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bǔ)肺寧嗽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鄙钪?,人們越來越關(guān)注養(yǎng)生方面的話題,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需要掌握相關(guān)養(yǎng)生知識。養(yǎng)生達(dá)人是如何進(jìn)行中醫(yī)養(yǎng)生的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補(bǔ)肺寧嗽湯的功效與作用,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中藥方劑是一種治療疾病的非常好的方法,那么你知道補(bǔ)肺寧嗽湯嗎?它是由哪幾種藥材組成的呢?它應(yīng)該如何食用呢?今天就來為大家一一解答。
【處方】人參1錢半,白術(shù)1錢半(炒),炙草6分,半夏1錢半(制),陳皮1錢半,葛根1錢半,茯苓1錢半,大棗3枚,生姜3片。
【功能主治】內(nèi)傷邪陷,寒熱咳嗽,脈弦浮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內(nèi)傷脾肺,外邪陷伏而衛(wèi)氣不振,痰涎壅盛,故寒熱咳嗽不已焉。人參補(bǔ)肺扶元?dú)猓仔g(shù)健脾燥濕氣,炙甘草緩中氣以益胃,半夏燥脾濕以化痰,陳皮利氣和中,茯苓滲濕和脾,生姜散外邪,大棗益脾元,葛根升陽解肌,能使內(nèi)傷陷伏之邪從外而出也。水煎溫服,俾衛(wèi)雄邪解,則寒熱自退,而痰化氣平,咳嗽無不寧矣,此調(diào)補(bǔ)升陽之劑,為邪陷寒熱咳嗽之專方。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十九
上文就是對補(bǔ)肺寧嗽湯的相關(guān)知識的簡單介紹,生活中也許我們不常吃到這些,但是多掌握一些藥材的藥理作用,總會對生活有所幫助的。
ys630.coM延伸閱讀
寧肺湯是什么大家知道嗎,其實(shí)它是一味中藥方劑,而且寧肺湯的功效與作用是非常的大的,能夠治療很多種類型的疾病。那么我們一起來了解些寧肺湯的相關(guān)知識吧。
【處方】人參(去蘆頭)白術(shù) 當(dāng)歸(去蘆頭,洗,焙)熟干地黃 芎藭 白芍藥 甘草(炙)麥門冬(去心)五味子 桑白皮 白茯苓(去皮)各15克 阿膠30克(蚌粉炒)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益氣養(yǎng)榮,定喘止嗽。治榮衛(wèi)俱虛,發(fā)熱自汗,咳嗽氣喘,心悸。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同煎至16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七
【處方】麥冬15克 桔梗9克 甘草3克 天花粉3克 陳皮0.9克 元參15克 百部2.4克
【功能主治】養(yǎng)陰潤燥,化痰止咳。治燥病初起,咽干口燥,咳嗽不已,痰不能吐,面目紅色,不畏風(fēng)吹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石室秘錄》卷三
【處方】黃芩 桑皮 貝母 花粉 杏仁 知母 天冬 沙參 枇杷葉
【功能主治】清肺養(yǎng)陰,止咳定喘。治麻疹后,熱毒蘊(yùn)肺傷陰,咳嗽連聲不止,呼吸喘促,甚致咳血,或嗆出飲食,素體壯實(shí)。亦用于腫脹,先喘后脹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五
相信大家看了寧肺湯的介紹之后,肯定覺得寧肺湯很神奇,寧肺湯對很多疾病都是很有好處的,而且由于它是由天然的中藥材制成,對人體沒有任何不利的影響,有需要的人不妨一試哦。
大家都清楚,現(xiàn)代都市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每天疲憊不堪,對身體健康的關(guān)注自然就降低了,導(dǎo)致很多疾病的趁虛而入,而中藥中的方劑就可以逐步的改善身體,達(dá)到調(diào)理治愈地 效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加減二母寧嗽湯。
【處方】川貝母2錢,天門冬3錢,廣砂2錢,知母3錢,蔞仁3錢,云茯苓4錢,麥門冬3錢,粟殼3錢,甘草2錢。
