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烏雞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終生保健,終生康健;終生養(yǎng)生,終生康寧。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養(yǎng)生這種件越來越關注,要作生活的主人,我們必須注意養(yǎng)生。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附子烏雞丸的功效與作用”,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附子烏雞丸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已經被許多的人所接受,那么如何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來服用附子烏雞丸就成為了一門學問,今天就來教大家如何食用附子烏雞丸。
【處方】附子3錢,鹿茸(無則用鹿膠)1兩,真山藥5錢,蓯蓉5錢,肉桂5錢,蒲黃(炒黑)5錢,當歸5錢,萸肉5錢,白芍1兩,熟地1兩5錢,凈烏雞肉(去皮油,酒蒸)3兩。
【制法】米糊為丸。
【功能主治】大虛大寒,經如綠水,全無血色;及氣血虧虛,經來全白色,五心煩熱,小便作痛。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酒送下。
【摘錄】《驗方新編》卷九
通過上面對附子烏雞丸的介紹我們不難看出,中國人對中醫(yī)方劑非常推崇這話不假,方劑從古代便伴隨人們一直到現(xiàn)在。到了現(xiàn)在,各種各樣的方劑也被人們研究出來,并且大受人們的喜愛。這些非傳統(tǒng)的方劑,不僅天然無公害,而且還有這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呢。
yS630.Com相關推薦
大黃附子丸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已經被許多的人所接受,那么如何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來服用大黃附子丸就成為了一門學問,今天就來教大家如何食用大黃附子丸。
【處方】大黃(銼炒)2兩,旋覆花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赤茯苓(去黑皮)2兩,椒目2兩,桂(去粗皮)2兩,蕪花(醋浸,炒焦)2兩,狼毒2兩,干姜(炮)2兩,芍藥2兩,枳實(去瓤,麩炒)2兩,細辛(去苗葉)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涌水腹?jié)M。
【用法用量】每服3丸,熟水送下,漸增之,早晚食前、臨臥各1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九
看完了上面的介紹我們了解到,大黃附子丸的正確飲用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才可以起到更好的滋補保健功效,所以在生活當中大家對于方劑的選擇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這樣子才可以更好的發(fā)揮它帶來的保健功效。
附子木瓜丸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方劑,但是不經常服用這種藥的人對于附子木瓜丸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附子木瓜丸是怎樣的呢,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
【處方】附子(重半兩者)10枚,(以黑豆1升,水3碗,銀石器慢火煮之,候豆熟附子軟,切,焙干),牛膝(酒浸,切,焙)6兩,羌活(去蘆頭)4兩,茴香子(舶上者,炒)2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2兩,巴戟天(去心)2兩,木瓜(宣州者,去皮核)6兩(蒸軟,用新沙盆研成膏,和前藥,如干,加薄面糊少許)。
【制法】上七味,六味為末,以木瓜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下元久虛,腰膝無力,步履甚艱,或發(fā)疼痛,飲食進退,久服諸藥未成痊效者。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食前鹽湯送下。中病即止,不必常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九
在我們閱讀完上文后可以發(fā)現(xiàn)附子木瓜丸不僅僅可以增強抵抗力還是治病的良方,我們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了解附子木瓜丸的特性就能很好的利用,很容易就能達到養(yǎng)生保健的效果哦!
