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血療法穴位方法
穴位與養(yǎng)生。
“養(yǎng)生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耳?!彪S著時間的失衡,養(yǎng)生這個話題走入大眾視野,不注意養(yǎng)生,將為我們的生活埋下悲劇的種子。積極而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為滿足您的需求,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瀉血療法穴位方法”,希望對您的養(yǎng)生有所幫助。
瀉血穴位療法也是屬于中醫(yī)上的一種治病方法,這樣的治病方法可以緩解很多不良癥狀,用來治療不同的疾病,人們出現(xiàn)了頭痛,頭暈,肚子痛,腹瀉,便秘的時候多是可以選擇這種瀉血穴位的方法來治療,瀉血穴位治療這些疾病的時候可以用到不同的方法,但是要找對位置扎準,那么瀉血療法穴位方法有哪些?
1 號:頭痛穴: 此穴位可以治療除腦瘤以外的所有頭痛癥。 1-17-9 號穴位同時進行瀉血,可去頭屑 , 使頭發(fā)潤澤發(fā)亮,對脫發(fā)、憂郁癥、記憶力減退也有療效。
2 號:胃臟穴: 此穴位對胃腸炎、胃炎、燒心、胃酸過多、胃下垂、食欲不振等有療效,并對胸悶、心煩意亂心跳過速等癥也有療效。
3 號:根穴: 對腹瀉、便秘、黑斑等有療效。對 2-3-6 號穴位的瀉血治療可使皮膚暗黑的人變白而有光澤。再對 8 號穴位進行瀉血治療,可以使患者從高血壓、中風、癡呆癥的從恐懼中解脫出來。
4 號:感冒穴: 感冒初期對 4-18 號穴位進行瀉血,雖然睡一覺起來就會好,但對患感冒時間過長的人,此穴位是不易瀉出血來的,想治好感冒就必須對此穴位瀉血到能瀉出血為止 . 治療感冒有效的應急措施,也可以用電熱吹風給脖子的部位加熱,或用毛巾裹住脖子維持其溫度。
5 號:心絞痛穴: 此穴位對心絞痛引起的胸悶、心煩意亂等癥狀有療效,對低血壓、咳嗽、氣喘、肺結(jié)核也有療效。治療心絞痛時與中藥配合會有更好的療效。低血壓患者在治療時可能會出現(xiàn)病情惡化的現(xiàn)象。如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要當即停止瀉血保持其鎮(zhèn)定,如出現(xiàn)昏迷狀態(tài)時要及時對十宣穴進行針剌放血,這樣人可以馬上蘇醒過來。
這些內(nèi)容介紹了瀉血療法穴位的方法,如果大家平時在進行瀉血療法的時候多選擇這些方法的話,都可以得到很不錯的治療效果,因為這些穴位的位置不同的話可以用來治療很多不同的疾病,有治療感冒的,治療心絞痛的治療其他的,但是一定要專業(yè)正規(guī),選擇到有信譽的的中醫(yī)藥最好。
ys630.coM延伸閱讀
?
中醫(yī)瀉血也是一種常見的治療方法,選擇中醫(yī)的瀉血很多人一直不解,更不知道自己的這個瀉血到底是什么東西,也不知道到底是用來做什么的,瀉血也就是我們說的拔火罐,這種這樣的方法是需要放血,但是不是真正的讓我們看到血流出來,而是看到學凝固在一個地方,但是中醫(yī)上的瀉血療法必須要注意很多事項,那么中醫(yī)瀉血療法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
(1)必須按順序系統(tǒng)瀉血
根據(jù)瀉血療法臨床研究,專家們得出了更科學的理論和實踐:必須按照系統(tǒng)的瀉血方法和瀉血順序才能達到理想的理療效果。首先必須對2、3、6 和 2、3、8號部位依次系統(tǒng)瀉血,根據(jù)個體體質(zhì)差異,每隔3到7天一次,堅持到瀉通,然后再針對性做其他穴位。要注意的是:很多的病不是一日形成,必須按療程堅持定期瀉血,直到按順序瀉通相關穴位為最佳效果。
(2)必須循序漸進,不可急于求成 瀉血療法必須循序漸進,不可急于求成。雖然瀉血療法對很多疾病能夠很快速改善甚至康復,對2-3-6-8號瀉血,高血壓,中風,癌癥,糖尿病,肝硬化,腎功能不全癥等都可以預防。但是畢竟出血量因不同人有不同的安全值,最保險的出血量是每月小于200cc。原則上瘀血出得越快越好,但從安全的角度來說是不能及于求成的。一般情況下,1、每次瀉血不超過100CC;2、根據(jù)身體狀況調(diào)整治療間隔天數(shù),一般3—7天一次(如每次間隔三天,每次出血量最好小于50cc);3、根據(jù)不同人的出血量,每次治療部位數(shù)最多不超過8個。
(3)關于調(diào)整反應 在瀉血過程中,很多疾病都會出現(xiàn)正常的調(diào)整反應。比如鼻炎、類風濕等,嚴重的在治療過程中會出現(xiàn)最多五到六次調(diào)整反應,現(xiàn)象是癥狀明變得顯加更嚴重,并出現(xiàn)腫脹。這些都是正常的好轉(zhuǎn)反應,只要繼續(xù)施術(shù),幾天后就恢復了,不必要害怕。
如果是中醫(yī)瀉血,那么就要注意這樣的事項,讓自己健康安全的瀉血,這樣自己才可以得到好的效果,瀉血治療的時候必須要補充營養(yǎng),因為這個流程很容易出現(xiàn)營養(yǎng)缺乏的現(xiàn)象,補充營養(yǎng)的時候多吃一些蛋白質(zhì)類的食物,但是瀉血畢竟是一種暫時性的方法,最好是經(jīng)常鍛煉讓自己提高身體素質(zhì)來保健。
人到中年體質(zhì)感覺一年不如一年,不少中年人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舌苔紅,口干,苔少,腰腿痛,落枕;睡覺時腿老抽筋;眼花,看不清東西(視力減退),頭昏,兩脅下灼熱;老打嗝,惡心想吐,吃下東西很不舒服;不明原因的全身酸痛;經(jīng)常莫名其妙地為一點小事發(fā)火。
