,訶黎勒(微炒,去核)半兩,柴胡(去苗)半兩。
【制法】上為末,別用獖豬肝一具,頭醋5升,煮令醋盡,細(xì)切曬干,為末,與藥相和,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勞下痢,臍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煎訶黎勒湯送下。服盡覺(jué)手腳冷麻,是勞氣散也。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一
【處方】附子2兩(炮),桃仁3兩(去皮尖),蒺藜子1升(去角尖,熬)。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寒疝下?tīng)可俑雇础?/p>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腹酒送下,漸加至15-20丸,1日2次。
【注意】忌生菜、熱面、炙肉、筍、蒜、豬、魚(yú)。
【摘錄】《外臺(tái)》卷七引《集驗(yàn)方》
【處方】附子(生用,去皮臍)1兩,天南星(生用,去皮臍)1兩,天麻(生用)半兩,烏頭(生用,去皮臍)、半夏、丹砂(研)半兩,麝香(研)1錢。
【制法】上為末,拌勻,用粟米粥為丸,如梧桐子大,以膩粉滾為衣。
【功能主治】風(fēng)痰壅盛,精神昏憒。
【用法用量】方中烏頭、半夏用量原缺。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十七
【處方】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五味子1兩。
【制法】上為末,研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傷寒陰毒或陽(yáng)毒,頭痛壯熱。
【用法用量】每服30丸,茶清送下。良久,或吐或汗即愈。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七
【處方】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天麻1兩,牛膝1兩(去苗),仙靈脾1兩,川烏頭1兩(炮裂,去皮臍),防風(fēng)1兩(去蘆頭),虎脛骨1兩(涂酥,炙令黃)。
【制法】上為細(xì)末,以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風(fēng)痹,手足不遂。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六十九
【處方】附子(去皮膚,湯浸透,切作片子,焙)1兩,木香半兩,硇砂(水飛,去砂石,熬令熟)半兩。
【制法】上為末,以酒1升,煮盡焙干,以炊餅?zāi)┤齼梢惶幒桶?,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p>
【功能主治】久病脾臟虛冷,飲食不下,心腹疼痛,面目浮腫,滑泄自利,兩脅脹滿。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五
【處方】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大黃(銼,炒)3分,常山1兩1分,蜀漆1兩1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諸瘧寒熱往來(lái)。
【用法用量】每服3丸,米飲送下。末發(fā)1服,臨發(fā)再1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四
【處方】附子1枚(以豬脂如雞子黃大,煎,候制,削去上黑皮)。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豆大。
【功能主治】五勞,及飽食房室傷胃,令人大便數(shù),至溷而不能便,日數(shù)十行,劇者下血;婦人產(chǎn)后余疾,腹內(nèi)絞痛。
【用法用量】每服3丸,稍加至10丸,食前用溫白酒送下,日3次。常服之,永不痢。
【注意】忌豬肉。
【摘錄】《奇效良方》卷二十二
【處方】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桂(去粗皮)1兩,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1兩,菖蒲(去須,銼)1兩,甘草(炙)1兩,天麻2兩,補(bǔ)骨脂(炒)2兩,白術(shù)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痹氣中寒,陽(yáng)虛陰盛,身寒如水中出。
【用法用量】方中補(bǔ)骨脂,《宣明論》作“骨碎補(bǔ)”。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二十
【處方】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天麻1兩,天南星(炮)1兩。上為粗末,入絹袋子,以好酒3升浸之,冬14日,夏7日,不得透氣。日滿,將袋子絞干,去滓取汁,于瓷石器中慢火熬成膏,入后諸藥:雄黃(研)1分,丹砂(研)1分,鉛霜(研)1分,白僵蠶(炒,搗)1分,蝎梢(炒,搗)半兩,鹿角霜(研)半兩,鹿胎皮(炙焦,搗)半兩,墨(搗)1兩。上八味,將4味同搗,4味同研令極細(xì)。龍腦(研)1錢,麝香(研)1錢,生金(銼為末)1錢,水銀1分(入坩鍋內(nèi)同金末結(jié)沙子,研末)。
【制法】上藥同和令勻,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破傷中風(fēng)。
【用法用量】每服1-2丸,漸加至3-5丸,空心、午時(shí)、夜臥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
【處方】附子(炮裂,去皮膚)2兩,干姜(炮)1兩,黃耆(銼)1兩。
【制法】上為末,先以牛乳1升2合,慢火煎至6合,加藥末慢火再煎,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風(fēng)冷腰腳痿弱,(疒帬)痹不仁。