我們都知道附子豬肚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但大家是否知道服用附子豬肚丸其實也是有很多講究的,如果服用方法不對的話,是不能讓這種方劑發(fā)揮出最大的功效的,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處方】附子(炮,去皮、臍)檳榔(不焙)各30克 鱉甲(醋煮)45克 當歸 知母 木香(炮)川楝(銼,炒)秦艽(去苗土)大黃(酒蒸)龍膽草 白芍藥 破故紙(酒浸,炒)枳殼(麩炒,去瓤)各15克
【制法】上研為末,分作三份。將二份入豬肚內縫定,以蜜酒2升,童便3.3升,同入砂缽內,熬干爛,研細,入一份末同搜搗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消中。飲食倍常,肌肉瘦削,大便反堅,小便無度。
【用法用量】每服50丸,溫酒、米湯送下。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
【處方】附子(炮,去皮臍)1兩,檳榔(不焙)1兩,鱉甲(醋煮)1兩半,當歸半兩,知母半兩,木香(炮)半兩,川楝(銼,炒)半兩,秦艽(去苗土)半兩,大黃(酒蒸)半兩,龍膽草半兩,白芍藥半兩,破故紙(酒浸,炒)半兩,枳殼(麩炒,去瓤)半兩。
【制法】上為末。分作三份,將二份入豬肚內,縫定,加蜜酒3升,童便5升同入砂缽內,熬干爛,研細,入一份末同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中。
【用法用量】每服50丸,溫酒米湯送下。
【摘錄】《三因》卷十
通過以上對附子豬肚丸的功效與作用以及它有沒有副作用的講解,相信我們現(xiàn)在對它的認識是更深的了。我們一定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看自己是否能服用附子豬肚丸。
用過或者聽說過附子赤石脂丸的朋友也許對這個詞比較熟悉。其實附子赤石脂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配方就是幾種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中藥材,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附子(炮,去皮臍,取末)2兩,赤石脂(研細)1兩。
【制法】上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老人、虛人腸胃虛寒,洞泄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溫米飲送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七
【處方】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赤石脂(燒)半兩,巴戟天(去心)半兩,補骨脂(炒)半兩,茴香子(炒)1兩,益智(去皮)1兩。
【制法】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下元冷弱,膀胱氣寒,小便數(shù)。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鹽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二
服用附子赤石脂丸來進行治療是個緩慢的過程,但是只要積極接受治療并樂觀應對,肯定會有療效的。
我們知道附子蓯蓉丸對人體健康是十分有益處的,市面上也很多附子蓯蓉丸,但你知道哪些人適合吃附子蓯蓉丸嗎?什么時候吃效果會更好?今天就給大家仔細分析下附子蓯蓉丸的相關知識。
【處方】附子(炮裂,去皮臍)1枚,肉蓯蓉(酒浸1宿,切,焙)半兩,楮實(酒漫1宿,蒸熟)半兩,茴香子(炒)半兩,菟絲子(酒浸1宿,蒸熟,研,焙)半兩,牛膝(酒浸,切,焙)半兩,補骨脂(炒)半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半兩,白茯苓半兩,當歸(切,焙)半兩,蓽茇(炒)半兩,桃仁(去皮尖雙仁,炒)半兩,遠志(去心)1兩,山茱萸(打破,炒)1兩,柴胡(去蘆頭)1兩,黃耆(銼細)1兩,巴戟天1兩,蕪荑(炒)1兩,山芋1兩,大蒜(煨)6顆,蜀椒(去目及閉口,炒出汗)2兩,黃蠟2兩。
【制法】上除蓯蓉、桃仁、杏仁、楮實、蒜、黃蠟外,并為末。先取精羊肉(去皮骨)一斤半,細切,用水煮熟,次入好酒3升熬爛,次入黃蠟候熔,都取出細研。入楮實、桃仁、杏仁、蓯蓉、蒜等,一處爛研如膏。入前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平補,壯元陽。主
【用法用量】每服15丸,加至20丸,空心鹽酒或鹽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五
看完了上文關于附子蓯蓉丸的簡單介紹,相信大家對附子蓯蓉丸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服用附子蓯蓉丸的時候,應該按照正確的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附子蓯蓉丸的藥效 。
制作中藥方劑,不但需要自信心和耐心,而且要對各種食材的營養(yǎng)成分有所了解,否則,搭配不當,將影響方劑的藥用價值和味道。下面我們?yōu)榇蠹彝扑]一種做法。頗受人們歡迎的方劑白附子丸。
【處方】白附子(微炮)半兩,天麻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朱砂(研細,水飛)半兩,白僵蠶1兩(炒,去絲嘴),全蝎21枚(去毒,微炒),膩粉1分(別研),麝香1錢(別研),金箔10片(別研)。