以上這些情況如不及時糾正的話,不久就會發(fā)展成西醫(yī)檢查后認定的脂肪肝、高血脂、慢性肝炎、膽囊炎、視網(wǎng)膜脫落、淺表性胃炎等。
《素問宣明五氣論》說肝是主管筋的,肝的氣血可以撫養(yǎng)筋,正如書中所說的食氣入胃,散精于肝,淫氣于筋一樣,淫氣就是指氣血。而筋就包括我們現(xiàn)在說的人身上的肌腱,它負責管理全身各個關節(jié)的運動。
肝血虛、陰虛了就沒有力氣,更沒有多少氣血能夠分給筋,人抽筋就是身體在向我們抱怨了,如果我們還是不管不顧的話,病就要來了,而且還要攻陷臟腑。
特效穴位療法:治療肝血陰虛
此時,我們只要選足太陽膀胱經(jīng)上的承山穴和足少陽膽經(jīng)的陽陵泉穴,再配以足太陰脾經(jīng)上的三陰交穴就行。
承山穴,顧名思義,能承擔如山重量的意思,它能夠舒筋活絡,自古就是腿痛轉(zhuǎn)筋的有效大穴。疼的時候,用手指點揉此處5分鐘就可以了(平時每天按揉3分鐘即可),雖然按下去有很重的脹痛感,但一定要忍住,完后,會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舒服感覺。
陽陵泉穴還是特定穴八會穴中的筋會,也就是全身筋的總匯之處,所以用此穴來治筋的毛病,療效特別棒。另外,此穴對膽上的任何疾病都有效。
使用陽陵泉穴時用拇指進行點揉或者點撥,點撥效果最好,每天5分鐘,也可以用指間關節(jié)進行刺激,以加大刺激量。它在膝關節(jié)的下方,小腿外側(cè)、腓骨頭下方的凹陷處就是。
特效穴位療法:治療肝血陰虛
三陰交穴是肝、脾、腎三條陰經(jīng)交會的穴位,正是因為是三經(jīng)交會的重要通衢之處,所以刺激它可以把三條經(jīng)的經(jīng)氣全調(diào)動了,可防治肝、脾、腎三臟上的諸多病癥。每天按揉三陰交穴,堅持兩個月左右,就可以很好地保養(yǎng)肝、脾、腎,使其氣血充足、流暢,這樣,三臟上的很多不適及慢性病都會不治而愈。
三陰交穴位于小腿內(nèi)側(cè),在內(nèi)踝尖上方3寸的骨后緣處。操作方法:每天晚上睡覺前,先用熱水泡腳10分鐘,泡到小腿肚子以上,然后開始從上到下按揉穴位。先按揉兩側(cè)陽陵泉3分鐘,一定要產(chǎn)生酸脹的感覺才行。然后點按承山,小腿一定要放松,注意點按時不要使太大的力,因為這個穴位的感覺很強,刺激力量太大反而欲速則不達,時間也不需要太長,3分鐘即可。最后按揉雙腿側(cè)的三陰交穴,向著骨緣內(nèi)側(cè)點揉5分鐘。請記住,一定要堅持。
特效穴位療法:治療肝血陰虛
還可以到藥店去買杞菊地黃丸,再用枸杞甘草泡水,或生地15克、白芍10克用水煎服,配合以上3個特效穴位,就能從根上改變這些肝血陰虛癥狀。
肝陰虛要多吃一點酸味的食物,因為酸甘化陰,可以補充陰津,還有肝在五味中合酸。少吃辛辣之品,因為辛辣的東西最耗陰液。
肝陰虛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指肝臟陰液虧虛的證候。多由氣郁化火,肝病及溫熱病后期耗傷肝陰,或腎陰不足所致。
肝陰虛容易與哪些癥狀混淆?
本證以頭暈、目澀、脅痛等與虛熱癥狀共見為辨證的主要依據(jù)。肝血虛與肝陰虛均屬肝的虛證,均有頭暈等表現(xiàn),但前者為血虛,無熱象,常見眩暈、視物模煳、經(jīng)少、肢麻手顫等癥;后者為陰虛,虛熱表現(xiàn)明顯,常見眼干澀、潮熱、顴紅、手足蠕動等癥。
特效穴位療法:治療肝血陰虛
頭暈眼花,兩目干澀,視力減煺,或脅肋隱隱灼痛,面部烘熱或兩顴潮紅,或手足蠕動,口咽干燥,五心煩熱,潮熱盜汗,舌紅少苔乏津,脈弦細數(shù)。
肝陰虛應該如何預防?
滋陰養(yǎng)血,活血化瘀。這既是對表面癥狀的治療又是對病根的治療。肝陰虛最直接的一個表現(xiàn)就是肝藏血少了,因此滋陰養(yǎng)血應該是最直接的一種治療方法。肝陰虛是由于肺的營衛(wèi)能力不足,外邪隨虛侵入臟腑,即成病患。而不論是祛風還是滋陰,歸根結(jié)底都是要治血。正所謂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桑葚粥
桑葚30g(鮮桑葚60g),糯米60g,冰糖適量。將桑葚洗干凈,與糯米同煮,待煮熟后加入冰糖。該粥可以滋補肝陰,養(yǎng)血明目。適合于肝腎虧虛引起的頭暈眼花、失眠多夢、耳鳴腰酸、須發(fā)早白等癥。
特效穴位療法:治療肝血陰虛
陰虛之人宜常吃食物
鴨肉 性平,味甘咸,能滋陰養(yǎng)胃。《本草匯》說它滋陰除蒸.《隨息居飲食譜》稱它能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養(yǎng)胃生津.民間也認為鴨是最理想的清補之物,陰虛體質(zhì)宜食之。
豬肉 性平,味甘咸,有滋陰和潤燥的作用。清代醫(yī)家王孟英說:豬肉補腎液,充胃汁,滋肝陰,潤肌膚,止消渴?!侗静輦湟芬噍d:豬肉,其味雋永,食之潤腸胃,生精液,澤皮膚。所以也適宜陰虛體質(zhì)者食用。
雞蛋 性平,味甘,不僅能益氣養(yǎng)血,而且無論雞蛋白或雞蛋黃,均有滋陰潤燥的作用。雞蛋被醫(yī)學界認為是很好的蛋白質(zhì)食品,其中卵白蛋白、卵球蛋白和卵黃磷蛋白,是很完全的蛋白質(zhì)。凡陰虛之人食之頗宜,尤其是雞蛋同大豆一起食用,如民間習慣用雞蛋與豆?jié){同食,更有益處。
特效穴位療法:治療肝血陰虛
牛奶 性平,味甘,不僅營養(yǎng)豐富,更具有滋陰養(yǎng)液、生津潤燥的功效。歷代醫(yī)家對牛奶的滋陰作用頗多贊譽,或稱牛奶潤肌止渴,潤皮膚,潤大腸,或曰滋潤五臟,滋潤補液.凡體質(zhì)屬陰虛者,宜常食之,裨益頗多。
甲魚 性平,味甘,有滋陰涼血作用,為清補佳品,對陰虛之人,食之最宜?!侗静輦湟分姓f它能涼血滋陰.《隨息居飲食譜》也認為甲魚可以滋肝腎之陰,清虛勞之熱.所以,甲魚對陰虛血熱或陰虛火旺、虛勞骨蒸者,更為適宜。甲魚的背殼,又稱鱉甲,也有滋陰補血作用,陰虛之人食之亦宜。
