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飲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靜能養(yǎng)生,靜能開悟,靜能生慧,靜能明道。心靜則清,心清則明,心明則靈,心靈則聰慧清醒。”養(yǎng)生從歷史上的玄虛傳說,已經(jīng)進(jìn)入大眾百姓視野,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沒有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進(jìn)行中醫(yī)養(yǎng)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紫蘇飲的功效與作用”,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季節(jié)的交替容易引發(fā)一些疾病,讓人心情很低落。那么你知道有哪些中藥方劑有益健康呢?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種方劑紫蘇飲。
【處方】紫蘇 貝母各6克 紫菀3克 麥門冬3克(去心)大棗5枚(擘)葶藶子3克(熬令黃,別搗)甘草3克(炙)
【制法】上七味,切。
【功能主治】治咳嗽短氣,唾涕稠厚,煩發(fā)無時者。
【用法用量】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分為四服。
【注意】服藥期間,忌食豬、魚、肉、蒜、海藻、菘菜。
【摘錄】《外臺秘要》卷九引《延年方》
【別名】紫蘇和氣飲(《古今醫(yī)鑒》卷十二)。
【處方】大腹皮 人參(去蘆)川芎(洗)陳橘皮(去白)白芍藥各15克 當(dāng)歸(洗,去蘆,薄切)9克 紫蘇莖葉30克 甘草3克(炙)
【制法】上藥各細(xì)銼。
【功能主治】治妊娠胎氣上逼,胸膈脹滿疼痛,謂之子懸;兼治臨產(chǎn)驚恐氣結(jié),連日不產(chǎn)者。
【用法用量】分作三服,每服用水220毫升,加生姜4片,蔥白22厘米,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時服。
【摘錄】《普濟(jì)本事方》卷十
服用紫蘇飲來進(jìn)行治療是個緩慢的過程,但是只要積極接受治療并樂觀應(yīng)對,肯定會有療效的。
ys630.COm精選閱讀
今天,人們衣食不愁,祛病延年已成為大家追求的目標(biāo)?,F(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證實(shí),分氣紫蘇飲具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等多種功效,在食療保健領(lǐng)域的應(yīng)用相當(dāng)廣泛。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五味子(去梗.洗)、桑白皮(炙)、陳皮(去白.凈洗)、桔梗、草果仁、大腹皮、甘草(炙)、茯苓,各三斤。
【炮制】上八味,俰咀為粗末,稱二十斤凈,入揀嫩枝、葉、干紫蘇十五斤,搗碎,同一處拌勻。
【功能主治】治男子、女人脾胃不和,胸膈噎塞,腹脅疼痛,氣促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四錢,水一大盞,姜錢三片,入鹽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食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枳殼、茯苓、大腹皮、陳皮、甘草、蘇子、草果、白術(shù)、當(dāng)歸、紫蘇、半夏、桑皮、五味子。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胸膈噎塞,腹脅疼痛,氣促喘急,心下脹悶。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錄】《丹溪心法》卷四
【別名】分氣紫蘇湯
【處方】五味子(去梗,洗)3斤,桑白皮(炙,銼)3斤,陳皮(去白,凈洗)3斤,桔梗(銼)3斤,草果仁3斤,大腹皮3斤,甘草(炙)3斤,茯苓3斤。
【制法】上為粗末,稱20斤,凈入,揀嫩枝葉干紫蘇15斤搗碎,同一處拌勻。
【功能主治】和胃進(jìn)食。主男子、婦人脾胃不和,胸膈噎塞,腹脅疼痛,氣促喘急,心下脹悶,飲食不思,嘔逆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錢,水1大盞,姜錢3片,入鹽少許,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食前服。
【摘錄】《局方》卷三(紹興續(xù)添方)
通過本篇文章向大家介紹了關(guān)于分氣紫蘇飲的知識,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對分氣紫蘇飲的認(rèn)識是很多的。我們對藥材的認(rèn)識越多的話,在使用的時候才會更加清楚這個藥物有什么作用,這樣就不會怕使用錯誤的情況出現(xiàn)。
