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開靈口服液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不怕工資低,就怕命歸西。不怕掙錢少,就怕死得早?!鄙鐣粩喟l(fā)展,養(yǎng)生已經成為了社會性的話題,要作生活的主人,我們必須注意養(yǎng)生。如何避開有關中醫(yī)養(yǎng)生的認識誤區(q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開靈口服液的功效與作用”,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清開靈口服液怎么吃?清開靈口服液雖為中醫(yī)的一味方劑,但對很多疾病都是有治療效果的,那么根據不同的疾病,清開靈口服液應該怎么吃呢?下面為大家揭曉答案。
【處方】膽酸、珍珠母、豬脫氧膽酸、梔子、水牛角、板藍根、黃芩苷、金銀花
【性狀】為棕紅色的液體;味甜、微苦。
【炮制】上八味,水牛角磨粉,板藍根、梔子、金銀花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5~1.20(50℃)的清膏,放冷,加乙醇適量,靜置,濾過,回收乙醇,加水適量,靜置。將水牛角粉、珍珠母加酸適量,水解,濾過,濾液用15%氫氧化鈣溶液調節(jié)pH值至4,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5~1.10(50℃),放冷,加乙醇適量,靜置,濾過,回收乙醇,加水適量,靜置。膽酸、豬脫氧膽酸加乙醇適量使溶解。將上述藥材提取液與水解液合并,混勻,加至膽酸、豬脫氧膽酸乙醇液中,加乙醇適量,靜置,濾過,濾液回收乙醇,加水適量,靜置,加入黃芩苷,調節(jié)pH值使溶解,加入矯味劑適量并加水至全量,用氫氧化鈉調節(jié)pH值至7.2~7.5,攪勻,靜置,濾過,灌裝,滅菌,即得。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鎮(zhèn)靜安神。用于外感風熱時毒,火毒內盛所致高熱不退,煩躁不安,咽喉腫痛,舌質紅絳、苔黃、脈數(shù)者;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炎,急性氣管炎,高熱等病癥屬上述證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30ml,一日2次;兒童酌減。
【注意】久病體虛患者如出現(xiàn)腹瀉時慎用。
【規(guī)格】每支裝10ml
【貯藏】密封,遮光。
【摘錄】《中國藥典》
從上面的介紹中我們知道清開靈口服液有很多的作用與功效,它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很好的,大家可以在平時多關注一下清開靈口服液。
yS630.Com相關推薦
相信很多朋友的身體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問題,那種不適的感覺是最痛苦的事情,怎么樣能改善這樣的現(xiàn)象呢?中醫(yī)方劑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心通口服液的制作方法。
【來源】黃芪黨參麥冬何首烏淫羊藿野葛當歸丹參皂角刺海藻昆布牡蠣枳實
【性狀】為棕紅色的澄清液體;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十三味,取葛根、丹參,于70%乙醇中加熱回流提取二次,每次1小時,合并乙醇提取液;將乙醇提取后的藥渣與黃芪等十一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1.5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1500ml,合并乙醇提取液與水提取液,加適量乙醇使含醇量達65%,冷藏24~48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并濃縮至1300ml,再冷藏24~48小時,濾過,加單糖漿150g,用10%氫氧化鈉溶液調節(jié)pH值至7.0,加水至1500ml,攪勻,濾過,灌封,滅菌,即得。
【功能主治】益氣活血,化痰通絡。用于胸痹氣虛痰瘀交阻證,心痛,心悸,胸悶氣短,心煩乏力,脈沉細、弦滑或結代;冠心病心絞痛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20ml,一日2~3次。
【注意】孕婦禁用;如有服后泛酸者,可于飯后服用。
【規(guī)格】每支裝10ml
【貯藏】密封,置陰涼處。
【摘錄】《中國藥典》
上面是關于心通口服液這種中藥方劑的一個簡單的介紹,通過這些我們可以了解到心通口服液中含有各種各樣的營養(yǎng)元素,對于治療和預防一些疾病都有很大的功效。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在有關人士的指導下食用。
