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不好常按摩六穴位可調理
春季養(yǎng)生要常按摩四個穴位。
終生保健,終生康??;終生養(yǎng)生,終生康寧。社會發(fā)展,人們越來越接受養(yǎng)生的理念,只有作好了平日的養(yǎng)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日常生活中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脾胃不好常按摩六穴位可調理,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對于脾胃不好的人來說,其在出現(xiàn)脾胃虛弱的癥狀后,就可以通過按摩的方式進行調理。那么,脾胃不好常按摩哪些穴位好呢?
1、中脘穴
主治疾病為:消化系統(tǒng)疾病,如腹脹、腹瀉、腹痛、腹鳴、吞酸、嘔吐、便秘。
2、足三里穴
主治疾病為:消化器官疾病、頭痛、牙痛、神經痛、鼻部疾病、心臟病、呼吸器官疾病、胃下垂、食欲不振、便痢、腹部脹滿、嘔吐等一切胃腸、腹部不適之主穴。
3、三陰交穴
主治癥狀為:生理痛、腳底腫脹、過胖過瘦(增肥減肥)、生理不順、手腳冰冷、冷感癥、更年期障礙、婦科、胃酸、食欲不振多種疾病。
4、太白穴
主治病癥為:胃痛、腹脹、吐瀉、痢疾等。
5、脾俞穴
主治癥狀為:倦怠感、口渴、食欲不振、糖尿病等。
6、胃俞穴
主治病征為:消化系統(tǒng)疾病,如胃潰瘍、胃炎、胃痙攣、嘔吐、惡心等。
Ys630.com相關知識
脾胃不好按摩什么穴位
1、脾胃不好按摩什么穴位
四縫是經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積滯的專用穴。四縫原本被醫(yī)家用來治療小兒消化問題,后來證實,成人使用四縫效果也非常好。所以今后只要你遇到消化不良的問題,就可以找四縫解決,按摩時最好是用大拇指用力掐按,效果很神奇;用艾條艾灸四縫,治療消化問題。大陵穴這個穴位在五行屬土,對應著脾胃,是一味很經典的“健胃消食片”,可以降胃火、去心火,提升胃動力。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都可以通過這個穴位來調。它在手掌根,腕橫紋的中點上,艾灸此穴位調理脾胃。
足三里在膝蓋下外側,約四橫指(約3寸)的小腿脛骨外側有一凹溝處,這是強壯穴,力度按大一點,酸麻的經絡傳感可到腳背。按摩本穴可治一切腸胃消化系統(tǒng)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胃脹胃痛;艾灸足三里,勝吃老母雞。
2、脾胃不好的原因
飲食不節(jié),勞倦過度,憂思日久,稟賦不足,年老體衰,大病初愈,調養(yǎng)失慎都可以導致脾胃虛弱證。《諸病源候論·五臟六腑病諸候·脾病候》:"脾氣盛,為形有余,則病腹脹,溲不利,身重苦饑,足痿不收……是為脾氣之實也,則宜瀉之。脾氣不足,則四肢不用,后泄,食不化嘔逆,腹脹腸鳴,是為脾氣之虛也。" 因此其病因有三方面:一為飲食失調;二為勞累過度;三由于急慢性病。以上諸因,耗傷脾胃,導致脾胃不足,運化失健,形成脾胃虛弱證。
3、脾胃不好有哪些表現(xiàn)
泄瀉時輕時重、或時發(fā)時止,大便稀溏,色淡無臭味,夾有不消化食物殘渣,食后易瀉,吃多后見腹脹、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黃,神疲倦怠,形體瘦弱,舌質淡,苔薄白,脈虛無力。脘腹脹滿,食后為甚,口不知味,甚至不思飲食,大便溏薄,精神不振,形體消瘦,肢體倦怠,少氣懶言,面色萎黃或白,或肢體浮腫,舌淡苔白,脈緩弱無力。腹脹納少,腹痛綿綿,喜溫喜按,形寒肢冷,大便溏薄清稀?;蛑w困重,或肢體浮腫,小便不利,或見白帶多質稀。舌質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
脾胃不好的食療方法
1、木瓜鯇魚尾湯,番木瓜1個,鯇魚尾100克。木瓜削皮切塊,鯇魚尾入油鑊煎片刻,加木瓜及生姜片少許,放適量水,共煮1小時左右。滋養(yǎng)、消食。對食積不化、胸腹脹滿有輔助療效。
2、參芪猴頭燉雞,將猴頭菌洗凈去蒂,發(fā)脹后將菌內殘水擠壓干凈,以除苦味,再切成2毫米厚片待用。把母雞去頭腳,剁方塊,放入燉盅內,加入姜片、蔥結、紹酒、清湯,上放猴頭菌片和浸軟洗凈的黃芪、黨參、大棗,用文火慢慢燉,直至肉熟爛為止,調味即成功用:補氣健脾養(yǎng)胃。
3、砂仁黃芪豬肚豬肚洗凈,將砂仁、黃芪裝入豬肚內,加水燉熟,調味食用。益氣健脾,消食開胃。適用于脾胃虛弱之食少便溏、胃脘疼痛??捎糜谖赶麓辜奥晕秆撞∪?。
4、黃芪內金粥將生黃芪加水煮20分鐘,取汁,加入薏米、赤小豆、糯米煮成粥,加入雞內金粉即可。
生活中如何預防脾胃不好