龜肉 性平,味甘咸,能滋陰補血,故陰虛者宜食之。《醫(yī)林纂要》中就曾說它能治骨蒸勞熱,陰虛血熱之癥.由烏龜殼加工而成的龜板或龜板膠,同樣具有滋陰補血的功效,陰虛之人也宜服食。
特效穴位療法:治療肝血陰虛
干貝 又稱江珧柱、馬甲柱,為一種海鮮食品。性平,味甘咸,能滋陰補腎?!侗静萸笳妗氛f它能滋真陰.《本草從新》稱它療消渴.干貝肉質(zhì)細嫩,味道鮮美,屬高蛋白食品,故陰虛之人宜常用干貝燉湯,最為有益。
海參 有滋陰、補血、益精、潤燥的作用?!端幮钥肌氛f它降火滋腎.《食物宜忌》亦載:海參補腎精,益精髓.清代食醫(yī)王孟英認為海參能滋陰,補血,潤燥.海參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海味珍品,大能補益,又能滋陰,陰虛體質(zhì)宜常食之。
蛤蜊 性寒,味咸,能滋陰、化痰、軟堅。古代醫(yī)家認為蛤蜊功同蚌蜆,滋陰明目.明繆希雍曾經(jīng)指出:蛤蜊其性滋潤而助津液,故能潤五臟,止消渴,開胃也。可見陰虛體質(zhì)或陰虛病人,包括糖尿病、干燥綜合癥、結(jié)核病以及腫瘤病等,食之頗宜。
蚌肉 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和維生素,有滋陰、清熱、明目的功效。蚌肉能清熱滋陰,養(yǎng)肝涼血。陰虛之人常用蚌肉煨湯食用,最為適宜。
特效穴位療法:治療肝血陰虛
改變先天體弱的三大穴:肝俞穴、腎俞穴和太沖穴
人的五臟是我們身體的核心部分,其他器官組織都隸屬于它們。腎為先天之本,主管骨,和六腑中的膀胱相表里,開竅于耳和前后二陰;脾為后天之本,主管肌肉,和胃相表里,開竅于唇;心為君主之官,主管脈,和小腸相表里,開竅于舌;肝主管筋,和膽相表里,開竅于眼;肺主管皮毛,和大腸相表里,開竅于鼻。這樣一來,全身眾多部位的疾病我們都可以找到它的來路與歸途。
人生下來體質(zhì)就是陰陽不平衡的,差異很大,但我們不能認為這一切就是不可改變的。如果能仔細分析一下弱在哪里,是哪一臟弱,我們就能通過后天的各種方法改變它。
既然內(nèi)臟通過經(jīng)絡和它們之外的器官相互聯(lián)系,生病時可以遙相呼應,里應外合,那么人體在沒病時也可以通過刺激經(jīng)絡上最有效的穴位,激發(fā)它們的自救潛能,去提醒、改善內(nèi)在的臟腑,從而進一步提高它們的防御功能和狀態(tài),這樣豈不是防患于未然嗎?
特效穴位療法:治療肝血陰虛
先天體質(zhì)不好的朋友一定要每天按摩雙側(cè)的下面幾個穴位三至五分鐘:肝俞穴、腎俞穴和太沖穴。
之所以這么選穴主要是基于以下幾點:首先,腎藏精、肝藏血,精血是我們生命中最根本的東西,每天按摩這3個穴位可以補益肝腎,肝腎逐漸強大了,身體就會一步步好起來。其次,這兩個穴都是背俞穴,背俞穴是膀胱經(jīng)上的穴位,主管人全身的陽氣分布,所以,刺激它可以最快地補充人體的陽氣。另外,背俞穴為什么要選太沖這個作用偏瀉的穴位呢?中醫(yī)里面有句話叫氣有余便是火,就是說如果所補陽氣太多了,就會導致它們變成對人體有害的火。加用一下太沖就是給這些火透透氣,不至于讓它們在體內(nèi)橫沖直撞,最后變性發(fā)酵。
我們經(jīng)常說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要想身體好,主要就是要使五臟好,既不能鍛煉太過,也不能休息太過,按摩穴位也是這個道理,在身體偏弱的時候要以補為主,但是不能一味地強補,只有恰當調(diào)理,五臟和諧這樣才能真正地改變先天,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特效穴位療法:治療肝血陰虛
肝火一般是由于肝失疏泄,氣郁化火或肝熱素盛所致,有時也與情志激動過度也有一定關系。癥狀表現(xiàn)為目赤。易怒。頭痛。脅痛。口苦。吐血??┭?。脈弦數(shù)等癥。肝火易致人燥熱不適,通過飲食調(diào)理與穴位按摩可很好地緩解。
一、瀉肝火按什么穴位
1、陽陵泉穴
陽陵泉穴為膽經(jīng)的合穴,因此對整個膽經(jīng)都有很好的調(diào)節(jié)效果。膽經(jīng)作為排泄通道的功能正常,肝火便可順利排出,脾胃也就安全了。
尋找陽陵泉穴可能要稍微費些力氣,屈膝90°,在膝蓋外側(cè)有兩個突起,前上方為脛骨小頭,后方偏下的為腓骨小頭,將兩點連線做一個直角三角形,第三點便為陽陵泉穴的位置。用拇指用力按住它,其余四指并攏托住腿肚,用力按揉3分鐘。也可用艾條灸10分鐘,以皮膚微熱發(fā)紅為止。
2、太沖穴
取穴時,可采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太沖穴位于足背側(cè),第一、二趾跖骨連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映手,即是此穴。
按壓這個穴位前,最好先用溫水浸泡雙腳10-15分鐘,再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按右太沖穴,3分鐘后換右手拇指指腹揉按左太沖穴3分鐘。反復2-3次,共計10-15分鐘。揉按時要有一點力度,以產(chǎn)生酸脹甚至脹痛感為宜。這種方法最適合那些愛生悶氣、有淚往肚子里咽的人,還有那些郁悶、焦慮、憂愁難解的人。建議可以在飯后1小時進行按摩。
3、內(nèi)庭穴
內(nèi)庭穴是足陽明胃經(jīng)的滎穴。滎穴可以說是熱癥、上火的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腫痛、牙痛、腹脹、吐酸水等不適時,可以多按內(nèi)庭穴。
按摩手法:內(nèi)庭穴是在第二腳趾和第三腳趾之間的縫隙交叉處,每天早晚用大拇指揉100次即可。
