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石菖蒲的主治功效是什么
養(yǎng)生中藥材。
天天常笑容顏俏,七八分飽人不老,逢君莫問留春術,淡泊寧靜比藥好。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很多中老年人關注的話題,作好了養(yǎng)生我們的生活質(zhì)量才更好。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要掌握哪些知識呢?為此,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中藥材石菖蒲的主治功效是什么》,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菖蒲是很常見的藥草,根據(jù)菖蒲的類型劃分主要有三種類型,如生活在水里的稱為水菖蒲,地上的就有石菖蒲和節(jié)菖蒲,三種菖蒲的治療功效也有一些相似,但是從小的治病方面來看,就要對癥的選擇菖蒲的類型,中藥材石菖蒲能治療多種疾病,也是常用的藥草之一,那么中藥材石菖蒲的主治功效是什么呢?
石菖蒲功能主治開竅,豁痰,理氣,活血,散風,去濕。治癲癇,痰厥,熱病神昏,健忘,氣閉耳聾,心胸煩悶,胃痛,腹痛,風寒濕痹,癰疽腫毒,跌打損傷。
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饑、噤口下痢、神昏癲癇、健忘耳聾。
①《本經(jīng)》:主風寒濕痹,咳逆上氣,開心孔,補五臟,通九竅,明耳目,出音聲。
②《別錄》:主耳聾,癰瘡,溫腸胃,止小便利,四肢濕痹,不得屈伸,小兒溫瘧,身積熱不解,可作浴湯。聰耳目,益心智。
③《藥性論》:治風濕頑痹,耳鳴,頭風,淚下,殺諸蟲,治惡瘡疥瘙。
④《日華子本草》:除風下氣,除煩悶,止心腹痛,霍亂轉(zhuǎn)筋。治客風瘡疥,澀小便,殺腹藏蟲。耳痛:作末、炒,承熱裹窨,甚驗。
⑤王好古:治心積伏粱。
⑥《滇南本草》:治九種胃氣,止疼痛。
⑦《綱目》:治中惡卒死,客忤癲癇,下血崩中,安胎漏。散癰腫。搗汁服,解巴豆、大戟毒。
⑧《本草備要》:補肝益心,去濕逐風,除痰消積,開胃寬中。療噤口毒痢,風痹驚癇。
⑨《本草再新》:止鼻血,散牙癰。
⑩《常用中草藥手冊》:治風濕性關節(jié)炎,腰腿痛,消化不良,胃炎,熱病神昏,精神病。
⑾《廣西中草藥》:治癲狂,驚癇,痰厥昏迷,胸腹脹悶或疼痛。
中藥材石菖蒲的主治功效有多種,所治療的疾病類型也非常多,患者使用中藥必須注意藥量,不能隨意添加藥量。食用方式不對或是食用量不正確的,身體反而會受到刺激,對患者的健康有極大的影響。尤其是藥物要進入口里的,更要重視其量與功效,比如中藥材石菖蒲茶、所泡的酒等。
Ys630.com相關知識
石菖蒲是在中醫(yī)上經(jīng)常用到的草藥,它在生活中也比較多見,生命力頑強,特別是在濕潤的環(huán)境如河邊濕地等都常見到。除了藥用價值,石菖蒲還可以做為園林裝飾植物來觀賞。石菖蒲全身是寶,無論根或莖都可入藥。
石菖蒲的功效與作用
1、鎮(zhèn)靜安神,治失眠癥。石菖蒲對人體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抑制作用,能夠鎮(zhèn)靜、安神、催眠,對精神病患者有著一定的鎮(zhèn)靜和催眠作用;又有著芳香化濁、祛痰濕的作用,對于治療痰熱內(nèi)擾引起的失眠癥狀有著顯著的療效。
2、理氣活血,治關節(jié)疼痛。石菖蒲味辛,可理氣活血、祛風宣濕,常用于治療風濕痹阻、關節(jié)疼痛、跌打損傷導致瘀腫疼痛等癥,臨床上常將鮮石菖蒲、生姜、梔子等搗碎,敷于疼痛局部,可消腫止痛;若將藥搗碎后加適量白酒,在鍋內(nèi)炒熱后再敷于痛處,效果更佳哦。
3、醒脾和胃,治濕困脾胃癥。石菖蒲內(nèi)含揮發(fā)油,氣味芳香,能夠有效促進消化液分泌及抑制胃腸的異常發(fā)酵,所以它可以醒脾和胃助消化,可治療濕困脾胃癥。臨床實驗中,常將石菖蒲、郁金、藿香等搭配使用,用于醒脾和胃,效果顯著。