1、唾液其實就是人體內最好的健脾胃的藥。中醫(yī)學認為,唾液能“潤五官、悅肌膚、固牙齒、強筋骨、通氣血、延壽命”,春秋時期的老子認為,靈丹妙藥雖好,也不如自己的津液重要。古代養(yǎng)生學家陶弘景也說:“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
2、踮足功,就是腳尖著地,腳后跟抬起,能抬多高抬多高。胃的經絡通過腳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間,胃經的原穴也在腳趾的關節(jié)部位。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妨經常鍛煉腳趾。你可以踮著腳尖走路,你也可以試試踮著腳尖站個十來分鐘,記住在踮腳尖時要盡可能地把腳踮得高一點,這樣效果才會好。
3、爬山不僅能鍛煉筋骨,讓人汗水淋漓,這也是排除體內水濕的良法,同時還能讓人的脾通天地之氣,山谷之氣。
本文導讀:調理脾胃虛弱可以試試中醫(yī)按摩的方法,這種方法簡單又方便,調理脾胃虛弱按摩這些穴位。
脾胃虛弱會導致消化不良,吃下的食物身體無法吸收它的營養(yǎng),身體容易疲乏,會感覺全身無力,中醫(yī)按摩能夠調理脾胃虛弱,下面我們來看看具體的方法。
調理脾胃虛弱按摩這些穴位
1、點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體前正中線任脈上,肚臍上4寸,是足陽明胃經的募穴,是胃經經氣結聚之處,點按中脘穴能夠促進經氣運行,調節(jié)胃的功能。用手指點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鐘,至局部產生發(fā)熱感。
2、揉按心窩
心窩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體表的對應區(qū),用手掌以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溫暖、舒暢,有調節(jié)中焦氣機,使胃氣通暢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脹癥狀明顯,可由心窩處開始重復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兩肋
兩手掌在身體兩側由乳房下緣向下推按至側腰部,使局部發(fā)熱,能夠疏通肝膽經,調暢氣機。
經常練習這些手法可以有效調節(jié)胃功能,達到養(yǎng)胃、暖胃,調暢中焦氣機、預防胃疾病的療效。
4、艾灸中脘穴
用艾條灸中脘穴10-15分鐘,或用艾罐灸20-30分鐘。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于五指的寬度。中脘穴有調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灸療可改善胃疾。
5、艾灸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月一橫指處,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20-30分鐘。經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補益脾胃、扶正培元、調和氣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脾胃虛弱飲食調理
1、飲食調養(yǎng)基本原則
飲食應有規(guī)律,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平時多吃易消化食物,如稀飯,粥等;少吃有刺激性和難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盡量少吃。
粳米性平,有補脾益氣之功。脾胃虛弱可以多吃點黃顏色的東西,比如玉米、土豆、鯽魚湯、薏米等,它們都是調脾胃非常好的選擇,如果不想那么麻煩可以直接服用蟲草薏米糊。其實何為虛弱,就是功能不強,知道原因就簡單了,還是從容易消化著手,每餐以豆?jié){牛奶,及沒餡的饅頭及易消化的粥最好是加些薏米、蕎麥、燕麥、紅棗等一類補脾胃的東西更好,生冷硬及刺激的東西盡量不吃,還有葷的也要吃些易消化的魚類,其它肉類少吃為好。
調理脾胃虛弱可以按摩上面介紹的這些穴位,也可以選擇艾灸的方法,日常生活中藥注意規(guī)律飲食,多吃健脾胃的食物。
脾胃不好中醫(yī)怎么調理 按5個穴位調理脾胃
我們都知道,脾胃直接關乎到我們的營養(yǎng)吸收的問題。如果我們的脾胃不好的話,就沒有辦法吸收一樣,身體健康也就成了問題了。因此我們如果脾胃虛弱了,一定要調理好。今天小編教大家用按摩來調理脾胃。那么大家知道按摩哪些穴位可以調理脾胃嗎?對此感興趣的朋友趕緊過來看看吧!
