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復代赭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一笑煩惱跑,二笑怒氣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樂逍遙。天天開口笑,壽比彭祖高。”人類的發(fā)展歷史中,養(yǎng)生觀念不斷更新,沒有好的身體,萬事事皆休。我們該怎么進行科學的中醫(yī)養(yǎng)生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旋復代赭湯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對您的養(yǎng)生有所幫助。
基本上一提到旋復代赭湯,大家都不是太陌生,但對于旋復代赭湯具體有哪些功效,它又該怎么吃等,很多人還是不太了解,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
【別名】旋復代赭石湯(《普濟方》卷一二七)、代赭旋復湯(《醫(yī)方集解》)。
【處方】旋復花9克 人參6克 代赭石12克 甘草9克(炙)半夏9克(洗)生姜10克 大棗12枚(擘)
【功能主治】降逆化痰,益氣和胃。治胃氣虛弱,痰濁內(nèi)阻,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
【用法用量】上七味,用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溫服。
【備注】方中旋復花消痰降逆,代赭石重鎮(zhèn)降逆,半夏,生姜化痰止嘔,人參、大棗、甘草益氣和胃。諸藥合用,共奏降逆化痰,益氣和胃之功。
【摘錄】《傷寒論》
通過文章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對旋復代赭湯的作用應該有比較深刻的認識了,這會讓我們在生活中得到很大的幫助,更好的保證我們的身體健康。
ys630.coM延伸閱讀
旋覆代赭湯可能我們不太清楚是什么,那是因為在生活中我們不是能夠經(jīng)常接觸到,但是我們會覺得它的名字很是特別,一聽就有想要了解的沖動。其實大家有所不知旋覆代赭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旋覆代赭湯的藥用價值有哪些吧。
【名稱】旋覆代赭湯。
分類
理氣劑-降氣。
組成
旋覆花三兩(9g) 入?yún)⒍?6g) 生姜五兩(10g) 代赭石一兩(9g) 甘草炙,三兩(6g) 半夏洗半升(9g) 大棗十二枚,擘(4枚)。
用法
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功效
降逆化痰,益氣和胃。
方解
本方原治傷寒發(fā)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氣不除之證。表證經(jīng)汗、吐、下后,邪雖去而胃氣已傷,伏飲內(nèi)動,胃失和降,故心下痞鞕,噫氣頻作,嘔吐、呃逆。胃虛宜補,痰濁宜化,氣逆宜降,治當降逆化痰,益氣和胃。
方中旋覆花苦辛性溫,下氣化痰,降逆止噫,為君藥。代赭石甘寒質(zhì)重,降逆下氣,助旋覆花降逆化痰而止嘔噫,為臣藥。半夏辛溫,燥濕化痰,降逆和胃;生姜辛溫,祛痰散結(jié),降逆止嘔,兩藥合用,協(xié)助君、臣藥,增強其降逆止嘔之功;胃氣虛弱,以人參、大棗、甘草益氣補中以療胃虛,且可防金石之品傷胃,均為佐藥。
甘草又能調(diào)和諸藥,兼使藥之用。諸藥相合,標本兼顧,共奏降逆化痰,益氣和胃之功,使胃氣復,痰濁消,氣逆平,則痞滿、噫氣、嘔呃自除。
方歌
旋覆代赭用人參,半夏姜甘大棗臨, 重以鎮(zhèn)逆咸軟痞,痞鞕?quán)鏆饬δ芙?/p>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旋覆代赭湯的相關(guān)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旋覆代赭湯雖然不常見,但是它的用處還是很多的,我們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需要選擇性的使用以上介紹的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要弄清楚使用的方法,不能盲目的亂用哦。
