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洋紫蘇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天天常笑容顏俏,七八分飽人不老,逢君莫問留春術(shù),淡泊寧靜比藥好。社會在發(fā)展,養(yǎng)生也逐漸成為很多人的關(guān)注焦點,養(yǎng)生關(guān)系著你、我、他的生活質(zhì)量。中醫(yī)養(yǎng)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請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小洋紫蘇的功效與作用》,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中醫(yī)中藥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對于很多中國人來說,有病看中醫(yī)吃中藥是他們的傳統(tǒng)和習慣,所以中藥是很多人都喜歡的,小洋紫蘇是我們常見的一種中藥材,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
【別名】假回菜、雙飛蝴蝶、桂花瘡
【來源】藥材基源:為唇科植物肉葉鞘蕊花的全草。
【原形態(tài)】肉葉鞘蕊花,多處生肉質(zhì)草本,高級我30cm。莖直立,多分枝,幼時被短柔毛。葉對生;葉柄與葉片近等長,壓扁狀,多少具翅;葉片肉抽,寬卵圓形或近圓形,直徑1.2-3.5cm,先端鈍或圓,基部截形或近圓形,邊比緣具疏圓齒,兩面略帶紫色或紫色,被毛并具腺點。輪傘花序多花,排列總狀圓錐花序,長達18cm,花梗及序軸密被微柔毛;苞片倒卵形,長約4mm,先端具小尖頭,外面齒腺微柔毛及腺點;花萼卵狀鐘形,長約2.5mm,外面具腺微柔毛及腺點,果時增大長達8mm,萼齒5,近等長,后齒特別增大,三角狀卵圓形,果時外反,其余4齒長圓狀披針形;花冠淺或深紫色,外被微柔毛,長約1.2cm,上唇4淺裂,外反,下唇全緣,伸長,凹陷成舟形,基部狹;雄蕊4,內(nèi)藏花絲基部合生或鞘狀,包圍花柱基部柱頭2淺裂;花盤前方膨大。小堅果卵狀圓形,黑棕色,光滑?;ㄆ?-10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石山林中或巖石上。
【性味】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疳殺蟲。主咽喉腫痛;癰腫瘡毒;小兒疳積;疥瘡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本篇文章對小洋紫蘇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關(guān)于小洋紫蘇的相關(guān)作用和食用方法等。小洋紫蘇的價值可以通過其功效中看出,充分的體現(xiàn)了小洋紫蘇的重要性。
ys630.COm精選閱讀
季節(jié)的交替容易引發(fā)一些疾病,讓人心情很低落。那么你知道有哪些中藥方劑有益健康呢?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種方劑紫蘇飲。
【處方】紫蘇 貝母各6克 紫菀3克 麥門冬3克(去心)大棗5枚(擘)葶藶子3克(熬令黃,別搗)甘草3克(炙)
【制法】上七味,切。
【功能主治】治咳嗽短氣,唾涕稠厚,煩發(fā)無時者。
【用法用量】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分為四服。
【注意】服藥期間,忌食豬、魚、肉、蒜、海藻、菘菜。
【摘錄】《外臺秘要》卷九引《延年方》
【別名】紫蘇和氣飲(《古今醫(yī)鑒》卷十二)。
【處方】大腹皮 人參(去蘆)川芎(洗)陳橘皮(去白)白芍藥各15克 當歸(洗,去蘆,薄切)9克 紫蘇莖葉30克 甘草3克(炙)
【制法】上藥各細銼。
【功能主治】治妊娠胎氣上逼,胸膈脹滿疼痛,謂之子懸;兼治臨產(chǎn)驚恐氣結(jié),連日不產(chǎn)者。
【用法用量】分作三服,每服用水220毫升,加生姜4片,蔥白22厘米,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時服。
【摘錄】《普濟本事方》卷十
服用紫蘇飲來進行治療是個緩慢的過程,但是只要積極接受治療并樂觀應對,肯定會有療效的。
中醫(yī)在治病的時候都是需要用到中藥的,而作為中藥材一種的紅紫蘇也是被經(jīng)常用到的,那么,下面就來說說紅紫蘇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