【用法用量】每服20丸,加至30丸,空心、食前溫酒送下,日3次。10日后知痛。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
【處方】附子半兩(生用),馬夜眼1枚(炙令干)。
【制法】上為末,以糯米飯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牙痛。
【用法用量】綿裹1丸,于痛處咬之,有涎吐卻。
【摘錄】《普濟(jì)方》卷六十六
【處方】黃丹1兩(炒),附子1兩(炮)。
【制法】上為末,煮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赤白痢所下不多,遍多不減。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一一
以上就是利用附子丸治療疾病的一些常見(jiàn)的方法和常識(shí)問(wèn)題了,最后提醒一下在利用附子丸治療疾病的的同時(shí)一定注意日常的飲食習(xí)慣,這樣才能保證其治療的效果。
蓽茇是中醫(yī)醫(yī)藥的一種,對(duì)于許多疾病是非常有幫助的。下面我們就對(duì)蓽茇簡(jiǎn)單的介紹一下。
【英文名】FRUCTUS pIpERIS LONGI
【別名】蓽拔、鼠尾
【來(lái)源】本品為胡椒科植物 蓽茇 piper longum L.的干燥近成熟或成熟 果穗 。果穗由綠變黑時(shí)采收,除去雜質(zhì),曬干。
【性狀】本品呈圓柱形,稍彎曲,由多數(shù)小漿果集合而成,長(zhǎng)1.5~3.5cm,直徑0.3~0.5cm。表面黑褐色或棕色,有斜向排列整齊的小突起,基部有果穗梗殘存或脫落。質(zhì)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顆粒狀。小漿果球形,直徑約0.1cm。有特異香氣,味辛辣。
【鑒別】(1) 本品粉末灰褐色。石細(xì)胞類圓形、長(zhǎng)卵形或多角形,直徑25~61μm,長(zhǎng)至170μm,壁較厚,有的層紋明顯。油細(xì)胞類圓形,直徑25~66μm。種皮細(xì)胞紅棕色,長(zhǎng)多角形,壁連珠狀增厚。淀粉粒細(xì)小,常聚集成團(tuán)塊。
【炮制】除去雜質(zhì)。用時(shí)搗碎。
【性味】辛,熱。
【歸經(jīng)】歸胃、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溫中散寒,下氣止痛。用于脘腹冷痛,嘔吐,泄瀉,偏頭痛;外治牙痛。
【用法用量】1.5~3g。外用適量,研末塞齲齒孔中。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防蛀。
【摘錄】《中國(guó)藥典》
【出處】《開(kāi)寶本草》
經(jīng)過(guò)本文的介紹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關(guān)于蓽茇的相關(guān)知識(shí)。不管是從食物保健還是中醫(yī)的角度,蓽茇的作用都是不可小覷的。
大黃附子丸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已經(jīng)被許多的人所接受,那么如何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來(lái)服用大黃附子丸就成為了一門學(xué)問(wèn),今天就來(lái)教大家如何食用大黃附子丸。
【處方】大黃(銼炒)2兩,旋覆花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赤茯苓(去黑皮)2兩,椒目2兩,桂(去粗皮)2兩,蕪花(醋浸,炒焦)2兩,狼毒2兩,干姜(炮)2兩,芍藥2兩,枳實(shí)(去瓤,麩炒)2兩,細(xì)辛(去苗葉)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涌水腹?jié)M。
【用法用量】每服3丸,熟水送下,漸增之,早晚食前、臨臥各1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九
看完了上面的介紹我們了解到,大黃附子丸的正確飲用對(duì)我們的身體健康才可以起到更好的滋補(bǔ)保健功效,所以在生活當(dāng)中大家對(duì)于方劑的選擇應(yīng)該引起足夠的重視,這樣子才可以更好的發(fā)揮它帶來(lái)的保健功效。
附子木瓜丸是我們?nèi)粘I钪谐R?jiàn)的一種方劑,但是不經(jīng)常服用這種藥的人對(duì)于附子木瓜丸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附子木瓜丸是怎樣的呢,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下面我們來(lái)了解一下。
【處方】附子(重半兩者)10枚,(以黑豆1升,水3碗,銀石器慢火煮之,候豆熟附子軟,切,焙干),牛膝(酒浸,切,焙)6兩,羌活(去蘆頭)4兩,茴香子(舶上者,炒)2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2兩,巴戟天(去心)2兩,木瓜(宣州者,去皮核)6兩(蒸軟,用新沙盆研成膏,和前藥,如干,加薄面糊少許)。
【制法】上七味,六味為末,以木瓜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下元久虛,腰膝無(wú)力,步履甚艱,或發(fā)疼痛,飲食進(jìn)退,久服諸藥未成痊效者。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食前鹽湯送下。中病即止,不必常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九
在我們閱讀完上文后可以發(fā)現(xiàn)附子木瓜丸不僅僅可以增強(qiáng)抵抗力還是治病的良方,我們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了解附子木瓜丸的特性就能很好的利用,很容易就能達(dá)到養(yǎng)生保健的效果哦!
