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蛤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不怕工資低,就怕命歸西。不怕掙錢少,就怕死得早。”養(yǎng)生也日漸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勿以惡小而為之,不注意養(yǎng)生,這種“惡”會報復我們的身體。您對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看待的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海蛤丸的功效與作用”,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海蛤丸是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中藥方劑,對很多疾病都有不錯的效果,海蛤丸可以說是醫(yī)者喜用,患者樂意接受的一味方劑,但運用不當,服食方法不對,療效會減弱。下面來談談海蛤丸的主要功效與服用時候需要注意的事項,希望能夠為大家?guī)韼椭?/p>
【處方】海蛤1兩(研細),甜葶藶1兩(隔紙炒令紫色),赤茯苓1兩,桑根白皮1兩(銼),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微炒),漢防己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甘遂半兩(煨令微黃)。
【制法】上為末,別搗葶藶如泥,納藥末中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腹水腫,四肢洪滿,小便澀少。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粥飲送下,日3-4次。
【摘錄】《圣惠》卷五十四
【處方】昆布(洗)4分,橘皮4分,赤茯苓4分,漢防己4分,海蛤(研)4分,郁李仁4分,桑根白皮4分,澤漆(炙)4分,檳榔4分,杏仁(去皮尖)4分,大黃6分,葶藶子20分(微火熬令黃)。
【制法】上為末,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便澀,水腫,氣妨悶,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15丸,日2次,加至25丸。以小便利為度。
【注意】忌食熱面、冷滑、大酢。
【摘錄】《外臺》卷二十引《廣濟方》
【處方】海蛤1兩,半夏1兩,芫花(醋炒)1兩,紅娘子(去翅足)1兩,訶子(炒)1兩,玄胡索1兩,川楝子(面裹煨,去皮)1兩,茴香(炒)1兩,乳香3錢,硇砂半兩,朱砂(半入藥,半為衣)1兩,沒藥1兩(研),當歸1兩半。
【制法】上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婦人小便濁敗,赤白帶下,五淋臍腹疼痛,寒熱,口干,舌澀,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5-10丸,醋湯送下。
【摘錄】《宣明論》卷十一
【處方】海蛤1兩(研細),甜葶藶1兩(隔紙炒令紫色),海藻1兩(洗去咸味),昆布1兩(洗去咸味),赤茯苓1兩,漢防己2兩,澤漆1兩,桑根白皮2兩(銼),木通2兩(銼)。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氣,遍身浮腫,上喘,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四
【處方】海蛤(醋淬3遍)1錢,當歸1錢,海金沙1錢,膩粉1錢,硇砂1錢,海藻半兩,粉霜半兩,水蛭21個(炒),青黛1錢,滑石1錢,乳香1錢,朱砂2錢(為衣),地膽21個(去頭足翅)。
【制法】上為末,鹽煮面糊為丸,如小豆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疒頹)疝。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煎燈草湯,空心服之。小便下冷濃惡物乃效,卻以黃連、紫河車、板藍根各2錢,煎湯漱口。
【摘錄】《潔古家珍》
【處方】海蛤3分,漢防己半兩,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香熟),檳榔半兩,木通半兩(銼),豬苓半兩(去皮)。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腸實熱,小腹脹滿,小便赤澀。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冬葵根湯送下。
【摘錄】《圣惠》卷四
【處方】海蛤半兩,白瓷屑(定州者,研,水飛過)1兩,滑石(研)半兩,商陸(切,焙)半兩,漏蘆(去蘆頭)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取生何首烏自然汁1升,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便卒淋澀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燈心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八