【別名】木樨臭
【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走莖龍頭草的全草。
【原形態(tài)】走莖龍頭草,多年生草本。多須根,常形成匍匐生根的走莖。莖直立,較粗壯,高50-70cm,四棱形,有槽。葉對生;葉柄長5-30mm;葉片卵圓形,長3-15cm,先端漸尖或突尖,基部心形,邊緣具圓鋸齒,兩面疏被柔毛,以葉脈處為多?;ㄍǔ橐干p花,總梗極短,常著生于莖最上部的1-3節(jié)上;苞片小,披針形;花萼鐘狀,齒5,卵狀三角形至披針形,呈二唇形,上唇3齒略高,下唇2齒略低,外面密被微柔毛;花冠紫色,長約4cm,外面被短柔毛,上唇直立,2裂或2淺裂,下唇3裂,中裂片較大,邊緣波狀;雄蕊4,不伸出花冠外,花藥2室,被微柔毛;子房4裂,被微柔毛;花柱伸出花冠;柱頭2裂;花盤杯狀,前方呈指狀膨大。小堅果?;ㄆ?-6月,果期6-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200-1800m的常綠及落葉混交林下蔭處。
【性味】味辛;性微溫
【功能主治】發(fā)表散寒;消腫解毒。主風寒感冒;跌打損傷;瘡瘍腫毒;蛇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根據(jù)以上的綜合來講,紅紫蘇還是具有一定的藥理療效的,需要注意的就是紅紫蘇應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食用,不要過量。
談到養(yǎng)生,并不光是女性朋友感興趣,很多男性朋友也是有興趣的,尤其是現(xiàn)代人對食品的追求越來越高,不但要吃得健康,還要吃出功效,為此,很多專家不斷的學習研究做一些新的方劑出來,其中,紫蘇湯對一些疾病的效果就非常好,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具體的介紹。
【處方】紫蘇葉六斤,烏梅(去核.微炒)九斤,甘草(炒)十斤,杏仁(去皮.尖.麩炒.別搗)三斤。
【炮制】上炒鹽十斤同為末。
【功能主治】調(diào)氣利膈,消痰止嗽。治心胸煩悶,口干多渴。
【用法用量】每服一錢,沸湯點服,不拘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紫蘇1握 訶黎勒皮 當歸 生姜各2.4克 人參1.8克 檳榔10枚 生地黃汁100毫升
【制法】上七味,切。
【功能主治】治心腹脹滿,兩肋氣急。
【用法用量】以水600毫升,煎六味,取200毫升,絞去滓,下地黃汁,分三次溫服。溫進一服,利三二行。
【注意】服藥期間,忌食蕪荑、生菜、熱面、炙肉、魚、蒜、粘食、陳臭者。
【摘錄】《外臺秘要》卷七引《廣濟方》
【處方】紫蘇葉30克 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焙)45克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60克 甘草(炙,銼)15克
【制法】上四味,粗搗篩。
【功能主治】治傷寒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4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四
在通過上文對紫蘇湯的講解我們可以知道,養(yǎng)生上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愛進行,不過在養(yǎng)生的時候,也是要注意方法選擇,對一些不太適合自己的養(yǎng)生方式是不要選擇的,否則對身體也是會有影響的。
紫蘇茶的功效
相傳,古時的藥草學家將紫蘇視為神圣的植物,不潔之人必須保持距離,采摘者要身穿干凈衣物,舉辦繁瑣儀式后才可摘取。而兩千多年前,我國最早的一部詞典《爾雅》如此描述:取紫蘇嫩莖葉研汁煮粥,長服令人體白身香。其實,優(yōu)雅泛香的紫蘇不僅是一味出色的香料,更是散寒解表的良藥,冬季感冒后喝上一杯紫蘇茶效果不錯。
1、消化和排便功能增強
對治療便秘有奇效:很多吃了菊粉的人明顯感到腸胃功能增強了,大便開始暢通。同時服用菊粉后,可以增強腸的蠕動能力,排出臭味氣體,從而恢復腸的健康,尤其是對一些習慣性便秘,頑固性便秘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美膚:由日本菊粉研究會提供的“美膚”表明:食用菊粉對皮膚有很好的功效。菊粉研究的先驅(qū)者中山先生曾經(jīng)說,菊粉能減少皮膚的色素沉淀,有美白和美化皮膚的功效,使皮膚變得光華細嫩有光澤。