紫蘇散這個方子傳承了數(shù)千年,所以他能夠流傳到至今而且還在中醫(yī)中還能夠被人們廣泛的應(yīng)用可見其療效是多么的好。今天我們就來探索一下。
【別名】紫蘇湯(《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九)。
【處方】紫蘇莖葉30克 桑根白皮30克(銼)赤茯苓30克 羚羊角屑22克 檳榔22克 木香15克 桂心15克 獨(dú)活15克 枳殼15克(麩炒微黃,去瓤)郁李仁60克(湯浸,去皮,微炒)
【制法】上藥搗粗羅為散。
【功能主治】治消渴后,遍身浮腫,心膈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
【處方】紫蘇莖葉30克 木通30克(銼)桑根白皮30克 茴香根30克 枳殼60克(麩炒微黃,去瓤)獨(dú)活15克 荊芥15克 羌活15克 木瓜15克 青橘皮15克甘草
【制法】上藥搗粗羅為散。
【功能主治】治婦人腳氣,腳重虛腫,胸悶惡心,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50毫升,加生姜4克,蔥白1莖并須,煎至175毫升,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九
【處方】紫蘇葉 桑白皮(洗凈,蜜涂,炙黃)青皮(去白)五味子(揀)杏仁(去皮、尖,炒)麻黃(去節(jié))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藥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宣肺散寒,止咳化痰。治肺感風(fēng)寒,咳嗽痰多,頭痛,惡寒發(fā)熱,口不渴,舌淡苔白,脈浮。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40毫升,溫服。
【備注】方中紫蘇葉、麻黃辛溫宣透,發(fā)散風(fēng)寒為君;杏仁、桑白皮潤肺化痰,降利肺氣,青皮理氣寬中為臣;五味子、甘草酸甘化陰,斂肺生津,止咳平喘為佐。諸藥合用,共奏宣肺散寒,止咳化痰之功。
【摘錄】《普濟(jì)本事方》卷三
有時候人們往往會莫名其妙的感覺自己情緒煩躁,無來由的發(fā)火等,這是臟腑中需要調(diào)理的征兆。中藥方劑可以溫和的梳理潛藏在我們身體中的各種負(fù)面元素,使得我們心情變得平靜。
中醫(yī)中藥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對于很多中國人來說,有病看中醫(yī)吃中藥是他們的傳統(tǒng)和習(xí)慣,所以中藥是很多人都喜歡的,小洋紫蘇是我們常見的一種中藥材,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
【別名】假回菜、雙飛蝴蝶、桂花瘡
【來源】藥材基源:為唇科植物肉葉鞘蕊花的全草。
【原形態(tài)】肉葉鞘蕊花,多處生肉質(zhì)草本,高級我30cm。莖直立,多分枝,幼時被短柔毛。葉對生;葉柄與葉片近等長,壓扁狀,多少具翅;葉片肉抽,寬卵圓形或近圓形,直徑1.2-3.5cm,先端鈍或圓,基部截形或近圓形,邊比緣具疏圓齒,兩面略帶紫色或紫色,被毛并具腺點(diǎn)。輪傘花序多花,排列總狀圓錐花序,長達(dá)18cm,花梗及序軸密被微柔毛;苞片倒卵形,長約4mm,先端具小尖頭,外面齒腺微柔毛及腺點(diǎn);花萼卵狀鐘形,長約2.5mm,外面具腺微柔毛及腺點(diǎn),果時增大長達(dá)8mm,萼齒5,近等長,后齒特別增大,三角狀卵圓形,果時外反,其余4齒長圓狀披針形;花冠淺或深紫色,外被微柔毛,長約1.2cm,上唇4淺裂,外反,下唇全緣,伸長,凹陷成舟形,基部狹;雄蕊4,內(nèi)藏花絲基部合生或鞘狀,包圍花柱基部柱頭2淺裂;花盤前方膨大。小堅果卵狀圓形,黑棕色,光滑?;ㄆ?-10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石山林中或巖石上。
【性味】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疳殺蟲。主咽喉腫痛;癰腫瘡毒;小兒疳積;疥瘡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本篇文章對小洋紫蘇的詳細(xì)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關(guān)于小洋紫蘇的相關(guān)作用和食用方法等。小洋紫蘇的價值可以通過其功效中看出,充分的體現(xiàn)了小洋紫蘇的重要性。
中醫(yī)在治病的時候都是需要用到中藥的,而作為中藥材一種的紅紫蘇也是被經(jīng)常用到的,那么,下面就來說說紅紫蘇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
【別名】木樨臭
【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走莖龍頭草的全草。