4、合谷穴
合谷穴最好找了,我們平常說的虎口。合谷穴屬手陽明大腸經(jīng),并且中醫(yī)講“肺與大腸相表里”。如果你有牙疼、耳鳴、眼睛紅腫、鼻出血、頭痛、咽喉腫痛、便秘、發(fā)熱、口干等癥狀,就可以按合谷穴來消消火。
按摩手法:由于這個穴位按摩起來也比較方便,因此沒有固定的次數(shù),有空的時候按一按合谷穴就可以。
按摩腳上的“太沖穴”到“行間穴”,可以起到去肝火補心的作用,一點都不浪費。人的身板就是一種相對于的均衡狀態(tài),不是純真的這里有火,那里不足,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保持自身內(nèi)在的均衡。
肝火去了,脾氣小了,心火旺些,供血能力強,精神以及面就好了。 我每天都要按摩至少5分鐘,順著“太沖穴”向“行間穴”按摩,這里要注重的是標的目的可不能錯,因為肝火可不需要補,減少肝的壓力就算是補了。第一天按,覺得頭稍微有點熱,四肢有點熱的感覺,“太沖穴”酸疼,“行間穴”沒反應。第二天,早晨臉上的包少些了,看起來好象皮膚光滑點。開心呀,立竿見影。
二、如何治療肝熱
1、輕微肝熱者
先用金菊花、溪黃草、夏枯草、白芍等平肝息火的藥材合煎,每天飲用,可治肝熱口臭。另外,酌加養(yǎng)陰之物如石斛,作用是滋養(yǎng)腎水,使肝腎兩臟更趨平衡。
2、肝熱太重者
肝太熱者,可白菊花、夏枯草、白芍煲水,日常當水飲。如嫌味苦,可調(diào)蜜糖飲用,減輕苦味。另外。亦可自制漱口水,用以上方劑煲茶,另加桑白皮(清肺熱),特別適合抽煙人士享用,以使口氣清新,避免口臭口氣味影響自身形象。
三、肝熱吃什么好
1、西紅柿
西紅柿不僅是公認的最有營養(yǎng)的蔬果之一,同時還具有美容補血、清熱解毒、涼血平肝等功效,吃西紅柿也能起到一個去火的功效,西紅柿中豐富的維生素C對調(diào)節(jié)機體內(nèi)分泌也有重要的作用??缮?涼拌著吃,做成湯吃,效果都非常不錯。
2、蒲公英
蒲公英性平味甘微苦,可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蒲公英可用于肝熱、感染、多種化膿性疾病,例如腫癰、肺癰等。另外,蒲公英還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等功效。蒲公英30克,茵陳10克,郁金15克,黃芩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劑。酌情加減??梢郧鍩峤舛尽㈧顫?、疏肝解郁。
3、苦瓜
苦瓜因其味苦而清香可口。被人們視為難得的食療佳蔬??喙衔犊?性寒冷,能清熱瀉火。苦瓜的微苦滋味,吃后能刺激人體唾液,胃液分泌,令人食欲大增,清熱防暑,祛除肝火旺。因此,肝熱吃苦瓜最相宜。用鮮苦瓜搗汁或煎湯,對肝火目赤、胃熱煩渴、胃脘痛、濕熱痢疾,皆為輔助食療佳品。
4、決明子茶
決明子有較強的瀉肝火作用,可治肝火或肝陽頭痛眩暈,可以與菊花、鉤藤等配伍。決明子在泡水前,最好將其炒到微黃為好。炒后的決明子會變得相對松脆,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解,并且能預防腹瀉。
5、苦丁茶
中醫(yī)指出,苦丁茶性寒涼,具有很好的解熱毒去肝火的功效,適量的飲用可有效的治咽喉炎、便秘,同時還具有降血壓、減肥除膩的功效。
6、菊花茶
菊花適量,開水沖泡飲用。菊花富含維生素A,是保護眼睛健康的重要物質(zhì),也是中醫(yī)治療各種眼疾的良藥。菊花茶能讓人頭腦清醒、雙目明亮,特別對肝火旺、用眼過度導致的雙眼干澀有較好的療效。經(jīng)常覺得眼睛干澀的人,尤其是常使用電腦的人,不妨多喝些菊花茶。
7、冬瓜
冬瓜性微寒,味甘,含蛋白質(zhì)、維生素、腺嘌呤、煙酸,瓜皮可利水消腫;瓜子可消癰腫,化痰止咳;瓜肉可清熱止渴,并可解魚蟹毒。自己在家可購買新鮮冬瓜洗凈去籽后,連皮切塊,加水燉煮至軟爛,可直接飲用,也可打成泥后過濾,就是原汁原味又不會發(fā)胖的冬瓜茶。
8、蓮子
肝火盛、經(jīng)常容易煩躁,晚上睡眠也容易翻來覆去睡不好,這種情況可以用蓮子留芯煮湯服食,因為蓮子芯能清心除煩,蓮子肉則能使脾胃健康,這是一種清而不傷的方法。蓮子芯味苦性寒,能夠清心火,溝通心腎,可用于治療心煩失眠、口渴喜飲、小便澀痛等情況。
9、甘藍菜
十字花科蔬菜包括甜菜、蘿卜、卷心菜、紫甘藍和芝麻菜等,或是含有硫元素的蔬菜,如洋蔥、大蒜、花椰菜,它們都可以增強身體的排毒功能。每天吃兩份十字花科蔬菜就能增強肝臟的解毒功能。
本文重點為大家推薦8種去火方法,主要針對不同的上火癥狀而推薦的方法。常見的上火癥狀有咽喉腫痛、咽喉干腫、口腔長泡、嘴唇干裂、鼻塞難通等,針對不同的上火情況,推薦不同的去火瀉火方法。
1、咽喉腫痛
常吃生梨能防治口舌生瘡和咽喉腫痛;用醋加同量的水漱口,可減輕痛苦;嫩絲瓜搗爛擠汁,頻頻含漱;咽喉疼痛時,可用一匙醬油漱口,漱1分鐘左右吐出,連續(xù)3-4次,有療效。
2、咽喉干腫
推薦:蜜梨膏
做法:取生梨,用榨汁機榨成梨汁,加入適量蜂蜜,以文火熬制成膏。每日一匙,能清熱去火、生津潤喉。
點評:蜂蜜甘平,入肺脾大腸經(jīng),能潤腸通便,補肺潤喉,又能解毒。梨甘微酸涼,入肺脾經(jīng),能治口渴咳嗽便秘。所以二者放在一起熬膏可以起到潤喉的作用。新鮮綠葉蔬菜、黃瓜、橙子、綠茶、梨、胡蘿卜也有很好的清火作用。
提醒:“上火”期間,不宜吃辛辣食物、喝酒、抽煙,應注意保持口腔衛(wèi)生,經(jīng)常漱口,多喝水。
3、口角或口腔長泡
切幾片生姜入口咀嚼,可使水泡慢慢消除;臨睡前洗好臉,擠點眼藥膏涂在口唇疼痛處,翌日疼痛就會減輕,繼續(xù)敷用幾天,可使疼痛消失。
4、嘴唇干裂
推薦:黃瓜獼猴桃汁
做法:黃瓜200克、獼猴桃30克、涼開水200毫升、蜂蜜兩小匙。黃瓜洗凈去籽,留皮切成小塊,獼猴桃去皮切塊,一起放入榨汁機,加入涼開水攪拌,倒出加入蜂蜜于餐前一小時飲用。