銀黃口服液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已經被許多的人所接受,那么如何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來服用銀黃口服液就成為了一門學問,今天就來教大家如何食用銀黃口服液。
【處方】金銀花提取物(以綠原酸計)12g 黃芩提取物(以黃芩苷計)24g
【性狀】為紅棕色的澄清液體;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二味,分別加水適量使溶解,黃芩提取物再用8%氫氧化鈉溶液調節(jié)pH值至8,濾過,濾液與金銀花提取物溶液合并,用8%氫氧化鈉溶液調節(jié)pH值至7.2,煮沸1小時,濾過,加入單糖漿適量,加水至近全量,攪勻,用8%氫氧化鈉溶液調節(jié)pH值至7.2,加水至1000ml,濾過,灌封,滅菌,即得。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炎。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體炎,咽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20ml,一日3次,小兒酌減。
【規(guī)格】每支10ml
【貯藏】密封,置陰涼處。
【摘錄】《中國藥典》
看完了本文對銀黃口服液的介紹之后,大家是不是在碰到類似的癥狀時學會去應用了呢,其實中藥相比西藥來說更加的治本,這也是很多時候人們往往都會選擇中醫(yī)的緣由。
生脈飲口服液是很好的補氣血的藥品,服用后可以提神益氣,還能夠治療氣虛虧損,對人體的五臟六腑也有很好的滋補作用。但是禁忌也是非常多的,婦女兒童應該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還有高血壓,糖尿病,肝病等病人應該在指導醫(yī)師的認可下服用,感冒發(fā)熱了禁止服用此類藥物。
生脈飲為虛證類非處方藥藥品,可用于對氣陰兩虧,心悸氣短,自汗的治療。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氣陰兩虧的病因及生脈飲治療疾病的作用機制。
一、氣陰兩虧的病因
勞累過度,房勞不節(jié),飲食無制,或病久傷及脾胃,元氣無以生化,導致氣虛、肝火。肝陽亢動日久,傷津耗液,易造成氣陰二虧。
心悸的發(fā)生常與平素體質虛弱、情志所傷、勞倦、汗出受邪等有關。平素體質不強,心氣怯弱,或久病心血不足,或憂思過度,勞傷心脾,使心神不能自主,發(fā)為心悸;或腎陰虧虛,水火不濟,虛火妄動,上擾心神而致病;或脾腎陽虛,不能蒸化水液,停聚為飲,上犯于心,心陽被遏,心脈痹阻,而發(fā)該病。
氣短表現(xiàn)為呼吸比正常人短促,躁而帶粗,氣若有所窒,則語言不接續(xù)和呼吸勉強。冉成明指出氣短有虛實之分,虛多因肺、脾、腎虛所致;實多因痰飲阻滯肺氣引起。
二、生脈飲的功能主治
生脈飲功能主治益氣,養(yǎng)陰生津。用于氣陰兩虧,心悸氣短,自汗。
三、生脈飲的成分作用
生脈飲主要成份為紅參、麥冬、五味子。人參可以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甘寒清潤,善清心肺之熱而養(yǎng)陰除煩,兼可清潤胃腸而止渴潤燥。
麥冬可養(yǎng)陰清熱治療陰虛內熱或熱病病傷津、心煩口渴。也可潤肺止咳治療燥熱傷肺所致的咳嗽、痰稠、氣逆。
五味子補虛勞,壯筋骨,專補肺腎,兼補五臟,益氣生津。對常見老年病肺腎虛損之咳喘,消渴尿多,氣虛自汗,陰虛盜汗,均有治療作用。對改善老年心血不足、心氣虛、心腎不交之失眠心悸均有良好作用。
四、生脈飲的服用注意事項
1. 忌不易消化食物。
2. 感冒發(fā)熱病人不宜服用。
3. 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
4. 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
5. 心悸氣短嚴重者應去醫(yī)院就診。
6. 服藥4周癥狀無緩解,應去醫(yī)院就診。
7. 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8. 本品性狀發(fā)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9. 兒童必須在成人監(jiān)護下使用。
10. 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1. 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生脈飲的作用及不同癥狀的服用方法
對于生脈飲這種藥物,或許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多,但是這種藥物卻是一種藥效非常出色的藥物。其主要是由人參、冬麥、五味子組成,可以補氣斂汗、養(yǎng)陰生津,在夏季的時候使用較為常見。那么生脈飲的作用有哪些呢?