【處方】海蛤(研如粉)1兩半,訶黎勒皮(焙)1兩半,柴胡(去苗)1兩半,赤茯苓(去黑皮)1兩半,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1兩半,赤芍藥1兩半,牽牛子(炒令熟)1兩半,桑根白皮(炙,銼)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貝母(去心,焙)1兩,白檳榔(銼)1兩,郁李仁(湯浸,去皮,別研)1兩,大黃(炒,銼)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腳氣上沖,頭目面浮腫,咳嗽喘乏,氣促胸脹,兩脅硬,腰重,小便澀,胯冷,腿膝疼腫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煎棗湯送下,日2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二
【處方】海蛤(燒灰)半兩,滑石(研)1兩,凝水石(研)1兩,白丁香(研)50枚,膩粉1錢,粉霜1錢。
【制法】上為末,面糊和作餅子,以濕紙裹,燒熟,搗羅為末,薄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分水氣。主水蠱,腹脹喘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
【處方】海蛤(別研)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狼毒(煨熟)3分,桑根白皮(炙,銼)1兩,玄參(微炙)1兩,膩粉半兩,薏苡仁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防己1兩,葶藶(炒紫色,研)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1兩。
【制法】上藥除海蛤外,搗羅為末,同海蛤再研勻,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遍體浮腫,腹脹上氣不得臥,大小便澀。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橘皮湯送下,日3次,5日后覺齒癢即住藥。先服大棗散,后服本方。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
【處方】海蛤(研)3分,葶藶(隔紙炒)1兩,桑根白皮(切)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郁李仁(湯浸,去皮,炒)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炒)半兩,防己(銼)3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石水。四肢細瘦,腹獨腫大。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漸加至30丸,米飲送下,早、晚各1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九
【處方】海蛤(研)1兩半,消石(研)2兩,葶藶(微炒,研)1兩半,杏仁(湯去皮尖雙仁,炒黃,研)1兩。
【制法】上為細末,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氣,頭面俱腫,四肢無力,小便澀。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前煎木通湯送下,日2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九
【處方】海蛤(研)2兩,木香1兩1分,桂(去粗皮)半兩,防己1兩,訶黎勒皮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檳榔1兩半(銼),旋覆花1兩,鱉甲(去裙襕,醋炙)1兩1分,郁李仁(湯浸,去皮尖,研)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鼓脹。四肢羸瘦,喘急息促,食飲漸減,小便澀少,小腹妨悶。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食前濃煎木通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七
【處方】舶上茴香、半夏、芫花(醋炒令干)、紅娘子(去翅頭足,略炒)、玄胡索、川苦楝、硇砂(去砂石取霜用)、海蛤、芫青(去頭足,微炒)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用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小腸積敗,婦人赤白帶下并五淋。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鹽湯送下;婦人醋湯送下;五淋,生姜湯送下;心氣痛,生姜醋湯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三一引《博濟》