【原形態(tài)】走莖龍頭草,多年生草本。多須根,常形成匍匐生根的走莖。莖直立,較粗壯,高50-70cm,四棱形,有槽。葉對生;葉柄長5-30mm;葉片卵圓形,長3-15cm,先端漸尖或突尖,基部心形,邊緣具圓鋸齒,兩面疏被柔毛,以葉脈處為多?;ㄍǔ橐干p花,總梗極短,常著生于莖最上部的1-3節(jié)上;苞片小,披針形;花萼鐘狀,齒5,卵狀三角形至披針形,呈二唇形,上唇3齒略高,下唇2齒略低,外面密被微柔毛;花冠紫色,長約4cm,外面被短柔毛,上唇直立,2裂或2淺裂,下唇3裂,中裂片較大,邊緣波狀;雄蕊4,不伸出花冠外,花藥2室,被微柔毛;子房4裂,被微柔毛;花柱伸出花冠;柱頭2裂;花盤杯狀,前方呈指狀膨大。小堅果?;ㄆ?-6月,果期6-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200-1800m的常綠及落葉混交林下蔭處。
【性味】味辛;性微溫
【功能主治】發(fā)表散寒;消腫解毒。主風(fēng)寒感冒;跌打損傷;瘡瘍腫毒;蛇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根據(jù)以上的綜合來講,紅紫蘇還是具有一定的藥理療效的,需要注意的就是紅紫蘇應(yīng)根據(jù)自身的實(shí)際情況食用,不要過量。
談到養(yǎng)生,并不光是女性朋友感興趣,很多男性朋友也是有興趣的,尤其是現(xiàn)代人對食品的追求越來越高,不但要吃得健康,還要吃出功效,為此,很多專家不斷的學(xué)習(xí)研究做一些新的方劑出來,其中,紫蘇湯對一些疾病的效果就非常好,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具體的介紹。
【處方】紫蘇葉六斤,烏梅(去核.微炒)九斤,甘草(炒)十斤,杏仁(去皮.尖.麩炒.別搗)三斤。
【炮制】上炒鹽十斤同為末。
【功能主治】調(diào)氣利膈,消痰止嗽。治心胸?zé)?,口干多渴?/p>
【用法用量】每服一錢,沸湯點(diǎn)服,不拘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紫蘇1握 訶黎勒皮 當(dāng)歸 生姜各2.4克 人參1.8克 檳榔10枚 生地黃汁100毫升
【制法】上七味,切。
【功能主治】治心腹脹滿,兩肋氣急。
【用法用量】以水600毫升,煎六味,取200毫升,絞去滓,下地黃汁,分三次溫服。溫進(jìn)一服,利三二行。
【注意】服藥期間,忌食蕪荑、生菜、熱面、炙肉、魚、蒜、粘食、陳臭者。
【摘錄】《外臺秘要》卷七引《廣濟(jì)方》
【處方】紫蘇葉30克 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焙)45克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60克 甘草(炙,銼)15克
【制法】上四味,粗搗篩。
【功能主治】治傷寒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4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二十四
在通過上文對紫蘇湯的講解我們可以知道,養(yǎng)生上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愛進(jìn)行,不過在養(yǎng)生的時候,也是要注意方法選擇,對一些不太適合自己的養(yǎng)生方式是不要選擇的,否則對身體也是會有影響的。
紫蘇茶的功效
相傳,古時的藥草學(xué)家將紫蘇視為神圣的植物,不潔之人必須保持距離,采摘者要身穿干凈衣物,舉辦繁瑣儀式后才可摘取。而兩千多年前,我國最早的一部詞典《爾雅》如此描述:取紫蘇嫩莖葉研汁煮粥,長服令人體白身香。其實(shí),優(yōu)雅泛香的紫蘇不僅是一味出色的香料,更是散寒解表的良藥,冬季感冒后喝上一杯紫蘇茶效果不錯。
1、消化和排便功能增強(qiáng)
對治療便秘有奇效:很多吃了菊粉的人明顯感到腸胃功能增強(qiáng)了,大便開始暢通。同時服用菊粉后,可以增強(qiáng)腸的蠕動能力,排出臭味氣體,從而恢復(fù)腸的健康,尤其是對一些習(xí)慣性便秘,頑固性便秘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美膚:由日本菊粉研究會提供的“美膚”表明:食用菊粉對皮膚有很好的功效。菊粉研究的先驅(qū)者中山先生曾經(jīng)說,菊粉能減少皮膚的色素沉淀,有美白和美化皮膚的功效,使皮膚變得光華細(xì)嫩有光澤。
3、減肥:攝取菊粉后血糖會下降,血糖不會上升,腎臟的胰島素就不會分泌,胰島素不分泌,葡萄糖等就不會貯存在細(xì)胞里,所以身體也就不會發(fā)胖。在此基礎(chǔ)上,適當(dāng)?shù)淖鲆恍┻\(yùn)動會燃燒部分脂肪,達(dá)到瘦身的目的。
4、增加腸道有益菌:每天攝食菊粉能使結(jié)腸中的有益菌(雙歧桿菌)增加10倍,抑制病原菌和腐敗菌等有害菌生成。
紫蘇茶的作用
紫蘇有葉、子、梗三類,紫蘇葉性味辛溫,具有發(fā)表、散寒、理氣、止咳的功效;紫蘇子則主要是下氣消痰、潤肺;它的梗能和胃降氣,治療胃氣上逆。若是冬季受涼感冒,出現(xiàn)怕冷、四肢僵硬、酸痛、鼻子不通氣、流鼻涕等癥狀,用紫蘇葉散寒解表、發(fā)發(fā)汗,感冒能更快治愈。