黃瓜性甘涼,能入脾胃經(jīng),能清熱解毒,利水??芍委熒頍?、煩渴、咽喉腫痛。而獼猴桃性甘酸寒,能入腎和胃經(jīng),功能解熱止渴,所以兩種合用能潤口唇。其他富含維生素的水果蔬菜也可以使用,如西紅柿、柚子等。
提醒:嘴唇干千萬別用舌頭舔,那樣只會更干。
5、鼻塞難通
如左鼻孔不通,可行俯臥位或右側(cè)臥位,右手撐住右后頸,掌根靠近耳垂,托起頭部,面向右側(cè),肘關節(jié)向右上方伸展,伸得越遠越好。由于經(jīng)絡的舒展作用,少則十幾秒,多則幾十秒,即可使鼻孔通氣。如右側(cè)鼻塞,可以相反動作治之。兩側(cè)同時鼻塞,可先后輪換動作治之。
6、鼻子出血
推薦:水果西米露
做法:西米洗凈后,倒入沸水中;煮到西米半透明,把西米和熱水隔開;再煮一鍋沸水,將煮到半透明的西米倒入沸水中煮,直到全透明,將沸水都倒去;煮一小鍋牛奶并加少許糖;將西米倒進牛奶中煮至開鍋;將煮好的西米牛奶晾涼,加入水果丁,即可。
采用一些清涼的水果如梨、橘子、蘋果、獼猴桃、香蕉清解燥熱,加上西米和牛奶的補養(yǎng)脾胃,是冬季調(diào)理的好方法。吃性冷的食物,如蘿卜、蓮子、松花蛋等可有效緩解。
提醒:不要一次大量喝冷飲,以防傷腸胃。
7、皮膚干癢
推薦:紅薯炒乳瓜(幼嫩黃瓜)
做法:紅薯300克、乳瓜100克、香菜葉、蔥段、蒜末。紅薯、乳瓜切成塊;油四成熱時放入蒜末、蔥段,倒入紅薯塊煸炒五成熟時再放入乳瓜炒勻,加入適量清水、鹽、雞精,湯汁收干即可。
點評:紅薯含有多種維生素和鈣、磷及鐵等,其性甘平無毒,能補虛健脾強腎,而嫩黃瓜也含有大量維生素,所以對皮膚有一定的好處。
提醒:皮膚癢時不要使勁撓,撓破了容易感染。
8、頭發(fā)干枯
推薦:蜜棗核桃羹
做法:蜜棗250克、核桃仁100克、白糖適量。將蜜棗去核,洗凈,瀝干水分;與核桃仁、白糖一起下鍋小火燉煮;待湯羹黏稠、核桃綿軟即可關火食用。此甜湯滋補肝腎、潤肺生津、養(yǎng)血潤發(fā)。
核桃性甘溫,能入腎肝肺經(jīng),能潤腸通便,又能補血黑須發(fā)、久服可以讓皮膚細膩光滑。而蜜棗能補肺潤燥,所以對頭發(fā)好處較多。此外,其他堅果、魚類和粗糧對頭發(fā)也有很多好處。
現(xiàn)在很多中醫(yī)館中都有拔罐這一項,拔罐是寫血療法的一種,拔罐可以減輕疼痛,緩解癥狀,那么瀉血拔罐有什么好處?中醫(yī)講就通,不通暢的地方是因為血瘀,而產(chǎn)生疼痛感。瀉血拔罐就是運用拔罐把不通的地方吸出來,讓身體通暢起來,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拔罐對身體的好處。
1、通過拔罐,
可以將身體里的濕氣、寒氣,通過皮膚組織滲透出來,從而排除邪氣,讓人精神百倍,因為身體的經(jīng)絡、穴位和五臟六腑都是相連相通,所以通過外接的吸力,會刺激身體表面的穴位,進而通過筋骨經(jīng)絡,使得人體內(nèi)部器官得到相應的調(diào)理,讓人氣血暢通,強身健體。能夠牽拉肌肉,提高痛閾,緩解酸痛疲勞,也就是當肌肉處于緊張狀態(tài)的時候,局部血液灌流量將會下降,以致于促使組織缺血,但拔罐中的走罐手法,能拉長肌肉,增加血液灌流量,提高局部的耐痛閾值,進而使肌肉舒張,重新儲備所需的能量。2、對于人體局部的組織損傷
、腰間盤突出等癥狀,拔罐也有一定的功效,長期定期進行拔火罐,可以減輕疼痛,緩解癥狀,吸毒排膿,促進傷口愈合,受到拔罐的負壓所吸引,將有助于局部膿液、細菌產(chǎn)生的毒素以及其他不利傷口愈合的物質(zhì)排出體外,同時還可以刺激肉芽組織生長,以及收縮傷口,進而達到促進傷口愈合的目的。調(diào)整免疫功能,增強自身抵抗力,由于拔罐所產(chǎn)生的瘀血殘留組織間隙,可適當激活身體的免疫力,以及對發(fā)炎物質(zhì)具有清除能力,是一種良性的自身訓練。3、促進血液循環(huán)
,加快新陳代謝,這是由于拔罐能使血管擴張,讓局部血液循環(huán)變好,進而促使廢物、毒素加速排出體外,同時也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yǎng)狀態(tài),提供更多營養(yǎng)物質(zhì)和氧氣到細胞。4、循經(jīng)感傳,
調(diào)整人體內(nèi)臟機能,這是利用經(jīng)絡連結(jié)臟腑的理論,選取與臟腑相關的經(jīng)絡沿線進行拔罐刺激,適合使用來回走罐、滑罐等手法,這些手法對呼吸道、胃腸道、心血管、婦科疾患等都能起到相應感傳,透過感傳刺激有助于達到內(nèi)部機能的調(diào)整。人體全身上下一共720個穴位,其中含有108個要害穴,這些穴位中有些穴位不能碰,有些穴位則是按摩時不至于傷害到人體。那么哪些部位不能瀉血拔罐呢?拔罐是瀉血的一種,對人體有很多好處,為了在瀉血拔罐中不傷害到人體,下面給大家介紹可以進行瀉血拔罐的穴位,大家一定要牢記。
萬病根源在于瘀,
人之所以疼痛部位不同,患的疾病不同,就是因為不同的地方被瘀血堵塞,中醫(yī)認為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我們這里所說的淤血指的是壞死的血液。自然界的規(guī)律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堆積在體內(nèi)的淤血越來越多,同時人體自身凈化淤血的能力又越來越弱。瀉血療法又叫放血療法、凈血療法、排瘀療法、刺血療法,多采用的是針刺后拔罐放血。其理論是在向人體各個器官供血末端最易淤塞的50個通道上,系統(tǒng)并針對性瀉出體內(nèi)的寒滯及瘀血,使全身氣血暢通,則向全身各器官正常供氧和輸送營養(yǎng),氣血順暢了,各器官就能發(fā)揮正常功能,很多相應病痛就會自然消失。1號 頭痛穴:此穴位可以治療除腦瘤以外的所有頭痛癥。1-17-19號穴位同時進行瀉血,可去頭屑,使頭發(fā)潤澤發(fā)亮,對脫發(fā)、憂郁癥、記憶力減退也有療效。