代赭旋覆湯可能我們不太清楚是什么,那是因為在生活中我們不是能夠經(jīng)常接觸到,但是我們會覺得它的名字很是特別,一聽就有想要了解的沖動。其實大家有所不知代赭旋覆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代赭旋覆湯的藥用價值有哪些吧。
【名稱】代赭旋覆湯
分類
理氣劑-降氣。
組成
旋復花9克、代赭石15克、黨參12克、炙甘草6克、半夏9克、生姜9克、大棗4枚。
用法
上七味,用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溫服。
功效
胃氣虛弱,痰濁內(nèi)阻,胃氣上逆而致的胃脘痞悶、噯氣、呃逆、嘔吐等證。證見胃脘脹滿、噯氣、呃逆或惡心哎吐,苔白滑,脈弦滑無力者。
方解
本方主治胃虛痰阻,氣逆不降之證。以心下痞鞕,噫氣頻作,嘔呃,苔白滑,脈弦虛為證治要點。
方歌
旋復代赭痞在中,噫氣不除飲氣沖。參草姜棗半夏予,赭輕姜重方奏功。
注意事項
暫無資料。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代赭旋覆湯的相關(guān)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代赭旋覆湯雖然不常見,但是它的用處還是很多的,我們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需要選擇性的使用以上介紹的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要弄清楚使用的方法,不能盲目的亂用哦。
導讀:旋覆代赭湯怎么做?旋覆代赭湯,中醫(yī)方劑名。具有降逆化痰,益氣和胃之功效。那么旋覆代赭湯怎么做?下面一起來詳細了解下旋覆代赭湯吧。
【方劑名】
旋覆代赭湯
【出處】
《傷寒論》
【組成】
旋覆花、半夏(洗)、甘草(炙)各9g、人參、代赭石各6g,生姜15g,大棗(擘)4枚。
【用法】
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現(xiàn)代用法:水煎服。
【方歌】
旋覆代赭湯人參,半夏姜棗甘草臨,降逆化痰益胃氣,胃虛痰阻力能盡。
【方解】
本方證由胃虛痰阻,氣逆不降所致。胃主受納,腐熟水谷,其氣以下行為順。胃氣虛則升降失常,胃氣因虛而上逆,則噫氣頻作,反胃嘔吐,或吐涎沫;胃虛運化失職,濕聚生痰,痰阻氣機,則心下痞;舌苔白滑,脈弦而虛,為中虛痰阻之征。胃虛宜補,痰濁宜化,氣逆宜降。雖實虛并見,但以氣逆痰阻為主,治宜降逆化痰,兼以益氣和中。方中旋覆花功專下氣消痰,降氣止噫,為治痰阻氣逆之要藥,重用為君藥。代赭石質(zhì)重而沉降,善鎮(zhèn)肝胃之沖逆,墜痰涎、止嘔吐,為臣藥。半夏、生姜祛痰散結(jié),降逆和胃;人參、炙甘草、大棗健脾益胃,以復中虛,共為佐藥。甘草又能調(diào)和諸藥,兼使藥之用。諸藥合用,集祛痰、降逆、補虛于一方,使痰除、氣降、脾健,諸證自愈。
【功效與作用】
降逆化痰,益氣和胃。
【主治】
胃虛痰阻證。噫氣頻作,心下痞,反胃嘔吐,吐涎沫,舌苔白滑,脈弦而虛。
【配伍特點】
諸藥配合,共成降逆化痰,益氣和胃之劑,使痰涎得消,逆氣得平,中虛得復,則心下之痞硬除而噯氣、嘔呃可止。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為治胃虛痰阻,氣逆不降的代表方,以心下痞,嘔吐,噫氣,苔白滑,脈弦虛為辨證要點。
2、現(xiàn)代應用本方常用于治療淺表性胃炎、胃神經(jīng)官能癥、慢性胃炎、胃擴張、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幽門不全梗阻、神經(jīng)性呃逆等屬胃虛痰阻者。
【加減化裁】
若胃氣不虛者,可去人參、大棗,加重代赭石用量,以增重鎮(zhèn)降逆之效;痰多者,可加茯苓、陳皮助化痰和胃之力。
【使用注意】
胃虛有熱之嘔吐、呃逆、噯氣者不宜使用本方。因方中代赭石、半夏有降逆作用,妊娠嘔吐者不宜用之。
