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蛤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物質(zhì)是健康的基礎,精神是健康的支柱,運動是健康源泉,科學是健康的法寶!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養(yǎng)生越來越看重,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需要掌握相關養(yǎng)生知識。正確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收集整理的“血蛤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血蛤又叫做花蚶,是一種海鮮食品,一般購買后進行制作時只需簡單的將血蛤放入開水中經(jīng)過幾秒鐘后就要撈起,因為要等到血蛤完成熟透之后就失去了其原有的鮮甜口感,血蛤一直是福建等地的最佳補血食物,那么血蛤是不是可以補血呢?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其功效與作用都有哪些。
本草綱目記載:血蛤(蚶)“味甘性溫,功能除了補血外,還可以潤五臟、健胃、清熱化痰、治酸止痛,主治痰熱咳嗽、胸脅疼痛、痰中帶血等”。我國食用蚶子歷史也很久遠,《唐書》就有“明州(寧波)歲貢海蟲、蛤蚶、淡菜可食之屬”的記載。
特征:
血蛤是一種貝類海洋生物,生長在灘涂里。主產(chǎn)浙江、江蘇、山東、廣東、遼寧等地。殼呈扇形或三角形,左右兩殼形狀相同,或左殼稍大于右殼。長2.5~8厘米,寬2~6厘米。血蛤背面隆起,有數(shù)十條直楞如瓦壟狀,由頂端向周圍放射,楞紋明顯,由灰褐色和白色相間而成。殼內(nèi)面乳白色,光滑,上端邊緣有與肋紋相應的凹陷,而形成突出的鋸齒。質(zhì)堅硬,能砸碎,斷面白色。氣無,味淡。以整齊,潔凈、無殘肉、無沙土者為佳。
血蛤的功效與作用已經(jīng)為大家做了介紹,它不僅有補血的效果還可有效治療一些對癥疾病。在這里建議大家在購買血蛤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挑選新鮮的,另外食用的話可以快燙后食用,也可以直接食用生血蛤,涼拌血蛤也是一道美味佳肴。
相關閱讀
小血藤其實就是一種落葉或者半落葉木質(zhì)藤木,但是它的價值問題大家應該注意了解,它幫助自己止痛,活血,散瘀,還能夠有效的治療跌打損傷,風濕麻木、筋骨疼痛、癆傷吐血的問題,而且又可以減少一些副作用的發(fā)生,以下就是關于小血藤的功效作用介紹具體介紹。
落葉或半落葉木質(zhì)藤本,長2-3m。根圓柱形,木質(zhì)而堅硬,略彎曲。老枝灰色,小枝棕褐色。單葉互生;葉革質(zhì);葉柄長0.5-1cm;葉片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5-12cm,寬1-3cm,先端長漸尖,基部寬楔形呈圓形,邊緣具不明顯的疏齒,上面綠色,嫩葉上面有時有淺色斑紋,下面略被白粉,側(cè)脈6-8對,不明顯?;ù菩郛愔?;花單生葉腋或簇生,直徑約1cm;花被6-9,排成3輪,最外3片較?。恍廴?-9,花絲基部稍連合,雄蕊嵌于肥大的花托縫穴中;雌蕊群球形,心皮10-30,離生,結(jié)果時花托伸長約3-7cm。小漿果球形,直徑5-7mm,熟時鮮紅色。種子腎圓形,種皮光滑?;ㄆ?-8月,果明7-10月。
主要價值
編輯
小血藤的功效主治行氣,止痛,活血,散瘀。治跌打損傷,風濕麻木;筋骨疼痛,癆傷吐血,經(jīng)閉,腹脹,癰腫。
相關選方
①治風濕筋骨疼痛,跌打損傷:五香血藤根,泡酒內(nèi)服。
②氣滯腹脹:五香血薛,水煎點酒服。
③治骨折:五香血藤根、葉,搗爛外敷。
④治瘡癤、乳癰紅腫及刀傷出血:五香血藤葉,搗爛敷。(選方出《昆明民間常用草藥》)(黃龍?zhí)佟⑾惆完?/p>
上述的內(nèi)容分析介紹我們可以知道,小血藤通常用于治療行氣止血活血散瘀,或者是風濕麻木,以及筋骨疼痛問題。對于女性存在的經(jīng)閉,腹脹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所以說當我們更加注重這些常識的認識和了解之后,這樣更有助于發(fā)揮它的保健價值。
蛤蔞是一種中藥材,在古代就有用蛤蔞治病的先例,所以我們可以放心食用。接下來主要給大家介紹一下蛤蔞的功效等。
【別名】假蔞、假蒟、臭蔞、山蔞、大柄蔞、馬蹄蔞、鉆骨風
【來源】胡椒科胡椒屬植物 假蔞 piper sarmentosum Roxb.,以 全株、根、葉 或 果實 入藥。全株、根隨時可采;葉及果秋季采集,曬干。
【性味】辛,溫。
【功能主治】溫中散寒,祛風利濕,消腫止痛。用于胃腸寒痛,風寒咳嗽,水腫,瘧疾,牙痛,風濕骨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全株0.5~1兩,果0.5~1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以上就是對于中藥材蛤蔞的介紹。對于我們不懂的藥材,更應該去了解它,這樣才能使我們在生活中充分地利用它,不至于手足無策。
現(xiàn)在的人會出現(xiàn)很多不良生活習慣,比如經(jīng)常熬夜,經(jīng)常吃一些油膩的食物,再加上平時比較懶,很少出去進行體育鍛煉等等,長期如此的話,人的血管就會出現(xiàn)問題,比如血管會變硬,嚴重的會出現(xiàn)血管堵塞等等,然后就會出現(xiàn)一系列的癥狀,這時候可以使用舒血寧注射液這種藥幫助治療,下面詳細介紹這種藥的作用。