2、理氣活血,治關節(jié)疼痛。石菖蒲味辛,可理氣活血、祛風宣濕,常用于治療風濕痹阻、關節(jié)疼痛、跌打損傷導致瘀腫疼痛等癥,臨床上常將鮮石菖蒲、生姜、梔子等搗碎,敷于疼痛局部,可消腫止痛;若將藥搗碎后加適量白酒,在鍋內(nèi)炒熱后再敷于痛處,效果更佳哦。
3、醒脾和胃,治濕困脾胃癥。石菖蒲內(nèi)含揮發(fā)油,氣味芳香,能夠有效促進消化液分泌及抑制胃腸的異常發(fā)酵,所以它可以醒脾和胃助消化,可治療濕困脾胃癥。臨床實驗中,常將石菖蒲、郁金、藿香等搭配使用,用于醒脾和胃,效果顯著。
茯苓是一種中藥我相信這個很多人都知道,但是茯苓有哪些功效呢?這個是很多人都覺得非常陌生的,茯苓雖然說是一種中藥,但是茯苓用來制作美食的話也是可以的,用茯苓來制作美食的時候很多人都會選擇在茯苓里面添加肉類或者是骨頭類的食品,因為這個茯苓的營養(yǎng)很高,添加骨頭一起吃的話價值就更好了,那么這個茯苓中藥材的功效有哪些呢?
其實茯苓不僅是一種藥用價值很高的中藥,也是一種日常養(yǎng)生必不可少的保養(yǎng)品,吃茯苓不僅有保護脾胃的食,同時對于我們的心理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梢哉f茯苓與不同的中藥配合就發(fā)發(fā)揮出不同的功效。
茯苓可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逆,惡阻,泄瀉,遺精,淋濁,驚悸,健忘等癥。茯苓之利水,是通過健運脾肺功能而達到的,與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藥不同。苓桂術甘湯、四君子湯、四苓湯等均是有茯苓配伍的常用方劑。
1.用于小便不利,水腫等癥茯苓功能利水滲濕,而藥性平和,利水而不傷正氣,為利水滲濕要藥。凡小便不利、水濕停滯的癥候,不論偏于寒濕,或偏于濕熱,或?qū)儆谄⑻摑窬?,均可配合應用。如偏于寒濕者,可與桂枝、白術等配伍;偏于濕熱者,可與豬苓、澤瀉等配伍;屬于脾氣虛者,可與黨參、黃耆、白術等配伍;屬虛寒者,還可配附子、白術等同用。
2.用于脾虛泄瀉,帶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滲濕,對于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泄瀉、帶下,應用茯苓有標本兼顧之效,常與黨參、白術、山藥等配伍。有可用為補肺脾,治氣虛之輔佐藥。
3.用于痰飲咳嗽,痰濕入絡,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滲濕,又具健脾作用,對于脾虛不能運化水濕,停聚化生痰飲之癥,具有治療作用??捎冒胂?、陳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術同用。治痰濕入絡、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殼同用。
4.用于心悸,失眠等癥茯苓能養(yǎng)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癥,常與人參、遠志、酸棗仁等配伍。
茯苓的功效很強大,大多數(shù)的人選擇茯苓都是因為要治療一些疾病,這個茯苓的藥性也是很多的,茯苓在中醫(yī)上的價值很高,平時可以選擇用茯苓來泡茶喝,但是泡茶的時候不要太濃了,這樣很影響身體的健康,而用茯苓還可以來泡水和,泡水所放的茯苓不要太多了。
石菖蒲的功效和作用,大家是否有關注和了解過呢?事實上它的應用也是比較多的,可用于治療健忘失眠、耳鳴、耳聾或者是長期心神不能等這些問題,也可以改善風濕痹痛。
1、痰蒙清竅,神志昏迷。本品辛開苦燥溫通,芳香走竄,不但有開竅醒神之功,且兼具化濕,豁痰,辟穢之效。
2、長治痰濕穢濁之邪蒙蔽清竅所致之神志昏亂。治中風痰迷心竅,神志昏亂、舌強不能語,常與半夏、天南星、橘紅等燥濕化痰藥合用,如滌痰湯(《濟生方》);若治痰熱蒙蔽,高熱、神昏譫語者,常與郁金、半夏、竹瀝等配伍,如菖蒲郁金湯(《溫病全書》);治痰熱癲癇抽搐,可與枳實、竹茹、黃連等配伍,如清心溫膽湯(《古今醫(yī)鑒》);治癲狂痰熱內(nèi)盛者,可與遠志、朱砂、生鐵落同用,如生鐵落飲(《醫(yī)學心悟》);用治濕濁蒙蔽,頭暈,嗜睡,健忘,耳鳴,耳聾等癥,又常與茯苓、遠志、龍骨等配伍,如安神定志丸(《醫(yī)學心悟》)。