2號 胃臟穴:此穴位對胃腸炎、胃炎、燒心、胃酸過多、胃下垂、食欲不振等有療效,并對胸悶、心煩意亂心跳過速等癥也有療效。
3號 根穴:對腹瀉、便秘、黑斑等有療效。對2-3-6號穴位的瀉血治療可使皮膚暗黑的人變白而有光澤。再對8號穴位進行瀉血治療,可以使患者從高血壓、中風、癡呆癥的從恐懼中解脫出來。
4號 感冒穴:感冒初期對4-18號穴位進行瀉血,雖然睡一覺起來就會好,但對患感冒時間過長的人,此穴位是不易瀉出血來的,想治好感冒就必須對此穴位瀉血到能瀉出血為止。治療感冒有效的應急措施,也可以用電熱吹風給脖子的部位加熱,或用毛巾裹住脖子維持其溫度。
5號 心絞痛穴:此穴位對心絞痛引起的胸悶、心煩意亂等癥狀有療效,對低血壓、咳嗽、氣喘、肺結(jié)核也有療效。治療心絞痛時與中藥配合會有更好的療效。低血壓患者在治療時可能會出現(xiàn)病情惡化的現(xiàn)象。如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要當即停止瀉血保持其鎮(zhèn)定,如出現(xiàn)昏迷狀態(tài)時要及時對十宣穴進行針剌放血,這樣人可以馬上蘇醒過來。針對于心絞痛、低血壓、氣喘等疾病的癥狀對4-32-5號穴位進行瀉血治療是可以有療效的。瀉血的順序應從2號-3號穴位開始,待到瀉血效果良好時,要對6號穴位進行瀉血,6號穴位也瀉出血后再對8號穴位進行瀉血。然后可對4-32-5穴位進行瀉血,最好要與中藥配合治療。
6號 高血壓穴:此部位是高血壓的特效穴位,人的血壓升高時,只要對此穴位進行瀉血治療,血壓就會馬上降下來。同時此穴位對慢性疲勞、下肢無力也有很好的療效。服用人參、鹿茸、蜂蜜等補藥后易上火的人,對高血壓穴位進行瀉血后服用就不上火了。
7號 肩臂疼穴:此穴位對肩部肌肉脹疼等癥狀有療效。對于手發(fā)涼多汗、手掌干裂等癥狀,要對7-15-22號穴位進行治療。40歲或50歲肩臂痛,只要對7-43號穴進行瀉血就一定會治愈的。
8號 腎肝穴:此穴位是恢復腎臟及肝功能的穴位。臉色、眼、大拇指內(nèi)側(cè)發(fā)青的,臉上背上有很多小疙瘩的人,都是因肝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現(xiàn)象。只要選擇了正確的方法進行瀉血治療,是可以消除這些現(xiàn)象的。睡覺起來后腿腳、周身浮腫或突然增加體重的(一個月約2公斤以上),這是由腎功能障礙引起的肥胖,采取正確的瀉血療法,這些癥狀也會消失。
9號 癲癇穴:此穴位是人體所有神經(jīng)的必經(jīng)之路,發(fā)生癲癇病的60%是因為此部位的血液循環(huán)不暢。為了治療癲癇病,首先要對2 - 3號穴位進行瀉血,待出血后再對6號穴位進行瀉血,出血很順利時,對7- 9 - 1號穴位進行瀉血會有更好的療效。
10號 脛卵穴:小腿上肌肉發(fā)硬成卵狀疼痛時,要對脛肌穴進行瀉血治療,腳底硬繭或汗多、粗糙干裂等癥要對6號-10號穴位進行瀉血,對腳底疼痛和腳氣等癥狀要對6號-10號-31號穴位進行瀉血治療。
11號 手腕痛穴:此穴位適用手腕疼痛、手腕肌肉酸痛、手關節(jié)炎等癥狀。
12 -13號 關節(jié)炎穴:此穴位是對膝蓋退化性關節(jié)炎、風痛、肌肉痛等癥有特效的穴位。為治療這些癥狀,要對12 –13 - 16號穴位進行瀉血治療(大家要知道,為緩解關節(jié)炎、高血壓、神經(jīng)痛等癥帶來的痛苦,經(jīng)常服用鎮(zhèn)痛之類藥物是加速導致中風和糖尿病的罪魁禍首)。
14號 痔瘡穴:治療痔瘡時要對8 – 14 - 29號穴位進行瀉血治療。
15號 雞皮疙瘩穴:此穴位對手涼、胳膊上長出小疙瘩、雞皮疙瘩、肌肉疼痛等有療效,對7-15 -22號穴位的瀉血可治療這些癥狀,同時還可以使胳膊上的黑斑消失,胳膊也會變得有力氣。對手心多汗、或干燥也有療效。
16號 關節(jié)炎穴:可參照12 -13號穴位。
17號 視力穴:為了恢復視力,對1–17 - 20號穴位同時進行瀉血治療,如與針灸配合進行治療療效會更顯著,眼皮發(fā)沉、下墜等癥狀也會消失。
18號 唾腺穴:這個穴位對口干舌燥有療效??诟缮嘣铩⒓谞钕俚劝Y狀是由于腎臟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綜合癥。患這種癥狀的人多數(shù)屬于五臟功低下,那么不治本,而只注意治表,只能引起副作用。對這種癥狀的治療,一定要嚴格遵循瀉血療法規(guī)定的順序進行治療,才有可能治愈。一定要遵循2-3,6-8,4-18號的瀉血順序。
19號 禿頂補助穴:單獨對此穴位進行瀉血的情況是沒有的。對頭疼、禿頂、脫發(fā)等癥采用瀉血療法進行治療時,頭皮上的瘀血用手就可以摸到的。在頭痛穴瀉不出瘀血時,對此部位進行瀉血。
20號 視力穴:與17號穴位的瀉血相同。
21號 肘關節(jié)穴:適用于治療此部位的關節(jié)炎、肌肉酸痛等癥狀。
22號 臂斑穴:按名稱治療其癥狀。還可消除胳膊上的疙瘩,黑斑及肌肉的酸痛等癥,還會使臂力倍增。
23號 腳腕痛穴:腳扭傷或有關節(jié)炎,有酸痛的癥狀時,對此穴位進行瀉血治療有療效。治療時23-24號穴同時瀉血。
24號 腳腕痛穴:與23號穴位相同 。
25號 側(cè)痙攣穴:此部位抽筋、發(fā)燙發(fā)燒或發(fā)涼并有疼痛感時,可對25-16號穴位同時進行瀉血治療。
26號 腳氣穴:對有腳氣的腳指頭上面的部位進行瀉血就可以。腳汗多的癥狀要對6-10-26--27號穴位進行瀉血治療。
27號 腳氣穴:參照26號內(nèi)容。
28號 兩班穴:盤腿坐時有酸痛感或因肌肉僵硬無法繼續(xù)打座時可對此穴位進行瀉血治療。
29號 痔瘡穴:對肛門(痔瘡)進行治療時,要對6-14-29號進行瀉血治療。