【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傷寒發(fā)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旋覆代赭湯主之。
2、方論選錄許宏《金鏡內(nèi)臺方議》卷8:汗吐下后,大邪雖解,胃氣已弱而未和,虛氣上逆,故心下痞硬,而噫氣不除者。與旋覆花下氣除痰為君,以代赭石為臣,而鎮(zhèn)其虛氣;以生姜、半夏之辛,而散逆氣,除痞散硬為佐;人參、大棗、甘草之甘,而調(diào)緩其中,以補胃氣而除噫也。
以上就是旋覆代赭湯的一些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中醫(yī)方劑,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每年到了季節(jié)交替的時候,各種身體不適也就紛紛而至,補養(yǎng)身體的時候到了,多喝點中藥方劑是很有效的,一起來看一下滑石代赭湯的功效和作用吧。
【別名】百合滑石代赭湯(《備急千金要方》卷十)。
【處方】百合7枚(擘)滑石9克(碎,綿裹)代赭石(如彈子大)1枚(碎,綿裹)
【功能主治】養(yǎng)陰利水,和胃降逆。治百合病誤下后傷陰,小便減少,氣逆嘔吐者。
【用法用量】上藥先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去滓;別以泉水400毫升,煎滑石、代赭石,取200毫升,去滓,與前百合煎汁合和,再煎取300毫升,分溫服。
【摘錄】《金匱要略》卷上
【別名】百合滑石代赭湯、百合代赭湯、百合滑赭湯
【處方】百合7枚(擘),滑石3兩(碎,綿裹),代赭石1枚(如彈丸大,碎,綿裹)。
【功能主治】百合病下之后者。
【用法用量】百合滑石代赭湯(《千金》卷十)、百合代赭湯(《傷寒全生集》卷四)、百合滑赭湯(《醫(yī)學入門》卷四)。
【各家論述】1.《金匱玉函經(jīng)二注》趙以德:百合安心定膽,益志五臟,為能補陰也;用滑石、代赭佐以救之,滑石開結(jié)利竅,代赭除脈中風痹瘀血。
【摘錄】《金匱》卷上
在我們閱讀完上文后可以發(fā)現(xiàn)滑石代赭湯不僅僅可以增強抵抗力還是治病的良方,我們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了解滑石代赭湯的特性就能很好的利用,很容易就能達到養(yǎng)生保健的效果哦!
不同的人群應該如何養(yǎng)生呢,相信這是很多人感到困擾的問題,今天就向大家推薦一種傳統(tǒng)的養(yǎng)生方法方劑養(yǎng)生。下面來介紹一下代赭散。
【處方】代赭半兩(研),旋覆花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發(fā)汗吐下后,心腹痞滿,胸膈氣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圣惠》卷十二
【處方】代赭1兩(燒,醋淬3遍),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赤石脂1兩,蒲黃半分,鹿茸2兩(去毛,涂酥,炙微黃),當歸1兩(銼,微炒),干姜3分(炮裂,銼),芎藭半分,熟干地黃1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婦人漏下,久虛體弱。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以溫酒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三
服用代赭散來進行治療是個緩慢的過程,但是只要積極接受治療并樂觀應對,肯定會有療效的。
人的一生到了一定的年齡,新陳代謝減慢,免疫機能下降,無一不提醒著我們應該好好調(diào)理身體了,中藥方劑就可以循序漸進的改善體質(zhì),增強免疫力等,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復聰湯這款方劑。
【別名】復聰散(《仁術(shù)便覽》卷一)。
【處方】半夏(制)陳皮(去白)白茯苓(去皮)甘草(炙)萹蓄 木通 瞿麥 黃柏(去粗皮,炒褐色)各3克
【功能主治】治痰火上攻,耳聾耳鳴。
【用法用量】上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200毫升。空腹、臨臥各一服。
