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湯的制作方法是怎樣的呢?
養(yǎng)生膏方制作方法。
“知足者常樂,能忍者自安,忍饑者長壽,耐寒者體健?!鄙鐣诎l(fā)展,養(yǎng)生也逐漸成為很多人的關注焦點,養(yǎng)生關系著每一個的生活質量。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知識需要掌握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姜湯的制作方法是怎樣的呢?”,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秋風乍起,氣溫驟降,許多人還沒有準備好迎接秋天,就讓多變的秋季打敗了。因為沒有在忽冷忽熱的天氣中及時的添加衣物,可能就會出現(xiàn)感冒的癥狀,這時候如果能喝上一碗熱熱的姜湯,就可以讓身體發(fā)發(fā)汗,減緩感冒的癥狀。那么,姜湯是怎么制作的呢?讓小編來為你簡單的介紹。
1. 取生姜若干洗凈
小貼士:燒姜湯最好是選擇新鮮生姜,鮮姜姜汁多,驅寒效果更好些。
2. 從大塊生姜上掰一塊,切片,片切的越薄越好。
小貼士:如果你想姜湯更有味,可以將生姜切絲
3. 用水壺倒350ml——500ml水用于煮姜湯
4. 將姜片或姜絲和水倒入搪瓷鍋,打開爐灶燒開。
5. 在水燒至半開時(即水在翻騰,但水汽沒從鍋蓋冒出時),取適量紅糖放入水中,用筷子將紅糖攪勻,繼續(xù)燒。
6. 當水燒開時,生姜紅糖湯即告完成。
熱乎乎的姜湯喝下去可以使你出汗驅寒,預防感冒。
注意事項
剛燒好的姜湯溫度很高,一定要吹至溫度適宜才能喝下去,千萬別被姜湯燙傷食道。
小貼士:
1、對于女性朋友來說,痛經(jīng)是最難以忍耐的,一般還伴有食欲不振﹑心煩急躁﹑易怒易悲﹑疲倦乏力等癥狀,這種疼痛有時候會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醫(yī)認為,痛經(jīng)多由氣血失調﹑氣機不暢﹑血行受損所致。食療當以調理氣血為其基本原則,才有具有通暢氣血,活血化瘀的藥膳,能起到較好的效果。
2、紅糖姜湯適合于寒濕凝滯型痛經(jīng),經(jīng)前或經(jīng)期小腹冷痛,得熱癥狀減輕,經(jīng)期量少,色紫黑夾有血塊,四肢發(fā)冷,面色發(fā)白者適宜服用紅糖姜湯。
3、使用方法:代茶頻飲,趁熱喝。因紅糖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經(jīng)期不宜多喝,經(jīng)期量少者,可以在經(jīng)期適當喝一些。
姜湯的制作是非常簡單的,就是自己沒有一點廚藝基礎,這道姜湯也是可以完美的制作成功的。如果家人出現(xiàn)了風寒感冒,就可以為家人煮一碗熱熱的姜湯讓他喝;如果女朋友有痛經(jīng)的問題,煮上一碗姜湯就可以表現(xiàn)自己的滿滿的愛意。
Ys630.com相關知識
懷孕后,一切都是小心翼翼的,因為害怕自己的不注意,導致胎兒的發(fā)育不良。但是有的人即使千小心萬小心,還是可能會出現(xiàn)感冒的情況?;加懈忻昂?,如果吃藥的話,有擔心導致胎兒的畸形,不吃藥也害怕影響到胎兒的發(fā)育,這時候應該怎么辦呢?小編推薦大家一款姜湯來治療風寒感冒。