【制法】上藥將白附子等5味研為細末,次入研者藥,1處拌勻,煮棗肉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急慢驚風,潮熱生涎,上氣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煎荊芥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七
【處方】白附子1兩(炮裂),白僵蠶1兩(微炒),膩粉1分,天南星3分(炮裂),白花蛇1兩(酒浸,炙微黃,去皮骨),防風1兩(去蘆頭),麻黃1兩(去根節(jié)),赤箭2兩,麝香1兩(細研),白術半兩,羚羊角屑3分。
【制法】上為末,加麝香、膩粉,研令勻,以糯米粥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風痙口噤,身體強直,迷悶不識人。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以溫酒研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九
【處方】半夏(湯洗7遍,生姜汁制)3分,天南星(炮)3分,寒水石(煅)3分,細辛(去葉土)3分,白茯苓(去皮)3分,白僵蠶(炒,去絲嘴)3分,肉桂(去粗皮)3分,白附子(炮)3分,川芎3分,香白芷1分,麝香1分(別研)。
【制法】上為細末,生姜汁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風搏陽絡,胸膈涎盛,眉痛頭旋。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用溫熱水送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二
【處方】白附子4兩,附子2兩,黃狗骨頭4兩(燒灰)。
【制法】上為細末,粥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經年崩漏不止,諸藥不效,脈濡微。
【用法用量】每服30丸。與伏龍肝散兼服。
【摘錄】《濟陰綱目》卷三
【處方】天南星(生)、天麻、半夏(湯洗7遍)、川烏頭(生,去皮臍)、白附子(生用)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加腦子、麝香少許,瓷盒內閉1-2宿,清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風虛痰盛,頭目昏眩。
【用法用量】每服5-7丸,加至10丸,食后茶清或姜湯送下,服時微以齒碎之。
【摘錄】《普濟方》卷四十六引《經效濟世方》
【處方】白附子(炮)1兩,南星(炮)1兩,半夏(湯7次)1兩,旋覆花1兩,甘菊1兩,天麻1兩,川芎1兩,橘紅1兩,僵蠶(炒,去絲嘴)1兩,干姜(生)1兩,全蝎半兩(焙)。
【制法】上為末,用生姜半斤,取汁打面糊為小丸。
【功能主治】風痰上厥,眩運頭疼。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后荊芥湯送下。
【摘錄】《直指》卷十一
【處方】白附子1分(炮裂),白僵蠶1分(微炒),烏蛇3分(酒拌,炙令黃),牛黃1分(細研),干蝎半兩(微炒),麝香1分(細研),朱砂半兩(細研,水飛過),甜葶藶1分(隔紙炒令紫色),青黛半兩(細研),蟾酥半錢,蜣蜋1分(微炒,去翅足),天漿子21枚(內有物者)。
【制法】上為末,以豬膽汁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急驚風,手足抽掣。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冷水研,滴入鼻中,候嚏1-2聲,便以溫水研3丸服之,或吐出粘涎,得睡便愈。
【摘錄】《圣惠》卷八十五
【處方】白附子3錢,龍腦(研)1錢,麝香(研)1錢,蝎梢(微炒)7枚,天南星(炮)1兩,白僵蠶(微炒)1錢,凝水石(煅過,研)1兩半。
【制法】上藥,除凝水石外,搗研為末,再同和勻,入白蜜不拘多少,研令如稀餳狀,入白面糊半匙頭許,然后將凝水石末旋入,以干可為丸,如雞頭子大,于凝水石末中,留少許為衣,慢火焙干。
【功能主治】腦風。鼻息不通,時流清涕,多嚏不已。
【用法用量】每服1丸,細嚼,食后用薄荷熟水送下;茶清亦得。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五
【處方】白附子3分,白芷3分,杜若3分,赤石脂2兩,桃花2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甜瓜子1兩(微炒),牛膝1兩(土苗),雞糞白3分(微炒),白石脂2兩,遠志3分(去心),葳蕤3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令人面潔白媚好。主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以溫牛乳1合送下。
【摘錄】《圣惠》卷四十
【處方】白附子1分(末),蝎梢1分(研),舶上硫黃半兩(研細)。
【制法】先將半夏半兩(湯洗凈,生為末),生姜自然汁和劑,捻作餅子,小錢大,沸湯內煮至熟,取出研成膏,入3味藥末和之,如干,添少湯,丸如蘿卜子大。
【功能主治】傷風冷吐逆,及治糞青下瀉。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米湯或乳汁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
有關白附子丸的功效的問題就講解到這里,希望對您有幫助。雖然白附子丸的價值非常高,但是我們在食用的時候也要注意用量,一定要謹慎服用。
疾病發(fā)生的時候真的是很可怕的,人們總是為自身的健康狀況擔憂,所以很有必要在平時積累一些醫(yī)藥知識以備不時之需,中藥方劑由于對人體的副作用極小,成為了首選。附子蓽茇丸就是這樣的一種,你對它了解嗎?