3、濕阻中焦,脘腹痞滿,脹悶疼痛。本品辛溫芳香,善化濕濁、醒脾胃、行氣滯、消脹滿。用治濕濁中阻,脘悶腹脹、痞塞疼痛,常與砂仁、蒼術、厚樸同用;若濕從熱化、濕熱蘊伏、身熱吐利、胸脘痞悶、舌苔黃膩者,可與黃連、厚樸等配伍,如連樸飲(《霍亂論》)。
4、噤口痢。本品芳香化濕、燥濕,又行胃腸之氣。治療濕濁、熱毒蘊結(jié)腸中所致之水谷不納,痢疾后重等,可與黃連、茯苓、石蓮子等配伍,如開噤散(《醫(yī)學心悟》)。
5、健忘,失眠,耳鳴,耳聾。本品入心經(jīng),開心竅、益心智、安心神、聰耳明目,故可用于上述諸癥。治健忘證,常與人參、茯苓、菖蒲等配伍,如不忘散(《證治準繩》)、開心散(《千金方》);治勞心過度、心神失養(yǎng)引發(fā)的失眠、多夢、心悸怔忡,常與人參、白術、龍眼肉及酸棗仁、茯神、朱砂等配伍,如安神定志丸(《雜病源流犀燭》);治心腎兩虛、耳鳴耳聾、頭昏、心悸,常與菟絲子、女貞子、旱蓮草及丹參、夜交藤等配伍,如安神補心丸(《中藥制劑手冊》)。菖蒲的功效與作用此外,還可用于聲音嘶啞、癰疽瘡瘍、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證。
山茱萸是我第一次聽到。那山茱萸是什么中藥材呢我就不知道了,后來才聽朋友說,山茱萸是在每年的10-11 月份才能吃到,它的果皮漸漸的變成紅色時才能采摘。山茱萸吃起來酸甜味,有點就像葡萄干的樣子,直接吃口感不怎么太好,只能泡水喝,山茱萸具體的是什么中藥呢,我這就和朋友們講講。
山茱萸
原料別名:藥棗皮、蜀棗、魃實、鼠舌、雞足、山萸肉、實棗兒、肉棗、棗皮、紅棗皮
食用提示:內(nèi)服:煎湯,6至10克,或入丸、散。
原料介紹 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成熟果實山茱萸主要是生長在河南的伏牛山,陜西、山西一帶山茱萸一般清明時節(jié)開有黃色的花,“秋分”至“寒露”節(jié)氣時會生長成熟山茱萸的食用和藥用已經(jīng)有1500多年歷史了,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山茱萸果肉呈不規(guī)則的片狀或囊狀,長1至1.5厘米,寬0.5至1厘米,表面紫紅色至紫黑色,皺縮,有光澤頂端或有圓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柄痕質(zhì)柔軟氣微,味酸、澀,微苦以肉厚,柔軟,色紫紅者為佳 相關人群 命門火熾,肝陽上亢,及素有濕熱,小便不利者禁服 食物相克 本品與桔梗、防風、防己相克。
補益肝腎,澀精固脫。用于眩暈耳鳴,腰膝酸痛,崩漏帶下,大汗虛脫。內(nèi)熱消渴。
用于肝腎不足,頭暈目眩,耳鳴,腰酸。與熟地、枸杞子、菟絲子、杜仲等配伍。2. 用于虛汗不止。
山茱萸能增強機體的抗應激能力,提高小鼠耐缺氧、抗疲勞能力,增強記憶力。山茱萸能提高紅細胞中SOD活性,對抗脂質(zhì)過氧化。其醇提物還有降血脂作用,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膽固醇的含量,抗動脈硬化。
命門火熾,肝陽上亢,及素有濕熱,小便不利者禁服
上面我講的這些關于山茱萸是什么中藥材的介紹,都是我在朋友那里才了解到的,如果你也對這個東西不熟悉的話,可以看看,開闊一點視野,增長一下見聞。山茱萸是屬于中藥的一種,在什么時候用的話都要謹慎。是藥就有三分毒,不要傷害的自己的身體。
中藥與西藥是有所不同的,因為中藥平時可能就是我們吃的食物,比如大棗、蔥姜蒜等等。而且中藥往往都是以調(diào)理為主,所以不具有多么強大的藥性。更何況,中藥已經(jīng)在我們國家存在了幾千年,因此中藥的種類是非常非常多的,多到讓人數(shù)不清。那么,各種中藥材作用功效是什么?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于:腸胃濕熱所致的瀉痢腹痛。臟腑火毒證。癰疽疔毒,皮膚濕疹、濕瘡,耳道流膿!