生姜可以驅寒暖胃,發(fā)散風寒,對孕婦沒有不良作用。因此孕婦是可以喝姜湯的,生姜屬藥食同源,對孕婦和胎兒無礙,另外姜湯可加入紅糖,對孕婦更有利。但姜湯只適用于外感風寒初期,如果是熱性的的感冒或發(fā)燒就不適合了。另外孕婦在懷孕期間胃口不好,如果在飯前先喝些姜湯,就能增進食欲、促進營養(yǎng)吸收。
姜湯的做法一:紅糖姜湯
原料:紅糖20克,生姜4片,蔥白3段,水適量。
制法:
(1)沙鍋內加入生姜、蔥白和水,上火煮開。
(2)加入紅糖再煮開即可。
特點:湯甜辣適口,趁熱喝下,可去風寒、止嘔吐。生姜有發(fā)汗解毒、溫中止嘔的功用,與紅糖、蔥白合用,祛風寒的作用尤佳。
姜湯的做法二:小蔥老姜湯
原料:姜3片,紅糖15克,蔥2根
制法:將香蔥,老姜分別沖洗干凈放入小鍋內,加水一碗,熬至半小碗去渣留湯,加入紅糖即可食用
特點:羹汁濃稠,甜酸微辣,別有風味,常食可溫中散寒
所含營養(yǎng):小蔥老姜湯所含營養(yǎng)素,此數(shù)據(jù)只是理論值,不計烹飪過程的營養(yǎng)損耗。
因為姜具有發(fā)暖的作用,而紅糖也是可以發(fā)暖的,如果是患有風寒感冒的話,多喝一些紅紅糖、姜熬制的水,就可以促進身體發(fā)汗,這樣就可以減緩感冒的癥狀。而孕婦喝這種姜湯治感冒,就完全不用擔心藥物對于胎兒的傷害了。
很多中藥在我們生活中經(jīng)常都能用到,例如干姜就是這樣的,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等作用,用于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肢冷脈微,寒飲喘咳的治療,所以經(jīng)常都能使用到。干姜的制作方法也非常簡單,在家就能動手制作。那么,中藥干姜的制作方法是什么?
對于中藥干姜的制作方法有很多種,最為常見的就是切片使用,除去雜質,略泡,洗凈,潤透,切厚片或塊,干燥。不規(guī)則片塊狀,厚0.2~0.4cm。家里有很多姜的話可以切片進行貯藏。
中草藥干姜呈扁平塊狀,具指狀分枝,長3~7cm,厚1~2cm。表面灰黃色或淺灰棕色,粗糙,具縱皺紋及明顯的環(huán)節(jié)。分枝處常有鱗葉殘存,分枝頂端有莖痕或芽。質堅實,斷面黃白色或灰白色,粉性或顆粒性,內皮層環(huán)紋明顯,維管束及黃色油點散在。氣香、特異,味辛辣。
干姜的功效有
:1、含揮發(fā)油,油中主成分為姜醇、姜烯、沒藥烯、α-姜黃烯、芳樟醇、桉油素及α-龍腦;另含辛辣成分姜辣素及分解產(chǎn)物姜酮;尚含多種氨基酸等。
2、干姜甲醇或醚提取物有鎮(zhèn)靜,鎮(zhèn)痛,抗炎,止嘔及短暫升高血壓的作用;水提取物或揮發(fā)油能明顯延長大鼠實驗性血栓形成時間;干姜醇提取物及其所含姜辣素和姜辣烯酮有顯著滅螺和抗血吸蟲作用。
3、用于脾胃陽虛而出現(xiàn)里寒證,癥見積食不消,嘔吐清水,大便稀,腹冷痛,舌淡苔白,脈沉細等。
4、有效治療脾胃虛冷,吃不下飯,頭暈吐逆。
鮮竹瀝,可能部分人還不是很了解的,可是鮮竹瀝也是難得的天然食材。其實鮮竹瀝是竹子經(jīng)加工后提取的汁液。它是一種無毒無副作用,集藥、食兩用的天然飲品。鮮竹瀝的食用價值高,而且價格適中,也是我們能消費的范圍之內的,所以大家可以放心。