很多人覺得中藥煎水效果會更好,但紫蘇葉卻是個例外,因?yàn)樗乃幱貌糠种饕菗]發(fā)物質(zhì),長時間熬制反而會破壞藥效,所以用開水泡著喝效果更好?;忌巷L(fēng)寒感冒后,抓幾片紫蘇葉(約15克)用開水泡幾分鐘當(dāng)茶飲,不久就會感覺身上熱了,然后會有微汗冒出,通常3~5天就能基本治愈。
不過,由于紫蘇葉對胃腸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胃腸道不好的人最好不要空腹喝,可以在飯后飲用,或在喝紫蘇茶之前,吃幾塊餅干飽腹。
紫蘇茶的用途
紫蘇是一種重要的香料植物,其花序經(jīng)水蒸氣蒸餾而得的香紫蘇油是一種名貴的天然香料,廣泛的運(yùn)用于各種香精。其精油主要含有乙酸芳樟酯、香葉醇、a-松油烯、a-松油醇、a-水芹烯、橙花叔醇、香紫素醇及醛類成份。香氣特征:清甜柔和的藥草香,薰衣草花香和果香,有類似黑狐香葡萄特有的頭香和煙絲的風(fēng)味,有濃郁的龍涎濃濃香樣的木質(zhì)清香是一種高級定香劑。香紫蘇深加工就是從其殘渣中提煉出浸膏,經(jīng)進(jìn)一步加工后,提出香紫蘇醇,香紫蘇內(nèi)脂,合成龍涎醚,均為重要化工原料。
紫色紫蘇用于染色;綠紫蘇和花穗的香味用于面條、調(diào)味汁、砂鍋料理和生魚片的調(diào)香;紅紫蘇葉中的紫紅色素--花青苷等成分,被用于梅干的染色及其他食品應(yīng)用等方面。人們在很早以前就發(fā)現(xiàn)了紫蘇的抗菌和抗氧化作用,因而紫蘇自古就被稱為可以“返老還童”的植物。近年來,研究者發(fā)現(xiàn),紫蘇具有:1、抑制潰瘍壞死因子過剩產(chǎn)生;2、抑制花粉癥;3、抗牙周炎的功能。一般認(rèn)為紅紫蘇的效果比較強(qiáng),近來發(fā)現(xiàn)紫蘇種子所含的α-亞麻酸會降低膽固醇,有防癌的作用。
現(xiàn)在很多人在平時,一定都了解紫蘇水,紫蘇水中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胡蘿卜素,鈣,鐵鋅等微量元素,b群維生素有效擴(kuò)張皮膚血管,刺激汗腺毛囊,減少支氣管分泌,同時還能緩解支氣管痙攣,可有效防范一些各種細(xì)菌侵入,比較適合用來夏天食用。
紫蘇水的功效與作用
紫蘇的嫩葉含有維生素A、B1、B2、C、胡蘿卜素及鐵、鈣、磷等礦物質(zhì),含有氨基酸、α-亞麻酸、黃酮類化合物、揮發(fā)油等,種子含亞油酸、B族維生素等。蘇葉能擴(kuò)張皮膚血管,刺激汗腺而有發(fā)汗作用,減少支氣管分泌,緩解支氣管痙攣,對促進(jìn)消化液分泌及增加胃腸的蠕動有益。蘇葉水浸液對抑制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有益。夏秋季多吃一些鮮嫩紫蘇或飲蘇葉水,不僅能增加食欲、祛暑、降血壓,而且還可以防治動脈硬化、消化不良、腸炎、痢疾等。 其所含的α-亞麻酸,黃酮類化合物等具有清除人體自由基,對預(yù)防心腦血管疾病等有益。紫蘇被衛(wèi)生部首批確定為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植物之一。紫蘇葉能散表寒,發(fā)汗力較強(qiáng),用于風(fēng)寒表癥,見惡寒、發(fā)熱、無汗等癥,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癥兼有氣滯,有可與香附、陳皮等同用。紫蘇葉用于脾胃氣滯、胸悶、嘔惡,不論有無表癥,均可應(yīng)用,都是取其行氣寬中的作用,臨床常與藿香配伍應(yīng)用。此外,本品有能行氣安胎,常配砂仁、陳皮同用,治療妊娠惡阻、胎動不安。紫蘇辛溫,能解魚蟹毒,中魚蟹毒后可用單味紫蘇煎服,或配合生姜同用。
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養(yǎng)生的重要性了,生活中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而中藥的方劑可以說就是一種很好的養(yǎng)生方法,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叫做陳紫蘇散的方劑。
【處方】紫蘇莖葉1兩,木通1兩(銼),桑根白皮1兩(銼),茴香根1兩,獨(dú)活半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荊芥半兩,赤茯苓1兩,木瓜半兩(干者),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檳榔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腳氣,小便澀滯,腹內(nèi)壅悶,痰逆,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4錢,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蔥白7寸,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四二