【功能主治】咳嗽,脈象洪數(shù)者。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各家論述】此方以川貝為君,川貝為清涼之品,為止嗽之圣藥;佐以知母、天冬、麥冬、蔞仁、粟殼,俱能清熱化痰;茯苓、甘草其性和平,能扶脾助胃;唯廣砂微溫,能清痰化滯,開胃益脾,脾能健運(yùn),則痰無積滯,而嗽止矣。
【摘錄】《醫(yī)學(xué)探驪集》卷四
通過上文介紹可知加減二母寧嗽湯是由中藥材經(jīng)過一系列工藝制成的, 適合很多疾病的治療,而且由于 加減二母寧嗽湯為純中藥制劑,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無不良影響,也無其它方面副作用,有需要的朋友不妨試一試。
對于治療疾病,很多人會選擇中醫(yī)來調(diào)理,事實(shí)也證明中醫(yī)調(diào)理時間雖然長了些,但效果是很不錯的,今天就為大家推薦一種療效非常好的中藥方劑補(bǔ)肺湯,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黃耆30克 甘草 鐘乳 人參各12克 桂心 干地黃 茯苓 白石英 厚樸 桑白皮 干姜 紫菀 橘皮 當(dāng)歸 五味芋 遠(yuǎn)志 麥門冬各15克 大棗20枚
【制法】上十八味,哎咀。
【功能主治】主肺氣不足,逆滿上氣,咽中悶塞,短氣,寒從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言語失聲,甚則吐血者。
【用法用量】以水1.5升,煮取500毫升,分五次服,日三夜一服。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處方】款冬花 桂心各30克 桑白皮(炙)120克 人參 紫菀茸 白石英各30克 五味子 鐘乳粉各45克 麥門冬(去心)60克
【制法】上藥銼散。
【功能主治】主肺臟虛寒,咳嗽上氣,咽中悶塞,寒從背起,口中如含冰雪,語無音聲,舌本干燥,吐沫唾血,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大棗3枚,粳米1撮,同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時服。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八
【處方】桑白皮 熟地黃各60克 人參 紫菀 黃耆 五味子各30克
【制法】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補(bǔ)肺益腎,清火化痰,主勞嗽。肺腎兩虛,日哺發(fā)熱,自汗盜汗,痰多喘逆;虛勞短氣自汗,時寒時熱,易于感冒,舌色淡,脈軟無力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水煎,入蜜少許,飯后服。
【摘錄】《云岐子保命集》卷下
【處方】五味子3兩,麥門冬4兩(去心),白石英2兩9銖,粳米3合,紫菀2兩,干姜2兩,款冬花2兩,大棗40枚(擘),桂心6兩。
【功能主治】肺氣不足,病苦氣逆,胸腹?jié)M,咳逆上氣搶喉,喉中閉塞,咳逆短氣,氣從背起,有時而痛,惕然自驚,或笑或歌或怒無常,或干嘔心煩,耳聞風(fēng)雨聲,面色白,口中如含霜雪,言語無聲,劇者吐血。
【用法用量】以水1斗2升,煮桑白皮至8升,去滓,納藥煮取3升,分3次服。
【摘錄】《千金翼》卷十五
【處方】黃耆1錢,鼠粘子1錢,阿膠8分,馬兜鈴5分,甘草5分,杏仁(去皮尖)7枚,桔梗7分,糯米1撮。
【功能主治】氣虛痘毒乘肺,咳嗽不已。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摘錄】《張氏醫(yī)通》卷十五
【處方】人參1錢2分,麥冬(去心)1錢2分,五味子15粒,款冬花1錢,紫菀1錢,桑白皮(炒)1錢,當(dāng)歸(酒洗)1錢半,芍藥(煨)8分,知母8分,貝母8分,茯苓8分,橘紅8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勞嗽有血。
【用法用量】上作1服。水煎,空腹服。
【摘錄】《濟(jì)陽綱目》卷六十一
【處方】阿膠(炒)半兩,真蘇子半兩,北梗半兩,半夏(制)半兩,甘草(炙)半兩,款冬花1分,紫菀1分,細(xì)辛1分,杏仁(去皮,焙)1分,陳皮1分,桑白皮(炒)1分,青皮1分,縮砂仁1分,五味子1分,石菖蒲1分,草果1分。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肺虛氣乏久嗽。
【用法用量】每服3錢,加生姜4片,紫蘇3葉,水煎服。
【摘錄】《直指》卷八
【別名】清金湯
【處方】罌粟殼2兩(制),人參半兩,粉草半兩,陳皮1兩,茯苓1兩,杏仁(制)1兩,白術(shù)1兩,明阿膠(炒)1兩,北五味子1兩,桑白皮1兩,薏苡仁1兩,紫蘇莖1兩。