神經衰弱 生脈飲能增強高級神經活動的興奮性與抑制過程,促使二者相互均衡,故能治療神經衰弱。內服生脈口服液,每次10毫升,每日3次,7天為1療程。
低血壓癥 該藥具有興奮中樞神經系統(tǒng)、升壓、抗休克的作用。內服生脈口服液,每次10毫升,每日早、晚各1次,10天為1療程。
說起止咳橘紅口服液,可能對很多人來說有些陌生,只能猜出它是一種中藥方劑,對于止咳橘紅口服液的作用等都不是很清楚,接下來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處方】化橘紅66g 陳皮44g 法半夏33g 茯苓44g 款冬花22g 甘草22g 瓜蔞皮44g 紫菀33g 麥冬44g 知母22g 桔梗33g 地黃44g 石膏44g 苦杏仁(去皮炒)44g 紫蘇子(炒)33g
【性狀】為棕黑色的液體;氣香,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十五味,石膏粉碎成粗粉,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時,濾過,濾液備用;化橘紅、陳皮、款冬花、苦杏仁四味用水蒸氣蒸餾,收集蒸餾液250ml;蒸餾器內藥液濾過,濾液加乙醇使含醇量達到60%,攪勻,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備用;其余法半夏等十味,粉碎成粗粉與上述藥渣混勻,照流浸膏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附錄ⅠO),用60%乙醇作溶劑,浸漬24小時后依法滲漉,收集漉液2700ml,與上述備用液合并,減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與石膏水煎液合并,濃縮至相對密度1.06(50℃)。加入蔗糖80g,煮沸,靜置24小時,濾過,加入羥苯乙酯0.3g、苯甲酸0.5g(兩者先用適量熱水溶解)及蒸餾液,加水調整總量至950ml,攪勻,冷藏48小時,取上清液,灌封,滅菌,即得。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化痰。用于痰熱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滿氣短,咽干喉癢。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2~3次;兒童用量遵醫(yī)囑。
【注意】忌食辛辣油膩。
【規(guī)格】每支裝10ml
【貯藏】密封,置陰涼處。
【摘錄】《中國藥典》
看了上文對止咳橘紅口服液的介紹,相信我們可以收獲很多。其實對于疾病,大多數(shù)人都是通過吃西藥來緩解,但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其效果也是暫時的,關鍵還是在于擁有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
面對著醫(yī)學的多元素發(fā)展,對于疾病的治療也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實施手段,其實,中藥方劑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法,因為其副作用小,藥材種類也很多,受到了大部分人的推薦。下面來看一下血康口服液。
【來源】為腫節(jié)風浸膏粉制成的口服液。
【性狀】為紅棕色的澄清液體;味苦、澀、微甜。
【炮制】取腫節(jié)風浸膏粉,加水,加熱煮沸溶解,濃縮,冷后加乙醇至含醇量達70%,靜置48小時。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加水適量,濾過,濾液加入單糖漿和苯甲酸鈉適量,加水至規(guī)定量,攪勻,灌裝,即得。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腫散結,涼血止血。用于血熱妄行,皮膚紫斑;原發(fā)性及繼發(fā)性血小板減小性紫痕。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20ml,每日3~4次;小兒酌減;可連服一個月。
【注意】服藥后個別患者如有輕變惡心、嗜睡現(xiàn)象,繼續(xù)服藥后可自行消失。
【規(guī)格】每支裝10ml
【貯藏】密封,置陰涼處。
【摘錄】《中國藥典》
通過本篇文章向大家介紹了關于血康口服液的知識,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對血康口服液的認識是很多的。我們對藥材的認識越多的話,在使用的時候才會更加清楚這個藥物有什么作用,這樣就不會怕使用錯誤的情況出現(xiàn)。
今天,人們衣食不愁,祛病延年已成為大家追求的目標?,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實,化積口服液具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等多種功效,在食療保健領域的應用相當廣泛。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茯苓(去皮)、海螵蛸、雞內金(炒)、三棱(醋制)、莪術(醋制)、紅花、檳榔、雷丸、鶴虱、使君子仁