按摩哪些穴位可以調理脾胃
1、點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體前正中線任脈上,肚臍上4寸,是足陽明胃經的募穴,是胃經經氣結聚之 處,點按中脘穴能夠促進經氣運行,調節(jié)胃的功能。用手指點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鐘,至局部產生發(fā)熱感。
2、揉按心窩
心窩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體表的對應區(qū),用手掌以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溫暖、舒暢,有調節(jié)中焦氣機,使胃氣通暢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脹癥狀明顯,可由心窩處開始重復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兩肋
將兩只手的手掌放在身體兩側,然后由乳房下緣向下推按至側腰部,以局部發(fā)熱為準,這樣按摩可以起到疏通肝膽經,調暢氣機的作用。經常練習這些手法可以有效調節(jié)胃功能,達到養(yǎng)胃、暖胃,調暢中焦氣機、預防胃疾病的療效。
4、艾灸中脘穴
用艾條灸中脘穴10-15分鐘,或用艾罐灸20-30分鐘。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于五指的寬度。中脘穴有調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灸療可改善胃疾。
5、艾灸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月一橫指處,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20-30分鐘。經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補益脾胃、扶正培元、調和氣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脾胃虛弱飲食調理
1、飲食調養(yǎng)基本原則
脾胃虛弱者在飲食上要有規(guī)律,三餐要定時定量,不可以暴飲暴食。平時可以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例如稀飯、粥等等。一些刺激性的食物以及不容易消化的食物,例如油炸的、生冷的都盡量不要吃。
2、常見健脾養(yǎng)胃的食物
粳米性平,有補脾益氣之功。脾胃虛弱可以多吃點黃顏色的東西,比如玉米、土豆、鯽魚湯、薏米等,它們都是調脾胃非常好的選擇,如果不想那么麻煩可以直接服用蟲草薏米糊。其實何為虛弱,就是功能不強,知道原因就簡單了,還是從容易消化著手,每餐以豆?jié){牛奶,及沒餡的饅頭及易消化的粥最好是加些薏米、蕎麥、燕麥、紅棗等一類補脾胃的東西更好,生冷硬及刺激的東西盡量不吃,還有葷的也要吃些易消化的魚類,其它肉類少吃為好。
脾胃不好中醫(yī)怎么調理 按5個穴位調理脾胃
我們都知道,脾胃直接關乎到我們的營養(yǎng)吸收的問題。如果我們的脾胃不好的話,就沒有辦法吸收一樣,身體健康也就成了問題了。因此我們如果脾胃虛弱了,一定要調理好。今天小編教大家用按摩來調理脾胃。那么大家知道按摩哪些穴位可以調理脾胃嗎?對此感興趣的朋友趕緊過來看看吧!
按摩哪些穴位可以調理脾胃
1、點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體前正中線任脈上,肚臍上4寸,是足陽明胃經的募穴,是胃經經氣結聚之 處,點按中脘穴能夠促進經氣運行,調節(jié)胃的功能。用手指點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鐘,至局部產生發(fā)熱感。
2、揉按心窩
心窩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體表的對應區(qū),用手掌以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溫暖、舒暢,有調節(jié)中焦氣機,使胃氣通暢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脹癥狀明顯,可由心窩處開始重復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兩肋
將兩只手的手掌放在身體兩側,然后由乳房下緣向下推按至側腰部,以局部發(fā)熱為準,這樣按摩可以起到疏通肝膽經,調暢氣機的作用。經常練習這些手法可以有效調節(jié)胃功能,達到養(yǎng)胃、暖胃,調暢中焦氣機、預防胃疾病的療效。
4、艾灸中脘穴
用艾條灸中脘穴10-15分鐘,或用艾罐灸20-30分鐘。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于五指的寬度。中脘穴有調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灸療可改善胃疾。
5、艾灸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月一橫指處,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20-30分鐘。經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補益脾胃、扶正培元、調和氣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脾胃虛弱飲食調理
1、飲食調養(yǎng)基本原則
脾胃虛弱者在飲食上要有規(guī)律,三餐要定時定量,不可以暴飲暴食。平時可以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例如稀飯、粥等等。一些刺激性的食物以及不容易消化的食物,例如油炸的、生冷的都盡量不要吃。
2、常見健脾養(yǎng)胃的食物
粳米性平,有補脾益氣之功。脾胃虛弱可以多吃點黃顏色的東西,比如玉米、土豆、鯽魚湯、薏米等,它們都是調脾胃非常好的選擇,如果不想那么麻煩可以直接服用蟲草薏米糊。其實何為虛弱,就是功能不強,知道原因就簡單了,還是從容易消化著手,每餐以豆?jié){牛奶,及沒餡的饅頭及易消化的粥最好是加些薏米、蕎麥、燕麥、紅棗等一類補脾胃的東西更好,生冷硬及刺激的東西盡量不吃,還有葷的也要吃些易消化的魚類,其它肉類少吃為好。