舒血寧注射功效與作用:
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舒血寧注射液用于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絞痛,腦栓塞,腦血管痙攣等。不良反應/副作用:極少見過敏反應。禁忌:孕婦及心力衰竭者慎用。注意事項:使用舒血寧注射液后偶有便秘,腹脹,心率加快,輕度頭昏,乏力,胸悶等,可自行消失,部分患者有轉(zhuǎn)氨酶上升現(xiàn)象。心衰患者慎用。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孕婦慎用
舒血寧注射液主要用于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可以改善微循環(huán),副作用輕微而且臨床很少見
意見建議:因為主要是銀杏提取物所以對銀杏過敏的人不要用,對酒精過敏的不建議用,孕婦也不用,其他的輕微副作用主要表現(xiàn)為頭暈,惡心的,很少見。
用法用量
肌內(nèi)注射,一次10ml,一日1-2次。靜脈滴注,每日2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釋250ml或500ml后使用,或遵醫(yī)囑。
不良反應
極少見過敏反應。如頭暈、頭痛、心悸、惡心、皮疹、寒戰(zhàn)、靜脈炎、發(fā)熱、瘙癢等癥狀。
禁忌
孕婦及心力衰竭者慎用
注意事項
1.本品為純中藥制劑,保存不當可能影響產(chǎn)品質(zhì)量。
2.發(fā)現(xiàn)藥液出現(xiàn)渾濁、沉淀、變色、漏氣等現(xiàn)象時不能使用。
3.對銀杏過敏體質(zhì)者不建議用此藥。
4.對乙醇過敏者慎用。
本品具有活血通絡的作用的,臨床上多用于腦缺血性疾病的恢復治療,如腦梗塞的恢復期的治療,頭暈,偏身麻木等癥狀的治療,效果明顯。
該藥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的功效,主要用于腦栓塞、冠心病,療效佳,臨床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孕婦及心力衰竭者慎用。
海蛤湯是人們還算比較熟悉的一款方劑,海蛤湯的作用有很多,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強人體的某些功能等,今天就向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海蛤湯如何吃最好。
【處方】海蛤1兩,澤瀉1兩,木豬苓(去皮)1兩,木通1兩,滑石1兩,桑白皮1兩,葵菜子1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水氣,肢體腫滿,元氣發(fā)動,遍身壯熱,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加燈心10莖,通草2寸,同煎至7分,食前溫服。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
【處方】海蛤半兩,木通(銼)半兩,豬苓(去黑皮)半兩,滑石(碎)1分,冬葵子(微炒)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子淋。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燈心10莖,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六
【別名】海蛤散
【處方】海蛤1兩,澤漆葉(新者)1兩,防己1兩,木通(銼)1兩,百合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半,郁李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半兩,牽牛子(炒)半兩,檳榔(銼)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腳氣變成水腫,小便不通,喘息。
【用法用量】海蛤散(《奇效良方》卷三十九)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三
【處方】海蛤1兩,紫菀(去苗土)1兩,遠志(去心)1兩,大戟半兩,木香半兩,防己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涌水。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熱服。若取下惡水,即以白粥補之。
【注意】禁鹽120日,兼不得服芫花、甘遂藥。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四
【處方】海蛤1兩,桑根白皮1兩,漢防己半兩,白術(炮)半兩,赤茯苓半兩,甜葶藶(隔紙炒紫色)1分,川樸消1分,木豬苓(去黑皮)1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小兒腫滿,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1盞,煎至5分,去滓,乳食后溫服。
【摘錄】《幼幼新書》卷三十二引張渙方