黃柏: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用于:濕熱所致的多種病證。陰虛發(fā)熱,骨蒸盜汗,遺精。熱毒瘡瘍,濕疹濕瘡!
白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氣虛證。氣虛自汗。脾虛胎動不安!
焦三仙:它不是一味藥而是三味藥,即焦麥芽、焦山楂、焦神曲。三味藥均有良好的消積化滯功能,但又有各自不同的特點。焦麥芽有很好的消化淀粉類食物的作用;焦山楂善于治療肉類或油膩過多所致的食滯;焦神曲則利于消化米面食物。三藥合用,能明顯地增強消化功能。因此,臨床上醫(yī)生常將三藥合用并稱為“焦三仙”。是消食導滯,健運脾胃的良藥。
雞內(nèi)金:消食健胃,澀精止遺。 用于飲食積滯,小兒疳積。腎虛遺精、遺尿。治遺精。
大黃:具有瀉熱通便功效,用于胃腸實熱積滯、大便秘結(jié)、腹部脹滿、疼痛拒按,甚至高熱不退、神昏譫語,如大承氣湯;或脾陽不足之冷積便秘,如溫脾湯。
解毒消癰功效,用于熱毒瘡瘍、暴赤眼痛、口舌生瘡、齒齦腫痛,如大黃牡丹皮湯。
行瘀通經(jīng)功效,用于瘀血阻滯之月經(jīng)閉止、產(chǎn)后瘀阻、癥瘕積聚,及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清熱除濕功效,用于濕熱壅滯之黃疸、小便不利、大便干結(jié);熱淋、石淋如八正散。
亦可涼血止血,用于熱傷血絡之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赤白帶下。
現(xiàn)代臨床可用于治療流行性腦膜炎、大葉性肺炎、急性膽道感染、急性腮腺炎、急性闌尾炎、急性傳染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腸炎、細菌性痢疾、消化道出血、咽喉炎、牙齦膿腫、皮炎、濕疹、淋病、帶狀皰疹等。
平時人們經(jīng)常聽說石菖蒲,金葉石菖蒲就是石菖蒲中的一種,這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這種植物開的花是綠色的,并沒有多大的觀賞價值,不過金葉石菖蒲是用途非常廣泛的中藥,對生活中出現(xiàn)的流鼻涕以及咳嗽等癥狀都有很好的療效,另外還有下列這些好處。
金葉石菖蒲的功效:
1、石菖蒲功能
石菖蒲是具有藥用價值的草本植物,尤其是根莖經(jīng)常會被用在醫(yī)藥治療上,對于人體的中樞系統(tǒng)來說,石菖蒲能夠起到非常好的鎮(zhèn)靜作用,是可以使躁動的情緒或身體狀態(tài)迅速安定下來,同時石菖蒲還具有保護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能夠改善心血管機能,而對于胃腸道功能不好的人來說,石菖蒲還具有促進胃腸道消化和吸收的功能,也能夠起到抗擊病毒的作用。
2、金葉石菖蒲
金葉石菖蒲是屬于石菖蒲的一種,是具有一定的香氣的,與石菖蒲的功效一樣,金葉石菖蒲也具有改善身體機能,增強心血管系統(tǒng)功能的作用,對于消化不良的人來說,服用一些金葉石菖蒲能夠明顯的緩解消化不良的癥狀,起到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而對于支氣管炎患者來說,金葉石菖蒲也能緩解其癥狀,比如咳嗽、鼻塞、流鼻涕等,同時還能增強患者的體質(zhì)。
3、石菖蒲用量
石菖蒲是一種藥效比較好的草本植物,一般的用量是在3~9g,是屬于正常的藥用劑量。石菖蒲的藥效是比較強的,具有保護心血管系統(tǒng)、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功效,還能改善消化不良的癥狀,增強患者的體質(zhì),也正因為石菖蒲具有這么多的藥效,因此劑量是不能過大的,也是為了防止服用過多會產(chǎn)生副作用,會使患者的病情加重。因此服用劑量最好不要超過3~9g。
