榧子貫眾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不怕工資低,就怕命歸西。不怕掙錢少,就怕死得早。”社會在發(fā)展,養(yǎng)生也逐漸成為很多人的關(guān)注焦點,不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好比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您對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看待的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榧子貫眾湯的功效與作用,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榧子貫眾湯是一種中藥方劑,榧子貫眾湯的食用方法也有很多種,不同的食用方法對身體的效果也有可能存在差異,所以要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服用。
【處方】榧子1兩,檳榔1兩,紅藤1兩,貫眾5錢。
【功能主治】驅(qū)鉤蟲。主鉤蟲病。
【用法用量】水煎取汁,分2次服。每次服藥時隨吃生大蒜2至3瓣。連用3天。
【各家論述】方中榧子、檳榔、貫眾、大蒜都是驅(qū)蟲藥,其中榧子、貫眾二味多用于驅(qū)鉤蟲;方中紅藤一藥,味苦性平,能入血分,清熱解毒,散結(jié)消腫,常用以治腸癰,因鉤蟲寄生可使腸壁損傷和出血,故用為輔佐之品。
【摘錄】《方劑學(xué)》
以上就是本文對榧子貫眾湯的一些介紹,其實養(yǎng)生方劑還是很值得我們來研究的,因為,它在中醫(yī)養(yǎng)生領(lǐng)域占了一席之地,而且獨樹一幟,有自己的特色和風(fēng)格。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在經(jīng)過上千年的沉淀和積累的過程中,中藥在種類和數(shù)量上規(guī)模已經(jīng)相當驚人,所以選擇中藥治療一些疑難雜癥都是有著很好的效果,接下來就為大家推薦一種中藥貫眾。
【別名】萹苻、濼(《爾雅》),貫節(jié)、貫渠、百頭、虎卷、扁符(《本經(jīng)》),貫中、貫鐘、貫來、渠母、伯芹、藥渠、黃鐘(《吳普本草》),伯萍、樂藻(《別錄》),草鴟頭(陶弘景),伯藥、藥藻(《經(jīng)典釋文》),鳳尾草(《本草圖經(jīng)》),蕨薇菜根(《滇南本草》),黑狗脊、貫仲、管仲(《綱目》)。
【來源】主要為鱗毛蕨科植物 粗莖鱗毛蕨 ,蹄蓋蕨科植物 蛾眉蕨 ,球子蕨科植物 莢果蕨 ,紫萁科植物 紫萁 ,烏毛蕨科植物 烏毛蕨 、 蘇鐵蕨 、 狗脊蕨 等的 根莖 。春、秋采挖,削去葉柄、須根,除凈泥土,曬干。
【原形態(tài)】①粗莖鱗毛蕨,又名:綿馬鱗毛蕨、雞膀鱗毛蕨,野雞膀子、綿馬羊齒、東綿馬、日本綿馬、牛毛黃。
【性狀】①東北貫眾
【化學(xué)成份】粗莖鱗毛蕨根莖主要成分為綿馬素,系一種復(fù)雜的間苯三酚衍生物,性不穩(wěn)定,能緩緩分解而產(chǎn)生三叉蕨素及白三叉蕨素;又含三叉蕨酚、黃三叉蕨酸、綿馬次酸。另含有揮發(fā)袖、綿馬鞣質(zhì)、脂肪、樹脂等;尚含三萜化合物羊齒烯、茉烯-b、鐵線蕨酮、茉醇、茉醇-29雁齒烯等。
【藥理作用】貫眾品種較多,藥理試驗時大多未作鑒定。
【炮制】貫眾:用清水稍浸,取出,早晚各灑水一次,潤軟,切片,曬干。貫眾炭:取凈貫眾片炒至焦黑色為度,噴灑清水,放涼。
【性味】苦,涼。
【歸經(jīng)】入肝、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殺蛔、絳、蟯蟲,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治風(fēng)熱感冒。溫?zé)岚哒?,吐血,衄血,腸風(fēng)便血,血痢,血崩,帶下,瘡瘍,尿血,月經(jīng)過多,刀傷出血,蛔蟲、饒蟲、絳蟲病,人工流產(chǎn),產(chǎn)后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diào)涂。
【注意】陰虛內(nèi)熱及脾胃虛寒者不宜,孕婦慎用。