3、減肥:攝取菊粉后血糖會下降,血糖不會上升,腎臟的胰島素就不會分泌,胰島素不分泌,葡萄糖等就不會貯存在細胞里,所以身體也就不會發(fā)胖。在此基礎(chǔ)上,適當?shù)淖鲆恍┻\動會燃燒部分脂肪,達到瘦身的目的。
4、增加腸道有益菌:每天攝食菊粉能使結(jié)腸中的有益菌(雙歧桿菌)增加10倍,抑制病原菌和腐敗菌等有害菌生成。
紫蘇茶的作用
紫蘇有葉、子、梗三類,紫蘇葉性味辛溫,具有發(fā)表、散寒、理氣、止咳的功效;紫蘇子則主要是下氣消痰、潤肺;它的梗能和胃降氣,治療胃氣上逆。若是冬季受涼感冒,出現(xiàn)怕冷、四肢僵硬、酸痛、鼻子不通氣、流鼻涕等癥狀,用紫蘇葉散寒解表、發(fā)發(fā)汗,感冒能更快治愈。
很多人覺得中藥煎水效果會更好,但紫蘇葉卻是個例外,因為它的藥用部分主要是揮發(fā)物質(zhì),長時間熬制反而會破壞藥效,所以用開水泡著喝效果更好?;忌巷L寒感冒后,抓幾片紫蘇葉(約15克)用開水泡幾分鐘當茶飲,不久就會感覺身上熱了,然后會有微汗冒出,通常3~5天就能基本治愈。
不過,由于紫蘇葉對胃腸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胃腸道不好的人最好不要空腹喝,可以在飯后飲用,或在喝紫蘇茶之前,吃幾塊餅干飽腹。
紫蘇茶的用途
紫蘇是一種重要的香料植物,其花序經(jīng)水蒸氣蒸餾而得的香紫蘇油是一種名貴的天然香料,廣泛的運用于各種香精。其精油主要含有乙酸芳樟酯、香葉醇、a-松油烯、a-松油醇、a-水芹烯、橙花叔醇、香紫素醇及醛類成份。香氣特征:清甜柔和的藥草香,薰衣草花香和果香,有類似黑狐香葡萄特有的頭香和煙絲的風味,有濃郁的龍涎濃濃香樣的木質(zhì)清香是一種高級定香劑。香紫蘇深加工就是從其殘渣中提煉出浸膏,經(jīng)進一步加工后,提出香紫蘇醇,香紫蘇內(nèi)脂,合成龍涎醚,均為重要化工原料。
紫色紫蘇用于染色;綠紫蘇和花穗的香味用于面條、調(diào)味汁、砂鍋料理和生魚片的調(diào)香;紅紫蘇葉中的紫紅色素--花青苷等成分,被用于梅干的染色及其他食品應用等方面。人們在很早以前就發(fā)現(xiàn)了紫蘇的抗菌和抗氧化作用,因而紫蘇自古就被稱為可以“返老還童”的植物。近年來,研究者發(fā)現(xiàn),紫蘇具有:1、抑制潰瘍壞死因子過剩產(chǎn)生;2、抑制花粉癥;3、抗牙周炎的功能。一般認為紅紫蘇的效果比較強,近來發(fā)現(xiàn)紫蘇種子所含的α-亞麻酸會降低膽固醇,有防癌的作用。
現(xiàn)在很多人在平時,一定都了解紫蘇水,紫蘇水中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胡蘿卜素,鈣,鐵鋅等微量元素,b群維生素有效擴張皮膚血管,刺激汗腺毛囊,減少支氣管分泌,同時還能緩解支氣管痙攣,可有效防范一些各種細菌侵入,比較適合用來夏天食用。
紫蘇水的功效與作用
紫蘇的嫩葉含有維生素A、B1、B2、C、胡蘿卜素及鐵、鈣、磷等礦物質(zhì),含有氨基酸、α-亞麻酸、黃酮類化合物、揮發(fā)油等,種子含亞油酸、B族維生素等。蘇葉能擴張皮膚血管,刺激汗腺而有發(fā)汗作用,減少支氣管分泌,緩解支氣管痙攣,對促進消化液分泌及增加胃腸的蠕動有益。蘇葉水浸液對抑制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有益。夏秋季多吃一些鮮嫩紫蘇或飲蘇葉水,不僅能增加食欲、祛暑、降血壓,而且還可以防治動脈硬化、消化不良、腸炎、痢疾等。 其所含的α-亞麻酸,黃酮類化合物等具有清除人體自由基,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等有益。紫蘇被衛(wèi)生部首批確定為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植物之一。紫蘇葉能散表寒,發(fā)汗力較強,用于風寒表癥,見惡寒、發(fā)熱、無汗等癥,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癥兼有氣滯,有可與香附、陳皮等同用。紫蘇葉用于脾胃氣滯、胸悶、嘔惡,不論有無表癥,均可應用,都是取其行氣寬中的作用,臨床常與藿香配伍應用。此外,本品有能行氣安胎,常配砂仁、陳皮同用,治療妊娠惡阻、胎動不安。紫蘇辛溫,能解魚蟹毒,中魚蟹毒后可用單味紫蘇煎服,或配合生姜同用。
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養(yǎng)生的重要性了,生活中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而中藥的方劑可以說就是一種很好的養(yǎng)生方法,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叫做陳紫蘇散的方劑。