【制法】上(口父)咀為末。
【功能主治】男子、婦人遠(yuǎn)年近日肺氣咳嗽,上氣喘急,喉中涎聲,胸滿氣逆,坐臥不安,飲食不下,及肺感寒邪,咳嗽聲重,語音不出,鼻塞頭昏。
【用法用量】原書云:仆每用無效,遂加百合、貝母(去心)、半夏曲、款冬花各一兩,服之良驗。
【摘錄】《婦人良方》卷六
【處方】款冬花2兩,桂心2兩,桑白皮1斤,生姜3兩,五味子3兩,鐘乳3兩,麥門冬4兩,粳米5合,大棗10枚。
【功能主治】肺氣不足,心腹支滿,咳嗽喘逆上氣,唾膿血,胸背痛,手足煩熱,惕然自驚皮毛起,或哭或歌或怒,干嘔心煩,耳中聞風(fēng)雨聲,面色白。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jì)方》引作“款花散”。
【摘錄】《千金》卷十七
【處方】白石英(研)1兩,鐘乳(研)1兩,天門冬(去心,焙)2兩,款冬花(炒)2兩,桂(去粗皮)2兩,桑根白皮(銼,炒)2兩,五味子(炒)2兩,紫菀(去苗土)2兩,人參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肺氣不足,煩滿喘嗽,沖逆上氣,唾中有血,心目驚恐,皮膚粟起,嘔逆歌笑,心煩不定,耳中虛鳴,面色常白。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加大棗2枚(劈),糯米100粒,生姜1分(切),同煎取7分,去滓,食后頓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八
【處方】五味子3兩,干姜2兩,款冬花2兩,桂心1尺,麥門冬1升(去心),大棗100枚(擘),粳米2合,桑根白皮1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肺胃虛寒咳嗽。
【用法用量】以水1斗2升,先煮棗并桑白皮、粳米5沸,后納諸藥煮取3升,分3次服。
【注意】忌生蔥。
【摘錄】《外臺》卷十引《深師方》
【處方】黃耆5兩,桂心3兩,干地黃3兩,茯苓3兩,厚樸3兩,干姜3兩,紫菀3兩,橘皮3兩,當(dāng)歸3兩,五味子3兩,遠(yuǎn)志(去心)3兩,麥門冬(去心)3兩,甘草(炙),鐘乳3兩,白石英2兩,桑白皮根3兩,人參3兩,大棗20枚(擘)。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咳逆上氣,吐膿或吐血,胸滿痛不能食。
【用法用量】以水1斗4升,煮取4升,分4次溫服,日3夜1。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蔥、醋物。
【摘錄】《外臺》卷九引《深師方》
【處方】款冬花3兩,桂心2兩,鐘乳2兩,干姜2兩,白石英2兩,麥門冬(去心)4兩,五味子3兩,粳米5合,桑白皮根1斤,大棗100枚(擘)。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肺氣不足,咳逆唾膿血,咽喉悶塞,胸滿上氣,不能飲食,臥則短氣。
【用法用量】以水1斗2升,先煮桑白皮、大棗令熟,去滓,納藥煮取1升2合,分3次服。
【注意】忌生蔥。
【摘錄】《外臺》卷九引《深師方》
【處方】五味子3兩,白石英(研,綿裹)3兩,鐘乳(研,綿裹)3兩,桂心3兩,橘皮3兩,桑根白皮3兩,粳米2合,茯苓2兩,竹葉2兩,款冬花2兩,紫菀2兩,大棗50枚,杏仁50枚,(去皮尖雙仁),蘇子1升,生姜5兩,麥門冬4兩(去心)。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肺氣不足,咳逆短氣,寒從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語無音聲而渴,舌本干燥。
【用法用量】以水1斗3升,先煮桑白皮、棗、粳米令熟,去滓,納諸藥,煮取4升,分3次服,日再夜1。
【注意】忌大醋、生蔥。
【摘錄】《外臺》卷十引《集驗方》
【處方】黃耆(銼細(xì))2兩,桂(去粗皮)2兩,生干地黃(焙)2兩,赤茯苓(去黑皮)2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2兩,紫菀(去苗土)2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2兩,當(dāng)歸(切,焙)2兩,五味子2兩,遠(yuǎn)志(去心)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甘草(炙,銼)1兩,鐘乳(研成粉)1兩,白石英(研成粉)1兩,人參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
【制法】上為粗末,再入研藥同和勻。