養(yǎng)生導讀:中醫(yī)認為人體的氣血是由脾胃將食物轉化而來,故脾胃乃后天之本。然而生活中的飲食不節(jié)、過食肥膩、憂思過度、偏食偏嗜、饑飽不均等都可能傷及脾胃。那么脾胃不好怎么調理?下面一起來看看調理脾胃的方法。
脾與胃通過經脈相互絡屬而構成表里關系。胃主受納,脾主運化,兩者之間的關系是脾為胃行其津液,共同完成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輸布,從而滋養(yǎng)全身,故稱脾胃為后天之本。
脾主升,胃主降,相反相成。脾氣升,則水谷之精微得以輸布;胃氣降,則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故《臨證指南醫(yī)案》說: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胃屬燥,脾屬濕,胃喜潤惡燥,脾喜燥惡濕,兩臟燥濕相濟,陰陽相合,方能完成飲食物的傳化過程。故《臨證指南醫(yī)案》又說:太陰濕土得陽始運,陽明燥土得陰自安。
由于脾胃在生理上的相互聯(lián)系,因而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響的如脾為濕困,運化失職,清氣不升,即可影響胃的受納與和降,可出現(xiàn)食少,嘔吐,惡心,脘腹脹滿等癥。反之,若飲食失節(jié),食滯胃脘,胃失和降,亦可影響及脾的升清與運化,可出現(xiàn)腹脹泄瀉等癥?!端貑栮庩枒蟠笳摗氛f: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真脹。這是對脾胃升降失常所致病證的病理及臨床表現(xiàn)的概括。
脾胃虛弱癥狀
如表現(xiàn)為脾氣虛則見:脘腹脹滿,食后為甚,口不知味,甚至不思飲食,大便溏薄,精神不振,形體消瘦,肢體倦怠,少氣懶言,面色萎黃或白,或肢體浮腫,舌淡苔白,脈緩弱無力。
如表現(xiàn)為脾陽虛則見:腹脹納少,腹痛綿綿,喜溫喜按,形寒肢冷,大便溏薄清稀?;蛑w困重,或肢體浮腫,小便不利,或見白帶多質稀。舌質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
如表現(xiàn)為脾不統(tǒng)血則見:為脾氣虛則運化無力,氣血虧虛,可見食少,腹脹,便溏,肢體倦怠,少氣懶言,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緩弱。一為多種出血癥狀,如便血,尿血,月經過多,崩漏等。便血而屬脾不統(tǒng)血者,以大便下血,血便混雜,或先便后血,血色紫暗,或大便漆黑,兼見脾氣虛癥狀;崩漏而屬脾不統(tǒng)血者,表現(xiàn)為暴崩下血,或淋漓不盡,色淡質薄,面色白或虛浮,身體倦怠,四肢不溫,氣短懶言,納呆便溏等。
如表現(xiàn)為中氣下陷則見:面色淡白,眩暈易汗,短氣,倦怠,食少,便溏、腹部重墜,便意頻數(shù),小便渾濁如米泔等。多見于胃下垂、腎下垂、子宮下垂、脫肛及慢性腹瀉等病。
如表現(xiàn)為胃陰虛則見:見口干唇燥,嘈雜,干嘔,飲食減少,或吞咽不利,食后胸膈不適,大便干結,舌紅中心干,少苔,或舌光、干絳,脈細數(shù)等。
如表現(xiàn)為脾胃虛寒則見:胃痛隱隱,綿綿不休,冷痛不適,喜溫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則緩,勞累或食冷或受涼后疼痛發(fā)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
脾胃不好怎么調理
一、情感因素對食欲、消化、吸收都有很大影響
因此保養(yǎng)脾胃,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情緒。據(jù)研究,不良情緒可導致食欲下降、腹部脹滿、暖氣、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緒則有益于胃腸系統(tǒng)的正常活動。
二、飲食調攝是保養(yǎng)脾胃的關鍵
因此,飲食應有規(guī)律,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以素食為主,葷素搭配。需常吃蔬菜和水果,以滿足機體需求和保持大便通暢。少吃有刺激性和難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盡量少吃。
三、注意冷暖
俗話說十個胃病九個寒。這的確是經驗之談,因此注意冷暖十分重要。在春秋氣候變化無常時,有虛寒胃痛的病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有脾虛泄瀉的,可在臍中貼暖臍膏藥,同時還應少吃生冷瓜果等,如感到胃脘部發(fā)冷,可及時服用生姜茶。
四、要堅持參加適當?shù)捏w育活動,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做氣功等
適當?shù)捏w育鍛煉能增加人體的胃腸功能,使胃腸蠕動加強,消化液分泌增加,促進食物的消化和營養(yǎng)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腸道本身的血液循環(huán),促進其新陳代謝,推遲消化系統(tǒng)的老化。還可在每晚睡覺之前,躺在床上用雙手按摩上下腹部,來回往復約40~ 50遍,可以助脾運,去積滯,通穢氣,對脾胃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脾胃不好食譜推薦
粳米粥:粳米50克,葡萄干10克,以適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燉煮至稀爛即。
香菇牛肉湯:香菇10克泡好,瘦牛肉30克先用粉面裹好,湯沸后入香菇,再撥進牛肉片,同時點入適量味精、食鹽、香油,煮沸后即可。
炒牛肚土豆絲:熟牛肚50克切絲,土豆80克,切絲后以清水淘洗掉表面淀粉,油鍋熱后加入少許蔥絲和碎蒜,遂入肚絲土豆絲爆炒,并點入適量牛肉湯和鹽、味精,土豆絲丸成熟即可。
扁豆餡包子:鮮扁豆兩份,雞肉一份,剁碎后加鹽、味精、鮮姜汁和花椒水拌勻作餡,以小麥粉起面作皮,捏成包子后,置籠中,旺火蒸20分鐘。
由于脾胃在生理上的相互聯(lián)系,因而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響的。所以為了自身的健康,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脾胃哦。
生活中很多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都容易引起脾胃不適,例如大魚大肉、洶酒抽煙、偏食挑食、不吃早餐等。脾胃不好會引發(fā)哪些疾病呢?調理脾胃的方法有哪些?