4、石菖蒲的副作用
石菖蒲的副作用最明顯的是石菖蒲全株都是含有毒性的,尤其是根莖的部分毒性最大,雖然石菖蒲的藥用效果比較好,但是如果不小心服用過量的話,是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幻覺的,還有可能會引起患者感覺到疲勞無力,出現(xiàn)惡心嘔吐等癥狀也是有可能的。另外,石菖蒲具有刺激神經(jīng)的作用,對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也有刺激效果,服用過量的話毒性也就更大,會使患者出現(xiàn)神經(jīng)紊亂、神志不清的現(xiàn)象,還可能出現(xiàn)抽搐反應。
5、石菖蒲有毒嗎
石菖蒲是有毒的,而且是全株都有毒性,醫(yī)學上采用石菖蒲主要是想借助石菖蒲一點點的毒性,起到鎮(zhèn)靜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也能刺激血管的擴張,起到增強心血管功能的作用。對于身體中存在的細菌和病毒,石菖蒲的毒性能夠起到以毒攻毒的作用,能抑制細菌繁殖和生長,起到抗菌的作用。但是石菖蒲不能過量服用,防止毒性太強危害身體的健康。
在中國醫(yī)學上分為中醫(yī)和西醫(yī),中醫(yī)上中藥是重中之重,中藥的種類有很多,具體的數(shù)字是沒有辦法統(tǒng)計的。防風是中藥的一種,是很常見的中藥材,用法是比較廣泛的。那中藥材防風的藥理作用是什么?對于這個問題,很多想要了解防風的朋友都想知道,下面就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
中藥材防風的藥理作用是什么?
1、解熱:實驗觀察用傷寒菌混合疫苗靜注使家兔發(fā)熱后,用水煎劑灌胃有中等度解熱效果;腹腔注射有明顯的解熱作用。作用可持續(xù)2小時以上。
2、鎮(zhèn)痛:水煎劑小鼠腹腔注射,有明顯的鎮(zhèn)痛作用。
3、抗菌:水煎劑對多種細菌如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防風新鮮汁對綠膿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抗菌作用,煎劑對痢疾桿菌、溶血性鏈球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4、抗休克:實驗表明,防風多次給小鼠灌胃后,對電擊休克有一定對抗作用。
5、抗炎 :水煎劑小鼠腹腔注射,能明顯抑制炎癥性耳廓腫脹,與荊芥同用更強。對大鼠蛋清性足腫,灌服后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6、增強免疫:水煎劑能提高小鼠巨噬細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數(shù),因此,對免疫功能有增強作用。
7、鎮(zhèn)靜和抗驚厥:分離出藤助防風脫糖素和防風脫糖素,可抑制小鼠自發(fā)活動,并可延長睡眠時間。
8、保護胃黏膜:藤助防風脫糖素可抑制酒精所致的胃黏膜損傷。防風脫糖素可抑制應激性潰瘍。
9、解痙:防風水煎劑能明顯抑制兔腸的收縮而有解痙作用。其揮發(fā)油對支氣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而收平喘之功。
上文就是關于中藥材防風的藥理作用是什么的介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防風是常見的中藥材,不過對于不了解它藥性的朋友來說,最好是不要自行服用,這樣不但不能治療疾病,反而可能會傷害到自己的身體健康。提醒大家,服用中藥,一定要有醫(yī)生的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