【處方】海蛤2兩(研細),木通半兩(銼),葵子1兩,滑石2兩,蒲黃1兩,車前子1兩,赤茯苓半兩,赤芍藥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便不通,臍間窘急,三焦積熱,氣不宣通。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蔥白湯送下。
【摘錄】《圣惠》卷五十八
【處方】海蛤1兩(研細),漢防己半兩,桂心半兩,木通1兩(銼),牽牛子1兩(微炒),白術半兩,甘遂半兩(煨令微黃)。
【制法】上為末,以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石水。臍腹妨悶,身體腫滿,大小便不利,喘息。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煎香薷湯送下,以利為度,不利再服。
【摘錄】《圣惠》卷五十四
【處方】海蛤(燒為灰,研極細,過數日火毒散用之)、瓜蔞仁(蒂瓤同研)。
【制法】上以海蛤入瓜蔞內,干濕得所,為丸。
【功能主治】痰飲心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
【摘錄】《醫(yī)學綱目》卷十六引丹溪方
以上就是對中藥方劑海蛤丸的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其實生病不怕,怕的就是有些人明知生病了卻不肯去看病更不肯醫(yī)治,這種心態(tài)是不能有的,如若不然的話,會使自己的健康受損。
相關閱讀
海蛤湯是人們還算比較熟悉的一款方劑,海蛤湯的作用有很多,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強人體的某些功能等,今天就向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海蛤湯如何吃最好。
【處方】海蛤1兩,澤瀉1兩,木豬苓(去皮)1兩,木通1兩,滑石1兩,桑白皮1兩,葵菜子1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水氣,肢體腫滿,元氣發(fā)動,遍身壯熱,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加燈心10莖,通草2寸,同煎至7分,食前溫服。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
【處方】海蛤半兩,木通(銼)半兩,豬苓(去黑皮)半兩,滑石(碎)1分,冬葵子(微炒)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子淋。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燈心10莖,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六
【別名】海蛤散
【處方】海蛤1兩,澤漆葉(新者)1兩,防己1兩,木通(銼)1兩,百合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半,郁李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半兩,牽牛子(炒)半兩,檳榔(銼)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腳氣變成水腫,小便不通,喘息。
【用法用量】海蛤散(《奇效良方》卷三十九)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三
【處方】海蛤1兩,紫菀(去苗土)1兩,遠志(去心)1兩,大戟半兩,木香半兩,防己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涌水。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熱服。若取下惡水,即以白粥補之。
【注意】禁鹽120日,兼不得服芫花、甘遂藥。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四
【處方】海蛤1兩,桑根白皮1兩,漢防己半兩,白術(炮)半兩,赤茯苓半兩,甜葶藶(隔紙炒紫色)1分,川樸消1分,木豬苓(去黑皮)1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小兒腫滿,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1盞,煎至5分,去滓,乳食后溫服。
【摘錄】《幼幼新書》卷三十二引張渙方
通過文章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對海蛤湯的作用應該有比較深刻的認識了,這會讓我們在生活中得到很大的幫助,更好的保證我們的身體健康。
說到養(yǎng)生,自然是春夏秋冬都各有各的養(yǎng)生辦法,畢竟天氣不同,情況也不一樣,人體需求的物質也不同,而中藥方劑也是就是一種很好的養(yǎng)生方法,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海蛤索餅。
【處方】海蛤(搗研如面)1兩,甘遂3分(為末,絹羅如面,用白面和作劑),郁李仁(湯浸,去皮,微炒,研)1兩1分。
【功能主治】水氣,頭面浮腫,坐臥不安?;蛩源?。
【用法用量】上藥以桑根白皮1兩,用水2升煮。如嗽,即加干棗30枚(劈破),同煮取1升,去滓,入前藥和,如作索餅法煮令熟,看冷暖得所,空腹服食。須臾快利,小便甚多,勿怪。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八