通過文章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對海蛤湯的作用應該有比較深刻的認識了,這會讓我們在生活中得到很大的幫助,更好的保證我們的身體健康。
海蛤丸是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中藥方劑,對很多疾病都有不錯的效果,海蛤丸可以說是醫(yī)者喜用,患者樂意接受的一味方劑,但運用不當,服食方法不對,療效會減弱。下面來談談海蛤丸的主要功效與服用時候需要注意的事項,希望能夠為大家?guī)韼椭?/p>
【處方】海蛤1兩(研細),甜葶藶1兩(隔紙炒令紫色),赤茯苓1兩,桑根白皮1兩(銼),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微炒),漢防己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甘遂半兩(煨令微黃)。
【制法】上為末,別搗葶藶如泥,納藥末中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腹水腫,四肢洪滿,小便澀少。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粥飲送下,日3-4次。
【摘錄】《圣惠》卷五十四
【處方】昆布(洗)4分,橘皮4分,赤茯苓4分,漢防己4分,海蛤(研)4分,郁李仁4分,桑根白皮4分,澤漆(炙)4分,檳榔4分,杏仁(去皮尖)4分,大黃6分,葶藶子20分(微火熬令黃)。
【制法】上為末,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便澀,水腫,氣妨悶,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15丸,日2次,加至25丸。以小便利為度。
【注意】忌食熱面、冷滑、大酢。
【摘錄】《外臺》卷二十引《廣濟方》
【處方】海蛤1兩,半夏1兩,芫花(醋炒)1兩,紅娘子(去翅足)1兩,訶子(炒)1兩,玄胡索1兩,川楝子(面裹煨,去皮)1兩,茴香(炒)1兩,乳香3錢,硇砂半兩,朱砂(半入藥,半為衣)1兩,沒藥1兩(研),當歸1兩半。
【制法】上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婦人小便濁敗,赤白帶下,五淋臍腹疼痛,寒熱,口干,舌澀,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5-10丸,醋湯送下。
【摘錄】《宣明論》卷十一
【處方】海蛤1兩(研細),甜葶藶1兩(隔紙炒令紫色),海藻1兩(洗去咸味),昆布1兩(洗去咸味),赤茯苓1兩,漢防己2兩,澤漆1兩,桑根白皮2兩(銼),木通2兩(銼)。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氣,遍身浮腫,上喘,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四
【處方】海蛤(醋淬3遍)1錢,當歸1錢,海金沙1錢,膩粉1錢,硇砂1錢,海藻半兩,粉霜半兩,水蛭21個(炒),青黛1錢,滑石1錢,乳香1錢,朱砂2錢(為衣),地膽21個(去頭足翅)。
【制法】上為末,鹽煮面糊為丸,如小豆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疒頹)疝。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煎燈草湯,空心服之。小便下冷濃惡物乃效,卻以黃連、紫河車、板藍根各2錢,煎湯漱口。
【摘錄】《潔古家珍》
【處方】海蛤3分,漢防己半兩,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香熟),檳榔半兩,木通半兩(銼),豬苓半兩(去皮)。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腸實熱,小腹脹滿,小便赤澀。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冬葵根湯送下。
【摘錄】《圣惠》卷四
【處方】海蛤半兩,白瓷屑(定州者,研,水飛過)1兩,滑石(研)半兩,商陸(切,焙)半兩,漏蘆(去蘆頭)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取生何首烏自然汁1升,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便卒淋澀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燈心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八
【處方】海蛤(研如粉)1兩半,訶黎勒皮(焙)1兩半,柴胡(去苗)1兩半,赤茯苓(去黑皮)1兩半,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1兩半,赤芍藥1兩半,牽牛子(炒令熟)1兩半,桑根白皮(炙,銼)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貝母(去心,焙)1兩,白檳榔(銼)1兩,郁李仁(湯浸,去皮,別研)1兩,大黃(炒,銼)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腳氣上沖,頭目面浮腫,咳嗽喘乏,氣促胸脹,兩脅硬,腰重,小便澀,胯冷,腿膝疼腫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煎棗湯送下,日2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二