以上就是對陳紫蘇散這種中藥方劑的藥用價值的詳細(xì)介紹,在吃陳紫蘇散的時候,也是有著一些方式方法的,以上的吃法對調(diào)理人體各方面問題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可以放心進(jìn)行。
龍虎飲,大家應(yīng)該都聽說過這種藥用價值很豐富的中藥方劑吧。那么,你對龍虎飲有多少了解呢?你知道龍虎飲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嗎?它又有哪些營養(yǎng)價值呢?如果不是太了解的話,那就接著往下看吧。
【處方】鹿茸(酒浸,酥炙)2兩,附子(炮,去皮臍)2兩,人參(去蘆)半兩,萆薢半兩,金釵石斛(酒浸)半兩,杜仲(去皮,銼,姜汁制,炒去絲)半兩,肉蓯蓉(酒浸,去皺皮)半兩,木瓜半兩,當(dāng)歸(去蘆,酒浸)半兩,黃耆(蜜水炙)半兩。
【功能主治】壯筋益血。主虛勞腳弱。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1盞半,加生姜3片,棗子1枚,煎7分,去滓,食前服。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四
由上文可知龍虎飲的原料是幾種我們生活中都不算陌生的中藥材,對某些疾病特別有效果,參照上面的功效和主治疾病,如果有需要的話,不妨試一試。
談到養(yǎng)生,并不光是女性朋友感興趣,很多男性朋友也是有興趣的,尤其是現(xiàn)代人對食品的追求越來越高,不但要吃得健康,還要吃出功效,為此,很多專家不斷的學(xué)習(xí)研究做一些新的方劑出來,其中,艾葉飲對一些疾病的效果就非常好,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具體的介紹。
【處方】艾葉、當(dāng)歸(切,焙)、人參、生干地黃(焙)、地榆、干姜(炮)、阿膠(炙令燥)各等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半產(chǎn)后,惡露不斷,心悶氣短。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七
【處方】艾葉(陳者)半兩,干姜(炮)3分,當(dāng)歸(炙,銼)3分,芎藭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漏胎,淋瀝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以水1盞,加生姜1棗大(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熱服,空心、日午、晚各1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四
【處方】艾葉(焙)1兩半,當(dāng)歸(切,焙)1兩半,黃連(去須)1兩半,龍骨1兩半,訶黎勒皮1兩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血痢不止,少腹 (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六
上文主要介紹了艾葉飲的作用以及怎么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幫到大家。
大家在生活中聽說過安胎飲嗎,它對一些常見的疾病有很好的療效。為了讓我們更好的知道安胎飲應(yīng)該怎么吃,建議大家在食用時了解一下。
【處方】地榆、甘草(微炙赤)、茯苓(去皮)、熟干地黃(洗.酒灑.蒸.焙)、當(dāng)歸(去蘆.洗.酒浸)、川芎、白術(shù)、半夏(湯洗七次)、阿膠(搗碎.麩炒)、黃蓍(去苗)、白芍藥,各等分。
【炮制】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治妊娠三月、四月至九個月惡阻病者,心中憒悶,頭重目眩,四肢沉重,懈怠不欲執(zhí)作,惡聞食氣,欲啖咸酸,多睡少起,嘔逆不食;或胎動不安,非時轉(zhuǎn)動,腰腹疼痛,或時下血,及妊娠一切疾病,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渣溫服,不拘時。如或惡食,但以所思之物任意與之,必愈。
【注意】按妊娠禁忌,勿食雞、鴨子、鯉魚膾、兔、犬、鱸、騾、山羊肉、魚子、鱉卵、雉雀、桑椹。
【備注】按《胎教論》云:令母常居靜室,多聽美言,聽人講論詩書,陳說禮樂。耳不聽非言,目不視惡事,心不起邪念,能令生子龐厚福壽,忠孝仁義,聰明無疾。斯乃圣人所留教論,故隨方狀以書。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地榆 甘草(炙微赤)茯苓(去皮)熟干地黃(洗,酒灑蒸,焙)當(dāng)歸(去蘆,洗,酒浸)川芎 白術(shù) 半夏(湯洗七次)阿膠(搗碎,麩炒)黃耆(去苗)白芍藥各等分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妊娠惡阻,心中憒悶,頭重目眩,四肢沉重,懈怠疲勞,惡聞食氣,喜食咸酸,多睡少起,嘔逆不食,或胎動不安,非時轉(zhuǎn)動,腰腹疼痛,或時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