脾主升,胃主降,相反相成。脾氣升,則水谷之精微得以輸布;胃氣降,則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故《臨證指南醫(yī)案》說:“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胃屬燥,脾屬濕,胃喜潤惡燥,脾喜燥惡濕,兩臟燥濕相濟,陰陽相合,方能完成飲食物的傳化過程。故《臨證指南醫(yī)案》又說:“太陰濕土得陽始運,陽明燥土得陰自安?!?/p>
由于脾胃在生理上的相互聯(lián)系,因而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響的‘如脾為濕困,運化失職,清氣不升,即可影響胃的受納與和降,可出現(xiàn)食少,嘔吐,惡心,脘腹脹滿等癥。反之,若飲食失節(jié),食滯胃脘,胃失和降,亦可影響及脾的升清與運化,可出現(xiàn)腹脹泄瀉等癥?!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氛f:“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真脹?!边@是對脾胃升降失常所致病證的病理及臨床表現(xiàn)的概括。
脾胃虛弱癥狀
如表現(xiàn)為脾氣虛則見:脘腹脹滿,食后為甚,口不知味,甚至不思飲食,大便溏薄,精神不振,形體消瘦,肢體倦怠,少氣懶言,面色萎黃或白,或肢體浮腫,舌淡苔白,脈緩弱無力。
如表現(xiàn)為脾陽虛則見:腹脹納少,腹痛綿綿,喜溫喜按,形寒肢冷,大便溏薄清稀?;蛑w困重,或肢體浮腫,小便不利,或見白帶多質稀。舌質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
如表現(xiàn)為脾不統(tǒng)血則見:為脾氣虛則運化無力,氣血虧虛,可見食少,腹脹,便溏,肢體倦怠,少氣懶言,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緩弱。一為多種出血癥狀,如便血,尿血,月經過多,崩漏等。便血而屬脾不統(tǒng)血者,以大便下血,血便混雜,或先便后血,血色紫暗,或大便漆黑,兼見脾氣虛癥狀;崩漏而屬脾不統(tǒng)血者,表現(xiàn)為暴崩下血,或淋漓不盡,色淡質薄,面色白或虛浮,身體倦怠,四肢不溫,氣短懶言,納呆便溏等。
如表現(xiàn)為中氣下陷則見:面色淡白,眩暈易汗,短氣,倦怠,食少,便溏、腹部重墜,便意頻數(shù),小便渾濁如米泔等。多見于胃下垂、腎下垂、子宮下垂、脫肛及慢性腹瀉等病。
如表現(xiàn)為胃陰虛則見:見口干唇燥,嘈雜,干嘔,飲食減少,或吞咽不利,食后胸膈不適,大便干結,舌紅中心干,少苔,或舌光、干絳,脈細數(shù)等。
如表現(xiàn)為脾胃虛寒則見:胃痛隱隱,綿綿不休,冷痛不適,喜溫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則緩,勞累或食冷或受涼后疼痛發(fā)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
脾胃不好怎么調理
一、情感因素對食欲、消化、吸收都有很大影響
因此保養(yǎng)脾胃,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情緒。據(jù)研究,不良情緒可導致食欲下降、腹部脹滿、暖氣、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緒則有益于胃腸系統(tǒng)的正常活動。
二、飲食調攝是保養(yǎng)脾胃的關鍵
因此,飲食應有規(guī)律,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以素食為主,葷素搭配。需常吃蔬菜和水果,以滿足機體需求和保持大便通暢。少吃有刺激性和難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盡量少吃。
三、注意冷暖
俗話說“十個胃病九個寒”。這的確是經驗之談,因此注意冷暖十分重要。在春秋氣候變化無常時,有虛寒胃痛的病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有脾虛泄瀉的,可在臍中貼暖臍膏藥,同時還應少吃生冷瓜果等,如感到胃脘部發(fā)冷,可及時服用生姜茶。
四、要堅持參加適當?shù)捏w育活動,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做氣功等
適當?shù)捏w育鍛煉能增加人體的胃腸功能,使胃腸蠕動加強,消化液分泌增加,促進食物的消化和營養(yǎng)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腸道本身的血液循環(huán),促進其新陳代謝,推遲消化系統(tǒng)的老化。還可在每晚睡覺之前,躺在床上用雙手按摩上下腹部,來回往復約40~50遍,可以助脾運,去積滯,通穢氣,對脾胃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脾胃不好食譜推薦
