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酒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終生保健,終生康??;終生養(yǎng)生,終生康寧。古往今來,人們都普通注意養(yǎng)生!勿以惡小而為之,不注意養(yǎng)生,這種“惡”會報復我們的身體。中醫(yī)養(yǎng)生這方面的知識您掌握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楊梅酒的功效與作用”,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酒與養(yǎng)生文化,在中國已經源遠流長,藥酒就是酒和養(yǎng)生的重要結合。如何選用藥酒,有什么要注意的呢?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楊梅酒這種藥酒。
楊梅酒——(中暑)
中暑為酷暑炎熱之季,感受暑熱邪氣,以致津傷氣耗,表現(xiàn)為發(fā)熱、煩渴、汗出、胸悶心煩、頭痛頭昏、身重、嘔惡、神昏等癥狀的一種疾患。臨床又分中暑陽證、中暑陰證、暑犯心營,肝風內動等證,常用清熱、益氣、養(yǎng)陰、除濕、開竅等法治療。
治療本病的藥酒,以預防中暑和解除輕度暑熱為主,不適于暑犯心營、肝風內動等證。
【配方】鮮楊梅500克,白糖80克。
【制法】將楊梅洗淨,加白糖共裝入瓷罐中搗爛,加蓋(不密封,稍留空隙),約7-10天,自然發(fā)酵成酒。再用紗布絞汁,即成約12度的楊梅露酒,然後倒入鍋內煮沸,待冷裝瓶,密封保存,時間越久越佳。
【主治】預防中暑。
【 a href=www.haocao.com/yaocao/zhongyaocai/yaocai_m/mei.html梅 肯募疽 米鉅恕 p class="Lg"
上面就是關于楊梅酒這種藥酒的一個介紹,其實如果身體存在一些疾病,那么通過喝一些藥酒的確可以起到緩解的作用,但是楊梅酒并不是適合每一個人的,這點大家要注意。
Ys630.com相關知識
在養(yǎng)生的行列中,炮制藥酒是非常受歡迎的,將一些名貴的中草藥融合在一起,然后就炮制出了對身體有益處的藥酒。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種:白楊皮酒(四)。
白楊皮酒(四)——(腳氣)
(《普濟方》)
【配方】白楊皮(東南西向北去地三尺者,白楊皮白色者佳,不要近墓者)。
【制法】上取一斤半,勿令見風,去皮細?v,熬令黃赤,以清酒一斗,內不津器中漬之,密封頭,勿令泄氣,冬月二七日,春夏七日開取。
【主治】治風毒腳氣,手足拘攣。
【用法】飲量以人酒性量多少服之,日五六服,常令酒力相續(xù)取差為度。
閱讀完上面的關于白楊皮酒(四)的內容,我深深的覺得先人的智慧真是偉大,能夠發(fā)明出把中藥材和酒結合在一起的藥酒,而且在對病癥的治療上還能有這么好的效果。古人的智慧果然不可小覷。
金絲梅的簡介
金絲梅別名金絲桃、豬拇柳、土連翹、芒種花、黃花香、山梔子、打破碗花、過路黃、大葉黃、大田邊黃、黃木、金香、端午花。
金絲梅 灌木,高0.3-1.5m。全株無毛。枝條具2或4縱線棱,褐色或紅褐色。單葉對生;葉柄短;葉片卵圓形、卵狀長圓形或披針狀長圓形,長1.5-6cm,寬0.5-3cm,上面綠色,下面粉綠色,網脈隱約可見,全面散布透明腺點。
藥材基源:為藤黃科植物金絲梅的全株。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700m的山坡、草地、林下、灌叢中或空曠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性味:苦;寒
歸經:肝;腎;膀胱經
金絲梅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利濕解毒;疏肝通絡;祛瘀止痛。主濕熱淋病;肝炎;感冒;扁桃體炎;疝氣偏墜;筋骨疼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炒研末撒。
金絲梅的作用:金絲梅還是很好的一種藥材原料,它的根莖可以作為中藥材使用,具有舒筋活血、催乳利尿的功效。是一種非常好的藥材。
金絲梅不同于一般的藥材,它沒有什么毒副作用,人們可以放心地食用,而不用擔心會對身體造成什么負擔和損害。
金絲梅的種植作用:
一般來說,花友選擇種一種植物,首先要考慮它的觀賞時效,種植成活率,管理養(yǎng)護要求高不高等等。