材料:
鮮竹瀝40克,冰糖50克,紫菜50克。
做法:
1.將紫菜發(fā)散;冰糖打碎成屑。
2.將鮮竹瀝、紫菜、冰糖屑同放燉鍋內,加水500毫升,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煮25分鐘即成。
3.紫菜可用絲瓜、蘑菇、白蘿卜中任何一種代替,同樣具有潤肺止咳的作用。同“鮮竹瀝燉冰糖”。
據(jù)《神龍本草經(jīng)》、《本草綱目》、《全國中草藥匯編》記載:竹汁中含有十多種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能活化人體細胞,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祛疾養(yǎng)肺,促進消化,清除體內有毒物質,治療便秘。
顏色:澄清的淡黃色或淡棕紅色
藥用:性味甘涼,入心、胃、大腸三經(jīng)
功能:清熱、豁痰、潤燥、止渴
主治:熱病煩躁、消渴勞復、風痰、虛痰、中風失音等癥。上面就是關于鮮竹瀝的具體做法了,另外還為大家介紹了關于鮮竹瀝的一些藥用功效,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更好的認識竹瀝這種天然的食材。
現(xiàn)在一到了過年過節(jié)的時候,人們的身體就開始直線下降,因為天氣很冷,再加上經(jīng)常到戶外,所以很多人的身體體質就開始出現(xiàn)問題,再加上有的人是需要過節(jié)送禮的,所以中藥是最佳的一種選擇,可以自己制作一些手工中藥附子餅,用來送禮或者是送給家人,都是非常好的。
一、附子餅的制作方法
將附子碾成粉,跟面和水弄在一起,面粉主要是增加粘性,這樣做成附子餅。
二、附子的功效與作用
1、治陰癥水腫(陰水)
凡水腫而伴有全身功能衰退或衰竭的癥狀者,屬于陰水,常見于慢性腎炎和心力衰竭所致的水腫。此時患者有顯著的脾腎陽虛癥狀,單用一般利水劑己不能解決問題,必須加用附子、干姜等藥以溫腎祛寒,溫脾利水,活躍全身功能(主要是血液循環(huán)功能)。一般可在五苓散基礎上加干姜、附子,或用溫陽利水湯。
如需加強健脾行氣作用,則用干姜、附子配白術、甘草、厚樸、木香等,方如實脾飲(此方為治陰水的代表方劑)。此方對寒濕型的肝硬化腹水也適用,用附子溫腎后,不但能夠利水,而且能顯著增進食欲。
2、治亡陽厥逆
即休克虛脫,表現(xiàn)為肌膚冰冷、呼吸氣微、四肢厥逆(厥逆是冷而不溫的意思)、脈微細活沉伏,同由于循環(huán)衰竭所致,須用附子、干姜、人參等溫陽救逆(強心而抗休克),程度較輕者用附子湯,重者用四你逆,更重者用參附湯,如冷汗淋漓較嚴重則再加龍骨、牡蠣、五味子。
3、治陽虛休衰
尤其腎陽虛弱(所謂命門火不足),下半身常覺冷,腰膝酸軟冷痛,小腹冷而有牽扯痛,小便次數(shù)多,脈細弱。常見于久患慢性病者,或老人體弱。此時在補劑中宜加附子,收效可更速。配山萸肉、熟地,如附桂八味丸,或配杜仲、杞子、淮山藥等,如右歸飲。
4、治風寒濕痹
尤其寒氣偏勝的風濕性關節(jié)炎,疼痛顯著,遇寒即發(fā),得溫則解,并常伴畏寒、肢冷、苔白、脈弦細等證候,可用附子配桂枝,如桂枝加附子湯。
5、治寒癥腹痛