對于海蛤索餅的功效和性質您現(xiàn)在了解了嗎?在這里也提醒各位朋友,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生病會給生活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因此在平時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及時鍛煉,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才是。
養(yǎng)生的方法很多,實踐證明中藥中的方劑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今天為大家介紹一種療效非常好的方劑四海舒郁丸!
【處方】青木香15克 陳皮 海蛤粉各9克 海帶 海藻 昆布 海螵蛸各60克(俱用滾水泡去鹽)
【功能主治】行氣化痰,散結消癭。治肝脾氣郁,致患氣癭,結喉之間,氣結如胞,隨喜怒消長,甚則妨礙飲食。
【用法用量】共研細末。每服9克,不拘酒、水,日服三次;滓沉在碗底內者,敷氣頸上。愈后用黃藥子120克,生酒1升,煮60分鐘,窨七日,去火毒,早晚任飲數杯。
【備注】方中青木香、陳皮理氣化痰;海蛤粉、海帶、海藻、昆布清熱化痰,軟堅散結;海螵蛸破血消癭。合用共奏行氣化痰,軟堅消癭之效。黃藥子涼血降火,消癭解毒,煮酒內服,能治癭瘤結氣,在愈后繼服,可以根除氣癭。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十八
以上就是對中藥方劑四海舒郁丸的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其實生病不怕,怕的就是有些人明知生病了卻不肯去看病更不肯醫(yī)治,這種心態(tài)是不能有的,如若不然的話,會使自己的健康受損。
隨著大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也更重視養(yǎng)生。很多人都知道中藥海粉對身體有好處,能夠治療很多很多疾病。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別名】海兔粉、藍斑背肛海兔
【來源】軟體動物門腹足綱海兔科 海兔 Notarchus (Bursatella) leachii cirrosus Stimpson [N. (B) leachii freeri (Griffin)],以 卵群帶 入藥。
【生境分布】福建、海南島。
【化學成份】 鮮海粉 含蛋白質、脂肪、鹽分、維生素A、D等。
【功能主治】解血熱,止鼻血,降炎火。治眼部炎癥。
【附方】用淡水沖洗后的海粉,加入冰糖燉煮,甜美可口,為夏季飲料,煉鋼工人多用之。
【備注】海兔捕捉后,去其內臟,除去粘液,可以食用,但它的皮膚有揮發(fā)油,對神經系統(tǒng)有麻醉作用,大量食用會引起頭痛,因此較少食用。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醫(yī)學入門》
通過上述內容的介紹,可以了解到中藥海粉在很多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適當的食用海粉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多好處。
很多人對中藥海蟑螂的功效與作用并不是很清楚,下面我們來看看吧。
【別名】海蛆、海岸水虱
【來源】藥材基源:為海蟑螂科動物海蟑螂的全體。
【原形態(tài)】海蟑螂,體長橢圓形,棕褐色,體背中軸勾結淡。雌體長28-28.8mm,寬9.5-10mm;雄體長26-28.5mm,寬10-10.2mm,頭部前緣弧形,后緣略向前凹。復眼1對,黑色,斜向列生于頭部前緣外側。第1對觸角不發(fā)達;第2對觸角長鞭狀約25-30mm;雌體鞭部為37-38節(jié),雄體鞭部為36-39節(jié),向體后方彎曲。顎肢5節(jié),每節(jié)內緣密生細刺。胸部7節(jié),第1-7節(jié)的左右后側角漸次加強而尖削。每節(jié)有1對胸肢,適于爬行。雄性第1胸肢的前節(jié)腹緣末端有1個突起,第7胸肢細長,腕節(jié)和前節(jié)的內緣列生細刺。腹部6節(jié),第1--2腹節(jié)小,第3-5腹節(jié)的后側角尖削。腹肢具有呼吸功能,雄性第1腹肢外肢是不等四邊形,內肢較小,陰莖呈細長錐形;第2腹肢較小,陰莖呈細長錐形;第2腹肢外肢近似腎形。尾節(jié)后緣中央呈鈍三角形。尾肢細長,原肢長度約為寬度的4倍,末端分出的內外肢,細長呈錐刺狀,內肢長于外肢,且左右長度亦不相等,在雌雄性亦有明顯差異。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集群生活,棲息于中高潮區(qū)和潮上區(qū)的巖石間或海灘附近的建筑物內,爬行迅速,水陸兩棲,以陸棲為主,喜食藻類,常以紫菜、海帶為食,為海產養(yǎng)殖業(yè)敵害之一。
【功能主治】海血解毒;消積。主跌打損傷;癰瘡腫毒;小兒疳積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1-3g。外用:適量,搗爛敷。
【摘錄】《中華本草》
我們知道了海蟑螂的功效與作用,海蟑螂的食用方法等,相信上文的內容可以幫到大家!