金絲梅屬于觀賞期長,種植成活率高,管理養(yǎng)護簡單的花卉。土壤只需要一般田園土就能生長良好,觀賞期長達10個月,不管是分株還是播種還是扦插,繁殖成活率都非常高,非常適合花友養(yǎng)在家中,是種植價值非常高的植物。
金絲梅的市場信息
1、金絲梅的價格
金絲梅的品種多樣,因此價格也會根據品種的不同有所不同。
2、金絲梅的選購方法
若作為觀賞選用枝繁葉茂的。
3、金絲梅的保存方法
暫無。
你知道落葉梅嗎,它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材,對于一些疾病非常有幫助。今天就帶大家來看一下。
【來源】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裸莖碎米薺的全草。
【原形態(tài)】裸莖碎米薺 多年生草本,高6-15cm。全株無毛。根狀莖短,匍匐生長,其上有小的淡黃白色瘤狀突起和枯萎的葉柄殘基,須根細而短。莖不分枝,基部略傾臥,上部直立。基生葉為單葉,葉柄成線條狀,波狀彎曲,長1.5-12cm;葉片近圓形或腎狀圓形,長6-25mm,寬7-27mm,邊緣波狀,基部腎形;無莖生葉??偁罨ㄐ蝽斏?,有3-8花;萼片4,卵圓形或橢圓形,長3-4mm,邊緣膜質,白色透明;花瓣4,白色,倒卵形,長7-12mm,基部漸狹呈短爪;雄蕊6,花絲扁平;雌蕊1,呈柱狀,花柱細長,柱頭扁球形。長角果扁平,長3-6cm,優(yōu)滑無毛。種子長圓形,長2-3mm,淡褐色?;ㄆ?-6月,果期7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長于山坡灌叢和林下潮濕處。
【性狀】性狀鑒別 全草多皺縮卷曲。根莖上可見淡棕色小瘤狀突起及須狀根。莖較細,不分枝。葉基生,皺縮,展平后葉片腎圓形,寬0.7-2.7cm,先端鈍圓,基部深腎形,邊緣波狀,綠色或枯綠色;葉柄纖細而長,1.5-12cm。有時可見長角果,長3-6cm,淡棕色,光滑無毛。種子1行排列,直徑2-3mm,淡褐色。氣微香,味微苦。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腫毒;疔瘡等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落葉梅的一些基本功效,以及落葉梅的食用方法等,這樣大家在食用的時候才不會用錯,也能夠更加正確的發(fā)揮落葉梅的價值。
梅核仁是一種中藥材,在古代就有用梅核仁治病的先例,所以我們可以放心食用。接下來主要給大家介紹一下梅核仁的功效等。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 梅 的 種仁 。
【化學成份】種子含苦杏仁甙。
【性味】①《藥性論》:"味酸,無毒。"
【功能主治】清暑,明目,除煩。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5錢;或入丸劑。外用:搗敷。
【附方】①治婦人下焦三十六疾,不孕絕產:梅核仁、辛夷各一升,葛上亭長七枚,澤蘭子五合,溲疏二兩,藁本一兩。上六味,末之,蜜,和丸。先食,服如大豆二丸,日三,不知稍增。(《千金方》承澤丸)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相信通過本篇文章對梅核仁的詳細介紹,大家可以了解到關于梅核仁的功效和藥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無論是佐料豐盛,還是食材清淡,無疑都代表著人們對精致生活的一種需要。然而現(xiàn)如今人們有對飲食有了新的要求,那就是養(yǎng)生。而偏方則同時具備了這幾方面的特點,自然而然的受到人們的歡迎。下面 就來為大家介紹一種 :烏梅。
烏梅
【來源】外治方
【原料】烏梅30克,食醋250克。
【制法】將烏梅打碎,用醋浸泡10日後,再用浸液揉擦患處,每日2~3次,連用7~10日,雞眼可自然脫落。或用烏梅30克,食鹽9克,食醋15毫升,溫開水50毫升。先將鹽在溫水中溶解,再放烏梅浸泡24小時,去烏梅核,將肉搗爛,加醋,共搗成泥狀即可。涂藥前,先將患處用溫開水浸泡,並用刀削去老皮。
【 a href=www.haocao.com/yaocao/zhongyaocai/yaocai_m/mei.html梅 客懇└?!♀盖纱槽E 翰脊潭 4小時更換1次,連續(xù)用3~4次。
【功效】
通過上文的對烏梅介紹我們知道,經常喝這些滋補的湯藥比使用一些西方藥品的效果要好的多,從內部進行調養(yǎng),同時散發(fā)的活力就是從內部散發(fā)的自然之力!