由于脾腎虛寒所致的腸鳴腹痛,胃脘痛、口吐清水或粘痰、大便稀爛貨或泄瀉、手足欠溫、脈弦細(可見于潰瘍病、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慢性結腸炎等),可用附子配干姜、黨參、白術等,方如附子理中湯。
我們一提到養(yǎng)生,往往就會想到中醫(yī)上的一些養(yǎng)生的方法,藥膳的調理對于身體的健康非常有好處,中醫(yī)的按摩、針灸有時治療許多疾病的方法,所以人們想要進行養(yǎng)生的話,對于中醫(yī)的養(yǎng)生方法還是非常的推崇的。所以想要養(yǎng)生的人們,也應該對于中醫(yī)養(yǎng)生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想要采用中藥養(yǎng)生,需要注意一下內容:
第一、中藥種類有很多,養(yǎng)生用藥也需慎重
中藥的作用是多種多樣的,講求以毒攻毒,但是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健康的人吃了過多的補藥的話,也會出現(xiàn)上火的癥狀,同時還會影響患者的消化系統(tǒng)健康,而且有些患者屬于虛病,如果按照實證治療的話,反而會起到反效果。
第二、食療藥物應適量,出現(xiàn)不適及時停藥
為了提高患者的藥物效果,并且輔助提高養(yǎng)生療效的話,應該注意吃點對身體有益的藥膳,例如如果女性經(jīng)常出現(xiàn)痛經(jīng)體寒的癥狀,可以放一些紅糖、當歸、枸杞、紅棗熬成水,這樣可以幫助活血化瘀,緩解疼痛反應,如果患者需要排毒的話,可以配一副排毒的中藥。
第三、中藥養(yǎng)生有禁忌,并非人人適用
如果患者再用西藥的過程中盡量不要和中藥一起使用,并且如果是女性的話,懷孕期間或者生理期應該慎用藥物,中藥服用過程中還應該注意忌口,不要吃辛辣刺激食物,也不要吃海鮮。中藥如果過夜的話最好就不要喝了,如果出現(xiàn)酸味的話可能是有變質的可能。
采用中醫(yī)養(yǎng)生,是一種非常不錯的選擇,所以我們在平時可以用一些中藥來煲一些藥膳,調理自己的身體,也可以服用一些養(yǎng)生的湯劑來緩解身體的傷痛。但是中藥養(yǎng)生雖好,也不是所有的人在所有的時候都可以適用的,上文中三點注意事項還需要多多的留心。
蜂蜜生姜水是最近特別流行的一種飲品,制作方法簡單,原料也容易得到,就是平時喝的蜂蜜加強食用生姜。兩者的結合,既有蜂蜜的去熱降火功效,美容養(yǎng)顏功能,又有生姜排毒驅寒的益處,兩者相輔相成,可謂是再好不過。并且,兩者結合起來,還有獨特的減肥功效。這就是此法受歡迎的原因。那么,蜂蜜生姜水的制作方法有哪些呢?
? ? ?1、蜂蜜、主姜、蘋果梨各60g。將生姜、梨搗爛取汁.加入蜂蜜調勻,每日服2次?;钣糜诜螣峥人浴?/p>
? ? ? 2、蜂蜜35g,姜58g,核桃肉50g、苦杏仁50g。把核桃肉、苦杏仁用水浸泡去皮、姜洗凈切末,合在一起搗爛,加入蜂蜜拌成膏。睡前服用,分10次服完。本方適用于肺熱咳喘、痰吐不利等癥。
? ? ? ?3、蜂蜜200g,鮮姜300g,紅棗1000g,秋梨20個鮮藕1500g,冰糖400g。將梨、棗、藕、姜搗爛取汁,加熱熬膏,下冰糖溶化后再加蜂蜜即成,每日早、晚隨意服。本方適用于口干、口渴、酒精中毒、咳嗽等癥。
? ? ? ?4、蜂蜜600g,生姜1200g。把生姜壓出汁,用文火煎熬和蜜做成藥丸,每日兩次每次一九,開水進服??芍委熆人?。