【附方】①治蛔蟲攻心,吐如醋水,痛不能止:貫眾一兩,鶴虱一兩(紙上微炒),狼牙一兩,麝香一錢(細研),蕪荑仁一兩,龍膽一兩(去蘆頭)。上藥搗細羅為散。每于食前以淡醋湯調(diào)下二錢。(《圣惠方》貫眾散)
【各家論述】①《綱目》:"貫眾,大治婦人血氣。王海藏治夏月痘出不快,快斑散用之,云貫眾有毒,而能解腹中邪熱之毒。病因內(nèi)感而發(fā)之于外者多效,非古法之分經(jīng)也。"
【臨床應(yīng)用】貫眾品種較多,各地臨床報道,大多未經(jīng)鑒定。
【備注】貫眾的品種,歷來就很復(fù)雜,除上述品種外,尚有多種蕨類植物的根莖在不同地區(qū)作貫眾使用。如遼東鱗毛蕨的根莖使用于河南、山東、湖南;單芽狗脊蕨的根莖使用于甘肅、湖南、云南、貴州;多鱗耳蕨的根莖使用于西藏地區(qū);歐洲鱗毛蕨的根莖使用于新疆。另外,鱗毛蕨科植物山地貫眾習(xí)稱貫眾,與《植物名實圖考》所載的貫眾相符,但這種植物的根莖,目前很少作貫眾入藥,僅在四川、云南、貴州、江西等省的部分縣及江蘇南京等地民間使用。參見"昏雞頭"條。
【摘錄】《*辭典》
【出處】1.《吳普本草》:貫眾,葉青黃,兩兩相對,莖黑毛聚生,冬夏不死,四月華白,七月實黑,三月、八月采根,五月采葉。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了關(guān)于貫眾的一些基本資料,希望大家可以多學(xué)一點中草藥的知識,這樣對自己也是有好處的。
粗榧子大家知道是什么嗎,它是中藥的一種,古代醫(yī)書里對于它的記載也很多,粗榧子有很多的藥用價值,能夠用來治療我們身體出現(xiàn)的一些不適癥狀,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了解粗榧子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榧子、山榧子、血榧
【來源】粗榧科粗榧屬植物 三尖杉 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 f. 和 中國粗榧 C. sinensis (Rehd. Et Wils.)Li的 種子 。秋季采摘,曬干。
【性味】甘、澀,平。
【功能主治】驅(qū)蟲,消積。用于蛔蟲病,鉤蟲病,食積。
【用法用量】1.5~5錢,水煎,早晚飯前各服一次,或炒熟食。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從上文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知道它粗榧子的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都是很高的,能夠治療一些疾病,還可以作為食療的原料,的確是健康養(yǎng)生的好選擇。
導(dǎo)讀:中藥榧子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榧子的功效與作用、榧子圖片、榧子的藥用價值、榧子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榧子的功效與作用相關(guān)知識,不妨來關(guān)注一下。
榧子簡介榧子圖片榧子的功效與作用榧子的藥用價值榧子的藥用附方榧子的配伍應(yīng)用榧子的副作用榧子醫(yī)書記載榧子簡介
榧子,中藥名,為紅豆杉科植物榧的干燥成熟種子。秋季種子成熟時采收,除去肉質(zhì)假種皮,洗凈,曬干。本品呈卵圓形或長卵圓形,長2~3.5cm,直徑1.3~2cm。表面灰黃色或淡黃棕色,有縱皺紋,一端鈍圓,可見橢圓形的種臍,另端稍尖。種皮質(zhì)硬,厚約1mm。種仁表面皺縮,外胚乳灰褐色,膜質(zhì);內(nèi)胚乳黃白色,肥大,富油性。氣微,味微甜而澀。
榧子圖片
榧子的功效與作用
1、治療鉤蟲病
每日吃炒榧子35兩,直至確證大便中蟲卵消失為止。曾治5例(其中3例兼有鞭蟲),皆經(jīng)1月左右痊愈。治程中未見副作用。本品如配合使君子肉、蒜瓣煎服,則療效更佳。
2、治療絲蟲病
取榧子肉5兩,頭發(fā)灰(血余灰)1兩,研末混合調(diào)蜜搓成150丸。日服3次,每次2丸,以4天為一療程。臨床觀察20例,第一療程后微絲蚴轉(zhuǎn)陰4例,第二療程后轉(zhuǎn)陰9例,其余大部分患者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轉(zhuǎn)。治程中除1例服藥后有輕度頭暈外,其他皆無不良反應(yīng)。初步認為本品對殺滅微絲蚴有一定作用。