【功能主治】吐血后,胸中痞痛,口燥不喜食。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加大棗2枚(擘破),同煎至1盞,去滓溫服,日2夜1。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九
【處方】阿膠、白及、苡仁、生地、甘草、桔梗、橘紅、川貝母。
【制法】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咳血傷肺。
【用法用量】噙化。
【摘錄】《醫(yī)鈔類編》卷七
對于補(bǔ)肺湯等很多中藥方劑來說,如果改變各個中藥材的數(shù)量,配比或是制作方法等,都將會得出不同的效果,所以我們要嚴(yán)格按照醫(yī)師的叮囑服用,不要擅自更改。
面對著醫(yī)學(xué)的多元素發(fā)展,對于疾病的治療也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實(shí)施手段,其實(shí),中藥方劑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法,因為其副作用小,藥材種類也很多,受到了大部分人的推薦。下面來看一下解肌寧嗽丸。
【處方】紫蘇葉48g 前胡80g 葛根80g 苦杏仁80g 桔梗80g 半夏(制)80g 陳皮80g 浙貝母80g 天花粉80g 枳殼80g 茯苓64g 木香24g 玄參80g 甘草64g
【性狀】為黑綠色的大蜜丸;味微苦、辛。
【炮制】以上十四味,粉碎成細(xì)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100~12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解表宣肺,止咳化痰。用于小兒感冒發(fā)熱,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口服,小兒周歲一次半丸,二歲至三歲一次1丸,一日2次。
【規(guī)格】每丸重3g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
【處方】麻黃5兩,前胡20兩,菊花20兩,黃芩20兩,枳殼(炒)20兩,桑葉10兩,桔梗10兩,橘皮10兩,紫蘇葉10兩,貝母10兩,生石膏16兩,杏仁(去皮炒)8兩,甘草5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每丸重1錢。
【功能主治】清熱解表,止嗽化痰。主小兒感冒風(fēng)寒,憎寒發(fā)熱,咳嗽氣促。
【用法用量】每服1丸,3歲以下兒酌減,日服2次,溫開水送下。
【摘錄】《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處方】紫蘇葉48g,前胡80g,葛根80g,苦杏仁80g,桔梗80g,半夏(制)80g,陳皮80g,浙貝母80g,天花粉80g,枳殼80g,茯苓64g,木香24g,玄參80g,甘草64g。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大丸,每丸重3g。
【功能主治】解表宣肺,止咳化痰。主小兒感冒發(fā)熱,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小兒周歲1次半丸,2-3歲1次1丸,1日2次。
【摘錄】《中國藥典》一部
解肌寧嗽丸由于是純天然中藥材為原料,所以全面保留了藥材的精華,把一些對人體無益的成分全部清除,所以進(jìn)入人體內(nèi)時吸收快、見效快、無毒副作用。大家可以放心服用。
對于補(bǔ)肺溢湯,有的人或許還不太熟悉,其實(shí)補(bǔ)肺溢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對很多的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關(guān)于補(bǔ)肺溢湯的功效與作用將會在下文中給您介紹。
【別名】補(bǔ)肺湯、紫蘇子湯
【處方】蘇子1升,桑白皮5兩,半夏6兩(洗),紫菀1兩,人參1兩,甘草(炙)1兩,麻黃(去節(jié))1兩,五味子1兩,干姜1兩,杏仁1兩,細(xì)辛1兩半,桂心3兩,款冬花1兩,射干1兩。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肺氣不足,咳嗽上氣,牽繩而坐,吐沫唾血,不能食飲。
【用法用量】補(bǔ)肺湯(《千金》卷十七)、紫蘇子湯(《普濟(jì)方》卷二十六)。
【注意】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生蔥、生菜等。