我們都知道附子豬肚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但大家是否知道服用附子豬肚丸其實(shí)也是有很多講究的,如果服用方法不對(duì)的話,是不能讓這種方劑發(fā)揮出最大的功效的,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處方】附子(炮,去皮、臍)檳榔(不焙)各30克 鱉甲(醋煮)45克 當(dāng)歸 知母 木香(炮)川楝(銼,炒)秦艽(去苗土)大黃(酒蒸)龍膽草 白芍藥 破故紙(酒浸,炒)枳殼(麩炒,去瓤)各15克
【制法】上研為末,分作三份。將二份入豬肚內(nèi)縫定,以蜜酒2升,童便3.3升,同入砂缽內(nèi),熬干爛,研細(xì),入一份末同搜搗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消中。飲食倍常,肌肉瘦削,大便反堅(jiān),小便無(wú)度。
【用法用量】每服50丸,溫酒、米湯送下。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
【處方】附子(炮,去皮臍)1兩,檳榔(不焙)1兩,鱉甲(醋煮)1兩半,當(dāng)歸半兩,知母半兩,木香(炮)半兩,川楝(銼,炒)半兩,秦艽(去苗土)半兩,大黃(酒蒸)半兩,龍膽草半兩,白芍藥半兩,破故紙(酒浸,炒)半兩,枳殼(麩炒,去瓤)半兩。
【制法】上為末。分作三份,將二份入豬肚內(nèi),縫定,加蜜酒3升,童便5升同入砂缽內(nèi),熬干爛,研細(xì),入一份末同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中。
【用法用量】每服50丸,溫酒米湯送下。
【摘錄】《三因》卷十
通過(guò)以上對(duì)附子豬肚丸的功效與作用以及它有沒(méi)有副作用的講解,相信我們現(xiàn)在對(duì)它的認(rèn)識(shí)是更深的了。我們一定要根據(jù)自己的實(shí)際情況看自己是否能服用附子豬肚丸。
用過(guò)或者聽(tīng)說(shuō)過(guò)附子赤石脂丸的朋友也許對(duì)這個(gè)詞比較熟悉。其實(shí)附子赤石脂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配方就是幾種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中藥材,一起來(lái)看一下。
【處方】附子(炮,去皮臍,取末)2兩,赤石脂(研細(xì))1兩。
【制法】上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老人、虛人腸胃虛寒,洞泄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溫米飲送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七
【處方】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赤石脂(燒)半兩,巴戟天(去心)半兩,補(bǔ)骨脂(炒)半兩,茴香子(炒)1兩,益智(去皮)1兩。
【制法】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下元冷弱,膀胱氣寒,小便數(shù)。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鹽湯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二
服用附子赤石脂丸來(lái)進(jìn)行治療是個(gè)緩慢的過(guò)程,但是只要積極接受治療并樂(lè)觀應(yīng)對(duì),肯定會(huì)有療效的。
我們知道附子蓯蓉丸對(duì)人體健康是十分有益處的,市面上也很多附子蓯蓉丸,但你知道哪些人適合吃附子蓯蓉丸嗎?什么時(shí)候吃效果會(huì)更好?今天就給大家仔細(xì)分析下附子蓯蓉丸的相關(guān)知識(shí)。
【處方】附子(炮裂,去皮臍)1枚,肉蓯蓉(酒浸1宿,切,焙)半兩,楮實(shí)(酒漫1宿,蒸熟)半兩,茴香子(炒)半兩,菟絲子(酒浸1宿,蒸熟,研,焙)半兩,牛膝(酒浸,切,焙)半兩,補(bǔ)骨脂(炒)半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半兩,白茯苓半兩,當(dāng)歸(切,焙)半兩,蓽茇(炒)半兩,桃仁(去皮尖雙仁,炒)半兩,遠(yuǎn)志(去心)1兩,山茱萸(打破,炒)1兩,柴胡(去蘆頭)1兩,黃耆(銼細(xì))1兩,巴戟天1兩,蕪荑(炒)1兩,山芋1兩,大蒜(煨)6顆,蜀椒(去目及閉口,炒出汗)2兩,黃蠟2兩。