3、驅(qū)除腸道寄生蟲
榧中所含的大量榧子油,能有效地驅(qū)除腸道中絳蟲、鉤蟲、燒蟲、蛔蟲、姜片蟲等各種寄生蟲。并且具有殺蟲而不傷人體正氣的特點,是有效的天然驅(qū)蟲食品。
4、增強食欲,消積化谷
香榧中所含脂肪油氣味微香略甜,能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改善胃腸道功能狀態(tài)起到增進食欲,健脾益氣,消積化谷的作用。
5、強身健體,提高機體免疫力
香榧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可補充人體的必需營養(yǎng)物質(zhì)。同時,香榧中大量的脂肪油具有潤肺止咳祛疾,潤腸通便的作用,有利于排除體內(nèi)的致病毒素,達到強身健體,提高機體免疫力的效果。
6、消積墮胎
香榧含有一種生物堿,能消癥化積,對子宮有收縮作用,民間常用以墮胎。
榧子的藥用價值
【藥名】榧子
【入藥部位】植物的干燥成熟種子。
【炮制方法】去殼取仁。用時搗碎。
【性味】甘,平。
【歸經(jīng)】歸肺、胃、大腸經(jīng)。
【功效】殺蟲消積,潤肺止咳,潤燥通便。
【主治】用于鉤蟲病、蛔蟲病、絳蟲病,蟲積腹痛,小兒疳積,肺燥咳嗽,大便秘結(jié)。
【相關(guān)配伍】
1、治十二指腸蟲、蛔蟲、蟯蟲等:榧子(切碎)一兩,使君子仁(切細)一兩,大蒜瓣(切細)一兩。水煎去滓,一日三回,食前空腹時服。(《現(xiàn)代實用中藥》)
2、單用炒熟嚼服,治痔瘡便秘;亦可與大麻仁、郁李仁、瓜蔞仁等同用,治腸燥便秘。(《本草衍義》)
【用法用量】煎服,9~15g。
【禁忌】大便溏薄、肺熱咳嗽者不宜用。
榧子的藥用附方
1、治寸白蟲:榧子日食七顆,滿七日。(《食療本草》)
2、治白蟲:榧子一百枚。去皮,火燃啖之,能食盡佳,不能者,但啖五十枚亦得,經(jīng)宿蟲消自下。(《救急方》)
3、治十二指腸蟲、蛔蟲、蟯蟲等:榧子(切碎)一兩,使君子仁(切細)一兩,大蒜瓣(切細)一兩。水煎去滓,一日三回,食前空腹時服。(《現(xiàn)代實用中藥》)
4、治卒吐血出:先食蒸餅兩三個,以榧子為末,白湯服三錢,日三服。(《圣濟總錄》)
榧子的配伍應(yīng)用
1、配檳榔
檳榔體重而實,味厚而沉,為殺絳蟲之要藥。榧子味甘,性平,作用緩和,無毒,既能殺蟲,又不傷胃,是比較安全而有效的殺蟲藥,又兼緩瀉作用,二藥配用可促進蟲體排出。多用于鉤蟲、蛔蟲、絳蟲、蟯蟲等多種蟲癥。
2、配蕪荑
二藥均有驅(qū)蟲作用,蕪荑辛苦而溫,除殺蟲外尚有消積功效,其效力較強。榧子性平味澀,質(zhì)潤,既能殺蟲,又能潤腸通便。二藥配用可治療鉤蟲病腹痛脹滿。
3、配使君子
二藥均味甘毒小,既不傷脾胃,又能驅(qū)殺腸道寄生蟲,且多含油脂,性潤而滑腸,驅(qū)蟲不需另加瀉藥。二藥配伍應(yīng)用,可加強驅(qū)蟲作用,可治療絳蟲、鉤蟲、蛔蟲、蟯蟲等多種蟲癥。
榧子的副作用
1、蘇軾《物類相感志》:榧子殼反綠豆。
2、《本草衍義》:(食之)過多則滑腸。
3、《隨息居飲食譜》:多食助火,熱嗽非宜。
榧子醫(yī)書記載
1、《日用本草》:殺腹間大小蟲,小兒黃瘦,腹中有蟲積者食之即愈。又帶殼細嚼食下,消痰。
2、《生生編》:治咳嗽,白濁,助陽道。
3、《本草備要》:潤肺。
以上就是一些榧子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世界上存在許許多多的藥材,難免有一些藥材是我們不認識的,但只要我們有活到老學(xué)到老的精神,相信我們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醫(yī)學(xué)藥材。那么對于綿馬貫眾這種藥材你了解嗎?
【英文名】RHIZOMA DRYOpTERIS CRASSIRHIZOMATIS
【別名】貫眾、貫仲
【來源】本品為鱗毛蕨科植物 粗莖鱗毛蕨 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 的干燥 根莖 及 葉柄殘基 。秋季采挖,削去葉柄,須根,除去泥沙,曬干。