【注意】服藥期間,勿食雞鴨蛋、鯉魚膾、兔、犬、驢、騾、山羊肉、魚子、鱉卵、雉雀、桑椹。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九
【處方】艾葉、川斷、杜仲、香附、牡蠣、黃芩、地榆、黃耆、川芎、當(dāng)歸、白芍、熟地、人參、茯神、白術(shù)。
【功能主治】血崩。
【用法用量】
【各家論述】是方四物加杜、斷以大補(bǔ)陰血,四君去草,加耆、附以大補(bǔ)元?dú)猓迪犚怨堂?,地榆以涼血。但血來勢必迅雷不及掩耳,用藥如大將登壇不假卒伍小勇?/p>
【摘錄】《陳素庵婦科補(bǔ)解》卷三
【處方】紫蘇1錢,當(dāng)歸身1錢,白術(shù)(炒)1錢,條黃芩(略炒)1錢,川芎8分,陳皮5分,香附6分,白芍藥7分(微炒),甘草5分,大腹皮6分,砂仁(炒)6分。
【功能主治】婦人胎不安,氣不利。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摘錄】《明醫(yī)指掌》卷九
【處方】白術(shù)1錢,人參半錢,當(dāng)歸1錢,白芍藥1錢,熟地黃1錢,川芎5分,陳皮5分,甘草3分,縮砂2分,紫蘇3分,條芩5分。
【功能主治】孕成之后,胎氣不安,或腹微痛,或腰間作疼,或飲食不甘美及孕婦痘已出現(xiàn)。
【用法用量】《婦科玉尺》有香附,無熟地黃。《幼幼集成》有紅棗三枚,無條芩。
【摘錄】《丹溪治法心要》卷七
【處方】當(dāng)歸1錢,川芎6分,益母草1錢,砂仁8分,續(xù)斷1錢,寄生1錢,陳皮8分,條芩1錢,白術(shù)1錢,甘草3分。
【功能主治】自初孕至達(dá)月服之百病皆除。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服。
【摘錄】《醫(yī)學(xué)正印》卷下
【處方】當(dāng)歸半兩(銼)、蔥白1分(細(xì)切)。
【功能主治】妊娠胎動不安,腰腹疼痛。
【用法用量】先以水3盞,煎至2盞,入好酒1盞,更煎數(shù)沸,去滓,分作3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四
【處方】生地5錢,蘇梗3錢,白術(shù)1錢半(炒),條芩1錢半(酒炒),當(dāng)歸2錢,山梔1錢半,木香1錢,香附1錢半(酒炒),茯苓1錢半,杜仲1錢半(酒炒)。
【功能主治】懷孕九月,脈洪滑疾,兩關(guān)弦澀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陰陽久踞,胎壅,脾弱挾熱而血?dú)獠徽{(diào),故腰腹疼痛而脹滿不已焉,宜健中清熱以養(yǎng)之。生地涼血熱以養(yǎng)胎,蘇梗順服氣以安胎,白術(shù)健脾壯氣,當(dāng)歸養(yǎng)血和血,山梔降火涼血,條芩清熱安胎,香附調(diào)氣解郁以除痛,木香開胃醒脾以除滿,茯苓清肺氣以行治節(jié),杜仲壯腎氣以強(qiáng)腰府。水煎溫服,使脾土健而血?dú)夂?,胎熱降而胎氣順,其疼痛脹滿無有不退者乎。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二十八
【處方】陳皮1錢,白術(shù)1錢,當(dāng)歸1錢,生地1錢,砂仁1錢,香附1錢,白芍1錢2分,黃芩1錢2分,川芎1錢2分。
【功能主治】妊娠胎氣不安及胎痛。
【用法用量】加黑棗2枚,水煎,空心服。
【摘錄】《玉案》卷五
【處方】加減固胎飲子加茯苓、桑寄生。
【功能主治】胎動不安,奔上沖心。
【摘錄】《宋氏女科》
【處方】陳皮、茯苓、藿香、砂仁、當(dāng)歸、紫蘇、甘草、白術(shù)、黃芩、大腹皮。
【功能主治】胎前諸癥。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錄】《女科指掌》卷三
【處方】人參1錢(虛者信用),當(dāng)歸2錢,熟地3錢,條芩1錢,川芎7分,白術(shù)2錢,陳皮4分,紫蘇4分,甘草4分,元棗2枚。
【功能主治】妊娠三月,胎動不安,蓋因子宮久虛,氣血兩弱,不能攝元養(yǎng)胎致令不安欲墮。
【用法用量】《梅氏驗(yàn)方新編》本方用法:“水煎服”。
【摘錄】《胎產(chǎn)秘書》卷上
【處方】當(dāng)歸2錢,黃芩2錢,白芍藥2錢,川芎2錢,白術(shù)1錢。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胎動不安,或疼,或見惡露,或不疼,或不見惡露。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以酒送下,日2次。
【摘錄】《杏苑》卷八
【處方】白術(shù)、茯苓、地榆、甘草、熟地、當(dāng)歸、川芎、白芍、艾葉、黃耆、阿膠。
【功能主治】懷胎三四月至九個月,嘔吐痰水,心中憒悶,頭重目眩,惡聞食氣,或胎動不安,腰腹疼痛,或時下血,及妊娠一切疾病。
【用法用量】《胎產(chǎn)輯萃》本方用法:各等分,每服3錢,加生姜4片,水煎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三
【處方】人參8分,當(dāng)歸8分,黃芩8分,大腹皮8分,川芎8分,芍藥8分,香附子1兩,紫蘇1兩,砂仁5分,陳皮5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妊娠出痘。