【摘錄】《外臺》卷十引《深師方》
看了上文的介紹,我們知道像補(bǔ)肺溢湯這種方劑已經(jīng)成為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養(yǎng)生方法,尤其是比較傳統(tǒng)的朋友對于方劑更是情有獨(dú)鐘。隨著中國歷史的不斷演變和推進(jìn),對于方劑的分類也越來越細(xì)分,經(jīng)過不同工藝的處理,各方面也都有所改善,相信會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肺寧片在呼吸科是很常見的藥物,具有很好的清熱化痰的功效,一般主要用來治療急性和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和慢性肺炎導(dǎo)致的咳痰,效果是很好的,目前還沒有明顯的副作用,目前市面上肺寧片的種類是很多的,不同種類的肺寧片所治療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下面具體介紹肺寧片的功效和作用。
肺寧片的功效有哪些?
1、有效預(yù)防
盾克肺寧片含有的返魂草藥物有效因子,可在病灶部位形成保護(hù)膜,并阻斷病菌入侵,春季是各種病毒性流感、季節(jié)性流感綜合感染期,服用肺寧顆粒,因其較好的抗病毒功效,可以有效預(yù)防各種流感引發(fā)的肺內(nèi)感染及呼吸道感染。
2、安全治療
盾克肺寧片,因其具有消炎、止咳、化痰的作用,對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肺部疾病(肺內(nèi)感染、肺炎、肺結(jié)核等)、肺部各種細(xì)菌感染均有治療作用,能明顯消除咽部充血和扁桃體腫大,改善呼吸系統(tǒng)感染及肺部疾病引起的咳嗽、喘息、胸痛、咳黃粘痰、咽痛、發(fā)熱等癥狀。
3、提高免疫力
盾克肺寧片能夠修復(fù)氣管壁、肺泡等部受損細(xì)胞,有效治療各種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以及肺內(nèi)感染。同時還能充分調(diào)理人體的臟腑功能,提高自身免疫力,減少病毒侵害。
患者應(yīng)根據(jù)個人的病情、體質(zhì)、家族遺傳病史和藥物的成份等全面情況準(zhǔn)確的選擇藥物,早日接受科學(xué)的治療,保證自己的健康。
肺寧片的成分作用是什么?
肺寧片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顯黃棕色至棕褐色,氣微,味微苦。
肺寧片的主要成份:返魂草。返魂草是多年生草本,高達(dá)150厘米。根狀莖粗短,簇生多數(shù)細(xì)長根,外皮灰褐色。返魂草主要分布在吉林省的長白山地區(qū)。該植物全草入藥,具有止血、鎮(zhèn)痛的作用??勺鐾庥弥寡幖澳[瘤和分娩前的鎮(zhèn)痛藥。由于野生資源受到嚴(yán)重破壞,加之連續(xù)采收,使返魂草在面積上和產(chǎn)量上逐年下降。
返魂草的作用:
祛痰作用:
中醫(yī)認(rèn)為紫菀具有溫肺,下氣,消痰、止咳嗽的功能。實(shí)驗表明,水煎劑有祛痰作用而無鎮(zhèn)咳及平喘作用;苯及甲醇提取物也有祛痰作用。
抗菌作用:
紫菀在體外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變形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及霍亂弧菌等7種革蘭氏陰性腸內(nèi)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有對抗致病性真菌的作用。
抗病毒作用:
水煎劑在雞胚尿囊中對流感病毒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抑制腫瘤的作用:
據(jù)報道分離出的表無羈萜醇對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抑瘤作用;也有報道從紫菀根的正丁醇提取部分分離出的環(huán)肽類化合物對S180有抗腫瘤活性。
由于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大家吃的是越來越好,再加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所以得病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中醫(yī)中的方劑治療是一種十分溫和的方法,可以在對抗疾病的同時調(diào)理身體機(jī)能,滋潤修復(fù),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種:黃耆補(bǔ)肺湯。