霜梅是在傳統(tǒng)的中醫(yī)的理念下研究出來的,治療效果很好,無副作用。能從根本上解決患者對疾病的困擾,一起來看一下霜梅的相關知識。
【處方】牙皂(去弦凈)120克 食鹽30克 桔梗60克 天南星25枚 大半夏35粒 甘草30克 樸消120克 防風120克 白礬120克
【制法】五月五日采半熟大梅100個,先將鹽、消二味同梅拌勻,過一日夜,候水浸透,再將各藥研細入內同拌,取起曬干,又浸以藥水收干為度。曬干起霜衣白者佳,收貯封固。
【功能主治】治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凡遇咽喉腫痛用絲綿裹1枚含口內,有酸水吞下,即有痰涎涌出,候痰凈口內有清水,去梅即愈。
【摘錄】《同壽錄》卷尾
上面所講的就是關于霜梅的一些小常識,這些方劑都是具有針對性的,而對于大多數朋友們來說,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中國的許多藥學著作中,蠟梅丸總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早在很久之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把它投入到醫(yī)學中了,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它的一些相關信息。
【處方】蠟梅花末、干姜末、甘草末、枇杷葉末、百藥煎末、烏梅肉末,各一兩。蠟,五兩。
【炮制】先熔蠟開,投蜜二兩,和上拌藥末,搗二三百下,丸如雞頭實大。
【功能主治】止渴生津。
【用法用量】夏月長途,一日含化一丸。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蠟梅花(末)1兩,干姜(末)1兩,甘草(末)1兩,枇杷葉1兩,百藥煎1兩,烏梅肉(末)1兩,蠟5兩。
【制法】上熔蠟開,投蜜2兩,和上件藥搗為丸,如芡實大。
【功能主治】止渴生津。
【用法用量】夏月長途,日服1丸。妙。
【摘錄】《普濟方》卷一一七引《十便良方》
通過上面對蠟梅丸各個方面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對于蠟梅丸的用途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基本知道了蠟梅丸對于一些疾病的功效。
大家都知道椒梅湯是一味很好的中藥方劑,那知不知道椒梅湯的功效和作用呢?椒梅湯的食用方法呢?下面就一一的為大家解惑。
【處方】烏梅 花椒 檳榔 枳實 木香(另研)香附 砂仁 川楝子(去核)肉桂 厚樸 干姜 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藥研為粗末。
【功能主治】殺蟲止痛。治蟲痛,時痛時止,面白唇紅,舌有白點。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服。
【摘錄】《萬病回春》卷五
【處方】黃連6克 黃芩6克 干姜6克 白芍(生)9克 川椒(炒黑)9克 烏梅(去核)9克 人參6克 枳實4.5克 半夏6克
【功能主治】驅蛔,祛暑。治暑邪深入厥陰,舌灰,消渴,心下板實,嘔惡吐蛔,寒熱,下利血水,甚至聲音不出,上下格拒者。
【用法用量】上藥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服。
【備注】本方由仲景烏梅丸化裁而成。方中川椒、烏梅、黃連三味極辛、極酸、極苦之品,為驅蛔殺蟲之主藥;配黃芩助黃連以祛暑邪;干姜助川椒以驅蛔,并能溫脾胃以實土;土敗木乘,故以白芍以柔肝,人參以補虛;心下板實,故用枳實以破氣消痞;嘔惡吐蛔,故用半夏以降逆止嘔。諸藥合用,共奏驅蛔祛暑之功。
【摘錄】《溫病條辨》卷三
【處方】花椒1錢,烏梅3枚,蔥腦3個,檳榔1錢。
【功能主治】蟲癥。腹痛口渴,飲水不已,兼嘔清水。
【摘錄】《一盤珠》卷二
【處方】烏梅、花椒、檳榔、枳實、木香(另研)、香附、砂仁、川楝子(去核)、肉桂、厚樸、干姜、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蟲痛。心腹痛,胃口有蟲作痛者,時痛時止,面白唇紅。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服。
【摘錄】《回春》卷五
以上就是本文對椒梅湯的一些介紹,其實養(yǎng)生方劑還是很值得我們來研究的,因為,它在中醫(yī)養(yǎng)生領域占了一席之地,而且獨樹一幟,有自己的特色和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