【用法用量】《種痘新書》有茯苓,無砂仁,用法:加燈心,糯米煎服。
【摘錄】《醫(yī)統(tǒng)》卷九十一
【處方】當(dāng)歸1錢,熟地1錢,茯苓1錢,半夏1錢,黃芩1錢,川芎1錢,白芍1錢,阿膠1錢,甘草3分(炙)。
【功能主治】懷胎七月,胎母不能勝其動靜。
【摘錄】《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二
【處方】白術(shù)1錢,條芩1錢,陳皮(去白)8分,真阿膠(炒珠)1錢,桑寄生(真者)1錢,甘草4分,蘄艾5分,當(dāng)歸頭6分,陳枳殼5分,砂仁(炒)6分,川獨(dú)活5分,白芍藥(酒炒)1錢2分。
【功能主治】胎動不安,胎漏。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大棗1枚,糯米百余粒,水煎,空心服。
【摘錄】《醫(yī)便》卷四
【處方】白術(shù)1錢5分,陳皮4分(去白),甘草4分,人參1錢,川芎8分,當(dāng)歸2錢,生地1錢5分,柴胡4分,半夏6分(姜制),升麻4分。
【功能主治】孕婦脾胃氣虛,胎壓尿胞而臍腹作脹,或小便淋閉。
【用法用量】加生姜為引,空心屢服。鹽湯探吐,則氣升尿下行。
【摘錄】《胎產(chǎn)指南》卷一
【處方】白術(shù)1錢,當(dāng)歸1錢,紫蘇1錢,條芩1錢,川芎8分,白芍7分,砂仁6分(炒),香附(炒)6分,人參5分,陳皮5分,炙甘草3分,苧根2錢。
【功能主治】安胎。
【摘錄】《慈幼新書》卷首
【處方】香附子1兩(去毛,炒)。
【制法】上為未。
【功能主治】漏胎腹痛。
【用法用量】《衛(wèi)生易簡方》本方用法:每服三錢。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二二七引《仙傳濟(jì)陰方》
【處方】人參2錢,當(dāng)歸、白術(shù)、熟地(同),川芎8分,甘草4分,紫蘇、陳皮(同),條芩1錢。
【功能主治】孕婦服氣不安,或腹痛、腰痛,或飲食不美;及孕婦屢產(chǎn),生子無氣,或生而不壽,或妊而數(shù)墮者。
【用法用量】加大棗,水煎服。
【摘錄】《胎產(chǎn)要訣》卷上
【處方】茯苓、當(dāng)歸、川芎、芍藥、地黃、甘草、白術(shù)、阿膠、地骨皮、黃芩。
【功能主治】保全胎產(chǎn)及其期。主三月妊娠惡阻,常憎飲食,胎動不安,時下血,心神倦怠,欲扶持。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虺后方》
【處方】四君合四物加陳皮、紫蘇、葛根、前胡、大腹皮、砂仁、竹茹、生姜、大棗。
【功能主治】清痰,溫胃,安胎。主妊娠胃氣不調(diào),風(fēng)冷乘虛,水飲停結(jié)積聚,妨食嘔逆,甚則傷胎,自受妊三月至九月皆患而不愈者。
【注意】腹皮寬膨之脹,其性太厲,惟氣盛痰多,體肥發(fā)喘者酌用之。
【各家論述】是方四君以壯脾土,四物養(yǎng)血安胎,陳、砂順氣除逆,竹茹、蘇、前化痰,棗、姜生津和胃,葛根為使引入陽明。
【摘錄】《陳素庵婦科補(bǔ)解》卷三
【處方】當(dāng)歸身1錢,川芎5分,白芍1錢,熟地1錢,生地1錢,白術(shù)2錢,砂仁1錢,陳皮5分,蘇梗5分,杜仲2錢,續(xù)斷8分,阿膠1錢,條芩1錢半。
【功能主治】血虛有火,曾三個月墮胎。
【用法用量】預(yù)防五月、七月,為丸;亦可棗肉為丸。
【摘錄】《嵩崖尊生》卷十四
【處方】土地5錢,蘇梗3錢,白術(shù)1錢半(炒),條芩1錢半(酒炒),當(dāng)歸2錢,山梔1錢半,木香1錢,香附1錢半(酒炒),茯苓1錢半,杜仲1錢半(酒炒)。
【功能主治】懷孕九月,脈洪滑疾,兩關(guān)弦澀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陰陽久踞,胎壅,脾弱挾熱而血?dú)獠徽{(diào),故腰腹疼痛而脹滿不已焉,宜健中清熱以養(yǎng)之。生地涼血熱以養(yǎng)胎,蘇梗順胎氣以安胎,白術(shù)健脾壯氣,當(dāng)歸養(yǎng)血和血,山梔降火涼血,條芩清熱安胎,香附調(diào)氣解郁以除痛,木香開胃醒脾以除滿,茯苓清肺氣以行治節(jié),杜仲壯腎氣以強(qiáng)腰府。水煎溫服,使脾土健而血?dú)夂?,胎熱降而胎氣順,其疼痛脹滿無有不退者乎。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二十八
【處方】四物湯加熟艾1錢,阿膠1錢5分,茯苓1錢。
【功能主治】胎動不安。
【摘錄】《何氏濟(jì)生論》卷七
【別名】安胎散
【處方】川芎1兩半,枳殼(切,麩炒去瓤)1兩半,熟地黃3兩,糯米2合。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妊娠,胎寒腹痛,或胎熱多驚,舉重腰痛,腹?jié)M,胞急,卒有所下,或頓仆,閃肭,飲食毒物,或感時疾,寒熱往來,致傷胎臟。
【用法用量】安胎散(《醫(yī)學(xué)正傳》卷七引《良方》)。
【摘錄】《三因》卷十七
【處方】澤蘭葉5錢,黃芩3錢(炒),遼沙參6錢,白芍2錢(炒),砂仁1錢(炒),骨皮1錢半,麥冬1錢半(去心),生草1錢。