30號 食積穴:胃痙攣或患急性食滯(積食)癥時可用的穴位。首先要對2號穴位進行瀉血治療后才能進行,此穴位可以看作是胃臟穴的輔助穴。
31號 中風穴:此穴位不僅對中風有療效,而且對腳底疼痛、腳底腳氣等也有療效。有中風癥候的高血壓患者,如對此穴位進行瀉血治療會出現(xiàn)觸電般的疼痛感,但若緩解了高血壓、無中風的危險時,用瀉血針刺也不會有太疼的感覺。患中風以后3天之內(nèi),對6-1-9-31號穴位按順序進行瀉血治療會有很大的療效。但三天過后再進行瀉血治療,療效就不明顯了。
32號 氣管炎穴:參考第5號。
33號 膝窩(筋)痛穴:腿筋發(fā)漲有疼痛感時對33-38號穴位同時進行瀉血治療。
34號 腎合痛穴:由腎功能障礙引起的綜合反應,出現(xiàn)胃周圍腫脹和手壓疼痛的感覺時,對此穴位進行瀉血治療會消腫止痛。
35號 臂肘疼穴:肘部有發(fā)漲和疼痛感時使用此穴位。
36號 黑斑穴:此穴位適用于脂溢性皮炎,小疙瘩、紅血絲皮膚、黑斑等癥。
37號 前筋肌痛穴:此部位發(fā)漲、肌肉酸痛時適用。
38號 膝窩疼穴:此部位發(fā)漲、肌肉酸痛時適用。
39號 風齒穴:此部位對風齒、牙齦腫脹、酸痛,口臭嚴重、牙疼厲害等癥有療效。但除掉牙石以后進行治療才能防止復發(fā)。
40號 耳鳴穴:在供血不足或血液循環(huán)不暢時也會出現(xiàn)耳鳴的現(xiàn)象。只因血液循環(huán)不暢而引起的耳鳴可使用此穴位。請關注公眾號穴位治百病,各種中醫(yī)絕技都在這里。但因貧血而引起的癥狀要對2-3,6-7,9-40號穴位按順序進行瀉血治療才有療效,對輕微的耳聾也有療效。
41號 骨盆疼穴:肌肉疼痛、兩腿成剪刀式時有疼痛感可使用此穴位。
42號 骨盆疼穴:與41號相同 。
43號 肩臂疼穴:肩部的肌肉疼,特別對40肩痛和50肩痛等癥狀有很好的療效。對7-3號穴位要同時進行治療。
44號 前痙攣穴:經(jīng)常抽筋和因皮膚干燥而瘙癢時使用此穴位。
45號 關節(jié)炎穴:蹲起時有疼痛感覺和浮腫的時候用此穴位。
46號 高爾夫痛癥適應穴:大部分常打高爾夫球的人出現(xiàn)的癥狀,故此命名。各種肌肉痛、中風后關節(jié)脫臼時在此瀉血。
47號 鼻炎適應穴:對慢性鼻炎,嚴重流鼻涕、過敏性流鼻涕、咳嗽有療效。
48號 眼球干燥癥穴(白陽穴):眼睛干澀、流行性結(jié)膜炎、因各種眼部疾病眼睛嚴重充血時,在20-48號瀉血。
49號 歪嘴適應穴:因面癱嘴歪時,在39號瀉血,如不見效追加1-9-49號瀉血。
50號 前碼痛輔穴:用于治療后無療效時的輔助穴。在44號前痙攣穴瀉血后腿仍抽筋時,追加瀉血。
51號 生理痛穴(中極穴):痛經(jīng)、宮寒、月經(jīng)不調(diào)、不孕、卵巢囊腫、自然流產(chǎn)時,在2-51-6-8號做基本瀉血。
曲池:曲池穴位于肘橫紋外側(cè)端,肘橫紋盡頭的凹陷處。氣血特征:氣血物質(zhì)為地之上部天之下部的水濕霧露,性溫熱,氣血場范圍巨大。因此曲池穴有良好的活血止痛、扶正祛邪的作用。操作方法:用拇指或者食指揉按穴位,或者點壓穴位10~15分鐘。
合谷:合谷即是虎口。合谷穴有宣通氣血、行氣活絡的功效,能夠治療血瘀引起的各種疼痛、色斑。操作方法:用拇指朝小指方向用力按壓,而并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壓,5~10分鐘。孕婦一般都不要按摩合谷穴。
血海:位于髕骨上2寸的大腿內(nèi)側(cè)緣。血海,指脾經(jīng)所生之血在此聚集,氣血物質(zhì)充斥的范圍巨大如海,故名。該穴有化血為氣,運化脾血之功能,因此是治療瘀血證的重要穴位。操作方法:以手指的指腹部位按壓,每天堅持點揉兩側(cè)血海穴3分鐘,力量不宜太大,能感到穴位處有酸脹感即可,要以輕柔為原則。
每天堅持按摩這三個穴位,對瘀血所引起的疼痛、色斑、面色不佳有很好的效果。
【導讀】朱金友繼承和發(fā)揚了傳統(tǒng)中醫(yī)針灸學,運用經(jīng)絡針灸穴位療法大腦炎后遺癥,棉癱,紅眼病,心腦血管病后遺癥,腰椎間盤突出癥,腦溢血等癥,并配合藥物治療,有顯著療效,獨樹一幟,下面為你介紹經(jīng)絡針灸穴位療法。
經(jīng)絡針灸穴位療法
朱金友
1952年生,保定市人。大專學歷,副主任醫(yī)師。1966年拜師甄士杰,楊瑞田學習中醫(yī),尤其酷愛針灸,得到真?zhèn)鳌?969年其在河北省直屬醫(yī)院學習,畢業(yè)后,在保定市劉守廟醫(yī)院工作,任該院門診部主任兼中醫(yī)針灸科科長;1995年任保定市劉守廟醫(yī)院院長;2000年開辦南市區(qū)中西醫(yī)門診部;2005年創(chuàng)建保定市金友中西醫(yī)結(jié)合醫(yī)院,任院長。朱金友對工作認真,對業(yè)務精益求精,對患者高度負責,深受廣大患者的好評。朱金友繼承和發(fā)揚了傳統(tǒng)中醫(yī)針灸學,運用針灸治療大腦炎后遺癥,棉癱,紅眼病,心腦血管病后遺癥,腰椎間盤突出癥,腦溢血等癥,并配合藥物治療,有顯著療效,獨樹一幟。
朱金友在拜師學習期間肯鉆研,愛學習,每當他回到家里,總要翻書看圖解,找穴位,然后以自身試針。一天父親下班回家,看見兒子滿身是針,不解地問:你這是干什么?他回答:我在學技術(shù),在試針。又說,我這樣才能掌握好每天學的技巧,否則,就不是一個好醫(yī)生,因為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優(yōu)秀的醫(yī)生。父親聽了兒子的回答,點點頭。他理解了兒子的用意,心疼地對兒子說:你學習我支持,可是別弄壞了身子。