【性狀】本品呈長倒卵形,略彎曲上端鈍圓或截形,下端較尖,有的縱剖為兩半,長7~20cm,直徑4~8cm。表面黃棕色至黑褐色,密被排列整齊的葉柄殘基及鱗片,并有彎曲的須根。葉柄殘基呈扁圓形,長3~5cm,直徑0.5~1.0cm;表面有縱棱線,質(zhì)硬而脆,斷面略平坦,棕色,有黃白色維管束5~13個,環(huán)列;每個葉柄殘基的外側(cè)常有3條須根,鱗片條狀披針形,全緣,常脫落。質(zhì)堅硬,斷面略平坦,深綠色至棕色,有黃白色維管束5~13個,環(huán)列,其外散有較多的葉跡維管束。氣特異,味初淡而微澀,后漸苦、辛。
【鑒別】(1)本品葉柄基部橫切面:表皮為1 列外壁增厚的小形細胞,常脫落。下皮為10列多角形厚壁細胞,棕色至褐色,基本組織細胞排列疏松,細胞間隙中有單細胞的間隙腺毛,頭部呈球形或梨形,內(nèi)含棕色分泌物;周韌維管束5~13個,環(huán)列,每個維管束周圍有1 列扁小的內(nèi)皮層細胞,凱氏點明顯,有油滴散在,其外有1~2列中柱鞘薄壁細胞,薄壁細胞中含棕色物與淀粉粒。
【炮制】 綿馬貫眾 :除去雜質(zhì)。同時打碎。
【性味】苦,微寒;有小毒。
【歸經(jīng)】歸肝、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驅(qū)蟲。用于蟲積腹痛,瘡瘍。綿馬貫眾炭止血,用于崩漏。
【用法用量】4.5~9.0g。
【貯藏】置通風(fēng)干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以上為各位介紹的就是綿馬貫眾的功效和作用,如果要食用綿馬貫眾的話,最好咨詢一下中醫(y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對于貫眾丸,有的人或許還不太熟悉,其實貫眾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對很多的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關(guān)于貫眾丸的功效與作用將會在下文中給您介紹。
【處方】貫眾(銼)1兩,黃連(去須)半兩,板蘭根半兩,木香半兩,胡黃連1分,訶黎勒皮3分,肉豆蔻(去殼)3分。
【制法】上為末,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伏熱下痢膿血。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煎甘草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六
【處方】雷丸5分,橘皮5分,石蠶(一方無石蠶)5分,桃仁(一作桃皮)5分,狼牙6分,貫眾2枚,僵蠶3-7枚,吳茱萸根皮10分,蕪荑4分,青葙4分,干漆4分,亂發(fā)如雞子大(燒)。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勞,熱傷心,有蟲長一尺,貫心為病。
【用法用量】每服7丸,空腹米飲或酒送下。未愈,更加至14丸。
【摘錄】方出《千金》卷十八,名見《圣惠》卷二十六
【處方】貫眾(炒)5分,雚蘆(炒)12分,狼牙子4分,蕪荑(炒)4分,石蠶3分,雷丸3分,蜀漆3分,僵蠶3分,厚樸(炙)3分。
【制法】上為末,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九蟲。
【用法用量】每服7丸,夜臥、晨起苦酒漿送下,1日3次。知為度。
【各家論述】貫眾主白蟲,僵蠶主弱蟲,雚蘆主長蟲,狼牙子主胃蟲,蕪荑主肉蟲,石蠶主蛔蟲,雷丸主赤蟲,蜀漆主肉蟲,厚樸主肺蟲。
【摘錄】《幼幼新書》卷三十一引《嬰孺方》
【處方】貫眾5分,白雚蘆3分,干漆3分(炒),厚樸3分,狼牙子4分,僵蠶4分,雷丸6分,雄黃3分,蕪荑子5分。
【制法】上焙干,炒令黃色,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去三尸九蟲。主
【用法用量】每服5丸,新汲水送下。3服后可漸加至10丸。服之20日,百病皆愈,三尸九蟲自滅,更無傳注之患。
【各家論述】貫眾殺伏尸蟲,白雚蘆殺大腸蟲,干漆殺白蟲,厚樸殺肺蟲,狼牙子殺胃蟲,僵蠶殺膈蟲,雷丸殺赤蟲,雄黃殺尸蟲。
【摘錄】《醫(yī)學(xué)正傳》卷四
【處方】貫眾(熬)5分,石蠶(熬)5分,狼牙4分,雚蘆2分,蜀漆6分(炙),僵蠶3分(熬),雷丸6分,蕪荑4分,厚樸3分,檳榔6分。
【制法】上為末,蜜為丸。