【摘錄】《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二
【別名】復聰散
【處方】半夏(制)1錢,陳皮(去白)1錢,白茯苓(去皮)1錢,甘草(炙)1錢,萹蓄1錢,木通1錢,瞿麥1錢,黃柏(去粗皮,炒褐色)1錢。
【功能主治】痰火上攻,耳聾耳鳴。
【用法用量】復聰散(《便覽》卷一)。
【摘錄】《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二引姚方伯方
看完了上文對復聰湯的介紹,是不是對復聰湯又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呢?希望大家可以在平時多接觸這方面的東西,做到有備無患。
復正湯是一種對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療效的中藥方劑,復正湯主要是由幾種中藥材按照一定比例制作而成的,可以說是不會對人體產(chǎn)生的任何傷害的,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處方】防風3克 荊芥3克 細辛2.5克 黃芩6克 烏藥6克 天麻6克 當歸9克(酒洗)白芍6克(酒炒)川芎4.5克 白術(shù)4.5克(去蘆)陳皮4.5克(去白)半夏6克 枳殼3克(去瓤,麩炒)白芷2.4克 桔梗2.4克 僵蠶9克 甘草2.4克 白茯苓6克(去皮)
【制法】上藥銼碎。
【功能主治】治風中經(jīng)絡,口眼歪斜。
【用法用量】加生姜煎服。
【摘錄】《壽世保元》卷二
【處方】熟地5錢,白術(shù)5錢,柴胡2錢,山茱萸2錢,茯苓2錢,丹皮2錢,甘草1錢,山藥3錢,神曲5分,貝母5分。
【功能主治】思慮憂愁,脾腎兩傷,面黃體瘦,感冒風邪。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辨證錄》卷九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復正湯,我們知道復正湯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有很好的養(yǎng)生和保健作用,對人體有很多好處,可以緩解很多癥狀,怎么樣,你了解了嗎?
季節(jié)的交替容易引發(fā)一些疾病,讓人心情很低落。那么你知道有哪些中藥方劑有益健康呢?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種方劑敦復湯。
【處方】野臺參12克 烏附子9克 生山藥15克 補骨脂(炒,搗)12克 核桃仁9克 萸肉(去凈核)12克 茯苓4.5克 生雞內(nèi)金(搗細)4.5克
【功能主治】溫補腎陽。主下焦元氣虛憊,相火衰微,致腎弱不能作強,脾弱不能健運,或腰膝酸疼,或黎明泄瀉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備注】方中以人參為君,與萸肉、茯苓并用,能大補腎中元氣,元氣既旺,相火自生;又用烏附子、補骨脂之大熱純陽,直達下焦,以助相火之熱力;核桃仁之溫潤多脂,峻補腎臟,以厚相火之基址。且附子與人參同用名參附湯,為回元陽之神丹,補骨脂與核桃仁并用名青蛾丸,為助相火之妙品。又恐藥性太熱,能傷下焦之真陰,故又重用生山藥以滋下焦之真陰,固下焦之氣化。至于雞內(nèi)金既能健運脾胃,疏通補藥之滯,又可收澀膀胱,逗留熱藥之性。諸藥合用,共奏溫補腎陽之功。
【摘錄】《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上冊
【處方】野臺參4錢,烏附子3錢,生山藥5錢,補骨脂4錢(炒,搗),核桃仁3錢,萸肉4錢(去凈核),茯苓1錢半,生雞內(nèi)金1錢半(搗細)。
【功能主治】溫腎補脾。主下焦元氣虛憊,相火微弱,致腎弱不能作強,脾弱不能健運,或腰膝酸疼,或黎明泄瀉,一切虛寒諸證。
【摘錄】《衷中參西》上冊
看完了本文對敦復湯的介紹之后,大家是不是在碰到類似的癥狀時學會去應用了呢,其實中藥相比西藥來說更加的治本,這也是很多時候人們往往都會選擇中醫(yī)的緣由。