【處方】海蛤(燒灰)半兩,滑石(研)1兩,凝水石(研)1兩,白丁香(研)50枚,膩粉1錢,粉霜1錢。
【制法】上為末,面糊和作餅子,以濕紙裹,燒熟,搗羅為末,薄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分水氣。主水蠱,腹脹喘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
【處方】海蛤(別研)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狼毒(煨熟)3分,桑根白皮(炙,銼)1兩,玄參(微炙)1兩,膩粉半兩,薏苡仁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防己1兩,葶藶(炒紫色,研)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1兩。
【制法】上藥除海蛤外,搗羅為末,同海蛤再研勻,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遍體浮腫,腹脹上氣不得臥,大小便澀。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橘皮湯送下,日3次,5日后覺齒癢即住藥。先服大棗散,后服本方。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
【處方】海蛤(研)3分,葶藶(隔紙炒)1兩,桑根白皮(切)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郁李仁(湯浸,去皮,炒)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炒)半兩,防己(銼)3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石水。四肢細瘦,腹獨腫大。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漸加至30丸,米飲送下,早、晚各1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九
【處方】海蛤(研)1兩半,消石(研)2兩,葶藶(微炒,研)1兩半,杏仁(湯去皮尖雙仁,炒黃,研)1兩。
【制法】上為細末,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氣,頭面俱腫,四肢無力,小便澀。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前煎木通湯送下,日2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九
【處方】海蛤(研)2兩,木香1兩1分,桂(去粗皮)半兩,防己1兩,訶黎勒皮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檳榔1兩半(銼),旋覆花1兩,鱉甲(去裙襕,醋炙)1兩1分,郁李仁(湯浸,去皮尖,研)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鼓脹。四肢羸瘦,喘急息促,食飲漸減,小便澀少,小腹妨悶。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食前濃煎木通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七
【處方】舶上茴香、半夏、芫花(醋炒令干)、紅娘子(去翅頭足,略炒)、玄胡索、川苦楝、硇砂(去砂石取霜用)、海蛤、芫青(去頭足,微炒)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用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小腸積敗,婦人赤白帶下并五淋。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鹽湯送下;婦人醋湯送下;五淋,生姜湯送下;心氣痛,生姜醋湯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三一引《博濟》
【處方】海蛤2兩(研細),木通半兩(銼),葵子1兩,滑石2兩,蒲黃1兩,車前子1兩,赤茯苓半兩,赤芍藥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便不通,臍間窘急,三焦積熱,氣不宣通。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蔥白湯送下。
【摘錄】《圣惠》卷五十八
【處方】海蛤1兩(研細),漢防己半兩,桂心半兩,木通1兩(銼),牽牛子1兩(微炒),白術半兩,甘遂半兩(煨令微黃)。
【制法】上為末,以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石水。臍腹妨悶,身體腫滿,大小便不利,喘息。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煎香薷湯送下,以利為度,不利再服。
【摘錄】《圣惠》卷五十四
【處方】海蛤(燒為灰,研極細,過數(shù)日火毒散用之)、瓜蔞仁(蒂瓤同研)。