【處方】紫蘇莖葉1兩,木通1兩(銼),桑根白皮1兩(銼),茴香根1兩,獨活半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荊芥半兩,赤茯苓1兩,木瓜半兩(干者),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檳榔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腳氣,小便澀滯,腹內(nèi)壅悶,痰逆,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4錢,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蔥白7寸,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方》卷二四二
以上就是對陳紫蘇散這種中藥方劑的藥用價值的詳細介紹,在吃陳紫蘇散的時候,也是有著一些方式方法的,以上的吃法對調(diào)理人體各方面問題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可以放心進行。
對于紫蘇葉,大家是比較熟悉的,當然有些人比較陌生。其實紫蘇葉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材。那么紫蘇葉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英文名】FOLIUM pERILLAE
【別名】蘇葉
【來源】本品為唇形科植物 紫蘇 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的干燥 葉 (或帶嫩枝)。夏季枝葉茂盛時采收,除去雜質(zhì),曬干。
【性狀】本品葉片多皺縮卷曲、碎破,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圓形,長4~11cm,寬2.5~9cm。先端長尖或急尖,基部圓形或?qū)捫ㄐ?,邊緣具圓鋸齒。兩面紫色或上表面綠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數(shù)凹點狀的腺鱗。葉柄長2~7cm,紫色或紫綠色。質(zhì)脆。帶嫩枝者,枝的直徑2~5mm,紫綠色,斷面中部有髓。氣清香,味微辛。
【鑒別】(1)本品葉的表面制片:表皮細胞中某些細胞內(nèi)含有紫色素,滴加10%鹽酸溶液,立即顯紅色;或滴加 5%氫氧化鉀溶液,即顯鮮綠色,后變?yōu)辄S綠色。
【炮制】除去雜質(zhì)及老梗;或噴淋清水、切碎,干燥。
【性味】辛,溫。
【歸經(jīng)】歸肺、脾經(jīng)。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用于風寒感冒,咳嗽嘔惡,妊娠嘔吐,魚蟹中毒。
【用法用量】5~9g。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
【備注】(1) 紫蘇葉 能散表寒,發(fā)汗力較強,用于風寒表癥,見惡寒、發(fā)熱、無汗等癥,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癥兼有氣滯,有可與香附、陳皮等同用。紫蘇葉用于脾胃氣滯、胸悶、嘔惡,不論有無表癥,均可應用,都是取其行氣寬中的作用,臨床常與藿香配伍應用。此外,本品有能行氣安胎,常配砂仁、陳皮同用,治療妊娠惡阻、胎動不安。紫蘇辛溫,能解魚蟹毒,中魚蟹毒后可用單味紫蘇煎服,或配合生姜同用。
【摘錄】《中國藥典》
【出處】《藥性論》
通過上文的描述我們知道了什么是紫蘇葉,紫蘇葉有著怎樣的功效。紫蘇葉的藥用價值很高,有利于免疫系統(tǒng)的改善,是我們一個值得的選擇。
紫蘇子是紫蘇干燥成熟以后的果實。紫蘇是可以生長在路旁,荒地的一種植物,所以平時我們常??梢钥吹竭@樣的植物,只不過有的時候我們不認識它。而且紫蘇子的功效與作用有很多,能夠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幫助。
紫蘇子其實是一種可以入藥的果實,它的分布非常的廣,它具有著止咳平喘,具有著潤腸,消痰等的作用。不僅如此,紫蘇子的功效與作用還有很多,下面就請專家來給我們介紹一下紫蘇子還有哪些功效與作用。