【處方】黑附子(炮,去皮臍)1兩,蓽茇1兩,干姜(炮)1兩,良姜(銼)1兩,丁香1兩,吳茱萸(湯洗,焙)1兩,肉桂(去皮)半兩,山茱萸(去核,炒)半兩,草豆蔻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蒸棗肉(去皮核)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瀉痢。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雞峰》卷十四
【處方】黑附子(炮裂,去皮臍)3兩,官桂(去皮)2兩,大椒2兩,良姜(細銼,炒)2兩,陽起石(火燒1日)2兩,川姜(炮裂)2兩,厚樸(生姜制)2兩,白術(銼)2兩,白茯苓(去皮)2兩,赤石脂(火燒通紅)2兩,肉豆蔻(醋和面裹燒)1兩半,蓽茇1兩,吳茱萸(湯洗1遍,炒)2兩。
【制法】上各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助氣安血,大補沖任。主經虛月候不時,腸滑下痢頻并。
【用法用量】方中蓽茇、吳茱萸原缺,據(jù)《普濟方》補。
【摘錄】《御藥院方》卷七
以上就是本文對附子蓽茇丸的一些介紹,其實養(yǎng)生方劑還是很值得我們來研究的,因為,它在中醫(yī)養(yǎng)生領域占了一席之地,而且獨樹一幟,有自己的特色和風格。
藥是生活中很常見的,它在治療疾病上有著很大幫助,在對藥物選擇上,也是不能隨意的進行,藥物不同,治療疾病也是有著一些區(qū)別,因此在對藥物選擇之前,也是需要對要治療疾病進行認識,那附子理中丸是很常用的藥物,附子理中丸的功效與作用都有什么呢?
很多人對附子理中丸的功效與作用并不是很清楚,因此在對這樣藥物選擇的時候,也是需要對它這方面進行認識,使得選擇它的時候,也是可以放心進行,利于疾病改善。
附子理中丸的功效與作用:
作用:
1、調節(jié)胃腸道運動:據(jù)報道附子理中丸可明顯增強胃張力及胃蠕動,加快胃排空;該藥還可抵抗乙酰膽堿引起的回腸痙攣及腎上腺素引起的回腸運動抑制。
2、增強體力和抗寒能力:動物實驗發(fā)現(xiàn),脾虛動物經附子理中丸治療后,在4℃冷水中游泳時間明顯延長,表明該藥能顯著增強脾虛動物的體力和抗寒能力。
3、附子理中丸對醋酸引起的小鼠腹痛有明顯的鎮(zhèn)痛作用,還能顯著提高脾虛動物的免疫功能。
附子理中丸可溫中健脾。主要用于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
功效:
1、適用于脾胃虛寒,陽氣不足引起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腹脹腸鳴、不欲飲食、手足發(fā)涼等癥及脾腎兩虛,寒凝不化所致之精神倦怠,形寒肢冷,不思飲食,脘腹冷痛,大便溏泄,帶下清稀等癥。
2、胃、十二指腸潰瘍:用附子理中湯合黃芪建中湯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取得較好的療效。
3、腹瀉:有報導分別用附子理中丸(湯)治療不同原因引起的腹瀉,取得滿意療效。用人參健脾丸合用附子理中丸治療慢性腹瀉,用參苓白術散合用附子理中丸治療慢性腹瀉均可獲得一定療效。
4、其他:附子理中丸還可用于治療竇性心動過緩、過敏性紫癜,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等。
以上就是對附子理中丸的功效與作用詳細介紹,這類藥物在制作疾病上,也是有著不同種類,根據(jù)以上說明,在選擇它的似乎,可以根據(jù)自身疾病進行,這樣對穩(wěn)定疾病才會有很好的幫助,使得自己的疾病不會在繼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