隨著人們對中藥的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的了解了各種中藥中的詳細的成分,也知道這些成分對于大家的健康的影響。下面就為各位朋友推薦一種中藥海月,詳細的描述一下海月的功效,希望對各位的學習和研究有一定幫助。
【別名】鏡魚(《臨海異物志》),以下魚(《食療本草》),海鏡、膏葉盤(《嶺表錄異》),蠣鏡(《閩中海錯疏》),石鏡(《海南志》),窗貝(《動物學大辭典》)。
【來源】為不等蛤科動物 海月 的 肉 。全年均有。退潮時,到海灘上捕取。
【原形態(tài)】貝殼2片,圓形而扁平,殼質薄,透明,邊緣很易破碎。左右兩殼不等,左殼較凸,右殼較平。殼面放射肋及同心的生長紋都極細密,近腹緣的生長紋略呈鱗片狀。殼表面白色,頂部微紫色。殼內面亦白色,具云母樣光澤。鉸合部大,右殼具有2枚長度不等的齒尖,作"∧"字形排列,左殼相應的部位,形成2條凹陷,上有紫黑色的韌帶。閉殼肌1個,閉殼肌痕圓形,位于殼的中央。足部退化成指狀。
【生境分布】分布東南沿海。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①崔禹錫《食經》:"主利大小腸,除關格,黃疸,消渴。"
【備注】本動物的殼(海月亮)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海月不僅有多種功效,而且它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多種食用方法,因而得到很多人的喜愛。
對于海仙花這種中藥材,我們應該要先了解它的藥用價值和注意事項等之后再食用。下面是關于海仙花的相關介紹,希望大家能夠好好閱讀一下,對食用有很大的幫助。
【別名】三臺花、三臺紅花、樓臺草、古木草
【來源】藥材基源:為報春花科植物海仙花的全草。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無香氣,不被粉。根莖極短,向下發(fā)出一叢粗長的支根。葉叢冬季不完全枯萎;葉柄極短或與葉片近等長,具闊翅;葉片倒卵狀橢圓形至倒披針形,長4-10(-13)cm,寬1.2-5cm,先端圓鈍,稀具小驟尖頭,基部漸狹下延至葉柄成翅狀,邊緣具近于整齊的三角形小牙齒,質地厚而無毛。花葶直立,高20-45cm,果時長可達60cm,具傘形花序2-6輪,每輪3-10朵花;苞片線狀披針形,長5-10mm;花梗長1-2cm,開花期稍下彎,果時直立;花萼杯狀,長約5mm,分裂約達全長的1/3,裂片三角形或長圓形,先端稍鈍;花冠深紅色或紫紅色,冠筒口周圍黃色,冠筒長9-11mm,喉部具明顯的環(huán)狀附屬物,冠檐平展,直徑1.8-3,裂片倒心形,長8-9.5mm,寬6-8mm,先端通常深2裂;長花柱花:雄蕊著生處距冠筒基部約2mm,花柱長約6.5mm;短花柱花:雄蕊著生處距冠筒基部約6.5mm,花柱長2mm。蒴果長于或稍長于花萼?;ㄆ?-7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500-3100m的山坡草地濕潤處和水邊。
【性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肺熱咳嗽;赤?。槐阊?;砂眼;結膜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海仙花,我們知道海仙花其實是一種中藥材,能帶給我們養(yǎng)生的功效,幾乎沒有太大的副作用,所以不妨在閑暇之余試試看哦。
海蚯蚓是中醫(yī)醫(yī)藥的一種,對于許多疾病是非常有幫助的。下面我們就對海蚯蚓簡單的介紹一下。
【英文名】sea earthworm
【別名】沙蠾
【來源】藥材基源:為沙蠾科動物雞冠沙蠾的全體。
【原形態(tài)】雞冠沙蠾,體圓柱形,壁薄柔軟,前端粗,后端細,形似蚯蚓,體長150-250mm,全體暗綠色,具棕褐色橫紋。頭部退化,口前葉為一錐狀突起,不甚顯著。口在前端,口內有肉質狀的吻,能伸縮或翻出,吻短,基部有一環(huán)鉤吻前端光滑;有一圈觸手,伸長時呈星狀,收縮時形成皺褶,口位于其中。自第5節(jié)開始,共有17個剛毛節(jié),剛毛金黃色,其中自第7節(jié)到第17節(jié)均有鮮紅色的羽狀鰓絲。自第3剛毛節(jié)開始,每節(jié)均有5個環(huán)輪,約5節(jié)以后的剛毛節(jié),環(huán)輪數目依次減少。體后端鈍,肛門成一橫裂,位于接近體前1/16的背面;肛門腹面前方兩側各有一腎孔。消化道細長,約為體長的2倍,扭曲成螺旋形。疣足退化,可分兩個肢,背肢為圓錐狀突起,有一束細長刺狀剛毛;腹肢退化呈橫枕狀突起,有一行精而短的鉤剛毛。無背須和腹須。身體后段甚小,環(huán)輪不易看清,疣足剛毛均不顯著。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活于潮間帶多沙地帶,營埋棲生活,深可達0.5m左右,在沙灘表面的穴口常見到有許多扁圓形泥條狀的排出物,扭曲狀堆積穴口。每年9月間產卵,卵群圓形;一端有細絲插沙中。