1. 蘇子可增強學習記憶功能,其有效成分是紫蘇子油,它能促進小鼠學習記憶功能,且該作用與小鼠腦內(nèi)的核酸蛋白質(zhì)及單胺類神經(jīng)遞質(zhì)的含量有關(guān)。
2. 蘇子有降血脂作用。
3. 蘇子有降血壓作用,其有效成分是α-亞麻酸。
4. 蘇子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其有效成分是α-亞麻酸。
5. 蘇子有防腐、抗氧化作用,可用于食品和藥物的長期貯存。
6. 蘇子有抗癌作用。
7. 蘇子有抑菌作用,0.1%紫蘇子油對變形桿菌、酵母菌、黑面霉菌、青霉菌及自然界中的多種霉菌均有抑制作用。
通過專家的介紹,我們對于紫蘇子的功效與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紫蘇子還可以用于食用,很多的人常用紫蘇子做粥,做湯圓,甚至可以做成紫蘇飲來喝,它的口感不但好,而且還對身體有著很大的作用。
對于大葉紫蘇大家了解嗎,它是一種常見的藥材,一般在很多的地方都會用大葉紫蘇來作為原料,它還能夠治療很多身體疾病,下面我們來看看大葉紫蘇的相關(guān)知識吧。
【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大葉香薷的全草或根。
【原形態(tài)】大葉香薷,直立半灌木,高0.6-2.6m。莖枝四棱形,密被灰白色短柔毛。葉對生;葉柄長3-6cm,密被柔毛;葉片闊卵形或近圓形長8-15cm,寬5.2-8.2cm,先端突尖或尾狀漸尖,基部圓形或微心形,偏斜,邊緣具鈍鋸齒,兩面被短柔毛,下面有金黃色腺點。輪傘花序多花密集成假穗狀花序,長6-10cm,頂生和腋生;苞片闊卵圓形;長約3mm,先端具小突尖,外面被柔毛,邊緣具緣毛;花萼鐘形,長約3.5mm,被柔毛及腺點,萼齒5,具線狀尖頭,花萼果時增長達6.5mm;花冠黃色,長約6.5mm,外面有柔毛及腺點,上唇直立,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近圓形,邊緣嚙蝕狀,側(cè)裂片近長圓形,先端圓形;雄蕊4,前對較長,伸出,花絲無毛,花藥圓形,2室;子房4裂,花柱長于雄蕊,柱頭2淺裂。小堅果長圓形,長約1mm,黑褐色?;ㄆ?-10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100-2900m的小河邊草叢、小灌木叢、林緣、路邊或開曠耕地。
【性狀】性狀鑒輥,莖略呈方柱形,光滑無毛;質(zhì)堅硬。葉卷曲皺縮,展平后呈寬卵形或近圓形,通常長10-15cm,寬8-13cm,先端驟然尾狀漸尖,邊緣有鋸齒;葉柄長3-5cm??梢娝霠罨ㄐ?,花黃棕色。氣微香,味微苦。
【性味】味辛;性涼
【功能主治】發(fā)表宣肺;清熱解毒。主風熱感冒;岳熱咳嗽;咽喉腫痛;瘡癤腫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用鮮葉貼敷。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大葉紫蘇,了解了大葉紫蘇的效果和作用,大葉紫蘇可以提高我們的免疫力,大葉紫蘇在養(yǎng)生學上還有食療的作用,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多好處。
有人不愛吃方劑,因為覺得有股苦澀味,其實大多數(shù)的方劑的味道確實不怎么好入口。但中藥方劑卻能很好的治愈疾病。地黃紫蘇煎就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劑。
【處方】生地黃3兩,生姜2兩(與地黃和研,絞取汁),生玄參1斤,生天門冬(去心)半斤,生麥門冬(去心)1斤,紫蘇子(炒,研)2兩,生牛蒡4兩(細切,與玄參至紫蘇子4味爛研,以水少許拌勻,布絞取汁),杏仁(去皮尖雙仁)3兩(研,別入)。
【制法】上將兩等藥汁并杏仁和勻,于銀石器中慢火煎令稍稠,停火,加白蜜5兩,真酥2兩和勻,于飯甑上蒸少時,候冷,以凈器盛。
【功能主治】肺痿喘嗽,涕唾稠粘,咽膈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小匙,含化,日3次,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九
最后提醒下地黃紫蘇煎雖是一個治療疾病的好選擇,但是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如果可以的放話,選擇日常多注意飲食,因為科學的生活方式才是擁有健康身體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