【功能主治】九蟲動作,變生諸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暖漿水送下,1日3次。不知,稍稍加之。白蟲用榧子湯服。
【摘錄】《外臺》卷二十六引《集驗方》
以上就是貫眾丸的一個介紹, 希望通過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對于這一個養(yǎng)生方劑的選擇問題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們運用一些比較科學(xué)的方法去,幫助自己達到養(yǎng)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
人類身體結(jié)構(gòu)的特殊性使得身體更加的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襲,需要時刻的關(guān)注身體的變化,當出現(xiàn)不適的時候需要及時的做診斷和治療。貫眾散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方劑。下面我們來看一下貫眾散的功效與作用主要有哪些。
【處方】貫眾1兩,鶴虱1兩(紙上微炒),狼牙1兩,麝香1錢(研細),蕪荑仁1兩,龍膽1兩(去蘆頭)。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蛔蟲攻心,吐如醋水,痛不能止。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以淡醋湯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五十七
【處方】貫眾、吳茱萸、官桂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癬。
【用法用量】先以手抓破,以藥搽之;用米醋調(diào)敷亦得。
【摘錄】方出《百一》卷十六,名見《普濟方》卷二八一
【處方】貫眾1兩(火煅存性),五倍子半兩(火煅存性),白礬2銖(枯)。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腸風(fēng)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3錢,米飲下。
【摘錄】《雞峰》卷十七
【處方】貫眾3兩,雞冠花5兩,甘草(炙)1兩,烏梅(去核,炒)2兩,黃連(炒)2兩,麝香當門子2個(細研)。
【制法】上為末。每服2錢匕,米飲調(diào)下。更分一半研末,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腸風(fēng)、痔瘺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飲送下,相間食前服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三
【處方】貫眾(去須)1兩,檳榔(炮,銼)3兩,當歸(切,焙)1兩半,鶴虱(去土,微炒)1兩,白蕪荑(微炒)1兩半,陳橘皮(湯去白,炒)1兩半,雷丸(炮)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蛔蟲。
【用法用量】每服1錢半,煎大棗湯空心調(diào)服。以利為度。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九
【別名】管仲散
【處方】貫眾1兩,黃連(去須)年老者半兩,年少者3分。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暴吐血、嗽血。血痢不止,或如雞鴨肝片,或如小豆汁者。
【用法用量】管仲散(《普濟方》卷一八八)。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八
【處方】貫眾(逐葉摘下令凈)、黃柏(去粗皮,蜜炙)各等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大人、小兒傷寒后,余毒有熱,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2錢匕,煎黑豆汁,放溫調(diào)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六