【處方】黃耆30克 芍藥45克 半夏30克 人參 甘草各15克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肺虛有熱。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5片,大棗2枚,糖1杏核大,同煎至150毫升。去滓溫服,食后。
【摘錄】《雞峰普濟(jì)方》卷十一
【處方】黃耆1兩,芍藥1兩半,半夏1兩1分,人參半兩,甘草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肺虛有熱。
【用法用量】每服4錢,水2盞,加生姜5片,大棗2個,餳1杏核大,同煎至1盞,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雞峰》卷十一
【處方】黃耆1錢5分,五味子1錢,人參1錢,麥門冬8分,桑白皮5分,枸杞子6分,熟地黃7分。
【功能主治】虛勞嗽血。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熟,不拘時候服。
【摘錄】《杏苑》卷五
黃耆補(bǔ)肺湯是一種可以幫助我們治療疾病的藥物,并且這種藥物沒有多少副作用。只要我們按照醫(yī)生的建議去使用,相信很快就可以幫助我們治好身體上的頑疾的。
中藥方劑是傳統(tǒng)醫(yī)學(xué)的一枚瑰寶,它主要依賴于君、臣、佐、使藥這幾大部分。雖然見效慢,但是因為對人體幾乎沒有任何的副作用而備受養(yǎng)生人群的青睞。鐘乳補(bǔ)肺湯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你對它了解嗎?
【處方】鐘乳(碎如米粒)、桑白皮、麥門冬(去心),各三兩;白石英(碎如米粒)、人參(去蘆)、五味子(揀)、款冬花(去梗)、肉桂(去粗皮)、紫菀(洗去土),各二兩。
【炮制】上除白石英、鐘乳外,同為粗末,與白石英等同拌令勻。
【功能主治】治肺氣不足,咳嗽上氣,胸滿上迫,喉咽閉塞,短氣喘乏,連唾不已,寒從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語無音聲,甚者唾血腥臭,干嘔心煩,耳聞風(fēng)雨聲,皮毛瘁,面色白。
【用法用量】每服四錢,水二盞,入生姜五片,大棗一枚擘破,粳米三十馀粒,同煎至一盞,用綿濾去滓,溫服,食后。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鐘乳補(bǔ)肺湯采用傳統(tǒng)的幾種純天然中藥材制成,對一些病癥有著極好的治療效果,而且無絲毫的副作用,對一些患者來說,的確是一種非常明智的選擇。
對于目前許多疾病的病因,到今天為止都尚未完全清楚,因為導(dǎo)致疾病的直接與間接的因素有很多種,但醫(yī)學(xué)一般都認(rèn)為它與體內(nèi)各個機(jī)能系統(tǒng)的損毀和破壞都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而中藥方劑恰恰就能夠彌補(bǔ)這方面的不足,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款花補(bǔ)肺湯這種方劑。
【處方】人參1錢2分,麥門冬1錢2分,五味子15粒,款冬花1錢,紫菀1錢,桑白皮(炒)1錢,當(dāng)歸1錢5分,芍藥8分,知母8分,貝母8分,茯苓8分,橘紅8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咳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赤水玄珠》卷九
【處方】黃耆半兩,甘草(炙)1錢,當(dāng)歸7分,佛耳草1錢,款冬花2分,陳皮7分,丹皮3分,黃柏(酒浸)3分,蒼術(shù)2錢,曲末7分。
【功能主治】年高氣弱,肌體瘦困,短氣,遇秋、冬咳嗽大作,夜間尤甚,三五百聲不絕,春、夏稍緩。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用3錢,水煎,去滓,食后稍熱服。
【摘錄】《醫(yī)學(xué)綱目》卷二十六引李東垣方
通過以上文章的閱讀,相信大家對款花補(bǔ)肺湯有了很多的了解吧,款花補(bǔ)肺湯是一味很好的中藥方劑,最重要的是款花補(bǔ)肺湯的功效與作用的也是很多的,所以大家在生活中要好好的利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