【性狀】為黃棕色的澄清液體;氣清香,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十味,雷丸、雞內金粉碎成粗粉,溫浸2小時,濾過,濾液備用,殘渣與其余茯苓等加水適量,蒸餾二次,合并蒸餾液,備用,藥渣中的水煎液濾過,濾液合并,濃縮至1:1,加乙醇調至含醇量為65%,冷藏過夜,濾過,回收乙醇,加水適量稀釋至1:1,冷藏過夜,濾過。另取蔗糖340g制成單糖漿,加入上述濾液及羥苯乙酯0.5g,混勻,煮沸,放冷至60℃,加入上述溫浸液、蒸餾液,加橘子香精1ml,加水調至100ml,混勻,分裝,即得。
【功能主治】消積治疳。用于小兒疳氣型疳積,腹脹腹痛,面黃肌瘦,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口服,周歲以內幼兒,每次5ml,每日2次;二歲至五歲以內兒童,每次10ml,每日2次;五歲以上兒童,每次10ml,每日3次;或遵醫(yī)囑。
【規(guī)格】每支10ml
【貯藏】密封,置陰涼處。
【摘錄】《中國藥典》
對于化積口服液的功效和性質您現(xiàn)在了解了嗎?在這里也提醒各位朋友,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生病會給生活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因此在平時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及時鍛煉,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才是。
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養(yǎng)生的重要性了,生活中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而中藥的方劑可以說就是一種很好的養(yǎng)生方法,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叫做舒心口服液的方劑。
【處方】黨參、黃芪、紅花、當歸、川芎、三棱、蒲黃
【性狀】為棕紅色的澄清液體;氣微香,味甜、微苦、澀。
【炮制】上七味,取蒲黃置布袋內,同黨參、黃芪、當歸、川芎、三棱等五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1.5小時,再加入紅花煎煮20分鐘,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約500ml,加乙醇1250ml,攪勻,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稠膏狀,加水適量稀釋,濾過,再加入蔗糖或甜菊素及防腐劑適量,調節(jié)pH值至規(guī)定范圍,加水至1000ml,攪勻,靜置,濾過,灌封,滅菌,即得。
【功能主治】補益心氣,活血化瘀。用于氣虛血瘀所致的胸悶胸痛、氣短乏力;冠心病、心絞痛見有上述癥狀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ml,一日2次。
【注意】孕婦慎用。
【規(guī)格】每支裝20ml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
對于舒心口服液的功效和性質您現(xiàn)在了解了嗎?在這里也提醒各位朋友,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生病會給生活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因此在平時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及時鍛煉,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才是。
益母草口服液是一種中藥方劑,益母草口服液的食用方法也有很多種,不同的食用方法對身體的效果也有可能存在差異,所以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服用。
【來源】為益母草經加工制成的口服液。
【性狀】本品為棕紅色的澄清液體;味甜、微苦。
【炮制】取益母草500g,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1.5小時,第三次1小時,濾過,合并濾液,濃縮至約250ml,冷卻,加等量的乙醇,攪勻,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稠膏狀,加水稀釋至500ml,冷藏24小時,濾過,濾液加糖精鈉0.4g,使溶解,加水調整總量至1000ml,攪勻,濾過,灌裝,滅菌,即得。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化瘀調經。用于熱結血瘀,月經過多;產后子宮出血,子宮復原不全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20ml,一日3次;或遵醫(yī)囑。
【注意】孕婦禁用。
【規(guī)格】每支10ml
【貯藏】密封,遮光。
【摘錄】《中國藥典》
經常性不注意飲食健康的人們一定要注意,我們在選擇益母草口服液等藥物的時候需要根據我們的體質。我們在腸身體不適的時候不能單單靠藥物來化解,還應該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夠很好的遠離疾病。