粳米粥:粳米50克,葡萄干10克,以適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燉煮至稀爛即。
香菇牛肉湯:香菇10克泡好,瘦牛肉30克先用粉面裹好,湯沸后入香菇,再撥進牛肉片,同時點入適量味精、食鹽、香油,煮沸后即可。
炒牛肚土豆絲:熟牛肚50克切絲,土豆80克,切絲后以清水淘洗掉表面淀粉,油鍋熱后加入少許蔥絲和碎蒜,遂入肚絲土豆絲爆炒,并點入適量牛肉湯和鹽、味精,土豆絲丸成熟即可。
扁豆餡包子:鮮扁豆兩份,雞肉一份,剁碎后加鹽、味精、鮮姜汁和花椒水拌勻作餡,以小麥粉起面作皮,捏成包子后,置籠中,旺火蒸20分鐘。
由于脾胃在生理上的相互聯(lián)系,因而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響的。所以為了自身的健康,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脾胃哦。
導讀:按摩是一種最經濟的保健方法,只要掌握一些按摩方法就可以在家中進行自我保健。對于平時工作繁忙的上班族而言,有什么中醫(yī)按摩手法能幫他們調理脾胃舒緩肩頸酸痛呢?對于性致不佳的人,又有什么樣的按摩訪方法呢?補腎壯陽按摩法又是什么?
中醫(yī)按摩6穴位 助OL舒緩肩頸調脾胃
調查顯示,最困擾城市辦公族的三大健康問題是:腸胃,頸椎腰椎不適和失眠。此外,長居室內頭暈頻繁、長時間盯電腦眼睛干澀、久坐不運動小腿易抽經,這些小毛病也讓白領們苦不堪言。
1、按壓公孫穴
白領吃飯常常不規(guī)律,十有八九有腸胃病。有空多按摩公孫穴,對脾胃有幫助。
怎么找?公孫穴在足內側緣,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際處;足三里位于外膝眼向下量四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一橫指。
怎么按?在辦公室取坐姿,兩手拇指分別按住該穴位,深呼吸漸漸用力揉按20~30次,每次每穴按壓5~10分鐘。
2、揉捏風池穴
頸椎病可以稱之為辦公族最無言的痛,緩解頸椎不適的穴位是風池穴。
怎么找?后頸部,后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相當于耳垂齊平。
怎么按?揉穴的同時輕輕旋轉頭頸部,再做些聳肩動作。每天晚上睡前按摩后可以做局部熱敷,能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緩解肌肉緊張、解除疲勞的作用。另外,在辦公室每隔1~2小時可扭動頸部。
3、滾揉后溪穴
久坐不運動,腰痛不稀奇。此時可按摩后溪穴。
怎么找?后溪穴是手握拳時,掌指關節(jié)后橫紋的盡頭處。
怎么按?坐在電腦面前,可以把雙手后溪穴的這個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關節(jié)帶動雙手,輕松地來回滾動,即可達到刺激效果。抽出三五分鐘的時間來,隨手動一下,堅持下來則對頸椎、腰椎有著非常好的養(yǎng)護作用。
4、按摩太陽穴
腦力工作壓力大,頭暈、頭疼是常有的事,此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按摩太陽穴。
怎么找?太陽穴位于雙眼的眼角與其平行發(fā)際連線1/2處。
怎么按?午飯后揉一揉太陽穴,三五分鐘即可,往往有不錯的提神醒腦的作用。
5、按按承山穴
久坐、腿部受涼,容易引發(fā)小腿疼痛、抽筋,此時可趕緊按按承山穴。男性按此穴能緩解登山、騎車后的腿部不適。
怎么找?承山穴在腓腸肌肌肉分叉處的下緣。
怎么按?承山穴按上去會非常的酸痛,手法只能輕按輕揉,以感覺到酸脹微痛為宜。
6、刺激明眼穴
眼睛干澀時,可以動動手指上的明眼穴。
怎么找?左右手的大拇指中間的骨節(jié)上。
怎么按?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夾住,以拇指的指甲分別對這個穴位進行刺激,以稍微感覺到疼痛即可??梢栽诠ぷ鞯男菹r間,或是等車的空檔期自行按摩。
中醫(yī)養(yǎng)生 按摩這幾個部位可培養(yǎng)性致
生活節(jié)奏緊張,經常疲憊感讓人很難萌生性致。這時幫他做性愛按摩,一方面緩解他的疲勞,另一方面在舒緩的節(jié)奏中慢慢挑逗起他的敏感神經,培養(yǎng)出性致來。現(xiàn)代人失去性生活欲望,一方面是他們的身體脆弱、負荷大,造成身體感受遲鈍;另一方面壓力過大的生活,讓人沒有開朗的情緒去追求快樂的性愛。而這兩方面通過性愛按摩都可以解決。那么,性愛按摩部位有哪些呢?