【制法】上以海蛤入瓜蔞內(nèi),干濕得所,為丸。
【功能主治】痰飲心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
【摘錄】《醫(yī)學綱目》卷十六引丹溪方
以上就是對中藥方劑海蛤丸的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其實生病不怕,怕的就是有些人明知生病了卻不肯去看病更不肯醫(yī)治,這種心態(tài)是不能有的,如若不然的話,會使自己的健康受損。
說起蛤仔殼我們都不陌生,蛤仔殼不但可以食用而且有非常高的藥用功效,經(jīng)常吃蛤仔殼是可以起到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和保健作用的。
【來源】為簾蛤科動物 蛤仔 的 貝殼 。
【原形態(tài)】蛤仔,又名:蜆子。
【生境分布】生活于靠近河口的泥砂灘中。分布我國沿海。
【化學成份】主含碳酸鈣,尚有磷酸鈣(約1~2%)、碳酸鎂(約0.5%),及一種角蛋白"殼角質(zhì)"。又含微量重金屬(括號內(nèi)數(shù)字為每公斤微克數(shù)):銅(600),汞(80),鉬(20)及鉍、錫、砷。
【功能主治】《東北動物藥》:"清熱解毒。治臁瘡,黃水瘡。"
【用法用量】外用:煅存性,研末撒。
【摘錄】《*辭典》
本文向我們介紹了什么是蛤仔殼,我們知道蛤仔殼是有著非常高的藥用效果的,但要提醒大家的是,蛤仔殼一般都是不可以亂吃的,否則會引起嚴重的后果的,希望大家謹慎對待。
海蛤散的做法你知道了嗎?積累點點滴滴健康知識會給您的身體帶來意想不到收獲哦。
【處方】蛤蜊殼(醋炙5次)。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胃氣痛。
【用法用量】每服1錢,燒酒送下。
【摘錄】《仙拈集》卷二
【處方】澤瀉1分,海蛤1分,防己1分,蘿卜子30粒。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疳水,腫滿氣急。
【用法用量】3歲每服1錢,酒調(diào)下,連進2服。小便利,即效。
【摘錄】《普濟方》卷三八六
【處方】海蛤3分(研),茴香子3分(炒香熟),薏苡仁半兩,白術半兩,檳榔半兩(面裹,煨)。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氣擊于下,小兒陰腎腫大而堅硬。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早、晚乳食前溫酒調(diào)下。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七
【處方】海蛤(研)半兩,人參半兩,海藻(馬尾者,湯洗去咸,焙)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半夏(水煮1-2沸,去滑,切,焙)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癭瘤。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入豬靨子末1錢匕,甜藤1尺(去根5寸取之),甘草1寸,水5盞,同煎取1盞半,分3次。每次調(diào)散2錢匕,臨臥服。男人4服,女人8服,永除。次用丸藥宣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五
【處方】海蛤1兩,滑石1兩,甘草1兩(炙),芒消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婦人傷寒血結(jié)胸膈,揉而痛不可撫近者。
【用法用量】每服2錢,雞子清調(diào)下。
【摘錄】《活人書》卷十九
【處方】海蛤1枚(燒灰),硫黃(研)半兩,干漆(炒令煙盡,研細)半兩。
【制法】上藥更加麝香少許,細研為散。
【功能主治】牙齒宣露。
【用法用量】先用凈帛拭患處,以藥敷之。有涎吐卻。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一
【處方】海蛤1兩半,石燕半兩,白鹽1分(炒),魚腦中石子半兩。
【制法】上為細散,入乳缽中,研令極細。
【功能主治】小腸壅熱,小便赤澀淋瀝,疼痛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以蔥白5莖(切),甘草2寸(生用,銼),用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調(diào)下散子1錢,食前頻服即通。
【摘錄】《圣惠》卷五十八
【處方】海蛤1兩(研細),澤漆葉1兩,漢防己1兩,桑根白皮1兩(銼),百合1兩,赤茯苓1兩半,檳榔1兩,木通1兩(銼),牽牛子1兩(微炒),甜葶藶1兩(隔紙炒,令紫色),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微炒)。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肺氣咳嗽,面目浮腫,小便不通,喘息促急,欲成水病。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以利為度。
【摘錄】《圣惠》卷四十六
通過本文的詳細介紹,你是不是已經(jīng)了解了海蛤散的做法了呢?養(yǎng)生從生活小事做起,希望本文對你有一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