【制法】上除蓯蓉、桃仁、杏仁、楮實(shí)、蒜、黃蠟外,并為末。先取精羊肉(去皮骨)一斤半,細(xì)切,用水煮熟,次入好酒3升熬爛,次入黃蠟候熔,都取出細(xì)研。入楮實(shí)、桃仁、杏仁、蓯蓉、蒜等,一處爛研如膏。入前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平補(bǔ),壯元陽(yáng)。主
【用法用量】每服15丸,加至20丸,空心鹽酒或鹽湯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五
看完了上文關(guān)于附子蓯蓉丸的簡(jiǎn)單介紹,相信大家對(duì)附子蓯蓉丸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服用附子蓯蓉丸的時(shí)候,應(yīng)該按照正確的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附子蓯蓉丸的藥效 。
制作中藥方劑,不但需要自信心和耐心,而且要對(duì)各種食材的營(yíng)養(yǎng)成分有所了解,否則,搭配不當(dāng),將影響方劑的藥用價(jià)值和味道。下面我們?yōu)榇蠹彝扑]一種做法。頗受人們歡迎的方劑白附子丸。
【處方】白附子(微炮)半兩,天麻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朱砂(研細(xì),水飛)半兩,白僵蠶1兩(炒,去絲嘴),全蝎21枚(去毒,微炒),膩粉1分(別研),麝香1錢(別研),金箔10片(別研)。
【制法】上藥將白附子等5味研為細(xì)末,次入研者藥,1處拌勻,煮棗肉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急慢驚風(fēng),潮熱生涎,上氣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煎荊芥湯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七
【處方】白附子1兩(炮裂),白僵蠶1兩(微炒),膩粉1分,天南星3分(炮裂),白花蛇1兩(酒浸,炙微黃,去皮骨),防風(fēng)1兩(去蘆頭),麻黃1兩(去根節(jié)),赤箭2兩,麝香1兩(細(xì)研),白術(shù)半兩,羚羊角屑3分。
【制法】上為末,加麝香、膩粉,研令勻,以糯米粥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風(fēng)痙口噤,身體強(qiáng)直,迷悶不識(shí)人。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以溫酒研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十九
【處方】半夏(湯洗7遍,生姜汁制)3分,天南星(炮)3分,寒水石(煅)3分,細(xì)辛(去葉土)3分,白茯苓(去皮)3分,白僵蠶(炒,去絲嘴)3分,肉桂(去粗皮)3分,白附子(炮)3分,川芎3分,香白芷1分,麝香1分(別研)。
【制法】上為細(xì)末,生姜汁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風(fēng)搏陽(yáng)絡(luò),胸膈涎盛,眉痛頭旋。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用溫?zé)崴拖隆?/p>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二
【處方】白附子4兩,附子2兩,黃狗骨頭4兩(燒灰)。
【制法】上為細(xì)末,粥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經(jīng)年崩漏不止,諸藥不效,脈濡微。
【用法用量】每服30丸。與伏龍肝散兼服。
【摘錄】《濟(jì)陰綱目》卷三
【處方】天南星(生)、天麻、半夏(湯洗7遍)、川烏頭(生,去皮臍)、白附子(生用)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加腦子、麝香少許,瓷盒內(nèi)閉1-2宿,清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風(fēng)虛痰盛,頭目昏眩。
【用法用量】每服5-7丸,加至10丸,食后茶清或姜湯送下,服時(shí)微以齒碎之。
【摘錄】《普濟(jì)方》卷四十六引《經(jīng)效濟(jì)世方》