? ? ? ?5、蜂蜜120g,生姜汁半杯,梨汁、蘿卜汁、蘋果汁等一杯。將各汁混勻,裝入瓦罐內煮沸每次取一湯匙加蜂蜜一湯匙,溫開水沖服、治咳嗽。
? ? ? ?6、蜂蜜、冰糖各120g,生姜120g,黑芝麻250g。黑芝麻炒后放冷,生姜取汁與芝麻混勻冉炒再放冷,加入蜂蜜和冰糖,每次一湯匙,每日早、晚各一次,可治哮喘。
? ? ? ?7、蜂蜜10g,生姜2片,蝙蝠1只。將蝙蝠去內臟,烘干研末,取0.6-1.5 g(按小兒年齡適當增減)加入蜂蜜,把生姜熬成姜湯,用溫姜湯水調服,每日2次,一周為一個療程,停藥5天,再服第二個療程,一般2-3個療程,可治愈小兒氣喘。
? ? ? ?8、蜂蜜50g,鮮姜30g。將鮮姜切片后加入5汁,稍冷后加入蜂蜜調勻,趁熱慢服,可治風寒感冒。
? ? ? ?9、蜂蜜60g.陳生姜6g,大蔥1根。米酒30g、把陳生姜切細,炒黑.放入大蔥和米酒水煎.加蜂蜜服用,可治療感冒。
? ? ? ?10、蜂蜜20g,生姜4片,柿霜6g。把三味
混勻,加水蒸20分鐘,1次食用每日1 -2 次。本方潤肺止咳,適用于小兒支氣管炎。
?蜂蜜生姜水的制作方法有很多,這里不能一一給大家介紹完全。大家可以適當參考上面給出的一些配方,再加上自己喜歡的一些水果或者是配料,制作出美味的蜂蜜生姜水。蜂蜜生姜水含有大量的蜂蜜,蜂蜜性偏涼,大家注意。體質較寒的朋友不宜過多地飲用此茶。
家有李子樹的、李子多得吃不完的看過來,干果、果脯是傳統(tǒng)食品中的美味了,果干不僅味道甜美,最大限量的保留了水果的營養(yǎng),還大大延長了果子的保質期,是古人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作出的偉大創(chuàng)造!本文介紹的是家常李子干的制作方法,家里李子吃不完,可以制成果干,留著以后吃;下面小編來詳細介紹一下。
李子干的營養(yǎng)價值
李子味酸,能促進胃酸和胃消化酶的分泌,并能促進胃腸蠕動,因而有改善食欲,促進消化的作用,尤其對胃酸缺乏、食后飽脹、大便秘結者有效;
新鮮李肉中的絲氨酸、甘氨酸、脯氨酸、谷酰胺等氨基酸,有利尿消腫的作用,對肝硬化有輔助治療效果。;
李子中含有多種營養(yǎng)成分,有養(yǎng)顏美容、潤滑肌膚的作用。
制作
原料選擇:應選充分成熟的新鮮果實,剔除病蟲果和腐爛果。
清洗:李子用水清洗干凈、瀝干。
制灶:烘灶以竹制成,用黃泥封固,灶高33厘米,用磚砌成,爐門延伸至灶外42厘米。在烘灶上端離口15厘米處,用淡竹制成平排的烘架,下面用兩根竹加以固定。每一烘灶應備烘籠5~7只,其大小與烘架相當。為便于烘焙,每只籠底應有直徑為2厘米大小的篩孔。
烘焙:先將李子放在烘架上,用松柴作燃料,在爐灶口燒,使火和煙自然吸入烘灶。開始使用猛火燒,2小時后用文火,燒12小時后,讓其自然降溫。再烘焙:在進行第二次烘前,先把經(jīng)過初烘的果形大小,含水量高低,挑選分開。把水分含量高的“大胖”果放在烘籠下層,水分含量低的“二胖”果放在烘籠上層,最上面覆蓋麻袋。同時,在烘架上放好另一批待烘的梅果。這樣循環(huán)進行兩次,完成第三次烘焙。待烘至八九成干,用手搖核仁發(fā)出輕微響聲時,即為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