季節(jié)的交替容易引發(fā)一些疾病,讓人心情很低落。那么你知道有哪些中藥方劑有益健康呢?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種方劑參赭培氣湯。
【處方】潞黨參6錢,天門冬4錢,生赭石(軋細)8錢,清半夏3錢,淡蓯蓉4錢,知母5錢,當歸身3錢,柿霜餅5錢(服藥后含化徐徐咽之)。
【功能主治】中氣不旺,胃氣不能息息下降,而乘虛上干,致痰涎并隨逆氣上并,以壅塞賁門,而生噎膈反胃者。
【用法用量】
【各家論述】治此證者(膈證),當以大補中氣為主,方中之人參是也。以降逆安沖為佐,以清痰理氣為使,方中之赭石、半夏、柿霜是也。又慮人參性熱,半夏性燥,故又加知母、天冬、當歸、柿霜,以清熱潤燥,生津生血也。用蓯蓉者,以其能補腎,即能斂沖,沖氣不上沖,則胃氣易于下降。且患此證者,多有便難之虞,蓯蓉與當歸、赭石并用,其潤便通結(jié)之功,又甚效也。
【臨床應用】噎膈一叟,年六十余得膈證,向愚求方。自言猶能細嚼焦脆之物,用湯水徐徐送下,然一口咽之不順,即嘔吐不能再食,且嘔吐之時,帶出痰涎若干。診其脈關(guān)后緩弱,關(guān)前又似滑實,知其上焦痰涎壅滯也。用此湯加邑武帝臺所產(chǎn)旋覆花二錢,連服四劑而愈。
【摘錄】《衷中參西》上冊
上文是對參赭培氣湯的一些相關(guān)介紹,我們知道中藥是中國傳統(tǒng)治病、調(diào)養(yǎng)的一種有效手段,而只要是藥物一般情況下都會有副作用,只是大小程度不同而已,參赭培氣湯也不例外,所以我們在食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用量。
對于目前許多疾病的病因,到今天為止都尚未完全清楚,因為導致疾病的直接與間接的因素有很多種,但醫(yī)學一般都認為它與體內(nèi)各個機能系統(tǒng)的損毀和破壞都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而中藥方劑恰恰就能夠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代杖湯這種方劑。
【處方】土鱉5個(焙)蘇木 乳香 沒藥各6克 木耳 川山甲 丹皮 枳殼 蒲黃 歸尾 木通 甘草各3克
【功能主治】主打傷。
【用法用量】酒、水煎服。
【摘錄】《外科大成》卷四
【處方】當歸3錢,生地3錢,制乳香2錢,制沒藥2錢,蘇木2錢,川芎1錢,枳殼1錢(面炒),穿山甲1錢(炙,研),甘草1錢。
【功能主治】杖傷。
【用法用量】上用酒、水各半煎服。取微汗。
【摘錄】《外科證冶全書》卷四
看了上文的介紹,我們知道像代杖湯這種方劑已經(jīng)成為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養(yǎng)生方法,尤其是比較傳統(tǒng)的朋友對于方劑更是情有獨鐘。隨著中國歷史的不斷演變和推進,對于方劑的分類也越來越細分,經(jīng)過不同工藝的處理,各方面也都有所改善,相信會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我們每個人體內(nèi)其實都有毒素,很多身體問題就是毒素引發(fā)的。面對排毒的風潮和疑問,中醫(yī)方劑挺身而出,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種對人身體非常有好處的方劑參赭鎮(zhèn)氣湯。
【處方】野臺參12克 生赭石(軋細)18克 生芡實15克 生山藥15克 萸肉(去凈核)18克 生龍骨(搗細)18克 生牡蠣(搗細)18克 生杭芍12克 蘇子(炒,搗)6克
【功能主治】主陰陽兩虛,喘逆迫促,有將脫之勢;亦治腎虛不攝,沖氣上干,致胃氣不降,胸腹?jié)M悶。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上冊
【處方】野臺參4錢,生赭石(軋細)6錢,生芡實5錢,生山藥5錢,萸肉(去凈核)6錢,生龍骨(搗細)6錢,生牡蠣(搗細)6錢,生杭芍4錢,蘇子2錢(炒,搗)。
【功能主治】陰陽兩虛,喘逆迫促,有將脫之勢;亦治腎虛不攝,沖氣上干,致胃氣不降作滿悶。
【摘錄】《衷中參西》上冊
參赭鎮(zhèn)氣湯屬于是一種傳統(tǒng)的中藥方劑,使用的主要是一些中藥材和制而成的。對于人們的身體上的一些疾病具備不錯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