【性狀】性狀鑒別 全體呈彎曲的扁圓柱形,長15-250cm,前端粗,后端細,形似蚯蚓。暗綠色,表面具環(huán)紋及深褐色條紋。自第5節(jié)開始,共17個剛毛節(jié),剛毛金黃色。疣足退化,背肢為圓錐狀突起,有一束細長刺狀剛毛。氣腥,味咸。
【化學成份】全體含?;撬幔╰aurine),蛋氨酸(methionine),半胱氨酸(cysteine),胱氨酸(cystine),絲氨酸(SERINE),甘氨酸(valine),丙氨酸(alan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纈氨酸(valine)亮氨酸(leucine),蘇氨酸(threonine),精氨酸(arginine)等多種氨基酸。其中?;撬岷枯^高。
【性味】味咸;性寒
【歸經】心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斂瘡生肌。主癰瘡腫毒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焙干研末調敷。
【各家論述】《中國藥用動物志》:有清熱解毒的功能。治癰瘡腫毒。
【摘錄】《中華本草》
經過本文的介紹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關于海蚯蚓的相關知識。不管是從食物保健還是中醫(yī)的角度,海蚯蚓的作用都是不可小覷的。
海鯰這種中藥材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海鯰作為一種常見的中藥材,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
【別名】骨仔、油松、骨魚
【來源】藥材基源:為海鯰科動物中華海鯰的肉。
【原形態(tài)】中華海鯰,體延長,頭部平扁較寬,體后部側扁。眼小,體無鱗。背鰭始于胸鰭基后上方,具1不分支和7分支鰭條,第1鰭條絲狀延長,幾伸達脂鰭起點。脂鰭發(fā)達。體背褐綠色。腹部銀白色,各鰭灰黑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為暖海性近海底層魚類,喜活動于水流緩慢的泥質底海區(qū),春季由深水游向河口近巖作生殖回游,并到表層活動,以底棲動物為食,尤喜食貝類。
【功能主治】健脾利水;斂瘡。主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鞘膜積液;慢性皮膚潰瘍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30-60g;或研末。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介紹的關于海鯰的知識,相信大家對于海鯰的認識又會多一點了。我們在生活中可以食用海鯰對身體進行調理和改善。
對于海木大家了解嗎,它是一種常見的藥材,一般在很多的地方都會用海木來作為原料,它還能夠治療很多身體疾病,下面我們來看看海木的相關知識吧。
【別名】雞皮[傣語]
【來源】楝科 鷓鴣菜 Heynea trijuga Roxb.,以 根 入藥。
【生境分布】廣西、貴州、云南。
【性味】苦,涼。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風濕,利咽喉。主治風濕腰腿痛,咽喉炎,扁桃體炎,心胃氣痛。
【用法用量】3~5錢,水煎服或酌情增量泡酒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海木,了解了海木的效果和作用,海木可以提高我們的免疫力,海木在養(yǎng)生學上還有食療的作用,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多好處。
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材藥的種類有很多,很多人在使用時,都不知道該如何抉擇,比如海韭菜,所以在選擇之前,需要對它的功效和用量等有一定的了解,那么你知道海韭菜的功效和作用都有什么嗎?
【來源】水麥冬科水麥冬屬植物 海韭菜 Triglochin maritimum L.,以 全草 入藥。6~7月采收,洗凈切段,曬干。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清熱養(yǎng)陰,生津止渴。用于陰虛潮熱,胃熱煩渴,口干舌燥。
【用法用量】2~4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上文就是對海韭菜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等的詳細說明,像海韭菜這類藥物在疾病上的效果是非常不錯,不過要注意的是,使用海韭菜的時候,需要適量的進行,不宜使用的太多,否則對身體也是沒有任何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