【處方】白附子(炮)1兩,南星(炮)1兩,半夏(湯7次)1兩,旋覆花1兩,甘菊1兩,天麻1兩,川芎1兩,橘紅1兩,僵蠶(炒,去絲嘴)1兩,干姜(生)1兩,全蝎半兩(焙)。
【制法】上為末,用生姜半斤,取汁打面糊為小丸。
【功能主治】風(fēng)痰上厥,眩運(yùn)頭疼。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后荊芥湯送下。
【摘錄】《直指》卷十一
【處方】白附子1分(炮裂),白僵蠶1分(微炒),烏蛇3分(酒拌,炙令黃),牛黃1分(細(xì)研),干蝎半兩(微炒),麝香1分(細(xì)研),朱砂半兩(細(xì)研,水飛過(guò)),甜葶藶1分(隔紙炒令紫色),青黛半兩(細(xì)研),蟾酥半錢,蜣蜋1分(微炒,去翅足),天漿子21枚(內(nèi)有物者)。
【制法】上為末,以豬膽汁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急驚風(fēng),手足抽掣。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冷水研,滴入鼻中,候嚏1-2聲,便以溫水研3丸服之,或吐出粘涎,得睡便愈。
【摘錄】《圣惠》卷八十五
【處方】白附子3錢,龍腦(研)1錢,麝香(研)1錢,蝎梢(微炒)7枚,天南星(炮)1兩,白僵蠶(微炒)1錢,凝水石(煅過(guò),研)1兩半。
【制法】上藥,除凝水石外,搗研為末,再同和勻,入白蜜不拘多少,研令如稀餳狀,入白面糊半匙頭許,然后將凝水石末旋入,以干可為丸,如雞頭子大,于凝水石末中,留少許為衣,慢火焙干。
【功能主治】腦風(fēng)。鼻息不通,時(shí)流清涕,多嚏不已。
【用法用量】每服1丸,細(xì)嚼,食后用薄荷熟水送下;茶清亦得。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十五
【處方】白附子3分,白芷3分,杜若3分,赤石脂2兩,桃花2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甜瓜子1兩(微炒),牛膝1兩(土苗),雞糞白3分(微炒),白石脂2兩,遠(yuǎn)志3分(去心),葳蕤3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令人面潔白媚好。主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以溫牛乳1合送下。
【摘錄】《圣惠》卷四十
【處方】白附子1分(末),蝎梢1分(研),舶上硫黃半兩(研細(xì))。
【制法】先將半夏半兩(湯洗凈,生為末),生姜自然汁和劑,捻作餅子,小錢大,沸湯內(nèi)煮至熟,取出研成膏,入3味藥末和之,如干,添少湯,丸如蘿卜子大。
【功能主治】傷風(fēng)冷吐逆,及治糞青下瀉。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米湯或乳汁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
有關(guān)白附子丸的功效的問(wèn)題就講解到這里,希望對(duì)您有幫助。雖然白附子丸的價(jià)值非常高,但是我們?cè)谑秤玫臅r(shí)候也要注意用量,一定要謹(jǐn)慎服用。
附子烏雞丸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已經(jīng)被許多的人所接受,那么如何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來(lái)服用附子烏雞丸就成為了一門學(xué)問(wèn),今天就來(lái)教大家如何食用附子烏雞丸。
【處方】附子3錢,鹿茸(無(wú)則用鹿膠)1兩,真山藥5錢,蓯蓉5錢,肉桂5錢,蒲黃(炒黑)5錢,當(dāng)歸5錢,萸肉5錢,白芍1兩,熟地1兩5錢,凈烏雞肉(去皮油,酒蒸)3兩。
【制法】米糊為丸。
【功能主治】大虛大寒,經(jīng)如綠水,全無(wú)血色;及氣血虧虛,經(jīng)來(lái)全白色,五心煩熱,小便作痛。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酒送下。
【摘錄】《驗(yàn)方新編》卷九
通過(guò)上面對(duì)附子烏雞丸的介紹我們不難看出,中國(guó)人對(duì)中醫(yī)方劑非常推崇這話不假,方劑從古代便伴隨人們一直到現(xiàn)在。到了現(xiàn)在,各種各樣的方劑也被人們研究出來(lái),并且大受人們的喜愛(ài)。這些非傳統(tǒng)的方劑,不僅天然無(wú)公害,而且還有這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