【處方】貫眾根。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止鼻血。主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水調(diào)下。
【摘錄】方出《證類本草》卷十引《本草圖經(jīng)》,名見《赤水玄珠》卷九
【處方】貫眾1個(大者,搗碎),萆薢2兩,白芷2兩(好者)。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痔漏。
【用法用量】每服2錢,空心、食前用胡桃酒調(diào)下;陳米飲亦得。
【摘錄】《普濟方》卷二九七
【處方】貫眾1兩,狗脊1兩,狼牙草1兩,萆薢(銼)1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兒蛔蟲攢心,合眼撲手,心悶。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九十二
【處方】貫眾(大者)3枚(切,熬),干漆3兩(熬),吳茱萸50粒,蕪荑(熬)4分,胡粉(熬)4分,槐皮(燒)4分,杏仁40枚(去皮尖,熬,研)。
【制法】上為末,和胡粉研。
【功能主治】腎熱,四肢腫急,蟯蟲生于腎中為病。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醫(yī)學(xué)正傳》引作“千金散”。
【摘錄】《外臺》卷十六引《刪繁方》
在了解了貫眾散這味方劑之后,我們不妨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試一試。相信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榧子煎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已經(jīng)被許多的人所接受,那么如何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來服用榧子煎就成為了一門學(xué)問,今天就來教大家如何食用榧子煎。
【處方】細榧子49枚(去殼)
【制法】上一味,以砂糖水100毫升,砂鍋內(nèi)煮干。
【功能主治】主治蟲積腹痛。
【用法用量】熟食之。每月上旬平旦空腹服7枚。
【摘錄】《景岳全書》卷五十四
【處方】榧子49枚(去殼)。
【功能主治】化寸白蟲為水。主寸白蟲。
【用法用量】上藥以砂糖水半盞,砂鍋煮干。熟食之,每月上旬平旦空心服7枚,7日服盡。
【摘錄】方出《奇效良方》卷六十七,名見《醫(yī)統(tǒng)》卷七十八
怎么樣?看完了上文對于榧子煎的簡單介紹后是不是感嘆中醫(yī)的神奇?我們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文化源遠流長,所以我們一定要傳承下去。
中藥一直是很多人治病時候最佳之選,中藥對治療疾病有著很好幫助,在選擇的時候也可以放心,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種中藥材毛貫眾。
【別名】小龍骨、小貫眾、蕨難腦、蕨務(wù)子。
【來源】為鱗毛蕨科植物 多鱗毛蕨 的干燥 根莖 。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多鱗毛蕨,又名:闊鱗鱗毛蕨。
【生境分布】野生于山坡、林下、溝邊、陰濕石隙處。分布華南、長江流域,北至河南南部。
【性味】苦,平,無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咳平喘。
【附方】①治鉤蟲?。憾圜[毛蕨一至二兩。水煎服。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湖南藥物志》。
通過上文我們已經(jīng)了解到了中藥毛貫眾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大家可以對癥下藥,在生活中正確的食用毛貫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