【功能主治】婦人血熱,懷胎數(shù)月后,動而不安,或向上頂。
【用法用量】竹葉、燈心為引,水煎服。
【摘錄】《揣摩有得集》
【別名】安胎萬全飲
【處方】條芩1錢,白術(shù)1錢,人參1錢,歸身1錢,生地1錢,陳皮1錢,白芍1錢,炙草5分,砂仁(連殼炒,捶碎)5分。
【功能主治】脾胃素弱,胎失滋養(yǎng)而常墮者。
【用法用量】安胎萬全飲(《胎產(chǎn)心法》卷上)。
【摘錄】《萬氏女科》卷二
【處方】地榆、甘草(微炙赤)、茯苓(去皮)、熟干地黃(洗,酒酒蒸,焙)、當(dāng)歸(去蘆洗,酒浸)、川芎、白術(shù)、半夏(湯洗7次)、阿膠(搗碎,麩炒)、黃耆(去苗)、白芍藥各等分(一方無半夏、地榆,有人參、桑寄生;一方無白術(shù)、黃耆、半夏、地榆,有艾葉,并各等分)。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妊娠三月、四月至九個月惡阻病者,心中憒悶,頭重目眩,四肢沉重,懈怠不欲執(zhí)作,惡聞食氣,欲啖咸酸,多睡少起,嘔逆不食,或胎動不安,非時轉(zhuǎn)動,腰腹疼痛,或時下血,及妊娠一切疾病。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如或惡食,但以所思之物任意與之必愈。按妊娠禁忌,勿食雞鴨子、鯉魚膾、兔、犬、驢、騾、山羊、肉、魚子、鱉卵、雉雀、桑椹。
【摘錄】《局方》卷九(寶慶新增方)
【處方】芎?1兩,阿膠1兩(炙燥),艾葉1兩,當(dāng)歸1兩(切,焙),人參1兩,甘草1兩(炙,銼),白茯苓1兩(去黑皮),黃耆1兩(銼),麥門冬(去心,焙)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胎氣不安,腹痛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空心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四
【處方】四物湯、加砂仁、陳皮、白茯、阿膠。
【功能主治】受胎不安,非時轉(zhuǎn)動,無故下血,腰腹痛,肢倦力乏。
【用法用量】加蔥5莖,水煎,食前服。
【摘錄】《女科萬金方》
【處方】大腹皮(酒洗)、人參、陳皮、白茯、白芍、紫蘇、砂仁、香附、甘草。
【功能主治】安胎。主
【用法用量】加糯米,水煎服。
【摘錄】《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處方】當(dāng)歸、白芍、川芎、熟地、地榆、艾葉、黃芩、阿膠、白術(shù)、黃耆(一方加白茯苓)。
【功能主治】胎前內(nèi)傷,凝血作痛。
【用法用量】加砂仁、蘇梗、生姜,水煎服。
【摘錄】《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二
【處方】當(dāng)歸1錢,芎等1錢,白芍藥1錢(酒炒),大熟地1錢(9制),茯苓1錢,阿膠1錢,甘草3分(炙),艾葉3分,白術(shù)2錢。
【功能主治】孕婦胎動不安,腰痛發(fā)熱,不食不眠。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學(xué)心悟》卷五
【處方】熟地、當(dāng)歸、茯苓、甘草、川芎、白術(shù)、半夏、阿膠、地榆、白芍。
【功能主治】孕婦臨產(chǎn)之月,胞水未破,而血先下者。
【摘錄】《顧氏醫(yī)徑》卷四
【處方】綿耆3-4錢(炙),生地炭3錢,歸身炭2錢,茯苓3錢,澤瀉2錢,升麻(炒)5分,銀花3錢,條岑(酒炒)1錢5分,川連(酒炒)8分,廣木香5分,范制面2錢。
【功能主治】淡滲利濕,清熱安胎。主妊婦患痢,名子痢。腰痛氣滯,里急后重,少腹(??)痛。
【用法用量】加荷葉1角,水煎服。
【注意】口渴者,切忌生冷水果。
【摘錄】《醫(yī)方簡義》卷五
【處方】生地3錢,歸身1錢5分,麥冬(去心)1錢5分,白芍2錢(酒炒),真阿膠1錢,杜仲(鹽水炒)1錢,續(xù)斷(鹽水炒)1錢,條芩(焙)1錢,枳殼1錢(炒),炒砂仁末3分。
【功能主治】子嗽。
【用法用量】河水煎服。
【摘錄】《沈氏經(jīng)驗(yàn)方》
【處方】當(dāng)歸1錢,白芍1錢,茯苓1錢,橘紅1錢,香附1錢,條芩1錢,腹皮1錢。
【功能主治】和血消脹,安胎。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摘錄】《仙拈集》卷三引《要覽》
【處方】黃耆1錢(蜜炙),杜仲1錢(姜汁炒),茯苓1錢,黃芩1錢5分,白術(shù)(蜜炙黃)5分,阿膠(炒珠)2錢,續(xù)斷8分,甘草3分,糯米100粒。
【功能主治】妊娠7-8月后,或母有火,或起居不時致試痛,胎不安而痛不止,一陣慢一陣,或乍緊乍慢。
【用法用量】水煎,入酒1杯,和服。
【摘錄】《葉氏女科》卷三
通過文章我們對安胎飲有了個全面的了解,知道它對很多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在服用安胎飲時一定要經(jīng)過中醫(yī)師的指導(dǎo),無論它有無副作用我們都不應(yīng)該胡亂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