黃芩是一種很普通的中藥材,很多人選擇使用黃芩來泡水喝,長期飲用可以清熱去火,緩解身體疲勞。黃芩口服液中除了黃芩以外還含有多種其它藥材,主要的功效是清熱解毒,對于很多由于熱性引的疾病都有治療作用。黃芩口服液屬于藥物,不能隨便服用,要喝之前要了解清楚它的禁忌。
黃芩口服液功效
黃芩具有補氣固表、利水退腫、托毒排膿、生肌等的功效,主要作用是清熱解毒,可以用于治療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的咳嗽、咳痰以及咽喉腫痛的癥狀。另外,黃芩口服液還能夠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還可以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以及抗菌。黃芩能夠促進機體代謝,還能促進血清的更新。黃芩口服液還可以降低血脂、抵抗缺氧的情況、抗輻射。
黃芩口服液,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的,對于濕熱引起的感冒發(fā)燒、高熱煩渴是有著非常不錯的緩解效果的,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如果因為濕熱引起的感冒、咳嗽以及咽痛,可以選擇服用黃芩口服液,同時黃芩口服液還有著消腫抗菌的作用,當你熟悉了這一種藥物之后,如果以后身體產生類似的疾病,可以選擇進行自行購買治療。
黃芩口服液食用功效
黃芩的根入藥,味苦、性寒,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溫熱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熱咳嗽、濕熱黃膽、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動不安、高血壓、癰腫癤瘡等癥。黃芩的臨床抗菌性比黃連好,而且不產生抗藥性。
燥濕
黃芩苦寒,能清肺胃、肝膽、大腸的濕熱,可以用來治療濕溫或者暑濕初起,表現(xiàn)為身熱不楊,胸脘痞悶,舌苔黃膩等癥;亦可治療濕熱中阻,痞滿嘔吐以及濕熱瀉痢、濕熱黃疸等病癥。
清熱
黃芩主入肺經,可以清肺熱,為治療肺熱咳嗽的重要藥物。此外,黃芩還能請氣分實熱,并有退熱的功效,可用用來治療外感熱病,邪郁于內耳導致的高熱煩渴、尿赤便秘等癥。黃芩水煎劑醇沉液、黃芩苷、黃芩總黃酮等有明顯的解熱作用。
瀉火解毒
黃芩有清熱瀉火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來治療癰腫瘡毒,常和黃連、黃柏、梔子等配伍。
黃芩口服液的禁忌
脾肺虛熱者忌之。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腎虛而少腹痛,血虛腹痛,脾虛泄瀉,腎虛溏瀉,脾虛水腫,血枯經閉,氣虛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虛胎不安,陰虛淋露,法并禁用。
黃芪是重要中藥的一種,用黃芪來做的藥物可以做成黃芪口服液,黃芪口服液也是一種用來治病的藥物,黃芪口服液主要的成分是黃芪,但是里面還添加了其他的藥材,這樣的藥物對疾病的治療效果也會更好,而黃芪口服液等功效很多人不知道,如果知道了,那么我們也能夠更加合理的利用,那么黃芪口服液的作用和功效有哪些?
黃芪,又名黃耆,為植物和中藥材的統(tǒng)稱。植物黃芪產于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中藥材黃芪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黃芪、膜莢黃芪的根,黃芪的藥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 黃芪具有補氣固表、利水退腫、托毒排膿、生肌等功效。黃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種氨基酸、葉酸及硒、鋅、銅等多種微量元素。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
黃芪能促進機體代謝、抗疲勞、促進血清和肝臟蛋白質的更新;有明顯的利尿作用,能消除試驗性腎炎尿蛋白;能改善貧血動物現(xiàn)象;
能升高低血糖降低高血糖;能興奮呼吸;能增強和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對高饒素系統(tǒng)有促進作用,可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對流感病毒等多種病毒所致細胞病變有輕度抑制作用,有較廣泛的抗菌作用;黃芪在細胞培養(yǎng)中,能使細胞數(shù)明顯增多,細胞生長旺盛,壽命延長;能增強心肌收縮力,保護心血管系統(tǒng),抗心律失常,擴張冠狀動脈和外周血管,降低血壓,能降低血小板粘附力,從而一定程度上減少血栓形成。此外還有降血脂、抗衰老、抗缺氧、抗輻射、保肝等作用。
這些內容介紹了關于黃芪口服液的功效和作用,黃芪口服液主要是用黃芪來制作而成的,黃芪有什么功效的話,那么將黃芪做成口服液之后也會有同樣的功效,當給自己治療疾病選擇黃芪口服液的時候必須要嚴格的按照醫(yī)生的要求來服用這個黃芪口服液,這樣對疾病的治療效果才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