由于朱金友刻苦學習,工作業(yè)績突出,他被推薦到保定地區(qū)衛(wèi)校針灸班學習,并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工作之余,朱金友在職通過河北省針灸學院函授三年學習,獲得大專學歷。他在祖國醫(yī)學寶庫中汲取營養(yǎng),在實踐中不斷總結(jié),把針灸穴位的經(jīng)絡學理論與西醫(yī)治療有機結(jié)合,總結(jié)研究出穴位針灸扶正法,穴位經(jīng)絡化淤法,芒針點擊雀啄法,其理論和特點分別為:
經(jīng)絡針灸穴位療法
一、穴位針灸扶正法
腦血栓中醫(yī)稱為中風,根據(jù)發(fā)病機理,該病誘因一是火,二,因為火勝傷陰,陰傷血液粘稠增加,血流淤滯,故而形成血栓,火盛迫血妄行,故而形成出血。虛為氣虛,推動血液運行之力不足,血流緩慢,故而引起出血,火與虛二者引發(fā)之病皆形成血淤,從而出現(xiàn)由于血淤痹阻不同經(jīng)絡肢體運動功能,感覺功能,語言的障礙等不同病癥。這時,針灸氣海穴,可通經(jīng)絡,理氣,補陰,因而,氣息通暢,用中醫(yī)術(shù)語說;氣通百通。再針灸肝,膽經(jīng)和陰陵泉,太陽穴,可抑火,扶正調(diào)節(jié)陰陽平衡,人體功能便得以恢復,同時配合西醫(yī)藥物治療。實踐證明,治療腦血管疾病效果奇特。
二、穴位經(jīng)絡化淤法
該方法在扶正法的基礎上,即:通氣,抑火,調(diào)節(jié)陰陽平衡,恢復血液運行推動力,這時針灸心經(jīng)穴,神門穴,通里穴,鳳池穴。
當人體肌表感受風寒濕熱等外邪,導致氣血失于通暢,而引起肌肉、筋骨、關節(jié)等處發(fā)生酸楚疼痛、重著、麻木、屈伸不利、關節(jié)腫大,甚至紅腫熱痛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均稱為痹證。
推拿部位
1.足底部反射區(qū):頭部(大腦)、腦垂體、小腦及腦干、三叉神經(jīng)、斜方肌、腹腔神經(jīng)叢、甲狀旁腺、肝、脾、腎上腺、腎、輸尿管、膀胱、胃、胰、十二指腸、生殖腺。
2.足內(nèi)側(cè)反射區(qū):頸椎、胸椎、腰椎、骶骨、內(nèi)髖關節(jié)、內(nèi)尾骨、尿道及陰道、前列腺或子宮。
3.足外側(cè)反射區(qū):肩(關節(jié))、肘關節(jié)、膝、外髖關節(jié)、外尾骨、生殖腺。
4.足背部反射區(qū):上身淋巴結(jié)、下身淋巴結(jié)、胸部淋巴腺(胸腺)。
5.足腿部反射區(qū):坐骨神經(jīng)。
常用手法
1.足底部反射區(qū):拇指指端點法、食指指間關節(jié)點法、拇指關節(jié)刮法、食指關節(jié)刮法、拇指推法、擦法、拳面叩擊法等。
2.足內(nèi)側(cè)反射區(qū):食指外側(cè)緣刮法、拇指推法、按法、叩擊法等。
3.足外側(cè)反射區(qū):食指外側(cè)緣刮法、拇指推法、食指指間關節(jié)點法、按法、叩擊法等。
4.足背部反射區(qū):拇指指端點法、食指指間關節(jié)點法、食指推法等。
5.足腿部反射區(qū):拇指推法。
中暑是發(fā)生在夏季或高溫作業(yè)下的一種急性病。在夏令暑熱環(huán)境下,人體處于勞倦或饑餓狀態(tài)時,元氣虧虛,暑熱乘虛而入,隨體質(zhì)的不同,或燔灼陽明或觸犯心包,甚至導致陰陽離決。臨床以壯陽、煩渴、汗出、昏迷、肢厥為特征。
推拿部位
1.足底部反射區(qū):腦垂體、小腦及腦干、鼻、頸項、肺及支氣管、甲狀旁腺、心、腎上腺、腎、輸尿管、膀胱、胃、盲腸(闌尾)、回盲瓣、升結(jié)腸、橫結(jié)腸、降結(jié)腸、乙狀結(jié)腸及直腸、小腸、肛門。
2.足內(nèi)側(cè)反射區(qū):頸椎。
3.足背部反射區(qū):扁桃體、胸部淋巴腺(胸腺)、上身淋巴結(jié)、下身淋巴結(jié)。
常用手法
1.足底部反射區(qū):拇指指端點法、食指指間關節(jié)點法、鉗法、食指關節(jié)刮法、拳刮法、拇指推法、擦法、拍法等。
2.足外側(cè)反射區(qū):、拇指推法等。
3.足背部反射區(qū):拇指指端點法、食指指間關節(jié)點法、食指推法、拇指推法等。
在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中有很多治療疾病的方法,那么我想大家有沒有聽說過穴位注射療法呢?也許大家對這種新型的治療方法可能都不太了解,那么接下來小編就為你詳細的說一說什么是穴位注射療法,為了大家的身體保健趕快來學習和了解一下吧!
概述
穴位注射法是一種針刺與藥物相結(jié)合的療法。選用中西藥物注入有關穴位、壓痛點或體表觸診陽性反應點,通過針刺及藥物的雙重作用治療疾病。
藥物與器具
常用藥物有復方當歸注射液、黃芪、丹參、紅花、板藍根、威靈仙、銀黃注射液、復合維生素B注射液、抗生素、胎盤組織液、奎寧等。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針頭。常用4~6號普通注射針頭,及牙科5號和封閉用長針頭。
操作
(1)一般可根據(jù)治療需要,循經(jīng)絡分布走行尋找陽性反應明顯的背俞穴、募穴為治療點。
(2)根據(jù)所選穴位:部位不同及用藥劑量的差異,選擇合適的注射器及針頭。
(3)在局部皮膚常規(guī)消毒后,用注射針具快速進針刺入穴位,然后慢慢推進或上下提插,待針下有得氣感后,回抽一下,若回抽無血,即可將藥推入。一般疾病用中等速度推藥;慢性疾病,體弱者用輕刺激,推藥要慢;急性病,體強者用強刺激,可快速推藥。
以上小編為大家講述的這些有關穴位療法的健康知識你都了解清楚了,這種新型的注射穴位療法可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很好的作用,當然對于治療疾病也是非常好的,所以大家了解一下還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