頭部按摩
頭是一個人最重要的部分,在家庭中的性愛按摩和外面的保健按摩最為不同的,應該是在功能性按摩中加入更多的愛撫動作。
即使你是一個不懂得按摩的人,也會懂得怎么愛撫一個人。最簡單的是由頭頂順著頭發(fā)撫摩他的頭,手上多用點力,甚至利用指尖的指甲,由上而下地為他的頭部疏通血液,甚至更簡單地用一把梳子幫他梳頭也可以幫助他消除用腦過度后的窒漲感。
然后手指沿著眉骨劃過整個眼框的輪廓,過程中輕點幾處眼部保健的穴位。此外,輕柔地按揉他的耳朵,從耳垂到耳朵的各個細部,由于耳朵上的穴位分布緊密,可以起到各種保健作用。當然這期間如果再來幾個溫柔的吻,就更增加了其中的愛意溫柔。
足部按摩
足部按摩有助于全身放松,是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撫摩,讓身體覺得完全清爽,通過足部幾千個神經末梢來刺激神經系統(tǒng),使之達到放松的目的??蓮耐炔康阶愕紫饶c油,讓伴侶舒服地俯臥著,雙手抬起并墊住伴侶的一只腳,一手托起腳背。用另一只手掌跟和拇指平穩(wěn)地從腳底中央向外輕輕擦到腳兩側,從小趾開始,用拇指和食指將每只腳的趾跟緩慢地牽拉到趾尖,必要時可換手再牽拉。本動作可刺激足底無數(shù)的末梢,使之恢復整個身體的活力。
現(xiàn)在正值秋冬換季時節(jié),天氣漸漸變冷,受到寒氣的侵襲,加上飲食不規(guī)律等原因,難免出現(xiàn)腸胃問題,而其中脾胃虛寒是最常見的疾病之一。那么脾胃虛寒怎么調理呢?別擔心,下面中醫(yī)教大家穴位按摩方法,調理脾胃最有效,一起來看看吧。
穴位按摩法:點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體前正中線任脈上,肚臍上4寸,是足陽明胃經的募穴,是胃經經氣結聚之處,點按中脘穴能夠促進經氣運行,調節(jié)胃的功能。用手指點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鐘,至局部產生發(fā)熱感。
穴位按摩法:揉按心窩
心窩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體表的對應區(qū),用手掌以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溫暖、舒暢,有調節(jié)中焦氣機,使胃氣通暢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脹癥狀明顯,可由心窩處開始重復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穴位按摩法:推按兩肋
兩手掌在身體兩側由乳房下緣向下推按至側腰部,使局部發(fā)熱,能夠疏通肝膽經,調暢氣機。
經常練習這些手法可以有效調節(jié)胃功能,達到養(yǎng)胃、暖胃,調暢中焦氣機、預防胃疾病的療效。
穴位艾灸法:艾灸中脘穴
用艾條灸中脘穴10-15分鐘,或用艾罐灸20-30分鐘。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于五指的寬度。中脘穴有調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灸療可改善胃疾。
穴位艾灸法:艾灸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月一橫指處,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20-30分鐘。經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補益脾胃、扶正培元、調和氣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睡眠同樣是秋季養(yǎng)生的好竅門,然而有的人睡眠質量卻一直不見好轉。該如何拯救好睡眠呢?通過穴位按摩改善睡眠質量,今天小編要為你介紹穴位養(yǎng)生法,共有6個穴位,學會按摩它們,可助你一夜好覺。
印堂穴
此穴位于兩眉正中。用拇指推按印堂穴2~3分鐘。
足三里穴
該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橫指處、脛骨外緣。用雙手拇指分別按揉左右腿足三里穴3~5分鐘。
三陰交穴
小腿內側,內踝尖上四橫指處即為三陰交穴,用兩手拇指分別按揉兩側三陰交穴,各3分鐘。
涌泉穴
該穴位于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用左右手分別按摩兩腳的涌泉穴各100下。
百會穴
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lián)線的交點處。用右手拇指尖在百會穴點按,待局部產生重脹麻感后立即改用拇指腹旋摩,如此反復交替進行約30秒,緊接用掌心以百會穴為軸心,均勻用力按壓與旋摩約30秒。
神門穴:
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穴位按摩只是一種輔助手段,要想一冬好安眠,還需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脾胃不好按什么穴位
1、脾胃不好按什么穴位
1.1、足三里穴
脾胃是后天之本,足三里就是人體里的一株靈芝仙草,用好它,幾乎包治百病。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對消化系統(tǒng)有雙向良性調節(jié)的作用,比如腹瀉了按摩它可以止瀉,便秘了按摩它可以通便。我們中醫(yī)里有句話叫“肚腹三里留”,大致意思就是胃腸消化方面的問題,用足三里里就能治好。養(yǎng)胃護胃,扎針的方法效果好,按摩、刮痧等其他方法效果也一樣。
1.2、四縫穴
四縫是經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積滯的專用穴。四縫原本被醫(yī)家用來治療小兒消化問題,后來證實,成人使用四縫效果也非常好。所以今后只要你遇到消化不良的問題,就可以找四縫解決,按摩就行,最好是用大拇指用力掐按,效果很神奇。
1.3、下脘穴
下脘在腹部,離脾胃很近。我們中醫(yī)里有個選穴原則,叫“臨近選穴”,就是在病患部位的周圍和附近選穴,這有點兒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意思。這種選穴方法,實踐證明,效果很好。下脘和內庭相配,可以清胃瀉火,消食化積。
2、脾胃不好自查
2.1、看臉色
黃皮膚是我們中國人的重要特征。不過,黃色有正常的黃,也有病理的黃。正常的黃色應當是明亮、潤澤、含蓄的,并且有紅色摻雜其間。如果黃色太過、黃色不及、黃色一色獨顯,或者與青黑等顏色一起顯現(xiàn),那就是病色。中醫(yī)認為,出現(xiàn)了病色的黃,首先要考慮是脾胃出了問題。
2.2、單看鼻尖
實際上人的鼻尖不是尖的,而是有一個很隱秘的小坑。以這個小坑為中心,周圍就是反映脾臟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最明顯的區(qū)域。病重的時候,比如有的人臉上發(fā)青發(fā)黑了,一點光澤都沒有,但只要他的鼻尖是明亮、潤澤的,就說明他的脾胃運化功能還在,就還能吃飯、吃藥,所以就有救,所謂“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另外,如果患病時黃色代替了其他病色出現(xiàn)在臉上,比如由黑轉黃,而且變得明亮、潤澤,說明脾胃恢復了,病情出現(xiàn)了轉機。
3、脾胃不好之養(yǎng)脾可以多吃這些食物
3.1、蓮子:味甘澀,性平。有健脾止瀉之功。用于脾虛久瀉,食欲不振。
3.2、菜油:味辛,性溫。有潤腸健脾之功。用于脾不健運,食少乏味,腸燥便秘等癥。
3.3、狗肉:味咸,性溫。有補中益氣,補腎助陽之功。用于脾胃虛寒,脘腹冷痛脹滿,飲食減少之癥。
3.4、鴨肉:味甘咸,性平微寒。有滋陰養(yǎng)胃,補血之功。用于胃陰不足所致的厭食等癥。但外感初起,或便溏、腹瀉者不宜。
3.5、鯽魚:味甘,性平。能益脾開胃,利水除濕。適用于脾胃虛弱,少食乏力,或嘔吐、干噦。
3.6、黃花魚:味甘,性平。可補虛,開胃。凡小兒久病體虛,面黃消瘦,飲食減少者,皆可食用。但體胖有內熱者慎服,多食易發(fā)瘡助熱。
脾胃不好的五種癥狀
1、黑眼圈
胃經是氣血充沛的一條經絡,而眼袋的地方正是胃經的起始點,比較容易沉淀濁物,所以熬夜的人常會有黑眼圈,這正是血氣渾濁的體現(xiàn)。
2、嘴唇無光澤
如果一個人脾氣健運,則口唇紅潤有光澤、肌膚彈性良好;反之脾氣虧虛,則口唇淡白無光澤,甚至萎黃,而且常脫皮。
3、導致便秘
胃熱者,食物殘渣下行緩慢,水分易流失,到大腸時已變得很干,從而導致便秘,而與此相對的,大便常不成形,很稀,多半為脾胃虛寒所致。
4、鼻翼發(fā)紅
如果一個人鼻翼發(fā)紅,常說明脾胃有熱。
5、肌肉松弛
如果一個人肌肉松弛、沒有彈性,或肌肉少而肥肉多,多因脾胃虛弱所致。
脾胃不好的調理
1、保持良好的心情
不良的情緒會導致食欲下降、腹部脹滿、暖氣、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緒則有益于胃腸系統(tǒng)的正常活動。
2、適量的運動
適當?shù)捏w育鍛煉能增加人體的胃腸功能,使胃腸蠕動加強,消化液分泌增加,促進食物的消化和營養(yǎng)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腸道本身的血液循環(huán),促進其新陳代謝,推遲消化系統(tǒng)的老化。
3、注意保暖
在春秋氣候變化無常時,有虛寒胃痛的病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有脾虛泄瀉的,可在臍中貼暖臍膏藥,同時還應少吃生冷瓜果等,如感到胃脘部發(fā)冷,可及時服用生姜茶。